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蚩尤部落活动过的地方留下了聚居点、坟冢、祀祠等遗迹的记载,追溯这些遗迹,可以看出蚩尤部落的活动地区,以现其遗裔的线索。
关于蚩尤城的记载,见于《水经注·卷十三》涿水条记:“涿水出涿鹿山,世谓之张公泉,东北流经涿鹿县故城南……《魏土地记》称,涿鹿城东南六里有蚩尤城。泉水渊而不流,霖雨并侧流注阪泉”。又引〈晋太康地理记〉曰:“阪泉亦地名也。泉水东北流,与蚩尤泉会,水出蚩尤城,城无东面”。故涿鹿在今河北涿鹿县。涿水待考。蚩尤泉在今涿鹿县。阪泉在今BJ市延庆县。新安县有蚩尤屋场等。
蚩尤遗裔见于载籍者,有邹氏屠氏。王嘉《拾遗记》载:“轩辕去蚩尤之凶,迁其民善者于邹屠之地,迁恶者于有北之乡。其先以地命族,后分为邹氏屠氏”。邹姓、屠姓今为汉族常姓。
“有北之乡”指北方寒冷不毛之地,见于《诗·小雅·巷伯》,也颖达疏:“北方太阴之气寒凉而无土毛,不生草木,寒冻不可居处”。说明曾经有一部分蚩尤遗裔被迁到北方。蒙古族学者陶克涛著《毡乡春秋——匈奴篇》,论蚩尤是匈奴在传说时代的称号,被黄帝北逐的荤粥当是蚩尤。司马贞《史记索隐》释荤粥:“匈奴之别名也,唐虞以上曰山戎,亦曰熏粥,夏曰淳维,殷曰鬼方,周曰猃狁,汉曰匈奴”,《周书·帝纪第一》:“太祖文皇帝宇文氏,讳泰,字黑獭,代武川人也。其先出自炎帝神农氏,为黄帝所灭,子孙遁居朔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指出:“宇文氏出自匈奴南单于之裔”。
古有仇犹国,公元前年被晋国智伯所灭。《史记·樗里子传》记:“智伯之伐仇犹,遗之广车,因随之以兵,仇犹遂亡”。今山西盂县东北有仇犹国遗址。仇犹与蚩尤音近,其国或为蚩尤遗裔所建。
《尚书·周书·吕刑》将蚩尤与苗民相提并论:“蚩尤惟始作乱,延及平民。罔不寇贼鸱义,奸宄夺攘矫虔。苗民弗用灵,制以刑”。说“作乱”是从蚩尤开始的,延及平民,无不以各种方式取人财物:群行攻劫曰寇,杀人曰贼,以鸱张跋扈为义;作乱在外曰奸,作乱在内曰宄,强取曰夺,窃取曰攘,诈取曰矫,固取为虔。“灵”意为善,即不以善教化,而是制作刑法。指斥苗民沿袭了蚩尤之习性。时至今日,布依族仍称苗族为“布由”。布依族“布”意为“人”或“族”。在祠法上是限制成分在中心成分之后,“布由”意为“由族”亦可记为“尤族”。与蚩尤部落的他称一致。
《帝王世纪》载炎帝神农氏崩葬长沙茶乡。茶乡即今湖南茶陵县,在湘赣边界罗霄山脉西侧。古三苗居地亦曾及于湘赣间。据《史记·吴起列传》记:“昔三苗之居,左洞庭,右彭蠡”。洞庭即今日洞庭湖,彭蠡即今鄱阳湖。因此,三苗极可能是从神农氏之裔,或即蚩尤之遗裔发展而来的游耕农部落群。苗族普遍存在长时间远距离迁徙的传说历史。这是与其较长时间地保持游耕农业经济的生产方式分不开的。当然,也有政治和社会的原因。
“三苗”之始见载籍,有《尚书·虞书》:“窜三苗于三危”。孔颖达疏:“三苗,国名,缙云氏之后”。此所谓“国名”,实为部落名称。“缙云氏”是黄帝部落中的一个氏族名称,后发展为部落名称。《史记正义》案:“黄帝有熊国君,号曰有熊氏,又曰缙云氏,又曰帝鸿氏,亦曰帝轩氏”。直接指缙云氏为黄帝。《史记集解》说黄帝“亦号轩辕氏”。杜预注《左传·文十八年》:“缙云,黄帝时官名”。此所谓“官名”,实指黄帝部落的分职名称。《左传·昭十七年》记:“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名”。即以云作为本部落以氏族为单位的军事编制的名称和该氏族所担任的部落公职名称。
《史记集解》引应劭曰:“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列出春夏秋冬的官名,如《周礼》,春官宗伯管祭祀礼乐,夏官司马管行政军事,秋官司寇管刑法禁令,冬官司空管工程建设。这种以云为公职名称是早期黄帝部落内部由各氏族分别担任的部落公职,至于黄帝成为部落联盟首领之后,由各部落分别担任的部落联盟公职名称,如《管子·五行》所记,则称为“当时”、“禀者”、“土师”、“司徒”、“司马”、“李”。今ZJ省有缙云县,其县有缙云山,相传为黄帝游仙之处。() ()
《广韵》释“窜”为“放也”,即流放之意。“三危”,孔安国传曰:“西裔之山”,裔指边远之地。《山海经·西山经》有“三危之山”,郭璞注:“今在敦煌郡”。汉置敦煌郡,治在今甘肃敦煌市。敦煌市东北有三危山,今置三危镇。《史记·五帝本纪》载:“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戎”本意指山间谷地,用以指人群,意即居于山间谷地之人,今之所谓“山地民”是也。“西戎”即西方山地民。今日黔西北苗族流传的古史传说,言其祖先原住积石山以西,从日没方向移到积石山,经过若干代的长途迁徙,渡过黄河,到了长江中游一带,最后进入西南地区。
《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西北海外,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颛顼生驩头,驩头生苗民。”驩头又作驩兜,见《尚书·舜典》:“放驩兜于崇山”。又作驩兜,见《史记·五帝本纪》:“放驩兜于崇山,以变南蛮”。崇山在今湖南大庸市西南,此地属武陵山区,行政建置属XXTJZMZ治州。
综合汉文古籍记载,蚩尤是中国原始社会末期活跃在今河北山西及山东西部的一个农耕部落名称,即该农耕部落酋长与部落民之共同名称。蚩尤部落为神农氏氏族后裔,属炎帝部落联盟。传说蚩尤部落善长于金属冶炼和制造兵器。蚩尤部落与黄帝部落争战失败,其遗裔大部分留居中原。据《管子》所记,蚩尤部落加入了黄帝为首的部落联盟,并在其中担任了重要公职。《拾遗记》载,邹氏、屠氏为其遗裔中可查之姓氏。
蚩尤部落中一部分迁到北方,与荤粥有族源关系。
蚩尤部落中的南迁者,与苗民、三苗有族源关系。三苗来源呈多元性,除蚩尤遗裔之名,尚有黄帝缙云氏之后,颛顼氏之后等。
从关于蚩尤和三苗传说的记述中,可以看到中华大地上,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间由汇聚、争战、融合、迁徙待环节所构成的大规模的搅拌运动。这种搅拌运动造成了中华其中某些在起源形成阶段就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的状况。
第一、蚩尤为物质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当时,蚩尤统率的九黎部落联盟,生活在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一带,是一个面对海河而生长起来的部落,是当时三大部落联盟中最强大的部落联盟,物质文明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借助当地的地理、气候、水源等优越条件,发明了谷物种植,已经开始由采集、渔牧、游牧向农业发展,这是历史和文明的一大进步,是对古代文明的一个重大贡献。而谷物种植就需要育苗、移苗、壮苗等等。
第二、蚩尤发明了金属冶炼和金属兵器的制造。《世木·作篇》说蚩尤“以金作兵器”。翦伯赞写道:“据说蚩尤‘以金作兵器’,是金属冶炼的最早发明者。我认为,蚩尤不仅是金属冶炼的最早发明者,而且也是金属兵器制造的最早发明者。”《管子·地数》说:蚩尤能以金为兵,制作“剑铠矛戟”。《史记·五帝本记》正义引《龙鱼河图》说:“黄帝摄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铜头铁额”,“造立兵杖刀戟大弩,威振天下”。史书还说,蚩尤能制造的最早发明者,为中国古代文明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冶炼业的出现具有划时代意义,从此,人类进入了使用金属工具的时代,它标志着原始社会生产力的一次新的飞跃。
第三、蚩尤是建立法规、实行法制的最早创造者和施行者。在古代中国,蚩尤首创法规,实施刑事法,以肃纲纪。《周书·吕刑》说:“蚩尤对苗民制以刑”,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路史·后纪四·蚩尤传》在记述蚩尤被擒杀后说:“后代圣人著其尊彝,以为贪戎。”罗萍注曰:“蚩尤天符之神,状类不常,三代彝器,我著蚩尤之像。为贪虐者之戎”。《太平御览》卷七九引《龙鱼河图》说:“蚩尤没后,天下复扰乱不宁,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殄状。”这也说明蚩尤严格实行法制而树立了威严的形象和产生了浓远影响。同时,郑玄注曰:“苗民,谓九黎裔也。”
关于蚩尤城的记载,见于《水经注·卷十三》涿水条记:“涿水出涿鹿山,世谓之张公泉,东北流经涿鹿县故城南……《魏土地记》称,涿鹿城东南六里有蚩尤城。泉水渊而不流,霖雨并侧流注阪泉”。又引〈晋太康地理记〉曰:“阪泉亦地名也。泉水东北流,与蚩尤泉会,水出蚩尤城,城无东面”。故涿鹿在今河北涿鹿县。涿水待考。蚩尤泉在今涿鹿县。阪泉在今BJ市延庆县。新安县有蚩尤屋场等。
蚩尤遗裔见于载籍者,有邹氏屠氏。王嘉《拾遗记》载:“轩辕去蚩尤之凶,迁其民善者于邹屠之地,迁恶者于有北之乡。其先以地命族,后分为邹氏屠氏”。邹姓、屠姓今为汉族常姓。
“有北之乡”指北方寒冷不毛之地,见于《诗·小雅·巷伯》,也颖达疏:“北方太阴之气寒凉而无土毛,不生草木,寒冻不可居处”。说明曾经有一部分蚩尤遗裔被迁到北方。蒙古族学者陶克涛著《毡乡春秋——匈奴篇》,论蚩尤是匈奴在传说时代的称号,被黄帝北逐的荤粥当是蚩尤。司马贞《史记索隐》释荤粥:“匈奴之别名也,唐虞以上曰山戎,亦曰熏粥,夏曰淳维,殷曰鬼方,周曰猃狁,汉曰匈奴”,《周书·帝纪第一》:“太祖文皇帝宇文氏,讳泰,字黑獭,代武川人也。其先出自炎帝神农氏,为黄帝所灭,子孙遁居朔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指出:“宇文氏出自匈奴南单于之裔”。
古有仇犹国,公元前年被晋国智伯所灭。《史记·樗里子传》记:“智伯之伐仇犹,遗之广车,因随之以兵,仇犹遂亡”。今山西盂县东北有仇犹国遗址。仇犹与蚩尤音近,其国或为蚩尤遗裔所建。
《尚书·周书·吕刑》将蚩尤与苗民相提并论:“蚩尤惟始作乱,延及平民。罔不寇贼鸱义,奸宄夺攘矫虔。苗民弗用灵,制以刑”。说“作乱”是从蚩尤开始的,延及平民,无不以各种方式取人财物:群行攻劫曰寇,杀人曰贼,以鸱张跋扈为义;作乱在外曰奸,作乱在内曰宄,强取曰夺,窃取曰攘,诈取曰矫,固取为虔。“灵”意为善,即不以善教化,而是制作刑法。指斥苗民沿袭了蚩尤之习性。时至今日,布依族仍称苗族为“布由”。布依族“布”意为“人”或“族”。在祠法上是限制成分在中心成分之后,“布由”意为“由族”亦可记为“尤族”。与蚩尤部落的他称一致。
《帝王世纪》载炎帝神农氏崩葬长沙茶乡。茶乡即今湖南茶陵县,在湘赣边界罗霄山脉西侧。古三苗居地亦曾及于湘赣间。据《史记·吴起列传》记:“昔三苗之居,左洞庭,右彭蠡”。洞庭即今日洞庭湖,彭蠡即今鄱阳湖。因此,三苗极可能是从神农氏之裔,或即蚩尤之遗裔发展而来的游耕农部落群。苗族普遍存在长时间远距离迁徙的传说历史。这是与其较长时间地保持游耕农业经济的生产方式分不开的。当然,也有政治和社会的原因。
“三苗”之始见载籍,有《尚书·虞书》:“窜三苗于三危”。孔颖达疏:“三苗,国名,缙云氏之后”。此所谓“国名”,实为部落名称。“缙云氏”是黄帝部落中的一个氏族名称,后发展为部落名称。《史记正义》案:“黄帝有熊国君,号曰有熊氏,又曰缙云氏,又曰帝鸿氏,亦曰帝轩氏”。直接指缙云氏为黄帝。《史记集解》说黄帝“亦号轩辕氏”。杜预注《左传·文十八年》:“缙云,黄帝时官名”。此所谓“官名”,实指黄帝部落的分职名称。《左传·昭十七年》记:“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名”。即以云作为本部落以氏族为单位的军事编制的名称和该氏族所担任的部落公职名称。
《史记集解》引应劭曰:“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列出春夏秋冬的官名,如《周礼》,春官宗伯管祭祀礼乐,夏官司马管行政军事,秋官司寇管刑法禁令,冬官司空管工程建设。这种以云为公职名称是早期黄帝部落内部由各氏族分别担任的部落公职,至于黄帝成为部落联盟首领之后,由各部落分别担任的部落联盟公职名称,如《管子·五行》所记,则称为“当时”、“禀者”、“土师”、“司徒”、“司马”、“李”。今ZJ省有缙云县,其县有缙云山,相传为黄帝游仙之处。() ()
《广韵》释“窜”为“放也”,即流放之意。“三危”,孔安国传曰:“西裔之山”,裔指边远之地。《山海经·西山经》有“三危之山”,郭璞注:“今在敦煌郡”。汉置敦煌郡,治在今甘肃敦煌市。敦煌市东北有三危山,今置三危镇。《史记·五帝本纪》载:“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戎”本意指山间谷地,用以指人群,意即居于山间谷地之人,今之所谓“山地民”是也。“西戎”即西方山地民。今日黔西北苗族流传的古史传说,言其祖先原住积石山以西,从日没方向移到积石山,经过若干代的长途迁徙,渡过黄河,到了长江中游一带,最后进入西南地区。
《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西北海外,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颛顼生驩头,驩头生苗民。”驩头又作驩兜,见《尚书·舜典》:“放驩兜于崇山”。又作驩兜,见《史记·五帝本纪》:“放驩兜于崇山,以变南蛮”。崇山在今湖南大庸市西南,此地属武陵山区,行政建置属XXTJZMZ治州。
综合汉文古籍记载,蚩尤是中国原始社会末期活跃在今河北山西及山东西部的一个农耕部落名称,即该农耕部落酋长与部落民之共同名称。蚩尤部落为神农氏氏族后裔,属炎帝部落联盟。传说蚩尤部落善长于金属冶炼和制造兵器。蚩尤部落与黄帝部落争战失败,其遗裔大部分留居中原。据《管子》所记,蚩尤部落加入了黄帝为首的部落联盟,并在其中担任了重要公职。《拾遗记》载,邹氏、屠氏为其遗裔中可查之姓氏。
蚩尤部落中一部分迁到北方,与荤粥有族源关系。
蚩尤部落中的南迁者,与苗民、三苗有族源关系。三苗来源呈多元性,除蚩尤遗裔之名,尚有黄帝缙云氏之后,颛顼氏之后等。
从关于蚩尤和三苗传说的记述中,可以看到中华大地上,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间由汇聚、争战、融合、迁徙待环节所构成的大规模的搅拌运动。这种搅拌运动造成了中华其中某些在起源形成阶段就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的状况。
第一、蚩尤为物质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当时,蚩尤统率的九黎部落联盟,生活在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一带,是一个面对海河而生长起来的部落,是当时三大部落联盟中最强大的部落联盟,物质文明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借助当地的地理、气候、水源等优越条件,发明了谷物种植,已经开始由采集、渔牧、游牧向农业发展,这是历史和文明的一大进步,是对古代文明的一个重大贡献。而谷物种植就需要育苗、移苗、壮苗等等。
第二、蚩尤发明了金属冶炼和金属兵器的制造。《世木·作篇》说蚩尤“以金作兵器”。翦伯赞写道:“据说蚩尤‘以金作兵器’,是金属冶炼的最早发明者。我认为,蚩尤不仅是金属冶炼的最早发明者,而且也是金属兵器制造的最早发明者。”《管子·地数》说:蚩尤能以金为兵,制作“剑铠矛戟”。《史记·五帝本记》正义引《龙鱼河图》说:“黄帝摄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铜头铁额”,“造立兵杖刀戟大弩,威振天下”。史书还说,蚩尤能制造的最早发明者,为中国古代文明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冶炼业的出现具有划时代意义,从此,人类进入了使用金属工具的时代,它标志着原始社会生产力的一次新的飞跃。
第三、蚩尤是建立法规、实行法制的最早创造者和施行者。在古代中国,蚩尤首创法规,实施刑事法,以肃纲纪。《周书·吕刑》说:“蚩尤对苗民制以刑”,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路史·后纪四·蚩尤传》在记述蚩尤被擒杀后说:“后代圣人著其尊彝,以为贪戎。”罗萍注曰:“蚩尤天符之神,状类不常,三代彝器,我著蚩尤之像。为贪虐者之戎”。《太平御览》卷七九引《龙鱼河图》说:“蚩尤没后,天下复扰乱不宁,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殄状。”这也说明蚩尤严格实行法制而树立了威严的形象和产生了浓远影响。同时,郑玄注曰:“苗民,谓九黎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