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乘风而起正文卷第八百六十六章神臂城公元年起,蒙军入侵南宋,四川西北失陷后,为防御战争,南宋淳佑三年初。名臣余玠以兵部侍郎出使四川,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并以重庆为大本营,领导全蜀防务。
抵达之后,余玠采纳幕僚的建议,制定了依山为垒、设险守蜀的战略计划,在整个山城防御体系中,以合川钓鱼城为中心,在四川筑起泸州“神臂城”、蓬溪“大获城”、万县“天生城”、金堂“云顶城”等十余座山城,互相支援,抗击蒙军。
其中神臂城便是这条堡垒联合体构筑的一字长蛇阵的“蛇头”,位置非常重要。
城池沿龙透山凭险修筑,整个城池东西长为一千两百米,南北宽八百米,总面积五平方里,地势东高西低。城四周除悬崖外,均有高低不一的石城墙,并修建了五处城门。
东门外坡地上还筑有两道护城一字石垣,夹出一个“耳城”。
与东门平行,耳城左右两端设有炮台。在距耳城两百米的有一条唯一的入城小路,小路两侧有护城池,左面叫红菱池,右面叫白菱池。
这就构成了城外筑城,城下凿池,层层设防的布局。
城池修好之后,便将州治移到此处,因此这里也被称作“老泸州”,直到今天,坐落在神臂城遗址上的这个村子,也叫做老泸村。
这是蜀中保存最为完整,最壮观的蒙宋战争长江上游古战场遗址。
在山脚城外河滩下船之后,只有一条狭小的陆路穿过两个大池塘,连接上一处城门。
这里江岸陡峭,怪石嶙峋,几乎都是悬崖峭壁,无路可攀,唯有东面与陆路相连,然而这里也横亘这几道直达江边的石墙。
经过红菱池,南面百米处有一处稍微开阔的地带,这里是整兵之地,名为校场坝。
然而校场坝西面有一堤坝,叫做一字城,又称夺水城。此外校场坝上方还有炮台镇守。
炮台在一处峭壁之上,易守难攻,称为“猫嘴岩”,炮台和城墙各处还有地下坑道,是当年宋兵藏兵运兵,勾通城内城外的秘密进出口。
这样的一字城墙有两道,依坡而建,两道城墙与崖壁、江岸围成“耳城”。
耳城北端与神臂城崖壁相接,南端延伸至长江边上,在城南形成自然绝壁、一字城墙与长江四面围合而成的小城,不但增加了南门的防御纵深,也有效阻断了敌人在神臂山南岸的横向交通。
两道一字城墙均采用丁砌筑法,楔形城墙石,规格统一,形制规整,倾斜明显,不但难以佯攻,就连想要破坏都具有难度,也无怪能够保存到今天。
穿过狭窄的城门城内有衙门,便开始爬山,到了山路上,就能够发现这是一座军事台地类城防设施。
可谓山是一座城,城是一座山。
“这里的防守设施有好些种。”方文玉进入了军事观察员的角色,给大家讲解这座城池设计精妙的地方:“第一类为砲台,砲台没有如普通城池那样位于城墙上,而是位于城内外视野开阔、位置险要的地方,这就是典型的‘台地防守工事’的格局。”
“第二类叫敌台。敌台位于城墙一端或城墙拐角的高大台基上,台基和城墙连为一体,且砌筑风格和城墙相同,敌台上可能建有敌楼,称角楼。”
“角楼是城池防守的薄弱区域,因为它虽然可以二百七十度攻击来犯之敌,但是也要承受来自二百七十度的敌人围攻,因此需要打造得特别的坚固。”() ()
“而最好的防守是进攻,因此角楼下常常设有立体的射击孔和出击的暗道,利用地利优势,结合伏兵,能够给来犯之敌造成巨大杀伤。”
“第三类是城墙上的进攻防护面,称作墩台,因为做了特别的加厚,形如突出于城墙上方的一面盾牌,中间也有射击的方孔,两侧和下方可以藏人,亦称‘马面’。”
“第四类为哨所。一般位于城门两侧或一侧的上方,为一加工过的平台,起着观察和守城门的作用。”
沿着山路一路行上,沿途还要经过钟鼓楼、脚碓、暗门,衙门,仓库。
还有稻田和村落。
“这里完全能够自给自足了,”来到最高处,整个形胜之地尽收眼底,方文玉说道:“这里有泉水,有井,有稻田,城门一关,大部队的骑兵因为两侧莲池的存在算是废了,只能通过莲池中间的狭窄通道采用添油战术过来,成为当面守军的活靶子。”
“而其余三面就更别想了,悬崖峭壁,猴子都难以上来。”张路点头表示赞成。
杨和看了看周围:“仅凭山上的梯田,种稻子养千人都不是问题。”
从南向北,众人一边聊天拍照一边玩耍,最后在神臂城遗址北郊的纱帽岩下休息。
这里有一块石坝,坝上有一个巨大的宋代雕刻,造型为一只周长二十余米、背高近两米的巨大的石龟伏于地面,似欲爬行。
大龟的背上,有一条长余二十余米的巨蟒,盘缠在龟腹和龟背。
龟首上仰,与蟒首相视而戏,这是镇守北方的神兽,玄武的雕像。
“咱们在这儿歇会儿吧,等人。”周至笑道:“大帅,这样的城池换作你来防守,能抵挡元军多久?”
“给三千人,再备些船,闲下来打鱼种稻,操练兵马……”方文玉想了想:“要是足兵足食,想防守多久都可以吧?”
“这样防守有用吗?”张路有些奇怪:“我扔你在那儿不管不就行了?”
“路路通你这是不懂军事了。”方文玉说道:“古代战争,最重要的就是粮道,一兵一卒能够携带多少粮食?我们就算一人一百斤,带着它还能走多快?能够在多大的范围内有效作战?”
“因此必须另有运送粮食的力量和渠道,而这样的力量和渠道一旦被敌人破坏,除非有本事儿‘因粮于敌’,否则前方军队只有唯一下场,那就是不攻自溃。”
“江南又不是北方,可以让元军赶着牛羊行军,因此除了以水师突袭都城,否则就只可蚕食,难以鲸吞。”方文玉说道。
“但是水战是南方政权的强项,采石矶一战就能说明问题。而这里的江防工程还不止一处,后方还有多处奥援,因此就算敌人多来十倍,在这道关卡没有拿下来之前,绝对不敢南进。”
“事实是这样吗?”张路问周至。
“差不多如此。”周至说道:“神臂城建成之后,宋、蒙双方为争夺这处战略要塞,在宋理宗淳祐三年至宋端宗景炎二年的三十四年内,这里发生了最残酷的拉锯战,先后五次易手,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可最后还是给灭了?”卫非问道。
抵达之后,余玠采纳幕僚的建议,制定了依山为垒、设险守蜀的战略计划,在整个山城防御体系中,以合川钓鱼城为中心,在四川筑起泸州“神臂城”、蓬溪“大获城”、万县“天生城”、金堂“云顶城”等十余座山城,互相支援,抗击蒙军。
其中神臂城便是这条堡垒联合体构筑的一字长蛇阵的“蛇头”,位置非常重要。
城池沿龙透山凭险修筑,整个城池东西长为一千两百米,南北宽八百米,总面积五平方里,地势东高西低。城四周除悬崖外,均有高低不一的石城墙,并修建了五处城门。
东门外坡地上还筑有两道护城一字石垣,夹出一个“耳城”。
与东门平行,耳城左右两端设有炮台。在距耳城两百米的有一条唯一的入城小路,小路两侧有护城池,左面叫红菱池,右面叫白菱池。
这就构成了城外筑城,城下凿池,层层设防的布局。
城池修好之后,便将州治移到此处,因此这里也被称作“老泸州”,直到今天,坐落在神臂城遗址上的这个村子,也叫做老泸村。
这是蜀中保存最为完整,最壮观的蒙宋战争长江上游古战场遗址。
在山脚城外河滩下船之后,只有一条狭小的陆路穿过两个大池塘,连接上一处城门。
这里江岸陡峭,怪石嶙峋,几乎都是悬崖峭壁,无路可攀,唯有东面与陆路相连,然而这里也横亘这几道直达江边的石墙。
经过红菱池,南面百米处有一处稍微开阔的地带,这里是整兵之地,名为校场坝。
然而校场坝西面有一堤坝,叫做一字城,又称夺水城。此外校场坝上方还有炮台镇守。
炮台在一处峭壁之上,易守难攻,称为“猫嘴岩”,炮台和城墙各处还有地下坑道,是当年宋兵藏兵运兵,勾通城内城外的秘密进出口。
这样的一字城墙有两道,依坡而建,两道城墙与崖壁、江岸围成“耳城”。
耳城北端与神臂城崖壁相接,南端延伸至长江边上,在城南形成自然绝壁、一字城墙与长江四面围合而成的小城,不但增加了南门的防御纵深,也有效阻断了敌人在神臂山南岸的横向交通。
两道一字城墙均采用丁砌筑法,楔形城墙石,规格统一,形制规整,倾斜明显,不但难以佯攻,就连想要破坏都具有难度,也无怪能够保存到今天。
穿过狭窄的城门城内有衙门,便开始爬山,到了山路上,就能够发现这是一座军事台地类城防设施。
可谓山是一座城,城是一座山。
“这里的防守设施有好些种。”方文玉进入了军事观察员的角色,给大家讲解这座城池设计精妙的地方:“第一类为砲台,砲台没有如普通城池那样位于城墙上,而是位于城内外视野开阔、位置险要的地方,这就是典型的‘台地防守工事’的格局。”
“第二类叫敌台。敌台位于城墙一端或城墙拐角的高大台基上,台基和城墙连为一体,且砌筑风格和城墙相同,敌台上可能建有敌楼,称角楼。”
“角楼是城池防守的薄弱区域,因为它虽然可以二百七十度攻击来犯之敌,但是也要承受来自二百七十度的敌人围攻,因此需要打造得特别的坚固。”() ()
“而最好的防守是进攻,因此角楼下常常设有立体的射击孔和出击的暗道,利用地利优势,结合伏兵,能够给来犯之敌造成巨大杀伤。”
“第三类是城墙上的进攻防护面,称作墩台,因为做了特别的加厚,形如突出于城墙上方的一面盾牌,中间也有射击的方孔,两侧和下方可以藏人,亦称‘马面’。”
“第四类为哨所。一般位于城门两侧或一侧的上方,为一加工过的平台,起着观察和守城门的作用。”
沿着山路一路行上,沿途还要经过钟鼓楼、脚碓、暗门,衙门,仓库。
还有稻田和村落。
“这里完全能够自给自足了,”来到最高处,整个形胜之地尽收眼底,方文玉说道:“这里有泉水,有井,有稻田,城门一关,大部队的骑兵因为两侧莲池的存在算是废了,只能通过莲池中间的狭窄通道采用添油战术过来,成为当面守军的活靶子。”
“而其余三面就更别想了,悬崖峭壁,猴子都难以上来。”张路点头表示赞成。
杨和看了看周围:“仅凭山上的梯田,种稻子养千人都不是问题。”
从南向北,众人一边聊天拍照一边玩耍,最后在神臂城遗址北郊的纱帽岩下休息。
这里有一块石坝,坝上有一个巨大的宋代雕刻,造型为一只周长二十余米、背高近两米的巨大的石龟伏于地面,似欲爬行。
大龟的背上,有一条长余二十余米的巨蟒,盘缠在龟腹和龟背。
龟首上仰,与蟒首相视而戏,这是镇守北方的神兽,玄武的雕像。
“咱们在这儿歇会儿吧,等人。”周至笑道:“大帅,这样的城池换作你来防守,能抵挡元军多久?”
“给三千人,再备些船,闲下来打鱼种稻,操练兵马……”方文玉想了想:“要是足兵足食,想防守多久都可以吧?”
“这样防守有用吗?”张路有些奇怪:“我扔你在那儿不管不就行了?”
“路路通你这是不懂军事了。”方文玉说道:“古代战争,最重要的就是粮道,一兵一卒能够携带多少粮食?我们就算一人一百斤,带着它还能走多快?能够在多大的范围内有效作战?”
“因此必须另有运送粮食的力量和渠道,而这样的力量和渠道一旦被敌人破坏,除非有本事儿‘因粮于敌’,否则前方军队只有唯一下场,那就是不攻自溃。”
“江南又不是北方,可以让元军赶着牛羊行军,因此除了以水师突袭都城,否则就只可蚕食,难以鲸吞。”方文玉说道。
“但是水战是南方政权的强项,采石矶一战就能说明问题。而这里的江防工程还不止一处,后方还有多处奥援,因此就算敌人多来十倍,在这道关卡没有拿下来之前,绝对不敢南进。”
“事实是这样吗?”张路问周至。
“差不多如此。”周至说道:“神臂城建成之后,宋、蒙双方为争夺这处战略要塞,在宋理宗淳祐三年至宋端宗景炎二年的三十四年内,这里发生了最残酷的拉锯战,先后五次易手,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可最后还是给灭了?”卫非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