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
战鼓号令整支大军行进,数千士兵随着鼓乐迅速行动起来,这就是青铜时代的精锐部队。
宋军将领严肃地观察着前面的战况。
他是兴军的指挥官。
按冷兵器时代的编队,一支部队分为【兴军】、【大军】、【分卒】、【踵军】四个部分。
其中,【先锋】,或称【兴军】,即先头部队,要担负探路任务,顶在前面侦察敌情,负责勘察地理、试探进攻、鼓舞己方士气和打乱敌军部署。
兴军通常由一名将军率领,人数至少一两千人以上,这样,遇到敌方小股部队可以就地歼灭,并刺探军情;遇到大部队也不至于被迅速歼灭,可以组织有效的抵抗,并能传信给己方大部队,通常,为了保证有能力带回情报,先锋军都是部队的精锐力量。
【大军】则是主力部队,字面意思,很好理解,这里通常也是主将所在。
而在主力大军左右两翼,即为【分卒】,一般由杂牌部队充当,负责跟在主力大军两侧,随时占据有利地形,与主力大军互为犄角之势。
【踵军】,即后续部队,或称“预备队”,则在主力几里外负责修缮被敌军破坏的道路,让主力大军能够顺利行进,如果【兴军】,也就是前面的战斗编队发出警告,碰到小股敌人,则迅速上前将其击溃。
如果碰到大股敌军,则列阵防御,为主力大军列阵赢得时间。
“呜!———”
兴军和踵军都很容易立功受赏,但踵军相对安全许多,所以不是将军嫡系进不来。
此时,一名先登部队的宋国士兵打量了眼十几米高的城墙,方正整齐的砖墙令他本能地感到危险,然而,古代军功以三为最:斩将、夺旗、先登;先登,即指最先攻占城头;作为精挑细选的先登锐士,他享受了死士级的待遇,也被要求一往无前。
他一咬牙,继续跟上同样执行先登任务的袍泽。
就在前面,有顶棚的木板车,古人称为“轒辒车”,被朝城墙缓缓推动,掩护士卒前进,并搬运土石,以填塞城外的陷阱和壕沟,然后手持长可蔽身的大盾的持盾手跟随木板车行动。
如果陆大古和大进在这里,会看出他们的攻城机械构造、兵器和战术出现了一定的调整与改进,这是无限军官推动时代所自然产生的技术扩散和加速。
面对以强弓劲弩、奇巧机关和“妖术”闻名的汉军,宋人下足了心思来做攻防。
“嗖!”
是以箭矢满天飞,伤亡却有限。
“飞石!趴下!”
宋军的投石车将十几二十斤重的石头扔上城头,戴好头盔,军服在胸口和关节处有金属防护的汉军损伤不多,但仍有个别倒霉的被砸得骨折骨裂。
紧接着回应那些投石机的是炸药包,汉军守将谨慎地观察着敌人动向,在敌人聚集得足够密集的时候下令击发。
“轰隆!!!———!”
地面震颤,土喷泉冲天而起,伴着沉闷的爆响,士卒成片震死震伤,三台宋军投石机轰然倒塌。
阵列随即混乱,有崩散迹象。
“咚、咚、咚、咚。”
但攻城部队战鼓手加重了鼓点,局面很快被稳住。
不过拳头大小的【飞雷】继续迎接那些聚拢攻城的士兵,其用陶土烧制成空壳,再按比例填塞入火药和白糖,火折点燃引线,手持两秒,投出三至五秒后爆炸,可以说这就是土法手榴弹。
“彭!”
火光闪烁,城墙下一片惊呼和惨嚎。
有被弹片击中而侥幸未死的士兵倒在地上,但无人将他扶起,不消一刻钟,就在接连踩踏中没了生息。
接着高耸的楼车来了,那看上去是个带梯子的十几米高移动木塔,顶部设望楼,用以瞭望,也为云梯车和楼车接城提供掩护,望楼处,成群宋军士兵居高临下对准汉军射箭,并拿出钩索,准备勾住城墙———通过楼车开展陆地版跳帮战跃入城头,也是古人常用的经典战术。() ()
直到两发飞雷精准地扔进望楼,于是望楼平台在巨响中碎裂,几名士兵跌落。
此时,云梯刚刚勾住城墙。
城头汉军伍佰长看到云梯钩抓,低低地骂了声,扭头高喊:
“放擂木!点火!!”
带尖刺的滚木落下去,砸塌几台云梯,下面的宋军发疯似得怒号起来,他们打红了眼,誓要拿下这座坚城。
城头的汉军也怒号着,用嘶哑的声音高呼: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当终于有宋军攀上高墙,汹涌的火柱立刻喷出,燃烧的油液顷刻间把他变成火人,令他凄厉地哀嚎着摔下去。
“啊啊啊啊!———”
汉军所用的陆大古版猛火油柜,古代喷火器,射程可达米以上。
战况渐渐趋于稳定,守将瞥了眼身后的几十桶油,和码成墙的装箱箭矢,他已经有了大概的预期,这场防御战可以一直维持下去。
“翁城里备好了吗?”
守将问部下。
“都按命令办妥了!”
如果守城压力太大,他们就准备把敌人骗进来鲨,先不论刀车、床弩等常规器械,这个时代大炮对准敌人放平,可没有什么军事法庭。
另一边,宋军攻城主将也不急。
他一边指挥战斗,一边命令刑徒、工匠砍伐城外的树木,制作和修缮云梯、楼车等攻城器械,同时令部曲从不同方向试探性进攻,以求找到弱点。
冷兵器时代,受限于技术手段,一场攻城战往往会消耗极多的资源和时间,打一个月以上都很正常,如史书记载的年,会州之战,蒙、宋攻金国,守将甚至做到了守城三年,即使到了近现代,攻城的不确定因素也很多,如列宁格勒战役,号称人类历史上最长的围城战,足足持续了多天。
现在,我们把目光转到汉国南部。
同楚军的作战同样进行着。
“喀喇喀喇喀喇.”
成群的骑兵正在向汉军阵列冲锋,高头大马蹄下的草地溅起渣滓,被拉动的战车上,楚旗猎猎作响。
看得出,这支骑兵决心从速突破防线———骑兵冲阵其实相对较少,马撞人固然能把人撞开,马儿自己也是会疼会躲的,它们也会受伤,骑兵冲阵往往是敌方士兵自己害怕了散开,再者为一两个步卒折损战马很不值,所以骑兵的任务往往是攻击侧翼和外围。
楚军骑兵队前方,汉军火枪队已经列阵就位。
六百名士兵站成三排举枪瞄准,第一排半跪,第二排蹲姿,第三排站立,军官在旁拿着小旗下令:
“放!”
“砰!”
第一排士兵开枪。
瞬间,对面百米外的骑兵好像被无形的重拳打中一样,一匹匹战马或者马背上的士兵应声倒地。
“咴律律律!———”
“预备!——”指令军官再次举旗,挥下,“放!”
第二排士兵开枪。
然后第三排。
接着士兵们开始给枪上弹,咬破提前定装的小纸袋,倒入火药,子弹从枪口放入,取下枪上的通条,将子弹向里插到底,再拿起枪,咬破另一个小纸袋,把火药倒在扳机旁边一个小凹槽里。
继而举枪瞄准,等命令下来,他们就会扣动扳机,让火绳机关点燃火药。
不过轮不到他们再大显神威了,三轮射击后,残余骑兵被弩械消灭。
早期版本的火枪上弹速度实在太慢了。
实际上,早期版本火枪能成为值得信任的武器,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刺刀,等开完了枪,剩下的敌人冲到面前。
安了刺刀的枪还可以当长柄武器使。
战鼓号令整支大军行进,数千士兵随着鼓乐迅速行动起来,这就是青铜时代的精锐部队。
宋军将领严肃地观察着前面的战况。
他是兴军的指挥官。
按冷兵器时代的编队,一支部队分为【兴军】、【大军】、【分卒】、【踵军】四个部分。
其中,【先锋】,或称【兴军】,即先头部队,要担负探路任务,顶在前面侦察敌情,负责勘察地理、试探进攻、鼓舞己方士气和打乱敌军部署。
兴军通常由一名将军率领,人数至少一两千人以上,这样,遇到敌方小股部队可以就地歼灭,并刺探军情;遇到大部队也不至于被迅速歼灭,可以组织有效的抵抗,并能传信给己方大部队,通常,为了保证有能力带回情报,先锋军都是部队的精锐力量。
【大军】则是主力部队,字面意思,很好理解,这里通常也是主将所在。
而在主力大军左右两翼,即为【分卒】,一般由杂牌部队充当,负责跟在主力大军两侧,随时占据有利地形,与主力大军互为犄角之势。
【踵军】,即后续部队,或称“预备队”,则在主力几里外负责修缮被敌军破坏的道路,让主力大军能够顺利行进,如果【兴军】,也就是前面的战斗编队发出警告,碰到小股敌人,则迅速上前将其击溃。
如果碰到大股敌军,则列阵防御,为主力大军列阵赢得时间。
“呜!———”
兴军和踵军都很容易立功受赏,但踵军相对安全许多,所以不是将军嫡系进不来。
此时,一名先登部队的宋国士兵打量了眼十几米高的城墙,方正整齐的砖墙令他本能地感到危险,然而,古代军功以三为最:斩将、夺旗、先登;先登,即指最先攻占城头;作为精挑细选的先登锐士,他享受了死士级的待遇,也被要求一往无前。
他一咬牙,继续跟上同样执行先登任务的袍泽。
就在前面,有顶棚的木板车,古人称为“轒辒车”,被朝城墙缓缓推动,掩护士卒前进,并搬运土石,以填塞城外的陷阱和壕沟,然后手持长可蔽身的大盾的持盾手跟随木板车行动。
如果陆大古和大进在这里,会看出他们的攻城机械构造、兵器和战术出现了一定的调整与改进,这是无限军官推动时代所自然产生的技术扩散和加速。
面对以强弓劲弩、奇巧机关和“妖术”闻名的汉军,宋人下足了心思来做攻防。
“嗖!”
是以箭矢满天飞,伤亡却有限。
“飞石!趴下!”
宋军的投石车将十几二十斤重的石头扔上城头,戴好头盔,军服在胸口和关节处有金属防护的汉军损伤不多,但仍有个别倒霉的被砸得骨折骨裂。
紧接着回应那些投石机的是炸药包,汉军守将谨慎地观察着敌人动向,在敌人聚集得足够密集的时候下令击发。
“轰隆!!!———!”
地面震颤,土喷泉冲天而起,伴着沉闷的爆响,士卒成片震死震伤,三台宋军投石机轰然倒塌。
阵列随即混乱,有崩散迹象。
“咚、咚、咚、咚。”
但攻城部队战鼓手加重了鼓点,局面很快被稳住。
不过拳头大小的【飞雷】继续迎接那些聚拢攻城的士兵,其用陶土烧制成空壳,再按比例填塞入火药和白糖,火折点燃引线,手持两秒,投出三至五秒后爆炸,可以说这就是土法手榴弹。
“彭!”
火光闪烁,城墙下一片惊呼和惨嚎。
有被弹片击中而侥幸未死的士兵倒在地上,但无人将他扶起,不消一刻钟,就在接连踩踏中没了生息。
接着高耸的楼车来了,那看上去是个带梯子的十几米高移动木塔,顶部设望楼,用以瞭望,也为云梯车和楼车接城提供掩护,望楼处,成群宋军士兵居高临下对准汉军射箭,并拿出钩索,准备勾住城墙———通过楼车开展陆地版跳帮战跃入城头,也是古人常用的经典战术。() ()
直到两发飞雷精准地扔进望楼,于是望楼平台在巨响中碎裂,几名士兵跌落。
此时,云梯刚刚勾住城墙。
城头汉军伍佰长看到云梯钩抓,低低地骂了声,扭头高喊:
“放擂木!点火!!”
带尖刺的滚木落下去,砸塌几台云梯,下面的宋军发疯似得怒号起来,他们打红了眼,誓要拿下这座坚城。
城头的汉军也怒号着,用嘶哑的声音高呼: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当终于有宋军攀上高墙,汹涌的火柱立刻喷出,燃烧的油液顷刻间把他变成火人,令他凄厉地哀嚎着摔下去。
“啊啊啊啊!———”
汉军所用的陆大古版猛火油柜,古代喷火器,射程可达米以上。
战况渐渐趋于稳定,守将瞥了眼身后的几十桶油,和码成墙的装箱箭矢,他已经有了大概的预期,这场防御战可以一直维持下去。
“翁城里备好了吗?”
守将问部下。
“都按命令办妥了!”
如果守城压力太大,他们就准备把敌人骗进来鲨,先不论刀车、床弩等常规器械,这个时代大炮对准敌人放平,可没有什么军事法庭。
另一边,宋军攻城主将也不急。
他一边指挥战斗,一边命令刑徒、工匠砍伐城外的树木,制作和修缮云梯、楼车等攻城器械,同时令部曲从不同方向试探性进攻,以求找到弱点。
冷兵器时代,受限于技术手段,一场攻城战往往会消耗极多的资源和时间,打一个月以上都很正常,如史书记载的年,会州之战,蒙、宋攻金国,守将甚至做到了守城三年,即使到了近现代,攻城的不确定因素也很多,如列宁格勒战役,号称人类历史上最长的围城战,足足持续了多天。
现在,我们把目光转到汉国南部。
同楚军的作战同样进行着。
“喀喇喀喇喀喇.”
成群的骑兵正在向汉军阵列冲锋,高头大马蹄下的草地溅起渣滓,被拉动的战车上,楚旗猎猎作响。
看得出,这支骑兵决心从速突破防线———骑兵冲阵其实相对较少,马撞人固然能把人撞开,马儿自己也是会疼会躲的,它们也会受伤,骑兵冲阵往往是敌方士兵自己害怕了散开,再者为一两个步卒折损战马很不值,所以骑兵的任务往往是攻击侧翼和外围。
楚军骑兵队前方,汉军火枪队已经列阵就位。
六百名士兵站成三排举枪瞄准,第一排半跪,第二排蹲姿,第三排站立,军官在旁拿着小旗下令:
“放!”
“砰!”
第一排士兵开枪。
瞬间,对面百米外的骑兵好像被无形的重拳打中一样,一匹匹战马或者马背上的士兵应声倒地。
“咴律律律!———”
“预备!——”指令军官再次举旗,挥下,“放!”
第二排士兵开枪。
然后第三排。
接着士兵们开始给枪上弹,咬破提前定装的小纸袋,倒入火药,子弹从枪口放入,取下枪上的通条,将子弹向里插到底,再拿起枪,咬破另一个小纸袋,把火药倒在扳机旁边一个小凹槽里。
继而举枪瞄准,等命令下来,他们就会扣动扳机,让火绳机关点燃火药。
不过轮不到他们再大显神威了,三轮射击后,残余骑兵被弩械消灭。
早期版本的火枪上弹速度实在太慢了。
实际上,早期版本火枪能成为值得信任的武器,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刺刀,等开完了枪,剩下的敌人冲到面前。
安了刺刀的枪还可以当长柄武器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