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定规矩开新路
林新甲来到首都,捎来一些外汇,他和东城所的小邱警官正在处对象,现在让他来京完全不存在麻烦他,反而等于给他放假、约会。
李建昆给北大附中和清华附中分别送去十万美金,即使按照一九八四年美金对人民币的官方汇率:.,价值也超过二十万人民币,而黑市的比例不会低于:,盖一座高中的图书馆绰绰有余。
两所学校都有意搞个捐赠仪式,但被李建昆婉拒了,莫须有的“华侨身份的长辈”自然也没有现身。
今天,是李云梦去北大附中报道的日子。
胡玉英像往年每次孩子要去新学校念书时一样,一大早起来各种张罗,虽然现在已经没什么事需要她张罗,甚至小女儿都不稀罕她给编的麻花辫了,但还是忙上忙下的,嘴里不停碎碎念着,各种嘱咐:
“梦儿啊,到新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听话的孩子老师才喜欢。
“要跟同学搞好关系,人家欺负你要跟老师说,但你也不能欺负人家。
“真要是坏孩子,就别跟他玩,学不到好的。
“笔芯、本子都带好了吧……”
李建昆在院儿里忙活,与小妹的不耐烦不同,听得十分悦耳,很有感触。人总是这样,年轻时嫌父母唠叨,等自己也为人父母,或是父母老到唠叨不动了时,才会明白其实叨唠也挺累的,父母的那些说不尽的话,只是因为爱……
“带了带了,我的妈呀,这年头谁还用笔芯啊?”
李云梦立马撂下老母亲,嗖嗖奔向她二哥,心想老妈抠抠搜搜的,哪有二哥大方?
“建昆你嘴上说不宠她,但还是舍不得真让她吃苦。”李云裳踱步走过来,蹲下身,看着弟弟撸起袖子忙活。
“反正这就是你以后的生活费标准,一天一块钱,不少了,很多大人一月都挣不到三十块。妈,姐,都记得哈。”
小姑娘怔怔接过一块钱,死死盯着她二哥,那气恼的模样似乎在说:你还没有爸大方!
李云梦:“???”
李建昆在安装一辆二四式自行车,这年头格外罕见的款式,带车头篮,车架为深蓝色,非常时髦俏皮。
念初中时她爸一个礼拜给她十块钱,平摊下来每天有一毛四角,那还是纯零花钱,中午是带米带菜到学校蒸饭吃。
“咋了,一块钱还不够你吃饭啊?”李建昆掰着手指头说,“我给你算过账,每天午饭一荤一素,五毛钱足够,粮票不是给一沓了吗,饭随便你吃,还剩五毛钱可以零花,能买多少东西?”
胡玉英伸手摸荷包时,李建昆招手喊道:“来来,过来,我给。”
这事儿李建昆记忆犹新,少年时家里穷,买不起钢笔,读初中后铅笔不好再用了,圆珠笔同样挺奢侈,老家有一种泡桐树,内部是空芯的,选一根笔筒粗壮的枝丫,折下来,内部的空芯正好适合塞进一根圆珠笔笔芯,再把顶部堵死,这样就得到一支趁手的圆珠笔。
小姑娘满心期盼地戳到她二哥身前,想着到新学校,她有很快交到新朋友的绝招――买一大堆零食,还怕没人和她做朋友?
二哥在身上左摸右掏,钱倒是不少,但都不是他想找的,好容易找出一张,递过去说:“喏。”
“你二哥那时还用呢。”
“妈,给我午饭钱。”半大姑娘小手一伸,表情颇为幽怨,因为她的小金库被老妈搜刮个干净,一分钱不剩。
话是这么说,但李云梦觉得京城和老家不同,这里有许多俏皮玩意儿可以买,俏皮它就贵,五毛钱似乎买不到几样。
即使笔筒坏了也不心痛,随时再造一个,平时只需要买笔芯,能节省老鼻子钱。
这款自行车质量很好,尤其是刹车性能优异,略微有些花俏,也符合小姑娘的审美,让小妹吃苦是假的,李建昆没有这样的想法,只是要适当进行管控,她该需要东西给她配齐,不该需要的也不能给。
“你这,这……”
“二锅,我要吃饭的!”
李建昆这边把自行车附件都安装好,李云裳又在院儿里试过车,确认一切都好后,李云梦那边正好吃完早饭从厨房出来。
“你待会就知道我舍不舍得。”
胡玉英点头回应,在她看来一块钱还比较合适,给她花一个礼拜都够了。
李云裳抿嘴偷笑。
“二锅你一点不疼我!”李云梦噘起小嘴。
“没用。”李建昆眼睛一闭,不吃这套,“还有,喏,这么好的座驾配给你,跑得飞快,放学后一个小时内必须回家,不然我肯定要找你们班主任聊聊。”
“你你……”李云梦抬起小手指向对面,仿佛第一天认识她二哥。
旁边的李云裳恍然大悟,原本配辆好自行车是为这个。() ()
规矩定完,李建昆拍拍自行车的座板道:“走吧,八点钟上课,还等啥呢?拿着通知单先去教务处找老师报道。”
“你们不送我去吗?!”
“昨天带你来回走两趟,才几步路,还找不到门?你都十六岁了!”
“哼!”关于送不送的,李云梦倒是不纠结,她也不怕,气鼓鼓提起自行车,出院门后发泄似的狂摁一阵铃铛,接着扬长而去。
倒是玉英婆娘欲言又止,要按她说,以后不提,今天第一次去新学校,应该送送。
李建昆有他的考虑,他家捐赠图书馆的事,学校领导全都知情,无论去个谁,人家保管客客气气,小妹在旁边,不好。
就这样,李云梦正式开始了在首都的读书生涯,小姑娘挺乐在其中,没几天就交到好几个朋友。
毕竟像她这样的漂亮姑娘,谁不愿意亲近呢?况且她性格又十分开朗。
唯一让小姑娘不太得劲的是,家里管得太严了,钱不够花,玩的时间也不够,哎,忧伤……
――
五道口,距离龙牌刀具厂一厂约二里地的位置,有一个老粮站。
海淀作为京城粮仓,这样的设施以往有不少,但随着前年在玉泉山的大型国营新粮站落成后,这些老粮站便大多闲置下来,土地归还给地方。
这个老粮站占地尚可,重点是周边有大片荒芜的山地,以前的库房高度合适,可以改建成厂房,王秉权看来看去,最终听取李建昆的意见后,还是相中这里。
已经和东升街道办接触过,弄挂靠,办厂,什么都不需要东升街道办出,老粮站包括周围的荒地,全部租下来,每年支付租金,另外每年还会支付以百分之五的金额递增的挂靠费。
今天天气不错,日头灿烂,京城总算有了一丝早春的气息。
现在,老粮站内部,一行人沿着高大粮库中间的水泥路,缓步而行,不时向左右指指,讨论几句。
除了王家父子和李建昆外,同行的还有两个港城人,他们是港城东林冰箱公司调派过来的技术顾问,未来半年会在京城常驻,协助老王把第一期的厂房建设起来,并和外方人员一起,把引起过来的生产线调试到位。
李建昆已通过东林冰箱公司,从德国采购了一条全新的年产十万台冰箱的生产线,价格整好是一千万美金。
这条生产线比东林冰箱公司现在使用的还要先进。
在国内,听说首都的雪花冰箱厂有意采购一套,另外羊城的万宝冰箱厂几个月前从泥轰采购了一套,技术程度相当。
李建昆现在只担心有点起猛了。
但老王说他不怕。
理论上讲,他们的所作所为完全符合规矩,如果这个厂子不能办,那么全国的挂靠厂都不能办,问题是,目前全国还没有哪家挂靠厂搞出这么大动静。
为防患于未然,李建昆作了一些布置,让老王在办过境手续,后面会多去几趟港城,与东林冰箱公司现在明面上的负责人郭尚平,搞出“亲戚”关系。
以便将来真摊上麻烦,好解释资金和技术来源。
“建昆,赶明儿我先把厂名做起来,焊到门头上,咱们老家就算是在首都正式亮相了!”王秉权意气风发,大手挥舞。
这样的条件和资源,如果再干不出一番大事业,他也就甭折腾了,回家抱孙子算逑――
王山河和鲁娜的婚事已经提上日程,老王进京后没几天便带着婆娘,去皇城根下的鲁家拜访过。
一家有点老祖宗传下来的贵气底蕴,一家有现实的殷实家底,谁也没瞧不起谁,一拍即合。
“那敢情好。”脑子里幻想着此地竖起家乡名头,挂着家乡名头的电冰箱又在此地诞生,并走进千家万户,李建昆也挺期待。
“我爸还有点别的想法呢。”小王说。
“想从老家弄批人过来?”李建昆问。
“奶奶的,我怀疑你才是他亲崽儿。”小王撇撇嘴。
李建昆看向老王,后者大笑道:“放心,我不动贵飞厂子里的人,只是怎么说呢,这段时间我也观察过,真论吃苦赖劳,首都人比不上咱们那边,我这人干事又是老一套,粗鲁……”
“爸,我觉得用‘粗犷’合适些。”
“就你有文化?反正是这意思。我办起事来,首都人未必吃得消,有一帮老家知根知底的趁手人在,凡事让他们打个样,想来首都这边招的人就没什么怨言了……”
李建昆听着老王大谈他的创业经,不得不心生佩服,这类可以说是中国的第一批农民企业家,他们或许没有文化,但他们的智慧绝对不弱。
暴富或许是因幸运,但成功没有偶然。
将“清溪冰箱厂”全权交给老王掌舵,李建昆没有不放心的,他大概率属于投资一笔等着沾光的类型。
林新甲来到首都,捎来一些外汇,他和东城所的小邱警官正在处对象,现在让他来京完全不存在麻烦他,反而等于给他放假、约会。
李建昆给北大附中和清华附中分别送去十万美金,即使按照一九八四年美金对人民币的官方汇率:.,价值也超过二十万人民币,而黑市的比例不会低于:,盖一座高中的图书馆绰绰有余。
两所学校都有意搞个捐赠仪式,但被李建昆婉拒了,莫须有的“华侨身份的长辈”自然也没有现身。
今天,是李云梦去北大附中报道的日子。
胡玉英像往年每次孩子要去新学校念书时一样,一大早起来各种张罗,虽然现在已经没什么事需要她张罗,甚至小女儿都不稀罕她给编的麻花辫了,但还是忙上忙下的,嘴里不停碎碎念着,各种嘱咐:
“梦儿啊,到新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听话的孩子老师才喜欢。
“要跟同学搞好关系,人家欺负你要跟老师说,但你也不能欺负人家。
“真要是坏孩子,就别跟他玩,学不到好的。
“笔芯、本子都带好了吧……”
李建昆在院儿里忙活,与小妹的不耐烦不同,听得十分悦耳,很有感触。人总是这样,年轻时嫌父母唠叨,等自己也为人父母,或是父母老到唠叨不动了时,才会明白其实叨唠也挺累的,父母的那些说不尽的话,只是因为爱……
“带了带了,我的妈呀,这年头谁还用笔芯啊?”
李云梦立马撂下老母亲,嗖嗖奔向她二哥,心想老妈抠抠搜搜的,哪有二哥大方?
“建昆你嘴上说不宠她,但还是舍不得真让她吃苦。”李云裳踱步走过来,蹲下身,看着弟弟撸起袖子忙活。
“反正这就是你以后的生活费标准,一天一块钱,不少了,很多大人一月都挣不到三十块。妈,姐,都记得哈。”
小姑娘怔怔接过一块钱,死死盯着她二哥,那气恼的模样似乎在说:你还没有爸大方!
李云梦:“???”
李建昆在安装一辆二四式自行车,这年头格外罕见的款式,带车头篮,车架为深蓝色,非常时髦俏皮。
念初中时她爸一个礼拜给她十块钱,平摊下来每天有一毛四角,那还是纯零花钱,中午是带米带菜到学校蒸饭吃。
“咋了,一块钱还不够你吃饭啊?”李建昆掰着手指头说,“我给你算过账,每天午饭一荤一素,五毛钱足够,粮票不是给一沓了吗,饭随便你吃,还剩五毛钱可以零花,能买多少东西?”
胡玉英伸手摸荷包时,李建昆招手喊道:“来来,过来,我给。”
这事儿李建昆记忆犹新,少年时家里穷,买不起钢笔,读初中后铅笔不好再用了,圆珠笔同样挺奢侈,老家有一种泡桐树,内部是空芯的,选一根笔筒粗壮的枝丫,折下来,内部的空芯正好适合塞进一根圆珠笔笔芯,再把顶部堵死,这样就得到一支趁手的圆珠笔。
小姑娘满心期盼地戳到她二哥身前,想着到新学校,她有很快交到新朋友的绝招――买一大堆零食,还怕没人和她做朋友?
二哥在身上左摸右掏,钱倒是不少,但都不是他想找的,好容易找出一张,递过去说:“喏。”
“你二哥那时还用呢。”
“妈,给我午饭钱。”半大姑娘小手一伸,表情颇为幽怨,因为她的小金库被老妈搜刮个干净,一分钱不剩。
话是这么说,但李云梦觉得京城和老家不同,这里有许多俏皮玩意儿可以买,俏皮它就贵,五毛钱似乎买不到几样。
即使笔筒坏了也不心痛,随时再造一个,平时只需要买笔芯,能节省老鼻子钱。
这款自行车质量很好,尤其是刹车性能优异,略微有些花俏,也符合小姑娘的审美,让小妹吃苦是假的,李建昆没有这样的想法,只是要适当进行管控,她该需要东西给她配齐,不该需要的也不能给。
“你这,这……”
“二锅,我要吃饭的!”
李建昆这边把自行车附件都安装好,李云裳又在院儿里试过车,确认一切都好后,李云梦那边正好吃完早饭从厨房出来。
“你待会就知道我舍不舍得。”
胡玉英点头回应,在她看来一块钱还比较合适,给她花一个礼拜都够了。
李云裳抿嘴偷笑。
“二锅你一点不疼我!”李云梦噘起小嘴。
“没用。”李建昆眼睛一闭,不吃这套,“还有,喏,这么好的座驾配给你,跑得飞快,放学后一个小时内必须回家,不然我肯定要找你们班主任聊聊。”
“你你……”李云梦抬起小手指向对面,仿佛第一天认识她二哥。
旁边的李云裳恍然大悟,原本配辆好自行车是为这个。() ()
规矩定完,李建昆拍拍自行车的座板道:“走吧,八点钟上课,还等啥呢?拿着通知单先去教务处找老师报道。”
“你们不送我去吗?!”
“昨天带你来回走两趟,才几步路,还找不到门?你都十六岁了!”
“哼!”关于送不送的,李云梦倒是不纠结,她也不怕,气鼓鼓提起自行车,出院门后发泄似的狂摁一阵铃铛,接着扬长而去。
倒是玉英婆娘欲言又止,要按她说,以后不提,今天第一次去新学校,应该送送。
李建昆有他的考虑,他家捐赠图书馆的事,学校领导全都知情,无论去个谁,人家保管客客气气,小妹在旁边,不好。
就这样,李云梦正式开始了在首都的读书生涯,小姑娘挺乐在其中,没几天就交到好几个朋友。
毕竟像她这样的漂亮姑娘,谁不愿意亲近呢?况且她性格又十分开朗。
唯一让小姑娘不太得劲的是,家里管得太严了,钱不够花,玩的时间也不够,哎,忧伤……
――
五道口,距离龙牌刀具厂一厂约二里地的位置,有一个老粮站。
海淀作为京城粮仓,这样的设施以往有不少,但随着前年在玉泉山的大型国营新粮站落成后,这些老粮站便大多闲置下来,土地归还给地方。
这个老粮站占地尚可,重点是周边有大片荒芜的山地,以前的库房高度合适,可以改建成厂房,王秉权看来看去,最终听取李建昆的意见后,还是相中这里。
已经和东升街道办接触过,弄挂靠,办厂,什么都不需要东升街道办出,老粮站包括周围的荒地,全部租下来,每年支付租金,另外每年还会支付以百分之五的金额递增的挂靠费。
今天天气不错,日头灿烂,京城总算有了一丝早春的气息。
现在,老粮站内部,一行人沿着高大粮库中间的水泥路,缓步而行,不时向左右指指,讨论几句。
除了王家父子和李建昆外,同行的还有两个港城人,他们是港城东林冰箱公司调派过来的技术顾问,未来半年会在京城常驻,协助老王把第一期的厂房建设起来,并和外方人员一起,把引起过来的生产线调试到位。
李建昆已通过东林冰箱公司,从德国采购了一条全新的年产十万台冰箱的生产线,价格整好是一千万美金。
这条生产线比东林冰箱公司现在使用的还要先进。
在国内,听说首都的雪花冰箱厂有意采购一套,另外羊城的万宝冰箱厂几个月前从泥轰采购了一套,技术程度相当。
李建昆现在只担心有点起猛了。
但老王说他不怕。
理论上讲,他们的所作所为完全符合规矩,如果这个厂子不能办,那么全国的挂靠厂都不能办,问题是,目前全国还没有哪家挂靠厂搞出这么大动静。
为防患于未然,李建昆作了一些布置,让老王在办过境手续,后面会多去几趟港城,与东林冰箱公司现在明面上的负责人郭尚平,搞出“亲戚”关系。
以便将来真摊上麻烦,好解释资金和技术来源。
“建昆,赶明儿我先把厂名做起来,焊到门头上,咱们老家就算是在首都正式亮相了!”王秉权意气风发,大手挥舞。
这样的条件和资源,如果再干不出一番大事业,他也就甭折腾了,回家抱孙子算逑――
王山河和鲁娜的婚事已经提上日程,老王进京后没几天便带着婆娘,去皇城根下的鲁家拜访过。
一家有点老祖宗传下来的贵气底蕴,一家有现实的殷实家底,谁也没瞧不起谁,一拍即合。
“那敢情好。”脑子里幻想着此地竖起家乡名头,挂着家乡名头的电冰箱又在此地诞生,并走进千家万户,李建昆也挺期待。
“我爸还有点别的想法呢。”小王说。
“想从老家弄批人过来?”李建昆问。
“奶奶的,我怀疑你才是他亲崽儿。”小王撇撇嘴。
李建昆看向老王,后者大笑道:“放心,我不动贵飞厂子里的人,只是怎么说呢,这段时间我也观察过,真论吃苦赖劳,首都人比不上咱们那边,我这人干事又是老一套,粗鲁……”
“爸,我觉得用‘粗犷’合适些。”
“就你有文化?反正是这意思。我办起事来,首都人未必吃得消,有一帮老家知根知底的趁手人在,凡事让他们打个样,想来首都这边招的人就没什么怨言了……”
李建昆听着老王大谈他的创业经,不得不心生佩服,这类可以说是中国的第一批农民企业家,他们或许没有文化,但他们的智慧绝对不弱。
暴富或许是因幸运,但成功没有偶然。
将“清溪冰箱厂”全权交给老王掌舵,李建昆没有不放心的,他大概率属于投资一笔等着沾光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