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轮回起,人有相似
“嗯。”雁南淡淡回应。却是又追问道。“之后呢?现下到底怎的回事?”
念生改为简短结说道:“建元四十年跟着小姐入王府的是她,同您意趣相同的也是她沐菊。是有一次小姐叫她回府来送信。沐菊一见我,便哭着说起了在瑞王府的事。我听闻了高妃身为侧妃竟敢带人围攻院子,我实在气不愤。便同她说,让她借着送信去南境同老爷、夫人学个明白。不要妄自疼了一场便被高家这般欺负了。而我这段时间则代替她去瑞王府陪在小姐身边。我们为怕人瞧出还特换了玉佩。我并不贪图瑞王府的富贵,小姐之前也因只是觉得我争强好胜的性子怕我惹麻烦,余下便是我。都是我没护好小姐。才叫小姐被人害的小产,乃至最后......都是我的错。若是她在,只怕一切都会不同了。不同的。”念生说着便落下泪,颓然的跪在地上。
雁南听后并未质疑。难怪后期在府时常觉得沐菊对他忽然那般冷漠。自己从前也有疑问,譬如先王妃当年若是真小产过,不可能隐瞒如此之好,身边无一人知情。自己身边的沐秋每次提起时眼中那抹呆滞也不像假装。如此便也说通了......见念生忽做这般颓势之态,忍不住朝着她走近一步。想了想还是停住,只道:“斯人已逝。还请姐姐保重。是雁南无故所来叨扰了。家中随时欢迎姐姐归来,必定会令家妻和盼儿欢喜!”雁南收回玉佩,拱手行礼。“雁南告辞了。”
雁南离开后,念生久久未从悲伤的情绪中走出来。
待到家时,正看到家中妻子呆呆的坐在床上发怔。
“秋儿!”雁南呼道。下意识的叫出来后却是觉得有些别扭。两年多的时间已成习惯。
“夫君,你回来了?”
“嗯。”雁南应着。
“回来了......”沐秋又嘟囔了一遍。
“是。留有什么饭了?”雁南换着衣服故作轻松的说。
“姐姐说什么了?”沐秋问。
“姐......姐?”雁南挑着眉头不知该说些什么。浑身被点穴了一般停在那片刻,又似自己挣扎解穴破开一般,把换下来的衣衫一圈圈的团在手臂之上,满是疑惑的问:“你怎么知道?”
“感应。不知你信不信,我似能感觉到她的感觉。她砰砰加快的心跳......我会突然觉得不舒服。”
雁南不置可否。
“到底说什么了?”
“没什么。”
“那是什么?”沐秋眼神满是探求,不自觉便扁着嘴。
“说了你们......”雁南下意识看了看身后,才又说:“转换的时候。还有......你们小时候很苦。”
沐秋审视着雁南,死死盯着雁南似在寻求谎言的痕迹。“啊~”沐秋突然一捂肚子。
“怎么了?”
“啊~稳婆。怕是是......生了.......”沐秋疼的跪在地上,一手把着床沿一手按着地上,动弹不得。
“来人呀。”雁南大喊着。又去搀扶沐秋“秋儿,快,先起来......”
......
京城一切安顺,建元四十四年末,萧承言为着几年功绩现下已名正言顺的继位。
新年伊始,改年号为:继元。元年昭告天下,发妻常氏为后。
东书房中,两位大臣提醒边境动乱,更要提防南境。
“南京无碍。有伯谦在,无碍。”
“可......南境毕竟路远。”
“皇后出身便是南境常府。”新帝依旧坚定地说。
“可先皇后娘娘毕竟仙逝多年,虽陛下深情,未再立后位。但都传言,因先皇后死因之事,国公爷曾对陛下多有怨怼,这足以说明国公爷早有不臣之心。”
萧承言停下批阅奏折,抬眸看着进言的大臣,眼中尽是锐利之色。
但那位大臣似乎未有察觉,依旧低头进言。“至此,臣斗胆再进一言,请陛下以社稷为重,以后宫安暮为稳,早立皇后。后宫中高妃娘娘诞养有皇长子,慧妃娘娘一直贤惠远明,都是为继后人选。”
站在旁边的大臣急忙轻咳一声。但依旧未止住进言的话语。
“若陛下觉得后宫之中,并无能堪当之人,可再请挑选贤良贵女,以进后位。”
边上站着的那位终于忍不住,伸出手拽了一下大人的衣袖。
萧承言面色极寒,顿了顿才说道:“寡人说皇后在,便在。”
“陛下。臣......”
“丁御史冲撞于臣,贬为平陵知府。既然如此操心旁人之事,就做个父母官罢了。”
丁御史似乎早已想到这个结局,却也愣了愣神便跪下谢恩。
站在边上的崔大人却也跪下请求开恩。但刚说了一句新帝便道:“都退下吧。爱卿,不日便可启程了。”萧承言说完便扔下朱笔在桌,起身朝着内间而去。甚至叫小内监关上了门。
出了御书房,走在出宫的路上。崔大人直一个劲的叹气。
“丁兄,你何苦说这些。前车之鉴还不够多吗?这几年多少人进言立后之事,不是赐死就是贬黜。你......今日陛下在气头之上,不如明日我在进宫替您说和说和,求求情。或找您恩师简丞相呢?”
丁大人一直并未说话,反而在走到宫门的时候,朝着崔大人深深作揖。
“有劳崔兄替我谋划了。平陵好呀。好呀。山好、水好、民风淳朴......”
“虽是有山有水,可......唉。前途呀,前途呀。”
“崔兄。南境养人,平陵......养人呀。”丁大人大声的说着,渐渐走远。
御书房里间挂了一副常苒的画像,落款是建元四十年十一月瑞亲王亲笔边上还写有爱妻字样。
寻出后来梦到那个小姑娘画像便也挂在边上,那眉眼都是一般模样。大笑了一阵忽而便由心生出一阵难过。
如今再看着那并列而挂的两张画像,萧承言背着手看了良久。而后闭上眼睛,似在回味。重重的吐出口气,睁开眼睛才道:“我不知还能坚持几回了。你要是还在,我便不会有这般两难。而她们也不会有逾越的心思,他们更不会次次来逼朕。”
“若真是......再行立后,你当不会怪朕吧?毕竟朕如今闭上眼睛,已经记不起你的模样了。”
萧承言装过头看那便角落七七八八散落的卷轴,那些都是亲笔画的她。虽然画出了各般模样,可不是不像,便是少了几分神韵。都被仍在一旁。再也未有一副有墙上挂着的那副画出常苒的美貌。也不记得常苒是否真的那般对他展颜微笑。
转而看向墙上的画“若是朕日后当真忘了你,便真再立后了。毕竟国不可一日无......”轻笑一声,继续说道:“毕竟是你,当年让我再行另娶的!”
......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市井开始流传,瑞王深情,如今陛下深情......只道那年,是建元四十年三月二十。永安国公府嫡女常氏嫁入瑞王府为正妃。大婚异常隆重。
在瑞王府正门前的街口,喜轿便停下。
一身喜服的新娘,脚并未沾地分毫,便被瑞王背起。
瑞王并未背过人,挺直的背,新娘子一直往下滑。加之大红的衣裳是华面,便更加滑的厉害。
可瑞王并未松手,而是微微学着弓着腰,时常向上颠着王妃。逗得王妃咯咯直笑。
可市井民间却仿佛忘记了,那从前瑞王府已以大婚礼风光迎娶过一位侧妃。且四月末时瑞王府张灯结彩,也曾进门另一位侧妃,场面亦是隆重。
......
西知在南境驻守了几年。深知军营之地不能看到芷兰。又一直不好问国公爷女眷下落。
南境这边虽随着老国公爷和一众将领战死,但常氏一族多年镇守此地根深蒂固,多年来收养的倚战孤儿逐步长成,虽一段时间处于青黄不接,却是年少依旧得力。又从小生长在此,素有情感又熟悉南境几地。
西知虽在此几年却一直难以插手。但新帝继位后对于常氏态度亲和,众人似乎都对他这个新帝亲信良善了一些。但若在不归去,只怕京中再难有他一席之地。
如今很快便要离开了,西知坐在地上扒着草。
远远的见一个妇人模样的人一一送着茶水果子。
西知只瞧了几眼便看出那是芷兰。才要站起身来走过去,就远远见一小男孩跑过来拉着芷兰的手。“娘啊!他们又欺负我了。”
“是吗?我去同你看看。”芷兰说着便被男孩拉走。
西知一下止住脚步。
走出很远小男孩突然问道:“娘啊,也有人欺负你了吗?你怎的哭了?”
“娘没事,就碰到一个故人,罢了。”
西知坐了回去,一时再未起身。
回京路上,西知看到一马车上被风掀起的帘内一张瞧着相似的面孔。忍不住再看时马车已经拐进巷口。瞧着马车被众人簇拥着快行,西知急忙带三、五人瞧瞧跟着,终是再看一眼。瞧出确实有几分像后便想打听身世背景。但那女子身边之人口风极严,寻常银钱无法动摇。所走之路也并非京城,西知苦于还要回京述职,只得派身边亲信悄悄跟随。
供职时一众大臣皆在。待到人后,西知才同新帝禀报。
“陛下,臣回京途中......”西知想了一下还是说道:“见到一女子,酷似......”
念生改为简短结说道:“建元四十年跟着小姐入王府的是她,同您意趣相同的也是她沐菊。是有一次小姐叫她回府来送信。沐菊一见我,便哭着说起了在瑞王府的事。我听闻了高妃身为侧妃竟敢带人围攻院子,我实在气不愤。便同她说,让她借着送信去南境同老爷、夫人学个明白。不要妄自疼了一场便被高家这般欺负了。而我这段时间则代替她去瑞王府陪在小姐身边。我们为怕人瞧出还特换了玉佩。我并不贪图瑞王府的富贵,小姐之前也因只是觉得我争强好胜的性子怕我惹麻烦,余下便是我。都是我没护好小姐。才叫小姐被人害的小产,乃至最后......都是我的错。若是她在,只怕一切都会不同了。不同的。”念生说着便落下泪,颓然的跪在地上。
雁南听后并未质疑。难怪后期在府时常觉得沐菊对他忽然那般冷漠。自己从前也有疑问,譬如先王妃当年若是真小产过,不可能隐瞒如此之好,身边无一人知情。自己身边的沐秋每次提起时眼中那抹呆滞也不像假装。如此便也说通了......见念生忽做这般颓势之态,忍不住朝着她走近一步。想了想还是停住,只道:“斯人已逝。还请姐姐保重。是雁南无故所来叨扰了。家中随时欢迎姐姐归来,必定会令家妻和盼儿欢喜!”雁南收回玉佩,拱手行礼。“雁南告辞了。”
雁南离开后,念生久久未从悲伤的情绪中走出来。
待到家时,正看到家中妻子呆呆的坐在床上发怔。
“秋儿!”雁南呼道。下意识的叫出来后却是觉得有些别扭。两年多的时间已成习惯。
“夫君,你回来了?”
“嗯。”雁南应着。
“回来了......”沐秋又嘟囔了一遍。
“是。留有什么饭了?”雁南换着衣服故作轻松的说。
“姐姐说什么了?”沐秋问。
“姐......姐?”雁南挑着眉头不知该说些什么。浑身被点穴了一般停在那片刻,又似自己挣扎解穴破开一般,把换下来的衣衫一圈圈的团在手臂之上,满是疑惑的问:“你怎么知道?”
“感应。不知你信不信,我似能感觉到她的感觉。她砰砰加快的心跳......我会突然觉得不舒服。”
雁南不置可否。
“到底说什么了?”
“没什么。”
“那是什么?”沐秋眼神满是探求,不自觉便扁着嘴。
“说了你们......”雁南下意识看了看身后,才又说:“转换的时候。还有......你们小时候很苦。”
沐秋审视着雁南,死死盯着雁南似在寻求谎言的痕迹。“啊~”沐秋突然一捂肚子。
“怎么了?”
“啊~稳婆。怕是是......生了.......”沐秋疼的跪在地上,一手把着床沿一手按着地上,动弹不得。
“来人呀。”雁南大喊着。又去搀扶沐秋“秋儿,快,先起来......”
......
京城一切安顺,建元四十四年末,萧承言为着几年功绩现下已名正言顺的继位。
新年伊始,改年号为:继元。元年昭告天下,发妻常氏为后。
东书房中,两位大臣提醒边境动乱,更要提防南境。
“南京无碍。有伯谦在,无碍。”
“可......南境毕竟路远。”
“皇后出身便是南境常府。”新帝依旧坚定地说。
“可先皇后娘娘毕竟仙逝多年,虽陛下深情,未再立后位。但都传言,因先皇后死因之事,国公爷曾对陛下多有怨怼,这足以说明国公爷早有不臣之心。”
萧承言停下批阅奏折,抬眸看着进言的大臣,眼中尽是锐利之色。
但那位大臣似乎未有察觉,依旧低头进言。“至此,臣斗胆再进一言,请陛下以社稷为重,以后宫安暮为稳,早立皇后。后宫中高妃娘娘诞养有皇长子,慧妃娘娘一直贤惠远明,都是为继后人选。”
站在旁边的大臣急忙轻咳一声。但依旧未止住进言的话语。
“若陛下觉得后宫之中,并无能堪当之人,可再请挑选贤良贵女,以进后位。”
边上站着的那位终于忍不住,伸出手拽了一下大人的衣袖。
萧承言面色极寒,顿了顿才说道:“寡人说皇后在,便在。”
“陛下。臣......”
“丁御史冲撞于臣,贬为平陵知府。既然如此操心旁人之事,就做个父母官罢了。”
丁御史似乎早已想到这个结局,却也愣了愣神便跪下谢恩。
站在边上的崔大人却也跪下请求开恩。但刚说了一句新帝便道:“都退下吧。爱卿,不日便可启程了。”萧承言说完便扔下朱笔在桌,起身朝着内间而去。甚至叫小内监关上了门。
出了御书房,走在出宫的路上。崔大人直一个劲的叹气。
“丁兄,你何苦说这些。前车之鉴还不够多吗?这几年多少人进言立后之事,不是赐死就是贬黜。你......今日陛下在气头之上,不如明日我在进宫替您说和说和,求求情。或找您恩师简丞相呢?”
丁大人一直并未说话,反而在走到宫门的时候,朝着崔大人深深作揖。
“有劳崔兄替我谋划了。平陵好呀。好呀。山好、水好、民风淳朴......”
“虽是有山有水,可......唉。前途呀,前途呀。”
“崔兄。南境养人,平陵......养人呀。”丁大人大声的说着,渐渐走远。
御书房里间挂了一副常苒的画像,落款是建元四十年十一月瑞亲王亲笔边上还写有爱妻字样。
寻出后来梦到那个小姑娘画像便也挂在边上,那眉眼都是一般模样。大笑了一阵忽而便由心生出一阵难过。
如今再看着那并列而挂的两张画像,萧承言背着手看了良久。而后闭上眼睛,似在回味。重重的吐出口气,睁开眼睛才道:“我不知还能坚持几回了。你要是还在,我便不会有这般两难。而她们也不会有逾越的心思,他们更不会次次来逼朕。”
“若真是......再行立后,你当不会怪朕吧?毕竟朕如今闭上眼睛,已经记不起你的模样了。”
萧承言装过头看那便角落七七八八散落的卷轴,那些都是亲笔画的她。虽然画出了各般模样,可不是不像,便是少了几分神韵。都被仍在一旁。再也未有一副有墙上挂着的那副画出常苒的美貌。也不记得常苒是否真的那般对他展颜微笑。
转而看向墙上的画“若是朕日后当真忘了你,便真再立后了。毕竟国不可一日无......”轻笑一声,继续说道:“毕竟是你,当年让我再行另娶的!”
......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市井开始流传,瑞王深情,如今陛下深情......只道那年,是建元四十年三月二十。永安国公府嫡女常氏嫁入瑞王府为正妃。大婚异常隆重。
在瑞王府正门前的街口,喜轿便停下。
一身喜服的新娘,脚并未沾地分毫,便被瑞王背起。
瑞王并未背过人,挺直的背,新娘子一直往下滑。加之大红的衣裳是华面,便更加滑的厉害。
可瑞王并未松手,而是微微学着弓着腰,时常向上颠着王妃。逗得王妃咯咯直笑。
可市井民间却仿佛忘记了,那从前瑞王府已以大婚礼风光迎娶过一位侧妃。且四月末时瑞王府张灯结彩,也曾进门另一位侧妃,场面亦是隆重。
......
西知在南境驻守了几年。深知军营之地不能看到芷兰。又一直不好问国公爷女眷下落。
南境这边虽随着老国公爷和一众将领战死,但常氏一族多年镇守此地根深蒂固,多年来收养的倚战孤儿逐步长成,虽一段时间处于青黄不接,却是年少依旧得力。又从小生长在此,素有情感又熟悉南境几地。
西知虽在此几年却一直难以插手。但新帝继位后对于常氏态度亲和,众人似乎都对他这个新帝亲信良善了一些。但若在不归去,只怕京中再难有他一席之地。
如今很快便要离开了,西知坐在地上扒着草。
远远的见一个妇人模样的人一一送着茶水果子。
西知只瞧了几眼便看出那是芷兰。才要站起身来走过去,就远远见一小男孩跑过来拉着芷兰的手。“娘啊!他们又欺负我了。”
“是吗?我去同你看看。”芷兰说着便被男孩拉走。
西知一下止住脚步。
走出很远小男孩突然问道:“娘啊,也有人欺负你了吗?你怎的哭了?”
“娘没事,就碰到一个故人,罢了。”
西知坐了回去,一时再未起身。
回京路上,西知看到一马车上被风掀起的帘内一张瞧着相似的面孔。忍不住再看时马车已经拐进巷口。瞧着马车被众人簇拥着快行,西知急忙带三、五人瞧瞧跟着,终是再看一眼。瞧出确实有几分像后便想打听身世背景。但那女子身边之人口风极严,寻常银钱无法动摇。所走之路也并非京城,西知苦于还要回京述职,只得派身边亲信悄悄跟随。
供职时一众大臣皆在。待到人后,西知才同新帝禀报。
“陛下,臣回京途中......”西知想了一下还是说道:“见到一女子,酷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