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远交近攻,逐个击破
朱允炆端起茶碗,等待着众人的分析与谋略。
没错,大明派遣大规模兵力,凭借着火器优势,去群殴一群游牧民族很热血,很爽。
但现实不仅如此。
战争不是儿戏,翻遍史书,哪怕是兵力占优,局势占优,高明的将领也都会怀揣着敬畏之心,谨慎布局,小心行事。
朱元璋打张士诚的时候如此,徐达打大都的时候如此。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就不需要考虑了,马哈木、阿鲁台现在连个破房子都没有,整天住的还是移动帐篷。这群人不需要买房,也没有坚城,大明与他们的战争,只能在草原上分出胜负。
伐兵,是最后需要考虑的事。
现在需要考虑的是伐谋、伐交之事。
朱允炆清楚,现如今的大明火器确实具备了毁伤骑兵军团的力量,但这种优势因为火器的不连续无法形成真正的降维打击,想要全面碾压、零伤亡,直接将马哈木、阿鲁台等人给突突了,还是不太可能。
何况草原行军,骑兵为主,这些年来,虽说大明骑兵数量年年增长,可过长的边境需要守护,各地卫所都需要骑兵补充,导致骑兵增量具体到某一地,显得十分有限。
还有后勤问题,这确实是个老大难。
解缙、杨士奇、铁铉、徐辉祖、李坚等谋划对策,宣青书、袁岳、杨溥等人提出补充,在经过一个时辰之后的讨论之后,形成了基本共
识。
铁铉看向走过来的朱允炆,手持竹节指着沙盘,仔细介绍着:“皇上,虽说看似大明要打一场多线战事,但经众人讨论之后,已除去三线。”
“哦,哪三线?”
朱允炆问道。
铁铉看向李坚,李坚指向东海三岛:“皇上,东海中三岛问题,已交给东海水师与东南水师,集大明水师精锐,又精兵强将,臣以为,这里已不足为虑,此一线的足利幕府,可拔除不作考虑。”
徐辉祖赞同:“两路水师主力,倭军万不能抗,虽有地利可能会拖延战争进度,然胜利一定归属水师。何况这两路水师后勤已基本到位,无需再安排兵力与船只配合。”
朱允炆含笑道:“有郑和、朱能、骆冠英,还有杨荣等人在,东海三岛确实不需要给予多少关注。”
这一路集结了大明水师的全部精锐,全改造后的新式蒸汽机船,还配备了纯铁船,不说船只与火器的配备,就是大船长一级的人物,足有六千余人,经历过生死考验,意志坚强,纪律严明。
他们若是打不下来主力尽出、国内虚弱的足利幕府,那才是笑话。
铁铉继续说:“还有一路,是朝鲜境内倭军这一路,按照既定计划,已交给了张辅领兵作战。按时间来算,李褆、李裪等人已回到了朝鲜,李芳远很可能已退让给李裪,张辅领兵入朝抗倭的时机将要成熟。”
“张辅在广西、安南等战争中,深谙
山林作战,又擅指挥大军,朝鲜境内多山,辽东、东北卫所兵力十万,足够张辅所用。而这一路先期筹备已准备妥当,尤其是水师为张辅送去了大量粮食与火器物资,目前来看,张辅这一路也不需考虑。”
杨士奇很是赞同,徐辉祖微微点头。
朱允炆含笑不语。
让人屠张辅去辽东驻扎鸭绿江边,点的不是张辅的名,是“人屠”的名,他走到哪里,哪里就有大屠杀。
担心张辅,还不如担心张辅军队里刀够不够多。何况张辅手中的十万兵里面,有三万是京军迁移过去的,是真正的京军精锐。
“还有一路呢?”
朱允炆询问。
铁铉指向西南,严肃地说:“乌斯藏!”
朱允炆盯着沙盘上的乌斯藏,高隆的土堆,撒上石灰,代表了雪原。
袁岳走出来,正色道:“皇上,乌斯藏反对朝廷驻军,似有反兆,但因乌斯藏偏居西南,又是高原之地,朝廷只需封锁山道,不让其下山即可,无需此时分兵讨伐,空耗兵力。待收拾完云南土司与其他诸敌之后,朝廷再解决乌斯藏,不过是举手之事。”
朱允炆笑了笑,看向袁岳:“看来这些年来,你的谋略还是见长。乌斯藏反对驻军,吵吵嚷嚷的只是当地的大小领主,这些小势力极度分散,别说外人,就是乌斯藏的尚师、弟悉都无法完全掌控。让他们反对,随他们闹腾,最多只能在高原之上喊叫,主动
派人下高原攻打大明,呵,高看他们了。”
袁岳敦厚一笑:“皇上的意思是,等他们喊叫疲惫了之后,咱们再上去收拾他们?”() ()
朱允炆看了看铁铉、杨士奇、徐辉祖等人,见没有异议,便点头道:“除去这三线,剩下的就是兀良哈、鞑靼、瓦剌与云南土司四线。”
宣青书走了出来,指了指云南方向:“云南土司这一线,兴许也不考虑,真正值得注意的,只是兀良哈、鞑靼与瓦剌这三路。”
铁铉看向云南方向,有些拿不准。
此时的云南有沐晟镇守,沐晟扫荡土司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算是老项目了,基本上几年就会举办一次。
经验丰富,又有一批虎蹲炮在手,云南确实不需要太过担心。
只是,谁也不能确定云南土司作乱的规模有多大,参与力量有多少,会不会引动贵州、广西、广东三地土司造反。
杨溥面色平和,轻松地说:“云南境内有沐晟与云南都司,无论多少土司联手,都可应对。广东因为海外贸易所获颇丰,已施行了新军之策,若广东乱,定能处置。广西方向更不需要担忧,张辅虽然离开了广西,那广西都司多是经历过安南之战的将领,军士作战经验丰富,问题不大。”
“退一万步,广西、广东土司作乱,可以调韩观带兵从交趾北上,南北夹击之下,安定广西。调南洋水师北上,可平广东之乱。从这个角度来看,
土司问题看似棘手,实则无需抽调京军,地方卫所足以应对。”
解缙拍手,称赞:“皇上,他二人所言极是。纵使多省土司作乱,看似势大,波及广泛,但土司终究是蛮夷,不懂策略,只会蛮横抢掠,手段虽残暴,终会倒在卫所军士脚下。若不考虑土司问题,那所谓的举世攻明,也不过只是兀良哈、鞑靼与瓦剌,如此一来,应对更显轻松。”
杨士奇、徐辉祖等人连连点头。
兀良哈、鞑靼与瓦剌看似是三路,实际上这都是死去元廷一分为三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一次风雨欲来,实则是大明与死去元廷的再一次碰撞,是中原文明与游牧民族的再一次交锋!
洪武年间,太祖时期尤能分三路进取元廷,现在如今建文朝,国力蒸蒸日上,焉不能三路出击?
朱允炆见局势逐渐明朗,目光看向沙盘上的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下一道旨意给云南、贵州、广西、广东、交趾都司,若土司作乱,烽火燎燃,都司追击,可越境作战,力求消灭作乱贼寇。另,命各地衙门官署安抚当地土司,声明厉害关系,阐明朝廷之策,顺朝廷者存,逆朝廷者亡!”
徐辉祖、铁铉领命。
越境作战,这道旨意确实需要。
都司作战区域只局限于该省之内,没有旨意不能擅自追出境外作战。如果云南的土司跑到广西去了,沐晟没有旨意,不能直接进入广
西作战,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土司在广西休整。
有了越境作战的旨意,那就意味着土司跑到哪里,就打到哪里!
看着沙盘的袁岳,目光从云南看向南面的渤固、沧澜、大城王国等地,吞咽了下口水,问了句:“皇上,越境作战,指的是哪个境?”
朱允炆看了一眼袁岳,淡然一笑:“哪个境,你不清楚,沐晟他们清楚就好。”
袁岳打了个哆嗦。
都举世攻明了,咱们这位皇帝的心思还不止是应对敌人,竟然还想借势而为,平定土司的同时,顺带扩张点领土……
他到底有没有将这群人放在心上,怎么感觉这场突然出现的战争局势,是朝着皇上渴望的方向在运作?
这,该不会是皇上一手布置出来的大局吧?
袁岳连连摇头,不可能,绝对不可能,皇上向来不打无准备战之仗,眼下局势已经超出了朝廷的准备。
若真是皇上安排的,那自己此时应该待在西疆省,拿着铁锹给马哈木挖坑才对。
朱允炆坐下,众人站为两排。
铁铉出班,肃然道:“皇上,三线作战,对大明已无太大压力,是远交近攻,逐个击破,还是三线出击,倾力一战,当听凭皇上安排。”
朱允炆看着众人,威严地问:“你们倾向于哪一种方略?”
铁铉看了看徐辉祖等人,道:“远交近攻,逐个击破!”
朱允炆敲打着桌子,思考着可行性。
铁铉沉声道:“远交瓦剌,可延滞
瓦剌。虽说马哈木向来有野心,但把秃孛罗深知大明厉害,清楚一旦开战后果难收。臣等以为,可拉拢把秃孛罗,分化瓦剌,软硬兼施,让马哈木、太平瞻前顾后,不能全力南下!”
——
感谢尼小猪教育与莫兔子精的萝卜,文中借用了两位的评论,惊雪谢过。
没错,大明派遣大规模兵力,凭借着火器优势,去群殴一群游牧民族很热血,很爽。
但现实不仅如此。
战争不是儿戏,翻遍史书,哪怕是兵力占优,局势占优,高明的将领也都会怀揣着敬畏之心,谨慎布局,小心行事。
朱元璋打张士诚的时候如此,徐达打大都的时候如此。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就不需要考虑了,马哈木、阿鲁台现在连个破房子都没有,整天住的还是移动帐篷。这群人不需要买房,也没有坚城,大明与他们的战争,只能在草原上分出胜负。
伐兵,是最后需要考虑的事。
现在需要考虑的是伐谋、伐交之事。
朱允炆清楚,现如今的大明火器确实具备了毁伤骑兵军团的力量,但这种优势因为火器的不连续无法形成真正的降维打击,想要全面碾压、零伤亡,直接将马哈木、阿鲁台等人给突突了,还是不太可能。
何况草原行军,骑兵为主,这些年来,虽说大明骑兵数量年年增长,可过长的边境需要守护,各地卫所都需要骑兵补充,导致骑兵增量具体到某一地,显得十分有限。
还有后勤问题,这确实是个老大难。
解缙、杨士奇、铁铉、徐辉祖、李坚等谋划对策,宣青书、袁岳、杨溥等人提出补充,在经过一个时辰之后的讨论之后,形成了基本共
识。
铁铉看向走过来的朱允炆,手持竹节指着沙盘,仔细介绍着:“皇上,虽说看似大明要打一场多线战事,但经众人讨论之后,已除去三线。”
“哦,哪三线?”
朱允炆问道。
铁铉看向李坚,李坚指向东海三岛:“皇上,东海中三岛问题,已交给东海水师与东南水师,集大明水师精锐,又精兵强将,臣以为,这里已不足为虑,此一线的足利幕府,可拔除不作考虑。”
徐辉祖赞同:“两路水师主力,倭军万不能抗,虽有地利可能会拖延战争进度,然胜利一定归属水师。何况这两路水师后勤已基本到位,无需再安排兵力与船只配合。”
朱允炆含笑道:“有郑和、朱能、骆冠英,还有杨荣等人在,东海三岛确实不需要给予多少关注。”
这一路集结了大明水师的全部精锐,全改造后的新式蒸汽机船,还配备了纯铁船,不说船只与火器的配备,就是大船长一级的人物,足有六千余人,经历过生死考验,意志坚强,纪律严明。
他们若是打不下来主力尽出、国内虚弱的足利幕府,那才是笑话。
铁铉继续说:“还有一路,是朝鲜境内倭军这一路,按照既定计划,已交给了张辅领兵作战。按时间来算,李褆、李裪等人已回到了朝鲜,李芳远很可能已退让给李裪,张辅领兵入朝抗倭的时机将要成熟。”
“张辅在广西、安南等战争中,深谙
山林作战,又擅指挥大军,朝鲜境内多山,辽东、东北卫所兵力十万,足够张辅所用。而这一路先期筹备已准备妥当,尤其是水师为张辅送去了大量粮食与火器物资,目前来看,张辅这一路也不需考虑。”
杨士奇很是赞同,徐辉祖微微点头。
朱允炆含笑不语。
让人屠张辅去辽东驻扎鸭绿江边,点的不是张辅的名,是“人屠”的名,他走到哪里,哪里就有大屠杀。
担心张辅,还不如担心张辅军队里刀够不够多。何况张辅手中的十万兵里面,有三万是京军迁移过去的,是真正的京军精锐。
“还有一路呢?”
朱允炆询问。
铁铉指向西南,严肃地说:“乌斯藏!”
朱允炆盯着沙盘上的乌斯藏,高隆的土堆,撒上石灰,代表了雪原。
袁岳走出来,正色道:“皇上,乌斯藏反对朝廷驻军,似有反兆,但因乌斯藏偏居西南,又是高原之地,朝廷只需封锁山道,不让其下山即可,无需此时分兵讨伐,空耗兵力。待收拾完云南土司与其他诸敌之后,朝廷再解决乌斯藏,不过是举手之事。”
朱允炆笑了笑,看向袁岳:“看来这些年来,你的谋略还是见长。乌斯藏反对驻军,吵吵嚷嚷的只是当地的大小领主,这些小势力极度分散,别说外人,就是乌斯藏的尚师、弟悉都无法完全掌控。让他们反对,随他们闹腾,最多只能在高原之上喊叫,主动
派人下高原攻打大明,呵,高看他们了。”
袁岳敦厚一笑:“皇上的意思是,等他们喊叫疲惫了之后,咱们再上去收拾他们?”() ()
朱允炆看了看铁铉、杨士奇、徐辉祖等人,见没有异议,便点头道:“除去这三线,剩下的就是兀良哈、鞑靼、瓦剌与云南土司四线。”
宣青书走了出来,指了指云南方向:“云南土司这一线,兴许也不考虑,真正值得注意的,只是兀良哈、鞑靼与瓦剌这三路。”
铁铉看向云南方向,有些拿不准。
此时的云南有沐晟镇守,沐晟扫荡土司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算是老项目了,基本上几年就会举办一次。
经验丰富,又有一批虎蹲炮在手,云南确实不需要太过担心。
只是,谁也不能确定云南土司作乱的规模有多大,参与力量有多少,会不会引动贵州、广西、广东三地土司造反。
杨溥面色平和,轻松地说:“云南境内有沐晟与云南都司,无论多少土司联手,都可应对。广东因为海外贸易所获颇丰,已施行了新军之策,若广东乱,定能处置。广西方向更不需要担忧,张辅虽然离开了广西,那广西都司多是经历过安南之战的将领,军士作战经验丰富,问题不大。”
“退一万步,广西、广东土司作乱,可以调韩观带兵从交趾北上,南北夹击之下,安定广西。调南洋水师北上,可平广东之乱。从这个角度来看,
土司问题看似棘手,实则无需抽调京军,地方卫所足以应对。”
解缙拍手,称赞:“皇上,他二人所言极是。纵使多省土司作乱,看似势大,波及广泛,但土司终究是蛮夷,不懂策略,只会蛮横抢掠,手段虽残暴,终会倒在卫所军士脚下。若不考虑土司问题,那所谓的举世攻明,也不过只是兀良哈、鞑靼与瓦剌,如此一来,应对更显轻松。”
杨士奇、徐辉祖等人连连点头。
兀良哈、鞑靼与瓦剌看似是三路,实际上这都是死去元廷一分为三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一次风雨欲来,实则是大明与死去元廷的再一次碰撞,是中原文明与游牧民族的再一次交锋!
洪武年间,太祖时期尤能分三路进取元廷,现在如今建文朝,国力蒸蒸日上,焉不能三路出击?
朱允炆见局势逐渐明朗,目光看向沙盘上的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下一道旨意给云南、贵州、广西、广东、交趾都司,若土司作乱,烽火燎燃,都司追击,可越境作战,力求消灭作乱贼寇。另,命各地衙门官署安抚当地土司,声明厉害关系,阐明朝廷之策,顺朝廷者存,逆朝廷者亡!”
徐辉祖、铁铉领命。
越境作战,这道旨意确实需要。
都司作战区域只局限于该省之内,没有旨意不能擅自追出境外作战。如果云南的土司跑到广西去了,沐晟没有旨意,不能直接进入广
西作战,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土司在广西休整。
有了越境作战的旨意,那就意味着土司跑到哪里,就打到哪里!
看着沙盘的袁岳,目光从云南看向南面的渤固、沧澜、大城王国等地,吞咽了下口水,问了句:“皇上,越境作战,指的是哪个境?”
朱允炆看了一眼袁岳,淡然一笑:“哪个境,你不清楚,沐晟他们清楚就好。”
袁岳打了个哆嗦。
都举世攻明了,咱们这位皇帝的心思还不止是应对敌人,竟然还想借势而为,平定土司的同时,顺带扩张点领土……
他到底有没有将这群人放在心上,怎么感觉这场突然出现的战争局势,是朝着皇上渴望的方向在运作?
这,该不会是皇上一手布置出来的大局吧?
袁岳连连摇头,不可能,绝对不可能,皇上向来不打无准备战之仗,眼下局势已经超出了朝廷的准备。
若真是皇上安排的,那自己此时应该待在西疆省,拿着铁锹给马哈木挖坑才对。
朱允炆坐下,众人站为两排。
铁铉出班,肃然道:“皇上,三线作战,对大明已无太大压力,是远交近攻,逐个击破,还是三线出击,倾力一战,当听凭皇上安排。”
朱允炆看着众人,威严地问:“你们倾向于哪一种方略?”
铁铉看了看徐辉祖等人,道:“远交近攻,逐个击破!”
朱允炆敲打着桌子,思考着可行性。
铁铉沉声道:“远交瓦剌,可延滞
瓦剌。虽说马哈木向来有野心,但把秃孛罗深知大明厉害,清楚一旦开战后果难收。臣等以为,可拉拢把秃孛罗,分化瓦剌,软硬兼施,让马哈木、太平瞻前顾后,不能全力南下!”
——
感谢尼小猪教育与莫兔子精的萝卜,文中借用了两位的评论,惊雪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