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_忆写于 11.26
“三姐,我听妈妈说你们今天中午去大姐家吃的饭?大姐家那么点地方,你们能坐得下吗?”
小美笑着解释说:“均均带着暄暄在他奶奶家已经先吃了点,回来的时候我们也快吃完了。”
赵小靓叹了口气说道:
“我也很久没去大姐家了。均均这小东西还挺能找的,带着你们就直接找去了。唉,别看均均是在咱们家长大,但对他奶奶可亲了,放了假就往奶奶家跑,大姐都见不到他人影。”
在这一点上,小美也没啥好说的,只能安静地听着。外甥从小是他姥、二姨和四姨帮忙带大的,她这个三姨因为不住在跟前,没帮上什么忙。
“对了,我还听妈妈说,你和老同学去歌厅了?”
“哦,昨天跟他们约好了一起吃饭,饭后一伙人非要去唱卡拉OK,也就跟着他们去了。”
赵小靓听了有些感慨地说:
“出去和同学们聚聚挺好的。你看我现在,整天忙得团团转,哪还有心思想这些。初高中,还有银行学校的那些同学,现在几乎都不怎么来往,真成了彻头彻尾的家庭主妇了。”
小美只能安慰她说:
“都要经历这个阶段啊,等小楠楠大了就好了。”
随后不由想,那时候,她的状况还不如妹妹呢,他们家暄暄完全是由她和山爸自己带大的,两边的老人谁都帮不上忙,她又何曾抱怨过什么?
当暄暄还只有一岁多的时候,经常就会被独自留在家里,这对孩子造成了不小的心理影响。现在回想起来,小美总觉得对儿子有所亏欠,心里很不是滋味。
有些子女就是这样,习惯了依赖父母,把父母的帮助当作理所当然。等父母年纪大了,他们又开始各种抱怨嫌弃,完全忘记了父母为他们的家庭和孩子付出了多少心血和财力。
“你们俩在小屋聊什么呢?”
收拾完厨房的小美母亲进来笑着问两个女儿道。
“正跟我三姐说起去歌厅唱歌的事,别说,我还真没进歌厅唱过歌呢。”
小美妈一听,忙热情的提议说:“要不下周你们一起吃完饭就去歌厅唱去吧,孩子们吃了饭就都回妈妈这里,我给你们看着。”
小靓一听,首先打退堂鼓:“算了吧,我哥嫂和二姐有时间吗?再说我三姐夫和楠楠爸那时候还不知能不能回来呢。”
小美妈妈语气加重地说道:“他们两要是不回来就算了,尤其是黎远山,这是怎么了,回家一趟就忙着去看同学,连正月十五都不回来,真是太不像话了!”
赵小靓不满的撇了她妈一眼:“看你,说着说着就又激动了起来,至于嘛。”
小美妈没搭理小女儿,继续提议道:
“你们俩个要是想去唱就去吧,小楠楠和暄暄他们三个在家我和你爸看着就行了。”
小美和妹妹同时开口否决道:
“我们俩去什么歌厅啊。”
小暄暄听到动静,跑过来问小美:“妈妈,你和四姨是不是要去唱卡拉OK呀?那我也要同你们一起去,我会唱毛阿姨的那首‘你从哪里来。。。’”
“姥姥、三姨,暄暄老是把‘朋友’唱成‘笨友’,不信你们听他唱。”
均均一进来就揭弟弟的短。
“我。。。我那是故意的,你没听出来呀?”
小暄暄毫不示弱的反驳说。
“那你给大家再唱一遍。”
“唱就唱。”
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
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
“这不唱对了吗?为什么故意要唱成‘笨友’?”
在姥姥的追问下,小暄暄不好意思的说,“那是因为我小时候总爱唱成‘笨友’的。”
“知道这样唱不对,就该改过来,知不知道?”
小暄暄老老实实的点头说:“知道了,姥姥。”
赵小靓笑着对女儿说,“楠楠,你暄暄哥哥挺有趣的,是不是?”
小楠楠看了看那边,羞涩的点点头说,“妈妈,是朋友,不是‘笨友’。”
“我们姑娘真聪明哈。”
赵小靓抱起女儿,在她脸蛋上奖励了一下。
“还是我们小楠楠最懂事,你们俩可得好好向小妹妹学习,特别是暄暄,千万不能学你爸那样,知道错了,还不愿改正。”
此时,兄弟俩早已跑到客厅玩耍去了,不过姥姥那响亮的声音,估计他们也听到了。
小美皱下眉,没吱声。
虽然她心里觉得母亲在外孙面前批评他爸,有失分寸,可又担心自己如果出面干涉的话又会引发更多的不愉快,因而选择了沉默。这种情境下,还是少说为佳,她又不是没受到过教训。
看来,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对待它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吧。
小暄暄之所以故意这么做,是因为受到了他二姑来信中的影响。信中二姑提到:“暄暄,还记得二姑教你唱的那首——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吗?你总是调皮地把‘朋’友唱成‘笨’友。。。”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小暄暄也算是比较幸运的了。因为他从小没有受到老一辈传统观念的过多束缚或“荼毒”,因此他的心灵才能够保持自由自在的状态,不受陈规陋习的限制,能够更加开放和自信地成长。
小美觉得,暄暄生长在这种不对长辈唯命是从的环境下,才更有利于培养他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让他能够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拥有更多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随后她又想起了那天中午留在翠珍家吃饭的事。
翠珍的性格与小美颇为相似,她父母是一对非常严肃的老人,尤其是她母亲,常常会不分场合地对女儿进行责骂,这一点上,小美觉得,与自己的母亲倒十分相像。
尽管翠珍从小衣食无忧,但她的童年并不快乐。那次,俩人偷偷在她家做焖面,就因为听到爸妈回来的动静,她竟将剩下的焖面全倒进了煤灰,小美至今想来都感到不可思议,不知道她是哪里生出的这种创意。
“咱俩今天干脆就做豆角焖面吧,这回也不用担心你爸妈回来,你又要把它们倒进煤灰里哈。”
翠珍讪讪一笑,“你记性可真好,都多会儿发生的事儿了,咋到现在还记得这么清楚?”
小美哼了声,不满的说道:“我咋能记不住,那可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一顿焖面,真好吃啊!”
“哈哈,你说的是真的啊,那咱还像上回那样,我烧火摘豆角,你和面擀面做,再加个土豆。”
俩人一拍即合,很快行动起来,忙的热火朝天。
然而,等半锅焖面出锅后,却不尽如人意。
虽然焖面的口味吃着还行,但小美总觉得少了第一次在她家做好焖面后,她用筷子挑动时,塞进嘴里一尝为快的那种鲜香味儿。
“难道咱们的味觉退化了?”
小美吃着做的还算不错的焖面,但无论如何都吃不出第一次的那种感觉了。
“拉倒吧,现在什么吃不上,能像小时候那样馋?”
翠珍的这句话倒提醒了她,是啊,过去她家饭桌上的食物多单一?整天不是窝窝头,就是玉米摊花饼子,焖面难得吃一回,别说还放了好多肉酱,能不好吃,令她记忆犹新吗?
“你从哪里来,我的‘笨’友。。。”
这时,小暄暄那稚嫩的童音从厅里传来,随之是两个孩子充满了欢乐的笑语,其中还混入了孩子姥爷那浑厚的笑声。
小美妈无可奈何的摇摇头道:
“这孩子,怎么就是不知道改啊。”
小美和妹妹不禁莞尔一笑,老妈也太认真了吧。
“三姐,我听妈妈说你们今天中午去大姐家吃的饭?大姐家那么点地方,你们能坐得下吗?”
小美笑着解释说:“均均带着暄暄在他奶奶家已经先吃了点,回来的时候我们也快吃完了。”
赵小靓叹了口气说道:
“我也很久没去大姐家了。均均这小东西还挺能找的,带着你们就直接找去了。唉,别看均均是在咱们家长大,但对他奶奶可亲了,放了假就往奶奶家跑,大姐都见不到他人影。”
在这一点上,小美也没啥好说的,只能安静地听着。外甥从小是他姥、二姨和四姨帮忙带大的,她这个三姨因为不住在跟前,没帮上什么忙。
“对了,我还听妈妈说,你和老同学去歌厅了?”
“哦,昨天跟他们约好了一起吃饭,饭后一伙人非要去唱卡拉OK,也就跟着他们去了。”
赵小靓听了有些感慨地说:
“出去和同学们聚聚挺好的。你看我现在,整天忙得团团转,哪还有心思想这些。初高中,还有银行学校的那些同学,现在几乎都不怎么来往,真成了彻头彻尾的家庭主妇了。”
小美只能安慰她说:
“都要经历这个阶段啊,等小楠楠大了就好了。”
随后不由想,那时候,她的状况还不如妹妹呢,他们家暄暄完全是由她和山爸自己带大的,两边的老人谁都帮不上忙,她又何曾抱怨过什么?
当暄暄还只有一岁多的时候,经常就会被独自留在家里,这对孩子造成了不小的心理影响。现在回想起来,小美总觉得对儿子有所亏欠,心里很不是滋味。
有些子女就是这样,习惯了依赖父母,把父母的帮助当作理所当然。等父母年纪大了,他们又开始各种抱怨嫌弃,完全忘记了父母为他们的家庭和孩子付出了多少心血和财力。
“你们俩在小屋聊什么呢?”
收拾完厨房的小美母亲进来笑着问两个女儿道。
“正跟我三姐说起去歌厅唱歌的事,别说,我还真没进歌厅唱过歌呢。”
小美妈一听,忙热情的提议说:“要不下周你们一起吃完饭就去歌厅唱去吧,孩子们吃了饭就都回妈妈这里,我给你们看着。”
小靓一听,首先打退堂鼓:“算了吧,我哥嫂和二姐有时间吗?再说我三姐夫和楠楠爸那时候还不知能不能回来呢。”
小美妈妈语气加重地说道:“他们两要是不回来就算了,尤其是黎远山,这是怎么了,回家一趟就忙着去看同学,连正月十五都不回来,真是太不像话了!”
赵小靓不满的撇了她妈一眼:“看你,说着说着就又激动了起来,至于嘛。”
小美妈没搭理小女儿,继续提议道:
“你们俩个要是想去唱就去吧,小楠楠和暄暄他们三个在家我和你爸看着就行了。”
小美和妹妹同时开口否决道:
“我们俩去什么歌厅啊。”
小暄暄听到动静,跑过来问小美:“妈妈,你和四姨是不是要去唱卡拉OK呀?那我也要同你们一起去,我会唱毛阿姨的那首‘你从哪里来。。。’”
“姥姥、三姨,暄暄老是把‘朋友’唱成‘笨友’,不信你们听他唱。”
均均一进来就揭弟弟的短。
“我。。。我那是故意的,你没听出来呀?”
小暄暄毫不示弱的反驳说。
“那你给大家再唱一遍。”
“唱就唱。”
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
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
“这不唱对了吗?为什么故意要唱成‘笨友’?”
在姥姥的追问下,小暄暄不好意思的说,“那是因为我小时候总爱唱成‘笨友’的。”
“知道这样唱不对,就该改过来,知不知道?”
小暄暄老老实实的点头说:“知道了,姥姥。”
赵小靓笑着对女儿说,“楠楠,你暄暄哥哥挺有趣的,是不是?”
小楠楠看了看那边,羞涩的点点头说,“妈妈,是朋友,不是‘笨友’。”
“我们姑娘真聪明哈。”
赵小靓抱起女儿,在她脸蛋上奖励了一下。
“还是我们小楠楠最懂事,你们俩可得好好向小妹妹学习,特别是暄暄,千万不能学你爸那样,知道错了,还不愿改正。”
此时,兄弟俩早已跑到客厅玩耍去了,不过姥姥那响亮的声音,估计他们也听到了。
小美皱下眉,没吱声。
虽然她心里觉得母亲在外孙面前批评他爸,有失分寸,可又担心自己如果出面干涉的话又会引发更多的不愉快,因而选择了沉默。这种情境下,还是少说为佳,她又不是没受到过教训。
看来,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对待它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吧。
小暄暄之所以故意这么做,是因为受到了他二姑来信中的影响。信中二姑提到:“暄暄,还记得二姑教你唱的那首——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吗?你总是调皮地把‘朋’友唱成‘笨’友。。。”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小暄暄也算是比较幸运的了。因为他从小没有受到老一辈传统观念的过多束缚或“荼毒”,因此他的心灵才能够保持自由自在的状态,不受陈规陋习的限制,能够更加开放和自信地成长。
小美觉得,暄暄生长在这种不对长辈唯命是从的环境下,才更有利于培养他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让他能够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拥有更多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随后她又想起了那天中午留在翠珍家吃饭的事。
翠珍的性格与小美颇为相似,她父母是一对非常严肃的老人,尤其是她母亲,常常会不分场合地对女儿进行责骂,这一点上,小美觉得,与自己的母亲倒十分相像。
尽管翠珍从小衣食无忧,但她的童年并不快乐。那次,俩人偷偷在她家做焖面,就因为听到爸妈回来的动静,她竟将剩下的焖面全倒进了煤灰,小美至今想来都感到不可思议,不知道她是哪里生出的这种创意。
“咱俩今天干脆就做豆角焖面吧,这回也不用担心你爸妈回来,你又要把它们倒进煤灰里哈。”
翠珍讪讪一笑,“你记性可真好,都多会儿发生的事儿了,咋到现在还记得这么清楚?”
小美哼了声,不满的说道:“我咋能记不住,那可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一顿焖面,真好吃啊!”
“哈哈,你说的是真的啊,那咱还像上回那样,我烧火摘豆角,你和面擀面做,再加个土豆。”
俩人一拍即合,很快行动起来,忙的热火朝天。
然而,等半锅焖面出锅后,却不尽如人意。
虽然焖面的口味吃着还行,但小美总觉得少了第一次在她家做好焖面后,她用筷子挑动时,塞进嘴里一尝为快的那种鲜香味儿。
“难道咱们的味觉退化了?”
小美吃着做的还算不错的焖面,但无论如何都吃不出第一次的那种感觉了。
“拉倒吧,现在什么吃不上,能像小时候那样馋?”
翠珍的这句话倒提醒了她,是啊,过去她家饭桌上的食物多单一?整天不是窝窝头,就是玉米摊花饼子,焖面难得吃一回,别说还放了好多肉酱,能不好吃,令她记忆犹新吗?
“你从哪里来,我的‘笨’友。。。”
这时,小暄暄那稚嫩的童音从厅里传来,随之是两个孩子充满了欢乐的笑语,其中还混入了孩子姥爷那浑厚的笑声。
小美妈无可奈何的摇摇头道:
“这孩子,怎么就是不知道改啊。”
小美和妹妹不禁莞尔一笑,老妈也太认真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