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四章 日月永在,大明永在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第七百七十四章日月永在,大明永在天下无饥荒!
赵世瑜眼眶湿润,自己的爷爷、二爷爷,都是死在了饥荒之下!一向刚强的袁逸尘也握紧了拳头,父亲饿死时,自己只有七岁,若不是母亲拼了半条命抢了一把粮食,自己怕也等不到朝廷的救济……
匡愚、郁震等人抬手擦了擦眼角,活了大半辈子,见多了生老病死,算是心性坚韧之辈,可一想到饥荒,一想到那个遍地饿殍、易子而食的黑暗岁月,就止不住地颤抖。
饥荒如同猛兽,先是吃掉人的尊严,让人活着连狗都不如,为了一口饭,什么人伦道德,什么礼仪都顾不上了。
一切值钱的东西都可以卖掉,卖无可卖的时候,还可以卖老婆,卖儿卖女!若是小儿女卖不掉,甚至还可能拿出去交换别人的孩子,然后……
你吃我儿!
我吃你女!
饥荒啊!
那是人间最可怕的事!
一连十几天吃不了几口食物,肚子里像是有无数蚂蚁,一口一口咬出了火,灼烧着内脏,让人痛不欲生!
可人还是想要活着的啊!
吃!
什么能吃,就吃什么!
儿女可以吃,老婆可以吃,父母也可以吃!
匡愚亲自经历过这些惨剧,亲眼看到过一具具不完整的尸体,见过嘴角沾着鲜血的兽人!
郁震流淌下眼泪,一亩二十石的产出!这世上真的有如此惊人产量的庄稼吗?如果真的有,那大明天下,或许真的能创造一个再无饥荒的盛世啊!
朱允炆的话,可信吗?
郁震回想着自己与朱允炆的交流,他有着卓越而非凡的见解,超出世俗的见识,他曾指出了新医学的方向,很多内容依旧是医学院的研究方向,其中一些内容更是得到了验证!
国子监许多课业背后都有着朱允炆的介入,尤其是《格物新学》,里面讲述了许多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学问,可现在其中许多学问已经成为了国子监师生的共识!
他没有欺骗过众人!
自他执政以来,一改洪武朝的高压、残酷气息,大兴文教,用心民生,他曾经说过的话,都在一一兑现,大教育战略之下,无数社学拔地而起,无数县学得到修缮,无数孩子走入学堂……
他推出的拼音,成为了启蒙第一课!
他没有撒过谎,他的人品是绝对可以信任的!
虽然不知道朱允炆为什么会知晓如此神秘的知识,知晓在另一个大陆之外,还有一个从来没有人提起过的神秘大陆,不清楚他到底如何知晓这些农作物,听闻吗?不,听闻不可能如此细致,他应是亲眼见过,甚至是吃过!
可这又怎么可能,他是大明皇帝,从小就成长于这座金陵城中,没有离开过大明,没有去过大海,更没有远航过!
但他拿出来的舆图,郑和指不出半点问题,其他水师将校也没有人说出一点纰漏,而这又证明了朱允炆掌握着远比洪武时期更详尽的世界舆图,他这一份舆图,极有可能是正确的!
可还是那个问题,他到底如何知道这一切的?
郁震收回了思绪,深深看着朱允炆,他严肃的面容告诉了所有人,他有着自己的秘密,不容许任何人窥视与询问的秘密!
他如何知道的,真的重要吗?
不重要,一点都不重要!
郁震看向那一幅幅农作物的图画,真正重要的是这些东西啊,重要的是大明百姓需要这些,大明子孙后代需要这些东西!
南美洲吗?
奇怪的大陆,无论如何,哪怕是死,也必须有人到那里去,带回来这些农作物!
无论什么代价,都必须做到,这才是最重要的!
骆冠英目光笃定,盯着南美洲的方向。
因为淑妃骆颜儿的关系,骆冠英进入宫廷的次数远比张玉、朱能、袁逸尘等人多,从骆颜儿、宫女与宦官的话语中,骆冠英早就听闻了朱允炆的种种神奇。
他创造了医用纱布,创造了混凝土路,创造了千里眼的望远镜,创造了晶莹剔透的玻璃,打造了令安南人绝望的二炮局……
如今的后宫已经不是洪武时期的后宫了,虽然户部依旧每年照例会给内宫拨付三十万两作为日常用度,但后宫产业规模已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骆冠英在骆颜儿那里看到过一本账册,上面清晰地记录着结余三十七万两,而那并不是总账本,只是医用纱布、羊毛织造、丝绸制品等账本。
后宫的富裕,超出了朝廷的想象,而这一切的背后,都是朱允炆带来的,他说的话,往往都成为了现实,他的设计与发明,正在改变着大明。() ()
现在他说,在极西的大陆对面,跨过五千余里的大海,还有一片新大陆,那一定是真的!
不需要任何怀疑!
骆冠英坚定地相信着朱允炆,自己的余生,就是听从他的指挥与安排,他手指的方向,就是自己的航向,他交代的任务,就是自己毕生的使命!
去南美洲,去挖土豆,去找番薯,去拿回一切朱允炆想要的东西!
王景弘激动不已,看向郑和,又看向朱允炆,眼神中满是火热。
是的,自己没有参与过航海,是一个新人。
遥想很久之前,郑和还是马三宝的时候,自己与他一起待在燕王府,也曾憧憬过大海,也曾谈论过异域。后来郑和从一个寂寂无名的宦官,一跃成为了大明水师的副总兵,真正的实权人物,并在大海上纵横驰骋,杀贼寇,灭倭寇,下南洋,至西洋!
郑和实现了自己的天方梦想,完成了生命的朝拜,王景弘不甘心继续留在燕王府当一个无名小卒,于是写信告诉郑和自己也想出海。
后来,朱允炆亲自找燕王朱棣,将自己调到了水师,充任了郑和的部属。
王景弘深深吸了一口气,原以为自己第一次远航将会是重复以往的航线,可谁知朱允炆竟有着超越大海的梦想,他想要去一个大明乃至世界都没有触及过的新大陆!
这是创造历史的超级事件,是堪称伟大的一次航行,纵是死在途中,也是值得骄傲的事!
我王景弘虽然是宦官,但依旧是男人,一个敢于迎风破浪,冒险的男人!
郑和挺了挺胸膛,目光留在了非洲与南美洲之间的海域。
对于朱允炆刻画出一个巨大的陌生大陆,郑和怕是唯一一个不甚惊讶的人,因为早在前往天方之前,朱允炆就交给了自己一份详尽的海图,其详实程度远远超出了旧港等地收集到的海图,现在朱允炆拿出一份更详尽的舆图,并不令自己过于惊讶。
新大陆吗?
郑和并不怀疑新大陆的存在,毕竟大海是如此的辽阔,多出一片大陆来并不是不可思议的事,令人最费解的怕是朱允炆为何知晓这一条航线,从哪里得知大明从未有过的农作物,还将其详尽刻画出来。
朱允炆不让问,那就不问。
他兑现了初见时的承诺,让自己抵达了梦想的天方,安拉听到了自己的心声,剩下的岁月,自己要为朱允炆而活,为他而死。
他说那里有宝藏,那一定会有!
不同人,心思不同,想法不同,但无一例外,都在满腹疑惑中,坚定地相信着朱允炆。
朱允炆看着沉默的众人,满意地点了点头。
此时沉默,是一种强大。
“为了大明百姓,为了天下苍生,为了大明万世基业,朕将这个伟大的使命托付给你们,哪怕是只剩下一个人,也一定要带回来这些宝藏,哪怕是带回来一种!朕希望你们哪怕身陷绝境,也能昂起头颅,看看天空,看看这日月,记住日月永在,大明永在!”
朱允炆放下了帝王的架子,缓缓抬起双手,深深作揖。
他们即将押上了自己的命,为了江山社稷,为了天下人,当得起这一礼。
郑和、张玉、朱能、匡愚等人连忙跪下,没有人敢受如此重礼。
“日月永在,大明永在!”
郑和喊道!
“日月永在,大明永在!”
日月永在,大明永在!
近百人齐声喊道,一遍,再一遍!
站在武英殿外的刘长阁、顾三审对视了一眼,回头看向武英殿,那震彻人心的喊声传到了外面,声音中充满了力量!
刘长阁押低了腰刀,凝重地说:“这怕是一次非同小可的远航。”
顾三审看着武英殿紧闭的大门,嘴角微动:“听这声音就知道,他们是大明当之无愧的好汉,哪怕是他们回不来,英烈碑上也应该有他们的名字。”
在右顺门巡视的汤不平突然凝起双眸,看向飞跑过来的安全局军士,不由眉头紧锁。
军士匆匆至,拿出一封文书,交给汤不平,道:“西北军情,八百里加急!”
汤不平接过文书,连忙走至武英殿外,将文书交给刘长阁与顾三审:“加急文书,西北怕是出现了大变故。”
刘长阁接过文书,回头看了一眼武英殿,有些两难:“皇上有令,殿门不开,任何人不得近殿三丈。”
顾三审清楚,西北再如何火急火燎,至今也过去一段时间了,眼下皇上有绝密之事,是断然不能惊扰,思索一二,开口道:“先告知燕王、魏国公、铁尚书等人,让其准备入殿吧”
赵世瑜眼眶湿润,自己的爷爷、二爷爷,都是死在了饥荒之下!一向刚强的袁逸尘也握紧了拳头,父亲饿死时,自己只有七岁,若不是母亲拼了半条命抢了一把粮食,自己怕也等不到朝廷的救济……
匡愚、郁震等人抬手擦了擦眼角,活了大半辈子,见多了生老病死,算是心性坚韧之辈,可一想到饥荒,一想到那个遍地饿殍、易子而食的黑暗岁月,就止不住地颤抖。
饥荒如同猛兽,先是吃掉人的尊严,让人活着连狗都不如,为了一口饭,什么人伦道德,什么礼仪都顾不上了。
一切值钱的东西都可以卖掉,卖无可卖的时候,还可以卖老婆,卖儿卖女!若是小儿女卖不掉,甚至还可能拿出去交换别人的孩子,然后……
你吃我儿!
我吃你女!
饥荒啊!
那是人间最可怕的事!
一连十几天吃不了几口食物,肚子里像是有无数蚂蚁,一口一口咬出了火,灼烧着内脏,让人痛不欲生!
可人还是想要活着的啊!
吃!
什么能吃,就吃什么!
儿女可以吃,老婆可以吃,父母也可以吃!
匡愚亲自经历过这些惨剧,亲眼看到过一具具不完整的尸体,见过嘴角沾着鲜血的兽人!
郁震流淌下眼泪,一亩二十石的产出!这世上真的有如此惊人产量的庄稼吗?如果真的有,那大明天下,或许真的能创造一个再无饥荒的盛世啊!
朱允炆的话,可信吗?
郁震回想着自己与朱允炆的交流,他有着卓越而非凡的见解,超出世俗的见识,他曾指出了新医学的方向,很多内容依旧是医学院的研究方向,其中一些内容更是得到了验证!
国子监许多课业背后都有着朱允炆的介入,尤其是《格物新学》,里面讲述了许多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学问,可现在其中许多学问已经成为了国子监师生的共识!
他没有欺骗过众人!
自他执政以来,一改洪武朝的高压、残酷气息,大兴文教,用心民生,他曾经说过的话,都在一一兑现,大教育战略之下,无数社学拔地而起,无数县学得到修缮,无数孩子走入学堂……
他推出的拼音,成为了启蒙第一课!
他没有撒过谎,他的人品是绝对可以信任的!
虽然不知道朱允炆为什么会知晓如此神秘的知识,知晓在另一个大陆之外,还有一个从来没有人提起过的神秘大陆,不清楚他到底如何知晓这些农作物,听闻吗?不,听闻不可能如此细致,他应是亲眼见过,甚至是吃过!
可这又怎么可能,他是大明皇帝,从小就成长于这座金陵城中,没有离开过大明,没有去过大海,更没有远航过!
但他拿出来的舆图,郑和指不出半点问题,其他水师将校也没有人说出一点纰漏,而这又证明了朱允炆掌握着远比洪武时期更详尽的世界舆图,他这一份舆图,极有可能是正确的!
可还是那个问题,他到底如何知道这一切的?
郁震收回了思绪,深深看着朱允炆,他严肃的面容告诉了所有人,他有着自己的秘密,不容许任何人窥视与询问的秘密!
他如何知道的,真的重要吗?
不重要,一点都不重要!
郁震看向那一幅幅农作物的图画,真正重要的是这些东西啊,重要的是大明百姓需要这些,大明子孙后代需要这些东西!
南美洲吗?
奇怪的大陆,无论如何,哪怕是死,也必须有人到那里去,带回来这些农作物!
无论什么代价,都必须做到,这才是最重要的!
骆冠英目光笃定,盯着南美洲的方向。
因为淑妃骆颜儿的关系,骆冠英进入宫廷的次数远比张玉、朱能、袁逸尘等人多,从骆颜儿、宫女与宦官的话语中,骆冠英早就听闻了朱允炆的种种神奇。
他创造了医用纱布,创造了混凝土路,创造了千里眼的望远镜,创造了晶莹剔透的玻璃,打造了令安南人绝望的二炮局……
如今的后宫已经不是洪武时期的后宫了,虽然户部依旧每年照例会给内宫拨付三十万两作为日常用度,但后宫产业规模已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骆冠英在骆颜儿那里看到过一本账册,上面清晰地记录着结余三十七万两,而那并不是总账本,只是医用纱布、羊毛织造、丝绸制品等账本。
后宫的富裕,超出了朝廷的想象,而这一切的背后,都是朱允炆带来的,他说的话,往往都成为了现实,他的设计与发明,正在改变着大明。() ()
现在他说,在极西的大陆对面,跨过五千余里的大海,还有一片新大陆,那一定是真的!
不需要任何怀疑!
骆冠英坚定地相信着朱允炆,自己的余生,就是听从他的指挥与安排,他手指的方向,就是自己的航向,他交代的任务,就是自己毕生的使命!
去南美洲,去挖土豆,去找番薯,去拿回一切朱允炆想要的东西!
王景弘激动不已,看向郑和,又看向朱允炆,眼神中满是火热。
是的,自己没有参与过航海,是一个新人。
遥想很久之前,郑和还是马三宝的时候,自己与他一起待在燕王府,也曾憧憬过大海,也曾谈论过异域。后来郑和从一个寂寂无名的宦官,一跃成为了大明水师的副总兵,真正的实权人物,并在大海上纵横驰骋,杀贼寇,灭倭寇,下南洋,至西洋!
郑和实现了自己的天方梦想,完成了生命的朝拜,王景弘不甘心继续留在燕王府当一个无名小卒,于是写信告诉郑和自己也想出海。
后来,朱允炆亲自找燕王朱棣,将自己调到了水师,充任了郑和的部属。
王景弘深深吸了一口气,原以为自己第一次远航将会是重复以往的航线,可谁知朱允炆竟有着超越大海的梦想,他想要去一个大明乃至世界都没有触及过的新大陆!
这是创造历史的超级事件,是堪称伟大的一次航行,纵是死在途中,也是值得骄傲的事!
我王景弘虽然是宦官,但依旧是男人,一个敢于迎风破浪,冒险的男人!
郑和挺了挺胸膛,目光留在了非洲与南美洲之间的海域。
对于朱允炆刻画出一个巨大的陌生大陆,郑和怕是唯一一个不甚惊讶的人,因为早在前往天方之前,朱允炆就交给了自己一份详尽的海图,其详实程度远远超出了旧港等地收集到的海图,现在朱允炆拿出一份更详尽的舆图,并不令自己过于惊讶。
新大陆吗?
郑和并不怀疑新大陆的存在,毕竟大海是如此的辽阔,多出一片大陆来并不是不可思议的事,令人最费解的怕是朱允炆为何知晓这一条航线,从哪里得知大明从未有过的农作物,还将其详尽刻画出来。
朱允炆不让问,那就不问。
他兑现了初见时的承诺,让自己抵达了梦想的天方,安拉听到了自己的心声,剩下的岁月,自己要为朱允炆而活,为他而死。
他说那里有宝藏,那一定会有!
不同人,心思不同,想法不同,但无一例外,都在满腹疑惑中,坚定地相信着朱允炆。
朱允炆看着沉默的众人,满意地点了点头。
此时沉默,是一种强大。
“为了大明百姓,为了天下苍生,为了大明万世基业,朕将这个伟大的使命托付给你们,哪怕是只剩下一个人,也一定要带回来这些宝藏,哪怕是带回来一种!朕希望你们哪怕身陷绝境,也能昂起头颅,看看天空,看看这日月,记住日月永在,大明永在!”
朱允炆放下了帝王的架子,缓缓抬起双手,深深作揖。
他们即将押上了自己的命,为了江山社稷,为了天下人,当得起这一礼。
郑和、张玉、朱能、匡愚等人连忙跪下,没有人敢受如此重礼。
“日月永在,大明永在!”
郑和喊道!
“日月永在,大明永在!”
日月永在,大明永在!
近百人齐声喊道,一遍,再一遍!
站在武英殿外的刘长阁、顾三审对视了一眼,回头看向武英殿,那震彻人心的喊声传到了外面,声音中充满了力量!
刘长阁押低了腰刀,凝重地说:“这怕是一次非同小可的远航。”
顾三审看着武英殿紧闭的大门,嘴角微动:“听这声音就知道,他们是大明当之无愧的好汉,哪怕是他们回不来,英烈碑上也应该有他们的名字。”
在右顺门巡视的汤不平突然凝起双眸,看向飞跑过来的安全局军士,不由眉头紧锁。
军士匆匆至,拿出一封文书,交给汤不平,道:“西北军情,八百里加急!”
汤不平接过文书,连忙走至武英殿外,将文书交给刘长阁与顾三审:“加急文书,西北怕是出现了大变故。”
刘长阁接过文书,回头看了一眼武英殿,有些两难:“皇上有令,殿门不开,任何人不得近殿三丈。”
顾三审清楚,西北再如何火急火燎,至今也过去一段时间了,眼下皇上有绝密之事,是断然不能惊扰,思索一二,开口道:“先告知燕王、魏国公、铁尚书等人,让其准备入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