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心中早有准备,但案发现场的景象,还是让宁芙心中一悸。
距离莫顿家还有十几步路的时候,借着手中提着的煤气灯的光线,几人即可清楚看到,绕在莫顿家后院周围,充作屏障的矮树篱可疑的秃了一块,地上遍布折断的树枝树叶。
显然,这两位年轻醉汉闯入莫顿家后院的动作,可称不上是多么温柔。
进入院子之后,在遍地的玻璃碎屑,以及洞开的破碎窗户之内,莫顿先生右手拿着一把.357口径的马格南左轮——大抵是本案的凶器,神情恍惚地瘫坐在屋内的地毯上,丝毫不顾扎人的碎玻璃碴。
而他的妹妹苏珊娜脸色惨白,一脸惶恐地攥着哥哥的衣袖,跪坐在莫顿先生的身边,喃喃自语着什么。
至于这兄妹二人的父母,看样子也被楼下的枪声所惊醒,手挽着手,惴惴不安地站在案发现场,也就是妹妹苏珊娜卧室的门口。
这对收到了惊吓的老夫妻既想安慰自己吓坏了的一对儿女,又害怕自己鲁莽的举动会破坏现场,影响到后续的侦查。
直到治安官与宁芙等人赶来,他们老夫妻俩才算是松了口气。
从现场几人的神态来说,开枪射杀休利特的,大概就是瘫坐在原地的兄妹二人了。
而躺在莫顿家后院,与这失魂落魄的两兄妹仅有一窗之隔的,正是本次事件中的死者,年仅十九岁的休利特。
这位刚成年不久的小伙子,正躺在浸满了他自己鲜血的泥土上,在残冬的萧瑟寒风中,逐渐失去他身体上的最后的一丝余温。
老实讲,哪怕只是个刚到乔里亚镇没几天的外乡人,宁芙对这个死去的小伙子,也还是有那么点儿眼熟的。
偶尔几次不得不出门的时候,除了远远对着宁芙的白肤白发指指点点,窃窃私语的镇民们以外,偶尔还会响起几声轻浮的口哨声。
朝着宁芙吹哨调笑的,就是躺着面前的休利特,以及和他混在一处的狐朋狗友们了。
见到死者自己竟然还有过几面之缘,虽然这人没给宁芙留下什么好印象,但宁芙的心里还是有些五味杂陈。
前些天还活生生的年轻小伙——哪怕是个不学好的盲流子,转眼之间,他那过于短暂的一生,就已经走到了尽头。
细细品味之下,这事还挺有一种世事无常的感觉。
面对手持枪械的嫌疑人莫顿先生,身为本镇治安官的伍德看了看与他同行的几人。
老的老,小的小,还有一个不着调。
有些心累的治安官招呼马修拿着手枪在后掠阵,自己则大着胆子,一马当先,冲进了苏珊娜的卧室里。
幸好魂不守舍的莫顿先生没有反抗意图,治安官伍德将那把疑似凶器的马格南左轮劈手夺了下来。
经过检查,原本装有六发子弹的弹巢里,已经有两枚被持枪者击发,与报案人马尔茨的描述,以及围观者的证词相符。
初步检查之后,宁芙等人达成共识,休利特确是死于枪击。
那枚夺取他年轻生命的子弹,从他的颏骨右前侧,靠近嘴角的位置击入,在他的右颊上留下一块极为显眼的星芒状伤口。
另外,他右侧鬓发处也有少许烧灼的痕迹,应当是另一枚打偏了的子弹所留下的痕迹。
由于那几声枪响,整个街区都静悄悄的,住在莫顿一家周围的邻居连大气都不敢喘,纷纷吓得缩在了家里
直到治安官伍德带着宁芙等人匆匆赶来,这才有几个胆子较大的镇民探出头来,趴在自家窗边瞧热闹。或是更进一步,直接趴在莫顿家后院的矮树篱边上,围观宁芙等人办案。
为了维护现场秩序,治安官伍德先生只能挥舞着警棍,喝止住那些过于胆大包天的吃瓜镇民,防止他们无意之间破坏现场。
巴里侦探与他的弟子麦高芬正在搜索整个后院,寻找那枚打偏了的弹丸。
至于宁芙,则带上了口罩手套,打开了马修背着的工具箱,决定先初步检查一下休利特的尸身。
宁芙吩咐马修将用来照明的煤油灯拨得更亮一些,之后半蹲在休利特的遗体旁边,更加细致地观察枪击造成的贯通伤。
作为一个典型的盲管枪弹创,在死者的身上,宁芙只发现了射入口与射创管,并没有找到对应的射出口。
看来,击杀了休利特的那枚子弹,现在应该还留存在他的遗体里。
射入口处的伤口呈现单一的、星状的贯穿伤。伤口中心向外扩散出四条较粗的星状裂纹,最大直径约为2.25英寸,射创管的直径则为0.25英寸。
除此之外,在休利特的身上,还有些许微小的切创,看着像是被碎玻璃划伤之后留下的伤口。
至于更深入的检查,则需要等到尸体运回警局,解剖后才可以进行了。
另一旁,麦高芬侦探也有了新发现。
在莫顿家后院的某个角落,麦高芬找到了那枚从死者右颊擦过的铅弹。
至于凶手开枪射击时,枪口抛出的两枚弹壳,则在苏珊娜卧室地毯的缝隙之中发现。
记录好几处落点的位置之后,弹壳与子弹就被得意洋洋的麦高芬侦探收捡到证物袋内,留待后续检测。
简单检查完尸体的情况后,宁芙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转移到了那扇玻璃窗上。
这扇倒霉的窗户玻璃残存的部分挂在实木窗框上,摇摇欲坠,显得格外凄惨,看样子是坚持不了多久了。
吩咐马修例行拍照留证之后,宁芙拿着放大镜,借着马修手中高举的灯光,检查起了窗户玻璃上留存的裂痕。
仔细观察后,可以发现,在尖锐锋利的碎玻璃上,有着星星点点的血渍。
玻璃上除了裂纹,还有数个深浅不一的小坑,深度都没有穿透玻璃,四周有圈白色不透明的玻璃屑,应当是小石子击打玻璃时留下的痕迹。
此外,还有个几乎贯穿整扇窗户的不规则孔洞,出现在莫顿家窗户中心偏左的位置。
这个大洞可着实不小,几乎能让一个成年男性穿身而过。
根据裂纹停止的位置判断,此处破损的形成时间,定是晚于其余小石块砸窗的时间。
经过宁芙反复查验,残留在窗框上的玻璃,并没有膛线枪射击时的特殊痕迹。
由此推断,开枪射击时,那枚要命的子弹应当是穿过破损的玻璃,击穿了休利特的身体。
也就是说,窗户被砸碎的时间,应当早于射击的时间点。
难不成,莫顿一家之所以悍然开枪,都是为了抵御破窗而入的醉汉而做出的自卫之举?
虽然案件本身比较简单,但现在连正式的尸检都没有开始,妄然定论实属不妥。
还是等到尸检与其他检测结果出来之后,结合其他证据与口供,再去推断事发当时的景象。
莫顿一家四口十分配合调查。
由于宁芙几人是情急之下腿儿着跑到案发现场的,回到镇内警局的路上,没有合适交通工具押送嫌犯,只能选择步行。
反正乔里亚镇面积不大,距离也不算远,众人只能略显尴尬的将莫顿一家四口围在中间,声势浩大的组团走回警署方向。
而在乔里亚镇警局之内,在治安官伍德家接受了简单包扎的报案人马尔茨,也已经在治安官家男仆的陪同下,等待抓捕归来的治安官一行人。
步行回到了警局之后,茫然失措的莫顿兄妹俩见到了等在警局的报案人马尔茨,双双一激,这才回过了神。
面对劫后余生的马尔茨的指控,为了帮自己的至亲之人洗脱责任,这对兄妹争先抢后地表示,自己才是开枪击毙休利特的凶手。
看着眼前这幅兄妹情深的场面,宁芙不禁以手扶额,叹息着说道。
“不好意思,你们俩还是别添乱了。关于开枪之人到底是谁,稍后通过硝烟检测一查便知,你们也不用急着替对方担责。”
话音一落,苏珊娜的脑袋便失望地垂了下来。
妥了,开枪者究竟是谁,现在也已经初见分晓了。
见状,警局内的几人,心中也都有了合计。
“巴里老爷子,我来审讯莫顿先生,你则负责苏珊娜小姐,治安官和麦高芬去给报案人马尔茨先生做笔录,这样可以吗?”
巴里侦探不置可否的同意了宁芙的任务分配。
将兄妹二人分开关押在警局的审讯室内后,宁芙也施施然地坐在了莫顿先生的对面,手里还端着杯刚泡好的热茶。
马修现在真是越来越贴心了。
刚进警局门口,这位白嫖来的好助手就向治安官伍德借用了茶水间,替自己预备好了开挂必备素材。
虽然这件案子的前因后果,自己已经猜得八九不离十了,但是狮子搏兔亦用全力,借助占卜术的力量,与自己的推理互相印证,这样才更加稳妥。
宁芙浅啜一口红茶,沉默片刻后,才开始了正式的审问。
“不好意思,莫顿先生,麻烦你将今晚发生的所有细节,原原本本的复述一遍,谢谢。”
距离莫顿家还有十几步路的时候,借着手中提着的煤气灯的光线,几人即可清楚看到,绕在莫顿家后院周围,充作屏障的矮树篱可疑的秃了一块,地上遍布折断的树枝树叶。
显然,这两位年轻醉汉闯入莫顿家后院的动作,可称不上是多么温柔。
进入院子之后,在遍地的玻璃碎屑,以及洞开的破碎窗户之内,莫顿先生右手拿着一把.357口径的马格南左轮——大抵是本案的凶器,神情恍惚地瘫坐在屋内的地毯上,丝毫不顾扎人的碎玻璃碴。
而他的妹妹苏珊娜脸色惨白,一脸惶恐地攥着哥哥的衣袖,跪坐在莫顿先生的身边,喃喃自语着什么。
至于这兄妹二人的父母,看样子也被楼下的枪声所惊醒,手挽着手,惴惴不安地站在案发现场,也就是妹妹苏珊娜卧室的门口。
这对收到了惊吓的老夫妻既想安慰自己吓坏了的一对儿女,又害怕自己鲁莽的举动会破坏现场,影响到后续的侦查。
直到治安官与宁芙等人赶来,他们老夫妻俩才算是松了口气。
从现场几人的神态来说,开枪射杀休利特的,大概就是瘫坐在原地的兄妹二人了。
而躺在莫顿家后院,与这失魂落魄的两兄妹仅有一窗之隔的,正是本次事件中的死者,年仅十九岁的休利特。
这位刚成年不久的小伙子,正躺在浸满了他自己鲜血的泥土上,在残冬的萧瑟寒风中,逐渐失去他身体上的最后的一丝余温。
老实讲,哪怕只是个刚到乔里亚镇没几天的外乡人,宁芙对这个死去的小伙子,也还是有那么点儿眼熟的。
偶尔几次不得不出门的时候,除了远远对着宁芙的白肤白发指指点点,窃窃私语的镇民们以外,偶尔还会响起几声轻浮的口哨声。
朝着宁芙吹哨调笑的,就是躺着面前的休利特,以及和他混在一处的狐朋狗友们了。
见到死者自己竟然还有过几面之缘,虽然这人没给宁芙留下什么好印象,但宁芙的心里还是有些五味杂陈。
前些天还活生生的年轻小伙——哪怕是个不学好的盲流子,转眼之间,他那过于短暂的一生,就已经走到了尽头。
细细品味之下,这事还挺有一种世事无常的感觉。
面对手持枪械的嫌疑人莫顿先生,身为本镇治安官的伍德看了看与他同行的几人。
老的老,小的小,还有一个不着调。
有些心累的治安官招呼马修拿着手枪在后掠阵,自己则大着胆子,一马当先,冲进了苏珊娜的卧室里。
幸好魂不守舍的莫顿先生没有反抗意图,治安官伍德将那把疑似凶器的马格南左轮劈手夺了下来。
经过检查,原本装有六发子弹的弹巢里,已经有两枚被持枪者击发,与报案人马尔茨的描述,以及围观者的证词相符。
初步检查之后,宁芙等人达成共识,休利特确是死于枪击。
那枚夺取他年轻生命的子弹,从他的颏骨右前侧,靠近嘴角的位置击入,在他的右颊上留下一块极为显眼的星芒状伤口。
另外,他右侧鬓发处也有少许烧灼的痕迹,应当是另一枚打偏了的子弹所留下的痕迹。
由于那几声枪响,整个街区都静悄悄的,住在莫顿一家周围的邻居连大气都不敢喘,纷纷吓得缩在了家里
直到治安官伍德带着宁芙等人匆匆赶来,这才有几个胆子较大的镇民探出头来,趴在自家窗边瞧热闹。或是更进一步,直接趴在莫顿家后院的矮树篱边上,围观宁芙等人办案。
为了维护现场秩序,治安官伍德先生只能挥舞着警棍,喝止住那些过于胆大包天的吃瓜镇民,防止他们无意之间破坏现场。
巴里侦探与他的弟子麦高芬正在搜索整个后院,寻找那枚打偏了的弹丸。
至于宁芙,则带上了口罩手套,打开了马修背着的工具箱,决定先初步检查一下休利特的尸身。
宁芙吩咐马修将用来照明的煤油灯拨得更亮一些,之后半蹲在休利特的遗体旁边,更加细致地观察枪击造成的贯通伤。
作为一个典型的盲管枪弹创,在死者的身上,宁芙只发现了射入口与射创管,并没有找到对应的射出口。
看来,击杀了休利特的那枚子弹,现在应该还留存在他的遗体里。
射入口处的伤口呈现单一的、星状的贯穿伤。伤口中心向外扩散出四条较粗的星状裂纹,最大直径约为2.25英寸,射创管的直径则为0.25英寸。
除此之外,在休利特的身上,还有些许微小的切创,看着像是被碎玻璃划伤之后留下的伤口。
至于更深入的检查,则需要等到尸体运回警局,解剖后才可以进行了。
另一旁,麦高芬侦探也有了新发现。
在莫顿家后院的某个角落,麦高芬找到了那枚从死者右颊擦过的铅弹。
至于凶手开枪射击时,枪口抛出的两枚弹壳,则在苏珊娜卧室地毯的缝隙之中发现。
记录好几处落点的位置之后,弹壳与子弹就被得意洋洋的麦高芬侦探收捡到证物袋内,留待后续检测。
简单检查完尸体的情况后,宁芙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转移到了那扇玻璃窗上。
这扇倒霉的窗户玻璃残存的部分挂在实木窗框上,摇摇欲坠,显得格外凄惨,看样子是坚持不了多久了。
吩咐马修例行拍照留证之后,宁芙拿着放大镜,借着马修手中高举的灯光,检查起了窗户玻璃上留存的裂痕。
仔细观察后,可以发现,在尖锐锋利的碎玻璃上,有着星星点点的血渍。
玻璃上除了裂纹,还有数个深浅不一的小坑,深度都没有穿透玻璃,四周有圈白色不透明的玻璃屑,应当是小石子击打玻璃时留下的痕迹。
此外,还有个几乎贯穿整扇窗户的不规则孔洞,出现在莫顿家窗户中心偏左的位置。
这个大洞可着实不小,几乎能让一个成年男性穿身而过。
根据裂纹停止的位置判断,此处破损的形成时间,定是晚于其余小石块砸窗的时间。
经过宁芙反复查验,残留在窗框上的玻璃,并没有膛线枪射击时的特殊痕迹。
由此推断,开枪射击时,那枚要命的子弹应当是穿过破损的玻璃,击穿了休利特的身体。
也就是说,窗户被砸碎的时间,应当早于射击的时间点。
难不成,莫顿一家之所以悍然开枪,都是为了抵御破窗而入的醉汉而做出的自卫之举?
虽然案件本身比较简单,但现在连正式的尸检都没有开始,妄然定论实属不妥。
还是等到尸检与其他检测结果出来之后,结合其他证据与口供,再去推断事发当时的景象。
莫顿一家四口十分配合调查。
由于宁芙几人是情急之下腿儿着跑到案发现场的,回到镇内警局的路上,没有合适交通工具押送嫌犯,只能选择步行。
反正乔里亚镇面积不大,距离也不算远,众人只能略显尴尬的将莫顿一家四口围在中间,声势浩大的组团走回警署方向。
而在乔里亚镇警局之内,在治安官伍德家接受了简单包扎的报案人马尔茨,也已经在治安官家男仆的陪同下,等待抓捕归来的治安官一行人。
步行回到了警局之后,茫然失措的莫顿兄妹俩见到了等在警局的报案人马尔茨,双双一激,这才回过了神。
面对劫后余生的马尔茨的指控,为了帮自己的至亲之人洗脱责任,这对兄妹争先抢后地表示,自己才是开枪击毙休利特的凶手。
看着眼前这幅兄妹情深的场面,宁芙不禁以手扶额,叹息着说道。
“不好意思,你们俩还是别添乱了。关于开枪之人到底是谁,稍后通过硝烟检测一查便知,你们也不用急着替对方担责。”
话音一落,苏珊娜的脑袋便失望地垂了下来。
妥了,开枪者究竟是谁,现在也已经初见分晓了。
见状,警局内的几人,心中也都有了合计。
“巴里老爷子,我来审讯莫顿先生,你则负责苏珊娜小姐,治安官和麦高芬去给报案人马尔茨先生做笔录,这样可以吗?”
巴里侦探不置可否的同意了宁芙的任务分配。
将兄妹二人分开关押在警局的审讯室内后,宁芙也施施然地坐在了莫顿先生的对面,手里还端着杯刚泡好的热茶。
马修现在真是越来越贴心了。
刚进警局门口,这位白嫖来的好助手就向治安官伍德借用了茶水间,替自己预备好了开挂必备素材。
虽然这件案子的前因后果,自己已经猜得八九不离十了,但是狮子搏兔亦用全力,借助占卜术的力量,与自己的推理互相印证,这样才更加稳妥。
宁芙浅啜一口红茶,沉默片刻后,才开始了正式的审问。
“不好意思,莫顿先生,麻烦你将今晚发生的所有细节,原原本本的复述一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