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送上门的土地(二更)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第一千零八十六章送上门的土地翌日,奉天殿。
黄森屏、黄克孙等一改作揖礼,而是选择大礼参拜。
朱允炆命内侍搀起,仔细打量着上了年纪的黄森屏,平和地说:“黄老先生远游海外,近日归家,可还习惯?”
黄森屏听着朱允炆的话,彻底放心下来,朱允炆对于自己带全家人、一干军士跑到渤泥去的评价只是“远游海外”,并没有牵涉到叛逃之类,也没有打算追罪。
他就是大明天子,建文皇帝吗?
黄森屏有些失礼地看着朱允炆,眼前的人只有三十岁,正是春秋鼎盛时,他只用了八年时间,就完成了一系列的革新,让大明国力远扬海外,四夷宾服。
听国子监的人说,大明正在进行中的五年科技战略也是他提出的,工业的理念也是他提出的。这个而立之年的天子,引领着大明前进的方向!
只要他在,盛世可期!
黄森屏肃然地回道:“本是大明子民,归家自是习惯。只是京师诸多变化,出现了许多新鲜事物,让人耳目一新。”
朱允炆微微点头,平和地说:“眼下变化还算是少,再给大明十年八年,一干学子结业,大明定有更多新鲜事物出现。”
黄森屏渴望不已,说起昨日的梦境,转而补了句:“可惜我已老朽,等不到了。”
朱允炆宽慰:“哪里的话,你尚不到耄耋之年,怎可说出如此丧气话。”
黄森屏苦涩地摇了摇头,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
赐酒宴,歌舞贺。
一番笑谈之后,黄森屏终于再次起身,郑重行礼:“天朝大天子,外臣黄森屏有几个心愿与请求,还请天子垂听。”
朱允炆连忙说:“你说什么,朕都听着。可你劳顿日久,才抵京师,不宜长跪,落座说吧。”
黄森屏起身却没有落座,而是恳请道:“我本是大明子民,洪武年间出至渤泥,后在渤泥立足,有了些许家业。然漂泊半生,根在大明,落叶当归根,黄某恳请皇上,准制黄森屏照身帖,许我入大明户籍,重为大明子民。”
一席话,震惊众人。
重为大明子民?
他一个渤泥的实权人物,甚至可以说直接掌控着整个渤泥国,竟然想要重新回来,成为大明的子民!
杨士奇、解缙等人对视了一眼,都清楚,这就是朱允炆所说的中心吸引力。
在朱允炆的阐述中,大明通过发展,将成为世界的中心,而这个中心拥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受这一股吸引力所影响,世界的目光、资源、财富、人口都将投向这里。
黄森屏的回家,并渴望重新成为大明子民,应该就是这种强大吸引力的结果吧。
朱允炆看着言辞恳切的黄森屏,微微点头:“黄老先生本是大明子民,入大明户籍是情理之中的事,谈不上恳请。户部尚书,这件事着你去办。”
夏元吉当即答应。
黄森屏继续说:“愿我百年后,可托体魄于中华。”
即死后,可安葬于大明。
朱允炆自是欣然答应。
黄森屏脸上浮现出笑意:“渤泥国有高山,望天子赐以美名,永镇渤泥。”
朱允炆略一沉思,开口道:“此事朕应下了,他日写一篇碑文,专为渤泥高山赐名,说明来历,如何?”
黄森屏连忙感谢,而后陷入沉默。
黄克孙看着父亲,心有些紧张。
黄森屏没有沉默多久,抬头看着朱允炆,从怀中取出一副舆图,提出了最后的请求:“大明水师可于寒冬北上,酷暑南下,不侯季风,不待水流,可谓举世之内,绝无敌手。然南部水师偏居交趾,旧港地狭港窄,难成水师最佳之地。”
“我等久居渤泥,开垦辟地,收断手河、中国城等地。现如今,我已是大明一介子民,当为朝廷效力。现奉上渤泥黄家所属土地舆图,境土悉属天子,还望天子收纳!”
铁铉、徐辉祖等人听闻之后,惊喜不已。
水师都督府府事李坚更是瞪大眼,满腹狐疑:这世上还有这么便宜的事?
杨士奇看向朱允炆,终于明白过来,为何朱允炆要向黄森屏开放国子监最隐秘的学问,因为他知道,这样做收获的将是更多!
杨荣暗暗感叹,朝廷与水师最初的希望是与黄森屏结好,让渤泥同意大明在其国家修筑军港,可黄森屏给的比大明想要的还要多,他直接送上了自己打下的所有基业与领土!
朱允炆接过内侍递过来的舆图,缓缓展开,微微眯起眼。() ()
这幅舆图大胆的很!
按照渤泥国的实际控制范围,也就是后世加里曼丹岛的北部很少一部分,加上黄森屏等人控制的东北部一部分,不过是很少的一片区域。
但黄森屏似乎看穿了大明的野心,看穿了朱允炆对土地、海洋、岛屿的渴望,直接在渤泥舆图上,将几乎整个加里曼丹岛都纳入到了黄家势力之内,不仅如此,他竟然胆大到将还是野人地盘的苏拉威西岛画在舆图上给送了出来。
那意思是,朱允炆啊,你也别操心没大的地盘了,这些岛屿都是你的了,派遣水师占领去吧。
朱允炆清楚,拥有这一份舆图的大明,可以名正言顺地派遣水师接收领土,南洋诸国会畏惧,但也说不出来什么,毕竟,这是黄森屏送给大明的,不是大明战争夺取的。
盯着舆图,朱允炆有些恍惚。
历史上的朱棣收没有收到这一份舆图,朱允炆并不知道。但历史记载了,黄森屏提出将自己的地盘送给大明朝,但朱棣没有要。
英明神武的永乐大帝,派遣郑和跑来跑去,跑了几十年,就没想过打造真正属于大明的海外基地。
送上门来的领土,不要是傻子。
朱允炆为了避免事情有波澜,连推辞都没推辞,谦让都没谦让,直接就答应了。
为了表彰黄森屏献土有功,朱允炆封黄森屏为南亚王,黄克孙为南国公,世袭罔替。
内阁、兵部、五军都督府、水师都督府开始忙碌起来,突然多了一块如此大的土地,还是在南洋深处,这简直是天赐良机。
经过几日商议,水师都督府上书,提议在东海水师、东南水师、南部水师之外,抽调船只、兵力,于渤泥岛组建南洋水师,彻底在南洋立足。
朱允炆慎重考虑后,决定设南洋水师,专司南至满者伯夷、冬至苏拉威西与苏禄、西至苏门答腊,北至占城昆仑岛海域。自占城昆仑岛向北至广西、向东至吕宋,自吕宋向北至广东等海域,则依旧归属南部水师管辖。
黄森屏、黄克孙接受了大明的封赏,满载着赏赐,在水师的护送之下,开始返航。
朱允炆希望黄森屏回去一趟,用以说明情况,告诉南洋诸国,这些地盘都是黄森屏送给大明的,绝不是大明不遵守规矩,破坏《共和贸易书》。
大明告诉他们一百次,也不如黄森屏回去说一次。
黄森屏说了,我的地盘我做主,我想送给大明就送给大明。怎么,你们不满意,也可以将土地送给大明嘛。
渤泥岛入大明,按照大明与黄森屏的约定,并没有伤害渤泥国,而是依旧以艾哈迈德为国王。朱允炆也不介意,反正被切开之后的渤泥国领土小的可怜,嗯,也就是后世的文莱吧。
随着南洋水师的成立,朱允炆的南洋战略第一步已是完成,剩下的第二步将是控制南洋进出印-度洋的东西海道。
旧港虽然处于马六甲海道一侧,可地理位置终究还是太靠东了一些,等别人通过了这一条海道之后,不盯紧一点的话,人家都能绕过旧港直接北上了。
虽说现在水师强大,大明进出水道自由,可不能直接在陆地上安装神机炮,封锁海道,朱允炆总觉得缺少点什么。
想想,等自己走后几十年,西方船队进入马六甲海峡的时候,还能让他们跑到南海蹦跶去不成?
控制马六甲海峡,至少可以打造出第一道防线,没有这一道防线,旧港是危险的。
朱允炆不知道在大明的威慑之下,花面国还会不会入侵苏门答腊,干掉苏门答腊的国王。南洋战略还需要缓一缓,郑和的船队还没有回来……
二月七日。
张辅、朱广等发来捷报。朝廷军队与浔州、柳州土司作战,杀敌合计一万余,俘虏黄南及众一万三千余人,柳州、浔州平定。
朱允炆命内阁拟旨,封赏军士的同时,命令广西布政使司遴选官员,充任浔州、柳州知府,并设知县,管理当地百姓,彻底将两地改土归流。
至于俘虏,则命张辅杀匪首,青壮男人送至辽东垦荒,留下好控制的妇孺老人。
广西土司作乱,很不起眼,但正是这一次作乱,让朝廷上下意识到,土司手中有权,有兵,总是会闹事的。
一日不收了土司的权力,羁縻的西南早晚会生出更大的乱子。
朱允炆也明白这个道理,却已没有了精力去思考西南,而是将目光投向了东北。
征战,一触即发。
黄森屏、黄克孙等一改作揖礼,而是选择大礼参拜。
朱允炆命内侍搀起,仔细打量着上了年纪的黄森屏,平和地说:“黄老先生远游海外,近日归家,可还习惯?”
黄森屏听着朱允炆的话,彻底放心下来,朱允炆对于自己带全家人、一干军士跑到渤泥去的评价只是“远游海外”,并没有牵涉到叛逃之类,也没有打算追罪。
他就是大明天子,建文皇帝吗?
黄森屏有些失礼地看着朱允炆,眼前的人只有三十岁,正是春秋鼎盛时,他只用了八年时间,就完成了一系列的革新,让大明国力远扬海外,四夷宾服。
听国子监的人说,大明正在进行中的五年科技战略也是他提出的,工业的理念也是他提出的。这个而立之年的天子,引领着大明前进的方向!
只要他在,盛世可期!
黄森屏肃然地回道:“本是大明子民,归家自是习惯。只是京师诸多变化,出现了许多新鲜事物,让人耳目一新。”
朱允炆微微点头,平和地说:“眼下变化还算是少,再给大明十年八年,一干学子结业,大明定有更多新鲜事物出现。”
黄森屏渴望不已,说起昨日的梦境,转而补了句:“可惜我已老朽,等不到了。”
朱允炆宽慰:“哪里的话,你尚不到耄耋之年,怎可说出如此丧气话。”
黄森屏苦涩地摇了摇头,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
赐酒宴,歌舞贺。
一番笑谈之后,黄森屏终于再次起身,郑重行礼:“天朝大天子,外臣黄森屏有几个心愿与请求,还请天子垂听。”
朱允炆连忙说:“你说什么,朕都听着。可你劳顿日久,才抵京师,不宜长跪,落座说吧。”
黄森屏起身却没有落座,而是恳请道:“我本是大明子民,洪武年间出至渤泥,后在渤泥立足,有了些许家业。然漂泊半生,根在大明,落叶当归根,黄某恳请皇上,准制黄森屏照身帖,许我入大明户籍,重为大明子民。”
一席话,震惊众人。
重为大明子民?
他一个渤泥的实权人物,甚至可以说直接掌控着整个渤泥国,竟然想要重新回来,成为大明的子民!
杨士奇、解缙等人对视了一眼,都清楚,这就是朱允炆所说的中心吸引力。
在朱允炆的阐述中,大明通过发展,将成为世界的中心,而这个中心拥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受这一股吸引力所影响,世界的目光、资源、财富、人口都将投向这里。
黄森屏的回家,并渴望重新成为大明子民,应该就是这种强大吸引力的结果吧。
朱允炆看着言辞恳切的黄森屏,微微点头:“黄老先生本是大明子民,入大明户籍是情理之中的事,谈不上恳请。户部尚书,这件事着你去办。”
夏元吉当即答应。
黄森屏继续说:“愿我百年后,可托体魄于中华。”
即死后,可安葬于大明。
朱允炆自是欣然答应。
黄森屏脸上浮现出笑意:“渤泥国有高山,望天子赐以美名,永镇渤泥。”
朱允炆略一沉思,开口道:“此事朕应下了,他日写一篇碑文,专为渤泥高山赐名,说明来历,如何?”
黄森屏连忙感谢,而后陷入沉默。
黄克孙看着父亲,心有些紧张。
黄森屏没有沉默多久,抬头看着朱允炆,从怀中取出一副舆图,提出了最后的请求:“大明水师可于寒冬北上,酷暑南下,不侯季风,不待水流,可谓举世之内,绝无敌手。然南部水师偏居交趾,旧港地狭港窄,难成水师最佳之地。”
“我等久居渤泥,开垦辟地,收断手河、中国城等地。现如今,我已是大明一介子民,当为朝廷效力。现奉上渤泥黄家所属土地舆图,境土悉属天子,还望天子收纳!”
铁铉、徐辉祖等人听闻之后,惊喜不已。
水师都督府府事李坚更是瞪大眼,满腹狐疑:这世上还有这么便宜的事?
杨士奇看向朱允炆,终于明白过来,为何朱允炆要向黄森屏开放国子监最隐秘的学问,因为他知道,这样做收获的将是更多!
杨荣暗暗感叹,朝廷与水师最初的希望是与黄森屏结好,让渤泥同意大明在其国家修筑军港,可黄森屏给的比大明想要的还要多,他直接送上了自己打下的所有基业与领土!
朱允炆接过内侍递过来的舆图,缓缓展开,微微眯起眼。() ()
这幅舆图大胆的很!
按照渤泥国的实际控制范围,也就是后世加里曼丹岛的北部很少一部分,加上黄森屏等人控制的东北部一部分,不过是很少的一片区域。
但黄森屏似乎看穿了大明的野心,看穿了朱允炆对土地、海洋、岛屿的渴望,直接在渤泥舆图上,将几乎整个加里曼丹岛都纳入到了黄家势力之内,不仅如此,他竟然胆大到将还是野人地盘的苏拉威西岛画在舆图上给送了出来。
那意思是,朱允炆啊,你也别操心没大的地盘了,这些岛屿都是你的了,派遣水师占领去吧。
朱允炆清楚,拥有这一份舆图的大明,可以名正言顺地派遣水师接收领土,南洋诸国会畏惧,但也说不出来什么,毕竟,这是黄森屏送给大明的,不是大明战争夺取的。
盯着舆图,朱允炆有些恍惚。
历史上的朱棣收没有收到这一份舆图,朱允炆并不知道。但历史记载了,黄森屏提出将自己的地盘送给大明朝,但朱棣没有要。
英明神武的永乐大帝,派遣郑和跑来跑去,跑了几十年,就没想过打造真正属于大明的海外基地。
送上门来的领土,不要是傻子。
朱允炆为了避免事情有波澜,连推辞都没推辞,谦让都没谦让,直接就答应了。
为了表彰黄森屏献土有功,朱允炆封黄森屏为南亚王,黄克孙为南国公,世袭罔替。
内阁、兵部、五军都督府、水师都督府开始忙碌起来,突然多了一块如此大的土地,还是在南洋深处,这简直是天赐良机。
经过几日商议,水师都督府上书,提议在东海水师、东南水师、南部水师之外,抽调船只、兵力,于渤泥岛组建南洋水师,彻底在南洋立足。
朱允炆慎重考虑后,决定设南洋水师,专司南至满者伯夷、冬至苏拉威西与苏禄、西至苏门答腊,北至占城昆仑岛海域。自占城昆仑岛向北至广西、向东至吕宋,自吕宋向北至广东等海域,则依旧归属南部水师管辖。
黄森屏、黄克孙接受了大明的封赏,满载着赏赐,在水师的护送之下,开始返航。
朱允炆希望黄森屏回去一趟,用以说明情况,告诉南洋诸国,这些地盘都是黄森屏送给大明的,绝不是大明不遵守规矩,破坏《共和贸易书》。
大明告诉他们一百次,也不如黄森屏回去说一次。
黄森屏说了,我的地盘我做主,我想送给大明就送给大明。怎么,你们不满意,也可以将土地送给大明嘛。
渤泥岛入大明,按照大明与黄森屏的约定,并没有伤害渤泥国,而是依旧以艾哈迈德为国王。朱允炆也不介意,反正被切开之后的渤泥国领土小的可怜,嗯,也就是后世的文莱吧。
随着南洋水师的成立,朱允炆的南洋战略第一步已是完成,剩下的第二步将是控制南洋进出印-度洋的东西海道。
旧港虽然处于马六甲海道一侧,可地理位置终究还是太靠东了一些,等别人通过了这一条海道之后,不盯紧一点的话,人家都能绕过旧港直接北上了。
虽说现在水师强大,大明进出水道自由,可不能直接在陆地上安装神机炮,封锁海道,朱允炆总觉得缺少点什么。
想想,等自己走后几十年,西方船队进入马六甲海峡的时候,还能让他们跑到南海蹦跶去不成?
控制马六甲海峡,至少可以打造出第一道防线,没有这一道防线,旧港是危险的。
朱允炆不知道在大明的威慑之下,花面国还会不会入侵苏门答腊,干掉苏门答腊的国王。南洋战略还需要缓一缓,郑和的船队还没有回来……
二月七日。
张辅、朱广等发来捷报。朝廷军队与浔州、柳州土司作战,杀敌合计一万余,俘虏黄南及众一万三千余人,柳州、浔州平定。
朱允炆命内阁拟旨,封赏军士的同时,命令广西布政使司遴选官员,充任浔州、柳州知府,并设知县,管理当地百姓,彻底将两地改土归流。
至于俘虏,则命张辅杀匪首,青壮男人送至辽东垦荒,留下好控制的妇孺老人。
广西土司作乱,很不起眼,但正是这一次作乱,让朝廷上下意识到,土司手中有权,有兵,总是会闹事的。
一日不收了土司的权力,羁縻的西南早晚会生出更大的乱子。
朱允炆也明白这个道理,却已没有了精力去思考西南,而是将目光投向了东北。
征战,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