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代没有信史。
古希腊、古罗马没有公元前的纸质文献流传,古埃及、古巴比伦、古波斯也只有零星的石碑、墙壁和泥板传世。
所以成书的圣经反而成了堪比信史的存在。
以至于后世某些人拿着经书对诸国大使高呼“这便是我们的地契”时,西方诸国哑口无言,因为他们真的没有比圣经更古老的信史记载了。
可古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又是确确实实存在过的国度,后世考古也还原了这一点。华夏古代史书上也有关于西方世界的一些记载。
但没有古籍流传后世确实让人感觉匪夷所思。
而这些历史,只能从教会典籍中寻找蛛丝马迹了。
比如:犹大人书写圣经时用的是什么文字?
犹大人建国后在死海的一个山洞里发现了一筐古卷,上面抄写的经文,是用古希伯来文、亚兰文和希腊文,三语同写。他们信誓旦旦的说,经过炭检测,发现文稿书写于公元前--公元年之间。
至于为什么后世才创造出来的希腊文出现在公元前年的文稿上,暂且不论,我们先说一下圣经的成书过程。
这里就要提到一个只在希腊与罗马传说中广泛存在,在圣经中却语焉不详的民族---腓尼基人。
腓尼基人,原本生活在黎巴嫩、巴勒斯坦地区的游牧民,自称迦南人。他们从游牧走向定居不是因为农耕,而是因为经商。因为靠近地中海,迦南人从海底采取海蚌,从中提取鲜艳的紫红色颜料,然后用它们染成花色的布匹运销地中海各国,因此也被希腊罗马沿岸居民称为腓尼基,意为“绛紫色的国度”。
腓尼基人非常善于航海与经商,在公元前九世建立了自己的奴隶制城邦,在全盛期曾控制了西地中海的贸易,在地中海沿岸建立了许多殖民点,比如突尼斯、马赛、西班牙、科西嘉、撒丁岛、希腊沿海。
腓尼基人为了经商需要,在亚述、新巴比伦及波斯通用的亚兰文字的基础上,通过简化,创造了腓尼基字母,成为希腊文和拉丁文字母的前身,并将文明的种子散播到希腊和罗马、北非、西班牙等地。
因贸易发财之后,腓尼基人很快陷入了奢靡的生活中变得软弱。然后幸福的生活被幼发拉底河流域的一支游牧入侵者打破。腓尼基人称他们为“希伯来人”,意为“渡河而来的入侵者”。
希伯来人作为游牧民族,勇猛彪悍,打的富裕奢靡的腓尼基人节节败退,龟缩在黎巴嫩一带。而侵占迦南之后的希伯来人也开始定居下来,将这里称为“蜂蜜与牛奶流淌之地”。
希伯来人定居之后,受到周边腓尼基、亚述、新巴比伦及波斯的影响,创造了希伯来文。但定居生活让他们开始变得奢靡软弱,然后就被埃及人入侵,抓去埃及做了四百年奴隶,最后在首领摩西的带领下重返迦南。
再次返回迦南的希伯来部落先后创建了两个国家,一个以斯列,一个犹大国。所以后世也把重返家园的希伯来人统称为犹大人。
腓尼基人再次遭受犹大人的侵略,不得不背井离乡的举族迁往北非,在突尼斯建立了迦太基城。在犹大人的记录里,迦南是圣主给他们的“应许之地”,至于那块地上的“原住民”,当然是驱逐走或杀死,反正不值得记录。
但罗马人却将腓尼基人和迦太基记得清清楚楚,因为他们后来与罗马城邦爆发了两次布匿战争,大名鼎鼎的汉尼拔可是让罗马人吃了不少亏。罗马人甚至在迦太基城被烧毁后,还恶毒的在灰烬上撒了一层盐驱邪,让他们永世不得超生。
当然,众所周知,赶走腓尼基人的犹大人也没好下场,先后被亚述、新巴比伦两大帝国灭国后奴役。万多犹大人掳掠到巴比伦做苦役,号称巴比伦之囚。直到波斯帝国攻灭巴比伦统治了中冬,才宽容的放他们返回故地。
返回故地的犹大人在波斯统治下还算过得去,但之后又遭到马其顿和罗马入侵后,生活急转直下。也就是在这个苦难时期,圣经成书。
书成之后,就被列为了禁书,罗马行省总督下令,将他们彻底赶出了迦南,开始了千年流浪。
西方没有信史,但通过经文成书的过程,以及之后的教会记录十二圣徒传教的过程,可以看到当时的一丝历史面貌。
耶稣死后,门徒们奔走四方传教,他们的足迹遍布当时的罗马帝国,雅各在撒冷城被石头砸死、圣彼得在罗马倒吊十字架、路加在希腊橄榄树上被绞死、达太在波斯被正十字钉死、西门在不列颠被锯成了两半........
宗教的本质是人死之后的归宿,可埃及、罗马、希腊的多神教,却在描绘一个可望不可及的神权现实与可怕的死后世界,平民生前受奴隶主和封建主的压迫,死后还要被死神奴役,而那些统治者却是神族,永远高高在上甚至奢望长生不死。
但圣主教不同,他给平民描绘了一个生前虔诚侍奉,死后就能上天堂享福的美好愿景,立刻就在民间迅速蔓延起来,统治者怎么禁都禁不住,于是,西方就秉持着“打不过就加入,禁不住就放开”的老传统,放开了对圣主教的限制。
一开始这种思想还只是在底层平民间流传,上层贵族不以为意。上层以为自己是奥林匹斯众神的后裔,带有神血,将来是要进奥林匹斯圣山的。() ()
可有些事,一旦放开,就不再是上层能决定走向的事情了。你在严管的时候都禁不住,现在放开了还想把握大局?哪儿有这么容易的事。
特别是随着罗马帝国衰败,蛮族入侵,内乱频发,贵族随时像狗一样被杀掉,朝不保夕时,贵族们也不说什么高贵不高贵,神血不神血了。开始下跪乞求圣主,让自己死后也上天堂。
就这样,圣主信仰从底层蔓延到高层,不可遏制的全面压制了多神教,成为罗马第一信仰。
公元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再次统一罗马后,在君士坦丁堡接受了圣主教洗礼,宣布圣主教成为罗马国教。成为国教后,屠龙之人,反身成了恶龙,他们开始发动狂信徒毁灭其他教派的神殿,烧毁他们的书籍,疯狂迫害其他信仰者。书籍更是只有圣经就够了。
书写圣经的文字,便是发源于罗马的拉丁文,但随着教会控制了信仰和教育,拉丁文逐渐成了教会专属。他们更是用教会典籍代替历史,成为了罗马历史的记录者。
西罗马灭亡后,圣主教会因为掌握了拉丁文字,掌握了教义解释权,逐渐成为世俗王国的宗主国,西欧也进入了许多王国都是文盲的中世纪时代。
而东罗马则发明了古希腊文,不再使用拉丁文。存世最早的民法典,便是年东罗马用希腊文书写的《查士丁尼法典》,现存最早记录罗马历史的阿庇安版《罗马史》,也是年拜占庭教会用希腊文书写的。可以说,是拜占庭这个千年王国延续了罗马文化的传承。
直到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但丁堡,灭亡拜占庭,罗马彻底成了过去,古希腊语也功能性灭绝。
这个时候,经历了黑死病肆虐欧洲,教皇统治地位开始下降;蒙古西征也为欧洲带去了火药、司南、造纸和印刷术,拉丁语开始从教会向世俗蔓延,许多贵族开始学习文字。加上拜占庭灭亡,大量希腊人口西迁。促进了意大利地区最早进入文艺复兴时期。
没有文字,并不代表没有文明存在,比如,蒙古人的祖先数千年便生活在北方,但直到成吉思汗时期才创立了文字。
可问题是,一个连文字都没有的民族,非要让他创造出灿烂的文化,一个名人动不动就书写上百万字的著作,那就太不切实际了。
好的作品,有深度的思想,一定是具备了一定文化人口基数之后,在思想的碰撞中,才会产生的火花。闭门造车出精品的可能,远不如万里挑一。
正是因为延续数百年的文艺复兴,培养了大量文化分子,这才有了无数流传后世的经典著作。
那些市民和世俗知识分子,一方面极度厌恶圣主教的神权地位及其虚伪的禁欲主义,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成熟的文化体系取代圣主教文化,于是他们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其实质就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
所以大家会发现文艺复兴时期,出现大量托古人之名书写的“古罗马、古希腊”著作。
里面的社会制度、人文风情都跟资本社会非常相似,或者说,那就是他们理想中的乌托邦。
为了让自己的造假更有说服力,他们不但效仿大食帝国开展“百年翻译”运动,还连续不断的沿着地中海考古,去寻找他们文明来源的痕迹。
因为此时东罗马拜占庭已经灭亡,古希腊文也功能性灭绝。他们只能通过阿拉比文字进行再翻译,再创作。于是便从阿拉比文学中,挖掘出了“亚历山大”、“亚里士多德”、“毕达哥拉斯”、“门德斯”等等古代名人。
无论阿拉比文字,还是拉丁文,都是表音文字,单看文字并不能理解其意,还需要结合当地方言口音,所以经常出现一个人名有许多种写法的情况。
所以亚里士多德有古英文“Yongle‘sTotal”和拉丁文Aristotle多种翻译,就像大连造船厂,又叫“达利安”造船厂一般。
或许是造假习惯了,也许是没见过真东西。
所以死海古卷用古希伯来文、亚兰文和希腊文三语同写,来显示自己的古老。
就说这三种文字的选择。
第一种古希伯来语。因为是犹大人的母语,所以无可厚非。
第二种古亚兰语。这是阿拉比文字创造之前,波斯、亚述、巴比伦最常用的古文字,是中冬地区人民讲的最多的语言,也能说的过去。
第三种古希腊语。当时迦南被罗马统治。如果为了在罗马境内传教,也应该用拉丁文书写才对。或许是奥斯曼帝国在毁灭东罗马之后,留下了许多古希腊语书籍著作,让有些人以为东罗马一直都用古希腊文字,就如此画蛇添足的加了一笔。
一筐卷轴装在箩筐里,待了一千九百多年,直到犹大人重新复国的前夜被找到,成为自己一族的“地契”,这种巧合程度,跟考古几百年都没发现的“埃及莎草纸”,却在年突然被两个二十多岁的英国冒险家从埃及一处沙漠露天土坑里找到一般神奇。
古希腊、古罗马没有公元前的纸质文献流传,古埃及、古巴比伦、古波斯也只有零星的石碑、墙壁和泥板传世。
所以成书的圣经反而成了堪比信史的存在。
以至于后世某些人拿着经书对诸国大使高呼“这便是我们的地契”时,西方诸国哑口无言,因为他们真的没有比圣经更古老的信史记载了。
可古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又是确确实实存在过的国度,后世考古也还原了这一点。华夏古代史书上也有关于西方世界的一些记载。
但没有古籍流传后世确实让人感觉匪夷所思。
而这些历史,只能从教会典籍中寻找蛛丝马迹了。
比如:犹大人书写圣经时用的是什么文字?
犹大人建国后在死海的一个山洞里发现了一筐古卷,上面抄写的经文,是用古希伯来文、亚兰文和希腊文,三语同写。他们信誓旦旦的说,经过炭检测,发现文稿书写于公元前--公元年之间。
至于为什么后世才创造出来的希腊文出现在公元前年的文稿上,暂且不论,我们先说一下圣经的成书过程。
这里就要提到一个只在希腊与罗马传说中广泛存在,在圣经中却语焉不详的民族---腓尼基人。
腓尼基人,原本生活在黎巴嫩、巴勒斯坦地区的游牧民,自称迦南人。他们从游牧走向定居不是因为农耕,而是因为经商。因为靠近地中海,迦南人从海底采取海蚌,从中提取鲜艳的紫红色颜料,然后用它们染成花色的布匹运销地中海各国,因此也被希腊罗马沿岸居民称为腓尼基,意为“绛紫色的国度”。
腓尼基人非常善于航海与经商,在公元前九世建立了自己的奴隶制城邦,在全盛期曾控制了西地中海的贸易,在地中海沿岸建立了许多殖民点,比如突尼斯、马赛、西班牙、科西嘉、撒丁岛、希腊沿海。
腓尼基人为了经商需要,在亚述、新巴比伦及波斯通用的亚兰文字的基础上,通过简化,创造了腓尼基字母,成为希腊文和拉丁文字母的前身,并将文明的种子散播到希腊和罗马、北非、西班牙等地。
因贸易发财之后,腓尼基人很快陷入了奢靡的生活中变得软弱。然后幸福的生活被幼发拉底河流域的一支游牧入侵者打破。腓尼基人称他们为“希伯来人”,意为“渡河而来的入侵者”。
希伯来人作为游牧民族,勇猛彪悍,打的富裕奢靡的腓尼基人节节败退,龟缩在黎巴嫩一带。而侵占迦南之后的希伯来人也开始定居下来,将这里称为“蜂蜜与牛奶流淌之地”。
希伯来人定居之后,受到周边腓尼基、亚述、新巴比伦及波斯的影响,创造了希伯来文。但定居生活让他们开始变得奢靡软弱,然后就被埃及人入侵,抓去埃及做了四百年奴隶,最后在首领摩西的带领下重返迦南。
再次返回迦南的希伯来部落先后创建了两个国家,一个以斯列,一个犹大国。所以后世也把重返家园的希伯来人统称为犹大人。
腓尼基人再次遭受犹大人的侵略,不得不背井离乡的举族迁往北非,在突尼斯建立了迦太基城。在犹大人的记录里,迦南是圣主给他们的“应许之地”,至于那块地上的“原住民”,当然是驱逐走或杀死,反正不值得记录。
但罗马人却将腓尼基人和迦太基记得清清楚楚,因为他们后来与罗马城邦爆发了两次布匿战争,大名鼎鼎的汉尼拔可是让罗马人吃了不少亏。罗马人甚至在迦太基城被烧毁后,还恶毒的在灰烬上撒了一层盐驱邪,让他们永世不得超生。
当然,众所周知,赶走腓尼基人的犹大人也没好下场,先后被亚述、新巴比伦两大帝国灭国后奴役。万多犹大人掳掠到巴比伦做苦役,号称巴比伦之囚。直到波斯帝国攻灭巴比伦统治了中冬,才宽容的放他们返回故地。
返回故地的犹大人在波斯统治下还算过得去,但之后又遭到马其顿和罗马入侵后,生活急转直下。也就是在这个苦难时期,圣经成书。
书成之后,就被列为了禁书,罗马行省总督下令,将他们彻底赶出了迦南,开始了千年流浪。
西方没有信史,但通过经文成书的过程,以及之后的教会记录十二圣徒传教的过程,可以看到当时的一丝历史面貌。
耶稣死后,门徒们奔走四方传教,他们的足迹遍布当时的罗马帝国,雅各在撒冷城被石头砸死、圣彼得在罗马倒吊十字架、路加在希腊橄榄树上被绞死、达太在波斯被正十字钉死、西门在不列颠被锯成了两半........
宗教的本质是人死之后的归宿,可埃及、罗马、希腊的多神教,却在描绘一个可望不可及的神权现实与可怕的死后世界,平民生前受奴隶主和封建主的压迫,死后还要被死神奴役,而那些统治者却是神族,永远高高在上甚至奢望长生不死。
但圣主教不同,他给平民描绘了一个生前虔诚侍奉,死后就能上天堂享福的美好愿景,立刻就在民间迅速蔓延起来,统治者怎么禁都禁不住,于是,西方就秉持着“打不过就加入,禁不住就放开”的老传统,放开了对圣主教的限制。
一开始这种思想还只是在底层平民间流传,上层贵族不以为意。上层以为自己是奥林匹斯众神的后裔,带有神血,将来是要进奥林匹斯圣山的。() ()
可有些事,一旦放开,就不再是上层能决定走向的事情了。你在严管的时候都禁不住,现在放开了还想把握大局?哪儿有这么容易的事。
特别是随着罗马帝国衰败,蛮族入侵,内乱频发,贵族随时像狗一样被杀掉,朝不保夕时,贵族们也不说什么高贵不高贵,神血不神血了。开始下跪乞求圣主,让自己死后也上天堂。
就这样,圣主信仰从底层蔓延到高层,不可遏制的全面压制了多神教,成为罗马第一信仰。
公元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再次统一罗马后,在君士坦丁堡接受了圣主教洗礼,宣布圣主教成为罗马国教。成为国教后,屠龙之人,反身成了恶龙,他们开始发动狂信徒毁灭其他教派的神殿,烧毁他们的书籍,疯狂迫害其他信仰者。书籍更是只有圣经就够了。
书写圣经的文字,便是发源于罗马的拉丁文,但随着教会控制了信仰和教育,拉丁文逐渐成了教会专属。他们更是用教会典籍代替历史,成为了罗马历史的记录者。
西罗马灭亡后,圣主教会因为掌握了拉丁文字,掌握了教义解释权,逐渐成为世俗王国的宗主国,西欧也进入了许多王国都是文盲的中世纪时代。
而东罗马则发明了古希腊文,不再使用拉丁文。存世最早的民法典,便是年东罗马用希腊文书写的《查士丁尼法典》,现存最早记录罗马历史的阿庇安版《罗马史》,也是年拜占庭教会用希腊文书写的。可以说,是拜占庭这个千年王国延续了罗马文化的传承。
直到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但丁堡,灭亡拜占庭,罗马彻底成了过去,古希腊语也功能性灭绝。
这个时候,经历了黑死病肆虐欧洲,教皇统治地位开始下降;蒙古西征也为欧洲带去了火药、司南、造纸和印刷术,拉丁语开始从教会向世俗蔓延,许多贵族开始学习文字。加上拜占庭灭亡,大量希腊人口西迁。促进了意大利地区最早进入文艺复兴时期。
没有文字,并不代表没有文明存在,比如,蒙古人的祖先数千年便生活在北方,但直到成吉思汗时期才创立了文字。
可问题是,一个连文字都没有的民族,非要让他创造出灿烂的文化,一个名人动不动就书写上百万字的著作,那就太不切实际了。
好的作品,有深度的思想,一定是具备了一定文化人口基数之后,在思想的碰撞中,才会产生的火花。闭门造车出精品的可能,远不如万里挑一。
正是因为延续数百年的文艺复兴,培养了大量文化分子,这才有了无数流传后世的经典著作。
那些市民和世俗知识分子,一方面极度厌恶圣主教的神权地位及其虚伪的禁欲主义,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成熟的文化体系取代圣主教文化,于是他们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其实质就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
所以大家会发现文艺复兴时期,出现大量托古人之名书写的“古罗马、古希腊”著作。
里面的社会制度、人文风情都跟资本社会非常相似,或者说,那就是他们理想中的乌托邦。
为了让自己的造假更有说服力,他们不但效仿大食帝国开展“百年翻译”运动,还连续不断的沿着地中海考古,去寻找他们文明来源的痕迹。
因为此时东罗马拜占庭已经灭亡,古希腊文也功能性灭绝。他们只能通过阿拉比文字进行再翻译,再创作。于是便从阿拉比文学中,挖掘出了“亚历山大”、“亚里士多德”、“毕达哥拉斯”、“门德斯”等等古代名人。
无论阿拉比文字,还是拉丁文,都是表音文字,单看文字并不能理解其意,还需要结合当地方言口音,所以经常出现一个人名有许多种写法的情况。
所以亚里士多德有古英文“Yongle‘sTotal”和拉丁文Aristotle多种翻译,就像大连造船厂,又叫“达利安”造船厂一般。
或许是造假习惯了,也许是没见过真东西。
所以死海古卷用古希伯来文、亚兰文和希腊文三语同写,来显示自己的古老。
就说这三种文字的选择。
第一种古希伯来语。因为是犹大人的母语,所以无可厚非。
第二种古亚兰语。这是阿拉比文字创造之前,波斯、亚述、巴比伦最常用的古文字,是中冬地区人民讲的最多的语言,也能说的过去。
第三种古希腊语。当时迦南被罗马统治。如果为了在罗马境内传教,也应该用拉丁文书写才对。或许是奥斯曼帝国在毁灭东罗马之后,留下了许多古希腊语书籍著作,让有些人以为东罗马一直都用古希腊文字,就如此画蛇添足的加了一笔。
一筐卷轴装在箩筐里,待了一千九百多年,直到犹大人重新复国的前夜被找到,成为自己一族的“地契”,这种巧合程度,跟考古几百年都没发现的“埃及莎草纸”,却在年突然被两个二十多岁的英国冒险家从埃及一处沙漠露天土坑里找到一般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