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偷梁换柱,新身份
常衡睁开眼睛,扭过头看着常芜紧皱的眉头,紧闭的双眼。
松开抱胸的姿势,用手紧握着常芜的手。
“你不总吵着要和我睡嘛,现在如愿了。”
“嗯......”常芜只低低的回应了一声,眼泪却已经沾湿了枕头。
常芜紧绷着身子睡着。
常衡打算起身,却发现常芜的手还紧紧拉着自己的手,丝毫没松懈。他一动,常芜就发出细微的声音。便坐在床沿下。拉过一旁的被子给常芜盖在身上。眼睛看着常芜的脸,忍不住小声说道:“打小就不像个姑娘家样子,现在倒是像了,把以前没撒的娇都补回来了。”
常衡动了一下身子,觉得衣服粘在身上粘腻,打算去换一件。
刚一动,常芜哼出了声,常衡便又作罢。
用手扯了扯衣服,却发现衣服里面似乎有东西。一动就能发出吱的声音。单手解开两个扣子,一碰衣服,确实多了一个夹层。用一个手费力的撕开,发现是一张纸。已经变得皱皱巴巴,小心翼翼展开一折的一小张纸片。
是江琼的字迹:衡儿。保重自身。
常衡呼出口气,忍着泪。拿着这张纸的手,颤了颤。看了看常芜,重新把纸条放在怀中。隔着被子,伸出手轻轻拍着常芜的肩膀。看着常芜一点点窝在里侧安睡。
从那之后,常文华一直在军中从未回来。
京中,皇宫。
有宫人禀报,南边境来人了。七皇子萧承言听闻,急急跑出去看。
“皇子,您鞋没穿。”
急忙折回,套上一只便再次往外跑。边跑出去边穿上另一只。
跑到城墙,却早已看不到人影。便跑去御书房。听到捷报大胜,夺了一池之地,高兴不已。不顾着自己是偷听,便直接进去问道:“是否是南国击云城?”
“正是。”
“常将军好厉害,凭一封手书,就夺将了来。”萧承言听后,忍不住小声说着。又瞧那人问道:“你独自来的?睿儿呢?怎的没一起来?”
那人显然不知,只是军站送捷报的而已。
没看到常睿一同前来,萧承言急忙又休书一封让那人捎回。
又日日盼着常睿来。
皇帝显然有另一番思量。
一则也是人质,原本派了监军,却还是不放心的。眼下监军也战死,短时间再派旁人,倒是真不如手中有一位公子的好。毕竟之前也派过监军,却是大多都被收服了。有公子为质,提防常文华于边境权柄过大,无法无度。
二则伴着皇子们一同长大,那份情分显然是不同的。只要常家不反叛,日后扶持新帝登基,想必也是助力。又有兵权,边境也可安定无忧。
三则用常家,平衡其他势力军权,互相牵制。
可当时的萧承言并未想那么多,只是一想着宫中环境不知比边境好上多好。来这一定比在那好。自己也可以趁机炫耀一番,看那常睿是否还敢指着我鼻子骂。在宫,凭着他的身份,宠爱,也是能护着常芜成长的。日后自是比科考强的。
南边境。
渐渐的,常衡也很少去军中,他怕看到回来时,常芜站在空旷的帅府门口看着,望着,盼着,一直等着自己回来。
头几次,常衡都抓住常芜冰冷的手,牵着进到屋里。觉得好像自己出门,常芜就等在那里。
也却是如此。最后那次,在自己去军中后。没多时便有一个新兵,来找自己说:“常少帅,有位小姐,一直在将帅府门口等着您。都要被风吹走了也不肯回去。我劝了好久,您要不......回去瞧瞧?”
常衡跑回门口,看到常芜果真穿的淡薄,在寒风中就那般等着自己。看到自己的一刻,便踮起脚尖,似乎那般会离得自己更近。表情并未变化,却是眸中满是欣喜。
自此常衡便请了假,也一同顶了常文华的假。不在去军中了。只一心陪着丢了魂一般的常芜。她如此再未哭过,宁可常芜再那般大哭大闹一场,如此更似风一般......仿佛下一阵风便要被吹拂走。那个样子直到常衡时隔多年之后,再回到修整好的帅府门口,依旧好像能隐约看到,那随时都要被风吹走一般的娇弱常芜。
常芜也再没去过城墙和军中。已不知上次去城墙看时,是什么样的景致了。更是,再没叫过一句。“爹。”
宫里的旨意很快又到了。嘉奖令,还有萧承言催促的信。
常衡藏起了信,不想让常芜看到。
之前那书信也被常衡藏了起来、
这催促之信再到时,常文华终还是扯了谎,撒了一个弥天大谎。
按着江琼走时候的计划,把整个常氏一族,全都豁出去保着常芜。
江琼不在了,常文华也似乎没有那么在意常氏一族的死活了。只想着江琼死时,还记挂着常芜,为了救常芜。
京城。宫里。
萧承言等来的只有常文华请罪之书。
信上分明写着:
其妻子常江氏和二子常芜。身丧当场。由于未在军册,之前并未上报。
萧承言看到后死活不信。定要等着常芜来。一连四、五日都待在房中。口中一直说着“他说过‘常将军不会让他跟着上战场的。’一定是那时太乱了,没找到常睿。他一定还活着。除非把他尸首送过来。否则我定不会信的。”
皇帝看到之后,却是更加忌惮。原本想要封常文华为侯爵的旨意并未下发,显然觉得常文华所图不对。怎么刚下旨让他次子来伴读,便这么巧身死。
遂下旨,召常文华长公子常衡入宫伴读。只是原本的二公子,变成了大公子。定要看看,常文华是否会让常衡前来。
南境。
常文华再接旨意。召长子常衡进宫伴读。
常衡似早就想到了一般,被叫道大帐接旨时,显得格外平静。
在大帐拿着圣旨在手,常衡只是说道:“爹,我先回去了。芜......苒儿还等我呢。”
“衡儿。叫不惯,也要习惯。那便是她的命。带她一道回京吧。这已经不适合她了。早几年,就该送她回去。”
常衡原本快走出大帐的身子,回转过来瞧了瞧浑身散发着颓废的常文华。
掀开帘帐,走了出去。
并未同常芜说。可常芜知道。她也想到了。可也期盼,这不会成真。可当真的发生了,什么都做不了了。常衡不在之前所报阵亡名单中。若是强行说之前战死,太过牵强。
常衡只是趁着常芜睡觉时,才收拾着自己本就不多的衣裳,还有江琼的遗物。那些爹眼下不敢触碰,妹妹不敢瞧的所有物件。
顺带着连常芜的衣裳也收拾了些。可看着常芜的模样,也只是收拾了一个包裹,大量的衣裳都未拿。
他自己也是,只几件衣衫而已。
仿佛他们还能回来似的,期望他们终有一天,都能回来。
整理江琼遗物时,看到了江琼临死时说的那些信。城破之前,江琼仍在写的书信。
好几封都沾着血迹。也不知是谁的。
常衡一封一封看着,读了却是不大明白其中深意。这书信不止有琐事,还有军机要务。还有一些莫须有之事。
怀揣着疑问,找到一封给自己的信。
与其他的都不同。
展开里面写着:
衡儿,娘自知没有做好,才酿成今日之祸。
少年入宫,侍候在长公主身边。自小诸般谨慎。
原本深知万事亦会祸于家族。可压抑太久,便不想芜儿也如此度日。
世间于女子而言,可走之道甚窄,一直觉着边境偏远,芜儿能自由生长几年甚好。但如今回头,当日芜儿长成,就该约束,不该放其生长。
如今悔不当初。今事已铸成,闻知将军之选,虽为大局,为常家满门,可却是为娘的无法接受。
仍想搏上一博。希望此法能满天过海,已是为娘能想到最佳之法。
娘想带着芜儿回京,长公主见了此间书信,定会召我带芜儿到宫里相见。在那之前,我一定要让芜儿变成女儿家模样。随后我们在寻个由头,让她远离宫中,定不可久留。
若是事败,只是为娘一力错失。一死谢罪也算换得芜儿重生。
日后作为兄长,定要照顾好芜儿。待其长大后,配个耕农耕田的平安一生也罢,定不要入宫门王府半步。
衡儿,若是不想习武了,做个教书先生也好。常家功名,荣耀都没有你们开心幸福来得重要。为娘的只盼你们平安顺遂。
落款:江琼书
常衡烧了这信的大半,只留下江琼后面的叮嘱,妥善收好后。整理好其他信件,准备带着这些一同入京。
原来如今的办法,也是江琼筹谋的。
身份,一切都是她伪造的。
那些书信,一封一封都是一位母亲,想拼命护住女儿的心。
之前写给家人,写给宫里的信。当时没法子寄出去的,都重新写了一遍,在做旧。却都加上了个原先没有的人,常苒。常苒变成了常芜的妹妹,一胎而出的姊妹。龙凤胎。
常衡瞧着,每一封都看了。细细思量着那些加上的莫须有。才猛然发现,原来他们的母亲,竟然是长公主当年安排到南境的“细作”。
松开抱胸的姿势,用手紧握着常芜的手。
“你不总吵着要和我睡嘛,现在如愿了。”
“嗯......”常芜只低低的回应了一声,眼泪却已经沾湿了枕头。
常芜紧绷着身子睡着。
常衡打算起身,却发现常芜的手还紧紧拉着自己的手,丝毫没松懈。他一动,常芜就发出细微的声音。便坐在床沿下。拉过一旁的被子给常芜盖在身上。眼睛看着常芜的脸,忍不住小声说道:“打小就不像个姑娘家样子,现在倒是像了,把以前没撒的娇都补回来了。”
常衡动了一下身子,觉得衣服粘在身上粘腻,打算去换一件。
刚一动,常芜哼出了声,常衡便又作罢。
用手扯了扯衣服,却发现衣服里面似乎有东西。一动就能发出吱的声音。单手解开两个扣子,一碰衣服,确实多了一个夹层。用一个手费力的撕开,发现是一张纸。已经变得皱皱巴巴,小心翼翼展开一折的一小张纸片。
是江琼的字迹:衡儿。保重自身。
常衡呼出口气,忍着泪。拿着这张纸的手,颤了颤。看了看常芜,重新把纸条放在怀中。隔着被子,伸出手轻轻拍着常芜的肩膀。看着常芜一点点窝在里侧安睡。
从那之后,常文华一直在军中从未回来。
京中,皇宫。
有宫人禀报,南边境来人了。七皇子萧承言听闻,急急跑出去看。
“皇子,您鞋没穿。”
急忙折回,套上一只便再次往外跑。边跑出去边穿上另一只。
跑到城墙,却早已看不到人影。便跑去御书房。听到捷报大胜,夺了一池之地,高兴不已。不顾着自己是偷听,便直接进去问道:“是否是南国击云城?”
“正是。”
“常将军好厉害,凭一封手书,就夺将了来。”萧承言听后,忍不住小声说着。又瞧那人问道:“你独自来的?睿儿呢?怎的没一起来?”
那人显然不知,只是军站送捷报的而已。
没看到常睿一同前来,萧承言急忙又休书一封让那人捎回。
又日日盼着常睿来。
皇帝显然有另一番思量。
一则也是人质,原本派了监军,却还是不放心的。眼下监军也战死,短时间再派旁人,倒是真不如手中有一位公子的好。毕竟之前也派过监军,却是大多都被收服了。有公子为质,提防常文华于边境权柄过大,无法无度。
二则伴着皇子们一同长大,那份情分显然是不同的。只要常家不反叛,日后扶持新帝登基,想必也是助力。又有兵权,边境也可安定无忧。
三则用常家,平衡其他势力军权,互相牵制。
可当时的萧承言并未想那么多,只是一想着宫中环境不知比边境好上多好。来这一定比在那好。自己也可以趁机炫耀一番,看那常睿是否还敢指着我鼻子骂。在宫,凭着他的身份,宠爱,也是能护着常芜成长的。日后自是比科考强的。
南边境。
渐渐的,常衡也很少去军中,他怕看到回来时,常芜站在空旷的帅府门口看着,望着,盼着,一直等着自己回来。
头几次,常衡都抓住常芜冰冷的手,牵着进到屋里。觉得好像自己出门,常芜就等在那里。
也却是如此。最后那次,在自己去军中后。没多时便有一个新兵,来找自己说:“常少帅,有位小姐,一直在将帅府门口等着您。都要被风吹走了也不肯回去。我劝了好久,您要不......回去瞧瞧?”
常衡跑回门口,看到常芜果真穿的淡薄,在寒风中就那般等着自己。看到自己的一刻,便踮起脚尖,似乎那般会离得自己更近。表情并未变化,却是眸中满是欣喜。
自此常衡便请了假,也一同顶了常文华的假。不在去军中了。只一心陪着丢了魂一般的常芜。她如此再未哭过,宁可常芜再那般大哭大闹一场,如此更似风一般......仿佛下一阵风便要被吹拂走。那个样子直到常衡时隔多年之后,再回到修整好的帅府门口,依旧好像能隐约看到,那随时都要被风吹走一般的娇弱常芜。
常芜也再没去过城墙和军中。已不知上次去城墙看时,是什么样的景致了。更是,再没叫过一句。“爹。”
宫里的旨意很快又到了。嘉奖令,还有萧承言催促的信。
常衡藏起了信,不想让常芜看到。
之前那书信也被常衡藏了起来、
这催促之信再到时,常文华终还是扯了谎,撒了一个弥天大谎。
按着江琼走时候的计划,把整个常氏一族,全都豁出去保着常芜。
江琼不在了,常文华也似乎没有那么在意常氏一族的死活了。只想着江琼死时,还记挂着常芜,为了救常芜。
京城。宫里。
萧承言等来的只有常文华请罪之书。
信上分明写着:
其妻子常江氏和二子常芜。身丧当场。由于未在军册,之前并未上报。
萧承言看到后死活不信。定要等着常芜来。一连四、五日都待在房中。口中一直说着“他说过‘常将军不会让他跟着上战场的。’一定是那时太乱了,没找到常睿。他一定还活着。除非把他尸首送过来。否则我定不会信的。”
皇帝看到之后,却是更加忌惮。原本想要封常文华为侯爵的旨意并未下发,显然觉得常文华所图不对。怎么刚下旨让他次子来伴读,便这么巧身死。
遂下旨,召常文华长公子常衡入宫伴读。只是原本的二公子,变成了大公子。定要看看,常文华是否会让常衡前来。
南境。
常文华再接旨意。召长子常衡进宫伴读。
常衡似早就想到了一般,被叫道大帐接旨时,显得格外平静。
在大帐拿着圣旨在手,常衡只是说道:“爹,我先回去了。芜......苒儿还等我呢。”
“衡儿。叫不惯,也要习惯。那便是她的命。带她一道回京吧。这已经不适合她了。早几年,就该送她回去。”
常衡原本快走出大帐的身子,回转过来瞧了瞧浑身散发着颓废的常文华。
掀开帘帐,走了出去。
并未同常芜说。可常芜知道。她也想到了。可也期盼,这不会成真。可当真的发生了,什么都做不了了。常衡不在之前所报阵亡名单中。若是强行说之前战死,太过牵强。
常衡只是趁着常芜睡觉时,才收拾着自己本就不多的衣裳,还有江琼的遗物。那些爹眼下不敢触碰,妹妹不敢瞧的所有物件。
顺带着连常芜的衣裳也收拾了些。可看着常芜的模样,也只是收拾了一个包裹,大量的衣裳都未拿。
他自己也是,只几件衣衫而已。
仿佛他们还能回来似的,期望他们终有一天,都能回来。
整理江琼遗物时,看到了江琼临死时说的那些信。城破之前,江琼仍在写的书信。
好几封都沾着血迹。也不知是谁的。
常衡一封一封看着,读了却是不大明白其中深意。这书信不止有琐事,还有军机要务。还有一些莫须有之事。
怀揣着疑问,找到一封给自己的信。
与其他的都不同。
展开里面写着:
衡儿,娘自知没有做好,才酿成今日之祸。
少年入宫,侍候在长公主身边。自小诸般谨慎。
原本深知万事亦会祸于家族。可压抑太久,便不想芜儿也如此度日。
世间于女子而言,可走之道甚窄,一直觉着边境偏远,芜儿能自由生长几年甚好。但如今回头,当日芜儿长成,就该约束,不该放其生长。
如今悔不当初。今事已铸成,闻知将军之选,虽为大局,为常家满门,可却是为娘的无法接受。
仍想搏上一博。希望此法能满天过海,已是为娘能想到最佳之法。
娘想带着芜儿回京,长公主见了此间书信,定会召我带芜儿到宫里相见。在那之前,我一定要让芜儿变成女儿家模样。随后我们在寻个由头,让她远离宫中,定不可久留。
若是事败,只是为娘一力错失。一死谢罪也算换得芜儿重生。
日后作为兄长,定要照顾好芜儿。待其长大后,配个耕农耕田的平安一生也罢,定不要入宫门王府半步。
衡儿,若是不想习武了,做个教书先生也好。常家功名,荣耀都没有你们开心幸福来得重要。为娘的只盼你们平安顺遂。
落款:江琼书
常衡烧了这信的大半,只留下江琼后面的叮嘱,妥善收好后。整理好其他信件,准备带着这些一同入京。
原来如今的办法,也是江琼筹谋的。
身份,一切都是她伪造的。
那些书信,一封一封都是一位母亲,想拼命护住女儿的心。
之前写给家人,写给宫里的信。当时没法子寄出去的,都重新写了一遍,在做旧。却都加上了个原先没有的人,常苒。常苒变成了常芜的妹妹,一胎而出的姊妹。龙凤胎。
常衡瞧着,每一封都看了。细细思量着那些加上的莫须有。才猛然发现,原来他们的母亲,竟然是长公主当年安排到南境的“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