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苏祁安来讲,有没有什么内应,没有那么重要,只要控制了西域高层,西域百姓又能安居乐业。
即便存在一些隐藏极深的所谓内应,在这种大势所趋下,想要生事,都没有一点机会。
只有站在最高层,看的远了,眼界开了,对底层这些细作,就没有半点在乎可言,只要上面的执政者,一心为民,这些家伙就会悄无声息的消失。
随着边境集市的开启,随着时间流逝,也逐渐验证了苏祁安的想法。
从刚开始的紧绷,不安,到后面无论是巡逻兵士,还是两边百姓,都渐渐习惯了眼前的平稳,安定。
即便偶尔有些小的意外,到后面也就见怪不怪了。
重开的边境集市,不仅消除了两边因为刚结束战争的紧张,更促进了两边关系的发展。
这一切,苏祁安都看在心里,甘州在他的规划下,渐渐的走上了正轨。
而苏祁安现在的任务,定期巡视甘州各地,至于甘州政务一块,自有王震山、谢苍他们负责。
现在的他们,就像倒过来一样,比苏祁安还要忙碌。
看着甘州、西域两边,渐渐恢复过来,苏祁安也准备将北上提上行程。
现在的蒙州,算是被晋州兵悉数接管,留在蒙州的东山军,不足五千人,如果没有什么意外,最后的五千人,会等苏祁安北上汇合,而后返回休整。
基本上,宣告了西北战事的一段结束,虽然蒙州的外三座军镇,还在荣兵的手里,双方处在对峙阶段。
但这种对峙有一个多月了,没有一点打起来的迹象,按照苏祁安的判断,这种对峙,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结束了。
战事爆发的可能性,只会越来越低,留在一切往好的方向发展。
忽然,一个来自蒙州的急件,打破了这种好的发展。
苏祁安坐在桌后,手中是刚送来的急件,他的眉头微皱,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他沉默一会,对着下方的传信兵道,“我已知晓此事,请转告郭州牧,不日后,便会起程蒙州,让他耐心等候。”
传信兵得令后,二话不说,转身离去。
苏祁安放下手中急件,上面的内容大概是,原本和蒙州呈对峙的荣兵,忽然骚动起来。
开始调兵遣将,摆出一副大战的架势,之所以如此,全因蒙汗死在了武威军镇。
蒙汗是他们的联络使,明明放下了武器投降,但生命得不到保障,最后还是惨死在甘州。
这对荣国来讲,是一种莫大的耻辱,如果苏祁安不出面给个说法,荣国会集结大军,再度南下。
这话可不是随便说着玩的,看退守蒙州三座军镇荣兵的调动,就知道他们是来真格的。
不仅调动的是对峙的五万军队,据说荣国内,也开始积极的厉兵秣马,大有重新一战的架势。
蒙汗的死,早在拿下武威军镇后,便已经告知对方,但当时荣兵的反应不大,现在过了多久,荣兵的反应那叫一个天差地别。
这都不用想,其中肯定有猫腻,而且很可能就是故意找事。
一个月的时间,估计是在重新整训,等到时间差不多了,便借着所谓的由头,展开报负了。
这不过是时间早晚问题,谁让荣国亡大凉之心不死呢,只要抓到机会,就开始行动。
这次对方点名让苏祁安去谈,苏祁安也不怕,正好借着机会,再次会一会荣国的这些家伙。
苏祁安没有在甘州停留多久,在收到急件,一直到出发,只用了半日功夫,就出发了。
随行只带着千人左右的直属队,至于王震山、谢苍等人,苏祁安没有跟他们打招呼,只是留了一封信,就出发了。
甘州的事,足够他们操心的,这时候在打扰他们,免不得一来会耽误时间,二来给他们添麻烦。
这次去的是蒙州,还是大凉的地界,带着千人左右的直属队,也就够了,基本上不会有什么问题。
如果是大部队跟随,反而会费不少功夫,身边就一千来人的直属队,直来直去的,以他们的速度,估计也就两日不到的功夫,就能回到蒙州。
两日的时间,一晃而过。
苏祁安带着童战等直属队,一路马不停蹄,终于在第二日晌午,抵达了蒙州。
苏祁安重回蒙州,接应的人一看到,那张熟悉的面孔,那叫一个激动,除了起身相应,第一时间将消息传回蒙州城。
苏祁安和接应的人,没有多废话,闲聊几句后,直奔蒙州城。
一路上,四周还是那种寂静,荒凉,仿佛一切都没怎么变。() ()
但只有苏祁安知道,现在的蒙州,算是重新回到当初那种,能和荣兵对抗的时候。
上次来蒙州,让苏祁安只感觉到一阵颓唐,落寞,但现在,却是充斥着不屈的意志。
身边带路的人告诉苏祁安,之所以有这种变化,主要还是因为之前东山军,给他们做的表率。
蒙州现在的东山军,虽然大部分已经撤了,只剩五千不到,现在都有晋州兵接管,但当时东山军给他们的印象,哪怕到现在,也挥之不去。
甚至说到后面,带路的兵士,都开口询问苏祁安,他有没有机会,加入东山军,想要成为其中一员。
这个问题,倒是把苏祁安给问愣了,这还不是一个兵士这样想的,基本上是每个现存兵士们的想法。
只有和东山军共同作战后,才会被他们身上散发的气质吸引。
这种气质,不仅仅体现在杀敌,对自己手下兵士,相当友爱,甚至能够看到不少的长官,带头冲锋,哪怕撤退,也会选择断后。
对于危险,别人都是有多远躲多远,但对东山军来说,哪里有危险,第一个就会冲上去。
仿佛危险之地,才是他们的追求。
就是因为有过这段共同作战的经历,不少的当地兵士,早就被东山军给深深吸引。
老实说,他们打仗也不怕死,怕死就不会当兵,但东山军跟别人不一样。
无论面对多危险的地方,东山军的兵士,都敢将自己的后背,毫不保留的交给对方。
就这种信任,是许多军队都做不到的,如果能加入这支军队,成为他们的一员,哪怕是死,这些兵士死的也毫无怨言。
别说蒙州的这些兵士,在甘州,前段时间,撤回休整的东山军,开始补充新兵时,就有不少的甘州兵,想要加入东山军,就算再不济,那就加入裂山军。
当时这一幕,多少让苏祁安有些哭笑不得,但他并没有直接同意,真要是全部开了口子,那甘州兵不得直接都空了。
到时候等他们一走,甘州军队不就成空架子了,到时候还怎么和王震山交代?
所以,对于甘州兵想加入东山军一事,苏祁安和王震山商议过,并不完全拒绝,要设置考验关卡,还得限制人数。
甘州兵加入东山军,人数不得超过三千人,这也算给王震山一个面子,真开口子,到时候把精锐全挖走了,日后还怎么防备大荣。
没想到,才能蒙州多久,又遇到这事,苏祁安肯定不会直接拒绝,毕竟会打击对方的积极性,那就按照和甘州兵加入东山军,处理的方式。
限制人数,增设关卡,这次取一千人就行。
当然,这事还不急,先往后放一放,等到解决此行和荣兵的谈判,这事在可以进行。
随着众人一路紧赶慢赶,用了半日功夫,算是抵达了蒙州城。
蒙州城还是那个蒙州城,只是相比较两个月前,如今的蒙州城墙,明显新添了许多大小不一的坑洞。
特别是在靠近城门的位置,都能看到一些新添的墙砖,显然这块地方,一度差点被攻破。
仗打到这份上,足以看出蒙州城保卫战的惨烈。
苏祁安目光上移,城楼上,清一色的晋州兵,来回巡逻,看上去,精气神还算不错。
而且这些兵,跟其他州兵不一样,身上散发着沙场的气息,显然晋州兵都是有过沙场军旅的经验。
“早就听闻晋州军队,大部分都是从各沙场军旅的老兵,今日一见,算是开眼了。”
苏祁安暗暗感叹,能够抽调拥有作战经验的老兵,组建成军,估计也只有晋王有这实力。
一想到苏哲的身份,也就不足为奇了。
就在苏祁安目光打量时,城门口,早就站着一队迎接的人。
除了陈到、宋彪、二猛、李胜四人外,为首的,自然是晋州牧郭开。
看着苏祁安逐渐而来,郭开脸上露出笑容,连忙快步相迎道。
“督军大人,一路远道而来,真是辛苦了,没想到,时隔月余,本官还能和督军大人在蒙州一见,真是缘分啊。”
郭开的激动,苏祁安也是抱拳回礼,“州牧大人客气了,说起来这西北二州一战,如果不是郭大人及时支援,恐怕蒙州就丢在本督军手里,真要这样,本督军怕就是大凉的罪人。”
“之前因处理甘州政务,来不及一见,今日,在这里,本督军对大人的伸手援助,郑重表示感谢。”
即便存在一些隐藏极深的所谓内应,在这种大势所趋下,想要生事,都没有一点机会。
只有站在最高层,看的远了,眼界开了,对底层这些细作,就没有半点在乎可言,只要上面的执政者,一心为民,这些家伙就会悄无声息的消失。
随着边境集市的开启,随着时间流逝,也逐渐验证了苏祁安的想法。
从刚开始的紧绷,不安,到后面无论是巡逻兵士,还是两边百姓,都渐渐习惯了眼前的平稳,安定。
即便偶尔有些小的意外,到后面也就见怪不怪了。
重开的边境集市,不仅消除了两边因为刚结束战争的紧张,更促进了两边关系的发展。
这一切,苏祁安都看在心里,甘州在他的规划下,渐渐的走上了正轨。
而苏祁安现在的任务,定期巡视甘州各地,至于甘州政务一块,自有王震山、谢苍他们负责。
现在的他们,就像倒过来一样,比苏祁安还要忙碌。
看着甘州、西域两边,渐渐恢复过来,苏祁安也准备将北上提上行程。
现在的蒙州,算是被晋州兵悉数接管,留在蒙州的东山军,不足五千人,如果没有什么意外,最后的五千人,会等苏祁安北上汇合,而后返回休整。
基本上,宣告了西北战事的一段结束,虽然蒙州的外三座军镇,还在荣兵的手里,双方处在对峙阶段。
但这种对峙有一个多月了,没有一点打起来的迹象,按照苏祁安的判断,这种对峙,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结束了。
战事爆发的可能性,只会越来越低,留在一切往好的方向发展。
忽然,一个来自蒙州的急件,打破了这种好的发展。
苏祁安坐在桌后,手中是刚送来的急件,他的眉头微皱,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他沉默一会,对着下方的传信兵道,“我已知晓此事,请转告郭州牧,不日后,便会起程蒙州,让他耐心等候。”
传信兵得令后,二话不说,转身离去。
苏祁安放下手中急件,上面的内容大概是,原本和蒙州呈对峙的荣兵,忽然骚动起来。
开始调兵遣将,摆出一副大战的架势,之所以如此,全因蒙汗死在了武威军镇。
蒙汗是他们的联络使,明明放下了武器投降,但生命得不到保障,最后还是惨死在甘州。
这对荣国来讲,是一种莫大的耻辱,如果苏祁安不出面给个说法,荣国会集结大军,再度南下。
这话可不是随便说着玩的,看退守蒙州三座军镇荣兵的调动,就知道他们是来真格的。
不仅调动的是对峙的五万军队,据说荣国内,也开始积极的厉兵秣马,大有重新一战的架势。
蒙汗的死,早在拿下武威军镇后,便已经告知对方,但当时荣兵的反应不大,现在过了多久,荣兵的反应那叫一个天差地别。
这都不用想,其中肯定有猫腻,而且很可能就是故意找事。
一个月的时间,估计是在重新整训,等到时间差不多了,便借着所谓的由头,展开报负了。
这不过是时间早晚问题,谁让荣国亡大凉之心不死呢,只要抓到机会,就开始行动。
这次对方点名让苏祁安去谈,苏祁安也不怕,正好借着机会,再次会一会荣国的这些家伙。
苏祁安没有在甘州停留多久,在收到急件,一直到出发,只用了半日功夫,就出发了。
随行只带着千人左右的直属队,至于王震山、谢苍等人,苏祁安没有跟他们打招呼,只是留了一封信,就出发了。
甘州的事,足够他们操心的,这时候在打扰他们,免不得一来会耽误时间,二来给他们添麻烦。
这次去的是蒙州,还是大凉的地界,带着千人左右的直属队,也就够了,基本上不会有什么问题。
如果是大部队跟随,反而会费不少功夫,身边就一千来人的直属队,直来直去的,以他们的速度,估计也就两日不到的功夫,就能回到蒙州。
两日的时间,一晃而过。
苏祁安带着童战等直属队,一路马不停蹄,终于在第二日晌午,抵达了蒙州。
苏祁安重回蒙州,接应的人一看到,那张熟悉的面孔,那叫一个激动,除了起身相应,第一时间将消息传回蒙州城。
苏祁安和接应的人,没有多废话,闲聊几句后,直奔蒙州城。
一路上,四周还是那种寂静,荒凉,仿佛一切都没怎么变。() ()
但只有苏祁安知道,现在的蒙州,算是重新回到当初那种,能和荣兵对抗的时候。
上次来蒙州,让苏祁安只感觉到一阵颓唐,落寞,但现在,却是充斥着不屈的意志。
身边带路的人告诉苏祁安,之所以有这种变化,主要还是因为之前东山军,给他们做的表率。
蒙州现在的东山军,虽然大部分已经撤了,只剩五千不到,现在都有晋州兵接管,但当时东山军给他们的印象,哪怕到现在,也挥之不去。
甚至说到后面,带路的兵士,都开口询问苏祁安,他有没有机会,加入东山军,想要成为其中一员。
这个问题,倒是把苏祁安给问愣了,这还不是一个兵士这样想的,基本上是每个现存兵士们的想法。
只有和东山军共同作战后,才会被他们身上散发的气质吸引。
这种气质,不仅仅体现在杀敌,对自己手下兵士,相当友爱,甚至能够看到不少的长官,带头冲锋,哪怕撤退,也会选择断后。
对于危险,别人都是有多远躲多远,但对东山军来说,哪里有危险,第一个就会冲上去。
仿佛危险之地,才是他们的追求。
就是因为有过这段共同作战的经历,不少的当地兵士,早就被东山军给深深吸引。
老实说,他们打仗也不怕死,怕死就不会当兵,但东山军跟别人不一样。
无论面对多危险的地方,东山军的兵士,都敢将自己的后背,毫不保留的交给对方。
就这种信任,是许多军队都做不到的,如果能加入这支军队,成为他们的一员,哪怕是死,这些兵士死的也毫无怨言。
别说蒙州的这些兵士,在甘州,前段时间,撤回休整的东山军,开始补充新兵时,就有不少的甘州兵,想要加入东山军,就算再不济,那就加入裂山军。
当时这一幕,多少让苏祁安有些哭笑不得,但他并没有直接同意,真要是全部开了口子,那甘州兵不得直接都空了。
到时候等他们一走,甘州军队不就成空架子了,到时候还怎么和王震山交代?
所以,对于甘州兵想加入东山军一事,苏祁安和王震山商议过,并不完全拒绝,要设置考验关卡,还得限制人数。
甘州兵加入东山军,人数不得超过三千人,这也算给王震山一个面子,真开口子,到时候把精锐全挖走了,日后还怎么防备大荣。
没想到,才能蒙州多久,又遇到这事,苏祁安肯定不会直接拒绝,毕竟会打击对方的积极性,那就按照和甘州兵加入东山军,处理的方式。
限制人数,增设关卡,这次取一千人就行。
当然,这事还不急,先往后放一放,等到解决此行和荣兵的谈判,这事在可以进行。
随着众人一路紧赶慢赶,用了半日功夫,算是抵达了蒙州城。
蒙州城还是那个蒙州城,只是相比较两个月前,如今的蒙州城墙,明显新添了许多大小不一的坑洞。
特别是在靠近城门的位置,都能看到一些新添的墙砖,显然这块地方,一度差点被攻破。
仗打到这份上,足以看出蒙州城保卫战的惨烈。
苏祁安目光上移,城楼上,清一色的晋州兵,来回巡逻,看上去,精气神还算不错。
而且这些兵,跟其他州兵不一样,身上散发着沙场的气息,显然晋州兵都是有过沙场军旅的经验。
“早就听闻晋州军队,大部分都是从各沙场军旅的老兵,今日一见,算是开眼了。”
苏祁安暗暗感叹,能够抽调拥有作战经验的老兵,组建成军,估计也只有晋王有这实力。
一想到苏哲的身份,也就不足为奇了。
就在苏祁安目光打量时,城门口,早就站着一队迎接的人。
除了陈到、宋彪、二猛、李胜四人外,为首的,自然是晋州牧郭开。
看着苏祁安逐渐而来,郭开脸上露出笑容,连忙快步相迎道。
“督军大人,一路远道而来,真是辛苦了,没想到,时隔月余,本官还能和督军大人在蒙州一见,真是缘分啊。”
郭开的激动,苏祁安也是抱拳回礼,“州牧大人客气了,说起来这西北二州一战,如果不是郭大人及时支援,恐怕蒙州就丢在本督军手里,真要这样,本督军怕就是大凉的罪人。”
“之前因处理甘州政务,来不及一见,今日,在这里,本督军对大人的伸手援助,郑重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