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琏从西侧门进到正院,正欲往后面荣禧堂而去,就看到正院西侧二叔外书房的门帘掀起,二叔从书房内走出来。
贾琏连忙收住脚步,走过去说道:“侄儿见过老爷。”
贾政嗯了一声,问道:“刚才可是去送宣旨的太监?”
贾琏回答道:“正是,刚送走,侄儿正准备回去给老太太回话。”
贾政听完,犹豫一下问道:“刚才宫里来人之中,有一个颇为年轻的侍卫,我看着面熟,你可知晓此人身份?”
贾琏一怔,猜到二叔说的是谁了。连忙回答道:“老爷也注意到此人了,我观此人身份必然非凡,只是猜不出他是谁,既然老爷说是面熟,可是想起什么了?”
贾政看了贾琏一眼,心中想着,自己这个侄儿什么时候有这样的眼光了,还能第一次见面,就看出别人的不凡。
不过,贾政为人讲究规矩,心里想着这些话,却不会说出来,他心思一转对贾琏说道:“我远远看着此人,竟有些像当今皇帝五子,肃王殿下,只因我离得远,看不太清楚,因此不敢确认”。
贾琏闻言,惊讶出声:“哎呀,这就没错了。”
贾政看到贾琏的神情,问道:“你为何如此肯定,可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听到二叔发问,贾琏便将刚才在大门口,涂承钰打周太监,并塞回银票的事情说了一遍。
贾政听完说道:“定然是肃王。我记得当日朝堂之上,肃王小小年级,面对百官,毫无惧色,将御史中丞辩驳的哑口无言。其行事作风,胆大妄为,出人意料。今日大门外之事,很是符合肃王作风。”
贾琏听后,感叹到:“确实胆大妄为,皇太后跟前的太监,他说打就打。”
贾政说:“现在不是说这些的时候,要赶快将此事说给老太君,让老太君拿主意。肃王既然开口,不让我们贾家供奉宫里太监,府中就要想好应对之策,可不要因为肃王年岁小,就将他的话轻易不当回事。”
说完后,叔侄二人一起赶往后院荣禧堂。
贾府后院荣禧堂内,贾母她们领完旨意后,并未分开,而是一起坐在堂内说着这次的旨意。
大人们坐在上首说话,府中几个小姑娘带着一众小丫鬟,围在下首,互相间窃窃私语。
只见一个憨憨的姑娘说道:“姐姐妹妹们,你们可看到那个小侍卫没有,我瞧他年纪和宝玉哥哥一般大,怎么就出来做护卫了。”
她一说完,几个女孩都纷纷点头,看来也都注意到这个小护卫了。
几人中最小的姑娘,嘴最快抢先说道:“这个小护卫,看着年龄小,胆子还挺大呢,别人都认认真真听旨意,只有他东张西望的,还偷偷向我们这边看呢”
“是呀”
“是呀”
小姑娘的话,也引得其余几人的赞同。其中一个还调笑着说道:“你还没有人家大呢,就口口声声叫人家小护卫”。
最小的姑娘辩解到:“他就是护卫里最小的,不叫他小护卫叫什么,二姐姐,说叫什么?”() ()
小姑娘得理不饶人,狡辩还成了有理了,可怜她二姐姐嘴拙,好一会才想出一个理由,说道:“万一人家不是护卫呢。”
小女孩问道:“不是护卫是什么,难道还是个小王爷不成!”
刚一说完,她自己就忍不住先笑起来,她也觉得自己的猜测实在荒谬,其余几个女孩自然也被小妹妹天马行空的猜想惹得一阵偷笑。
等大家笑过之后,一直没有说话的那个女孩,就调侃的说了句:
“他要是个王爷,我还是个王妃呢。”
这话说的大胆,引得众姐妹侧目,可是一想到刚才小妹妹那个更荒谬的猜测,她们便集体又一次笑起来,而且笑的还比上一次大声。
姑娘们爽朗的小声,终于引起旁边的大人的注意。
贾母颇感兴趣的问道:“你们几个小丫头,在谈论什么,这么欢乐。”
听到老祖母问候,几个姑娘连忙转过身,还是最小的那个女孩快人快语,说道:“回老祖宗话,三姐姐说她要当王妃。”
话音一落,就引来她三姐姐一顿好打。
贾母几人听到也颇为诧异,刚才她们就在谈论贾元春要被许配给义孝亲王做王妃的事情,还没说出个眉眼,这边就听到三丫头要当王妃。
虽说是小孩的玩笑之语,可也听了让人高兴,毕竟府里能多出一个王妃,也是好事。
贾母笑着问道:“我们家三丫头这是想给哪位王爷做王妃呢?”
贾母一调侃,刚才还很爽利的三丫头,这会儿早已羞红了脸,扭捏的说道:“哎呀,老祖宗,我们只是说笑而已。”
贾母看到三丫头害羞就多调侃了两句,就在此事,丫鬟禀报,老爷和琏二爷来啦。
听到贾政要来,姑娘们迅速回到座位,端正身姿。邢夫人和王夫人,也在刚进门的王熙凤和贾元春的搀扶下,从上座下来,坐到侧面圈椅上。
得了允许,贾政和贾琏一起进来,给老太君问完礼。
老太君就先问贾琏:“琏哥儿,周太监可送走了?”
贾琏回答:“送走了,不过其中却发生了别的事端,孙儿要报给老祖宗。”
贾母闻言,没有说话,确是将目光转向贾政,似在询问。
贾政说道:“儿子也正是为此事而来。”
见到二人都是为了这事来的,贾母便让贾琏将事情原委说给大家伙听。
贾琏便一五一十将事情的经过全部一一说来。
在说到年轻护卫很可能是当今肃王的时候,贾府女眷一片惊呼之声,尤其是三丫头,羞的将头埋到旁边二姐的怀里。
她没想到自己的胡言乱语,竟然有如此的微妙奇缘。
贾琏不知其中缘由,只当是家中惊奇于肃王身份,便继续说下去。
当说到肃王一言不合,就将周太监踹翻在地上,还将府中给周太监的银子还了回来,并且警告府中,以后不准给宫里太监给银子。
贾家女眷又一次惊呼,她们从未见过有如此行事之人。
贾琏连忙收住脚步,走过去说道:“侄儿见过老爷。”
贾政嗯了一声,问道:“刚才可是去送宣旨的太监?”
贾琏回答道:“正是,刚送走,侄儿正准备回去给老太太回话。”
贾政听完,犹豫一下问道:“刚才宫里来人之中,有一个颇为年轻的侍卫,我看着面熟,你可知晓此人身份?”
贾琏一怔,猜到二叔说的是谁了。连忙回答道:“老爷也注意到此人了,我观此人身份必然非凡,只是猜不出他是谁,既然老爷说是面熟,可是想起什么了?”
贾政看了贾琏一眼,心中想着,自己这个侄儿什么时候有这样的眼光了,还能第一次见面,就看出别人的不凡。
不过,贾政为人讲究规矩,心里想着这些话,却不会说出来,他心思一转对贾琏说道:“我远远看着此人,竟有些像当今皇帝五子,肃王殿下,只因我离得远,看不太清楚,因此不敢确认”。
贾琏闻言,惊讶出声:“哎呀,这就没错了。”
贾政看到贾琏的神情,问道:“你为何如此肯定,可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听到二叔发问,贾琏便将刚才在大门口,涂承钰打周太监,并塞回银票的事情说了一遍。
贾政听完说道:“定然是肃王。我记得当日朝堂之上,肃王小小年级,面对百官,毫无惧色,将御史中丞辩驳的哑口无言。其行事作风,胆大妄为,出人意料。今日大门外之事,很是符合肃王作风。”
贾琏听后,感叹到:“确实胆大妄为,皇太后跟前的太监,他说打就打。”
贾政说:“现在不是说这些的时候,要赶快将此事说给老太君,让老太君拿主意。肃王既然开口,不让我们贾家供奉宫里太监,府中就要想好应对之策,可不要因为肃王年岁小,就将他的话轻易不当回事。”
说完后,叔侄二人一起赶往后院荣禧堂。
贾府后院荣禧堂内,贾母她们领完旨意后,并未分开,而是一起坐在堂内说着这次的旨意。
大人们坐在上首说话,府中几个小姑娘带着一众小丫鬟,围在下首,互相间窃窃私语。
只见一个憨憨的姑娘说道:“姐姐妹妹们,你们可看到那个小侍卫没有,我瞧他年纪和宝玉哥哥一般大,怎么就出来做护卫了。”
她一说完,几个女孩都纷纷点头,看来也都注意到这个小护卫了。
几人中最小的姑娘,嘴最快抢先说道:“这个小护卫,看着年龄小,胆子还挺大呢,别人都认认真真听旨意,只有他东张西望的,还偷偷向我们这边看呢”
“是呀”
“是呀”
小姑娘的话,也引得其余几人的赞同。其中一个还调笑着说道:“你还没有人家大呢,就口口声声叫人家小护卫”。
最小的姑娘辩解到:“他就是护卫里最小的,不叫他小护卫叫什么,二姐姐,说叫什么?”() ()
小姑娘得理不饶人,狡辩还成了有理了,可怜她二姐姐嘴拙,好一会才想出一个理由,说道:“万一人家不是护卫呢。”
小女孩问道:“不是护卫是什么,难道还是个小王爷不成!”
刚一说完,她自己就忍不住先笑起来,她也觉得自己的猜测实在荒谬,其余几个女孩自然也被小妹妹天马行空的猜想惹得一阵偷笑。
等大家笑过之后,一直没有说话的那个女孩,就调侃的说了句:
“他要是个王爷,我还是个王妃呢。”
这话说的大胆,引得众姐妹侧目,可是一想到刚才小妹妹那个更荒谬的猜测,她们便集体又一次笑起来,而且笑的还比上一次大声。
姑娘们爽朗的小声,终于引起旁边的大人的注意。
贾母颇感兴趣的问道:“你们几个小丫头,在谈论什么,这么欢乐。”
听到老祖母问候,几个姑娘连忙转过身,还是最小的那个女孩快人快语,说道:“回老祖宗话,三姐姐说她要当王妃。”
话音一落,就引来她三姐姐一顿好打。
贾母几人听到也颇为诧异,刚才她们就在谈论贾元春要被许配给义孝亲王做王妃的事情,还没说出个眉眼,这边就听到三丫头要当王妃。
虽说是小孩的玩笑之语,可也听了让人高兴,毕竟府里能多出一个王妃,也是好事。
贾母笑着问道:“我们家三丫头这是想给哪位王爷做王妃呢?”
贾母一调侃,刚才还很爽利的三丫头,这会儿早已羞红了脸,扭捏的说道:“哎呀,老祖宗,我们只是说笑而已。”
贾母看到三丫头害羞就多调侃了两句,就在此事,丫鬟禀报,老爷和琏二爷来啦。
听到贾政要来,姑娘们迅速回到座位,端正身姿。邢夫人和王夫人,也在刚进门的王熙凤和贾元春的搀扶下,从上座下来,坐到侧面圈椅上。
得了允许,贾政和贾琏一起进来,给老太君问完礼。
老太君就先问贾琏:“琏哥儿,周太监可送走了?”
贾琏回答:“送走了,不过其中却发生了别的事端,孙儿要报给老祖宗。”
贾母闻言,没有说话,确是将目光转向贾政,似在询问。
贾政说道:“儿子也正是为此事而来。”
见到二人都是为了这事来的,贾母便让贾琏将事情原委说给大家伙听。
贾琏便一五一十将事情的经过全部一一说来。
在说到年轻护卫很可能是当今肃王的时候,贾府女眷一片惊呼之声,尤其是三丫头,羞的将头埋到旁边二姐的怀里。
她没想到自己的胡言乱语,竟然有如此的微妙奇缘。
贾琏不知其中缘由,只当是家中惊奇于肃王身份,便继续说下去。
当说到肃王一言不合,就将周太监踹翻在地上,还将府中给周太监的银子还了回来,并且警告府中,以后不准给宫里太监给银子。
贾家女眷又一次惊呼,她们从未见过有如此行事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