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桂西南的招降工作,王三才比朱由榔还要乐观一些。
顺治在桂西南设立了分巡左江兵备道,衙门就在南宁城内,道台也连夜逃跑了,开溜前没来得及焚毁公函文件。
王三才领着作战参谋们查阅了官员名册和来往公函,发现很多州府的中低级官员居然还是以前贺九义驻守广西时的那一批。
当初这些州府就是栗养志靠嘴皮子劝降拿到手的,就两三年时间,清廷能委派几个道台、知府、知县去当正印官就不错了,根本没来得及全部更换佐贰官等中低级官员。
听完王三才的汇报,朱由榔不知道该庆幸还是好笑,还真是城头变幻大王旗啊。
这批官员仍然还要留用,除了提高劝降几率这个因素外,朱由榔根本没有那么多合格人才去替换这些反复投降的官员。
进南宁城没两天就是永历十四年除夕,朱由榔下令举城欢庆,安抚满城百姓彷徨的情绪。
“大过年的,总不至于杀人吧?”
怀着这样的侥幸心理,南宁附近几个县的土司头领、县官借着拜年的名义求见皇帝,打探他们即将面临的命运。
朱由榔接见了这些人,好言嘉勉了一番。对于叛国之罪的问题,朱由榔慷慨地贯彻在徐闻时制定的政策。
觐见完皇帝之后,这些县官都收到一大沓给士绅大户的催缴税款罚单。
县官们一头雾水,只好跑去问王三才,请教其中含义。王三才虽然是草莽武将,好歹在南宁驻守过,已经是他们唯一能找到的“熟人”了。
“王帅,陛下的意思……”
“国难当头,大家都不容易啊。现在钦州军情紧急,朝廷急缺钱粮打仗,大家回去让富户们把这两年拖欠的税银都交一交吧。”
王三才学着朱由榔的语气,给这些县官分析了一通小惩大诫的道理。县官们愣了一下,互相看了几眼,感觉这似乎是交钱士绅死罪可免的意思。
一个县官又战战兢兢地问:“那……头发……”
“有发为顺民,无发为难民,陛下仁德,怎么会因此为难大家呢?可是不缴税……”
王三才伸出手,做了一个下切的手势,一脸神秘莫测的表情:“懂了吧?”
县官们都是人精,这么明显的暗示哪有看不明白的道理,连夜跑回各县为明军催缴粮饷。
……
自从四万多清军向钦州进军,陈上川就一直派出水师骚扰合浦到钦州之间的官道。两广义军神出鬼没,让清军防不胜防,杨遇明头疼不已。
清军在除夕夜渡过钦江,杨遇明马上派出偏师出兵小董镇,企图与南宁府的援兵取得联系,增加一条粮草补给的通道。
左江镇和右翼镇全军覆没,南宁府陷落的消息很快传到杨遇明的耳朵,令他震惊不已。
“老子连年都没好好过,日夜赶路来钦州堵截,敢情还没有明贼打得快啊?马雄和全节那两个废物,一万多精锐,还抵挡不住伪帝一两天吗?”
杨遇明围堵明军主力的战略计划瞬间失败了一大半,气得破口大骂。看着钦州城外密密麻麻的防御工事,他忧心忡忡,不知道还要不要继续打下去。() ()
明军消灭桂西南所有清军,占领南宁府城后,面对清军的攻势已经游刃有余。如果清军执意继续攻击钦州,朱由榔可以从南宁杀个回马枪,返回来救援。
所谓十则攻之,五则围之。没有了左江镇和右翼镇,双方总兵力差距再度接近,是否能快速攻取钦州,杨遇明一点把握都没有。
他秘密找到栗养志,向这位老战友请教。
“栗兄,伪帝的部队战斗力到底如何?”
“提督大人……”
“只有你我二人,栗兄就不要客气了。大家都是一条战壕里拼杀出来的,过命的交情,咱们还是依旧以兄弟相称吧,”杨遇明以兄弟情深的目光看着对方。
马雄和全节是孔有德的旧部,杨遇明和栗养志是刘武元、祖大寿的旧部。显然祖大寿派系比孔有德派系有节操得多,故意坑害队友的传统没有那么强烈。
栗养志沉思了一阵,决定对明军的战斗力实话实说。已经在徐闻城下战败过一次了,如果在钦州城下再失败,栗养志不知道自己的军旅生涯还能不能继续下去。
“伪帝的部队,确实不太好打。”
栗养志给杨遇明详细说了徐闻城下的战斗过程,包括进攻时受挫和被反击时的狼狈。
想起徐闻城下的遭遇,栗养志心有余悸,脸色也难看起来,接着道:“明军火器数量非常多,几乎每两个人就有一把火铳,而且火铳的质量非常好。”
栗养志示意稍等,出帐吩咐了几句,不一会带回来一把交铳,交给杨遇明验看。
“提督请看,这是栗某好不容易缴获的一把火铳,伪帝的部队都是用的这种武器。”
杨遇明接过把玩了一番,越看脸色越来越凝重。
“和永平那边李定国部用的不太一样,不过……质量似乎更好。”
李定国部用的几乎都是缅铳,而朱由榔部用的几乎都是交铳。安南和缅甸长期和西洋人交往,都非常重视火器的使用。
缅甸主要学习葡萄牙,而安南主要仿制荷兰的样式,相比之下还是安南的交铳更好一些。
“每两个贼兵就有一把枪?”
“差不多,伪帝的火铳队以五百人一个营,防守时列队齐射,进攻时伴随战兵出击,非常难防。”
杨遇明回忆了一下这两天和明军接触性交战的情形,两厢印证,似乎栗养志的话所言不虚。
“钦州城,不好打了!”
杨遇明靠在椅子上,脸色露出痛苦的表情。走马上任广东提督一职短短两个月时间,连一仗都还没有打,他已感觉有些无奈。
朱由榔在雷州半岛以西有水师优势,兵力调动非常灵活。清军空有强大兵力却处处被掣肘,明军主力撵不上,城池攻不下,粮道还时刻处于危险之中,杨遇明有种有力无处使的感觉。
“依栗兄之见……”
“马上撤兵!”
栗养志斩钉截铁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顺治在桂西南设立了分巡左江兵备道,衙门就在南宁城内,道台也连夜逃跑了,开溜前没来得及焚毁公函文件。
王三才领着作战参谋们查阅了官员名册和来往公函,发现很多州府的中低级官员居然还是以前贺九义驻守广西时的那一批。
当初这些州府就是栗养志靠嘴皮子劝降拿到手的,就两三年时间,清廷能委派几个道台、知府、知县去当正印官就不错了,根本没来得及全部更换佐贰官等中低级官员。
听完王三才的汇报,朱由榔不知道该庆幸还是好笑,还真是城头变幻大王旗啊。
这批官员仍然还要留用,除了提高劝降几率这个因素外,朱由榔根本没有那么多合格人才去替换这些反复投降的官员。
进南宁城没两天就是永历十四年除夕,朱由榔下令举城欢庆,安抚满城百姓彷徨的情绪。
“大过年的,总不至于杀人吧?”
怀着这样的侥幸心理,南宁附近几个县的土司头领、县官借着拜年的名义求见皇帝,打探他们即将面临的命运。
朱由榔接见了这些人,好言嘉勉了一番。对于叛国之罪的问题,朱由榔慷慨地贯彻在徐闻时制定的政策。
觐见完皇帝之后,这些县官都收到一大沓给士绅大户的催缴税款罚单。
县官们一头雾水,只好跑去问王三才,请教其中含义。王三才虽然是草莽武将,好歹在南宁驻守过,已经是他们唯一能找到的“熟人”了。
“王帅,陛下的意思……”
“国难当头,大家都不容易啊。现在钦州军情紧急,朝廷急缺钱粮打仗,大家回去让富户们把这两年拖欠的税银都交一交吧。”
王三才学着朱由榔的语气,给这些县官分析了一通小惩大诫的道理。县官们愣了一下,互相看了几眼,感觉这似乎是交钱士绅死罪可免的意思。
一个县官又战战兢兢地问:“那……头发……”
“有发为顺民,无发为难民,陛下仁德,怎么会因此为难大家呢?可是不缴税……”
王三才伸出手,做了一个下切的手势,一脸神秘莫测的表情:“懂了吧?”
县官们都是人精,这么明显的暗示哪有看不明白的道理,连夜跑回各县为明军催缴粮饷。
……
自从四万多清军向钦州进军,陈上川就一直派出水师骚扰合浦到钦州之间的官道。两广义军神出鬼没,让清军防不胜防,杨遇明头疼不已。
清军在除夕夜渡过钦江,杨遇明马上派出偏师出兵小董镇,企图与南宁府的援兵取得联系,增加一条粮草补给的通道。
左江镇和右翼镇全军覆没,南宁府陷落的消息很快传到杨遇明的耳朵,令他震惊不已。
“老子连年都没好好过,日夜赶路来钦州堵截,敢情还没有明贼打得快啊?马雄和全节那两个废物,一万多精锐,还抵挡不住伪帝一两天吗?”
杨遇明围堵明军主力的战略计划瞬间失败了一大半,气得破口大骂。看着钦州城外密密麻麻的防御工事,他忧心忡忡,不知道还要不要继续打下去。() ()
明军消灭桂西南所有清军,占领南宁府城后,面对清军的攻势已经游刃有余。如果清军执意继续攻击钦州,朱由榔可以从南宁杀个回马枪,返回来救援。
所谓十则攻之,五则围之。没有了左江镇和右翼镇,双方总兵力差距再度接近,是否能快速攻取钦州,杨遇明一点把握都没有。
他秘密找到栗养志,向这位老战友请教。
“栗兄,伪帝的部队战斗力到底如何?”
“提督大人……”
“只有你我二人,栗兄就不要客气了。大家都是一条战壕里拼杀出来的,过命的交情,咱们还是依旧以兄弟相称吧,”杨遇明以兄弟情深的目光看着对方。
马雄和全节是孔有德的旧部,杨遇明和栗养志是刘武元、祖大寿的旧部。显然祖大寿派系比孔有德派系有节操得多,故意坑害队友的传统没有那么强烈。
栗养志沉思了一阵,决定对明军的战斗力实话实说。已经在徐闻城下战败过一次了,如果在钦州城下再失败,栗养志不知道自己的军旅生涯还能不能继续下去。
“伪帝的部队,确实不太好打。”
栗养志给杨遇明详细说了徐闻城下的战斗过程,包括进攻时受挫和被反击时的狼狈。
想起徐闻城下的遭遇,栗养志心有余悸,脸色也难看起来,接着道:“明军火器数量非常多,几乎每两个人就有一把火铳,而且火铳的质量非常好。”
栗养志示意稍等,出帐吩咐了几句,不一会带回来一把交铳,交给杨遇明验看。
“提督请看,这是栗某好不容易缴获的一把火铳,伪帝的部队都是用的这种武器。”
杨遇明接过把玩了一番,越看脸色越来越凝重。
“和永平那边李定国部用的不太一样,不过……质量似乎更好。”
李定国部用的几乎都是缅铳,而朱由榔部用的几乎都是交铳。安南和缅甸长期和西洋人交往,都非常重视火器的使用。
缅甸主要学习葡萄牙,而安南主要仿制荷兰的样式,相比之下还是安南的交铳更好一些。
“每两个贼兵就有一把枪?”
“差不多,伪帝的火铳队以五百人一个营,防守时列队齐射,进攻时伴随战兵出击,非常难防。”
杨遇明回忆了一下这两天和明军接触性交战的情形,两厢印证,似乎栗养志的话所言不虚。
“钦州城,不好打了!”
杨遇明靠在椅子上,脸色露出痛苦的表情。走马上任广东提督一职短短两个月时间,连一仗都还没有打,他已感觉有些无奈。
朱由榔在雷州半岛以西有水师优势,兵力调动非常灵活。清军空有强大兵力却处处被掣肘,明军主力撵不上,城池攻不下,粮道还时刻处于危险之中,杨遇明有种有力无处使的感觉。
“依栗兄之见……”
“马上撤兵!”
栗养志斩钉截铁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