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_忆写于7.3
进入三月,九原的日间气温总算升到了8-9度左右,不过夜里的寒气依旧不减,气温会一下跌落到-6到-7度之间。
为了御寒,小美给暄暄的罩衣里头穿上了厚实的棉衣棉裤。她自己和黎远山,则是在毛衫外面穿了保暖的呢子大衣。
尽管他们已把家里的大部分物品都打包好,交给了集装箱运走,但仍然有些必要的随身物品需要自己携带。
“美儿,咋带这么多东西,不是有集装箱吗?”
赵锦城帮黎远山把一个大包放到行李架上,随后抬手擦了擦汗,问一旁的妹妹道。
“那些是给他家里带的。”
小美不满的撇了眼丈夫,无奈回道。
走前她就提过,干脆回去给家里点钱,省得买东西麻烦。黎远山不听,非要给每个人准备礼物。这下好了,上下车大包小包的提着,累得跟什么似的,这不是给自己找罪受嘛?
小美一边心里抱怨着,一边把手上提着的袋子小心放到下铺座位上,生怕不慎把里面的零碎散落一地。
其实,她心里也明白黎远山的用意。
大老远回去,若是两手空空,也说不过去,有点缺乏人情味,而亲手挑选的礼物更能表达心意。
只是在这种匆忙的旅途中,他的这份“心意”就变成了一种负担。上下火车,小美不仅要拉拽着好动的暄暄,防止他一不留神跑没影,同时肩上手上也不空着,只不过不如黎远山提的沉重罢了。
“远山,晚上记得去补卧铺票。”
下车前,赵锦城不忘提醒妹夫道。
“知道了哥,你赶紧下去吧,马上就开车了。”
“行,那我走了,祝你们一路平安!”
“哥,回去注意安全!”
“舅舅再见!”
暄暄趴在车窗前,挥着小胳膊冲外面大声喊着。
随着一声长长的哨音划破宁静,火车缓缓启动,就像一位老练的旅者,再一次告别熟悉的站台,开始了一段新的征程。
车轮与铁轨的摩擦声,奏出了一首行进的乐章,夜色和站台的灯光下,窗外的景物开始流动,站台、人群、摇曳的树影。。。一切熟悉的事物逐渐后退,化作模糊的记忆。
随着车轮滚滚向前,暗夜中,天空的繁星和大地飞速晃过看不清的景象如影随形,“要是白天的车就好了,起码能看看就要离开的这片土地。”
在这里,小美已经生活了30个年头。
“要不是有暄暄,咱俩硬座凑合一晚就是了。”
赵小美倒是没觉得丈夫这话有什么不妥。
毕竟之前去京城那么远的距离,都是一路硬座过来的,眼下这点小距离,不过是区区一晚的事,对她来说根本不值一提。
“车票不是直接买到鲁省的?”
“想啥呢?这是直接去丰县的车,到了那儿后才能买去鲁省的票,不过中间得在北京中转一下,三天时间正好带你们好好逛逛。”
“去了北京再买票去鲁省吗?”
“不用,去火车站办理下中转签字就行了。”
“哦,原来是这样啊。”
买票这类事都是黎远山办理,小美一点不清楚,听了他的话,这才安下心来。
“你看好暄暄,我去办两张卧铺票。”
小美喊住了他,把一张纸条塞给他,低声道:
“要是人不给你办,你就把这个递过去看看。”
“好,那我过去了。”
黎远山扫了眼上面的内容,就明白咋回事了,于是默默收起纸条离开了。但心里并没太当回事,这又不是去北京,回丰县补个卧铺还用找关系?
“同志,给我办两张卧铺。”
“早没了!赶紧回你的车厢去,马上熄灯了!”
狭窄的小间里,一个三十几岁的列车员正在小桌上低头记着什么,听到动静抬头看向他呵斥道。
黎远山愣了一下,返身刚要回去,但想想,还是从外衣兜里拿出了那张纸条。
“同志,这个。。。”
黎远山有些摸不准,这张纸条到底管不管用。
“没听到我的话吗?”
“这又是什么。。。”
列车员皱眉看了一会儿,神情这才缓和道:
“倒是还有两张,不过你和九原铁路局的吕科是什么关系?”
“他是我姐夫。”
“行吧,这两张就给你吧。”他让黎远山补了两张卧铺的差价,把票递给他时,还有些不满的盯了他一眼,意思很明显,干嘛一开始不拿出字条。
其实小美和黎远山一样,也不想利用这种关系。
赵小靓倒是通过二姐夫的门路,坐车到京城溜达了几回,每次都像是去赶集一样,直奔王府井,快速地扫几件喜欢的衣服就走,那种快节奏的购物体验,虽然匆忙,却让她感到新奇和兴奋。
对于她而言,这样的经历并不常见,每一次都像是一场短暂而珍贵的小冒险。
不过赵小美可不想去尝试妹妹这样的“小冒险”。
此刻的车厢内,大部分旅客已经耷拉着脑袋昏昏欲睡,一部分人在轻声交谈着,还有少部分像赵小美一样,静静的望着窗外,让思绪随风飘扬。
列车加速,夜色中,城市越来越远,长长的车体穿越田野,跨过河流,向着前方的目的地前进。
“走吧,我们去卧铺车厢。”
“东西咋办?”
行李架上两个大包,还有皮箱,儿子又睡了。
“我先把你和暄暄送过去再回来拿那两个。”
黎远山将行李架上的大皮箱拿下来,提在手里,小美轻轻抱起儿子,低头用右手食指勾住小桌上装东西的袋子,跟在丈夫后面朝卧铺车厢走去。
“你们俩就睡下铺吧,”黎远山脱了鞋,站在下铺把大皮箱放到对面行李架上后,又把小美手里的提袋接过去丢到上铺后说:
“你困了就先睡,我过去拿包。”
小美还是第一次进卧铺车厢,除了下铺能坐人,对面窗跟前也就两个能合上去的皮面小圆椅。
虽然床铺窄点,但对于瘦弱的她和小暄暄来说,足够了,中铺和上铺就比不上下铺了,尤其上铺,登高不说,连腰身都直不起来。
“要不我睡上铺?”
小美看着块头不小的黎远山提议。
“得了吧,爬上爬下的太费劲了。”
小美不再纠结,她也不想上去,再说儿子还在下铺,她有些不太放心,丈夫不像她睡觉轻。
“咔咔咔。。。哐哐哐。。。”
夜深人静时,飞驰的列车和铁轨持续摩擦的声音一刻不停的轰响着,让卷缩在儿子身边的赵小美怎么都无法入眠。
上铺的黎远山早沉沉睡去,响亮的呼噜声与周围铺上的人此起彼伏呼应着,搅的她越发清醒了。
“丰县就要到了,起来换票了!”
刚迷糊着的赵小美,一下被列车员的喊声惊醒,她忍着困意起来换好车票,黎远山已经从上铺下来了。
“几点了?”
“快5点了,大概还有十几分钟就到丰县了,你赶紧招呼暄暄起来穿外套,我去洗把脸。”
初春丰县的清晨还是挺冷的,站台上候车的乘客,或进站接人的,男的戴着棉帽,女的围着毛围巾,都是厚厚的穿戴。
“暄暄,你二叔来接咱们了!”
火车缓缓进站,黎远山眼尖,一下就看到了外面来接站的弟弟,于是高兴的指给儿子看。
“走吧,咱们先到桂花家坐坐,半上午才有回村儿的长途车。”
桂花是黎远山三舅家的姑娘,前年才嫁到丰县,小美随黎远山去过她家一次,对她的印象不错,不仅人长得俊俏,心地还善良,又很热情。
桂花做的面条太好吃了,暄暄吃了满满一小碗,要不是小美告诉他,奶奶家还有许多好吃的在等着他,小家伙还想再吃一碗。
回头还得坐长途颠簸两个多小时,小美也没敢多吃,怕路上颠簸的不舒服,呕吐就麻烦了。
这种情况不是没出现过,她也不知是不是因为晕车引起的,所以每次坐车前基本不敢多吃东西。
“唉,咋非要折腾到那么远啊?”
对于暄暄爷爷奶奶来说,儿子一家迁往鲁省的事情似乎并没有让他们欢欣鼓舞。
过去,儿子儿媳回家的路途已是千里之遥,一年到头能相聚的日子也是屈指可数,而现在,还要再添上两千余里路程,岂不是雪上加霜,相见的机会更是遥不可及了?
在他们的记忆里,即便儿子和媳妇因工作繁忙,不能年年归家,但心中总有那份期待,彼此的距离并非太远,想去也看看也容易。
然而,多出的两千多里,如同一道无形的屏障,让老人感到与孩子们的联系似乎被拉得更远了。
还没等一家人踏上鲁省的土地,爷爷奶奶就已经开始挂念,他们担心,随着距离的拉长,这份难得的家庭团聚时刻,会变得愈发珍贵而稀罕。
毕竟,对老人而言,最大的愿望莫过于一家人能其乐融融地团聚在一起,享受那份简单却真挚的家庭温暖。
“爹、妈,过年的时候我们就能回来看您们啦。”
黎远山看着父母忧郁的表情,笑着保证。
“哼,九原住的时候,你们也不是每年都回来,这都调去那么老远,还能常回来?”
暄暄爷爷抽了口旱烟袋,瞪儿子一眼,骗谁呢?
同样是团圆饭、全家福,一个都不少,然后是依依不舍的告别场面。。。
就这样,在暄暄五岁多那年,小美一家离开了亲朋好友,离开了熟悉的城市,离开了那片承载着他们成长记忆的辽阔苍茫的土地。
为了追寻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机遇,他们鼓起勇气,带着儿子,坐上了东去的列车。。。
进入三月,九原的日间气温总算升到了8-9度左右,不过夜里的寒气依旧不减,气温会一下跌落到-6到-7度之间。
为了御寒,小美给暄暄的罩衣里头穿上了厚实的棉衣棉裤。她自己和黎远山,则是在毛衫外面穿了保暖的呢子大衣。
尽管他们已把家里的大部分物品都打包好,交给了集装箱运走,但仍然有些必要的随身物品需要自己携带。
“美儿,咋带这么多东西,不是有集装箱吗?”
赵锦城帮黎远山把一个大包放到行李架上,随后抬手擦了擦汗,问一旁的妹妹道。
“那些是给他家里带的。”
小美不满的撇了眼丈夫,无奈回道。
走前她就提过,干脆回去给家里点钱,省得买东西麻烦。黎远山不听,非要给每个人准备礼物。这下好了,上下车大包小包的提着,累得跟什么似的,这不是给自己找罪受嘛?
小美一边心里抱怨着,一边把手上提着的袋子小心放到下铺座位上,生怕不慎把里面的零碎散落一地。
其实,她心里也明白黎远山的用意。
大老远回去,若是两手空空,也说不过去,有点缺乏人情味,而亲手挑选的礼物更能表达心意。
只是在这种匆忙的旅途中,他的这份“心意”就变成了一种负担。上下火车,小美不仅要拉拽着好动的暄暄,防止他一不留神跑没影,同时肩上手上也不空着,只不过不如黎远山提的沉重罢了。
“远山,晚上记得去补卧铺票。”
下车前,赵锦城不忘提醒妹夫道。
“知道了哥,你赶紧下去吧,马上就开车了。”
“行,那我走了,祝你们一路平安!”
“哥,回去注意安全!”
“舅舅再见!”
暄暄趴在车窗前,挥着小胳膊冲外面大声喊着。
随着一声长长的哨音划破宁静,火车缓缓启动,就像一位老练的旅者,再一次告别熟悉的站台,开始了一段新的征程。
车轮与铁轨的摩擦声,奏出了一首行进的乐章,夜色和站台的灯光下,窗外的景物开始流动,站台、人群、摇曳的树影。。。一切熟悉的事物逐渐后退,化作模糊的记忆。
随着车轮滚滚向前,暗夜中,天空的繁星和大地飞速晃过看不清的景象如影随形,“要是白天的车就好了,起码能看看就要离开的这片土地。”
在这里,小美已经生活了30个年头。
“要不是有暄暄,咱俩硬座凑合一晚就是了。”
赵小美倒是没觉得丈夫这话有什么不妥。
毕竟之前去京城那么远的距离,都是一路硬座过来的,眼下这点小距离,不过是区区一晚的事,对她来说根本不值一提。
“车票不是直接买到鲁省的?”
“想啥呢?这是直接去丰县的车,到了那儿后才能买去鲁省的票,不过中间得在北京中转一下,三天时间正好带你们好好逛逛。”
“去了北京再买票去鲁省吗?”
“不用,去火车站办理下中转签字就行了。”
“哦,原来是这样啊。”
买票这类事都是黎远山办理,小美一点不清楚,听了他的话,这才安下心来。
“你看好暄暄,我去办两张卧铺票。”
小美喊住了他,把一张纸条塞给他,低声道:
“要是人不给你办,你就把这个递过去看看。”
“好,那我过去了。”
黎远山扫了眼上面的内容,就明白咋回事了,于是默默收起纸条离开了。但心里并没太当回事,这又不是去北京,回丰县补个卧铺还用找关系?
“同志,给我办两张卧铺。”
“早没了!赶紧回你的车厢去,马上熄灯了!”
狭窄的小间里,一个三十几岁的列车员正在小桌上低头记着什么,听到动静抬头看向他呵斥道。
黎远山愣了一下,返身刚要回去,但想想,还是从外衣兜里拿出了那张纸条。
“同志,这个。。。”
黎远山有些摸不准,这张纸条到底管不管用。
“没听到我的话吗?”
“这又是什么。。。”
列车员皱眉看了一会儿,神情这才缓和道:
“倒是还有两张,不过你和九原铁路局的吕科是什么关系?”
“他是我姐夫。”
“行吧,这两张就给你吧。”他让黎远山补了两张卧铺的差价,把票递给他时,还有些不满的盯了他一眼,意思很明显,干嘛一开始不拿出字条。
其实小美和黎远山一样,也不想利用这种关系。
赵小靓倒是通过二姐夫的门路,坐车到京城溜达了几回,每次都像是去赶集一样,直奔王府井,快速地扫几件喜欢的衣服就走,那种快节奏的购物体验,虽然匆忙,却让她感到新奇和兴奋。
对于她而言,这样的经历并不常见,每一次都像是一场短暂而珍贵的小冒险。
不过赵小美可不想去尝试妹妹这样的“小冒险”。
此刻的车厢内,大部分旅客已经耷拉着脑袋昏昏欲睡,一部分人在轻声交谈着,还有少部分像赵小美一样,静静的望着窗外,让思绪随风飘扬。
列车加速,夜色中,城市越来越远,长长的车体穿越田野,跨过河流,向着前方的目的地前进。
“走吧,我们去卧铺车厢。”
“东西咋办?”
行李架上两个大包,还有皮箱,儿子又睡了。
“我先把你和暄暄送过去再回来拿那两个。”
黎远山将行李架上的大皮箱拿下来,提在手里,小美轻轻抱起儿子,低头用右手食指勾住小桌上装东西的袋子,跟在丈夫后面朝卧铺车厢走去。
“你们俩就睡下铺吧,”黎远山脱了鞋,站在下铺把大皮箱放到对面行李架上后,又把小美手里的提袋接过去丢到上铺后说:
“你困了就先睡,我过去拿包。”
小美还是第一次进卧铺车厢,除了下铺能坐人,对面窗跟前也就两个能合上去的皮面小圆椅。
虽然床铺窄点,但对于瘦弱的她和小暄暄来说,足够了,中铺和上铺就比不上下铺了,尤其上铺,登高不说,连腰身都直不起来。
“要不我睡上铺?”
小美看着块头不小的黎远山提议。
“得了吧,爬上爬下的太费劲了。”
小美不再纠结,她也不想上去,再说儿子还在下铺,她有些不太放心,丈夫不像她睡觉轻。
“咔咔咔。。。哐哐哐。。。”
夜深人静时,飞驰的列车和铁轨持续摩擦的声音一刻不停的轰响着,让卷缩在儿子身边的赵小美怎么都无法入眠。
上铺的黎远山早沉沉睡去,响亮的呼噜声与周围铺上的人此起彼伏呼应着,搅的她越发清醒了。
“丰县就要到了,起来换票了!”
刚迷糊着的赵小美,一下被列车员的喊声惊醒,她忍着困意起来换好车票,黎远山已经从上铺下来了。
“几点了?”
“快5点了,大概还有十几分钟就到丰县了,你赶紧招呼暄暄起来穿外套,我去洗把脸。”
初春丰县的清晨还是挺冷的,站台上候车的乘客,或进站接人的,男的戴着棉帽,女的围着毛围巾,都是厚厚的穿戴。
“暄暄,你二叔来接咱们了!”
火车缓缓进站,黎远山眼尖,一下就看到了外面来接站的弟弟,于是高兴的指给儿子看。
“走吧,咱们先到桂花家坐坐,半上午才有回村儿的长途车。”
桂花是黎远山三舅家的姑娘,前年才嫁到丰县,小美随黎远山去过她家一次,对她的印象不错,不仅人长得俊俏,心地还善良,又很热情。
桂花做的面条太好吃了,暄暄吃了满满一小碗,要不是小美告诉他,奶奶家还有许多好吃的在等着他,小家伙还想再吃一碗。
回头还得坐长途颠簸两个多小时,小美也没敢多吃,怕路上颠簸的不舒服,呕吐就麻烦了。
这种情况不是没出现过,她也不知是不是因为晕车引起的,所以每次坐车前基本不敢多吃东西。
“唉,咋非要折腾到那么远啊?”
对于暄暄爷爷奶奶来说,儿子一家迁往鲁省的事情似乎并没有让他们欢欣鼓舞。
过去,儿子儿媳回家的路途已是千里之遥,一年到头能相聚的日子也是屈指可数,而现在,还要再添上两千余里路程,岂不是雪上加霜,相见的机会更是遥不可及了?
在他们的记忆里,即便儿子和媳妇因工作繁忙,不能年年归家,但心中总有那份期待,彼此的距离并非太远,想去也看看也容易。
然而,多出的两千多里,如同一道无形的屏障,让老人感到与孩子们的联系似乎被拉得更远了。
还没等一家人踏上鲁省的土地,爷爷奶奶就已经开始挂念,他们担心,随着距离的拉长,这份难得的家庭团聚时刻,会变得愈发珍贵而稀罕。
毕竟,对老人而言,最大的愿望莫过于一家人能其乐融融地团聚在一起,享受那份简单却真挚的家庭温暖。
“爹、妈,过年的时候我们就能回来看您们啦。”
黎远山看着父母忧郁的表情,笑着保证。
“哼,九原住的时候,你们也不是每年都回来,这都调去那么老远,还能常回来?”
暄暄爷爷抽了口旱烟袋,瞪儿子一眼,骗谁呢?
同样是团圆饭、全家福,一个都不少,然后是依依不舍的告别场面。。。
就这样,在暄暄五岁多那年,小美一家离开了亲朋好友,离开了熟悉的城市,离开了那片承载着他们成长记忆的辽阔苍茫的土地。
为了追寻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机遇,他们鼓起勇气,带着儿子,坐上了东去的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