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以安手臂搭在桌上,虚握着豁了一个口的灰白色瓷杯,望着荡漾在水波中的月色,久久没有说话。
半响过后,他才轻轻叹了一声:“我立冠那年初入生意场,从事的营生,多是往返在中原与匈奴两地之间倒卖特产。过了两年有了些家底,便开始走南闯北,二十有四的时候,与呼延韩在晋地相识。”
“我与他一见如故,相处中又发现性情相投。是故,我们互相引为知己,相约走商,同行两载有余。之后,在一次闲谈中,我二人又得知了彼此的身世。”沈以安端起茶杯,灌下一口水,润了润干涩发痒的喉咙,继续往下说道,“他的身份,方才已经同你说过。而我……我的生父是匈奴王庭的左贤王,生母是前朝公主陪嫁过去的大宫女。”
“所以认真算起来,我们还是堂兄弟。我去天池参加圣女继任仪式,正是源自他的邀请。”
听到这里,柳楼曦惊讶之余,稍稍分神,心里了然想道:没想到还有这样一层原因,怪不得沈以安作为这里土皇帝曾家的养子,还能遭人排挤,被迫改行换道,甚至称他为“亚父”的容未雪,也不曾提议将潼关交给他。
等等,她好像发现了什么“华点”。
借着朦胧的月光,她又对着沈以安的脸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因为不确定,这次,柳楼曦话出口的声音都弱了不少:“沈先生,恕我冒犯,请问你今年多少岁了?”
沈以安愣了片刻,没想到她会以这么严肃的语气,用如此直白的形式,问出这样一个……呆蠢的问题。
“我已过不惑之年。因有一半匈奴血统,面相上会显得年轻些。”
柳楼曦眉尾微微上扬,又盯着沈以安看了片刻,随后不好意思道:“沈先生瞧着很是年轻,原以为你我年岁相近,只是辈分高了些……”
沈以安闻言失笑,轻轻摇头,诙谐道:“眼瞧着月上柳梢头,不知柳姝妤可否体谅一下我这个年事已高,精神不济的中年人。”
柳楼曦摸摸鼻子,颇为尴尬地笑了笑:“抱歉抱歉。我一忙起来就夜猫子惯了,没注意时辰。沈先生先去休息,我们明天再议。”
沈以安点点头,走了两步,见柳楼曦仍旧坐着,视线正专注地落在地图上。
“柳姝妤,你不一道回去吗?”他问道。
“离八皇子出发没多久了,我去送送他。”语罢,柳楼曦眼底闪过一道精光。
她作为一个初来乍到,没有时间融入集体、处理好底层关系,自身又是遭人轻视的女子。从自己口里说出来的身份地位,有些时候,远不如站到被世人公认的权贵身边,作出与他平起平坐的姿态。借由八皇子的公信力,可以较容易的,在兵卒的头脑里,留下柳楼曦与他是同一阶层,受他礼遇的印象。
数次过后,柳楼曦也是权贵这一认知,将会潜移默化地刻在他们的潜意识中。此时,她再以一种亲和的姿态,说出自己的身份,给将士营造出一种“我早就有所猜测,果然如此”的心理。
比起望不到的未知,人对早已有所猜测,又得到证实的“已知”倾向性与接受度更高。
沈以安沉吟片刻,了然颔首:“这样也好,你多在将士面前露露脸。”
·
沈以安走后,柳楼曦仔细研究过潼关地形,提笔记下想到的几个点,而后卡着时辰,提着一盏纸灯来到城门前。
她今天登上城墙的事,早就被当时看见的守军,在换岗休息后当做新奇的谈资,传了开。
是故,她这一趟,只被把守上下楼梯的守军象征性挡了一下。他们问明柳楼曦的来意之后,很快就放行了。
登高凭栏,放目远眺,城墙的正后方渐渐亮起一条倒悬人间星河。
眼瞅着那星星点点的光越发近了,柳楼曦把纸灯放在墙头,双手扶在夯土城墙上两个垛口中间的低矮凹陷处,用力一撑,身子一扭,坐到上面,而后小心翼翼收脚,站了起来,又弯腰捡起纸灯,向前上方跨步,踩在城门正中的垛口之上。
没一会,密密麻麻的将士举着火把,排着整齐的队列,出了城。
四万将士夤夜赶路,容未雪让被他母妃曾昭英从曾家,调到自己身边,熟悉这里的两个副官一个带路在前,一个压尾在后。
他则处于阵中,方便顾及前后两头。
柳楼曦站的地儿极其显眼,大军刚刚拔营出发了一刻钟,他就收到了副官递来的消息。
待他骑着高头大马,行到城墙前,柳楼曦手中原先提着的纸灯已经燃尽。
所幸,早在烛光渐弱时,她便托城墙值岗的兵卒又去寻来几盏。
她从兵卒手中接过点燃的纸灯,换下熄灭的那盏,继续立在墙头。
灯,音同,等。
容未雪勒绳停马,抬头,仰视着柳楼曦。
只听,她扬声奋力喊道:“西北夜寒,道阻且长,吾将在此,执灯守望。愿我戍边儿郎,平安回家。”
容未雪心底一软,听多了凯旋而归,“平安回乡”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是更能直击人心。
“潼关,拜托了。”他当着众人,如是说道。
转瞬,上面女声回道:“君且安心,潼关定然无忧。”
挥鞭破空声过后,汗血宝马扬蹄一跃,出了城。
渐渐地,一簇簇火光和着点点星光,融于黑夜。
·
翌日一早大,寒露尚未褪去,沿着叶脉逐颗滴落。
睡了两个时辰的柳楼曦精神抖擞,抱着地图,由李四带路,站到了沈以安的院子里。
等了片刻,睡眼惺忪的沈以安过来了。
他才被李四从床上挖起来,拉耸着肩膀,一副萎靡不振的模样。
沈以安带柳楼曦到了偏房,将着昨天泡的茶,浇上热水,续了一杯,蔫蔫叹道:“年轻就是好啊。”
柳楼曦扯了扯嘴角:“算沈先生子时睡下,到现在也有三个半时辰了。”
都已经早上七点了,也差不多该起了吧……
“哈……”沈以安手掩着嘴唇打了一个长长的哈欠,眼皮半阖,懒懒问道,“柳姝妤这么早来找我,所为何事?”
柳楼曦把茶壶提了放去一边,在桌案上铺开关中四塞地图,和潼关的城防图,问道:“昨日我送行时,同李四大哥和守城将士聊过两句。听他们说潼关守城很难。”
“可李四大哥离开西北去京都已久,今时不同往日;且轮岗的守城将士,多为新兵,欠缺经验,有些地方说不上来。我思来想去,念到沈先生往返两国经商多年,应最是熟悉两国之间的差异,想来会有独到见解,故有此行,前来求问。”
“这潼关守关之难,具体是难在何处?”
提及正事,沈以安神色一正:“潼关乃当世第二大险关,单论守城,其实不难。难得一直是……人心。”
“曾家戍边,其麾下军队,冠名为曾家军,严格来算,无论是前朝还是现世,都是曾家养的私军。既是私军,在朝廷眼中,无异于拥兵自重。”
“前朝时,拖延军响,扣发军粮之事屡见不鲜。就算是朝廷下拨,经过各级官吏层层贪食,运来的军粮每次都数量不足,且不是受潮发霉,就是掺混泥沙。曾家六万将士饥一顿,饱一顿,数年难见一次荤腥。西北的粮仓,直到近些年,才稍稍转好了些。”
语罢,沈以安屈指,用了几分力度,敲了敲木质桌面。指甲与木板的碰撞时,发出了很明显的空腔音。
他话未说满,只略略这么一暗示,柳楼曦瞬间听懂了他的意思。
朝廷依靠曾家拦击匈奴的同时,又畏惧曾家的势力和在西北的声望。前朝是明面上克扣,当下在位的容皇,则是暗地里为难。
不过,现在她不需要考虑这些。一是她守城,守不了几日,这次一同压运随援军北上的粮食足够多;二是现在朝中事务均由苏祉猷把持,日后不好说,起码现在正值战时,他不会存心刁难西北。
想到这里,她冲着沈以安笑了笑,说道:“今时不同往日。如今朝中稳固,皇帝陛下又下令倾力支持西北,暂无内忧。”
沈以安“呵”了一声,脸上勾起一个讥讽的笑容。
倾力支持,每一位皇帝陛下都是这么说,但里头有几分真假,也就位高权重,弄权制衡的他们自己才能知晓。
不过,这个问题太过敏感。他原本就身份尴尬,况且双亲一个为匈奴王庭中人,一个是前朝之臣,实在不便多言。
于是,沈以安伸手,指甲点了点地图,围着潼关虚虚画上一个圈:“至于外患,我记得,昨天同你提到了云梯。”
柳楼曦点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匈奴从前在城墙上,吃了不少闷亏。当时,他们若想攻城,唯有撞破城门,或是用绑有绳索的钩爪攀爬城墙。城门可用箭弩防卫、钩爪以长刀断绳,两者均有应对之法。”
“而用实木制成的云梯,重达十吨,一但成功搭建,很难将其破坏,只得往下投掷滚石。”
柳楼曦沉默片刻,若有所思道:“匈奴的云梯,与我军的一模一样,同祖同源?”
“并非如此。”沈以安微微摇了摇头,“云梯是一个设计精巧,搭建过程繁杂的重大工程。他们没有中原巧匠的技术,只是沿着呼延韩仿照云梯绘制出来的结构草图,再复制加工出一个勉强能用的云梯。”
“匈奴的云梯不论设计如何,终归是能用。”柳楼曦接话道,“他们架好云梯,再遣壮士,手持厚木盾,沿云梯登墙开路。”
沈以安颔首肯定道:“正是如此。”
柳楼曦问:“沈先生见过匈奴的云梯吗,它大致什么样,或者说,它梯面展开之后,大致有多长?”
沈以安摩挲着下巴,沉思了一会儿,说道:“展开长度不及我军,全长约莫我军云梯的四分之三。”
“知晓长度,这就好办了。”柳楼曦问沈以安要来纸笔,笑道:“我想出一个法子,可以破了这云梯。”
她在纸上画出竖线代表城墙,与之垂直的横线代表地面,又以一只没有沾墨打湿的毛笔代替匈奴云梯。
“以云梯正好搭上墙头为基准。云梯长度固定,通过改变云梯与地面的夹角,可以控制云梯搭在城墙的位置。”
“已知云梯的长度,且云梯顶端位于墙头往下六尺,无法攀登。”柳楼曦提笔在纸上刷刷画出了几个角度不同的直角三角形,“所以可以推出,若想用云梯登顶,云梯就必须摆放在这一段既定范围之内。”
因城墙和地面垂直,呈九十度。便可与测量山高一致,利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已知一条由云梯梯面搭呈的定值斜边,和城墙这一条垂边的最长最短情况,推导出另外一条直角边的边长范围,这不轻轻松松。
沈以安半眯下眼,死死盯着纸面上的那几个示意图:“你是想……”
柳楼曦柔柔一笑,接着说道:“在这一个范围里,水平地面往下挖多深,云梯搭到城墙的高度,也就随之往下多少尺。”
沈以安心喜过后,转念一想,觉得不妥:“若是他们移土填坑,又该如何是好?”
柳楼曦把草纸放到一旁,指尖点在地图上:“黄河,在潼关前面四里地。刚好潼关还没有护城河,我们可以在城墙前,这一段范围之中,挖一条深渠,而后引黄河水灌入。”
“我们不需要守关守个百八十天,只用拖时间,撑死一周,等朝廷援军到来就成。我主张挖渠,一来,他们无法架设云梯,没了快速破城的法子;二来,对付过去这一头之后,将渠道稍加扩建,日后还能用上;三来,我们人多,两万人分散开挖,用不了几日就能完工,耗时很短。”
阐述完自己的想法,柳楼曦话锋一转,问道:“沈先生,你觉得此法如何?”
沈以安注视着她,过了片刻,垂眸起身一礼,说道:“八皇子把虎符交给了柳姝妤,代表着他对你的信任。现在柳姝妤是这潼关的守将,你觉得此法可行,直接吩咐下去便是,无须问我。”
柳楼曦失笑:“先生这言下之意,便是觉得此路不通。”
“是。”沈以安也不藏着掖着,直言道,“你的想法过于新奇且纸面化,恕我不敢苟同。所以我会以我的方式,为守城提前做些准备。”
被他婉拒,柳楼曦脸上笑意不变,摩挲着下巴想了想,道:“也好,你我二人分头行动,也算是给潼关上了一层双重保险。”
语罢,她起身一礼:“既然如此,我就着手下去准备,先行一步,告辞。”
“柳姝妤,慢走。”沈以安回礼道。
他望着她离去的背影,低低叹了一声,心想:柳楼曦一介女流,到底是年岁尚小,不懂得权欲熏心下的人心险恶。指望朝廷援军,还不如派人去匈奴劝降的成功率高.
半响过后,他才轻轻叹了一声:“我立冠那年初入生意场,从事的营生,多是往返在中原与匈奴两地之间倒卖特产。过了两年有了些家底,便开始走南闯北,二十有四的时候,与呼延韩在晋地相识。”
“我与他一见如故,相处中又发现性情相投。是故,我们互相引为知己,相约走商,同行两载有余。之后,在一次闲谈中,我二人又得知了彼此的身世。”沈以安端起茶杯,灌下一口水,润了润干涩发痒的喉咙,继续往下说道,“他的身份,方才已经同你说过。而我……我的生父是匈奴王庭的左贤王,生母是前朝公主陪嫁过去的大宫女。”
“所以认真算起来,我们还是堂兄弟。我去天池参加圣女继任仪式,正是源自他的邀请。”
听到这里,柳楼曦惊讶之余,稍稍分神,心里了然想道:没想到还有这样一层原因,怪不得沈以安作为这里土皇帝曾家的养子,还能遭人排挤,被迫改行换道,甚至称他为“亚父”的容未雪,也不曾提议将潼关交给他。
等等,她好像发现了什么“华点”。
借着朦胧的月光,她又对着沈以安的脸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因为不确定,这次,柳楼曦话出口的声音都弱了不少:“沈先生,恕我冒犯,请问你今年多少岁了?”
沈以安愣了片刻,没想到她会以这么严肃的语气,用如此直白的形式,问出这样一个……呆蠢的问题。
“我已过不惑之年。因有一半匈奴血统,面相上会显得年轻些。”
柳楼曦眉尾微微上扬,又盯着沈以安看了片刻,随后不好意思道:“沈先生瞧着很是年轻,原以为你我年岁相近,只是辈分高了些……”
沈以安闻言失笑,轻轻摇头,诙谐道:“眼瞧着月上柳梢头,不知柳姝妤可否体谅一下我这个年事已高,精神不济的中年人。”
柳楼曦摸摸鼻子,颇为尴尬地笑了笑:“抱歉抱歉。我一忙起来就夜猫子惯了,没注意时辰。沈先生先去休息,我们明天再议。”
沈以安点点头,走了两步,见柳楼曦仍旧坐着,视线正专注地落在地图上。
“柳姝妤,你不一道回去吗?”他问道。
“离八皇子出发没多久了,我去送送他。”语罢,柳楼曦眼底闪过一道精光。
她作为一个初来乍到,没有时间融入集体、处理好底层关系,自身又是遭人轻视的女子。从自己口里说出来的身份地位,有些时候,远不如站到被世人公认的权贵身边,作出与他平起平坐的姿态。借由八皇子的公信力,可以较容易的,在兵卒的头脑里,留下柳楼曦与他是同一阶层,受他礼遇的印象。
数次过后,柳楼曦也是权贵这一认知,将会潜移默化地刻在他们的潜意识中。此时,她再以一种亲和的姿态,说出自己的身份,给将士营造出一种“我早就有所猜测,果然如此”的心理。
比起望不到的未知,人对早已有所猜测,又得到证实的“已知”倾向性与接受度更高。
沈以安沉吟片刻,了然颔首:“这样也好,你多在将士面前露露脸。”
·
沈以安走后,柳楼曦仔细研究过潼关地形,提笔记下想到的几个点,而后卡着时辰,提着一盏纸灯来到城门前。
她今天登上城墙的事,早就被当时看见的守军,在换岗休息后当做新奇的谈资,传了开。
是故,她这一趟,只被把守上下楼梯的守军象征性挡了一下。他们问明柳楼曦的来意之后,很快就放行了。
登高凭栏,放目远眺,城墙的正后方渐渐亮起一条倒悬人间星河。
眼瞅着那星星点点的光越发近了,柳楼曦把纸灯放在墙头,双手扶在夯土城墙上两个垛口中间的低矮凹陷处,用力一撑,身子一扭,坐到上面,而后小心翼翼收脚,站了起来,又弯腰捡起纸灯,向前上方跨步,踩在城门正中的垛口之上。
没一会,密密麻麻的将士举着火把,排着整齐的队列,出了城。
四万将士夤夜赶路,容未雪让被他母妃曾昭英从曾家,调到自己身边,熟悉这里的两个副官一个带路在前,一个压尾在后。
他则处于阵中,方便顾及前后两头。
柳楼曦站的地儿极其显眼,大军刚刚拔营出发了一刻钟,他就收到了副官递来的消息。
待他骑着高头大马,行到城墙前,柳楼曦手中原先提着的纸灯已经燃尽。
所幸,早在烛光渐弱时,她便托城墙值岗的兵卒又去寻来几盏。
她从兵卒手中接过点燃的纸灯,换下熄灭的那盏,继续立在墙头。
灯,音同,等。
容未雪勒绳停马,抬头,仰视着柳楼曦。
只听,她扬声奋力喊道:“西北夜寒,道阻且长,吾将在此,执灯守望。愿我戍边儿郎,平安回家。”
容未雪心底一软,听多了凯旋而归,“平安回乡”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是更能直击人心。
“潼关,拜托了。”他当着众人,如是说道。
转瞬,上面女声回道:“君且安心,潼关定然无忧。”
挥鞭破空声过后,汗血宝马扬蹄一跃,出了城。
渐渐地,一簇簇火光和着点点星光,融于黑夜。
·
翌日一早大,寒露尚未褪去,沿着叶脉逐颗滴落。
睡了两个时辰的柳楼曦精神抖擞,抱着地图,由李四带路,站到了沈以安的院子里。
等了片刻,睡眼惺忪的沈以安过来了。
他才被李四从床上挖起来,拉耸着肩膀,一副萎靡不振的模样。
沈以安带柳楼曦到了偏房,将着昨天泡的茶,浇上热水,续了一杯,蔫蔫叹道:“年轻就是好啊。”
柳楼曦扯了扯嘴角:“算沈先生子时睡下,到现在也有三个半时辰了。”
都已经早上七点了,也差不多该起了吧……
“哈……”沈以安手掩着嘴唇打了一个长长的哈欠,眼皮半阖,懒懒问道,“柳姝妤这么早来找我,所为何事?”
柳楼曦把茶壶提了放去一边,在桌案上铺开关中四塞地图,和潼关的城防图,问道:“昨日我送行时,同李四大哥和守城将士聊过两句。听他们说潼关守城很难。”
“可李四大哥离开西北去京都已久,今时不同往日;且轮岗的守城将士,多为新兵,欠缺经验,有些地方说不上来。我思来想去,念到沈先生往返两国经商多年,应最是熟悉两国之间的差异,想来会有独到见解,故有此行,前来求问。”
“这潼关守关之难,具体是难在何处?”
提及正事,沈以安神色一正:“潼关乃当世第二大险关,单论守城,其实不难。难得一直是……人心。”
“曾家戍边,其麾下军队,冠名为曾家军,严格来算,无论是前朝还是现世,都是曾家养的私军。既是私军,在朝廷眼中,无异于拥兵自重。”
“前朝时,拖延军响,扣发军粮之事屡见不鲜。就算是朝廷下拨,经过各级官吏层层贪食,运来的军粮每次都数量不足,且不是受潮发霉,就是掺混泥沙。曾家六万将士饥一顿,饱一顿,数年难见一次荤腥。西北的粮仓,直到近些年,才稍稍转好了些。”
语罢,沈以安屈指,用了几分力度,敲了敲木质桌面。指甲与木板的碰撞时,发出了很明显的空腔音。
他话未说满,只略略这么一暗示,柳楼曦瞬间听懂了他的意思。
朝廷依靠曾家拦击匈奴的同时,又畏惧曾家的势力和在西北的声望。前朝是明面上克扣,当下在位的容皇,则是暗地里为难。
不过,现在她不需要考虑这些。一是她守城,守不了几日,这次一同压运随援军北上的粮食足够多;二是现在朝中事务均由苏祉猷把持,日后不好说,起码现在正值战时,他不会存心刁难西北。
想到这里,她冲着沈以安笑了笑,说道:“今时不同往日。如今朝中稳固,皇帝陛下又下令倾力支持西北,暂无内忧。”
沈以安“呵”了一声,脸上勾起一个讥讽的笑容。
倾力支持,每一位皇帝陛下都是这么说,但里头有几分真假,也就位高权重,弄权制衡的他们自己才能知晓。
不过,这个问题太过敏感。他原本就身份尴尬,况且双亲一个为匈奴王庭中人,一个是前朝之臣,实在不便多言。
于是,沈以安伸手,指甲点了点地图,围着潼关虚虚画上一个圈:“至于外患,我记得,昨天同你提到了云梯。”
柳楼曦点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匈奴从前在城墙上,吃了不少闷亏。当时,他们若想攻城,唯有撞破城门,或是用绑有绳索的钩爪攀爬城墙。城门可用箭弩防卫、钩爪以长刀断绳,两者均有应对之法。”
“而用实木制成的云梯,重达十吨,一但成功搭建,很难将其破坏,只得往下投掷滚石。”
柳楼曦沉默片刻,若有所思道:“匈奴的云梯,与我军的一模一样,同祖同源?”
“并非如此。”沈以安微微摇了摇头,“云梯是一个设计精巧,搭建过程繁杂的重大工程。他们没有中原巧匠的技术,只是沿着呼延韩仿照云梯绘制出来的结构草图,再复制加工出一个勉强能用的云梯。”
“匈奴的云梯不论设计如何,终归是能用。”柳楼曦接话道,“他们架好云梯,再遣壮士,手持厚木盾,沿云梯登墙开路。”
沈以安颔首肯定道:“正是如此。”
柳楼曦问:“沈先生见过匈奴的云梯吗,它大致什么样,或者说,它梯面展开之后,大致有多长?”
沈以安摩挲着下巴,沉思了一会儿,说道:“展开长度不及我军,全长约莫我军云梯的四分之三。”
“知晓长度,这就好办了。”柳楼曦问沈以安要来纸笔,笑道:“我想出一个法子,可以破了这云梯。”
她在纸上画出竖线代表城墙,与之垂直的横线代表地面,又以一只没有沾墨打湿的毛笔代替匈奴云梯。
“以云梯正好搭上墙头为基准。云梯长度固定,通过改变云梯与地面的夹角,可以控制云梯搭在城墙的位置。”
“已知云梯的长度,且云梯顶端位于墙头往下六尺,无法攀登。”柳楼曦提笔在纸上刷刷画出了几个角度不同的直角三角形,“所以可以推出,若想用云梯登顶,云梯就必须摆放在这一段既定范围之内。”
因城墙和地面垂直,呈九十度。便可与测量山高一致,利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已知一条由云梯梯面搭呈的定值斜边,和城墙这一条垂边的最长最短情况,推导出另外一条直角边的边长范围,这不轻轻松松。
沈以安半眯下眼,死死盯着纸面上的那几个示意图:“你是想……”
柳楼曦柔柔一笑,接着说道:“在这一个范围里,水平地面往下挖多深,云梯搭到城墙的高度,也就随之往下多少尺。”
沈以安心喜过后,转念一想,觉得不妥:“若是他们移土填坑,又该如何是好?”
柳楼曦把草纸放到一旁,指尖点在地图上:“黄河,在潼关前面四里地。刚好潼关还没有护城河,我们可以在城墙前,这一段范围之中,挖一条深渠,而后引黄河水灌入。”
“我们不需要守关守个百八十天,只用拖时间,撑死一周,等朝廷援军到来就成。我主张挖渠,一来,他们无法架设云梯,没了快速破城的法子;二来,对付过去这一头之后,将渠道稍加扩建,日后还能用上;三来,我们人多,两万人分散开挖,用不了几日就能完工,耗时很短。”
阐述完自己的想法,柳楼曦话锋一转,问道:“沈先生,你觉得此法如何?”
沈以安注视着她,过了片刻,垂眸起身一礼,说道:“八皇子把虎符交给了柳姝妤,代表着他对你的信任。现在柳姝妤是这潼关的守将,你觉得此法可行,直接吩咐下去便是,无须问我。”
柳楼曦失笑:“先生这言下之意,便是觉得此路不通。”
“是。”沈以安也不藏着掖着,直言道,“你的想法过于新奇且纸面化,恕我不敢苟同。所以我会以我的方式,为守城提前做些准备。”
被他婉拒,柳楼曦脸上笑意不变,摩挲着下巴想了想,道:“也好,你我二人分头行动,也算是给潼关上了一层双重保险。”
语罢,她起身一礼:“既然如此,我就着手下去准备,先行一步,告辞。”
“柳姝妤,慢走。”沈以安回礼道。
他望着她离去的背影,低低叹了一声,心想:柳楼曦一介女流,到底是年岁尚小,不懂得权欲熏心下的人心险恶。指望朝廷援军,还不如派人去匈奴劝降的成功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