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举目四望,赫然发现在场众人一个个都在抬头看着天花板,对于曹孙互王一事居然漠不关心!
天呐?这些人是怎么了?难道都不管大汉的存亡了吗?
荀彧不禁心里一阵难受,再看看天子,居然也对此显得毫不在乎!
这一刻,荀彧终于明白了,大汉已经名存实亡了!
自从大秦建立,再到两部鲜卑相继攻陷长安和晋阳之后,大汉也几乎是不复存在了!
昔日大汉的天下,如今就连异族也纷纷建国,那就更别提这些汉家诸侯了!
曹操、高欢、孙策、刘裕、陈烈、萧道成,他们一个个的不是汉室功臣之后,就干脆是汉室宗亲。
既然连异族都能建国,那么这些功臣之后,大汉的诸侯又为什么不可以呢?
早在河北大战后期,曹军打败并州军之后,曹丞相便已经无敌于天下!
那时候的曹丞相没有称王,没有称帝就已经很不错了,汉室还能延续至今也已经不错了!
这一刻,荀彧悟了,大汉气数已尽!
既然如此,曹孙互王也就不算什么了,只要天子还能活着喘口气就已经不错了。
之后,曹操见无人反对此事,心里却也是极为欢喜的!
虽然他在渭北决战中实力大损,但至少现在的满朝文武都还是他的人,这个许都朝堂也依旧是他的一言堂!
于是乎,曹操便准备作最后的总结,并为重臣安排下接下来的工作。
“安石,由你负责与孙策续盟,并互王一事!
文若,你联系各州郡,在继续推行屯田制度的前提下,并为我重新召集兵马!吾要尽快将军力恢复到二十万的规模!
公达,由你负责出面联系萧道成和韦孝宽,加封萧道成为青州牧、镇北大将军!为吾防高欢、御徐州!此外,再命韦孝宽紧紧盯住并州的晋国(由中部鲜卑建立)和石勒、冉闵、刘曜的一举一动!
文和,由你出面构筑洛阳—荥阳—虎牢关防线,全权处理对大秦的防务!”曹操下令道。
“我等谨遵丞相之令!”四大谋臣说道。
很快,朝议结束,重臣退朝,天子也有如僵尸一般被一群太监给扶了下去。
众人在散去后,唯独只有司马懿一人被曹操招呼了一声,然后给叫走了。
……
另一边,荀彧、荀攸在下朝后都很郁闷,只为了曹操要与孙策互王一事!
“叔父,对于此事您怎么看?”荀攸问道。
二荀并非是兄弟而是叔侄,荀彧为叔,荀攸为侄。
但事实上,荀攸却要比荀彧年长几岁,只因为荀家太大了!
作为中原顶级大族之一,荀家人才辈出,这一代更是出了荀彧、荀攸这两位大才。
尤其是在曹操起兵之初,二荀对曹操的帮助不可谓不小,否则如何能够稳坐五谋士之二?
荀彧(年-年),字文若,颍川郡颍阴县人。
东汉末年政治家、战略家,荀彧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
永汉元年(年),被举孝廉,任守宫令。
董卓执政后弃官归乡,率领宗族避难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 ()
后料袁绍不能成大事而投奔曹操,任司马。
兴平元年(年),吕布趁曹操东征,袭占兖州,荀彧领导保卫兖州三城。
后建议曹操“深根固本以制天下”,使其收复兖州,取得进一步发展的基地。
建安元年(年),劝曹操迎汉献帝建都许县,得挟天子以令诸侯。
在曹操征战期间,主持后方事务,助他战胜张绣、吕布、袁术、刘备等,使之成为北方唯一能与袁绍抗衡的势力。
官渡之战中,他劝阻曹操退军的企图,使曹军反败为胜。
战后又建议曹操暂缓南征,乘胜追击袁氏,迅速平定冀州。
建安十三年(年),向曹操献计奇袭荆州。
荀彧虽助曹操成就大业,但内心忠于汉室。
建安十七年(年),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被调离中枢,在随征孙权途中,于寿春忧郁而亡(一说服毒自尽),享年五十岁。
荀彧居中持重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
他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同时,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
因其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等方面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堪称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
………
荀攸(年-年),字公达,汉末颍阴人,是荀彧的堂侄,曹操的重要谋士。
荀攸自幼机灵敏捷,汉献帝时,被任命为黄门侍郎。
董卓被杀后,荀彧把其推荐给曹操,担任汝南的太守。
建安三年(年),荀攸随曹操出征张绣。
临战前为曹操出谋划策,但曹操未采纳,导致战事极为不利。
后来,荀攸又帮曹操重设奇兵,最终击败了敌军。
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与郭嘉又为其献计活捉了吕布。
平定河北期间,荀攸力排众议,主张曹操消灭袁绍诸子,平复冀州。
建安十二年(年),荀攸升任为中军师。
建安十九年(年),荀攸跟随曹操南征孙权时,病死途中。
荀攸不仅才智过人,谋略超众,而且为人忠厚谦让,受人敬重,为曹操统一北方大业做出了一定贡献。
曹操对荀攸极为器重,评价很高,曹操下令论功封赏时曾说:“忠正密谋,抚安内外,文若(荀彧)是也,公达(荀攸)其次也。”
………
“能怎么看?哎,眼下大汉已经名存实亡咯!”荀彧不禁叹了一口气。
“哎,谁又说不是呢?”荀攸却也跟着叹了口气道。
“叔父,或许咱们叔侄两该重新考虑下站队问题咯!”荀攸紧接着说道。
叔侄两都是聪明人,荀彧哪里不明白荀攸所说之言是指什么?无非是在问天子、曹操亦或者其他诸侯之间到底该站哪边的问题!
“站哪边?”荀彧不露声色,估计装傻充愣道。
“叔父,您觉得孙策怎么样?”荀攸突然问道。
“不熟!”
天呐?这些人是怎么了?难道都不管大汉的存亡了吗?
荀彧不禁心里一阵难受,再看看天子,居然也对此显得毫不在乎!
这一刻,荀彧终于明白了,大汉已经名存实亡了!
自从大秦建立,再到两部鲜卑相继攻陷长安和晋阳之后,大汉也几乎是不复存在了!
昔日大汉的天下,如今就连异族也纷纷建国,那就更别提这些汉家诸侯了!
曹操、高欢、孙策、刘裕、陈烈、萧道成,他们一个个的不是汉室功臣之后,就干脆是汉室宗亲。
既然连异族都能建国,那么这些功臣之后,大汉的诸侯又为什么不可以呢?
早在河北大战后期,曹军打败并州军之后,曹丞相便已经无敌于天下!
那时候的曹丞相没有称王,没有称帝就已经很不错了,汉室还能延续至今也已经不错了!
这一刻,荀彧悟了,大汉气数已尽!
既然如此,曹孙互王也就不算什么了,只要天子还能活着喘口气就已经不错了。
之后,曹操见无人反对此事,心里却也是极为欢喜的!
虽然他在渭北决战中实力大损,但至少现在的满朝文武都还是他的人,这个许都朝堂也依旧是他的一言堂!
于是乎,曹操便准备作最后的总结,并为重臣安排下接下来的工作。
“安石,由你负责与孙策续盟,并互王一事!
文若,你联系各州郡,在继续推行屯田制度的前提下,并为我重新召集兵马!吾要尽快将军力恢复到二十万的规模!
公达,由你负责出面联系萧道成和韦孝宽,加封萧道成为青州牧、镇北大将军!为吾防高欢、御徐州!此外,再命韦孝宽紧紧盯住并州的晋国(由中部鲜卑建立)和石勒、冉闵、刘曜的一举一动!
文和,由你出面构筑洛阳—荥阳—虎牢关防线,全权处理对大秦的防务!”曹操下令道。
“我等谨遵丞相之令!”四大谋臣说道。
很快,朝议结束,重臣退朝,天子也有如僵尸一般被一群太监给扶了下去。
众人在散去后,唯独只有司马懿一人被曹操招呼了一声,然后给叫走了。
……
另一边,荀彧、荀攸在下朝后都很郁闷,只为了曹操要与孙策互王一事!
“叔父,对于此事您怎么看?”荀攸问道。
二荀并非是兄弟而是叔侄,荀彧为叔,荀攸为侄。
但事实上,荀攸却要比荀彧年长几岁,只因为荀家太大了!
作为中原顶级大族之一,荀家人才辈出,这一代更是出了荀彧、荀攸这两位大才。
尤其是在曹操起兵之初,二荀对曹操的帮助不可谓不小,否则如何能够稳坐五谋士之二?
荀彧(年-年),字文若,颍川郡颍阴县人。
东汉末年政治家、战略家,荀彧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
永汉元年(年),被举孝廉,任守宫令。
董卓执政后弃官归乡,率领宗族避难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 ()
后料袁绍不能成大事而投奔曹操,任司马。
兴平元年(年),吕布趁曹操东征,袭占兖州,荀彧领导保卫兖州三城。
后建议曹操“深根固本以制天下”,使其收复兖州,取得进一步发展的基地。
建安元年(年),劝曹操迎汉献帝建都许县,得挟天子以令诸侯。
在曹操征战期间,主持后方事务,助他战胜张绣、吕布、袁术、刘备等,使之成为北方唯一能与袁绍抗衡的势力。
官渡之战中,他劝阻曹操退军的企图,使曹军反败为胜。
战后又建议曹操暂缓南征,乘胜追击袁氏,迅速平定冀州。
建安十三年(年),向曹操献计奇袭荆州。
荀彧虽助曹操成就大业,但内心忠于汉室。
建安十七年(年),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被调离中枢,在随征孙权途中,于寿春忧郁而亡(一说服毒自尽),享年五十岁。
荀彧居中持重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
他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同时,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
因其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等方面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堪称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
………
荀攸(年-年),字公达,汉末颍阴人,是荀彧的堂侄,曹操的重要谋士。
荀攸自幼机灵敏捷,汉献帝时,被任命为黄门侍郎。
董卓被杀后,荀彧把其推荐给曹操,担任汝南的太守。
建安三年(年),荀攸随曹操出征张绣。
临战前为曹操出谋划策,但曹操未采纳,导致战事极为不利。
后来,荀攸又帮曹操重设奇兵,最终击败了敌军。
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与郭嘉又为其献计活捉了吕布。
平定河北期间,荀攸力排众议,主张曹操消灭袁绍诸子,平复冀州。
建安十二年(年),荀攸升任为中军师。
建安十九年(年),荀攸跟随曹操南征孙权时,病死途中。
荀攸不仅才智过人,谋略超众,而且为人忠厚谦让,受人敬重,为曹操统一北方大业做出了一定贡献。
曹操对荀攸极为器重,评价很高,曹操下令论功封赏时曾说:“忠正密谋,抚安内外,文若(荀彧)是也,公达(荀攸)其次也。”
………
“能怎么看?哎,眼下大汉已经名存实亡咯!”荀彧不禁叹了一口气。
“哎,谁又说不是呢?”荀攸却也跟着叹了口气道。
“叔父,或许咱们叔侄两该重新考虑下站队问题咯!”荀攸紧接着说道。
叔侄两都是聪明人,荀彧哪里不明白荀攸所说之言是指什么?无非是在问天子、曹操亦或者其他诸侯之间到底该站哪边的问题!
“站哪边?”荀彧不露声色,估计装傻充愣道。
“叔父,您觉得孙策怎么样?”荀攸突然问道。
“不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