第88章 以卵击石
三国:从刷好感开始兴汉力挽狂澜第章以卵击石陆逊率大军西进,先至枝江,扬言关羽兵败已死,江陵、公安已然陷落,劝说枝江县令投降。
在这个通讯不便的年代,枝江县令无从分辨真假,但有一件事可以确定。
江陵与公安如果没事,东吴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跃过来打到他枝江县。
一时间,绝望弥漫在枝江县内,他面临的窘境与江东临湖县的赵县令性质一样,绝望程度却胜其千百倍。
县内没有驻军,防御设施粗陋的近乎没有,拿头守?
他甚至比赵县令还少了一条路,想跑已是不可能了,陆逊大军已将他们团团包围。
要不是想兵不血刃拿下枝江,陆逊大军早已攻破县城,连他此刻做选择的这点机会都不会有。
投降似乎是他唯一的路了。
然而枝江县令却做出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选择。
他要抵抗,宁死不降。
他枝江县令张先张文宣,就是要拿头去守,拿他这颗项上人头。
敌我差距实在太过悬殊,甚至已经不能用悬殊来形容了。
这是在以卵击石。
以至于张县令的决定没能获得任何人的支持……别说县中乡绅大族,便是自己县府之内也找不出一个愿意抵抗之人。
必败无疑,抵抗就意味着死,有不怕死的人,却没有人愿意如此毫无意义的去死。
倘若敌军只有千人,甚至反抗哪怕有万分之一的希望获胜,都有人愿意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跟着他张宰公干了!
但如今状况,获胜的希望是零。
没有一个人支持他。
并非你是一把手,所有人就要无条件听你的。
而是当所有人都愿意听你的时,伱才是名副其实的一把手。
就如此刻,以前在枝江一言九鼎的张宰公,已指挥不动任何一人。
对于这种情况,张文宣早有预料,他没有强求。
只是默默的穿上了一身此前从未穿过的皮甲,用惯常提笔的手,提起了一杆长矛。
无视家人的劝阻,无视妻儿的眼泪,命人打开了枝江县城的大门。
眼前黑压压的,全都是敌军。
方阵旌旗接天连日,一眼望不到头。
这是几万人?张文宣估算不出来,他以前亲眼见过的最大规模军队,也才两千人。
“嘶——”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压住内心中原始的恐惧,随后竭尽全力的大吼出声。
“枝江县令张文宣在此!吾受汉中王大恩,宁死不降!杀——!”
当年携民渡江,他亦在其中,装死躲过了曹军追杀,侥幸活到今日。
只可惜他没有当年张三爷那样的嗓门儿,即使用尽了全部的气力,那个杀字已然破音,喊声也只有敌方军阵的前排能听见。
他奋力朝着陆逊的大军,朝着那杆“陆”字大旗踉踉跄跄的跑去。
全身甲胄,还提着长矛,与敌人之间的路程尚未奔跑过半,他就已经累得气喘吁吁,却兀自不肯停下脚步。
那样子可笑至极,却没人笑得出来,甚至就连吴军也笑不出来。
至于县城内的妻儿、家仆、属下,早已泣不成声,有人就要随之冲出去,却被其他人死死拽住。
骑在一匹白马上的陆逊眯眼看着此人,淡淡吐出两个字:“放箭。”
身后旗手旗语打出,弓手们弯弓如满月,一轮箭雨泼洒过去。
枝江县令张文宣,身中九箭,其中头中两箭,立时毙命。
然而死前的极度紧张状态,让他发生了尸体痉挛,跳过了尸身松弛阶段,直接进入了尸僵状态。
仍自二目怒睁,长矛抵在地上,屹立不倒。() ()
然而这个时代的人,除了刘禅和少部分高明医者,谁知道这些?
吴军一见尽皆骇然,竟是一时无人敢上前。
“进军,厚葬此人。”陆逊却依旧平淡的发号施令,宛如一架没有感情的精密机械。
将令下达,全军不得不依令前进。
只是所有路过张文宣尸体的士兵,全都默默低下了头,从他身边绕开了。
这在以往是严重的违令行为,但此次陆逊并未追究。
他能充分体谅其他将士的情感波动,并对此做出安抚,但自己心中却毫无涟漪。
张文宣的冲锋与死状,并没有对他的心态造成任何影响。
此人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给他接手枝江造成了一些小麻烦。
恐怕他再如何秋毫无犯,对百姓关怀备至,短时间内也无法使枝江百姓归心了。
他若将此人生擒,也只会引来更多的麻烦。
但也仅此而已,依旧无法改变此人是个失败者的事实。
陆逊少年时目睹祖父抵挡孙策两年,最终被攻破,陆家子弟死亡近半,不久将他带大的祖父也病逝了。
那时候他就清楚的知道,唯有权力与暴力是至高无上的。
为此,他可以抛弃情感,效忠于死敌,区区一个宁死不降的张文宣,还不至于让他有所触动。
大军进驻枝江后,迅速控制了县府、粮仓、武库等重要场所,陆逊照例派人安抚百姓,严令大军对百姓秋毫无犯,违令者斩。
东吴是要占领荆州,以后要成为此地之主,不可能做出烧杀抢掠的事来,陆逊并不是善心泛滥的大好人,他只是对自己的战略目的有着极其清晰的认识。
然而,枝江百姓自上而下,无论是贩夫走卒,亦或乡绅大户,哪怕地痞流氓对此都极其冷淡。
张文宣用自己的命,给枝江人心中留下了一枚火种,只待东风起时,便要熊熊燃烧起来……
只可惜,并非所有城池的官员都有如此血性。
陆逊留下两千人守枝江,大军继续沿江向西,下一站便是宜都。
宜都郡有两座城极为重要,其一便是宜都郡的治所宜都城,另一座便是夷陵县城。
此二城皆是扼住长江咽喉的城池。
而在陆逊大军抵达宜都城之后便惊喜的发现,宜都太守樊友竟是一箭不发已经弃城而逃了。
宜都较之枝江城防好上许多,虽不及江陵、襄阳等更大的战略要冲,但至少称得上是一座城,城内亦有其招募的守军,周边尚有一些小的城邑与异族部落。
然而这位宜都太守,张文宣的顶头上司樊友,还是做出了与张文宣截然相反的弃城之举,令陆逊大军兵不血刃拿下宜都,更导致周边小城邑的官员与部落头领纷纷望风而降……
恰在此时,陆逊收到了快舟送来的情报,关羽自江陵挥师北上,孙权命他在沔水上游截击。
陆逊稍作思索,很快也做出了与诸葛瑾相同的判断,留五千人守宜都,暂停了西进的攻势。
大军主力再度顺江东来,北上漳水,轻取麦城略作休整,大军随后急行东进,攻破沔水上游荆城。
审问荆城官员得知关羽大军尚未经过此处,于是大军屯驻荆城,严阵以待,准备拦截荆州军。
潘璋的五千人也已走夏水进入沔水,命棹夫拼命行船,意欲追击关羽。
而此时本该在沔水中进退维谷,被前后包夹的荆州军,却根本不在沔水之上。
自江陵北上后不久,尚未行至沔水,大军便安营扎寨保存体力的荆州军,此时正在刘禅的带领下一路向西,急行直奔漳水上游而去。
漳水此段水流平缓,倘若大军渡过此段,不远便是枝江……
在这个通讯不便的年代,枝江县令无从分辨真假,但有一件事可以确定。
江陵与公安如果没事,东吴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跃过来打到他枝江县。
一时间,绝望弥漫在枝江县内,他面临的窘境与江东临湖县的赵县令性质一样,绝望程度却胜其千百倍。
县内没有驻军,防御设施粗陋的近乎没有,拿头守?
他甚至比赵县令还少了一条路,想跑已是不可能了,陆逊大军已将他们团团包围。
要不是想兵不血刃拿下枝江,陆逊大军早已攻破县城,连他此刻做选择的这点机会都不会有。
投降似乎是他唯一的路了。
然而枝江县令却做出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选择。
他要抵抗,宁死不降。
他枝江县令张先张文宣,就是要拿头去守,拿他这颗项上人头。
敌我差距实在太过悬殊,甚至已经不能用悬殊来形容了。
这是在以卵击石。
以至于张县令的决定没能获得任何人的支持……别说县中乡绅大族,便是自己县府之内也找不出一个愿意抵抗之人。
必败无疑,抵抗就意味着死,有不怕死的人,却没有人愿意如此毫无意义的去死。
倘若敌军只有千人,甚至反抗哪怕有万分之一的希望获胜,都有人愿意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跟着他张宰公干了!
但如今状况,获胜的希望是零。
没有一个人支持他。
并非你是一把手,所有人就要无条件听你的。
而是当所有人都愿意听你的时,伱才是名副其实的一把手。
就如此刻,以前在枝江一言九鼎的张宰公,已指挥不动任何一人。
对于这种情况,张文宣早有预料,他没有强求。
只是默默的穿上了一身此前从未穿过的皮甲,用惯常提笔的手,提起了一杆长矛。
无视家人的劝阻,无视妻儿的眼泪,命人打开了枝江县城的大门。
眼前黑压压的,全都是敌军。
方阵旌旗接天连日,一眼望不到头。
这是几万人?张文宣估算不出来,他以前亲眼见过的最大规模军队,也才两千人。
“嘶——”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压住内心中原始的恐惧,随后竭尽全力的大吼出声。
“枝江县令张文宣在此!吾受汉中王大恩,宁死不降!杀——!”
当年携民渡江,他亦在其中,装死躲过了曹军追杀,侥幸活到今日。
只可惜他没有当年张三爷那样的嗓门儿,即使用尽了全部的气力,那个杀字已然破音,喊声也只有敌方军阵的前排能听见。
他奋力朝着陆逊的大军,朝着那杆“陆”字大旗踉踉跄跄的跑去。
全身甲胄,还提着长矛,与敌人之间的路程尚未奔跑过半,他就已经累得气喘吁吁,却兀自不肯停下脚步。
那样子可笑至极,却没人笑得出来,甚至就连吴军也笑不出来。
至于县城内的妻儿、家仆、属下,早已泣不成声,有人就要随之冲出去,却被其他人死死拽住。
骑在一匹白马上的陆逊眯眼看着此人,淡淡吐出两个字:“放箭。”
身后旗手旗语打出,弓手们弯弓如满月,一轮箭雨泼洒过去。
枝江县令张文宣,身中九箭,其中头中两箭,立时毙命。
然而死前的极度紧张状态,让他发生了尸体痉挛,跳过了尸身松弛阶段,直接进入了尸僵状态。
仍自二目怒睁,长矛抵在地上,屹立不倒。() ()
然而这个时代的人,除了刘禅和少部分高明医者,谁知道这些?
吴军一见尽皆骇然,竟是一时无人敢上前。
“进军,厚葬此人。”陆逊却依旧平淡的发号施令,宛如一架没有感情的精密机械。
将令下达,全军不得不依令前进。
只是所有路过张文宣尸体的士兵,全都默默低下了头,从他身边绕开了。
这在以往是严重的违令行为,但此次陆逊并未追究。
他能充分体谅其他将士的情感波动,并对此做出安抚,但自己心中却毫无涟漪。
张文宣的冲锋与死状,并没有对他的心态造成任何影响。
此人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给他接手枝江造成了一些小麻烦。
恐怕他再如何秋毫无犯,对百姓关怀备至,短时间内也无法使枝江百姓归心了。
他若将此人生擒,也只会引来更多的麻烦。
但也仅此而已,依旧无法改变此人是个失败者的事实。
陆逊少年时目睹祖父抵挡孙策两年,最终被攻破,陆家子弟死亡近半,不久将他带大的祖父也病逝了。
那时候他就清楚的知道,唯有权力与暴力是至高无上的。
为此,他可以抛弃情感,效忠于死敌,区区一个宁死不降的张文宣,还不至于让他有所触动。
大军进驻枝江后,迅速控制了县府、粮仓、武库等重要场所,陆逊照例派人安抚百姓,严令大军对百姓秋毫无犯,违令者斩。
东吴是要占领荆州,以后要成为此地之主,不可能做出烧杀抢掠的事来,陆逊并不是善心泛滥的大好人,他只是对自己的战略目的有着极其清晰的认识。
然而,枝江百姓自上而下,无论是贩夫走卒,亦或乡绅大户,哪怕地痞流氓对此都极其冷淡。
张文宣用自己的命,给枝江人心中留下了一枚火种,只待东风起时,便要熊熊燃烧起来……
只可惜,并非所有城池的官员都有如此血性。
陆逊留下两千人守枝江,大军继续沿江向西,下一站便是宜都。
宜都郡有两座城极为重要,其一便是宜都郡的治所宜都城,另一座便是夷陵县城。
此二城皆是扼住长江咽喉的城池。
而在陆逊大军抵达宜都城之后便惊喜的发现,宜都太守樊友竟是一箭不发已经弃城而逃了。
宜都较之枝江城防好上许多,虽不及江陵、襄阳等更大的战略要冲,但至少称得上是一座城,城内亦有其招募的守军,周边尚有一些小的城邑与异族部落。
然而这位宜都太守,张文宣的顶头上司樊友,还是做出了与张文宣截然相反的弃城之举,令陆逊大军兵不血刃拿下宜都,更导致周边小城邑的官员与部落头领纷纷望风而降……
恰在此时,陆逊收到了快舟送来的情报,关羽自江陵挥师北上,孙权命他在沔水上游截击。
陆逊稍作思索,很快也做出了与诸葛瑾相同的判断,留五千人守宜都,暂停了西进的攻势。
大军主力再度顺江东来,北上漳水,轻取麦城略作休整,大军随后急行东进,攻破沔水上游荆城。
审问荆城官员得知关羽大军尚未经过此处,于是大军屯驻荆城,严阵以待,准备拦截荆州军。
潘璋的五千人也已走夏水进入沔水,命棹夫拼命行船,意欲追击关羽。
而此时本该在沔水中进退维谷,被前后包夹的荆州军,却根本不在沔水之上。
自江陵北上后不久,尚未行至沔水,大军便安营扎寨保存体力的荆州军,此时正在刘禅的带领下一路向西,急行直奔漳水上游而去。
漳水此段水流平缓,倘若大军渡过此段,不远便是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