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日。

    是个好日子。

    校书局在赵明诚的张罗下,在梁山文院旁边挂牌成立。赵明诚给许多好友写信,邀请他们前来共襄盛举。一些文人名士不屑一顾,也有一些文人应邀前来,想在《新华字典》上署名流传千古。

    在他们忙碌的时候,晁盖又在校书局下新设一个新闻科。

    由李清照主笔并兼任《华夏半月谈》的编辑,收集每半个月来的天王行踪、新闻时事、战报战况、官员任免、工程进度、招聘信息、奇闻异事、诗词歌赋等内容,进行刊印发布。

    “有些类似官府邸报。”

    “官府邸报只是面对官府,而这半月谈则是面对天下所有百姓。”

    “这会不会泄露我梁山秘密?特别是,还有天王您的行踪?”

    “所以,才需要校书局新闻科对内容进行审查。涉及军事情报、污蔑梁山、邪教事迹皆不许报道。但是其他内容可以,而我的行踪嘛,有半个月的延时,无需隐瞒,真真假假,反而有利。”

    李清照作为编辑,正和晁盖探讨一些报刊细节。不禁感叹晁天王的磅薄大气和心思狡诈。

    “现在梁山有自己的造纸厂,还有油墨厂,印刷厂,《华夏半月谈》用十六开纸印刷,一份十六张,胶印成册,成本在文左右。若向外发售,定价几何?”

    “免费送!”

    “啊?免费?那我们岂不是在做亏本的事?暂定府州,每州府送本;下辖县,每县本,那就是本,梁山机关发本,共计每期万本。一个月两期,就是万本,按成本文计算,就是贯。编辑部人工资每月贯、投递到各州县的快马路费万。所以总共算下来,每月我们要亏贯啊。”

    李清照数学不错,一些数据随口就来。

    “我给你们新闻科每月拨付经费贯。多出的钱,可作为外出采编新闻、征集稿件的经费。”

    晁盖也不小气,大笔一挥,给李清照写了一个条子,让她去找财务司取钱。

    思想舆论阵地,就在那里,你不去占领,就被会敌人占领。前期多花点钱不算什么,当大家养成了看报习惯时,才是这《华夏半月谈》真正发挥威力的时候。

    前期铺设市场的时候千万不能小气。后世就有个很著名的例子,富土康老板郭某,见电商马某和刘某发了大财,就野心勃勃的也要进军电商界,一年给电商开发部拨款五千万巨款,认为这么多钱,足够把大陆的土包子打垮了。

    结果一年过去,富土康电商平台一点市场反响也没有,开会时大骂电商部无能。

    电商部主管无奈道:“老板你每年只给我五千万,可是马某和刘某却一年投入上百亿,我斗不过他们啊!”

    郭某还是没舍得倾家荡产投入数百亿去参加博弈,最后以裁撤电商部为终结。

    老郭一个开血汗工厂的,根本不懂资本运作和电商运行,又奴颜媚骨小家子气,失败也是正常的。

    但这件事的道理却是相通的,它教育我们前期培养市场时,千万不能小气。

    李清照邀请晁盖为六月十五日发行第一期《华夏半月谈》题写一章开篇词,得到晁盖欣然答应,这才拿着批款条子离开,急着去琢磨着在自己可以从哪里拉来帮手,如何征集并书写内容。

    属下各司其职,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而晁盖作为老板,最重要的就是为他们做好后勤,要钱给钱,要粮给粮,要人给人,要装备给装备!

    而对于财政困难的梁山势力来说,晁盖当前重任就是继续捞取天命值来补贴势力发展。

    现在每月有万点财富收入,但还是不够!我还要更多!

    如今夏收、夏种已经结束,距离八月十五的秋收还有两个月时间。往年官府都会利用这段时间征收夏粮,征发劳役。

    但晁盖既然免了两年钱粮和劳役,官府落得清闲,百姓也能喘口气。可这两个月难道要浪费掉吗?那断然不能!

    晁盖推出了一项名为“县县通”的道路拓宽工程来争取民心,攫取天命值!

    大宋虽然比较怂,但也并非一无是处,内部和平百年,道路交通得到了长足发展。

    大宋官道以东京汴梁为中心,共有七条主干道,通向北京大名府、南京应天府、建康金陵府、淮南襄阳府、西京西安府、西川成都府、南粤广州府。

    然后再依托府、州、县向外扩展,道路成网状延伸,形成密密麻麻的交通网络。行人沿着“官道”可以到达任意地点,出行十分方便。

    官道上每隔一段路程,就在旁边的一个土堆上树立的石碑或木牌的堠子,专门标记道路里程、国界、州县界或交通规则,类似今天的路标。

    一般是“二十里置马铺,有歇马亭”,“六十里有驿,驿有饩给”,专门用来接待公使、官员。此外,馆驿之外,还设置了私人开设的邸店,专门为私人旅行提供食宿。道路两旁的店铺人口越聚越多之后,就形成了村镇,后世许多村镇的名字叫“五里铺”、“十里铺”,就是这么来的。

    宋朝官道打下的基础为晁盖省下了许多力气,但此时的官道仍存在一些缺陷:

    一是道路狭窄。官道初始目的,只是为了方便驿马传递情报和官员来往,并没有考虑到商旅车马通行,所以七条主干道只有两丈宽,州郡官道更是只有一丈宽。

    二是道路夯土而成。州府附近还能用石头垒砌一下,出了州府城门百丈,就变成夯土了,一下雨就泥泞不堪。地方官吏不作为,官道往往年久失修,土路车辙一尺深,再好的马车通过也得陷进去。

    这两个缺陷,造成大宋虽然官道四通八达,但是官道利用率却很低,很多商贾宁可走乡间小路也不走官道,许多乡间黑店也因此生意兴隆。

    到了北宋后期,水运系统的广泛发展,进一步挤压了陆地官道的作用。现在地方官道几乎已经形同虚设了。

    这可不行!交通就是后勤,有后勤就能扩张势力。所以必须把交通搞起来!

    晁盖的计划是在五府十三州之间建设一级道路,宽为十五丈;州府通向各县的道路,为二级道路,宽为十丈。

    正好也把那些被俘的官军利用起来。

    之前击败杨戬大军,刨去伤残,俘虏身体健康的官军万,定陶之战又收获健康俘虏万,共计万身体健康俘虏可用。

    这些俘虏在独龙岗和济州府两个地方关押,参加劳动改造、疏通水渠。但因为人数太多,已经快把独龙岗和济州府两地吃穷了。两地已经向晁盖诉苦多次。

    晁盖准备把俘虏们作为此次道路拓宽工程的主要劳动力。顺便再把他们发展成自己的拥趸,为自己提供天命值。

    二十万人呀!每月养他们都要花十万天命值买粮食,难道他们不该回报我么?

    晁盖将会亲自主持修路事宜,二十万俘虏大军外出活动,交给一般人,晁盖也不放心。而且这么多俘虏太能吃,也只有晁盖跟着,才能随时没有后勤压力的解决他们吃饭问题。

    为了顺利开展道路拓宽工程,晁盖又找了两个副手。

    一是登州负责路桥基建的宋万。宋万有长期调教俘虏营,开展基建工程的经验,算是这方面的长才。() ()

    二是黄门山四杰之中的九尾龟陶宗旺。陶宗旺非常善于营造挖渠。在定陶之战中作战勇猛,立下战功。晁盖也特意将他调来协助,算是高升。

    六月十五日,《华夏半月谈》刊发第一期。

    上面有晁盖专门题写的开篇词。还报道了一篇名为《晁天王挥锄修驰道》的文章,讲述晁天王如同古代尧舜,亲自挥舞锄头,带领百姓拓宽修补官道,为天下百姓顺利安全通行顶风流汗的事迹。并提出“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

    文章名字俗了点,但是考虑到刊物是面对天下百姓,还是接地气些比较好。

    而晁盖也在这一天,开始了自己的修路大业!

    首先修筑扩宽的是郓城到济州城的道路。按照二级道路标准,建设十丈宽的道路。

    因为有之前的官道作为基础,减少了测绘、选路等诸多环节。需要做的只是拓宽而已。

    至于拓宽需要占用道路两旁田地问题,在现代可能是个难题,在封建古代却相对容易,只要给他们等面积置换便是。若是土地面积不足,杀两家民怨较大的地主豪强也就有了。

    郓城县到济州城距离六十里。

    二十万俘虏在道路两侧扎下二十个军营。每三里就有一个万人军营。背巍军分出大量人手看押。

    一些铁锹、扁担、箩筐等工具发了下去之后,还得防备俘虏拿到铁器后闹事。

    雷鸣骑在这条六十里的道路上来回巡视,防止有人作乱。

    “开工!”

    十五万俘虏分列在道路两侧,按照米远一个人的距离站好位置,排列出去那就是万米,正好里地。另外五万则去运送生石灰等物资。

    “啪,你个懒货,快点干,别想偷懒!”

    “说你呢!磨磨蹭蹭,干不完活,就别想吃饭!”

    “瞪什么?敢瞪我?你是有什么不满吗?啪,啪,啪,服不服,服不服?”

    梁山军队虽然胜利,但仍有许多战友死于禁军之手,现在他们可不会有什么怜悯,巴不得这些俘虏闹事,好一刀砍了他们。

    按照晁盖的计划,准备扩宽的道路宽为十丈,也就是米。刨去原本的米宽,需要从周围取米宽的土和碎石垫高,比地面高出半米左右,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道路积水。

    那么每一米的的工程量就是*.*=立方。因为道路两侧同时挖土,所以一个俘虏需要负责米宽,立方的土方工程。

    现代社会一个青年男子工作八小时,基本可以挖立方土。古代可没有八小时工作制,而且古人耐力普遍较强,所以晁盖给每个俘虏们预定每天工作小时,完成立方米的工程量,应该还是合理的。

    也就是说,只需要天时间,他们就可以完成从郓城通往济州城的道路主体。

    事实证明,晁盖估算的不错,从早饭开始,一直干到天色黑下来,所有俘虏基本都完成了自己负责的工程量。

    “收缴俘虏的工具,带他们回营吃饭!”

    俘虏们累了一天,精疲力尽,他们从各自军州出发时,还怀抱着进入梁山地盘疯抢一把的念头,谁知道竟然战败落得如此下场。

    “早知如此,还不如战死呢?”一个瘦弱的俘虏拖着疲惫不堪的脚步,边走边道。

    “嘘,小声点,别让他们听见。”年纪较大的俘虏瞥了他一眼,提醒道。

    “李大哥,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朝廷会来救我们吗?”

    “会,一定会!朝廷还有那么多大军,他一定会击败梁山,救我们出去。”

    “小黄鼠,你别听李胡子瞎说,这朝廷败的那么惨,怎么可能来救我们!”一个络腮胡子俘虏插话道。

    “那该怎么办?”

    “我们要团结起来,不给梁山干活,不喝他们的水,不吃他们的饭,最算是渴死,饿死,也不屈服!”络腮胡子鼓舞众人道。

    “铛铛铛,开饭啦,拿好你们的木盆来打饭!”

    俘虏营地里几个伙头兵搬出一盆盆黄米饭,敲着铁盆喊道。

    俘虏们习惯性的端起自己的小盆,排好整齐的队伍,靠了过去。一些背嵬军士兵全副武装的在周围巡视,俘虏都被他们打怕了,不敢不排队。

    一炷香之后,小黄鼠端着小盆边吃边看向身边那个络腮胡子,道:“张叔儿,你不是说不吃的吗?”

    “哼哧,哼哧!”

    络腮胡子一边大口大口的吃着饭,一边吧唧嘴道:“我以为梁山还是给我们吃早晨那样的馊饭臭菜呢,有这么好吃的黄米饭,不吃才是傻子,真香!”

    “真香!”

    饿了好久的俘虏第一次吃到好东西,都在低头猛吃。

    第二日,清晨。

    众俘虏吃完小米饭,再次走出营寨,拿上铁质工具,开始干活。

    “天王有令!努力干活有奖,偷奸耍滑要罚!今天最早完成的一千人,奖励馒头八个,咸菜二两,肥肉一块!”

    军兵大声宣扬着。

    “什么?竟然有馒头,我要赶紧干!”

    “有肉?我在刺配前就是农夫,挖土这方面,我有特别的技巧!”

    .......

    有了奖励,俘虏干活的积极性肉眼可见的提升了。

    中午不休息,但是加了盐的清水管够。

    傍晚,还不等天黑,就有人完成了自己总共个土方的工程量。

    “我干完了!”

    “我也干完了!”

    “还有我!”

    那些率先干完活的,被带入军营,兑换了馒头、咸菜、巴掌大的一块炖肉,在别人羡慕的目光中大口吃了起来。

    “你们这些家伙,知道自己能吃上肉该感谢谁吗?”

    发肉的军兵厉声道。

    “知道,知道,感谢天王啊。”

    “感谢天王赐我肉食!”

    众俘虏边吃边谢。

    第三天,清晨。

    吃完粗粮早饭,众人开始平整路面。许多马车运来大量的白色生石灰。

    石灰运来之后,被俘虏用箩筐倾倒在垫高的路面上,然后与厚厚的垫高土层混合,形成混合土。

    修路时铺上一层生石灰,是因为石灰吸水,这样能保持路基成型后干燥坚硬,避免路面沉降。而且铺了生石灰的道路,杂草很难生长,避免时间一长道路上长满野草的尴尬情况。

    铺上石灰,和路面上的粘土混合之后,便开始路面压平工作。

    马匹拉上巨大的石头碾子,开始在垫高的土路上来回碾压。来来回回十余遍。

    天色渐晚,众俘虏回到营寨。晚饭变成了大馒头加青菜。伙食标准又提高了。众俘虏也发现了,只要好好干活,就能吃上好东西,干活也更加卖力了。

    此后三日,一直重复这个过程:终于在六月二十日,一段长达千米,宽有米,距离地面高有厘米的土路算是初步完成。

章节目录

天命水浒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一剑之刃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一剑之刃并收藏天命水浒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