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丘国。
已经在此地做了三年大王的曹植,早已不复当年的神采。
黄初三年、来京会气朝觐的他,尚且飘然若神,华彩如玉。如今的他,虽名为藩王,但却饱受监国谒者的监视与欺压,不仅如此,游猎或出行也就只能有数百老兵跟随,非但没有自由,也毫无威赫可言。
而这些年来,自己的两个爱女曹金觚与曹行女,以及长子曹苗,也都先后因病离世,至于他的兄弟,任城威王曹彰、曹熊、还有文皇帝,也全都不在人世了,这更加让原本就感性多愁的曹植情思忧郁,愁肠百结。
想他少年时的宏愿,要么是承袭父亲的大志,一统河山,做一个开国明君,即便不能身居九五,至少也应该披坚执锐、或指点江山,做一个名臣良将,为一统江山而奋力一搏。再次,起码自己也应该做一个超然世外的逍遥隐者。可是现如今,自己的亲人不仅凋零离世、理想也就此趋于破灭,这叫他如何还能做一个和以前一样的翩翩少年,浊世公子?
数年来的借酒浇愁、满腹忧思,已经让他两鬓斑白、青春不再了。
他不禁又想起了他的兄弟,大行皇帝曹丕。
【注:大行皇帝,指的是逝世的先帝。古人认为皇帝寿当万年,至于驾崩,乃是远行而已,故称大行。】
这个和自己争夺了一辈子的兄长,他一出生,就仿佛已经注定,他将来会坐拥这江山。前朝灵帝中平四年的那个冬日,兄长在谯县降生于世。传闻兄长出生之时,天现青云,且状如车盖,终日环绕其上,相士也曾说过,这个孩子将来非人臣之命。
想到此处,曹植不禁笑了。他在想,倘若执掌天下的人是自己,那么想必也会有人为自己制造祥瑞吧。
当世之文人,皆将自己奉为文坛之仙人,就赋诗作文而言,曹植自己倒也认为自己当得起此如此盛名。不过平心而论,兄长他也算天资聪颖,且广学博览,文才虽不可说是盖世,但却足以直追七子,堪称一代文豪。
就好像他们的父王要刻意让自己兄弟二人争夺一样,父王的心意一直以来都在飘忽不定。父王共有子嗣二十五人,自冲弟逝世后,太子之位也就势必要在二哥和自己之间有所决断。
不仅如此,就连当年父王的臣子,也都分成了两派。
拥护二哥的有贾诩、崔琰、司马懿、陈群、桓阶、邢颐、吴质等人,而拥护的自己的,也有丁仪、丁廙、杨修、孔桂、杨俊、贾逵、邯郸淳等人。
想当年,他们各自结为党羽,设计谋、造舆论,尔虞我诈,互相倾轧。这所有的一切,在如今的曹植眼中,显得可笑之极。
曹植嘴角牵出了一丝苦笑。他知道,自己这十数年来的悲剧,也就正是由此而来。
他无法忘记那一年,那是自己最志得意满的一年。
建安十五年,父亲击败了袁绍及其三子,北征乌桓,彻底平定了北方。父王在邺建都,于漳水之畔大兴土木、修建了铜雀台、玉龙台、冰井台三台,而铜雀台更是高十丈,最为宏阔雄伟。此三台各相距六十步远,中间各架飞桥相连。
当年铜雀台等三台建成之后,父亲召集了文武,并在台前设下武场文坛,让麾下武将文臣举行比武大会、以及诗文赛会。
而自己与兄长的争夺,也是由此而生。父亲命自己等众兄弟登台作赋,而自己则凭借着一首铜雀台赋,夺得了那场文斗的魁首。
曹植不禁回想起了当年在铜雀台上少年意气的自己,那时的自己,登台高声朗颂自己的铜雀台赋,一赋压群雄,真可谓是意气风发,得意之至了:
“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休矣美矣!惠泽远扬。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王。”
【注:此为三国志中裴松之注解的版本。】
当年的父亲,听到此赋之后,对自己大为赞赏,自己也正是在那时,获封为平原侯。
他至今还记得那一天父亲的赞许的眼神,那时的父亲还勉励自己说:“吾昔为顿丘令,正值二十初度,思当时所行,无愧于今。今汝已长成,可不勉哉!”
只是,无论多大的期许,到了最后,却还是只剩下了失望。
直到后来,他才回想起了那天的兄长。那一天的兄长没有像儿时一样,对自己鼓励夸赞,兄长当年的眼中,只有嫉妒。
他也记得当年兄长所做的登台赋:“登高台以骋望,好灵雀之丽;飞阁崛其特起,层楼俨以承天。步逍遥以容,聊游目于西山。溪谷纡以交错,草木郁其相连。风飘飘而吹衣,鸟飞鸣而过前。申踌躇以周览,临城隅之通川。”
其实,这又何尝不是一篇出色的诗赋?() ()
只不过,那一日的兄长,却自卑到了泥土之中,嫉妒到了骨肉里。
他其实也永远也无法忘记那一年,那是他败得一塌糊涂的一年。
那是建安二十二年,当年的二哥运用各种计谋,在司马懿、吴质等人的鼎力相助下,终于被被立为了魏王世子。
而自己呢?
这些年来他不仅一次的被噩梦所惊醒,因为他知道,那一年,自己所失去的,不仅仅是魏王之位、相比之下,令他更加恐惧的,是父王的失望、是兄长无休无止的猜忌。
其实,权力与名望在他看来,都不是最重要的,此时的他,只不过希望不被这乱世所淹没,百年之后成为邙山上一堆籍籍无名的白骨而已。
想起他兄长这八年来的功绩,其实曹植自己也是极为佩服的。
当初的兄长,踌躇满志,篡汉为帝,这执政的七载以来,更是改革官制、整肃官风,的的确确是创出了一片与前朝汉末截然不同的勃勃生机。兄长在位时,还假借征吴之名,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以臧霸、孙观等为首地方豪强之割据,这也是父亲他没有能够完成的大事。至此,大魏也才算是最终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他一直也是尊敬他的兄长、他的皇帝的。毕竟,他的兄长并不是一个碌碌无为的昏君,与此相反,他一直励精图治、而且为天下一统孜孜不倦的努力着。
延康元年,兄长尚为魏王时,便命夏侯尚、徐晃等招降了蜀汉宜都太守孟达,大破刘备义子刘封,收复了上庸三郡,为大魏西南边陲的稳固打下了坚实之基。
黄初三年,兄长三路伐吴,声震天下,斩获万计。
黄初五年、六年,兄长也顶着病体,两次御驾亲征,亲自督师伐吴,虽说均止步于广陵,未与吴军交锋,但却一举平息了青州利城兵变,彻底解决了青、徐的隐患,为大魏北方之安定创下了不世之功。
不仅如此,兄长还在黄初四年恢复了汉末以来荒废了数十年的太学,为弘扬儒文道统立下了大功,并且也为大魏培养了许多人才。
兄长还令苏则苏文师平定了武威郡、酒泉郡和张掖郡的叛乱,安定了西陲;称帝之后,更是命义兄曹真督帅大军大破羌胡联军,平定了河西,遣使复通西域,并重置了西域长史府,恢复了华夏正朔在西域的统治。
数年前,北狄强盛,屡屡抄略边塞,百姓屡受侵扰,也是兄长任命田豫为持节、护乌丸校尉,还简拔了牵招、解俊等边塞名将同为护鲜卑校尉,田豫、牵招、梁习等将领在北疆多次力挫鲜卑,不但弘扬了大魏之威仪,也使得北疆百姓再也不必惧怕北马南来。
这一桩一桩的大事,这一件一件的良策,若是自己来执掌,就未必能够完成的如此出色。
他的兄长,已然足以名垂后世,也足以称得上是一代明君了!
念及此处,曹植竟没有控制住泪水的奔涌,他提起了那支从未随着心死而蒙尘的如椽大笔,挥毫泼墨,写下了他的新篇:
“黄初八年正月雨,而北风飘寒,园果堕冰,枝干摧折......”
【注:此句载于《北堂书钞》卷一百五十六。《北堂书钞》所录属曹植《慰情赋》序文一部分。】
此时已然是自己侄儿、当今圣天子的太和元年,而黄初之号,自黄初七年之后,也早就随着大行文皇帝的逝去戛然而止了。可曹植此刻的悲伤却使得他忘却了这一点,在他的心中,他的兄长好像并没有离去。
他多希望,一切可以回到少年时,如果可以重来,他一定不会和哥哥争抢什么了。此刻他忽然惊觉,原来深不可测的帝王,曾经也是那么天真无邪的少年:
“子建,来啊,随哥哥练剑去......”
那时的兄长,笑容竟是那么的明朗。
————
新城郡。
再次从噩梦中惊醒的建武将军孟达,惊恐慌张的打开了那只自西南传来的锦盒。
这是诸葛孔明给自己送来的锦盒!
锦盒之中,赫然安放着纶帽、玉玦各一,除此之外,还有数封信笺。
【注:西晋司马彪所著《战略》中,诸葛亮与孟达约定好的信物,则是一块玉玦。《太平御览》也提到过:“今送纶帽、玉玦各一,以征意焉。】
“呜呼孟子,斯实刘封侵陵足下,以伤先主待士之义。”
“寻表明之言,追平生之好,依依东望,故遣有书。”
这是两封简短而致命的书信,此刻的孟达,内心极为痛苦纠结、恐惧不安。
自己在文皇帝曹丕死后,切实感受到了朝堂中的威胁,自己的对头申仪,还在前不久上奏攻讦自己,自己已然引起了司马懿的注意,因为司马懿的心腹参军梁几,就在这几日被安插到了自己麾下,不仅如此,司马懿还劝说自己入朝为京官,这所有的一切,都让孟达惊惧不已。
孟达再三犹豫之后,将那两封书信投入了蜡炬,但那只锦盒里的玉玦,却被他再次小心翼翼的藏了起来。
已经在此地做了三年大王的曹植,早已不复当年的神采。
黄初三年、来京会气朝觐的他,尚且飘然若神,华彩如玉。如今的他,虽名为藩王,但却饱受监国谒者的监视与欺压,不仅如此,游猎或出行也就只能有数百老兵跟随,非但没有自由,也毫无威赫可言。
而这些年来,自己的两个爱女曹金觚与曹行女,以及长子曹苗,也都先后因病离世,至于他的兄弟,任城威王曹彰、曹熊、还有文皇帝,也全都不在人世了,这更加让原本就感性多愁的曹植情思忧郁,愁肠百结。
想他少年时的宏愿,要么是承袭父亲的大志,一统河山,做一个开国明君,即便不能身居九五,至少也应该披坚执锐、或指点江山,做一个名臣良将,为一统江山而奋力一搏。再次,起码自己也应该做一个超然世外的逍遥隐者。可是现如今,自己的亲人不仅凋零离世、理想也就此趋于破灭,这叫他如何还能做一个和以前一样的翩翩少年,浊世公子?
数年来的借酒浇愁、满腹忧思,已经让他两鬓斑白、青春不再了。
他不禁又想起了他的兄弟,大行皇帝曹丕。
【注:大行皇帝,指的是逝世的先帝。古人认为皇帝寿当万年,至于驾崩,乃是远行而已,故称大行。】
这个和自己争夺了一辈子的兄长,他一出生,就仿佛已经注定,他将来会坐拥这江山。前朝灵帝中平四年的那个冬日,兄长在谯县降生于世。传闻兄长出生之时,天现青云,且状如车盖,终日环绕其上,相士也曾说过,这个孩子将来非人臣之命。
想到此处,曹植不禁笑了。他在想,倘若执掌天下的人是自己,那么想必也会有人为自己制造祥瑞吧。
当世之文人,皆将自己奉为文坛之仙人,就赋诗作文而言,曹植自己倒也认为自己当得起此如此盛名。不过平心而论,兄长他也算天资聪颖,且广学博览,文才虽不可说是盖世,但却足以直追七子,堪称一代文豪。
就好像他们的父王要刻意让自己兄弟二人争夺一样,父王的心意一直以来都在飘忽不定。父王共有子嗣二十五人,自冲弟逝世后,太子之位也就势必要在二哥和自己之间有所决断。
不仅如此,就连当年父王的臣子,也都分成了两派。
拥护二哥的有贾诩、崔琰、司马懿、陈群、桓阶、邢颐、吴质等人,而拥护的自己的,也有丁仪、丁廙、杨修、孔桂、杨俊、贾逵、邯郸淳等人。
想当年,他们各自结为党羽,设计谋、造舆论,尔虞我诈,互相倾轧。这所有的一切,在如今的曹植眼中,显得可笑之极。
曹植嘴角牵出了一丝苦笑。他知道,自己这十数年来的悲剧,也就正是由此而来。
他无法忘记那一年,那是自己最志得意满的一年。
建安十五年,父亲击败了袁绍及其三子,北征乌桓,彻底平定了北方。父王在邺建都,于漳水之畔大兴土木、修建了铜雀台、玉龙台、冰井台三台,而铜雀台更是高十丈,最为宏阔雄伟。此三台各相距六十步远,中间各架飞桥相连。
当年铜雀台等三台建成之后,父亲召集了文武,并在台前设下武场文坛,让麾下武将文臣举行比武大会、以及诗文赛会。
而自己与兄长的争夺,也是由此而生。父亲命自己等众兄弟登台作赋,而自己则凭借着一首铜雀台赋,夺得了那场文斗的魁首。
曹植不禁回想起了当年在铜雀台上少年意气的自己,那时的自己,登台高声朗颂自己的铜雀台赋,一赋压群雄,真可谓是意气风发,得意之至了:
“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休矣美矣!惠泽远扬。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王。”
【注:此为三国志中裴松之注解的版本。】
当年的父亲,听到此赋之后,对自己大为赞赏,自己也正是在那时,获封为平原侯。
他至今还记得那一天父亲的赞许的眼神,那时的父亲还勉励自己说:“吾昔为顿丘令,正值二十初度,思当时所行,无愧于今。今汝已长成,可不勉哉!”
只是,无论多大的期许,到了最后,却还是只剩下了失望。
直到后来,他才回想起了那天的兄长。那一天的兄长没有像儿时一样,对自己鼓励夸赞,兄长当年的眼中,只有嫉妒。
他也记得当年兄长所做的登台赋:“登高台以骋望,好灵雀之丽;飞阁崛其特起,层楼俨以承天。步逍遥以容,聊游目于西山。溪谷纡以交错,草木郁其相连。风飘飘而吹衣,鸟飞鸣而过前。申踌躇以周览,临城隅之通川。”
其实,这又何尝不是一篇出色的诗赋?() ()
只不过,那一日的兄长,却自卑到了泥土之中,嫉妒到了骨肉里。
他其实也永远也无法忘记那一年,那是他败得一塌糊涂的一年。
那是建安二十二年,当年的二哥运用各种计谋,在司马懿、吴质等人的鼎力相助下,终于被被立为了魏王世子。
而自己呢?
这些年来他不仅一次的被噩梦所惊醒,因为他知道,那一年,自己所失去的,不仅仅是魏王之位、相比之下,令他更加恐惧的,是父王的失望、是兄长无休无止的猜忌。
其实,权力与名望在他看来,都不是最重要的,此时的他,只不过希望不被这乱世所淹没,百年之后成为邙山上一堆籍籍无名的白骨而已。
想起他兄长这八年来的功绩,其实曹植自己也是极为佩服的。
当初的兄长,踌躇满志,篡汉为帝,这执政的七载以来,更是改革官制、整肃官风,的的确确是创出了一片与前朝汉末截然不同的勃勃生机。兄长在位时,还假借征吴之名,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以臧霸、孙观等为首地方豪强之割据,这也是父亲他没有能够完成的大事。至此,大魏也才算是最终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他一直也是尊敬他的兄长、他的皇帝的。毕竟,他的兄长并不是一个碌碌无为的昏君,与此相反,他一直励精图治、而且为天下一统孜孜不倦的努力着。
延康元年,兄长尚为魏王时,便命夏侯尚、徐晃等招降了蜀汉宜都太守孟达,大破刘备义子刘封,收复了上庸三郡,为大魏西南边陲的稳固打下了坚实之基。
黄初三年,兄长三路伐吴,声震天下,斩获万计。
黄初五年、六年,兄长也顶着病体,两次御驾亲征,亲自督师伐吴,虽说均止步于广陵,未与吴军交锋,但却一举平息了青州利城兵变,彻底解决了青、徐的隐患,为大魏北方之安定创下了不世之功。
不仅如此,兄长还在黄初四年恢复了汉末以来荒废了数十年的太学,为弘扬儒文道统立下了大功,并且也为大魏培养了许多人才。
兄长还令苏则苏文师平定了武威郡、酒泉郡和张掖郡的叛乱,安定了西陲;称帝之后,更是命义兄曹真督帅大军大破羌胡联军,平定了河西,遣使复通西域,并重置了西域长史府,恢复了华夏正朔在西域的统治。
数年前,北狄强盛,屡屡抄略边塞,百姓屡受侵扰,也是兄长任命田豫为持节、护乌丸校尉,还简拔了牵招、解俊等边塞名将同为护鲜卑校尉,田豫、牵招、梁习等将领在北疆多次力挫鲜卑,不但弘扬了大魏之威仪,也使得北疆百姓再也不必惧怕北马南来。
这一桩一桩的大事,这一件一件的良策,若是自己来执掌,就未必能够完成的如此出色。
他的兄长,已然足以名垂后世,也足以称得上是一代明君了!
念及此处,曹植竟没有控制住泪水的奔涌,他提起了那支从未随着心死而蒙尘的如椽大笔,挥毫泼墨,写下了他的新篇:
“黄初八年正月雨,而北风飘寒,园果堕冰,枝干摧折......”
【注:此句载于《北堂书钞》卷一百五十六。《北堂书钞》所录属曹植《慰情赋》序文一部分。】
此时已然是自己侄儿、当今圣天子的太和元年,而黄初之号,自黄初七年之后,也早就随着大行文皇帝的逝去戛然而止了。可曹植此刻的悲伤却使得他忘却了这一点,在他的心中,他的兄长好像并没有离去。
他多希望,一切可以回到少年时,如果可以重来,他一定不会和哥哥争抢什么了。此刻他忽然惊觉,原来深不可测的帝王,曾经也是那么天真无邪的少年:
“子建,来啊,随哥哥练剑去......”
那时的兄长,笑容竟是那么的明朗。
————
新城郡。
再次从噩梦中惊醒的建武将军孟达,惊恐慌张的打开了那只自西南传来的锦盒。
这是诸葛孔明给自己送来的锦盒!
锦盒之中,赫然安放着纶帽、玉玦各一,除此之外,还有数封信笺。
【注:西晋司马彪所著《战略》中,诸葛亮与孟达约定好的信物,则是一块玉玦。《太平御览》也提到过:“今送纶帽、玉玦各一,以征意焉。】
“呜呼孟子,斯实刘封侵陵足下,以伤先主待士之义。”
“寻表明之言,追平生之好,依依东望,故遣有书。”
这是两封简短而致命的书信,此刻的孟达,内心极为痛苦纠结、恐惧不安。
自己在文皇帝曹丕死后,切实感受到了朝堂中的威胁,自己的对头申仪,还在前不久上奏攻讦自己,自己已然引起了司马懿的注意,因为司马懿的心腹参军梁几,就在这几日被安插到了自己麾下,不仅如此,司马懿还劝说自己入朝为京官,这所有的一切,都让孟达惊惧不已。
孟达再三犹豫之后,将那两封书信投入了蜡炬,但那只锦盒里的玉玦,却被他再次小心翼翼的藏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