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1章 病弱女配提前养老(14)
徐茵还不知道常年旅居国外的大伯即将回国,她这几天总算把徐家祖屋的前后左右摸熟了。
东边只有一户人家,就是搬走了的徐江家。
徐江家的院子比老徐家还要大,不过主屋也就三间,边上镶盖了两间用作厨房和茅舍。
十多年没住人,原就老旧的房子黑逡逡破兮兮的,总感觉来阵大风就会被刮倒。
徐江家的院子是真大,尤其是东边那一片,足有好几亩。
徐茵寻思要是能把徐江家的宅基地买下来,建一座森林疗养屋倒是挺不错的,环境优美,视野开阔。
在后山修一座步栈道,可以一直通往山顶,漫步林间享受充沛的负氧离子。而且挺契合系统发布的任务主题――休闲养生养老嘛。
就是不晓得他家愿不愿意卖。
凭两家多年的矛盾,就算愿意卖恐怕也不愿意卖给老徐家吧。
西边的邻居就多了,一溜过去好几座院子,不过也都空着没住人,院子里的杂草都冒老高了。
桃李村最不缺的就是山地,茶园、菜园、山脚沿着溪流、河道开垦的农田、菜地,哪儿都能种?既然搬去山脚了,谁还愿意回老屋种菜?于是就这么荒着。
徐茵一路溜达过去,心里冒出很多如何把这些地利用起来的设想。
不过一切设想都要等堂哥来了以后、与村长洽谈是否顺利再说,否则都是空谈。
溜达到李爷爷家的老屋门前走不动了,和小陶一起在李家院子的大门槛上坐下来,李家门前的樟树长得老高了,坐在树荫下很凉快。
望着下方层层叠叠的梯田,一边欣赏茶园风光,一边喝水吃点心补充能量。
小陶直呼好美:“我家也是农村的,离山虽然近,但山上种的全是毛竹,夏天凉快是凉快,但看不到这样开阔的景色。”
徐茵笑着道:“竹山啊?也挺不错,一年四季都有笋挖。”
她想起某一世生活的家庭开门就是竹山,刨笋、养鸡、种药材、编竹编品……被尘封的经历,从记忆深处挖出来,居然还历历在目。
转念又想到她家小瑾同志,这一世不知能不能相遇,能的话又不知会以怎样的身份,莫名有点小期待。
歇够了,折返回家。
再往西也是一座座颓败的老屋、荒废的院子,这就是桃李村祖辈们生活的区域,大致了解就行了。
之后又花了小半天,绕着徐家老屋后头的山壁溜达了一圈。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这座山拦腰一劈,但又没完全劈开,留了一半,这半边山,形成了一面近乎垂直的崖壁。
雨水充沛时,会有潺潺泉水顺着崖壁淌下来,仿佛山神在流汗。
这些泉水落到底部汇成小溪,顺着各家屋边的沟渠,淙淙流往山下,一路滋润着茶园、菜园,最终汇入大溪流和河道、流向更远的江海湖泊……
村民们喝的水也是这些山泉水,不过他们是在一处山缝的开口处接的,没有经过地表,更为干净。
以前喝水要提着水桶去挑,徐爷爷发达以后,出钱请自来水公司在山缝开口处焊上了自来水管,把山泉水接入了各家各户。() ()
徐爷爷发达后,回馈乡邻们的不光这件事,他还帮村里修了通往镇上、县城的公路,公路两旁遮阴的行道树,选的是当地比较有名的芒果树。每家分到三五十株,到了水果成熟季,多少也能卖点钱。
徐爷爷二十多年前就让村里通上了网络、给村委安了电话、装了电脑,后来还给村委活动室装了电影幕墙,让村民们足不出户也能看到时下流行的电影。别看桃李村地理位置偏僻,但对高科技、对现代化生活丁点不陌生。
所以桃李村的村民都很感激徐爷爷,对徐茵的照顾大部分也是源于对老爷子的感恩。
从后山去山顶,有一条石板铺出来的路,也是徐爷爷当年出钱请石匠铺的。
只是年久失修,而且自从村民们搬去山脚生活以后,很少再走这条路,去后山砍柴、捡菌子什么的都是从西山脚那条土石山道爬上去的。
因此好多路段都被歪倒的树枝、横七竖八的树藤挡住了,徐茵以走一步歇一歇的脚程,也走了没一会儿就没法继续通行了。
小陶身体灵活,借着树枝藤蔓的力,从旁边绕过去,往上走了一小段,返回来汇报:“上面也有很多躺倒的藤蔓、树枝,而且石板路好多都碎了。”
徐茵让她记下来,回头请人把路收拾出来,再找工匠来修一修。
“收拾路哪用请人啊,我找方哥他们来帮忙,一上午就能收拾出来。”小陶跃跃欲试。
她感觉来了桃李村以后,还没她什么用武之地。
徐小姐太自觉了,到点吃饭、到点休息,出门遛弯也从不逞强,累了就拉着她一块儿坐下来休息,喝喝水吃点宋阿姨做的糕点给身体补给。
这让她不免产生一种自己也是来度假的错觉。
山上空气好、风景好,早上被鸟鸣声唤醒,晚上枕着入睡,睡眠质量提升了不少。
吃的也都是健康食品,村民们自己种的菜、家养的鸡鸭和鸡鸭蛋、山里采的菌菇、挖的笋……徐小姐胃口小,村民们送来的菜很多都进了他们几个的肚子。
拿着比原来多一倍的薪水,却享受着退休后都未必能达到的惬意生活,让小陶心里很不踏实,不找点事干总觉得对不起徐总开给她的工资。
不仅她,方哥四人也是一样的想法。
他们俩俩一组,可徐小姐不喜他们跟进跟出,只说有事的时候叫得应就行。
他们闲着没事,已经轮流炒了好几拨茶出来了。
徐小姐午睡的时候,他们就在天井里乘凉、喝茶,把安保部大本营的兄弟们羡慕得不行。
小陶的提议,得到了方哥四人的一致赞同,当天傍晚在太阳西斜后就拿着镰刀、扫把轮流去清理游步道了。
见他们这么积极,徐茵也就没额外雇人来干活。
正巧她也有点馋本地盛名的姜母鸭了,当天晚上就让宋阿姨宰了那只村长提来的嫩鸭,给大家加了个菜。
东边只有一户人家,就是搬走了的徐江家。
徐江家的院子比老徐家还要大,不过主屋也就三间,边上镶盖了两间用作厨房和茅舍。
十多年没住人,原就老旧的房子黑逡逡破兮兮的,总感觉来阵大风就会被刮倒。
徐江家的院子是真大,尤其是东边那一片,足有好几亩。
徐茵寻思要是能把徐江家的宅基地买下来,建一座森林疗养屋倒是挺不错的,环境优美,视野开阔。
在后山修一座步栈道,可以一直通往山顶,漫步林间享受充沛的负氧离子。而且挺契合系统发布的任务主题――休闲养生养老嘛。
就是不晓得他家愿不愿意卖。
凭两家多年的矛盾,就算愿意卖恐怕也不愿意卖给老徐家吧。
西边的邻居就多了,一溜过去好几座院子,不过也都空着没住人,院子里的杂草都冒老高了。
桃李村最不缺的就是山地,茶园、菜园、山脚沿着溪流、河道开垦的农田、菜地,哪儿都能种?既然搬去山脚了,谁还愿意回老屋种菜?于是就这么荒着。
徐茵一路溜达过去,心里冒出很多如何把这些地利用起来的设想。
不过一切设想都要等堂哥来了以后、与村长洽谈是否顺利再说,否则都是空谈。
溜达到李爷爷家的老屋门前走不动了,和小陶一起在李家院子的大门槛上坐下来,李家门前的樟树长得老高了,坐在树荫下很凉快。
望着下方层层叠叠的梯田,一边欣赏茶园风光,一边喝水吃点心补充能量。
小陶直呼好美:“我家也是农村的,离山虽然近,但山上种的全是毛竹,夏天凉快是凉快,但看不到这样开阔的景色。”
徐茵笑着道:“竹山啊?也挺不错,一年四季都有笋挖。”
她想起某一世生活的家庭开门就是竹山,刨笋、养鸡、种药材、编竹编品……被尘封的经历,从记忆深处挖出来,居然还历历在目。
转念又想到她家小瑾同志,这一世不知能不能相遇,能的话又不知会以怎样的身份,莫名有点小期待。
歇够了,折返回家。
再往西也是一座座颓败的老屋、荒废的院子,这就是桃李村祖辈们生活的区域,大致了解就行了。
之后又花了小半天,绕着徐家老屋后头的山壁溜达了一圈。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这座山拦腰一劈,但又没完全劈开,留了一半,这半边山,形成了一面近乎垂直的崖壁。
雨水充沛时,会有潺潺泉水顺着崖壁淌下来,仿佛山神在流汗。
这些泉水落到底部汇成小溪,顺着各家屋边的沟渠,淙淙流往山下,一路滋润着茶园、菜园,最终汇入大溪流和河道、流向更远的江海湖泊……
村民们喝的水也是这些山泉水,不过他们是在一处山缝的开口处接的,没有经过地表,更为干净。
以前喝水要提着水桶去挑,徐爷爷发达以后,出钱请自来水公司在山缝开口处焊上了自来水管,把山泉水接入了各家各户。() ()
徐爷爷发达后,回馈乡邻们的不光这件事,他还帮村里修了通往镇上、县城的公路,公路两旁遮阴的行道树,选的是当地比较有名的芒果树。每家分到三五十株,到了水果成熟季,多少也能卖点钱。
徐爷爷二十多年前就让村里通上了网络、给村委安了电话、装了电脑,后来还给村委活动室装了电影幕墙,让村民们足不出户也能看到时下流行的电影。别看桃李村地理位置偏僻,但对高科技、对现代化生活丁点不陌生。
所以桃李村的村民都很感激徐爷爷,对徐茵的照顾大部分也是源于对老爷子的感恩。
从后山去山顶,有一条石板铺出来的路,也是徐爷爷当年出钱请石匠铺的。
只是年久失修,而且自从村民们搬去山脚生活以后,很少再走这条路,去后山砍柴、捡菌子什么的都是从西山脚那条土石山道爬上去的。
因此好多路段都被歪倒的树枝、横七竖八的树藤挡住了,徐茵以走一步歇一歇的脚程,也走了没一会儿就没法继续通行了。
小陶身体灵活,借着树枝藤蔓的力,从旁边绕过去,往上走了一小段,返回来汇报:“上面也有很多躺倒的藤蔓、树枝,而且石板路好多都碎了。”
徐茵让她记下来,回头请人把路收拾出来,再找工匠来修一修。
“收拾路哪用请人啊,我找方哥他们来帮忙,一上午就能收拾出来。”小陶跃跃欲试。
她感觉来了桃李村以后,还没她什么用武之地。
徐小姐太自觉了,到点吃饭、到点休息,出门遛弯也从不逞强,累了就拉着她一块儿坐下来休息,喝喝水吃点宋阿姨做的糕点给身体补给。
这让她不免产生一种自己也是来度假的错觉。
山上空气好、风景好,早上被鸟鸣声唤醒,晚上枕着入睡,睡眠质量提升了不少。
吃的也都是健康食品,村民们自己种的菜、家养的鸡鸭和鸡鸭蛋、山里采的菌菇、挖的笋……徐小姐胃口小,村民们送来的菜很多都进了他们几个的肚子。
拿着比原来多一倍的薪水,却享受着退休后都未必能达到的惬意生活,让小陶心里很不踏实,不找点事干总觉得对不起徐总开给她的工资。
不仅她,方哥四人也是一样的想法。
他们俩俩一组,可徐小姐不喜他们跟进跟出,只说有事的时候叫得应就行。
他们闲着没事,已经轮流炒了好几拨茶出来了。
徐小姐午睡的时候,他们就在天井里乘凉、喝茶,把安保部大本营的兄弟们羡慕得不行。
小陶的提议,得到了方哥四人的一致赞同,当天傍晚在太阳西斜后就拿着镰刀、扫把轮流去清理游步道了。
见他们这么积极,徐茵也就没额外雇人来干活。
正巧她也有点馋本地盛名的姜母鸭了,当天晚上就让宋阿姨宰了那只村长提来的嫩鸭,给大家加了个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