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建文时期的孔林,并无万古长春坊、至圣林坊、二林门等建筑,一路林木葱葱,至深处,方见孔子墓。

    墓东西十丈,南北八丈五尺,高一丈五尺。墓前一座石碑,篆书“大成至圣文宣王墓”,这个称号,是元朝加封的,这座墓碑,也是元朝时期立下的。

    朱允炆没打算破旧,也不打算学习朱祁镇再给孔子弄一座石碑出来,只是安静地看着孔子的坟墓,心中所想无人可知。

    孔公鑑紧张地看着朱允炆,其对待孔子的态度直接关乎朝廷的态度,关系着衍圣公府的未来。

    朱允炆先是轻轻叹息一声,然后抬起双手,朝着孔子墓深深作揖。

    这一揖,为儒家宗师!

    这一揖,为万代师表!

    这一揖,为中华文明!

    无论多少人非议孔夫子与儒家学问,无论多少人一脸鄙视,踩踏《论语》、《春秋》,但没有任何人可以否认,两千多年的文化传承,大一统国家的维护,封建王朝的延续,继往开来的盛世,伟大的复兴,都绕不开孔夫子!

    朱允炆只能说,帝王有很多,孔子只有一个。

    孔公鑑有些泪目,要知道自明开国以来,朱元璋对衍圣公府就是一种“说教”姿态,老子天下第一,孔子不能说第二,但能问一句,衍圣公你算老几。

    在孔府中有一座石碑,上面刻写着朱元璋与孔克坚之间的对话,朱元璋直接就问:老秀才,近前来,你多少年纪也?

    之后又说,“我看资质也温厚,是成家的人。你祖宗留下三纲五常,垂宪万世的好法度。你家里不读书,是不守你祖宗法度,如何中?”

    意思就是,你们就老老实实待在家里读书,别想着其他“勾当”,至于这里的“勾当”指的是当元朝的走狗,还是一心想要官位,这就不太好说了。

    但无论如何,朱元璋尊孔贬衍圣公府是事实,眼下朱允炆对孔子墓作揖,虽然动作柔和,但传达出来的信号是强烈的,那就是建文朝依旧会贯彻洪武意志,尊孔为师。

    不同的是,朱元璋不曾来过这里,朱允炆亲自来了。来或不来,孔子墓都在这里,但意味却不寻常,至少说明朱允炆比朱元璋给衍圣公府面子。

    “万世师表,正道牛耳。”

    朱允炆给了一句评价,站在帝王的位置。

    孔公鑑再也忍不住,连忙下跪叩头,这是朱允炆对孔子的认可,也是对孔氏的一种保护。朱允炆没有心思去看其他人的坟墓,让孔公鑑起来之后,说:“朕准备让孔氏之人前往东北,是为谋大明国运所用,切不可怠慢。”

    孔公鑑连忙保证:“定尽全力,以成全功。”

    朱允炆满意地走了,前往济宁。

    路途之中,杨士奇忍不住发问:“各地渴求先生如旱盼雨,皇上缘何让孔氏之人前往辽东?”

    朱允炆沉默下来,总不能告诉杨士奇,二百多年以后女真崛起,几十万蛮夷就统治了几千万大明子民吧?女真现在对大明确实是没有威胁的,大明想要收拾他们并不难。

    明初几次北征,包括历史中朱棣北征,作战舆图中对女真都没几个标注,换句话说,这群人就是蝼蚁,连当大明敌人的资格都没有。

    可问题是,现在不是大明的敌人,未来是!

    “女真现在虽然分散,力量薄弱,不堪一击,但我们不应该忽视辽与金的旧故。一旦女真这个族群再次统一起来,其战斗力与毁灭力,可不比鞑靼与瓦剌差。”

    朱允炆严肃地说。

    杨士奇紧锁眉头,不解地看着朱允炆。

    金国巅峰时期,人口有五千多万,这是个极为恐怖的数字,现在的大明朝才六千多万人口,当然,五千多万金国人中,女真人口只有三百多万。

    三百多万女真人,是惹不得的。想当年,两万女真精锐打得辽国七十万丢盔弃甲,辽国根基几乎被一战毁灭!

    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不是说说而已。

    但这些已经成为过去了,在蒙古灭金之后,这个几百万的族群已经被屠戮到不剩十万,哪怕是在元朝时期,也被压制得死死的。即使是经过上百年的休养生息,其人口总数也不过三十万,还分散在广阔的辽东大地上,有些大点的部落也才万余人,小的部落只有几百人。

    这种情况下,女真根本就拿不上台面,需要顾虑他们?皇上你是不是多虑了,毕竟大明还是有辽东都司的,真有人乱来,辽东军士完全可以北上弹压一二,随便一个卫,都能吃他们一个部落,你担心这些……

    朱允炆看着天空,目光有些阴郁。

    知道未来是一种沉重,没有人在意过辽东的女真,哪怕是历史上的洪武大帝、永乐大帝,他们所作所为只是羁縻之策,臣服就够了,并没有事实上的掌控辽东,而到了朱瞻基时期,干脆就将奴儿干都司给丢了,如此广袤的一片土地,丢了!() ()

    丢了!

    朱允炆凝眸中,闪烁出一道寒光。

    朱瞻基被史学家吹得很厉害,什么仁宣之治,国泰民安,但在朱允炆看来,这些都不足以弥补他的过失,主动丢交趾,丢河套,丢辽东!

    没错,他有他的苦衷,但多少苦衷也无法换回领土!

    在朱允炆看来,丢失领土,是国耻,耻辱柱上应该刻上他的名字,不能因为他的勤勉、仁慈、聪慧,就看不到他愚蠢的一面。

    朱允炆不打算让大明再丢一寸土地,所以有了建文新政,财政上的极大改观,给了朱允炆掌控更大领土的底气,现在,是时候开始思考如何彻底掌控辽东了。

    这是一盘大棋,不是说落子就能落子。

    对女真部落,应该采取什么政策,朱允炆尚且没有拿定主意,是屠杀,将辽东女真部落一扫而空,彻底赶尽杀绝,还是采取绥靖政策,以拉拢、安抚为主,亦或是半屠杀半绥靖。

    无论哪一种方式,朱允炆都必须提前筹划,让孔氏家族准备先生去东北,是出于绥靖的考虑,但朱允炆也有一种担忧,如果真的将女真部落从游牧甚至是原始状态拉到封建时代,大明会不会养虎为患。

    朱允炆思考良久,对刘长阁下达了一个命令:“调查辽东女真部落状况,传话给陈迪,让他拟旨,派行人司行人前往辽东,招抚女真各部,观其动向与态度。”

    不管后面如何动作,总得先调查清楚,看看这群人的态度。

    如果他们当真甘愿当小弟,那大明就能够在辽东诸地建设城池与新的卫所,形成钳制与分割态势。若他们觉得当小弟委屈,那只能委屈下他们,让他们去西伯利亚找爱斯基摩人一起盖冰屋过日子去。

    刘长阁欣然领命,找人传递消息。

    因曲阜近沂水,沂水通济宁,加上马恩慧与贤妃一路马车有些颠簸,休息不好,朱允炆一行人便改乘大船而行。

    这一日,船只接近滋阳城,缓缓停了下来。

    朱允炆坐在船尾,一只脚踩着鱼竿打发时间,见船停了下来,不由转头看去,刘长阁走了过来,低声禀告:“有三艘官船拦住去路,正在登船检查。”

    “为何?”

    朱允炆疑惑,好端端地怎么还盘查起来。

    刘长阁回道:“他们是以搜寻白莲教余孽之名,盘查过往船只。”

    “白莲教余孽?哪里来的余孽?”

    朱允炆奇了怪,白莲教匪首被杀,佛母死了,加上青州事件,朝廷深入乡野调查,白莲教已经是销声匿迹,不敢露头,这事都过去一年多了,怎么还用这种借口拦路搜查?

    将鱼竿收起,朱允炆走到船头,看向前方,不远处有两艘船被拦了下来,几个衙役铺好木板就登船检查,没多时,就传出了女人的惊叫声,男人的哀求声,不久之后,就看到衙役拿着两个包裹,抬着一个箱子回到了官船之上,只留下落寞的船只,逃命般离开。

    “这是官府盘查,还是路霸劫匪?”

    朱允炆冷冷地问。

    杨士奇、夏元吉走了出来,也看到了之前的一幕,脸色都很是难看。

    “让他们登船检查!”

    朱允炆直接坐在了船头,冷漠地下了命令。

    船只向前,就听衙役高声喊道:“停船盘查!”

    不等船只停稳,衙役就举着长长的钩子伸了过来,勾住船帮,拉至一定距离后,铺上宽宽的木板,四个带刀衙役便踩着木板上了大船。

    “你们是什么人,为何要从这里路过?”

    为首的班头吴田趾高气扬,一双贼眉鼠目来回打量着船上的人,时不时看向船舱内,只可惜隔着帘子看不真切。

    朱允炆根本不作声,刘长阁见状,直言:“我们是京师商人,此番想前往济宁。”

    “京师去济宁缘何从这个方向?露出破绽了吧,让我说,你们就是白莲教余孽,想要去济宁捣乱的,来人啊,给我抓起来,”

    吴田发话,其他衙役上前就抓住了刘长阁。

    刘长阁瞥了一眼朱允炆,见他没发话,只好任由两个衙役抓住。

    此时马恩慧与贤妃掀开帘子走了出来,吴田顿时惊为天人,眼神发亮,搓了搓手,向前走去:“你们识趣一点,也省得一顿毒打,若不识趣,被抓起来可是要掉脑袋的。”

    ps:

    今天喝醉了,没办法码字,单章存稿,明天还有酒局,快要断更了哈哈,欠下的国庆回去一起补,感谢谅解。

章节目录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寒梅惊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寒梅惊雪并收藏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