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苏蜀走出华夏大学,他脑海中依然回荡着赵宇光教授的话。
藩属国之间必定爆发战争。
这件事情已经是帝国高层的共识。
经济危机还没有出现的时候,这件问题已经有了苗头。
无论是魏国与曹国之间的战争,还是桂国与吴国之间的战争。
或是更早些时候,闽国与越国和晋国之间的战争。
那都是藩属国之间的矛盾,已经积累到非战争不可的地步。
经济危机的出现,只是延后了战争爆发的时间。
但随着各国工业的进步,战争爆发的越晚,战争的规模就越惨烈。
现在华夏大学的教授,他只掌握各种公开的资料,就已经能推断出战争不可避免。
太子苏蜀相比于父皇,他更希望藩属国之间爆发大规模战争。
他与藩属国的国君,大部分都没有深厚的感情。
他们既不是兄弟,也不是父子,藩属国之间爆发战争,对他们的实力必定有所削弱。
只要帝国掌握平衡,不让某个地区一家独大,对于帝国来说,藩属国爆发战争,完全没有损害。
帝国还能借此售卖武器,在战后调停,还能确立帝国宗主国的地位。
藩属国之间爆发战争,还能让他那些弟弟们实力削弱。
弟弟们实力太强,会滋生出不该有的野心。
太子苏蜀有信心,自己不会成为建文帝。
纵观历史,在大一统国家,番王造反成功,也只有明成祖朱棣一例。
明成祖朱棣实力和运气并存,这只是其一。
最大的问题是建文帝太过废物,他是皇太孙继位,威望也不如。
如果是他父亲朱标继位,朱棣造反绝不会成功。
太子苏蜀对自己有信心,他却对自己的儿孙没有信心。
纵观历史,出现中兴之主的概率太低了,反倒是出现昏君的概率,成倍的增加。
藩属国的实力太强,在未来遇到昏庸之君,很可能就会入主中原。
太子苏蜀都能想象,他登基之后,除了发展国内的工业,处理国内的事物。
在外交上最大的工作,那就是平衡各大藩属国的实力。
在无法吞并藩属国的情况下,太子苏蜀认为把藩属国分割成一个个小国,对于帝国更有利。
这件事情,历史上汉武帝出台推恩令,成功解决郡国势大的问题。
藩属国的国君,生的儿子不止一个,总不能厚此薄彼。
帝国有心,只要稍微推动,表露出帝国的态度。
自然会有不甘心的人,准备瓜分他们父王留下的遗产。
襄王苏鲤和闽王张瑜亮死的太早,这两个国家权力已经完成传承。
太子苏蜀无法实验他的想法,甚是遗憾。
太子苏蜀离开华夏大学,继续探望退伍的老兵、没有休假的工程师等对帝国十分重要的人,积累他的威望。
中秋时节,阖家团圆的节日。
太子苏蜀在皇宫之中,参与父皇举办的晚宴。
这场宴会,皇帝苏河与皇后王文君共同出席。
不只是有后宫的嫔妃与未加冠的皇子参与,还邀请朝廷重臣与社会名流。
男人在宴厅中对着明月举杯畅饮,吃着菜肴与月饼。
女人在阁中就餐,里面不时传来欢声笑语。
女人们趁此良机,讨论着各家联姻的事情。
……
中秋宴会结束的第二天,难得的假期就已经结束。
太子苏蜀参加御前会议。
皇帝苏河帮看着手中各项数据的汇总。
他开心的说道「朝廷出台新政,取得的效果很令朕满意。
从税务总局汇报上来的数据,税收走出每月的连续跌幅,开始逆势上扬。
银行的贷款数据也从低迷状态开始恢复。
这说明国内的商人已经回复信心,他们在扩张公司的业务。」
皇帝苏河很开心,他了解那些商人。
哪怕是帝国有着极为严苛的处罚,商人们能避税就避税,想方设法少交每一文钱。
税款的增长,那就足以证明帝国经济在恢复,按照这个趋势发展,必定能走出经济危机。
首相林文静笑呵呵的说道「这一切都依靠陛下的指导,帝国这么大的体量,才能顺利走出经济危机。
这也是帝国全体国民齐心协力,才用这么短时间,就恢复了信心。
帝国之前官府记载,领救济粮的失业工人,累计人数就有一百多万人。
经过这几个月,朝廷不断出台政策,精减税收,禁止官员随意干涉市场。
特别重视以工代赈,开展了数个大型工程。
失业的工人总数已经不足三万。
这些工人,有些是产业已经被淘汰,有些是因为经济危机的打击,心态已经失衡。
但只有三万工人,分布在各个地方,朝廷肯定能养得起。
但各地官府依旧在努力,帮扶这些工人重新恢复信心,或是寻找对口的公司。」
首相林文静自信的侃侃而谈。
如果没有藩属国的对比,帝国取得的成绩,好像不需要夸耀。
但有了藩属国的对比,帝国能快速走出经济危机的泥潭,这就是一件大书特书的功劳。
首相林文静当然要汇报成绩,给他们做事的这些人争功劳。
皇帝苏河听首相林文静讲述的同时,他翻看着手中的资料。
工人大量恢复就业,这个他最头疼的问题得到解决,这是他最满意的一点。
帝国可以少收一些税款,但必须要让失业率降下来。
太子苏蜀直到这个时候,绝不是谦逊的时候。
他站出来说道「父皇,失业的工人快速就业,这得益于而陈的完善调查。
不了解真实的情况,拍着脑袋做出政策,这就是官府一些政策,突然之间遇到问题,推行不下去的主要原因。
儿臣调查,工人们参与的主要公司,通常都在五十人以下的小型公司。
这些公司的规模不大,但他们却是解决就业的主力。
这些小型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极差,经济危机到来之后,他们是第一批破产倒闭。
儿臣发现解决大量工人失业,必须要扶持这些小型公司。
儿臣找到这些小型公司的痛点。
他们既拿不出担保的财产,从银行贷款。
他们又缺少技术,只能去卷利润不高的产业。
儿臣针对这些小型公司的痛点。
让商业银行推出了小额的信用贷。
简化这些商业银行贷款的程序。
商业银行的坏账确实出现不少,但与这个政策带来的成果相比,那完全是一点小损失。
儿臣又让官营公司,开放很多已经迭代的旧技术。
官营公司已经淘汰的旧技术,对于这些小型公司来说,那都是可望不可及的先进技术。
这些新政策取得了极佳的效果。
一家有些技术的小工坊,雇佣二三十人,就能活得很滋润。
一家公司成功,取得的示范效果极强,再加上报纸与广播电台的宣传。
让很多商人忍不住尝试,有人失败也有人成功。
成功的人一多,这个模式就通畅了。」
皇帝苏河听着太子苏蜀汇报,他的嘴角一直在翘起。
太子苏蜀在这次应对经济危机的新政中,表现得非常抢眼。
皇帝苏河从太子苏蜀做事的过程中,他看到太子苏蜀做事的一大特点,那就是实事求是。
这个品质极为难得,特别是对于身居高位的人来说。
实事求是,那就要承认自己犯下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对于某些人,哪怕是付出再大的代价,他们也不想承认自己犯下的错误。
太子苏蜀有这个品质,他的下限就变得极高,至少不会成为一个昏君。
皇帝苏河夸赞道「蜀儿,这次做的很不错,朕非常满意。」
他夸完之后,继续听着其他大臣的汇报。
综合各种情况,帝国现在已经走出经济危机。
李岩尚书和杜源尚书还建议,朝廷要出台更为激进的政策,推动工业更快的发展。
太子苏蜀得到父皇的夸奖,他非常的高兴。
他在御前会议尾声,上前请求道「父皇在儿臣小的时候教导儿臣,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详细的调查,是出台某些政策的基石。
各地官府还有美化数据的可能。
儿臣准备去各地看一看这次朝廷新政的成果,请父皇允许。」
皇帝苏河听到太子苏蜀想要出巡地方。
这个要求他立刻就答应了。
太子苏蜀多去地方走走,见识到各地真实的情况,他登基之后就不会被大臣哄骗。
皇帝苏河也想去看一下各地工业的发展,但他的身份让他不能离开京城。
太子苏蜀代他去前往各地,也是一个可行的方案。
皇帝苏河哈哈一笑,他立刻让小太监拿来尚方宝剑。
「蜀儿这个请求,朕允许了。
朕赐蜀儿尚方宝剑,蜀儿有监察各地之权。」
太子只是地位,他不是官职。
皇帝赐予太子什么样的权利,太子才有什么样的权利。
皇帝苏河给予太子苏蜀充分的权利,让他面对地方官员,有着充足的底气。
太子苏蜀听到父皇答应他的请求,还赐予了尚方宝剑,这是对他充分的信任。
这件事情所代表的意义,才是他最大的收获。
电报发明之后,遇到事情可以及时汇报。
尚方宝剑这种之前极为重要的皇权标志物,已经成为皇帝是否信任某个人的重要标志。
太子苏蜀回到东宫,他与东宫的属臣,开始商讨自己这次行动的规划。
确定好行程之后,太子苏蜀看着葛云鸿,夸奖道「云鸿,你的建议非常好。
父皇对我这次的表现非常满意,这次调查你也跟在我的身边。」
葛云鸿立刻躬身行礼道「谢殿下的看重,不以臣的身份轻贱臣。
臣必定会竭尽所能,报效殿下的看重。
这次新政汇总的数据,只是数据而已。
数据就有可能出错,在这时候请功,一旦发现有数据出错,必然会被某些人攻讦殿下。
殿下主动去各地考察,发现这些地方的真实情况与他们上报的数据没有差别。
功劳依旧是殿下,谁都夺不着。
某个地方真的出现问题,殿下查出来,这是有功无过。
哪怕是殿下没有查出来,那也是当地官员合伙舞弊,他们伪装的太好了。」
葛云鸿竭尽全力,为太子苏蜀在皇帝苏河面前争夺印象分。
无论太子的地位怎样?太子能否登基,还是要看皇帝的意见。
特别是开国皇帝,除非遇到玄武门之变或是烛光斧影。
要不然皇帝的意见,将是某位皇子是否能继承大统的决定性意见,根本不会受到外力的干扰。
太子苏蜀的其他属臣有退路,葛云鸿之所以竭尽全力,就是因为他没退路。
葛云鸿出生书香门第,他爹却是一个大贪官。
帝国对于贪官的惩处有一条,那就是禁止三代亲属考科举。
葛云鸿已经失去科举这一条路,他只能靠贵人赏识这条路。
他成为太子苏蜀的幕僚,也就没有转投他人的机会。
叛徒去任何一个地方,都不会被信任,聪明人绝对不会选择背叛。
太子苏蜀安排好太子东宫出行的人选。
父皇必定会派大臣随行,哪些大臣随行,他不会进行干涉。
太子苏蜀来到内宅,他看到赵清雪、黄采薇、李曦月三位太子妃,带着儿女等候。
他看到这个场景,就知道太子妃们已经了解到,他即将前往地方考察。
赵清雪最先开口问道「夫君,你什么时候走,要走多久。」
太子苏蜀笑着说道「明日就走,这件事情宜早不宜迟。
慢悠悠的行动,那是在给某些地方作假的机会。
这是国事,绝不能表现的太过轻慢。
这次出行至少要数个月时间。
我会前往南洋和印度,甚至可能会前往澳洲。
如果不是谷丰省这个俄国旧地,现在还不太安稳,我都想去欧洲的国土看一看。」
黄采薇有些纠结的问道「夫君,妾身可以陪同吗?」
太子苏蜀摆了摆手说道「我这可不是游山玩水,前往各地的行程非常紧张。
你现在已经有了身孕,无法承受这样的旅途劳顿,还是在宫中安心养胎。」
黄采薇早就知道这个结果,但他的情绪依然有些低落。
李曦月最后说道「夫君,我们李家在南洋和印度都有很大的势力。
夫君想要了解什么情况,我去与爹爹说,他一定会尽力满足夫君的要求。」
太子苏蜀笑着回应道「李家的公司遍布帝国,一些商界的具体情况,我肯定要获得李家的帮助。」
太子苏蜀在东宫中陪着妃子与儿女吃了一顿团圆餐。
他在第二天,向父皇汇报之后,离开京城开始考察地方。
免费阅读.
藩属国之间必定爆发战争。
这件事情已经是帝国高层的共识。
经济危机还没有出现的时候,这件问题已经有了苗头。
无论是魏国与曹国之间的战争,还是桂国与吴国之间的战争。
或是更早些时候,闽国与越国和晋国之间的战争。
那都是藩属国之间的矛盾,已经积累到非战争不可的地步。
经济危机的出现,只是延后了战争爆发的时间。
但随着各国工业的进步,战争爆发的越晚,战争的规模就越惨烈。
现在华夏大学的教授,他只掌握各种公开的资料,就已经能推断出战争不可避免。
太子苏蜀相比于父皇,他更希望藩属国之间爆发大规模战争。
他与藩属国的国君,大部分都没有深厚的感情。
他们既不是兄弟,也不是父子,藩属国之间爆发战争,对他们的实力必定有所削弱。
只要帝国掌握平衡,不让某个地区一家独大,对于帝国来说,藩属国爆发战争,完全没有损害。
帝国还能借此售卖武器,在战后调停,还能确立帝国宗主国的地位。
藩属国之间爆发战争,还能让他那些弟弟们实力削弱。
弟弟们实力太强,会滋生出不该有的野心。
太子苏蜀有信心,自己不会成为建文帝。
纵观历史,在大一统国家,番王造反成功,也只有明成祖朱棣一例。
明成祖朱棣实力和运气并存,这只是其一。
最大的问题是建文帝太过废物,他是皇太孙继位,威望也不如。
如果是他父亲朱标继位,朱棣造反绝不会成功。
太子苏蜀对自己有信心,他却对自己的儿孙没有信心。
纵观历史,出现中兴之主的概率太低了,反倒是出现昏君的概率,成倍的增加。
藩属国的实力太强,在未来遇到昏庸之君,很可能就会入主中原。
太子苏蜀都能想象,他登基之后,除了发展国内的工业,处理国内的事物。
在外交上最大的工作,那就是平衡各大藩属国的实力。
在无法吞并藩属国的情况下,太子苏蜀认为把藩属国分割成一个个小国,对于帝国更有利。
这件事情,历史上汉武帝出台推恩令,成功解决郡国势大的问题。
藩属国的国君,生的儿子不止一个,总不能厚此薄彼。
帝国有心,只要稍微推动,表露出帝国的态度。
自然会有不甘心的人,准备瓜分他们父王留下的遗产。
襄王苏鲤和闽王张瑜亮死的太早,这两个国家权力已经完成传承。
太子苏蜀无法实验他的想法,甚是遗憾。
太子苏蜀离开华夏大学,继续探望退伍的老兵、没有休假的工程师等对帝国十分重要的人,积累他的威望。
中秋时节,阖家团圆的节日。
太子苏蜀在皇宫之中,参与父皇举办的晚宴。
这场宴会,皇帝苏河与皇后王文君共同出席。
不只是有后宫的嫔妃与未加冠的皇子参与,还邀请朝廷重臣与社会名流。
男人在宴厅中对着明月举杯畅饮,吃着菜肴与月饼。
女人在阁中就餐,里面不时传来欢声笑语。
女人们趁此良机,讨论着各家联姻的事情。
……
中秋宴会结束的第二天,难得的假期就已经结束。
太子苏蜀参加御前会议。
皇帝苏河帮看着手中各项数据的汇总。
他开心的说道「朝廷出台新政,取得的效果很令朕满意。
从税务总局汇报上来的数据,税收走出每月的连续跌幅,开始逆势上扬。
银行的贷款数据也从低迷状态开始恢复。
这说明国内的商人已经回复信心,他们在扩张公司的业务。」
皇帝苏河很开心,他了解那些商人。
哪怕是帝国有着极为严苛的处罚,商人们能避税就避税,想方设法少交每一文钱。
税款的增长,那就足以证明帝国经济在恢复,按照这个趋势发展,必定能走出经济危机。
首相林文静笑呵呵的说道「这一切都依靠陛下的指导,帝国这么大的体量,才能顺利走出经济危机。
这也是帝国全体国民齐心协力,才用这么短时间,就恢复了信心。
帝国之前官府记载,领救济粮的失业工人,累计人数就有一百多万人。
经过这几个月,朝廷不断出台政策,精减税收,禁止官员随意干涉市场。
特别重视以工代赈,开展了数个大型工程。
失业的工人总数已经不足三万。
这些工人,有些是产业已经被淘汰,有些是因为经济危机的打击,心态已经失衡。
但只有三万工人,分布在各个地方,朝廷肯定能养得起。
但各地官府依旧在努力,帮扶这些工人重新恢复信心,或是寻找对口的公司。」
首相林文静自信的侃侃而谈。
如果没有藩属国的对比,帝国取得的成绩,好像不需要夸耀。
但有了藩属国的对比,帝国能快速走出经济危机的泥潭,这就是一件大书特书的功劳。
首相林文静当然要汇报成绩,给他们做事的这些人争功劳。
皇帝苏河听首相林文静讲述的同时,他翻看着手中的资料。
工人大量恢复就业,这个他最头疼的问题得到解决,这是他最满意的一点。
帝国可以少收一些税款,但必须要让失业率降下来。
太子苏蜀直到这个时候,绝不是谦逊的时候。
他站出来说道「父皇,失业的工人快速就业,这得益于而陈的完善调查。
不了解真实的情况,拍着脑袋做出政策,这就是官府一些政策,突然之间遇到问题,推行不下去的主要原因。
儿臣调查,工人们参与的主要公司,通常都在五十人以下的小型公司。
这些公司的规模不大,但他们却是解决就业的主力。
这些小型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极差,经济危机到来之后,他们是第一批破产倒闭。
儿臣发现解决大量工人失业,必须要扶持这些小型公司。
儿臣找到这些小型公司的痛点。
他们既拿不出担保的财产,从银行贷款。
他们又缺少技术,只能去卷利润不高的产业。
儿臣针对这些小型公司的痛点。
让商业银行推出了小额的信用贷。
简化这些商业银行贷款的程序。
商业银行的坏账确实出现不少,但与这个政策带来的成果相比,那完全是一点小损失。
儿臣又让官营公司,开放很多已经迭代的旧技术。
官营公司已经淘汰的旧技术,对于这些小型公司来说,那都是可望不可及的先进技术。
这些新政策取得了极佳的效果。
一家有些技术的小工坊,雇佣二三十人,就能活得很滋润。
一家公司成功,取得的示范效果极强,再加上报纸与广播电台的宣传。
让很多商人忍不住尝试,有人失败也有人成功。
成功的人一多,这个模式就通畅了。」
皇帝苏河听着太子苏蜀汇报,他的嘴角一直在翘起。
太子苏蜀在这次应对经济危机的新政中,表现得非常抢眼。
皇帝苏河从太子苏蜀做事的过程中,他看到太子苏蜀做事的一大特点,那就是实事求是。
这个品质极为难得,特别是对于身居高位的人来说。
实事求是,那就要承认自己犯下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对于某些人,哪怕是付出再大的代价,他们也不想承认自己犯下的错误。
太子苏蜀有这个品质,他的下限就变得极高,至少不会成为一个昏君。
皇帝苏河夸赞道「蜀儿,这次做的很不错,朕非常满意。」
他夸完之后,继续听着其他大臣的汇报。
综合各种情况,帝国现在已经走出经济危机。
李岩尚书和杜源尚书还建议,朝廷要出台更为激进的政策,推动工业更快的发展。
太子苏蜀得到父皇的夸奖,他非常的高兴。
他在御前会议尾声,上前请求道「父皇在儿臣小的时候教导儿臣,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详细的调查,是出台某些政策的基石。
各地官府还有美化数据的可能。
儿臣准备去各地看一看这次朝廷新政的成果,请父皇允许。」
皇帝苏河听到太子苏蜀想要出巡地方。
这个要求他立刻就答应了。
太子苏蜀多去地方走走,见识到各地真实的情况,他登基之后就不会被大臣哄骗。
皇帝苏河也想去看一下各地工业的发展,但他的身份让他不能离开京城。
太子苏蜀代他去前往各地,也是一个可行的方案。
皇帝苏河哈哈一笑,他立刻让小太监拿来尚方宝剑。
「蜀儿这个请求,朕允许了。
朕赐蜀儿尚方宝剑,蜀儿有监察各地之权。」
太子只是地位,他不是官职。
皇帝赐予太子什么样的权利,太子才有什么样的权利。
皇帝苏河给予太子苏蜀充分的权利,让他面对地方官员,有着充足的底气。
太子苏蜀听到父皇答应他的请求,还赐予了尚方宝剑,这是对他充分的信任。
这件事情所代表的意义,才是他最大的收获。
电报发明之后,遇到事情可以及时汇报。
尚方宝剑这种之前极为重要的皇权标志物,已经成为皇帝是否信任某个人的重要标志。
太子苏蜀回到东宫,他与东宫的属臣,开始商讨自己这次行动的规划。
确定好行程之后,太子苏蜀看着葛云鸿,夸奖道「云鸿,你的建议非常好。
父皇对我这次的表现非常满意,这次调查你也跟在我的身边。」
葛云鸿立刻躬身行礼道「谢殿下的看重,不以臣的身份轻贱臣。
臣必定会竭尽所能,报效殿下的看重。
这次新政汇总的数据,只是数据而已。
数据就有可能出错,在这时候请功,一旦发现有数据出错,必然会被某些人攻讦殿下。
殿下主动去各地考察,发现这些地方的真实情况与他们上报的数据没有差别。
功劳依旧是殿下,谁都夺不着。
某个地方真的出现问题,殿下查出来,这是有功无过。
哪怕是殿下没有查出来,那也是当地官员合伙舞弊,他们伪装的太好了。」
葛云鸿竭尽全力,为太子苏蜀在皇帝苏河面前争夺印象分。
无论太子的地位怎样?太子能否登基,还是要看皇帝的意见。
特别是开国皇帝,除非遇到玄武门之变或是烛光斧影。
要不然皇帝的意见,将是某位皇子是否能继承大统的决定性意见,根本不会受到外力的干扰。
太子苏蜀的其他属臣有退路,葛云鸿之所以竭尽全力,就是因为他没退路。
葛云鸿出生书香门第,他爹却是一个大贪官。
帝国对于贪官的惩处有一条,那就是禁止三代亲属考科举。
葛云鸿已经失去科举这一条路,他只能靠贵人赏识这条路。
他成为太子苏蜀的幕僚,也就没有转投他人的机会。
叛徒去任何一个地方,都不会被信任,聪明人绝对不会选择背叛。
太子苏蜀安排好太子东宫出行的人选。
父皇必定会派大臣随行,哪些大臣随行,他不会进行干涉。
太子苏蜀来到内宅,他看到赵清雪、黄采薇、李曦月三位太子妃,带着儿女等候。
他看到这个场景,就知道太子妃们已经了解到,他即将前往地方考察。
赵清雪最先开口问道「夫君,你什么时候走,要走多久。」
太子苏蜀笑着说道「明日就走,这件事情宜早不宜迟。
慢悠悠的行动,那是在给某些地方作假的机会。
这是国事,绝不能表现的太过轻慢。
这次出行至少要数个月时间。
我会前往南洋和印度,甚至可能会前往澳洲。
如果不是谷丰省这个俄国旧地,现在还不太安稳,我都想去欧洲的国土看一看。」
黄采薇有些纠结的问道「夫君,妾身可以陪同吗?」
太子苏蜀摆了摆手说道「我这可不是游山玩水,前往各地的行程非常紧张。
你现在已经有了身孕,无法承受这样的旅途劳顿,还是在宫中安心养胎。」
黄采薇早就知道这个结果,但他的情绪依然有些低落。
李曦月最后说道「夫君,我们李家在南洋和印度都有很大的势力。
夫君想要了解什么情况,我去与爹爹说,他一定会尽力满足夫君的要求。」
太子苏蜀笑着回应道「李家的公司遍布帝国,一些商界的具体情况,我肯定要获得李家的帮助。」
太子苏蜀在东宫中陪着妃子与儿女吃了一顿团圆餐。
他在第二天,向父皇汇报之后,离开京城开始考察地方。
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