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二章:朱棣:我的手,其实很黑!
如果您使用第三方APP或各种浏览器插件打开此网站可能导致内容显示乱序,请稍后尝试使用主流浏览器访问此网站,感谢您的支持!
第章朱棣:我的手,其实很黑!
告御状!
朱棣所在的车厢,以及一门相连的车厢内,瞬间陷于安静。
徐妙云、朱镜静、东旭、祈婳……
均都不由皱眉。
透过车厢,目光担忧看向朱棣。
此刻,朱棣也眉头紧拧。
他没想到,这一身铁胆的家伙,给他出了这么一道难题。
不出所料,肯定与江浙地区,被士绅地主抛弃,艰难生存的难民有关系。
说实话,于谦就是提请,燕华出面,筹措粮食,养着这群难民,并且不准燕华招募这些难民迁徙燕华。
都好过,告御状!
大哥大权在握,登基称帝之际。
他带着于谦搞这么一出。
大哥若是胸怀足够宽阔,会把这当成,他这个朱家皇子,对老朱家皇朝稳定的关心。
若是稍微狭窄一些。
都会把此事,当做对其登基的一种打击。
江浙的事情,大哥知不知道?
肯定知道!
马全之前对他说,江浙地方官府,只能动用府库,每年搞几个月以工代赈,让这些难民从事劳动。
赚取报酬。
剩下的时间,难民自己打打零工,或者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挖挖野菜之类充饥。
这一做法,表面看是马全这个布政使治理江浙的行为。
其实说白了,就是大哥知道情况后,稳定难民的一种手段。
这些法子结合起来。
难民就饿不死。
甭管对未来生活多么麻木,没有希望。
甭管营养方面,跟不跟得上。
至少,这一系列施政法子,确保了这些难民不会铤而走险。
维持住了局势稳定。
不出意外,大哥是以此来换取时间,会慢慢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至于办法。
他也从,近些年,大明一些施政措施中,看到了。
过去几年。
大哥已经在革新派主政的地方,小范围推动工厂废除身契制。
打破身契绑定工人,工人沦为工厂主的牛马猪狗境遇。
工厂主就无法,对工人,进行类似现在这种,没有底线的残酷压榨。
工作时限,工作量必然会缩小。
那么,工厂想要在竞争中,产出更多物美价廉的货品。
除了技术升级,就是产能扩张。
技术升级,大明暂时不具备这种条件。
只能发展技术较低的劳动密集型,规模庞大的工厂。
如此,就能消化这些难民。
不过,估摸着,按照朝廷现在的进度,以及受到保守派的掣肘,至少需要十年时间。
铁铉神色复杂看着跪在地上的五个读书人,以及皱眉沉思的朱棣。
此刻,他心情十分复杂。
即希望燕王插手,毕竟他很清楚,单靠朝廷的力量,太子的力量,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时间线必然会很长。
‘只能苦一苦百姓,让百姓再苦一苦……’
这类话,在朝堂上,并不新鲜。
几乎听出老茧了。
若是真没办法,为大局出发,苦一苦百姓,那也说得过。
而现在,只要这位王爷,肯插手,或许这个问题能迅速解决。
任何一个有良心的官员,此刻,都希望这位能插手。
可……
可身为忠于太子的朝臣。
他也很清楚,这位插手,会给太子带来的负面影响。
而且,这位插手,无疑极有可能,激化太子和这位的矛盾。
这一刻。
有人期盼、有人紧张、有人担忧……
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朱棣身上。
“你倒是给我出了个难题。”朱棣苦笑打破沉默,看着以额触地的于谦,“我父皇病重,你让我现在带着你们告御状,将人伦之情置于何地?”
“如此可好。”
“这御状伱们暂且不要告了,待我入京后,以其他名义,从燕华筹措一批粮食,至少确保三四年内,这些难民,有一口果腹的正经粮食,在这三四年时间内,朝廷也能想办法,解决这次危机……”
于谦抬头,眼神无所畏惧,直直看着朱棣,眼底似乎有些失望之色闪烁,直言道:“王爷这是诡辩之术,首先,学生等在这个时候告御状,与陛下、王爷的人伦之情并不相冲。”
“陛下爱民,天下人皆知,此事,王爷助学生等,成功告御状,让朝廷拿出一个彻底解决此事的办法,陛下即便……即便……也能安心!”
啪!
“大胆!”马全骤然拍案而起,怒叱:“狷狂之徒,竟然敢诅咒陛下!”
这小子,虽然最终没说出来。
可话里话外的意思,说的就是陛下也能含笑九泉。
朱棣摆了摆手,制止马全。
其实,他自己也很清楚。
正如这个铁胆小子所说。
他此番话,有诡辩的成分。
以他对父皇的了解,若是临走前,能迫使朝廷上上下下,在这种氛围压力下,定下解决的办法。
正如于谦所说,父皇心中也是高兴的。
父皇不清楚难民事情吗?
清楚!
父皇不插手,那是大哥现在这种拖延着,用时间换空间的策略。
虽说父皇心中未必认同。
但勉强能接受。
在大哥,在革新派主政的地方,小范围搞废除身契制的实验时。
父皇不插手,是给大哥足够的空间施展。
也是给大哥这个未来储君,留颜面。
总不能,父皇自感身体撑不住了,马上要面临皇权交接时,还叱责大哥,让大哥威严扫地吧?
这不利于皇权交替。
只听于谦继续说道:“圣人说过,遇事多求助于内,少求助于外,圣人言论,虽然大而泛化,可这些至理名言,都有着指导意义。”
“这些年,朝廷在工业上,只想着,从王爷燕华搞技术,甚至,不惜用盗取盗用等手段,却丝毫没有想过,求助于内,效仿燕华,自己搞研究,所以,朝廷这些年,工业搞得乱七八糟,若非大十字铁路建设这些年,燕华援建,以及帮忙梳理朝廷控制工业区,恐怕,这工业秩序,只会更加糟糕。”
“自己不奋斗,向外得到再多,永远也不是自己的,也永远不可能,真正把这些资源,完全利用起来!”
……
朱棣微微颔首,唇角浮现一丝笑意。
心中也十分感慨。
人杰到底是人杰。
儒教那套大道理教出来的真正人才,即便是在工业化时期,依旧能用这些道,游刃有余。
说到底,儒教那些大道理,教人人情世故,教人大道。() ()
但大道太模糊朦胧了。
只有少数人,才能真正悟透,并且灵活运用。
而术,才是面对,绝大多数普罗大众的。
历史上,纵观整个清末,那些老派风云人物,说到底,什么李曾张,其实都是些庸才。
比起面前这个铁胆小子,差远了。
求助于外不如求助于内!
一句话,道尽一个人,一个国家发展的精髓。
“现在也一样,学生不认为,王爷帮朝廷,养难民三四年,朝廷就能解决这个问题,相反,学生认为,王爷燕华的供养,只会养成朝廷这边的懒惰,将来有一天,当王爷停止供养时,学生可以肯定,不但朝廷会认为王爷不地道,怨恨王爷,就连受王爷供养的难民,都会埋怨王爷。”
“此举,于朝廷没有任何好处。”
“于王爷,更是百害而无一利!”
“王爷花费了无数钱粮,到头来,却连说句好的人也没有!”
“这便是升米恩斗米仇!”
“故,学生请王爷,带学生前往燕京告御状!”
砰!
话罢,于谦猛地重重叩首。
碰撞产生的声音不高。
可却宛若洪钟大吕,在所有人心头响起。
啪啪啪……
朱棣的抚掌声响起。
“好!本王带你去告御状!”
马全脸色顿时变白,却不敢反对。
朱棣话锋一转,“不过,我也有个要求,促成此事后,你跟我去燕华,燕华更适合你这种铁胆铁脑袋。”
“王……”
铁铉刚开口,就被朱棣凌厉的眼神制止。
朱棣视线转移,重新落在于谦身上。
他是真舍不得,让这小子,在大明死于无尽的阴谋算计和排挤中。
就朝廷现在的官场生态。
于谦留在中原。
恐怕会比历史上陨落的更早。
历史上的他,虽然对这小子也是恨得咬牙切齿。
可是要和唐太宗比高。
太宗能容魏征。
他怎么能容不下这小子。
后来,高炽父子,又是比较仁的君主。
而当时三杨主政的朝局。
有三杨护着这个年轻晚辈。
朝堂上,总体也没人敢明目张胆搞这铁脑壳小子。
君不见,等这些人都走了。
这铁脑壳小子,就只能留下一首千古佳作,慷慨赴死吗?
而现在的朝堂上,可没有这么多人护着他。
相反,现在的保守派,也最讨厌,厌恶他这种年轻人。
学运一起。
稍有不慎,于谦就可能成为第一个洒下满腔热血的人。
学运需要流血。
但于谦这种热血,如果只是洒在学运中,化为春暖花开,那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太可惜了。
去燕华。
放到官场磨练几年,身上多点缀一丝圆润。
等雄英继位后,在放他回来。
于谦抬头,看着朱棣,坚定摇头,“燕华少学生一人,少学生这一捧血,无所谓,但中原需要学生这一捧血,王爷这等英雄人物,既然答应学生,再对学生提条件,有损王爷英明。”
哼!
朱棣被气笑了,冷哼道:“记住,我从未承认自己是英雄,我也告诉你,这世间需要英雄,英雄精神指引所有人,在徘徘徊徊中,不断修正错误,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但英雄做不成事情,英雄只能把精神传承给我们,让我们以英雄为标榜,守住本性本心,想要做成事,就别做什么英雄,我做的一些事情,你应该了解,我的手黑的很!我只是比绝大多数人,做对了一件事,守住了本性本心!”
“滚吧!条件免了,你告御状的请求我答应了!马上下车,去劝说其他人离开铁路,你们五人跟随我入京!”
“在学生心中,王爷就是英雄,若将来有机会,学生也希望,能聆听王爷教诲!”于谦高兴说着,郑重叩首谢恩后,起身和其他四名同窗下车传达朱棣的意思。
……
嗒嗒嗒……
片刻后。
列车重新启动。
“在下于谦。”
“杨东旭。”
“春晓。”
“刘民丰。”
“朱祈婳!”
“朱高煦!”
……
办公车厢内。
门关上了。
徐妙云亲自为朱棣烹茶。
听着外面孩子们相互介绍的声音,不由笑笑,“动爱才之心了?”
这少年读书人,的确很不错。
四郎若非动了爱才之心。
不可能想护其周全。
只是……少年人性情单纯,还并未清晰意识到,随着告御状发生后,他将得罪多少人,又将,在今后,留在中原,面临着怎样的风险。
徐妙云话中抬头。
就见朱棣看着窗外出神。
端着一杯砌好的茶,来到朱棣身边,视线看向窗外。
车窗外,随着列车驶过。
向后掠过的杂乱低矮三角窝棚。
窝棚林中,一张张麻木呆滞的面孔。
刺的人眼睛难受。
在江浙。
没有福建那种夹道欢迎。
自从跟着四郎出海后。
她将近二十年,没有看到如此凄惨的景象了。
许久后,朱棣转身,叹了口气,“是我把他们推到这个境地的。”
是的。
他故意的。
大规模向中原输送农机具,他就料到这一天。
就像布局已经很久,尚未发生的学运。
这些难民。
也是他逼迫中原,逼迫大哥进行变革的一颗颗棋子!
大十字铁路计划,需要很多劳动力。
以及,胁迫大哥给燕华三百万人口。
都是为了这一天,稍微缓和这种矛盾。
在达到逼迫大哥变革的同时。
尽可能减少无辜者的牺牲罢了。
其实,当初在乡土村社过程中,忽略这些依附士绅的纯佃户时,他就知道随着工业化进程。
会出现这一幕。
而这也是当时他故意忽略,留下的一个环扣。
当时,他并未想好怎么用罢了。
所以,他才会对于谦说,他从来不是什么英雄。
他的手,真黑!
……
随后的一路。
再也没有发生状况。
两天后。
列车进入直隶境内。
金陵顿时燥热……
隧道爆炸、读书人拦路这些消息,也早已传回金陵朝堂。
暗流在燥热中涌动。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第章朱棣:我的手,其实很黑!
告御状!
朱棣所在的车厢,以及一门相连的车厢内,瞬间陷于安静。
徐妙云、朱镜静、东旭、祈婳……
均都不由皱眉。
透过车厢,目光担忧看向朱棣。
此刻,朱棣也眉头紧拧。
他没想到,这一身铁胆的家伙,给他出了这么一道难题。
不出所料,肯定与江浙地区,被士绅地主抛弃,艰难生存的难民有关系。
说实话,于谦就是提请,燕华出面,筹措粮食,养着这群难民,并且不准燕华招募这些难民迁徙燕华。
都好过,告御状!
大哥大权在握,登基称帝之际。
他带着于谦搞这么一出。
大哥若是胸怀足够宽阔,会把这当成,他这个朱家皇子,对老朱家皇朝稳定的关心。
若是稍微狭窄一些。
都会把此事,当做对其登基的一种打击。
江浙的事情,大哥知不知道?
肯定知道!
马全之前对他说,江浙地方官府,只能动用府库,每年搞几个月以工代赈,让这些难民从事劳动。
赚取报酬。
剩下的时间,难民自己打打零工,或者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挖挖野菜之类充饥。
这一做法,表面看是马全这个布政使治理江浙的行为。
其实说白了,就是大哥知道情况后,稳定难民的一种手段。
这些法子结合起来。
难民就饿不死。
甭管对未来生活多么麻木,没有希望。
甭管营养方面,跟不跟得上。
至少,这一系列施政法子,确保了这些难民不会铤而走险。
维持住了局势稳定。
不出意外,大哥是以此来换取时间,会慢慢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至于办法。
他也从,近些年,大明一些施政措施中,看到了。
过去几年。
大哥已经在革新派主政的地方,小范围推动工厂废除身契制。
打破身契绑定工人,工人沦为工厂主的牛马猪狗境遇。
工厂主就无法,对工人,进行类似现在这种,没有底线的残酷压榨。
工作时限,工作量必然会缩小。
那么,工厂想要在竞争中,产出更多物美价廉的货品。
除了技术升级,就是产能扩张。
技术升级,大明暂时不具备这种条件。
只能发展技术较低的劳动密集型,规模庞大的工厂。
如此,就能消化这些难民。
不过,估摸着,按照朝廷现在的进度,以及受到保守派的掣肘,至少需要十年时间。
铁铉神色复杂看着跪在地上的五个读书人,以及皱眉沉思的朱棣。
此刻,他心情十分复杂。
即希望燕王插手,毕竟他很清楚,单靠朝廷的力量,太子的力量,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时间线必然会很长。
‘只能苦一苦百姓,让百姓再苦一苦……’
这类话,在朝堂上,并不新鲜。
几乎听出老茧了。
若是真没办法,为大局出发,苦一苦百姓,那也说得过。
而现在,只要这位王爷,肯插手,或许这个问题能迅速解决。
任何一个有良心的官员,此刻,都希望这位能插手。
可……
可身为忠于太子的朝臣。
他也很清楚,这位插手,会给太子带来的负面影响。
而且,这位插手,无疑极有可能,激化太子和这位的矛盾。
这一刻。
有人期盼、有人紧张、有人担忧……
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朱棣身上。
“你倒是给我出了个难题。”朱棣苦笑打破沉默,看着以额触地的于谦,“我父皇病重,你让我现在带着你们告御状,将人伦之情置于何地?”
“如此可好。”
“这御状伱们暂且不要告了,待我入京后,以其他名义,从燕华筹措一批粮食,至少确保三四年内,这些难民,有一口果腹的正经粮食,在这三四年时间内,朝廷也能想办法,解决这次危机……”
于谦抬头,眼神无所畏惧,直直看着朱棣,眼底似乎有些失望之色闪烁,直言道:“王爷这是诡辩之术,首先,学生等在这个时候告御状,与陛下、王爷的人伦之情并不相冲。”
“陛下爱民,天下人皆知,此事,王爷助学生等,成功告御状,让朝廷拿出一个彻底解决此事的办法,陛下即便……即便……也能安心!”
啪!
“大胆!”马全骤然拍案而起,怒叱:“狷狂之徒,竟然敢诅咒陛下!”
这小子,虽然最终没说出来。
可话里话外的意思,说的就是陛下也能含笑九泉。
朱棣摆了摆手,制止马全。
其实,他自己也很清楚。
正如这个铁胆小子所说。
他此番话,有诡辩的成分。
以他对父皇的了解,若是临走前,能迫使朝廷上上下下,在这种氛围压力下,定下解决的办法。
正如于谦所说,父皇心中也是高兴的。
父皇不清楚难民事情吗?
清楚!
父皇不插手,那是大哥现在这种拖延着,用时间换空间的策略。
虽说父皇心中未必认同。
但勉强能接受。
在大哥,在革新派主政的地方,小范围搞废除身契制的实验时。
父皇不插手,是给大哥足够的空间施展。
也是给大哥这个未来储君,留颜面。
总不能,父皇自感身体撑不住了,马上要面临皇权交接时,还叱责大哥,让大哥威严扫地吧?
这不利于皇权交替。
只听于谦继续说道:“圣人说过,遇事多求助于内,少求助于外,圣人言论,虽然大而泛化,可这些至理名言,都有着指导意义。”
“这些年,朝廷在工业上,只想着,从王爷燕华搞技术,甚至,不惜用盗取盗用等手段,却丝毫没有想过,求助于内,效仿燕华,自己搞研究,所以,朝廷这些年,工业搞得乱七八糟,若非大十字铁路建设这些年,燕华援建,以及帮忙梳理朝廷控制工业区,恐怕,这工业秩序,只会更加糟糕。”
“自己不奋斗,向外得到再多,永远也不是自己的,也永远不可能,真正把这些资源,完全利用起来!”
……
朱棣微微颔首,唇角浮现一丝笑意。
心中也十分感慨。
人杰到底是人杰。
儒教那套大道理教出来的真正人才,即便是在工业化时期,依旧能用这些道,游刃有余。
说到底,儒教那些大道理,教人人情世故,教人大道。() ()
但大道太模糊朦胧了。
只有少数人,才能真正悟透,并且灵活运用。
而术,才是面对,绝大多数普罗大众的。
历史上,纵观整个清末,那些老派风云人物,说到底,什么李曾张,其实都是些庸才。
比起面前这个铁胆小子,差远了。
求助于外不如求助于内!
一句话,道尽一个人,一个国家发展的精髓。
“现在也一样,学生不认为,王爷帮朝廷,养难民三四年,朝廷就能解决这个问题,相反,学生认为,王爷燕华的供养,只会养成朝廷这边的懒惰,将来有一天,当王爷停止供养时,学生可以肯定,不但朝廷会认为王爷不地道,怨恨王爷,就连受王爷供养的难民,都会埋怨王爷。”
“此举,于朝廷没有任何好处。”
“于王爷,更是百害而无一利!”
“王爷花费了无数钱粮,到头来,却连说句好的人也没有!”
“这便是升米恩斗米仇!”
“故,学生请王爷,带学生前往燕京告御状!”
砰!
话罢,于谦猛地重重叩首。
碰撞产生的声音不高。
可却宛若洪钟大吕,在所有人心头响起。
啪啪啪……
朱棣的抚掌声响起。
“好!本王带你去告御状!”
马全脸色顿时变白,却不敢反对。
朱棣话锋一转,“不过,我也有个要求,促成此事后,你跟我去燕华,燕华更适合你这种铁胆铁脑袋。”
“王……”
铁铉刚开口,就被朱棣凌厉的眼神制止。
朱棣视线转移,重新落在于谦身上。
他是真舍不得,让这小子,在大明死于无尽的阴谋算计和排挤中。
就朝廷现在的官场生态。
于谦留在中原。
恐怕会比历史上陨落的更早。
历史上的他,虽然对这小子也是恨得咬牙切齿。
可是要和唐太宗比高。
太宗能容魏征。
他怎么能容不下这小子。
后来,高炽父子,又是比较仁的君主。
而当时三杨主政的朝局。
有三杨护着这个年轻晚辈。
朝堂上,总体也没人敢明目张胆搞这铁脑壳小子。
君不见,等这些人都走了。
这铁脑壳小子,就只能留下一首千古佳作,慷慨赴死吗?
而现在的朝堂上,可没有这么多人护着他。
相反,现在的保守派,也最讨厌,厌恶他这种年轻人。
学运一起。
稍有不慎,于谦就可能成为第一个洒下满腔热血的人。
学运需要流血。
但于谦这种热血,如果只是洒在学运中,化为春暖花开,那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太可惜了。
去燕华。
放到官场磨练几年,身上多点缀一丝圆润。
等雄英继位后,在放他回来。
于谦抬头,看着朱棣,坚定摇头,“燕华少学生一人,少学生这一捧血,无所谓,但中原需要学生这一捧血,王爷这等英雄人物,既然答应学生,再对学生提条件,有损王爷英明。”
哼!
朱棣被气笑了,冷哼道:“记住,我从未承认自己是英雄,我也告诉你,这世间需要英雄,英雄精神指引所有人,在徘徘徊徊中,不断修正错误,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但英雄做不成事情,英雄只能把精神传承给我们,让我们以英雄为标榜,守住本性本心,想要做成事,就别做什么英雄,我做的一些事情,你应该了解,我的手黑的很!我只是比绝大多数人,做对了一件事,守住了本性本心!”
“滚吧!条件免了,你告御状的请求我答应了!马上下车,去劝说其他人离开铁路,你们五人跟随我入京!”
“在学生心中,王爷就是英雄,若将来有机会,学生也希望,能聆听王爷教诲!”于谦高兴说着,郑重叩首谢恩后,起身和其他四名同窗下车传达朱棣的意思。
……
嗒嗒嗒……
片刻后。
列车重新启动。
“在下于谦。”
“杨东旭。”
“春晓。”
“刘民丰。”
“朱祈婳!”
“朱高煦!”
……
办公车厢内。
门关上了。
徐妙云亲自为朱棣烹茶。
听着外面孩子们相互介绍的声音,不由笑笑,“动爱才之心了?”
这少年读书人,的确很不错。
四郎若非动了爱才之心。
不可能想护其周全。
只是……少年人性情单纯,还并未清晰意识到,随着告御状发生后,他将得罪多少人,又将,在今后,留在中原,面临着怎样的风险。
徐妙云话中抬头。
就见朱棣看着窗外出神。
端着一杯砌好的茶,来到朱棣身边,视线看向窗外。
车窗外,随着列车驶过。
向后掠过的杂乱低矮三角窝棚。
窝棚林中,一张张麻木呆滞的面孔。
刺的人眼睛难受。
在江浙。
没有福建那种夹道欢迎。
自从跟着四郎出海后。
她将近二十年,没有看到如此凄惨的景象了。
许久后,朱棣转身,叹了口气,“是我把他们推到这个境地的。”
是的。
他故意的。
大规模向中原输送农机具,他就料到这一天。
就像布局已经很久,尚未发生的学运。
这些难民。
也是他逼迫中原,逼迫大哥进行变革的一颗颗棋子!
大十字铁路计划,需要很多劳动力。
以及,胁迫大哥给燕华三百万人口。
都是为了这一天,稍微缓和这种矛盾。
在达到逼迫大哥变革的同时。
尽可能减少无辜者的牺牲罢了。
其实,当初在乡土村社过程中,忽略这些依附士绅的纯佃户时,他就知道随着工业化进程。
会出现这一幕。
而这也是当时他故意忽略,留下的一个环扣。
当时,他并未想好怎么用罢了。
所以,他才会对于谦说,他从来不是什么英雄。
他的手,真黑!
……
随后的一路。
再也没有发生状况。
两天后。
列车进入直隶境内。
金陵顿时燥热……
隧道爆炸、读书人拦路这些消息,也早已传回金陵朝堂。
暗流在燥热中涌动。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