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放眼大明天下,舍我其谁?
“赵大人,陛下面前,不可失仪。”
旁边的太监见状,连忙出言提醒。
朝堂上礼仪至关重要。
若是正式上朝,一举一动都要符合礼数,有半分不对之处,轻者斥责,重则鞭笞。
书房议事,虽然不如朝堂上那般严肃,但也有君臣之礼,也是绝不可有半分乱来的。
赵勉回过神来,跪倒在地。
“陛下,是微臣太过于激动,一时得意忘形,还请陛下恕罪。”
“无妨!”朱元璋心情似是颇为不错,笑道:“这份奏章里面,有何内容,令爱卿如此失态?”
他刚才只是扫了一眼,看到字还写得端正,便将其交给赵勉了。
并没有细看写的是什么内容。
“奇思妙想,神来之笔!”
赵勉赞叹不已:“能想出此等妙法的,必是经世济民之大才。”
“臣先前所思虑的,是提高商税之后,难以征收。”
“但依奏章中的法子,要收商税,却是不难。”
“不仅如此,户部只要按复式记账法进行记账,以后清理国库,可就容易得多了。”
“高,高,高……实在是太高了!”
他兴奋不已,赞叹不绝。
“哦?”
朱元璋听他说得眉毛色舞,深感意外,看了一眼怀中的朱允熞,道:“拿来给朕瞧瞧。”
“是!”
赵勉上前两步,恭敬递上奏章。
朱元璋翻开,细细看了起来。
作为农民出身的皇帝,他幼时连字都认得不多。
但后来夺江山,打天下,却是下了很大的功夫读书的。
不得不说,老朱的学习能力,也是超一流的水准。
自开国以来,治理朝政,对于国库的账,同样一清二楚。
对平民百姓来说,简单的记账,非常容易。
可一旦庞大到国库这种程度,就会变得十分复杂。
正如建一层的楼非常简单,甚至不需要任何设计,找两个工匠,随便建就行了。
但若是建一百层的高楼,就完全不同了。
量变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带来质变。
国库账目庞大,户部月月清账,年年查账,表面上说是算得一厘不差,实际上又怎么可能呢?
此际再看朱允熞所提议的方法,复式记账法,相互应对,一进一出,互相印证,较之户部现行的办法,确实是要高明太多。
朱元璋越看双眼越明亮。
慢慢呼吸也变得粗重起来。
他亲自清理过好几次国库,深知账务的繁杂。
但越是了解,就越能明白复式记账法的高明。
至于发票,税证……
朱元璋看到最后,也不禁仰天大笑,击掌赞道:“好!好!好!”
旁边的杨靖见两人看奏章后都是这番模样,不禁越发好奇起来。
“陛下,这奏章,可否给微臣一观?”
“你拿去吧。”
朱元璋将奏章合上,递了出去。
杨靖接过奏章,翻开来看。
渐渐地,双眼也是越来越明亮,心跳加速,呼吸变重,嘴巴微张,竟忘了合拢。
他以前也是户部尚书,自然明白此间的道理。
“真是天纵之才!”
看完奏章,杨靖将其轻轻合上,深呼了一口气,平息着激动的心情。
“想不到,我大明竟有如此人才!”
一旁的赵勉捋了捋胡须,道:“不错!能想出这个法子的人,必定是状元之才……不,是王佐之才,宰辅之才。”
他目光望向朱允熞,道:“四皇孙殿下,却不知这奏章中的内容,是何人所想?”() ()
尽管朱允熞之前说过是自己写的奏章,但看了里面的内容之后,赵勉可不相信这个说法了。
在他看来,必定是请教了府上的某位先生,才能写出这样的奏章。
这也正常。
毕竟是皇帝陛下亲自布置的功课,回府请教先生,无可厚非。
不过,赵勉搜尽脑汁,也想不出朝中还有哪位大臣,能想得出这般法子。
除非不是大臣,而是某个还没有功名的教书先生……
从来隐士高人,喜欢潜藏民间,未必尽在朝中。
况且朱标是太子,他的府上,延请了一些高人,也不足为奇。
虽然朱标已死,但府上的人才却不一定散去了。
只是此人既有如此大才,就不能让他一直呆在皇孙的府上,埋没了人才。
赵勉很快想到这一节,杨靖也想到了。
“此等人才,一定不能让他埋没,当请他为朝廷效力。”
杨靖笑道:“四皇孙,不知这写奏章之人,可有功名在身?若是没有,微臣想向陛下保举,请其去刑部历练一番,假以时日,朝中又会多一位栋梁之才。”
“去刑部做什么?”赵勉忙道:“陛下,此等是理账的高手,当然是要来我户部,为国理财。”
杨靖吹胡子瞪眼:“赵大人,这可是我先说的。”
赵勉冷哼了一声:“杨大人,国家大事,可不兴先来后到。此人一定得去户部。”
两人争锋相对,竟当堂吵了起来。
“好了!”朱元璋看了两人一眼,开口道:“你们两个尚书,御前争吵,成何体统?”
两人连忙请罪,不敢再多言。
朱元璋的目光望向朱允熞,笑道:“熞儿,这奏章是何人所写呢?”
不是老朱不相信他,而是复式记账法这种东西,颇为复杂,委实不像是七岁小孩能想得出来的。
“你只管直言,皇爷爷不怪你欺君。”
朱允熞愣了一下。
如果可以的话,他现在倒真不想承认,复式记账法是自己的想出来的。
太过于妖孽必遭众妒,不是好事。
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他不是爱出风头的人。
但该说是谁呢?
胡乱编一個人,老朱请过来一问,对方连复式记账法是啥都不知道,那就真不下了台了。
发票和税证还好说,复式记账法这种东西,说简单也简单。
说难嘛,普通人第一次看到,理解起来还真有点难度。
老朱和赵勉赵靖,都是人精中的人精,智商就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
他们又有管理国库,清理账簿的经验,自然能理解复式记账法,明白这里面的好处。
但普通人就不一定了。
想到这里,朱允熞一脸委屈巴巴道:“皇爷爷,连你也不相信我吗?这真是孙儿想出来的啊!”
发明复式记账法的人,可是被后世尊称为“现代会计学之父”。
一般人真想不出来!
只能硬着头皮认了。
朱元璋愣住了,赵勉和杨靖面面相觑。
“真是你自己一个人想出来的?”老朱的声音都有些颤抖。
朱允熞挺了挺小胸膛,骄傲又自豪。
“放眼大明天下,除了我之外,哪还有这般奇才,想得出这等法子?”
一句话说得气势磅礴,颇有睥睨天下,傲视众生的气概。
房中几人呆若木鸡。
啪!
杨靖手中的奏章掉落在地。
赵勉身躯有若石化,忽然一个踉跄,跌倒在地。
……
旁边的太监见状,连忙出言提醒。
朝堂上礼仪至关重要。
若是正式上朝,一举一动都要符合礼数,有半分不对之处,轻者斥责,重则鞭笞。
书房议事,虽然不如朝堂上那般严肃,但也有君臣之礼,也是绝不可有半分乱来的。
赵勉回过神来,跪倒在地。
“陛下,是微臣太过于激动,一时得意忘形,还请陛下恕罪。”
“无妨!”朱元璋心情似是颇为不错,笑道:“这份奏章里面,有何内容,令爱卿如此失态?”
他刚才只是扫了一眼,看到字还写得端正,便将其交给赵勉了。
并没有细看写的是什么内容。
“奇思妙想,神来之笔!”
赵勉赞叹不已:“能想出此等妙法的,必是经世济民之大才。”
“臣先前所思虑的,是提高商税之后,难以征收。”
“但依奏章中的法子,要收商税,却是不难。”
“不仅如此,户部只要按复式记账法进行记账,以后清理国库,可就容易得多了。”
“高,高,高……实在是太高了!”
他兴奋不已,赞叹不绝。
“哦?”
朱元璋听他说得眉毛色舞,深感意外,看了一眼怀中的朱允熞,道:“拿来给朕瞧瞧。”
“是!”
赵勉上前两步,恭敬递上奏章。
朱元璋翻开,细细看了起来。
作为农民出身的皇帝,他幼时连字都认得不多。
但后来夺江山,打天下,却是下了很大的功夫读书的。
不得不说,老朱的学习能力,也是超一流的水准。
自开国以来,治理朝政,对于国库的账,同样一清二楚。
对平民百姓来说,简单的记账,非常容易。
可一旦庞大到国库这种程度,就会变得十分复杂。
正如建一层的楼非常简单,甚至不需要任何设计,找两个工匠,随便建就行了。
但若是建一百层的高楼,就完全不同了。
量变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带来质变。
国库账目庞大,户部月月清账,年年查账,表面上说是算得一厘不差,实际上又怎么可能呢?
此际再看朱允熞所提议的方法,复式记账法,相互应对,一进一出,互相印证,较之户部现行的办法,确实是要高明太多。
朱元璋越看双眼越明亮。
慢慢呼吸也变得粗重起来。
他亲自清理过好几次国库,深知账务的繁杂。
但越是了解,就越能明白复式记账法的高明。
至于发票,税证……
朱元璋看到最后,也不禁仰天大笑,击掌赞道:“好!好!好!”
旁边的杨靖见两人看奏章后都是这番模样,不禁越发好奇起来。
“陛下,这奏章,可否给微臣一观?”
“你拿去吧。”
朱元璋将奏章合上,递了出去。
杨靖接过奏章,翻开来看。
渐渐地,双眼也是越来越明亮,心跳加速,呼吸变重,嘴巴微张,竟忘了合拢。
他以前也是户部尚书,自然明白此间的道理。
“真是天纵之才!”
看完奏章,杨靖将其轻轻合上,深呼了一口气,平息着激动的心情。
“想不到,我大明竟有如此人才!”
一旁的赵勉捋了捋胡须,道:“不错!能想出这个法子的人,必定是状元之才……不,是王佐之才,宰辅之才。”
他目光望向朱允熞,道:“四皇孙殿下,却不知这奏章中的内容,是何人所想?”() ()
尽管朱允熞之前说过是自己写的奏章,但看了里面的内容之后,赵勉可不相信这个说法了。
在他看来,必定是请教了府上的某位先生,才能写出这样的奏章。
这也正常。
毕竟是皇帝陛下亲自布置的功课,回府请教先生,无可厚非。
不过,赵勉搜尽脑汁,也想不出朝中还有哪位大臣,能想得出这般法子。
除非不是大臣,而是某个还没有功名的教书先生……
从来隐士高人,喜欢潜藏民间,未必尽在朝中。
况且朱标是太子,他的府上,延请了一些高人,也不足为奇。
虽然朱标已死,但府上的人才却不一定散去了。
只是此人既有如此大才,就不能让他一直呆在皇孙的府上,埋没了人才。
赵勉很快想到这一节,杨靖也想到了。
“此等人才,一定不能让他埋没,当请他为朝廷效力。”
杨靖笑道:“四皇孙,不知这写奏章之人,可有功名在身?若是没有,微臣想向陛下保举,请其去刑部历练一番,假以时日,朝中又会多一位栋梁之才。”
“去刑部做什么?”赵勉忙道:“陛下,此等是理账的高手,当然是要来我户部,为国理财。”
杨靖吹胡子瞪眼:“赵大人,这可是我先说的。”
赵勉冷哼了一声:“杨大人,国家大事,可不兴先来后到。此人一定得去户部。”
两人争锋相对,竟当堂吵了起来。
“好了!”朱元璋看了两人一眼,开口道:“你们两个尚书,御前争吵,成何体统?”
两人连忙请罪,不敢再多言。
朱元璋的目光望向朱允熞,笑道:“熞儿,这奏章是何人所写呢?”
不是老朱不相信他,而是复式记账法这种东西,颇为复杂,委实不像是七岁小孩能想得出来的。
“你只管直言,皇爷爷不怪你欺君。”
朱允熞愣了一下。
如果可以的话,他现在倒真不想承认,复式记账法是自己的想出来的。
太过于妖孽必遭众妒,不是好事。
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他不是爱出风头的人。
但该说是谁呢?
胡乱编一個人,老朱请过来一问,对方连复式记账法是啥都不知道,那就真不下了台了。
发票和税证还好说,复式记账法这种东西,说简单也简单。
说难嘛,普通人第一次看到,理解起来还真有点难度。
老朱和赵勉赵靖,都是人精中的人精,智商就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
他们又有管理国库,清理账簿的经验,自然能理解复式记账法,明白这里面的好处。
但普通人就不一定了。
想到这里,朱允熞一脸委屈巴巴道:“皇爷爷,连你也不相信我吗?这真是孙儿想出来的啊!”
发明复式记账法的人,可是被后世尊称为“现代会计学之父”。
一般人真想不出来!
只能硬着头皮认了。
朱元璋愣住了,赵勉和杨靖面面相觑。
“真是你自己一个人想出来的?”老朱的声音都有些颤抖。
朱允熞挺了挺小胸膛,骄傲又自豪。
“放眼大明天下,除了我之外,哪还有这般奇才,想得出这等法子?”
一句话说得气势磅礴,颇有睥睨天下,傲视众生的气概。
房中几人呆若木鸡。
啪!
杨靖手中的奏章掉落在地。
赵勉身躯有若石化,忽然一个踉跄,跌倒在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