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边,傅弘之率军赶到,崔慧景带来的青州军首当其冲。
双方都没有犹豫,面对彼此的到来,两军当即爆发了大战。
崔慧景这边,一万大军士气很高,面对傅弘之的大军也没有心理负担,因此两军很快就杀得难解难分。
傅弘之这边,一万大军几乎都是由泰山军组成,只有不到三成是由原先投降的青州军在滥竽充数。
反观三员将领—傅弘之、吴懿、吴班,不是刘裕的心腹,就是刘裕的小舅。
三人无一不是刘裕的死忠,因此十分清楚刘裕的想法,那就是扩充军队!
面对青州军,傅弘之他们形成了三支锋矢,不停地朝着崔慧景所在之处靠近。
他们想要速战速决,如何迅速结束战斗?那就唯有斩将夺旗。
反观崔慧景这边,他长于统兵,本身倒也不是什么猛将。
统兵大将有统兵大将的打法,猛将也有猛将的打法,双方是不太一样的。
虽然傅弘之三人武艺一般,但他们却也悍勇非常,因此身先士卒。
反观崔慧景却是藏于阵中,一方面不断地鼓舞士气,一方面在指挥着大军。
随着汉军的深入,汉军的优势也逐渐地打了出来,这让青州军瞬间陷入了被动。
本来青州军的士气是要更高的,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汉军的士气已经反超了他们。
这是傅弘之从刘裕身上学到的打法,身先士卒,斩将夺旗!
不过傅弘之这么做,无疑让汉军的伤亡很大,可却也是值得的。
在战斗持续到半个时辰后,傅弘之、吴懿、吴班三将已经杀到了崔慧景所在的不远处,甚至一员大将的身影都能看到了。
崔慧景见状,只能不停地指挥将士们进行阻拦,企图反过来将三将围杀。
随着一来二去的变故,战场上两军的阵型已经彻底乱了,很快就引发了混战。
一旦形成混战,就意味着没有了阵型,那么崔慧景也再难继续指挥大军了。
这使得傅弘之这边优势越来越大,虽然他们都陷入了苦战,但也成功搅乱了战场局势。
随着时间的流逝,双方的伤亡逐渐增加,可傅弘之却还是成功杀到了崔慧景的面前。
此时,崔慧景周围已经再无成建制的军队可以调动,这让他不得不带着亲卫队亲自压上。
很快,吴懿也带队杀到,在与傅弘之小队的配合下二打一崔慧景!
这让崔慧景压力大增,在两面夹击之下,他身边的亲卫越来越少。
直到一炷香之后,崔慧景连同他的亲卫队全军覆没,崔慧景本人也惨遭斩杀。
随即,傅弘之一刀砍掉了崔慧景的将旗,此举宣告了大战的结束。
原本将旗不倒,大战继续,除非主将畏战下令撤退,或者大军士气崩溃。
可是随着将旗一倒,主将也战死之后,那种败局已定的气氛就随之向周围扩散了。
将旗倒了,主将也死了,那还打个屁啊?
本来青州军的士气是很高的,可随着大局已定,他们的灵魂也仿佛是被抽空了。
“当啷!”
“当啷!”
很快,战场上的青州军开始放下武器投降,他们已经败了。() ()
呐喊声从战场上响起,这场大战总共持续了一个时辰,最后以汉军的胜利告终。
之后,傅弘之下令打扫战场,并清点人数和俘虏。
青州军这边虽败,但无一人逃跑,反而是全都放下了武器投降。
最终,经过了半个时辰的统计,战报也出来了。
此战,汉军大约伤亡四千,青州军伤亡三千余人。
汉军的伤亡居然更高,这说明若非崔慧景被斩将夺旗,可能最后输的就是傅弘之这边的汉军了。
不过吴班却也重伤战死了,这让吴懿很是悲伤,可谁让吴班的武艺不精呢?
由此可见,刘裕的打法才是两军对阵的最佳打法,不仅能赢,还能迅速地结束战斗。
另一边,出城的守军也很快就与城北的王镇恶部展开交战,双方同样战况激烈。
垣崇祖此人能攻善守,是一员良将,只可惜麾下大军士气不高。
反观王镇恶这边,他同样也擅长指挥,因此并不会身先士卒。
可王镇恶麾下还有陈烈、陈蒨二人,毕竟是陈武帝和陈文帝,二人打起仗来还是很猛的。
在伪楚覆灭以后,二人沦为了阶下之囚,以为人生就这样了。
谁成想,之后又是比武大会,又是北狩计划的。
二人跟着刘裕和北狩大军一起北上,起初以为自己只是炮灰,结果没想到却也得到了刘裕的重用。
双方在三年前还是盟友,结果在阴差阳错之下,如今却是双双迎来了人生的第二春。
而且直到如今,二陈也想明白了,或许给刘裕打工比自己当老板要更好。
在南方没有二人的舞台,他们打不过孙策,也不如刘裕,那还不如老老实实给刘裕打工呢!
再者,就目前来看,其实刘裕也不错。
刘裕不仅在战场上如同战神,连战连捷,平生只输给过孙策。
而且刘裕本人的政治手腕也强,不仅说服了昌邑的一众大佬,而且在称帝后也能平衡各方的关系。
由此可见,刘裕会是个好皇帝,至少跟着他混不会差!
正因为如此,现如今的二陈已经豁出去了,所以在战场上表现得格外勇猛。
原本王镇恶这边,一万大军都是青州军降卒,面对正牌青州军后士气是不可能高的。
可在王镇恶的指挥下,在二陈的身先士卒下,一万大军硬是被刺激得嗷嗷叫。
随着战斗的持续,双方在城北血战,垣崇祖这边却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苦战。
反观城内,此时并非空城一座,而是还有王敬则带着近三千败兵在镇守。
面对城北的大战,且己方明显落入了下风,王敬则也果然发挥出了他怂包的本色。
大丈夫越挫越勇,可是王敬则不然,他面对汉军的强大居然越发胆怯了。
城头,萧衍、王导、王敦等人都在看着,心里也是焦急不已。
他们请求王敬则率军出城参战,可是王敬则闻言却是直摇头,这让众人不由得感到鄙夷。
倘若此时有援军出城,己方军队势必就能重振士气,甚至反败为胜也未尝不能!
想到这里,王敦自告奋勇,他决定带着族兵出城一战!
双方都没有犹豫,面对彼此的到来,两军当即爆发了大战。
崔慧景这边,一万大军士气很高,面对傅弘之的大军也没有心理负担,因此两军很快就杀得难解难分。
傅弘之这边,一万大军几乎都是由泰山军组成,只有不到三成是由原先投降的青州军在滥竽充数。
反观三员将领—傅弘之、吴懿、吴班,不是刘裕的心腹,就是刘裕的小舅。
三人无一不是刘裕的死忠,因此十分清楚刘裕的想法,那就是扩充军队!
面对青州军,傅弘之他们形成了三支锋矢,不停地朝着崔慧景所在之处靠近。
他们想要速战速决,如何迅速结束战斗?那就唯有斩将夺旗。
反观崔慧景这边,他长于统兵,本身倒也不是什么猛将。
统兵大将有统兵大将的打法,猛将也有猛将的打法,双方是不太一样的。
虽然傅弘之三人武艺一般,但他们却也悍勇非常,因此身先士卒。
反观崔慧景却是藏于阵中,一方面不断地鼓舞士气,一方面在指挥着大军。
随着汉军的深入,汉军的优势也逐渐地打了出来,这让青州军瞬间陷入了被动。
本来青州军的士气是要更高的,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汉军的士气已经反超了他们。
这是傅弘之从刘裕身上学到的打法,身先士卒,斩将夺旗!
不过傅弘之这么做,无疑让汉军的伤亡很大,可却也是值得的。
在战斗持续到半个时辰后,傅弘之、吴懿、吴班三将已经杀到了崔慧景所在的不远处,甚至一员大将的身影都能看到了。
崔慧景见状,只能不停地指挥将士们进行阻拦,企图反过来将三将围杀。
随着一来二去的变故,战场上两军的阵型已经彻底乱了,很快就引发了混战。
一旦形成混战,就意味着没有了阵型,那么崔慧景也再难继续指挥大军了。
这使得傅弘之这边优势越来越大,虽然他们都陷入了苦战,但也成功搅乱了战场局势。
随着时间的流逝,双方的伤亡逐渐增加,可傅弘之却还是成功杀到了崔慧景的面前。
此时,崔慧景周围已经再无成建制的军队可以调动,这让他不得不带着亲卫队亲自压上。
很快,吴懿也带队杀到,在与傅弘之小队的配合下二打一崔慧景!
这让崔慧景压力大增,在两面夹击之下,他身边的亲卫越来越少。
直到一炷香之后,崔慧景连同他的亲卫队全军覆没,崔慧景本人也惨遭斩杀。
随即,傅弘之一刀砍掉了崔慧景的将旗,此举宣告了大战的结束。
原本将旗不倒,大战继续,除非主将畏战下令撤退,或者大军士气崩溃。
可是随着将旗一倒,主将也战死之后,那种败局已定的气氛就随之向周围扩散了。
将旗倒了,主将也死了,那还打个屁啊?
本来青州军的士气是很高的,可随着大局已定,他们的灵魂也仿佛是被抽空了。
“当啷!”
“当啷!”
很快,战场上的青州军开始放下武器投降,他们已经败了。() ()
呐喊声从战场上响起,这场大战总共持续了一个时辰,最后以汉军的胜利告终。
之后,傅弘之下令打扫战场,并清点人数和俘虏。
青州军这边虽败,但无一人逃跑,反而是全都放下了武器投降。
最终,经过了半个时辰的统计,战报也出来了。
此战,汉军大约伤亡四千,青州军伤亡三千余人。
汉军的伤亡居然更高,这说明若非崔慧景被斩将夺旗,可能最后输的就是傅弘之这边的汉军了。
不过吴班却也重伤战死了,这让吴懿很是悲伤,可谁让吴班的武艺不精呢?
由此可见,刘裕的打法才是两军对阵的最佳打法,不仅能赢,还能迅速地结束战斗。
另一边,出城的守军也很快就与城北的王镇恶部展开交战,双方同样战况激烈。
垣崇祖此人能攻善守,是一员良将,只可惜麾下大军士气不高。
反观王镇恶这边,他同样也擅长指挥,因此并不会身先士卒。
可王镇恶麾下还有陈烈、陈蒨二人,毕竟是陈武帝和陈文帝,二人打起仗来还是很猛的。
在伪楚覆灭以后,二人沦为了阶下之囚,以为人生就这样了。
谁成想,之后又是比武大会,又是北狩计划的。
二人跟着刘裕和北狩大军一起北上,起初以为自己只是炮灰,结果没想到却也得到了刘裕的重用。
双方在三年前还是盟友,结果在阴差阳错之下,如今却是双双迎来了人生的第二春。
而且直到如今,二陈也想明白了,或许给刘裕打工比自己当老板要更好。
在南方没有二人的舞台,他们打不过孙策,也不如刘裕,那还不如老老实实给刘裕打工呢!
再者,就目前来看,其实刘裕也不错。
刘裕不仅在战场上如同战神,连战连捷,平生只输给过孙策。
而且刘裕本人的政治手腕也强,不仅说服了昌邑的一众大佬,而且在称帝后也能平衡各方的关系。
由此可见,刘裕会是个好皇帝,至少跟着他混不会差!
正因为如此,现如今的二陈已经豁出去了,所以在战场上表现得格外勇猛。
原本王镇恶这边,一万大军都是青州军降卒,面对正牌青州军后士气是不可能高的。
可在王镇恶的指挥下,在二陈的身先士卒下,一万大军硬是被刺激得嗷嗷叫。
随着战斗的持续,双方在城北血战,垣崇祖这边却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苦战。
反观城内,此时并非空城一座,而是还有王敬则带着近三千败兵在镇守。
面对城北的大战,且己方明显落入了下风,王敬则也果然发挥出了他怂包的本色。
大丈夫越挫越勇,可是王敬则不然,他面对汉军的强大居然越发胆怯了。
城头,萧衍、王导、王敦等人都在看着,心里也是焦急不已。
他们请求王敬则率军出城参战,可是王敬则闻言却是直摇头,这让众人不由得感到鄙夷。
倘若此时有援军出城,己方军队势必就能重振士气,甚至反败为胜也未尝不能!
想到这里,王敦自告奋勇,他决定带着族兵出城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