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_忆写于7.11
“我说,你能不能别老在孩子面前提借钱那事?”
晚上,逛得筋疲力尽的一家三口,终于回到了住处。小美先安顿暄暄睡下,然后开始收拾白天在王府井街上买的零食、书本等一些小零碎东西。
黎远山从洗漱间回来就悠闲地躺在铺上看书,中间还没忘白天在动物园门口被妻子数落的事情。
“哼,做都做了,还怕人提起?”
小美一边收拾东西,一边没好气的回怼了一句。
也不能怪她在这事上斤斤计较,虽然两人工作都差不多七八年时间了,但当老师那点微薄的工资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三口的生活,存不下多少钱。
这次搬家,光是租集装箱就花了200块,再加上黎远山悄无声息地从厂里买了两大袋白糖,几乎把俩人每月辛辛苦苦攒下的钱都用光了。
如果不是小美的爸妈和兄姐妹们凑了些钱,他们路上可能连花销都没有了。
还好她没跟家里人说,不然以暄暄姥姥那火爆的脾气,黎远山肯定会被批的体无完肤。
“你买这么多白糖干嘛?”
临行的前两天,小美看着黎远山用小平板车从外面推回来的两大袋白糖,有点发懵的问:
白糖现在不算紧缺物,平时也吃不了多少,就算厂里整袋买比较划算,但也没必要买两大袋吧?
“还能干嘛,当然是去了以后上下打点用到啊。”
“。。。”
小美被丈夫的这个举动气乐了,好端端的,他居然想到拿白糖送礼,真是让她不知道说什么好。
再说,刚到一个新的地方,也不清楚那边送礼有什么规矩。要是送不出去,一下子买这么多,他们一家三口几年都吃不完,放坏了可怎么办呢?
“干脆搬去暄暄姥姥那里一袋吧。”
小美想,反正走前得去东区父母那里,不如送去一袋,让他们和哥姐妹们分掉算了,不然。。。
“说什么呢,这两袋还都怕不够。”
黎远山立马打断了她的想法,不容置疑的说道。
“行行行,到时候你去送啊,反正我是不会送。”
“哼,还指望你去送?”
黎远山冷哼了一声,开始往家里搬起了白糖。
见此,她懒得多说,反正有集装箱,爱咋咋吧。
赵小美平日里最不擅长的就是请客送礼这些事,这也经常成为被丈夫抱怨她不管事的理由。对此她很少争辩,谁爱做谁做,反正她自己不喜欢。
黎远山当时选择从工会借款也要帮同学凑足300元,这件事让小美到现在想起来还是挺生气的。
三几百要是放现在不算什么,可那是80年代,在那之前,他们只存过一笔给赵小靓结婚贺礼的200元大钱,每月几乎没什么剩余。
几年前,黎远山那位初中同学从丰县不请自来,几句寒暄后,直截了当就要借钱,数目还不小!
在那个月工资仅有几十元的年代,300元钱就算是一笔“巨款”了,尤其对赵小美和黎远山这种每个月过的紧巴巴需要精打细算的家庭。
尽管如此,短暂的犹豫过后,黎远山还是选择了信任与友情,毅然决定借出这笔“巨款”,即便当时他们家连一百元都凑不出,如果他这么做了,会让这个小家庭的财务将面临很大压力。
小美并没太当回事,因为从有了孩子之后,家里根本存不下什么钱,俩人每月加起来不到百元的工资都不够自己花,哪还有剩余的借给别人呢?
同学大老远来了,好歹得整点像样的饭菜,贵些的酒虽买不起,便宜些的酒水自然少不了。
因为不熟,加上两个人都没自觉的抽烟,小美便抱着儿子在饭桌上简单应酬了一会儿就回里屋了,余下他们在外屋边吃边喝东南西北的尬聊。
饭后,黎远山将同学送到他们办公室暂住,同学说他只是来看看他,明天就回丰县了,小美也大大松了口气,多待一天还得再准备饭菜招待他。
可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第二天黎远山居然没跟她商量,自己跑去学校工会借了300块钱给人家,而且挺仗义地连借条都没让对方写。
拿到钱后,他的这位同学立刻就告辞了,并坐当天的火车返回了丰县。
得知消息后的小美虽然很生气,但再说什么也于事无补,只能在心里幻想他那位同学能够守信,等他们再回丰县时,能讨要回这笔“巨款”。
“那种人你也敢借这么多钱给他?!”
等到过年他们回丰县老家,当暄暄爷爷得知这事之后,气的直骂大儿子傻,老人毕竟教过黎远山他们这届,怎么能不清楚每个学生都什么品行。
“唉,我看这笔钱你们是肯定要不回来了。”
暄暄奶奶也唉声叹气的看着儿子儿媳说道。
一旁的暄暄大姑埋怨道:
“大哥,这事你做的不对,应该和大嫂商量的。”
孩子二叔也无奈附和道:
“钱借给了那家伙,你指定是要不回来了。”
坐在炕上的黎远山用尬笑接受着批评,一边的小美心里不痛快极了,她还以为,即便不好要,早晚还是能要回来的,谁知他同学的人品这么差。
头次见到丈夫那位同学时,她就觉得不像好人,眼珠总是乱转个不停,说话也虚头巴脑的。
听说一家三口回来过年,这家伙还舔着脸上门拜年,乡下人淳朴厚道,即便知道这笔钱要不回来了,还得请人上炕头好酒好菜伺候着。
最让赵小美感到无语的是,暄暄爷爷、二叔和黎远山,竟然还与人围在饭桌前推杯换盏的像从前一样喝酒热聊着。
“我大哥也真是,讲义气也不看看是跟什么人,借出了那么大一笔钱,当时咋不让写个借条?”
小美和暄暄奶奶以及两个姑姑,在外屋懒得进去跟着一起吃喝,尤其两姑姑,更是对她们大哥的这种“仗义”气不打一处来。
小美本来想这次回丰县能把几年前黎远山借给同学的这笔“巨资”给要回来,结果人影都没见着!
为了还这笔钱,他们整整一年都在省吃俭用地攒钱,这件事怎能不让她恼火呢?
黎远山心里其实也挺不痛快的。
这次回到丰县,被媳妇和家人一再鼓动,只好硬着头皮去那位同学家里讨债。
结果等了一个上午都没见到那家伙,他家的女人一口咬定,她根本就不清楚丈夫在外面借钱的事,黎远山只好作罢,他总不能为难他老婆吧。
"我看算了吧,你也不用再去找了,就当这事没发生过吧。人都找不到了,还能把钱要回来?"
暄暄爷爷使劲在炕边上敲了敲烟袋锅子,然后叹了口气说道。
在火车上,小美就已经抱怨过这事了。
黎远山知道自己理亏,所以当时没说什么。现在又被她提了起来,自然感到很不高兴。
“反正工会借的钱也还掉了,反复提有意思吗?”
反复提?不多提几次,你能长记性吗?
夜已经很深了,小美不想再多聊这个话题。明天还要早起出门玩呢,所以她得赶紧去洗漱睡觉,好好休息,为明天的游玩攒足精力。
“我说,你能不能别老在孩子面前提借钱那事?”
晚上,逛得筋疲力尽的一家三口,终于回到了住处。小美先安顿暄暄睡下,然后开始收拾白天在王府井街上买的零食、书本等一些小零碎东西。
黎远山从洗漱间回来就悠闲地躺在铺上看书,中间还没忘白天在动物园门口被妻子数落的事情。
“哼,做都做了,还怕人提起?”
小美一边收拾东西,一边没好气的回怼了一句。
也不能怪她在这事上斤斤计较,虽然两人工作都差不多七八年时间了,但当老师那点微薄的工资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三口的生活,存不下多少钱。
这次搬家,光是租集装箱就花了200块,再加上黎远山悄无声息地从厂里买了两大袋白糖,几乎把俩人每月辛辛苦苦攒下的钱都用光了。
如果不是小美的爸妈和兄姐妹们凑了些钱,他们路上可能连花销都没有了。
还好她没跟家里人说,不然以暄暄姥姥那火爆的脾气,黎远山肯定会被批的体无完肤。
“你买这么多白糖干嘛?”
临行的前两天,小美看着黎远山用小平板车从外面推回来的两大袋白糖,有点发懵的问:
白糖现在不算紧缺物,平时也吃不了多少,就算厂里整袋买比较划算,但也没必要买两大袋吧?
“还能干嘛,当然是去了以后上下打点用到啊。”
“。。。”
小美被丈夫的这个举动气乐了,好端端的,他居然想到拿白糖送礼,真是让她不知道说什么好。
再说,刚到一个新的地方,也不清楚那边送礼有什么规矩。要是送不出去,一下子买这么多,他们一家三口几年都吃不完,放坏了可怎么办呢?
“干脆搬去暄暄姥姥那里一袋吧。”
小美想,反正走前得去东区父母那里,不如送去一袋,让他们和哥姐妹们分掉算了,不然。。。
“说什么呢,这两袋还都怕不够。”
黎远山立马打断了她的想法,不容置疑的说道。
“行行行,到时候你去送啊,反正我是不会送。”
“哼,还指望你去送?”
黎远山冷哼了一声,开始往家里搬起了白糖。
见此,她懒得多说,反正有集装箱,爱咋咋吧。
赵小美平日里最不擅长的就是请客送礼这些事,这也经常成为被丈夫抱怨她不管事的理由。对此她很少争辩,谁爱做谁做,反正她自己不喜欢。
黎远山当时选择从工会借款也要帮同学凑足300元,这件事让小美到现在想起来还是挺生气的。
三几百要是放现在不算什么,可那是80年代,在那之前,他们只存过一笔给赵小靓结婚贺礼的200元大钱,每月几乎没什么剩余。
几年前,黎远山那位初中同学从丰县不请自来,几句寒暄后,直截了当就要借钱,数目还不小!
在那个月工资仅有几十元的年代,300元钱就算是一笔“巨款”了,尤其对赵小美和黎远山这种每个月过的紧巴巴需要精打细算的家庭。
尽管如此,短暂的犹豫过后,黎远山还是选择了信任与友情,毅然决定借出这笔“巨款”,即便当时他们家连一百元都凑不出,如果他这么做了,会让这个小家庭的财务将面临很大压力。
小美并没太当回事,因为从有了孩子之后,家里根本存不下什么钱,俩人每月加起来不到百元的工资都不够自己花,哪还有剩余的借给别人呢?
同学大老远来了,好歹得整点像样的饭菜,贵些的酒虽买不起,便宜些的酒水自然少不了。
因为不熟,加上两个人都没自觉的抽烟,小美便抱着儿子在饭桌上简单应酬了一会儿就回里屋了,余下他们在外屋边吃边喝东南西北的尬聊。
饭后,黎远山将同学送到他们办公室暂住,同学说他只是来看看他,明天就回丰县了,小美也大大松了口气,多待一天还得再准备饭菜招待他。
可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第二天黎远山居然没跟她商量,自己跑去学校工会借了300块钱给人家,而且挺仗义地连借条都没让对方写。
拿到钱后,他的这位同学立刻就告辞了,并坐当天的火车返回了丰县。
得知消息后的小美虽然很生气,但再说什么也于事无补,只能在心里幻想他那位同学能够守信,等他们再回丰县时,能讨要回这笔“巨款”。
“那种人你也敢借这么多钱给他?!”
等到过年他们回丰县老家,当暄暄爷爷得知这事之后,气的直骂大儿子傻,老人毕竟教过黎远山他们这届,怎么能不清楚每个学生都什么品行。
“唉,我看这笔钱你们是肯定要不回来了。”
暄暄奶奶也唉声叹气的看着儿子儿媳说道。
一旁的暄暄大姑埋怨道:
“大哥,这事你做的不对,应该和大嫂商量的。”
孩子二叔也无奈附和道:
“钱借给了那家伙,你指定是要不回来了。”
坐在炕上的黎远山用尬笑接受着批评,一边的小美心里不痛快极了,她还以为,即便不好要,早晚还是能要回来的,谁知他同学的人品这么差。
头次见到丈夫那位同学时,她就觉得不像好人,眼珠总是乱转个不停,说话也虚头巴脑的。
听说一家三口回来过年,这家伙还舔着脸上门拜年,乡下人淳朴厚道,即便知道这笔钱要不回来了,还得请人上炕头好酒好菜伺候着。
最让赵小美感到无语的是,暄暄爷爷、二叔和黎远山,竟然还与人围在饭桌前推杯换盏的像从前一样喝酒热聊着。
“我大哥也真是,讲义气也不看看是跟什么人,借出了那么大一笔钱,当时咋不让写个借条?”
小美和暄暄奶奶以及两个姑姑,在外屋懒得进去跟着一起吃喝,尤其两姑姑,更是对她们大哥的这种“仗义”气不打一处来。
小美本来想这次回丰县能把几年前黎远山借给同学的这笔“巨资”给要回来,结果人影都没见着!
为了还这笔钱,他们整整一年都在省吃俭用地攒钱,这件事怎能不让她恼火呢?
黎远山心里其实也挺不痛快的。
这次回到丰县,被媳妇和家人一再鼓动,只好硬着头皮去那位同学家里讨债。
结果等了一个上午都没见到那家伙,他家的女人一口咬定,她根本就不清楚丈夫在外面借钱的事,黎远山只好作罢,他总不能为难他老婆吧。
"我看算了吧,你也不用再去找了,就当这事没发生过吧。人都找不到了,还能把钱要回来?"
暄暄爷爷使劲在炕边上敲了敲烟袋锅子,然后叹了口气说道。
在火车上,小美就已经抱怨过这事了。
黎远山知道自己理亏,所以当时没说什么。现在又被她提了起来,自然感到很不高兴。
“反正工会借的钱也还掉了,反复提有意思吗?”
反复提?不多提几次,你能长记性吗?
夜已经很深了,小美不想再多聊这个话题。明天还要早起出门玩呢,所以她得赶紧去洗漱睡觉,好好休息,为明天的游玩攒足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