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大明海权(三更)
国子监,兵学院。
齐川仰着头,看着张贴出来的告示,眯着眼发现就认几个字,看向一旁的杨烽火:“大督官,这告示告的是啥?”
杨烽火清了清嗓子,看了看,踢了齐川一脚:“老子要是认字,还至于来兵学院受罪?”
宣青书优哉游哉地拿着扇子,故作风流:“这上面写的是朝廷三分水师的消息。”
“三分水师,为啥?”
齐川很是不解。
杨烽火转念想了想,便了解了其中因由。
水师十万兵,总兵权势可远远比卫所指挥史大得多,朝廷不放心,拆分下很正常,就像是当年老朱拆了中书行省,设了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史司一个样。
杨烽火的想法终究还是狭隘了一些,经过宣青书的讲解,不由地暗暗愧责自己,朱允炆三分水师的目的不是分权,而是强化对大海的控制。
宣青书凝眸看着告示,严肃地说:“这上面说了一句令人不解的话。”
“还有你个书生不懂的,那倒要听听。”
杨烽火有些意外。
宣青书已经习惯了杨烽火的调侃,认真地说:“朝廷说,要水师都督府与五军都督府、兵部、兵学院等,联合编纂一本名为《大明海权论》的书。”
杨烽火、齐川两眼冒星星,大明海权论,这是什么东东,从未听说过。
“朝廷的事,兵学院为何会参与其中?”
高忠光走了过来,神色严肃。
宣青书看了一眼高忠光,反问了句:“你们都是千户了,不去训练军士,为何来兵学院?”
高忠光、杨烽火等人想通了,出书这种事,水师的大头兵也不懂啊,让他们写书,他们能看懂就算是不错了,还指望别人看?
“别愣着了,兵学院的小广场集合,兵部、五军都督府、水师都督府的人都来了,快点。”
周潜喊了一嗓子,
听闻如此消息,宣青书隐约感觉《大明海权论》恐怕是个了不得的东西,它将影响大明与未来。
古朴领兵学院全体,更有其他学院的听到消息也跑了过来。
引起如此大动静,不是因为铁铉、徐辉祖与李坚,而是因为朱允炆来了。
对于这个时代而言,没有一个人有真正的海权意识,虽有话说老天之下全都是皇帝家的,但却没有一个皇帝真正说过,东海是我们家的,南海也是咱们家的。
去大海上的皇帝也不多,有个还是被人背着跳下去的。
朱元璋算是勇猛了,大海说开就开,说关就关,开与关的门是大陆架,不是大海。从这个角度来说,朱元璋打心里也不认为大海是大明的,而是无主的,大明要的是海里面的岛,而不是大海本身。
朱允炆不这样想,大海的规则是由大海的强者制定的,这个时代里,有资格制定大海规则的只有大明。
让所有人明白,大海不是无主人的,大海也是大明领土的一部分,是大明的,谁进入某一片海域,就等同于已经进入了大明。
随着水师三分,蒸汽船只的发展,是时候确定大明海权了。
朱允炆登高台,看众人,威严地说:“何为海权,大海权是相对于陆地权而言,陆地权,是朕通过百姓、军士控制土地,确保敌人不敢犯边,疆土不丢一寸。海权,则是朕以水师之力量,管控与利用大海。朕问你们,水师重要吗?”
“重要!”
众人毫不犹豫。() ()
朱允炆微微点头,继续说:“若没有水师驰骋大海,多少倭寇犯我沿海,百姓受其害?若没有水师前往南洋,又如何有眼下如火如荼的远航贸易?若没有水师出东南,如何-维护贸易通道的安全,避免海贼袭扰商船?大明无水师,将失大海,将受其害,将损其利!”
李坚、铁铉、徐辉祖、古朴等人连连点头。
没有强大的水师,恐怕现在的建文朝还会像洪武时期,时不时遭遇倭寇袭扰,沿海百姓深受其害,更不要说眼下火热的远航贸易。
朱允炆指示道:“《大明海权论》,应该由你们共同编写,朕希望你们能认识起来,因为这本书,将关系着大明海权,关系着水师建设。水师都督说不知如何下笔,兵部尚书也茫然不知所措,古院长不明深意,那朕就指几点。”
李坚讪讪然,自己都不知道海权是个什么鬼,怎么写。
铁铉、古朴被点了名,毫不在意,安静地听着。
朱允炆抬起右手,伸出一根手指:“先明确一点,海洋的重要性,把这一点立住了,后世人才不会放弃海洋,再次出现闭关之事。”
徐辉祖嘴角一抽,好嘛,你这不是批评老朱嘛,这也就是欺负老朱躺八年了,搁八年前你说这话试试……
从海洋的重要性,到如何保证海上行动自由,再到海上力量的构成,水师的建设,朱允炆借鉴着后世的《海权论》框架,明确了《大明海权论》的基本方向,剩下的事就交给底下的人来完成了。
海权意识从这一天开始扎根大明。
在水师大规模调整与变动的同时,安全局的调查因为一场意外,得到了突破。
四月初,庞焕带丛佩儿、儿子庞长风至天界寺上香,在佛像祈愿时,丛佩儿瞥了一眼身旁祈愿的妇人,隐约觉得面善,一时又想不起来。
在祈愿之后,丛佩儿将这件事告知庞焕,庞焕并没有在意,只认为是丛佩儿来这里的次数多了,遇到几个有过一面之缘的人很正常。
可事情并不如此。
丛佩儿希望庞焕许愿拜佛,拉着劝说。
庞焕摇头拒绝:“我侍奉的是天子,听说佛祖不过是一个王子,缘何要我跪区区一个王子,要跪,也应该跪天子。”
丛佩儿直翻白眼,佛祖是佛祖,建文皇帝是建文皇帝,许个愿又不妨碍你的忠诚。
心不诚,不许也罢。
丛佩儿不再强求,自己一个人进入菩萨殿,正准备上前跪在蒲团之上,就看到刚刚的妇人正祈愿起身,不由凑上前看了一眼,故意撞了下,连忙道歉:“抱歉,是我不小心。”
妇人警惕且有些惊慌,见丛佩儿是一女子,舒了一口气,也没计较便要转身走。
丛佩儿看着妇人的容貌,如雷劈当场。妇人雍容的脸上满是憔悴,高贵的举止不似寻常百姓之家,最主要的是,这张脸,自己看到过,不止一次!
菩萨什么的不重要了。
看着妇人离开的背影,丛佩儿转身跑出去找到庞焕,吞咽了紧张的口水,说:“我,我看到临安公主了!”
庞焕正抱着庞长风说笑,听到“临安公主”四个字,浑身打了个哆嗦,震惊不已地问:“临安公主,你确定?”
丛佩儿猛地掐了下庞焕,然后点了点头:“现在,我更确定了。”
庞焕连忙将孩子交给丛佩儿,招了招手,人群里走出来一人,庞焕拿出腰牌,递了过去,急忙说:“速报刘指挥史,就说公子李祺的家人找到了,就在天界寺!”
齐川仰着头,看着张贴出来的告示,眯着眼发现就认几个字,看向一旁的杨烽火:“大督官,这告示告的是啥?”
杨烽火清了清嗓子,看了看,踢了齐川一脚:“老子要是认字,还至于来兵学院受罪?”
宣青书优哉游哉地拿着扇子,故作风流:“这上面写的是朝廷三分水师的消息。”
“三分水师,为啥?”
齐川很是不解。
杨烽火转念想了想,便了解了其中因由。
水师十万兵,总兵权势可远远比卫所指挥史大得多,朝廷不放心,拆分下很正常,就像是当年老朱拆了中书行省,设了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史司一个样。
杨烽火的想法终究还是狭隘了一些,经过宣青书的讲解,不由地暗暗愧责自己,朱允炆三分水师的目的不是分权,而是强化对大海的控制。
宣青书凝眸看着告示,严肃地说:“这上面说了一句令人不解的话。”
“还有你个书生不懂的,那倒要听听。”
杨烽火有些意外。
宣青书已经习惯了杨烽火的调侃,认真地说:“朝廷说,要水师都督府与五军都督府、兵部、兵学院等,联合编纂一本名为《大明海权论》的书。”
杨烽火、齐川两眼冒星星,大明海权论,这是什么东东,从未听说过。
“朝廷的事,兵学院为何会参与其中?”
高忠光走了过来,神色严肃。
宣青书看了一眼高忠光,反问了句:“你们都是千户了,不去训练军士,为何来兵学院?”
高忠光、杨烽火等人想通了,出书这种事,水师的大头兵也不懂啊,让他们写书,他们能看懂就算是不错了,还指望别人看?
“别愣着了,兵学院的小广场集合,兵部、五军都督府、水师都督府的人都来了,快点。”
周潜喊了一嗓子,
听闻如此消息,宣青书隐约感觉《大明海权论》恐怕是个了不得的东西,它将影响大明与未来。
古朴领兵学院全体,更有其他学院的听到消息也跑了过来。
引起如此大动静,不是因为铁铉、徐辉祖与李坚,而是因为朱允炆来了。
对于这个时代而言,没有一个人有真正的海权意识,虽有话说老天之下全都是皇帝家的,但却没有一个皇帝真正说过,东海是我们家的,南海也是咱们家的。
去大海上的皇帝也不多,有个还是被人背着跳下去的。
朱元璋算是勇猛了,大海说开就开,说关就关,开与关的门是大陆架,不是大海。从这个角度来说,朱元璋打心里也不认为大海是大明的,而是无主的,大明要的是海里面的岛,而不是大海本身。
朱允炆不这样想,大海的规则是由大海的强者制定的,这个时代里,有资格制定大海规则的只有大明。
让所有人明白,大海不是无主人的,大海也是大明领土的一部分,是大明的,谁进入某一片海域,就等同于已经进入了大明。
随着水师三分,蒸汽船只的发展,是时候确定大明海权了。
朱允炆登高台,看众人,威严地说:“何为海权,大海权是相对于陆地权而言,陆地权,是朕通过百姓、军士控制土地,确保敌人不敢犯边,疆土不丢一寸。海权,则是朕以水师之力量,管控与利用大海。朕问你们,水师重要吗?”
“重要!”
众人毫不犹豫。() ()
朱允炆微微点头,继续说:“若没有水师驰骋大海,多少倭寇犯我沿海,百姓受其害?若没有水师前往南洋,又如何有眼下如火如荼的远航贸易?若没有水师出东南,如何-维护贸易通道的安全,避免海贼袭扰商船?大明无水师,将失大海,将受其害,将损其利!”
李坚、铁铉、徐辉祖、古朴等人连连点头。
没有强大的水师,恐怕现在的建文朝还会像洪武时期,时不时遭遇倭寇袭扰,沿海百姓深受其害,更不要说眼下火热的远航贸易。
朱允炆指示道:“《大明海权论》,应该由你们共同编写,朕希望你们能认识起来,因为这本书,将关系着大明海权,关系着水师建设。水师都督说不知如何下笔,兵部尚书也茫然不知所措,古院长不明深意,那朕就指几点。”
李坚讪讪然,自己都不知道海权是个什么鬼,怎么写。
铁铉、古朴被点了名,毫不在意,安静地听着。
朱允炆抬起右手,伸出一根手指:“先明确一点,海洋的重要性,把这一点立住了,后世人才不会放弃海洋,再次出现闭关之事。”
徐辉祖嘴角一抽,好嘛,你这不是批评老朱嘛,这也就是欺负老朱躺八年了,搁八年前你说这话试试……
从海洋的重要性,到如何保证海上行动自由,再到海上力量的构成,水师的建设,朱允炆借鉴着后世的《海权论》框架,明确了《大明海权论》的基本方向,剩下的事就交给底下的人来完成了。
海权意识从这一天开始扎根大明。
在水师大规模调整与变动的同时,安全局的调查因为一场意外,得到了突破。
四月初,庞焕带丛佩儿、儿子庞长风至天界寺上香,在佛像祈愿时,丛佩儿瞥了一眼身旁祈愿的妇人,隐约觉得面善,一时又想不起来。
在祈愿之后,丛佩儿将这件事告知庞焕,庞焕并没有在意,只认为是丛佩儿来这里的次数多了,遇到几个有过一面之缘的人很正常。
可事情并不如此。
丛佩儿希望庞焕许愿拜佛,拉着劝说。
庞焕摇头拒绝:“我侍奉的是天子,听说佛祖不过是一个王子,缘何要我跪区区一个王子,要跪,也应该跪天子。”
丛佩儿直翻白眼,佛祖是佛祖,建文皇帝是建文皇帝,许个愿又不妨碍你的忠诚。
心不诚,不许也罢。
丛佩儿不再强求,自己一个人进入菩萨殿,正准备上前跪在蒲团之上,就看到刚刚的妇人正祈愿起身,不由凑上前看了一眼,故意撞了下,连忙道歉:“抱歉,是我不小心。”
妇人警惕且有些惊慌,见丛佩儿是一女子,舒了一口气,也没计较便要转身走。
丛佩儿看着妇人的容貌,如雷劈当场。妇人雍容的脸上满是憔悴,高贵的举止不似寻常百姓之家,最主要的是,这张脸,自己看到过,不止一次!
菩萨什么的不重要了。
看着妇人离开的背影,丛佩儿转身跑出去找到庞焕,吞咽了紧张的口水,说:“我,我看到临安公主了!”
庞焕正抱着庞长风说笑,听到“临安公主”四个字,浑身打了个哆嗦,震惊不已地问:“临安公主,你确定?”
丛佩儿猛地掐了下庞焕,然后点了点头:“现在,我更确定了。”
庞焕连忙将孩子交给丛佩儿,招了招手,人群里走出来一人,庞焕拿出腰牌,递了过去,急忙说:“速报刘指挥史,就说公子李祺的家人找到了,就在天界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