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因为心中有鬼,或认为大战在即,郑柞并没有派世子郑根前来会晤,使者仍然是大明的“老朋友”阮仁政。
面对天子将册立女王和三个世袭副国王的计划,阮仁政这个传统儒臣感觉信仰都快崩塌了。
大明天子不按常理出牌,来之前完全没有准备说辞啊!
“陛下,恕在在下直言,此举有悖礼法,实属离经叛道,令人不敢苟同!”
“哦?郑柞囚禁王室,弑君窃国,就很符合人臣之道,朝礼国法了吗?”
朱由榔觉得争辩礼法问题是浪费时间,根本不提公主继位的合法性,而是直接了当地指出黎皇郑主的犯罪性。
把合法的王位继承人几乎全部杀光,然后指责天子册立的继承人不合法,这种逻辑太不要脸,不值得一辩。
有句话说得好: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和流氓讲规则,只会永远被动。
一次两次还行,再三再四就近乎愚蠢了。
“这……这……”
阮仁政不留情面的质问直接噎住,支支吾吾了半天,一句话也反驳不出来。
郑家囚禁国王是人尽皆知的事,杀害王子在高层官员中也不是什么秘密,就算没有证据,也可以猜得出来。
按照礼法道德,阮仁政作为黎臣或揭竿而起,率军和郑家军拼个你死我活;或寻机刺杀郑柞,血溅五步;
如此,才不失大义,可称为傲骨忠臣。
再不济,隐姓埋名,退居山林,也可以用洁身自好来敷衍过去。
为囚禁君上的逆臣效命,然后在大明天子面前谈礼法道德,装什么大尾巴狼?
“黎皇郑主,几十年都是这样过来的,陛下又何必……”
“几十年没人管就是正义?”
朱由榔蓦然冷笑,神情中充满不屑:“权臣凌主,无论多少年都是乱臣贼子。以为天高皇帝远,就没人能管了吗?跟朕讲礼法,汝主不配。”
面对义正词严的指责,阮仁政脸色惨白,一个字也反驳不了。
和借朝贡来天朝占便宜的外藩不同,高丽、安南和大明都是真正的藩属,这个事不但能管,而且名正言顺。
安南国王、副国王都是朱由榔登基不久后册封的,安南也欣然接受了,连撇清关系的借口都没有。
良久,阮仁政终于放弃狡辩,黯然道:“我主拥立新君,势在必行。兵者,不祥之器,望陛下三思。”
他每次辩不过,就来悲天悯人那一套,仿佛对方不让步就是祸害百姓的罪人。
朱由榔之前被忽悠过好几次,这次决定不再上当:“吊民伐罪,存亡绝继,乃大义也。我世祖可以兴师讨伐,朕亦可以,有何惧哉?”
阮仁政辩驳不过,激动得叫了起来:“就算陛下要存亡绝继,也应该册立神宗嫡子,怎可册立公主呢?”
“可以,当然可以!只要郑柞把王子送到志灵城来,朕立即派兵保护他重返升龙城,重掌安南朝政。”
“这……”
阮仁政又开始哑口无言,这个方法可谓两全其美,无懈可击。只是再也不能囚禁控制王室,郑柞怎么可能答应?() ()
见对方再也无话可说,朱由榔也觉得没意思,最后又劝了一句。
“安阳公主是汝主的亲外甥女,身上流着郑氏的血。拥立她当女王,然后退回清化安心当世袭的副国王,不失为汝主下台阶的好机会。
如果汝主执迷不悟,胆敢擅立国君,朕明确告诉你,王师必出兵讨伐,让郑氏血流成河。”
话说到这个地步,已经不是阮仁政这个级别的使臣所能答复,只能无奈告辞。
离开时,他似乎比来时老了好几岁。
几十年来,安南士人在郑氏淫威下蝇营狗苟,对君王蒙尘视而不见,反而出任郑府官职,听从郑氏吩咐,还安慰自己这是没办法,只能凑合过下去。
他们只知道中国有个曹操,也曾经挟天子以令诸侯。他们却不知道中国还有个刘备,半生蹉跎扔不忘匡扶汉室的志向。
直到天子直言其耻,阮仁政才猛然发觉自己错得厉害。
真正的正义,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真正的耻辱,也不会因为自欺欺人而消失。
……
第三天,安南报社即印发增刊,披露安南国王病殁的重磅消息。
安南百姓以前对国王很陌生,只知道有其人,不知道有过什么功绩或恶行。
自从安阳公主来到志灵城,在报纸连篇报道下,很多人开始对王室有了兴趣。
在他们看来,公主都如此亲切爱民,国王应该不会是一个多坏的人。
增刊的销量一下子冲上了天,还没到中午,照例刊印的一千份报纸就一售而空。
屈大均只好吩咐工坊马上加印,要不然那些报童得让人骂死不可。
还没等安南人在茶余饭后把此事说腻,安南报社又再度发布增刊的增刊,公布安阳公主将继任新国王的惊天头条。
这下子整个志灵城都沸腾起来,增刊的销量又再度翻了几番,只要报童一走上街,手里的报纸马上被抢购一空。
女王继位,这可是千年未有的新闻,够他们吹一年了,怎么可能不热捧。
志灵城的大街小巷都在谈论这条消息,有的人摇头抨击,认为这不合礼法,肯定是瞎胡闹,假新闻。
也有人说王子谁都没听说过,有没有都不知道。安阳公主在志灵城筹建善堂、书院,连大炮都亲自点过,怎么就不能当王?
更多的百姓则抱着吃瓜的心理在看戏,国王由什么人继位一向是权贵决定的事,能提前知道已经很不错了,什么时候轮到他们来参与?
志灵城如今可是在大明治下,谁做安南国王对他们实质影响都不大。
女人当国王确实没见过,可最近两年新奇的事发生得太多了,也不差这一桩。
英使馆的西洋人则对那些老学究嗤之以鼻,认为他们少见多怪。在大不列颠,公主继任已经发生过两三回了。
女人当国王,成为明君的机会还更大一些呢。
面对天子将册立女王和三个世袭副国王的计划,阮仁政这个传统儒臣感觉信仰都快崩塌了。
大明天子不按常理出牌,来之前完全没有准备说辞啊!
“陛下,恕在在下直言,此举有悖礼法,实属离经叛道,令人不敢苟同!”
“哦?郑柞囚禁王室,弑君窃国,就很符合人臣之道,朝礼国法了吗?”
朱由榔觉得争辩礼法问题是浪费时间,根本不提公主继位的合法性,而是直接了当地指出黎皇郑主的犯罪性。
把合法的王位继承人几乎全部杀光,然后指责天子册立的继承人不合法,这种逻辑太不要脸,不值得一辩。
有句话说得好: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和流氓讲规则,只会永远被动。
一次两次还行,再三再四就近乎愚蠢了。
“这……这……”
阮仁政不留情面的质问直接噎住,支支吾吾了半天,一句话也反驳不出来。
郑家囚禁国王是人尽皆知的事,杀害王子在高层官员中也不是什么秘密,就算没有证据,也可以猜得出来。
按照礼法道德,阮仁政作为黎臣或揭竿而起,率军和郑家军拼个你死我活;或寻机刺杀郑柞,血溅五步;
如此,才不失大义,可称为傲骨忠臣。
再不济,隐姓埋名,退居山林,也可以用洁身自好来敷衍过去。
为囚禁君上的逆臣效命,然后在大明天子面前谈礼法道德,装什么大尾巴狼?
“黎皇郑主,几十年都是这样过来的,陛下又何必……”
“几十年没人管就是正义?”
朱由榔蓦然冷笑,神情中充满不屑:“权臣凌主,无论多少年都是乱臣贼子。以为天高皇帝远,就没人能管了吗?跟朕讲礼法,汝主不配。”
面对义正词严的指责,阮仁政脸色惨白,一个字也反驳不了。
和借朝贡来天朝占便宜的外藩不同,高丽、安南和大明都是真正的藩属,这个事不但能管,而且名正言顺。
安南国王、副国王都是朱由榔登基不久后册封的,安南也欣然接受了,连撇清关系的借口都没有。
良久,阮仁政终于放弃狡辩,黯然道:“我主拥立新君,势在必行。兵者,不祥之器,望陛下三思。”
他每次辩不过,就来悲天悯人那一套,仿佛对方不让步就是祸害百姓的罪人。
朱由榔之前被忽悠过好几次,这次决定不再上当:“吊民伐罪,存亡绝继,乃大义也。我世祖可以兴师讨伐,朕亦可以,有何惧哉?”
阮仁政辩驳不过,激动得叫了起来:“就算陛下要存亡绝继,也应该册立神宗嫡子,怎可册立公主呢?”
“可以,当然可以!只要郑柞把王子送到志灵城来,朕立即派兵保护他重返升龙城,重掌安南朝政。”
“这……”
阮仁政又开始哑口无言,这个方法可谓两全其美,无懈可击。只是再也不能囚禁控制王室,郑柞怎么可能答应?() ()
见对方再也无话可说,朱由榔也觉得没意思,最后又劝了一句。
“安阳公主是汝主的亲外甥女,身上流着郑氏的血。拥立她当女王,然后退回清化安心当世袭的副国王,不失为汝主下台阶的好机会。
如果汝主执迷不悟,胆敢擅立国君,朕明确告诉你,王师必出兵讨伐,让郑氏血流成河。”
话说到这个地步,已经不是阮仁政这个级别的使臣所能答复,只能无奈告辞。
离开时,他似乎比来时老了好几岁。
几十年来,安南士人在郑氏淫威下蝇营狗苟,对君王蒙尘视而不见,反而出任郑府官职,听从郑氏吩咐,还安慰自己这是没办法,只能凑合过下去。
他们只知道中国有个曹操,也曾经挟天子以令诸侯。他们却不知道中国还有个刘备,半生蹉跎扔不忘匡扶汉室的志向。
直到天子直言其耻,阮仁政才猛然发觉自己错得厉害。
真正的正义,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真正的耻辱,也不会因为自欺欺人而消失。
……
第三天,安南报社即印发增刊,披露安南国王病殁的重磅消息。
安南百姓以前对国王很陌生,只知道有其人,不知道有过什么功绩或恶行。
自从安阳公主来到志灵城,在报纸连篇报道下,很多人开始对王室有了兴趣。
在他们看来,公主都如此亲切爱民,国王应该不会是一个多坏的人。
增刊的销量一下子冲上了天,还没到中午,照例刊印的一千份报纸就一售而空。
屈大均只好吩咐工坊马上加印,要不然那些报童得让人骂死不可。
还没等安南人在茶余饭后把此事说腻,安南报社又再度发布增刊的增刊,公布安阳公主将继任新国王的惊天头条。
这下子整个志灵城都沸腾起来,增刊的销量又再度翻了几番,只要报童一走上街,手里的报纸马上被抢购一空。
女王继位,这可是千年未有的新闻,够他们吹一年了,怎么可能不热捧。
志灵城的大街小巷都在谈论这条消息,有的人摇头抨击,认为这不合礼法,肯定是瞎胡闹,假新闻。
也有人说王子谁都没听说过,有没有都不知道。安阳公主在志灵城筹建善堂、书院,连大炮都亲自点过,怎么就不能当王?
更多的百姓则抱着吃瓜的心理在看戏,国王由什么人继位一向是权贵决定的事,能提前知道已经很不错了,什么时候轮到他们来参与?
志灵城如今可是在大明治下,谁做安南国王对他们实质影响都不大。
女人当国王确实没见过,可最近两年新奇的事发生得太多了,也不差这一桩。
英使馆的西洋人则对那些老学究嗤之以鼻,认为他们少见多怪。在大不列颠,公主继任已经发生过两三回了。
女人当国王,成为明君的机会还更大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