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争气机!给燕王争气!
李琪步履很快。
话语中,多少带着一丝埋怨。
打下吕宋,燕京建设逐步进入轨道后,王府就搬迁到了燕京。
同时,东番更名为蓬莱。
设立蓬莱省。
他这个宜兰县令,升任蓬莱民政官,相当于大明的一省布政使。
说实话,他也知道,他能升任布政使,除了他这些年,在宜兰兢兢业业,按部就班,按照王爷设计的两个理念、两个主张,一丝不苟执行。
很大原因,是宜兰的底子好。
不但有放眼蓬莱省,数一数二的农耕条件。
还有最大的私营雇工身股制造船厂。
经济发展速度,想不快都不行!
王府尚未搬迁至燕京时,宜兰就成为整个蓬莱所有县府中,仅次于鸡笼屿的第二经济大县。
正是有这份功劳。
当王府搬离后,他才能升迁改任至鸡笼屿,同时,在鸡笼屿设置省衙。
成为蓬莱最大的民政官。
按照他们燕藩的军政设定,蓬莱省应该还有一个协的陆军。
协统是蓬莱最高的军方官员。
不过,王爷考虑到蓬莱距离大明很近,为了释放善意,也为了不刺激大明的保守派。
所以蓬莱省没有驻扎正式的陆军。
只有归属省衙的警察队伍。
警察和以前的衙役差不多。
王爷在洪武二十三年,将王府搬迁至燕京时,取消了原本的衙役制度,建立了一套,全新的、更先进的警察制度。
警察也是他们这种,地方民政官所能掌握的武装力量。
……
当然,他能成为蓬莱省最高民政官,还有一点原因。
就是他是驸马。
蓬莱距离大明很近,随着海贸兴起,两地往来更加频繁。
他这个驸马,燕藩的蓬莱省最高民政官,有利于,润滑大明和燕藩之间的一些矛盾。
所以,他很清楚,他这个民政官并不是燕藩地方官员中最优秀,最有能力的。
身份的加持作用很大。
也正是因此,他一直兢兢业业,不敢有半分骄傲,半分懈怠。
父亲说过,能力不够,可以用努力去弥补。
太孙成婚,他也回去了。
不过,太孙大婚第二天,他就悄悄乘坐前往蓬莱的海船回来了,不敢有半刻耽搁。
就是想用努力,做出点成绩。
这次燕京研究司派出发明蒸汽机的杨六六来鸡笼屿,协同鸡笼屿造船厂,制造一艘,纯蒸汽动力的实验船。
作为王爷开国的献礼。
按照他的本意,不要搞得太复杂。
他听王爷说过,只要把蒸汽机,连接到现在两头牛牵引的转盘机括上就能把一艘畜力动力船,改装为蒸汽动力船。
可研究司和造船厂为首的工程师们不干。
认为这种只是改变动力,没有其他创新的蒸汽动力船,配不上王爷开国献礼。
非要搞四轴四桨蒸汽动力船。
四轴四桨他也知道,就是在战船的前后左右都安装有桨叶。
这样,无论是左转、右转、前进、后退都能依靠蒸汽动力,迅速完成。
不要在配合风帆的风向、洋流、畜力同时操作。
后者,想要完成转向,即便是海军技术最出色的将士,也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完成转向。
……
李琪收敛急躁思绪,扭头,歉疚道:“杨师傅、王师傅,对你们发牢骚,话说的有些重了,犯了官僚作风,你们可别生气。”
想做成事,官僚风气可要不得。
太孙大婚,他也去金陵工业区看了。
触目惊心啊!
他可不想,因为刚才的话,导致这些工程师,压力大,反而做不成事。
王爷最忌讳官僚作风。
除了搞雇工身股制,同时还命各地官办工厂自负盈亏。
雇工身股制,团结工人。
自负盈亏,关系工人酬劳、分红、对研究人员的研究投入,工厂负责人的升迁。
说实话,他这个一省最高民政官说的话,如果不符合人家工厂的利益,人家也未必听。
也就是他们这群人,都是从中原过来。
旧有的一切,对他们影响太大了。
燕藩新风,还没有把他们骨子里,旧有的一切,彻底扫除。
而王师傅、杨师傅这样的工程师,以前在中原,更是身份很低的匠人,他们虽然明白燕藩的环境,也知道自身地位已经提高,根本无需怕他这个民政官。
因为他们的升迁,是根据贡献。
考核他们贡献的,也不是他这个民政官。
而是工部,每年都要根据他们的业绩,派遣一个由研究人员组成的,民间性质的科研工会进行考察。
工部对考察结果进行核查,确定无误后,予以奖励、升迁。
这是一套垂直系统,与地方民政官员,没有任何交集。
相反,地方民政官想做出经济成绩,还得为工厂、农民提供服务。
大家没有领导关系。
只能说是,相互合作,相互成就。
可以想象,再过二十年。
新一代的青年人成长起来,一扫他们从大明带来,无法全部清除的旧有一切后。
他这样的为官之人,就不会如他一样,一不留神,就带上官僚作风。
而如王师傅、杨师傅这种,新一代研究人员,也不会再因过去的记忆,总是对当官的存有敬畏之心。
王师傅笑道:“我们都知道李大人您心急,关心我们的研究,不过李大人放心,这次请大人来看看,就是因为我们有十足把握……”
“成了!?”
不等王师傅说完,李琪猛地顿足,骤然转身,眼睛亮晶晶盯着二人,激动之下,再次确认:“真成了?!”
不是他不够稳重。
实在是,之前几次,自己跑来查看进度,他们给他的打击太大了。
杨王二人含笑点头。
李琪抓住二人手,催促:“快,快带我去看看!”
话中,拉着二人,就往鸡笼屿造船厂狂奔。
惹得经过的百姓,纷纷顿足,好奇议论。
“咱们李大人这是怎么了?”
“可不嘛,俺还是第一次见李大人,跑的像兔子一般。”
哈哈……
……
李琪可不知道,被百姓善意笑着议论。
即便知道。
也不在乎。
也不能在乎。
燕藩的官,可不能因为百姓说一句,跑的像兔子,就给人家治一个大不敬之罪。
很快,三人就来到停放蒸汽动力船的船坞。
有些丑陋,一根从船帮伸出的铁皮烟囱,拐了一个九十度直角弯,矗立在船帮外面。
黑烟正从烟囱,滚滚冒出来。
造船厂负责人,邀请道:“李大人,咱们上船吧,锅炉已经烧起来了,可以出海,咱们出了海湾后,进行各项测试检验。”
“好!”话音响起时,李琪已经跨步走上踏板,几个箭步,就来到船上。
很快,一群造船厂以及燕京研究司的工程师,随行登上,这艘只有一层甲板一个动力船舱的试验船。
嘟——
舰首突然响起的声音,吓了李琪一跳。
李琪指着冒白气,喇叭状,发出奇怪声音的东西,好奇问:“这是什么?”
杨六六笑道:“李大人,这是我们建造这艘试验船过程中,一名船工想到的,咱们以前出海,都是吹号,提示全船船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好出海准备,这名船工,利用号子原理,提出把锅炉蒸汽引流到号子里,利用蒸汽提供吹响号子的力量,经过试验,还真成了……”
李琪边听边琢磨。
鼓足力量向号子里吹气,和蒸汽往号子里引流,貌似,的确是异曲同工。
就在此时,李琪的身子猛地晃动。
杨六六几人,眼疾手快扶住。
工厂负责人苦笑解释:“李大人,蒸汽动力比较强劲,咱们得操作人员还不熟练,下面动力舱那几个混账小子,肯定是第一时间,把阀门开到最大了……”
李琪倒也没觉得丢面子,点头听完解释。
适应了速度后,快步走到船头。
海湾内,平静的海面。
被尖角船头奋力破开。
这艘试验船虽然不大,但距离吃水线也有三米高。
可此时,船头尖角劈开海湾平静的水面,溅起的剧烈水花,竟然能飞溅到他的脸上。
李琪顿感新奇。
转身,快步折返船尾。
目视所及,试验船行过后,后面留下一条长长的白练,缓慢‘愈合’,恢复平静。
这是速度快,才如此啊!
李琪转身,询问:“测了吗?最高速度能达到多少?”
造船厂负责人,指着摆放固定在左侧护栏边的座钟,笑道:“李大人,这是第一次远航试验,所以还没有测试速度,我们准备前往公里外的棉花岛,进行一次中短距离的航行,进行一次,全面的检验和测试。”
李琪微微愣怔,随即笑道:“这么远的距离,看来你们很有信心啊!”
去棉花岛。
以前的混合动力船,至少都得半天时间呢!
而且,途中风浪还很大。
敢这么远距离测试检验,证明他们很有信心!
“接下来,伱们指挥,我只带眼睛看!而且,不管测试结果如何,就冲通过你们的努力,让这艘试验船动起来,而且速度还如此快,我就得给你们向内阁各位部长请功。”
……
于此同时。
棉花岛西北侧。
一支庞大的舰队,浩浩荡荡南下。
经历了连续几日的暴雨和狂风折磨后。
总算迎来了风和日丽的天气。
舰队中的迁民、青年读书人、倭国诸侯、高丽观摩团,齐齐从船舱内走出。
指着一望无际,波澜壮阔,忽而成群海鸟飞过,忽而跃出海面的群鱼,议论纷纷。
朱棣的游轮内。
最为舒服的船舱内。
朱棣、徐妙云陪朱元璋、马秀英,站在一块长两米,宽两米的巨幅玻璃窗前,看着海面。
两位老人,脸色都有些苍白。
前几天,连续的恶劣天气,让两个已经上了年纪的老人,都有些吃不消。
“母后,好点了吗?”朱棣询问。
马秀英笑着,刚要开口。
朱元璋便瞪眼怒道:“怎么不问问,你爹我怎么样?”
徐妙云看朱棣摸着鼻尖讪笑,不由莞尔。
朱元璋笑骂一句后,“我们都撑得住,还没那么脆弱,倒是宋濂、刘基、李善长三个老家伙还好吧?”
朱棣点头,“春晓已经为三位老大人诊脉,服用了汤药,已经好多了,不过,春晓建议,咱们在蓬莱最好能休整一个月,父皇、母后以及我泰山,你们年纪都大了,而进入南海后,就不能像这一路,紧贴着海岸线行进,南海的海况、天气更加复杂……”() ()
朱元璋摆了摆手,“听你安排……”
反正他们也想和老四多待一段时间。
至于朝中。
有标儿在,他们就是走个一年半载,也无妨。
“这次咱和你娘,不着急回去,而且,回去后,咱想带着你娘回凤阳陪都,让你大哥在金陵监国……”
他的眼睛越来越不好了。
对于传给自己儿子的皇位。
他也没有历朝历代那些皇帝,那么不舍。
更主要,他想看看,标儿全面监国后,如何处理和老四燕藩的关系。
朱棣、徐妙云微微愣怔。
这几乎等同于禅位了!
“快看!”
“好快!”
“那是什么船!怎么这么快!”
“怎么还冒黑烟!着火了?”
……
就在此时,惊呼声,传入隔音效果并不差的船舱内。
朱棣、徐妙云被惊呼声惊醒。
砰砰砰!
视线刚投向窗户,祈婳兴奋急促的声音,伴随着敲门声响起:“阿爹,蒸汽动力船,我看到蒸汽动力船了!”
朱元璋、朱棣四人相互对视。
朱元璋弯腰,视线透过窗户寻找,没什么发现后,转头催促:“快带咱和你娘去甲板上看看。”
老四带回蒸汽机时,说过蒸汽动力船。
没想到,六七个月时间,就搞出来了。
他迫不及待想去看看。
朱棣、徐妙云搀扶着朱元璋、马秀英开门出来。
朱棣看着俏脸激动,而红扑扑的祈婳,没好气笑道:“报假消息,小心我惩罚你!”
“阿爹,真的,快点!”
祈婳话中,和徐妙云扶着马秀英,就迫不及待往甲板走去。
……
等朱棣一行人从船舱来到甲板时。
舰队中,每一艘船上,都站满了人。
五人来到舰首。
目视所及。
五里外。
一艘冒着浓烟的船,披荆斩浪,渐起高高的水浪,正在迅速靠近。
随着靠近。
侧帮冒烟的烟囱清晰映入眼帘时,朱棣唇角狠狠抽搐。
他实在没想到,这群家伙,把烟囱安装在侧帮。
分明就是把家里烧炉子的思维,用在这艘蒸汽动力船上了。
烟囱从侧帮先水平延伸出一节,然后九十度直角,垂直水平面向上。
活脱脱就是家里面烧炉子的思维!
不过也很正常。
他虽然不知,历史上,第一艘蒸汽动力船的烟囱是什么样。
但也知道,人的思维惯性。
咦!
朱棣看到试验船迅速转了一个弯,不由轻咦一声。
其他人看的专注,没有察觉。
可朱元璋站在朱棣身边,却听到了,扭头,询问:“怎么了?”
朱棣盯着迅速靠近的试验船,轻声道:“刚才这艘蒸汽动力船,没有任何停顿,迅速转弯,让孩儿有些好奇,看来,他们的创新能力,以及对自身的要求,都超出了孩儿的预料。”
嘟——
朱元璋嘴唇动动,刚要说话,汽笛声突然在五百步外响起。
朱棣太熟悉这种声音了,眼睛不由一亮,腹语:‘汽笛都搞出来了?’
其实,汽笛对于一艘蒸汽动力船而言,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小玩意儿。
没有,吹号角也可以。
但恰恰是这么个本应该不重要,被忽略的小玩意儿都被搞出来,证明了造船厂,积极创新的态度。
就在朱棣短暂思考琢磨时。
试验船已经靠近。
李琪带着众人,站在甲板上,躬身行礼:“李琪拜见陛下、娘娘、王爷、王妃,及诸位王爷!”
他没想到,出海试验,竟然遇到了王爷返程的舰队。
幸亏,这艘蒸汽船,是一艘争气船!
没掉链子。
船舱内。
李善长、刘伯温、宋濂三个老头子,听到动静,也挣扎起床,三颗头发完全白了的脑袋,一起凑在玻璃窗前,看着下面甲板上的李琪。
宋濂扭头看着李善长,打趣道:“韩国公还得是你,臭不要脸把自己儿子塞给燕王,现在也出息了啊!”
哈哈……
虽然被宋濂评价臭不要脸。
可李善长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爽朗大笑道:“你们两个老东西就羡慕嫉妒吧,谁让你们太把脸面看的这么重,人活一世,这脸皮就得足够厚才行!”
李善长颇为自得。
当初,他把长子一家,送到燕王身边。
说实话,不求长子能做出多大功业,只求他们一家,不要卷入大明未来动荡的权力旋涡。
他认定。
无论大明如何动荡,燕王朱棣以其能力,肯定也不会有事。
不曾想,这些年,长子离开他的庇护,在燕王身边做事,竟然磨练的越来越优秀了。
虽然没法和蒋进忠、叶茂、夏时敏这些本身优秀,或者早一步,跟随在燕王身边,后天锻炼磨练出来的人相比。
可比起长子以前,进步太大了!
即便长子现在回到大明。
都是一等一能干事的好官!
从这些年,长子回来看望他,越来越成熟的谈吐,稳重的行为举止,以及没有少爷架子,善待家中下人的种种表现。
他就知道,长子的成长情况。
李善长的得意,换来刘伯温、宋濂的笑骂。
外面。
朱元璋、朱棣、朱樉等人从游轮,沿着放下的软梯,下到试验船。
部分实验人员,登上游轮,腾出空间。
吕本瞧着实验船,向后方驶来,眯眼看着,低语:“胡相,速度很快啊!”
胡惟庸点点头,心情格外沉重。
还没去燕京。
甚至还没到鸡笼屿。
朱四郎的当头棒喝就来了。
故意安排好的嘛?
胡惟庸的视线跟随试验船移动,看着倭国诸侯一方,幕府日野业子,高丽观摩团王禑、李穑受邀下到试验船。
微微捏紧拳头。
他也迫不及待,想看看这艘船,到底有什么奇妙之处。
日野业子、王禑等人下船后,就忙往朱棣、朱元璋的方向走去。
朱棣指着,用铁丝,临时固定在试验船护栏上的汽笛,询问:“汽笛是谁发明的,你们怎么想到用蒸汽吹响喇叭这个创新点子?”
“汽笛,王爷对这个号子的称呼,太形象了!”王师傅惊讶评价,然后介绍道:“陛下、王爷,这是咱们造船厂,一名普通船工提出来的想法,他认为吹号子是用呼出来的气,产生的力量,触类旁通,推测蒸汽的力量,也可以……”
朱棣默默握拳。
心中十分激动。
点头道:“很好,这恰恰证明了,咱们工厂订立的创新奖励制度是有效的……”
燕藩政权的官办工厂,关于创新,有一整套奖励制度。
任何人都能提出自己的奇思妙想。
只要被负责研究的工程师采纳。
或者自行研究出来,被采纳,都能得到奖励。
事实证明,这一套奖励制度,至少在这个工匠经验主导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是极为有用的。
其实,他觉,就是搁在他曾今那个时代,应该也有用处。
只是,很多企业,并不会设置这样一套奖励制度。
而他很幸运。
燕藩治下,非官办的工厂,也效仿官办工厂,设立了各自的奖励制度。
有直接给钱的。
有给身股的。
还有奖励包工人孩子一直免费读书的。
总之,林林总总,都有这类创新奖励制度。
朱棣收敛思绪,笑道:“我父皇他们,想看看动力舱,杨师傅,王师傅,你们两个一个是蒸汽机工程师,一个是造船工程师,就你们陪我们去动力舱,给大伙儿讲解吧。”
杨六六有些紧张看了看朱元璋,拘谨提醒:“王爷,动力舱的环境很差,陛下和诸位王爷都是金贵……”
朱棣摆了摆手,笑道:“无碍,我爹什么苦没吃过。”
话中,朱棣转身,笑道:“父皇,是吧?”
朱樉等人全都摇头羡慕笑了。
他们家,也就老四敢这么和老头子说话。
朱元璋含笑瞪了眼,“走吧,你们王爷说的没错,咱以前就是个泥腿子,还差点饿死。”
日野业子、王禑等人跟在后面,看着朱棣、朱元璋这般交流,不由诧异。
王禑向李穑微微侧头,低语:“皇帝陛下对燕王真的很特殊啊!”
此番来大明。
他还和皇帝、太子一起用御膳。
而且他闺女还是太子的妃嫔之一。
所以对皇帝和太子的父子关系很了解。
但饶是皇帝多么在意、重视、扶持太子这位嫡长子。
他也不曾见,不曾听,皇帝和太子,如皇帝与燕王这般。
这种特殊,不光眼睛能看到,情绪也能感知到!
怪不得闺女私下对他言,如今的燕王,在皇帝心中,有着超过太子,十分特殊的地位。
马茹跟在马婧身边,看着朱棣背影,凑到马婧耳边,用只两人听到的声音低语:“姐,陛下对燕王好的,是不是有些过分了,陛下可是皇帝,燕王和陛下开这种玩笑,陛下非但没有一丝生气,竟然似乎还十分享受?”
谁不知道,皇帝最忌讳别人提及,其过去是个泥腿子。
可燕王一个当儿子的,竟然主动提及。
陛下竟不生气?!
……
朱棣、朱元璋跟随杨王二人刚走入动力舱。
本来就炎热的天气,扑面灼烧的热浪,更是顿时袭来。
空气中,夹杂着汗味、煤灰味、烟味……
恰如杨六六所说,环境十分恶劣。
目视所及。
朱棣眼睛一亮
一个转动机括,连接的连杆映入眼帘。
四根连杆都连接着一个长方形铸铁箱子,箱子另一侧,都连接着一根管子。
此刻,其中一个转动机括,正在连杆往复运动带动下,快速转动。
十几个船工,迅速往炉子里添加煤炭。
朱棣、朱元璋带着众人,靠近锅炉时。
杨六六介绍道:“王爷,这是四轴四桨的试验船,我们用四根管子,制造了四个往复式机括,一号蒸汽管对应一号转动机括,负责前进,如果向左转,就开启二号阀门,关掉一号阀门,让蒸汽驱动二号转动机括,阀门技术,用到了咱们燕京自来水使用的那种球形阀门技术……”
这章时间不够了,没写完昨天写好的细纲,本来应该写到进入燕京湾的,抱歉。
最后再厚着脸皮,求一下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话语中,多少带着一丝埋怨。
打下吕宋,燕京建设逐步进入轨道后,王府就搬迁到了燕京。
同时,东番更名为蓬莱。
设立蓬莱省。
他这个宜兰县令,升任蓬莱民政官,相当于大明的一省布政使。
说实话,他也知道,他能升任布政使,除了他这些年,在宜兰兢兢业业,按部就班,按照王爷设计的两个理念、两个主张,一丝不苟执行。
很大原因,是宜兰的底子好。
不但有放眼蓬莱省,数一数二的农耕条件。
还有最大的私营雇工身股制造船厂。
经济发展速度,想不快都不行!
王府尚未搬迁至燕京时,宜兰就成为整个蓬莱所有县府中,仅次于鸡笼屿的第二经济大县。
正是有这份功劳。
当王府搬离后,他才能升迁改任至鸡笼屿,同时,在鸡笼屿设置省衙。
成为蓬莱最大的民政官。
按照他们燕藩的军政设定,蓬莱省应该还有一个协的陆军。
协统是蓬莱最高的军方官员。
不过,王爷考虑到蓬莱距离大明很近,为了释放善意,也为了不刺激大明的保守派。
所以蓬莱省没有驻扎正式的陆军。
只有归属省衙的警察队伍。
警察和以前的衙役差不多。
王爷在洪武二十三年,将王府搬迁至燕京时,取消了原本的衙役制度,建立了一套,全新的、更先进的警察制度。
警察也是他们这种,地方民政官所能掌握的武装力量。
……
当然,他能成为蓬莱省最高民政官,还有一点原因。
就是他是驸马。
蓬莱距离大明很近,随着海贸兴起,两地往来更加频繁。
他这个驸马,燕藩的蓬莱省最高民政官,有利于,润滑大明和燕藩之间的一些矛盾。
所以,他很清楚,他这个民政官并不是燕藩地方官员中最优秀,最有能力的。
身份的加持作用很大。
也正是因此,他一直兢兢业业,不敢有半分骄傲,半分懈怠。
父亲说过,能力不够,可以用努力去弥补。
太孙成婚,他也回去了。
不过,太孙大婚第二天,他就悄悄乘坐前往蓬莱的海船回来了,不敢有半刻耽搁。
就是想用努力,做出点成绩。
这次燕京研究司派出发明蒸汽机的杨六六来鸡笼屿,协同鸡笼屿造船厂,制造一艘,纯蒸汽动力的实验船。
作为王爷开国的献礼。
按照他的本意,不要搞得太复杂。
他听王爷说过,只要把蒸汽机,连接到现在两头牛牵引的转盘机括上就能把一艘畜力动力船,改装为蒸汽动力船。
可研究司和造船厂为首的工程师们不干。
认为这种只是改变动力,没有其他创新的蒸汽动力船,配不上王爷开国献礼。
非要搞四轴四桨蒸汽动力船。
四轴四桨他也知道,就是在战船的前后左右都安装有桨叶。
这样,无论是左转、右转、前进、后退都能依靠蒸汽动力,迅速完成。
不要在配合风帆的风向、洋流、畜力同时操作。
后者,想要完成转向,即便是海军技术最出色的将士,也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完成转向。
……
李琪收敛急躁思绪,扭头,歉疚道:“杨师傅、王师傅,对你们发牢骚,话说的有些重了,犯了官僚作风,你们可别生气。”
想做成事,官僚风气可要不得。
太孙大婚,他也去金陵工业区看了。
触目惊心啊!
他可不想,因为刚才的话,导致这些工程师,压力大,反而做不成事。
王爷最忌讳官僚作风。
除了搞雇工身股制,同时还命各地官办工厂自负盈亏。
雇工身股制,团结工人。
自负盈亏,关系工人酬劳、分红、对研究人员的研究投入,工厂负责人的升迁。
说实话,他这个一省最高民政官说的话,如果不符合人家工厂的利益,人家也未必听。
也就是他们这群人,都是从中原过来。
旧有的一切,对他们影响太大了。
燕藩新风,还没有把他们骨子里,旧有的一切,彻底扫除。
而王师傅、杨师傅这样的工程师,以前在中原,更是身份很低的匠人,他们虽然明白燕藩的环境,也知道自身地位已经提高,根本无需怕他这个民政官。
因为他们的升迁,是根据贡献。
考核他们贡献的,也不是他这个民政官。
而是工部,每年都要根据他们的业绩,派遣一个由研究人员组成的,民间性质的科研工会进行考察。
工部对考察结果进行核查,确定无误后,予以奖励、升迁。
这是一套垂直系统,与地方民政官员,没有任何交集。
相反,地方民政官想做出经济成绩,还得为工厂、农民提供服务。
大家没有领导关系。
只能说是,相互合作,相互成就。
可以想象,再过二十年。
新一代的青年人成长起来,一扫他们从大明带来,无法全部清除的旧有一切后。
他这样的为官之人,就不会如他一样,一不留神,就带上官僚作风。
而如王师傅、杨师傅这种,新一代研究人员,也不会再因过去的记忆,总是对当官的存有敬畏之心。
王师傅笑道:“我们都知道李大人您心急,关心我们的研究,不过李大人放心,这次请大人来看看,就是因为我们有十足把握……”
“成了!?”
不等王师傅说完,李琪猛地顿足,骤然转身,眼睛亮晶晶盯着二人,激动之下,再次确认:“真成了?!”
不是他不够稳重。
实在是,之前几次,自己跑来查看进度,他们给他的打击太大了。
杨王二人含笑点头。
李琪抓住二人手,催促:“快,快带我去看看!”
话中,拉着二人,就往鸡笼屿造船厂狂奔。
惹得经过的百姓,纷纷顿足,好奇议论。
“咱们李大人这是怎么了?”
“可不嘛,俺还是第一次见李大人,跑的像兔子一般。”
哈哈……
……
李琪可不知道,被百姓善意笑着议论。
即便知道。
也不在乎。
也不能在乎。
燕藩的官,可不能因为百姓说一句,跑的像兔子,就给人家治一个大不敬之罪。
很快,三人就来到停放蒸汽动力船的船坞。
有些丑陋,一根从船帮伸出的铁皮烟囱,拐了一个九十度直角弯,矗立在船帮外面。
黑烟正从烟囱,滚滚冒出来。
造船厂负责人,邀请道:“李大人,咱们上船吧,锅炉已经烧起来了,可以出海,咱们出了海湾后,进行各项测试检验。”
“好!”话音响起时,李琪已经跨步走上踏板,几个箭步,就来到船上。
很快,一群造船厂以及燕京研究司的工程师,随行登上,这艘只有一层甲板一个动力船舱的试验船。
嘟——
舰首突然响起的声音,吓了李琪一跳。
李琪指着冒白气,喇叭状,发出奇怪声音的东西,好奇问:“这是什么?”
杨六六笑道:“李大人,这是我们建造这艘试验船过程中,一名船工想到的,咱们以前出海,都是吹号,提示全船船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好出海准备,这名船工,利用号子原理,提出把锅炉蒸汽引流到号子里,利用蒸汽提供吹响号子的力量,经过试验,还真成了……”
李琪边听边琢磨。
鼓足力量向号子里吹气,和蒸汽往号子里引流,貌似,的确是异曲同工。
就在此时,李琪的身子猛地晃动。
杨六六几人,眼疾手快扶住。
工厂负责人苦笑解释:“李大人,蒸汽动力比较强劲,咱们得操作人员还不熟练,下面动力舱那几个混账小子,肯定是第一时间,把阀门开到最大了……”
李琪倒也没觉得丢面子,点头听完解释。
适应了速度后,快步走到船头。
海湾内,平静的海面。
被尖角船头奋力破开。
这艘试验船虽然不大,但距离吃水线也有三米高。
可此时,船头尖角劈开海湾平静的水面,溅起的剧烈水花,竟然能飞溅到他的脸上。
李琪顿感新奇。
转身,快步折返船尾。
目视所及,试验船行过后,后面留下一条长长的白练,缓慢‘愈合’,恢复平静。
这是速度快,才如此啊!
李琪转身,询问:“测了吗?最高速度能达到多少?”
造船厂负责人,指着摆放固定在左侧护栏边的座钟,笑道:“李大人,这是第一次远航试验,所以还没有测试速度,我们准备前往公里外的棉花岛,进行一次中短距离的航行,进行一次,全面的检验和测试。”
李琪微微愣怔,随即笑道:“这么远的距离,看来你们很有信心啊!”
去棉花岛。
以前的混合动力船,至少都得半天时间呢!
而且,途中风浪还很大。
敢这么远距离测试检验,证明他们很有信心!
“接下来,伱们指挥,我只带眼睛看!而且,不管测试结果如何,就冲通过你们的努力,让这艘试验船动起来,而且速度还如此快,我就得给你们向内阁各位部长请功。”
……
于此同时。
棉花岛西北侧。
一支庞大的舰队,浩浩荡荡南下。
经历了连续几日的暴雨和狂风折磨后。
总算迎来了风和日丽的天气。
舰队中的迁民、青年读书人、倭国诸侯、高丽观摩团,齐齐从船舱内走出。
指着一望无际,波澜壮阔,忽而成群海鸟飞过,忽而跃出海面的群鱼,议论纷纷。
朱棣的游轮内。
最为舒服的船舱内。
朱棣、徐妙云陪朱元璋、马秀英,站在一块长两米,宽两米的巨幅玻璃窗前,看着海面。
两位老人,脸色都有些苍白。
前几天,连续的恶劣天气,让两个已经上了年纪的老人,都有些吃不消。
“母后,好点了吗?”朱棣询问。
马秀英笑着,刚要开口。
朱元璋便瞪眼怒道:“怎么不问问,你爹我怎么样?”
徐妙云看朱棣摸着鼻尖讪笑,不由莞尔。
朱元璋笑骂一句后,“我们都撑得住,还没那么脆弱,倒是宋濂、刘基、李善长三个老家伙还好吧?”
朱棣点头,“春晓已经为三位老大人诊脉,服用了汤药,已经好多了,不过,春晓建议,咱们在蓬莱最好能休整一个月,父皇、母后以及我泰山,你们年纪都大了,而进入南海后,就不能像这一路,紧贴着海岸线行进,南海的海况、天气更加复杂……”() ()
朱元璋摆了摆手,“听你安排……”
反正他们也想和老四多待一段时间。
至于朝中。
有标儿在,他们就是走个一年半载,也无妨。
“这次咱和你娘,不着急回去,而且,回去后,咱想带着你娘回凤阳陪都,让你大哥在金陵监国……”
他的眼睛越来越不好了。
对于传给自己儿子的皇位。
他也没有历朝历代那些皇帝,那么不舍。
更主要,他想看看,标儿全面监国后,如何处理和老四燕藩的关系。
朱棣、徐妙云微微愣怔。
这几乎等同于禅位了!
“快看!”
“好快!”
“那是什么船!怎么这么快!”
“怎么还冒黑烟!着火了?”
……
就在此时,惊呼声,传入隔音效果并不差的船舱内。
朱棣、徐妙云被惊呼声惊醒。
砰砰砰!
视线刚投向窗户,祈婳兴奋急促的声音,伴随着敲门声响起:“阿爹,蒸汽动力船,我看到蒸汽动力船了!”
朱元璋、朱棣四人相互对视。
朱元璋弯腰,视线透过窗户寻找,没什么发现后,转头催促:“快带咱和你娘去甲板上看看。”
老四带回蒸汽机时,说过蒸汽动力船。
没想到,六七个月时间,就搞出来了。
他迫不及待想去看看。
朱棣、徐妙云搀扶着朱元璋、马秀英开门出来。
朱棣看着俏脸激动,而红扑扑的祈婳,没好气笑道:“报假消息,小心我惩罚你!”
“阿爹,真的,快点!”
祈婳话中,和徐妙云扶着马秀英,就迫不及待往甲板走去。
……
等朱棣一行人从船舱来到甲板时。
舰队中,每一艘船上,都站满了人。
五人来到舰首。
目视所及。
五里外。
一艘冒着浓烟的船,披荆斩浪,渐起高高的水浪,正在迅速靠近。
随着靠近。
侧帮冒烟的烟囱清晰映入眼帘时,朱棣唇角狠狠抽搐。
他实在没想到,这群家伙,把烟囱安装在侧帮。
分明就是把家里烧炉子的思维,用在这艘蒸汽动力船上了。
烟囱从侧帮先水平延伸出一节,然后九十度直角,垂直水平面向上。
活脱脱就是家里面烧炉子的思维!
不过也很正常。
他虽然不知,历史上,第一艘蒸汽动力船的烟囱是什么样。
但也知道,人的思维惯性。
咦!
朱棣看到试验船迅速转了一个弯,不由轻咦一声。
其他人看的专注,没有察觉。
可朱元璋站在朱棣身边,却听到了,扭头,询问:“怎么了?”
朱棣盯着迅速靠近的试验船,轻声道:“刚才这艘蒸汽动力船,没有任何停顿,迅速转弯,让孩儿有些好奇,看来,他们的创新能力,以及对自身的要求,都超出了孩儿的预料。”
嘟——
朱元璋嘴唇动动,刚要说话,汽笛声突然在五百步外响起。
朱棣太熟悉这种声音了,眼睛不由一亮,腹语:‘汽笛都搞出来了?’
其实,汽笛对于一艘蒸汽动力船而言,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小玩意儿。
没有,吹号角也可以。
但恰恰是这么个本应该不重要,被忽略的小玩意儿都被搞出来,证明了造船厂,积极创新的态度。
就在朱棣短暂思考琢磨时。
试验船已经靠近。
李琪带着众人,站在甲板上,躬身行礼:“李琪拜见陛下、娘娘、王爷、王妃,及诸位王爷!”
他没想到,出海试验,竟然遇到了王爷返程的舰队。
幸亏,这艘蒸汽船,是一艘争气船!
没掉链子。
船舱内。
李善长、刘伯温、宋濂三个老头子,听到动静,也挣扎起床,三颗头发完全白了的脑袋,一起凑在玻璃窗前,看着下面甲板上的李琪。
宋濂扭头看着李善长,打趣道:“韩国公还得是你,臭不要脸把自己儿子塞给燕王,现在也出息了啊!”
哈哈……
虽然被宋濂评价臭不要脸。
可李善长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爽朗大笑道:“你们两个老东西就羡慕嫉妒吧,谁让你们太把脸面看的这么重,人活一世,这脸皮就得足够厚才行!”
李善长颇为自得。
当初,他把长子一家,送到燕王身边。
说实话,不求长子能做出多大功业,只求他们一家,不要卷入大明未来动荡的权力旋涡。
他认定。
无论大明如何动荡,燕王朱棣以其能力,肯定也不会有事。
不曾想,这些年,长子离开他的庇护,在燕王身边做事,竟然磨练的越来越优秀了。
虽然没法和蒋进忠、叶茂、夏时敏这些本身优秀,或者早一步,跟随在燕王身边,后天锻炼磨练出来的人相比。
可比起长子以前,进步太大了!
即便长子现在回到大明。
都是一等一能干事的好官!
从这些年,长子回来看望他,越来越成熟的谈吐,稳重的行为举止,以及没有少爷架子,善待家中下人的种种表现。
他就知道,长子的成长情况。
李善长的得意,换来刘伯温、宋濂的笑骂。
外面。
朱元璋、朱棣、朱樉等人从游轮,沿着放下的软梯,下到试验船。
部分实验人员,登上游轮,腾出空间。
吕本瞧着实验船,向后方驶来,眯眼看着,低语:“胡相,速度很快啊!”
胡惟庸点点头,心情格外沉重。
还没去燕京。
甚至还没到鸡笼屿。
朱四郎的当头棒喝就来了。
故意安排好的嘛?
胡惟庸的视线跟随试验船移动,看着倭国诸侯一方,幕府日野业子,高丽观摩团王禑、李穑受邀下到试验船。
微微捏紧拳头。
他也迫不及待,想看看这艘船,到底有什么奇妙之处。
日野业子、王禑等人下船后,就忙往朱棣、朱元璋的方向走去。
朱棣指着,用铁丝,临时固定在试验船护栏上的汽笛,询问:“汽笛是谁发明的,你们怎么想到用蒸汽吹响喇叭这个创新点子?”
“汽笛,王爷对这个号子的称呼,太形象了!”王师傅惊讶评价,然后介绍道:“陛下、王爷,这是咱们造船厂,一名普通船工提出来的想法,他认为吹号子是用呼出来的气,产生的力量,触类旁通,推测蒸汽的力量,也可以……”
朱棣默默握拳。
心中十分激动。
点头道:“很好,这恰恰证明了,咱们工厂订立的创新奖励制度是有效的……”
燕藩政权的官办工厂,关于创新,有一整套奖励制度。
任何人都能提出自己的奇思妙想。
只要被负责研究的工程师采纳。
或者自行研究出来,被采纳,都能得到奖励。
事实证明,这一套奖励制度,至少在这个工匠经验主导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是极为有用的。
其实,他觉,就是搁在他曾今那个时代,应该也有用处。
只是,很多企业,并不会设置这样一套奖励制度。
而他很幸运。
燕藩治下,非官办的工厂,也效仿官办工厂,设立了各自的奖励制度。
有直接给钱的。
有给身股的。
还有奖励包工人孩子一直免费读书的。
总之,林林总总,都有这类创新奖励制度。
朱棣收敛思绪,笑道:“我父皇他们,想看看动力舱,杨师傅,王师傅,你们两个一个是蒸汽机工程师,一个是造船工程师,就你们陪我们去动力舱,给大伙儿讲解吧。”
杨六六有些紧张看了看朱元璋,拘谨提醒:“王爷,动力舱的环境很差,陛下和诸位王爷都是金贵……”
朱棣摆了摆手,笑道:“无碍,我爹什么苦没吃过。”
话中,朱棣转身,笑道:“父皇,是吧?”
朱樉等人全都摇头羡慕笑了。
他们家,也就老四敢这么和老头子说话。
朱元璋含笑瞪了眼,“走吧,你们王爷说的没错,咱以前就是个泥腿子,还差点饿死。”
日野业子、王禑等人跟在后面,看着朱棣、朱元璋这般交流,不由诧异。
王禑向李穑微微侧头,低语:“皇帝陛下对燕王真的很特殊啊!”
此番来大明。
他还和皇帝、太子一起用御膳。
而且他闺女还是太子的妃嫔之一。
所以对皇帝和太子的父子关系很了解。
但饶是皇帝多么在意、重视、扶持太子这位嫡长子。
他也不曾见,不曾听,皇帝和太子,如皇帝与燕王这般。
这种特殊,不光眼睛能看到,情绪也能感知到!
怪不得闺女私下对他言,如今的燕王,在皇帝心中,有着超过太子,十分特殊的地位。
马茹跟在马婧身边,看着朱棣背影,凑到马婧耳边,用只两人听到的声音低语:“姐,陛下对燕王好的,是不是有些过分了,陛下可是皇帝,燕王和陛下开这种玩笑,陛下非但没有一丝生气,竟然似乎还十分享受?”
谁不知道,皇帝最忌讳别人提及,其过去是个泥腿子。
可燕王一个当儿子的,竟然主动提及。
陛下竟不生气?!
……
朱棣、朱元璋跟随杨王二人刚走入动力舱。
本来就炎热的天气,扑面灼烧的热浪,更是顿时袭来。
空气中,夹杂着汗味、煤灰味、烟味……
恰如杨六六所说,环境十分恶劣。
目视所及。
朱棣眼睛一亮
一个转动机括,连接的连杆映入眼帘。
四根连杆都连接着一个长方形铸铁箱子,箱子另一侧,都连接着一根管子。
此刻,其中一个转动机括,正在连杆往复运动带动下,快速转动。
十几个船工,迅速往炉子里添加煤炭。
朱棣、朱元璋带着众人,靠近锅炉时。
杨六六介绍道:“王爷,这是四轴四桨的试验船,我们用四根管子,制造了四个往复式机括,一号蒸汽管对应一号转动机括,负责前进,如果向左转,就开启二号阀门,关掉一号阀门,让蒸汽驱动二号转动机括,阀门技术,用到了咱们燕京自来水使用的那种球形阀门技术……”
这章时间不够了,没写完昨天写好的细纲,本来应该写到进入燕京湾的,抱歉。
最后再厚着脸皮,求一下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