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_忆写于10.11
这个中秋节,小美他们既没去姨婆和叔叔那里,也没去大姨家。其实自打搬到这儿以来,他们还没找机会去看望过大姨呢,主要是因为大姨家住得比较远,来来回回一趟挺费时间的。
对此小美妈倒挺通情达理的,她知道三闺女一家刚搬到新地方,很多事情都需要慢慢来处理。所以她觉得去孩子大姨家的事不用急,早去晚去都行。并且让写信时告诉小美,等他们安顿好了,得空再回去看看,或者等老俩口去岛城时再说。
至于姨婆和叔婶那边,小美觉得来时才刚去过,这么快又去打扰他们不太合适。毕竟农家人每天都有不少活儿要忙,平繁上门叨扰确实不太好。
“等以后爸妈来的时候,再两下里都去看看吧。”
小美只能心里这样想着。
她二姐在信里提到她迟到的事,让小美感到有些意外。看来以后自己给妹妹写信的时候要小心点儿了,有些事情还是别全倒出来的好,不然让爸妈知道了,肯定又要挨一顿狠批了。
不过她觉得二姐信中说得也很有道理,毕竟和领导吵架这事她确实不对,何况是在敞开门的办公室里,他们隔壁就是商场的会计室,那么大声,你让领导的脸面往哪儿搁啊?
当时小美的确有些生气,这又不是在行里上班,偶尔迟到一两次,她至于上纲上线么?本来她一个会计小白对刚上手的工作就够头痛了,还被经理各种的嫌弃看不上。
“你说你一个干了几十年的老会计,在这种小事上就不能对我这个新手多多包容体谅一下吗?”
“小赵,你出来一下!”
隔壁杨澜会计终于在他们办公室坐不住了,她来到隔壁门口招呼小美道。
“杨会计,你。。。找我有事?”
小美这才结束了与领导的争吵,忙过去问道。
“走,咱们出去说吧。”
跟在杨澜后面的赵小美以为她真的找自己说事,还没出商场的大转门,就迫不及待的问道:
“杨会计,你找我什么事啊?”
“唉,你呀。。。”
杨澜拉着小美走到外面,在一处花坛边停下来,叹了口气,这才继续说道:
“这事本来我不想多说,但小赵你也是,干嘛非要和你们经理争个高低对错呢?毕竟人家可是你的直接上司。这么多人看着,万一事情传开了,被有心人添油加醋地乱说一通,对你有什么好处?”
“再说,领导能当面说你,人家也是真心为你好,总要好过那些暗地里给你穿小鞋使绊子的吧?”
小美这会儿也彻底冷静了下来,听了杨澜的话,觉得刚才自己和领导争执确实有点不对。
但她也觉得很委屈,自己又不是故意要迟到的,自从黎远山调市行储蓄部之后,时不时会到外面出差,接送儿子上下学的任务自然就落在了她的身上。
孩子又不是机器,怎可能事事都按她的要求来。有时你越着急着出门,越容易丢三落四,只好再返回去取,来回一耽搁,就有些不赶趟了,何况她还要提前去行里提货,7点40分前必须要到。
尤其每次上班路经塔山下的那段大弯道陡坡时,即便她再怎么着急赶路,万不敢直接带着儿子骑车往下飙。她自己倒是无所谓,摔了也就摔了,但绝对不能让孩子陷于危险境地啊。
每次要下这段坡时,她都是在前面推着自行车慢慢往下走,小暄暄则紧紧拽着后车座跟在后面。小小年纪心眼颇多,担心他妈妈万一控制不住车把滑下去,一双小手格外小心的拉着后座不放。
“谢谢你啊,杨会计。”
小美看着杨澜真诚的笑脸,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杨澜比小美还小一岁,但在处理事情上却比她成熟多了。她对小美这个会计知识几乎不懂的人总是倾囊相授。
“不要紧,反正我就在隔壁,遇到什么问题的话,可随时过来找我。”
杨澜会计个子中等,身上带着南方人特有的精明干练,和这里的姑娘有些不同。第一次见面时,她就表现得非常友好,让小美觉得和她相处起来很舒服,也很愿意和她交朋友。
所以,小美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会去隔壁找杨澜帮忙,有次连她对面的老会计都看不下去了。
“我说赵会计,你们办公室不是有懂行的人嘛,怎么老跑过来找我们商场的杨会计帮忙?我看啊,干脆建议你们领导把她调过去算了。”
“真是不好意思,给你们添麻烦了,下次。。。”
小美忙不迭地陪着笑脸弯腰道歉。
她还挺怕坐在杨澜对面的莫会计,倒不是说莫会计人不好,只是他个子特别高大,平时总是一脸严肃,说话时还常常带着一种似笑非笑的表情,这让小美在面对他时总觉得有些不大自在。
“没事的,莫会计是在同你开玩笑呢,别理他。”
杨澜回转身打断了小美的道歉,笑容亲切的问:
“你这是又遇到什么问题了?”
看到她那熟悉稳重的笑容,小美顿时安心不少,走上前赶紧把手中的《资金平衡表》递了过去。
“杨会计,你看这样填对不对呀?”
她对此也很无奈,金店刚成立,一切都得从头开始。没有现成的会计制度,更没有正式的业务规章。她一个英语专业毕业的人,不得不一边学一边做,去排除重重困难嘛。
而且身边又没人可求教,她不来找商场里的会计帮忙,还能去找谁呢?
找他们经理?小美想想都觉得不妥,试问有哪个领导愿意听一个笨手笨脚、不懂业务的下属在自己面前诉苦或求教业务方面的知识呢?
这不是自找不痛快吗?她可不敢去凑这个热闹,更何况经理本来就对她不大满意,有时候还会当着那两个柜员的面嘲笑她不太懂业务。好在那两个小姑娘很懂事,从来没有跟着附和,只是乖巧地听着,不说话。这也让小美对她们颇有好感。
两人的年纪跟小美教过的高中生差不多,她觉得和这样岁数的年轻人相处起来特别简单舒心。
“赵会计,你原来当过老师啊?”
有一回,其中一个看着她办公桌上压在玻璃板下面的一张张写着祝福语的明信片,抬起脸有些羡慕的问道。
“嗯,当过几年英语老师吧。”
“您太了不起了呀,赵会计,我在学校时,英语就不怎么好,有不懂的地方来您这里请教行么?”
另一个姑娘也露出了尊敬的表情,夸张的说道。
这让小美有些找回了昔日的傲娇,于是十分爽利的回道:“好啊,遇到不会的,来这里问我好了。”
“哼,学那些东西有什么用!”
虽然经理鼻腔里哼了声又小声嘀咕了一句,但小美也没咋恼她,人家说的对,目前看真没啥用。
这不,眼下如果不去找杨澜,她这个完全没有会计背景的人,怎么可能搞的懂《利润表》和《资金平衡表》这些复杂的东西呢?
金店里加上站柜台的两个小姑娘,总共才四人,而她在这方面是最不懂行的那个。还好那两个小姑娘对她这个过去的老师比较尊敬,见面也总是叫她“赵会计”,不过每次听的小美都有些汗颜。
这个称呼,用在她爸妈或者二姐身上倒还合适,但用在她的身上,总觉得有点不太靠谱。她想,可能因为在这方面感到有所欠缺才心虚吧,完全没有在校园时听到孩子们叫她“赵老师”有底气。
“我赞成你去,到金店当会计总比在调研科混日子强,还能多学点会计知识。”
丈夫黎远山很支持妻子去金店工作。“在银行,会计知识是最基本的,你要不懂这些,以后工作会很难开展的。”
最近丈夫黎远山正春风得意着呢,因为他帮大桥所搞的宣传专栏得到了他们行上级领导的认可,而且在行里的书法比赛上,他还获得一个奖项,最终成功调入了市行储蓄部宣传科。
现在的他干劲十足,像似浑身充满了动力。
小美也挺为他感到高兴的,以他的脑力和文笔,如果一直待在储蓄所当柜员确实有点可惜。还好上级领导及时发现了他的才华,把他调到了更适合他的岗位。
“希望他能好好的在那里干,别再整天胡思乱想、搞一些让令人头疼的事了。”
这个中秋节,小美他们既没去姨婆和叔叔那里,也没去大姨家。其实自打搬到这儿以来,他们还没找机会去看望过大姨呢,主要是因为大姨家住得比较远,来来回回一趟挺费时间的。
对此小美妈倒挺通情达理的,她知道三闺女一家刚搬到新地方,很多事情都需要慢慢来处理。所以她觉得去孩子大姨家的事不用急,早去晚去都行。并且让写信时告诉小美,等他们安顿好了,得空再回去看看,或者等老俩口去岛城时再说。
至于姨婆和叔婶那边,小美觉得来时才刚去过,这么快又去打扰他们不太合适。毕竟农家人每天都有不少活儿要忙,平繁上门叨扰确实不太好。
“等以后爸妈来的时候,再两下里都去看看吧。”
小美只能心里这样想着。
她二姐在信里提到她迟到的事,让小美感到有些意外。看来以后自己给妹妹写信的时候要小心点儿了,有些事情还是别全倒出来的好,不然让爸妈知道了,肯定又要挨一顿狠批了。
不过她觉得二姐信中说得也很有道理,毕竟和领导吵架这事她确实不对,何况是在敞开门的办公室里,他们隔壁就是商场的会计室,那么大声,你让领导的脸面往哪儿搁啊?
当时小美的确有些生气,这又不是在行里上班,偶尔迟到一两次,她至于上纲上线么?本来她一个会计小白对刚上手的工作就够头痛了,还被经理各种的嫌弃看不上。
“你说你一个干了几十年的老会计,在这种小事上就不能对我这个新手多多包容体谅一下吗?”
“小赵,你出来一下!”
隔壁杨澜会计终于在他们办公室坐不住了,她来到隔壁门口招呼小美道。
“杨会计,你。。。找我有事?”
小美这才结束了与领导的争吵,忙过去问道。
“走,咱们出去说吧。”
跟在杨澜后面的赵小美以为她真的找自己说事,还没出商场的大转门,就迫不及待的问道:
“杨会计,你找我什么事啊?”
“唉,你呀。。。”
杨澜拉着小美走到外面,在一处花坛边停下来,叹了口气,这才继续说道:
“这事本来我不想多说,但小赵你也是,干嘛非要和你们经理争个高低对错呢?毕竟人家可是你的直接上司。这么多人看着,万一事情传开了,被有心人添油加醋地乱说一通,对你有什么好处?”
“再说,领导能当面说你,人家也是真心为你好,总要好过那些暗地里给你穿小鞋使绊子的吧?”
小美这会儿也彻底冷静了下来,听了杨澜的话,觉得刚才自己和领导争执确实有点不对。
但她也觉得很委屈,自己又不是故意要迟到的,自从黎远山调市行储蓄部之后,时不时会到外面出差,接送儿子上下学的任务自然就落在了她的身上。
孩子又不是机器,怎可能事事都按她的要求来。有时你越着急着出门,越容易丢三落四,只好再返回去取,来回一耽搁,就有些不赶趟了,何况她还要提前去行里提货,7点40分前必须要到。
尤其每次上班路经塔山下的那段大弯道陡坡时,即便她再怎么着急赶路,万不敢直接带着儿子骑车往下飙。她自己倒是无所谓,摔了也就摔了,但绝对不能让孩子陷于危险境地啊。
每次要下这段坡时,她都是在前面推着自行车慢慢往下走,小暄暄则紧紧拽着后车座跟在后面。小小年纪心眼颇多,担心他妈妈万一控制不住车把滑下去,一双小手格外小心的拉着后座不放。
“谢谢你啊,杨会计。”
小美看着杨澜真诚的笑脸,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杨澜比小美还小一岁,但在处理事情上却比她成熟多了。她对小美这个会计知识几乎不懂的人总是倾囊相授。
“不要紧,反正我就在隔壁,遇到什么问题的话,可随时过来找我。”
杨澜会计个子中等,身上带着南方人特有的精明干练,和这里的姑娘有些不同。第一次见面时,她就表现得非常友好,让小美觉得和她相处起来很舒服,也很愿意和她交朋友。
所以,小美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会去隔壁找杨澜帮忙,有次连她对面的老会计都看不下去了。
“我说赵会计,你们办公室不是有懂行的人嘛,怎么老跑过来找我们商场的杨会计帮忙?我看啊,干脆建议你们领导把她调过去算了。”
“真是不好意思,给你们添麻烦了,下次。。。”
小美忙不迭地陪着笑脸弯腰道歉。
她还挺怕坐在杨澜对面的莫会计,倒不是说莫会计人不好,只是他个子特别高大,平时总是一脸严肃,说话时还常常带着一种似笑非笑的表情,这让小美在面对他时总觉得有些不大自在。
“没事的,莫会计是在同你开玩笑呢,别理他。”
杨澜回转身打断了小美的道歉,笑容亲切的问:
“你这是又遇到什么问题了?”
看到她那熟悉稳重的笑容,小美顿时安心不少,走上前赶紧把手中的《资金平衡表》递了过去。
“杨会计,你看这样填对不对呀?”
她对此也很无奈,金店刚成立,一切都得从头开始。没有现成的会计制度,更没有正式的业务规章。她一个英语专业毕业的人,不得不一边学一边做,去排除重重困难嘛。
而且身边又没人可求教,她不来找商场里的会计帮忙,还能去找谁呢?
找他们经理?小美想想都觉得不妥,试问有哪个领导愿意听一个笨手笨脚、不懂业务的下属在自己面前诉苦或求教业务方面的知识呢?
这不是自找不痛快吗?她可不敢去凑这个热闹,更何况经理本来就对她不大满意,有时候还会当着那两个柜员的面嘲笑她不太懂业务。好在那两个小姑娘很懂事,从来没有跟着附和,只是乖巧地听着,不说话。这也让小美对她们颇有好感。
两人的年纪跟小美教过的高中生差不多,她觉得和这样岁数的年轻人相处起来特别简单舒心。
“赵会计,你原来当过老师啊?”
有一回,其中一个看着她办公桌上压在玻璃板下面的一张张写着祝福语的明信片,抬起脸有些羡慕的问道。
“嗯,当过几年英语老师吧。”
“您太了不起了呀,赵会计,我在学校时,英语就不怎么好,有不懂的地方来您这里请教行么?”
另一个姑娘也露出了尊敬的表情,夸张的说道。
这让小美有些找回了昔日的傲娇,于是十分爽利的回道:“好啊,遇到不会的,来这里问我好了。”
“哼,学那些东西有什么用!”
虽然经理鼻腔里哼了声又小声嘀咕了一句,但小美也没咋恼她,人家说的对,目前看真没啥用。
这不,眼下如果不去找杨澜,她这个完全没有会计背景的人,怎么可能搞的懂《利润表》和《资金平衡表》这些复杂的东西呢?
金店里加上站柜台的两个小姑娘,总共才四人,而她在这方面是最不懂行的那个。还好那两个小姑娘对她这个过去的老师比较尊敬,见面也总是叫她“赵会计”,不过每次听的小美都有些汗颜。
这个称呼,用在她爸妈或者二姐身上倒还合适,但用在她的身上,总觉得有点不太靠谱。她想,可能因为在这方面感到有所欠缺才心虚吧,完全没有在校园时听到孩子们叫她“赵老师”有底气。
“我赞成你去,到金店当会计总比在调研科混日子强,还能多学点会计知识。”
丈夫黎远山很支持妻子去金店工作。“在银行,会计知识是最基本的,你要不懂这些,以后工作会很难开展的。”
最近丈夫黎远山正春风得意着呢,因为他帮大桥所搞的宣传专栏得到了他们行上级领导的认可,而且在行里的书法比赛上,他还获得一个奖项,最终成功调入了市行储蓄部宣传科。
现在的他干劲十足,像似浑身充满了动力。
小美也挺为他感到高兴的,以他的脑力和文笔,如果一直待在储蓄所当柜员确实有点可惜。还好上级领导及时发现了他的才华,把他调到了更适合他的岗位。
“希望他能好好的在那里干,别再整天胡思乱想、搞一些让令人头疼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