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建国之前的大宋是个开放的国度,虽然朝廷控制汉人远行,但是鼓励外国人来朝。陆地丝绸之路被吐蕃、回鹘人截断,但海上丝绸之路依旧繁荣,尤其是中东地区的胡商和学者大量来宋。客观上增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技术的发展。

    而与大宋文化交流最频繁的,便是中东的大食国。

    大食国起源于七世纪沙特荒漠里的游牧部落,当时中国正值隋唐时期,重新打通西域的丝绸之路,并加强了与波斯、伊拉克、东罗马帝国的贸易往来。

    大食崛起的历史,和蒙古部落非常相似,一开始都是放牧和劫掠,后来建立了自己的国家,然后开始迅速扩张,垄断商路,自己开始做买卖,并形成了横跨欧亚的大帝国。

    虽然大食与蒙古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他们对异族的征服方式上:蒙古只是善于运用他们的弓箭和马鞭,屠城灭国只留工匠;而大食却是一手执刀,一手高举着书经。

    两种不同的方式,造成了不同的结果:后来蒙古帝国被征服者同化,而大食文化和信仰却同化了别人。

    大食的文化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他们的经书信仰,二是他们的科学文化。

    尤大、圣主、先知教颇有一脉相承的感觉。

    尤大人自称从埃及出逃,先知摩西与圣主盟约,来到应许之地加南,偷袭并屠杀了当地的游牧民,建立了自己的国,创立了尤大教。但是该国很快被亚述王国征服并统治;又被新巴比伦灭国。尤大人失去家园,四处流浪,但他们仍拿着与圣主旧的约定作为心灵寄托。

    圣主教诞生于尤大教的基础上,经历了六百多年的流浪沉沦,尤大人不禁反问,既然加南是圣主给予他们的应许之地,怎么就丢了呢?圣主是否不存在呢?在迷茫之时,有一木匠之子耶布站出来,说尤大人之所以丢失迦南是因为尤大背叛了圣主,违反了摩西与圣主定立的盟约。而他耶布乃是圣主之子,现在重新与圣主定立新约。于是圣主教和最新典籍《新的约定》诞生了。

    先知教则是在圣主教的基础上进一步演化。大食人虽然是游牧民族,却非常善于学习,他们在劫掠的同时,也在吸收各方文化。他们的西方近邻罗马帝国国教便是圣主教,而圣主教内部分裂出了许多不同的教派。部落首领穆德便根据圣主教义进行再创造,说,教义之所以分歧,是因为他们再次误读了圣主的启示。而他穆德,乃是继摩西、耶布之后,降下的第三位先知。穆德的解读才是众多教义中最正确的教义,于是《兰经》诞生了。

    默德害怕将来再有人学他这招,还在《兰经》中规定,他是最后一位先知,此后世界不再降下先知,直至毁灭。

    可惜他不知道,千年之后,有个叫洪秀全的秀才也学到了精髓,他自称是圣主次子,先知耶布之弟!----他不是先知,而是圣主之子,所以他也有圣主解释权,为此写成出了不少《原道醒世训》这样的著作。

    有个叫杨秀清的更狠,直接天父下凡。尤大、圣主、先知教信众苦苦供奉了两千年都没见过圣主真容,却在天朝频频下凡,也是堪称奇迹。

    当时杨秀清还给上海租界的洋人写信说:你们信圣主,我们也信圣主,但我们这儿更灵!所以真传并不在西方,而是在太平天国也!

    洋人当时就被干懵了。他们信奉圣主不假,可突然出现这么多圣主的二子、三子、四子、五子......甚至还有天父下凡,他们遭不住啊!

    所以那些洋人非但没去天国朝圣,还组织起了洋枪队帮助清廷一起镇压天国起义。

    比起异教徒,他们更痛恨异端啊!

    当然,这也是后来圣主教和先知教持续千年大战的一大主因。

    大食人除了在经文方面搞创新,在文化方面也颇有建树,从曼苏尔时代,一直到南宋末年,开启了长达三百年的“百年翻译运动”。

    大食人会把自己征服国家的文化翻译成大食文,然后当成自己的著作来宣扬流传,他们搜集古希腊、古罗马、古波斯、古印度,甚至中国的科技和哲学著作,以拿来主义的精神,创造了自己灿烂的文化。

    大食谚语“知识,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可见对方的好学之心。

    从单纯的武力上来说,大食人比不上蒙古。大食被突厥人打的差点灭国。蒙古人来了之后,把突厥和大食一起灭了国。

    但是从文化传播上来说,蒙古文化只剩一块自留地,自娱自乐。而大食文化却成了世界三大主流之一,遍布世界各地,侵蚀性极强。

    这也给晁盖提供了继续扩张的思路,那就是武力征服和文化入侵同步进行。这也是晁盖建立专利局推行《专利法》、鼓励校书局开展华夏版“百年翻译运动”、继续在辽国、金国、蒙古、高丽、吐蕃、青塘、交趾推行天道教占领信仰阵地的原因。

    文武并行虽然比起直接屠城征服慢一些,但胜在稳固。

    时间匆匆进入腊月,周边捷报频传。

    金刚军鲁大师已经攻入雪域高原,本就四分五裂的吐蕃政权俯首称臣;

    背巍军刘唐率众越过十万大山,拿下克钦,进入缅邦;

    虎贲军武松征服甘州回鹘,下一步将继续带领各军进攻西喀喇汗国、东喀喇汗国及花剌子模,预计在明年恢复大唐西域都护府疆域。

    龙骧骑呼延灼兵出天山,再次剿灭一部北疆蒙古部落。

    ..........

    从这些胜利就可以看出,尹桑和大江匡房猜测的也没错,华夏战略重心确实没在高丽半岛。

    比起只有青龙军一个主力军团的高丽,现在国家整体局势,战略重心在开拓西部,那里集合了金刚、虎贲、神机、鹰扬、武威、神策、千牛、射声、龙骧、镇西十个主力军团,国家的财税也主要向长安汇集,李纲坐镇长安,支援大军开拓西域。

    但高丽半岛甚至扶桑岛同样是晁盖关注的重点。() ()

    现在的华夏帝国,单凭长江以北的赋税只能勉强支撑西域征服战,还不足以开辟第二处战场。但到了明年,也就是天启五年,长江以南各省份开始缴纳赋税之后,华夏的财政收入将暴涨一倍。支撑两线作战也绰绰有余。

    更何况,晁盖现在每月八百万点的天命值收入,足以支撑一场大规模国战,甚至都不需要财政支撑。

    所以在高丽国内发生内乱之时,晁盖就已经开始悄悄的调动兵马。

    驻防辽阳的云风军、驻防临潢府的雷鸣军、驻防大定府的神武军、驻防天王城的铁浮屠、猛安营、陷阵营向安东都护府的平嚷集结。

    驻防南宁的云梦军、驻防衡阳的解烦军向杭州集结。

    梁山训练营、杭州训练营各招新兵十万;浦东港组建新的海军运输舰队。

    一切准备就绪,只等明年开春后,开辟新的东征战场。

    时间匆匆,进入天启五年()。

    晁盖坐在加装了防震装置的四轮马车上,从梁山向汴梁而去。周围是羽林军骑马护卫。他要去汴梁参加今年的述职朝会。

    晁盖一年到头不会举行几次朝会,但国家运行依然平稳。有丞相府吴用的操劳,也有制度设计的巧妙。由此可见,国家治理,跟皇帝勤勉上朝并没有必然联系。

    这架马车阔大豪华,由四匹白马并排拉动,前方还有四匹白马牵引,四轮驱动,底盘有变向的转轴,前后轮可以灵活的调整方向;高大的车轮为木质,外有铁箍加固。车厢由硬木制造,宽三米,长六米,外雕花纹,内衬皮草,在角落里还有铜制小火炉,里面燃烧着皇家贡品木炭,排气筒伸向车外。左右四扇窗户,微微打开,让车厢内既温暖又不憋气。

    自从交通越发便利之后,水运的船只和路上的马车也在不断改革创新,专利保护让越来越多的匠人拿出自己的发明创造,这架马车便是汴京车辆厂生产的豪华座驾。宽敞、舒适、颠簸小,适合长途旅行之用。

    马车上还坐着自己的三个儿子,长子晁冲、次子晁锋,三子晁凌,还有照顾晁凌的淑妃。皇宫和贵妃又怀孕了,所以留在梁山没有跟来。

    晁冲和晁锋通过窗户,看向车外的场景,只见宽达三十丈的道路被从中间一条白线分开,大家都靠右行驶,路上骑马、驾车、牵着毛驴、拉着板车的人络绎不绝,每隔十里一座驿站,内有客栈食宿,外有其他市井消费,热闹非常。

    “父亲,父亲,我们可以下去玩会儿吗?”

    每过三十里,晁盖的车驾就会在驿站更换一批马,会稍作停留半个小时,然后继续前行,日以继夜。这样的话,从梁山到汴梁,只需要两天时间便可到达。但这种长途行进,还是让人有些憋闷,一看车停,活泼的晁冲就想拉着弟弟们出去玩。

    “你带锋儿前去便可。”

    晁盖点头道。

    晁冲已经四岁,个头又长高了不少,也更加健壮了,看起来像是有六七岁。听到晁盖答应,欢呼一声,拉起晁锋推开车门,又看向尚在襁褓中的小弟,道:“小弟要去吗?我已经是大孩子了,可以抱着他!”

    “他还太小,见不得风,你自去吧。”

    晁盖挥了挥手。

    晁冲这种年纪的小孩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偏偏又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对于不能抱着弟弟外出有些遗憾,但小孩情绪来的快,去的也快,不一会儿就把遗憾忘到脑后,拉起二弟晁锋在外面驿站和周围的街市小摊逛了起来。

    羽林军护卫紧紧跟随,不敢大意。华夏治安虽然比起大宋有所改善,但这世间阴暗之事防不胜防,也是屡禁不止。

    淑妃抱起几个月大的晁凌,说道:“太子纯真无邪,关爱兄弟,实乃社稷之福。”

    晁盖伸手逗弄了一下小家伙白嫩的脸蛋,笑道:“江山迟早要交到太子手中。让他们兄弟好好建立羁绊,是社稷之福,也是家族之幸。对于他们这些兄弟,我将来也会有所安排。愿意做富贵闲人的,会保他们一世富贵;愿意有所作为的,会让他们有施展才华的平台。不必为了避嫌而让孩子平庸无为,这个世界很大,总有他们施展才华的地方。”

    淑妃闻言心中一暖,未生子之前,她与皇后和贵妃的关系很好。但是生子之后,却突然有了些不甘。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尚在襁褓中的孩子不平:凭什么自己的儿子一出生便注定了配角的命运?

    熟读诗书的柴紫衣明白皇族内斗的可怕,即便是相对平和的赵宋皇室,也曾闹过狸猫换太子的丑闻。他的儿子只是第三子,将来继位的希望渺茫,可若是儿子将来太优秀,难免会被人嫉恨。可若是儿子太平庸,她又心有不甘。

    今天陛下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太子的地位不可动摇;二是将来儿子或许可以被实封出去治理一方。毕竟连那些外臣都以凭借军功裂土封侯,皇家子嗣更不必说。

    “能看出臣妾心思,还这么直白劝说的陛下,还是如此温柔呢。”

    柴紫衣不禁偎依到晁盖身侧,把头靠在了他的怀中。

    晁盖也微笑着抚摸了着她的发丝,扈三娘、刘慧娘、柴紫衣在成为母亲后,心思都有一个转变,变得更加关注子女的将来。扈三娘看起来依然大大咧咧,但其实仍有些忧虑,担心太子的位置不能长久;刘慧娘依然温顺,但在帷帐之间索求明显更加主动,想要再生几个子女抱团取暖;柴紫衣则是家传渊源,文化气息很盛,不甘于子女平凡渡过一生。

    晁盖能理解她们的转变,只是觉得麻烦。这还只是三个妃子就已经让他有点苦恼头大了,若是后宫堆满了女人,那还不得吵翻了天?

    ………

    半个小时后,更换好马匹对的车驾再次启程。

    抵达汴京后,很快召开了天启五年的述职大会。会上,晁盖也宣布即将东征高丽、扶桑的命令。

    万事俱备,只等高丽那边汉城之战结束,便是天朝介入之时。

章节目录

天命水浒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一剑之刃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一剑之刃并收藏天命水浒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