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哭错坟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蜀汉篇第章哭错坟好男儿死不旋踵。
这是一件说起来容易,但实际上做起来非常难的事。
对李靖来说,后世总说的唐人尚武之类的,他只能模模糊糊猜出一个意思。
但看到后世这千年以后依然还在寻找盛唐武士作战英姿的画面,李靖的心中忽然就明白过来了。
百年盛唐亦如强汉,在子孙的血脉中留下了属于唐的烙印,故而后世会越过千年光阴之阻隔,只为一窥尚武之唐。
随即李靖心中涌出的便是强烈的遗憾之情。
若是能亲率兵与如此帝国作战,死国亦是值当!
“唯恨此战败于突厥部众反叛!”这便是李靖最大的遗憾。
李世民同样也是也是如此,他不说话,只是回忆着那个起自极西,一路扩张的阿拉伯帝国,心中亦是有点跃跃欲试。
击败一个帝国!这个念头,单单只是想想就让人兴奋的身体发抖!
头一次李世民居然有点嫉妒这玄宗了,就如那后辈所说的穿越之法,你不玩儿那让朕来啊!
将领们还在研究战法的时候,阎立德已经眼睛一亮,开始仔细摹画了。
论作画技法他虽然不如弟弟阎立本,但是正所谓术业有专攻。
而阎立德目前任职将作监,司将作少匠,建筑、绘画、衣甲、冶造,都懂一些。
故而兄弟两人虽然此时都在奋笔作画,但所用画纸以及所绘制方向都完全不同。
杜如晦则是从字眼中猜测:
“这阿拉伯帝国之西,亦有帝国,是这拜占庭否?”
房玄龄则是从记忆中扒拉出来一个国名:
“罗马亡矣?”
……
如果说此前的张议潮只是让成都府衙众人领略了盛唐之武士。
那么王忠嗣与高仙芝则是让众人领略了唐将风采。
“真乃……悍将!”
张飞彻底服了。
“不灭国就不配称功怎地?”
奔袭万里,士卒不哗变并能灭其国。
两万对逾十万,还能勇于亮刃。
张飞此前还觉得自己阳平关之战和汉中打的不错来着,如今看这帝国与帝国的战争,都有点不好意思拿出来了。
而且那一长串灭国战绩……张飞很眼热。
另一边,赵云已经在和孔明一起作画,力求将光幕上这些武备给都记下来。
弓阵、长矛阵、齐射压制、弓弩轮换等等战法。
陌刀、铠甲、浑身铠甲仿佛小坞堡的步兵、马匹亦覆甲的骑兵等等装备。
孔明一边摹画记载一边感叹如今之贫穷。
就如这一具重骑兵,马需精粮喂养的骏马,卒要百里挑一的劲卒。
随后士卒和马匹的盔甲需冶铁、需匠人、需编织之法、需配套练兵之法。
而这些全都需要投入钱进去,而且都是短时间难以见到成效的。
毕竟盔甲这东西绝不是披上一身铁皮就行了,铠甲内里如何穿戴、铁甲如何编织才能更轻等等都需要人来研究、试错。
因而孔明愈发领会到科技树是个什么意思,至少冶铁大成,方有余裕来研究这些东西。
相较之下,反而是武器的仿制,投入更少一点。
赵云不说话,只是下笔更加迅速,作为骑将,他感觉已经看到自己的人生最大追求了。
【怛罗斯之战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它生动诠释了一句话:
小国无主权,弱国无外交。
怛罗斯之战对唐朝来说也只是热身战,并不伤筋动骨。
高仙芝因败撤职归朝,玄宗欲以他为河西节度使,后改右羽林大将军。
接任高仙芝位置的是名将封常清,并在次年就率军强叩大勃律国,迫使其国君出城投降,向西域证明了大唐的手腕依然很硬。
同年阿拔斯王朝遣使入唐,双方交谈融洽,阿拔斯王朝交还了大部分俘虏。
黑衣大食与大唐建交,做起了生意。
而中亚地区的小国以为赶走了残暴的唐朝,就能迎来青天大老爷了。
但可惜阿拔斯王朝是用铁骑来统治中亚的,石国、康国接连被灭。
这种情况下,怛罗斯之战三年后,中亚地区小国们便联合起来主动入唐称臣,希望唐朝能出手驱逐阿拔斯王朝,恢复汉家对此地的统治。
但可惜的是,此时已经是安史之乱前夕,且唐朝已经与黑衣大食暂时交好。
那时唐朝的安西、河西、陇右等节度使的规划都是打算先灭掉吐蕃。
所以这群小国的诉求注定得不到满足。
而到了现代,怛罗斯之战则是被阿拉伯史学家有意夸大了。
艾希尔的《历史大全》中称:两军大战于怛罗斯,阿拉伯人消灭五万唐军,俘虏两万唐军,残部逃回了中国。
麦格迪西的《肇始与历史》中称:唐军被各个击败,杀死四万五千人,俘虏两万五,占领了他们的军事要地,并虏走他们的子孙,抢去了他们的财富。() ()
这两位还算相对权威的,阿拉伯民间更有信口开河的称:此战阿拔斯尽歼十万唐军,仅千人得以生还。
怛罗斯咱们在历史上确实战败了,但也不至于被如此胡说。
真要有这么多兵力的话,高仙芝需要考虑的就不是打赢怛罗斯之战,而是要考虑派使者联络拜占庭,联手肢解阿拉伯帝国了。】
〖大唐真是将星如云!不过高仙芝也是真的惨,竟然被棒子给强行认祖。
确实,我知道棒子专门给高仙芝拍了歌功颂德的纪录片时我都惊了,你们祖先是高丽不是高句丽啊喂。
高丽国的前身是新罗百济,而高仙芝当初有个赚钱的营生就是掳掠新罗婢卖到大唐赚钱……
所以这是哭错坟了?高仙芝不仅不是棒子的祖先,反而还是一个带恶人?
反正棒子脑壳有问题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就像拍的电视剧里,二凤一会儿被射的是左眼,一会儿是右眼,绝了。〗
甘露殿中的贞观群臣对于中亚诸国没有半点仁慈。
这种前倨后恭的行为反而引得长孙无忌轻笑:
“汝辈此遭遇,岂非小国无主权,弱国无外交之言最好注解?”
侯君集出声赞同:
“大唐已经给过汝辈选择了。”
李世民对此浑不在意,他的目光紧紧盯着光幕上飘过去的文字,有点羞恼:
“这棒子,真该杀!”
同时心里又对那半岛打了个叉叉,你们跟朕的眼睛杠上了怎地?
长孙无忌宽慰道:
“大家,如此愚民不敌我唐神威,只能如此自欺聊以自慰。”
“无大家之胸怀,此后亦必将泯入历史,有何道哉?”
说得倒是也有道理,因此李世民注意力很快转回正题。
看着甘露殿右边挂着的地图,以及吐蕃境内标注着的进入印度的路线。
李世民提出了一个猜想:
“若按这玄宗时节度使所想,灭吐蕃后寻其后径,直入印度,在此设府,以控制中亚?”
河西战略已经研究过许多次,如今领兵设府,最大的问题便是补给。
就如这高仙芝仅领兵两万,并非不想提五万乃至十万大军,一方面需要留人威慑安西,另一方面也是因西域土地贫瘠,粮草不足而出大军,如何能行?
杜如晦思忖了一下,首先去掉一个错误答案:
“丝绸之路兴盛数百年,此商路一途,不怀德善国不知凡几,若从西域而出,则彼辈视我等要尽控商路,定然反复。”
李世民点点头,这也是他的看法。
不过现在考虑这些也有点远,李世民看向光幕上被标注的那块地方:
“无论出不出中亚,吐蕃必灭!”
大唐定然是要控西域的,而这吐蕃就犹如附骨之疽,向东能威胁河西,向北能威胁西域。
不消除这个祸患的话,便要犹如这玄宗此时,陇右河西都要设重兵防守,如此能辐射到西域的力量就显得极为有限了。
这件事暂且放上一放,侯君集呻吟一声:
“怎地又一个名将封常清……”
李靖哈哈大笑,拍了拍侯君集的肩膀,示意他还需勉励。
对于阿拉伯史学家的记载,李世民不屑一顾:
“都与那棒子一个德行。”
不过这里光幕倒是确认了一个消息,让贞观群臣有点好奇:
“这拜占庭帝国,是取罗马而代之?”
“看来西方亦没有千年之王朝。”
【既然已经大概介绍过这些倒霉的名将,那么咱们重新看回安禄山。
年十一月,安禄山喊出了清君侧的口号。
此时的安禄山有一个效仿李渊的选择,那就是先攻太原,再过黄河,随后直取长安。
理论上来此时的安禄山应当要跟其他节度使抢时间,那么直插长安是最有效也是最快的打法。
但,我们也说过,安禄山不是名将,因此他选择了对自己来说最为稳妥的方案:
河北南下,先攻洛阳,再破长安。
而这个在事后看来很好的方案,初衷只是因为此时的安禄山无法调动河东边军。
王忠嗣与安禄山,除了一个是忠臣一个是反贼,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两人所处的时间不一样。
安禄山任平卢节度使时,府兵制已经彻底崩溃,年,玄宗改府兵为募兵。
而到了年,玄宗就宣布募兵制大获成功:边镇诸军招募的长征健儿已经足额,无需再从内地征调。
也就是从此刻起,河朔三镇的士卒都是本地人,而且荣辱皆凭安禄山一言而决。
范阳平卢基本上都被安禄山借着玄宗渗透的差不多了,全是自己人。
而河东,本地人虽然不是很服中央,但更厌恶杂胡,还有不少硬骨头。】
这是一件说起来容易,但实际上做起来非常难的事。
对李靖来说,后世总说的唐人尚武之类的,他只能模模糊糊猜出一个意思。
但看到后世这千年以后依然还在寻找盛唐武士作战英姿的画面,李靖的心中忽然就明白过来了。
百年盛唐亦如强汉,在子孙的血脉中留下了属于唐的烙印,故而后世会越过千年光阴之阻隔,只为一窥尚武之唐。
随即李靖心中涌出的便是强烈的遗憾之情。
若是能亲率兵与如此帝国作战,死国亦是值当!
“唯恨此战败于突厥部众反叛!”这便是李靖最大的遗憾。
李世民同样也是也是如此,他不说话,只是回忆着那个起自极西,一路扩张的阿拉伯帝国,心中亦是有点跃跃欲试。
击败一个帝国!这个念头,单单只是想想就让人兴奋的身体发抖!
头一次李世民居然有点嫉妒这玄宗了,就如那后辈所说的穿越之法,你不玩儿那让朕来啊!
将领们还在研究战法的时候,阎立德已经眼睛一亮,开始仔细摹画了。
论作画技法他虽然不如弟弟阎立本,但是正所谓术业有专攻。
而阎立德目前任职将作监,司将作少匠,建筑、绘画、衣甲、冶造,都懂一些。
故而兄弟两人虽然此时都在奋笔作画,但所用画纸以及所绘制方向都完全不同。
杜如晦则是从字眼中猜测:
“这阿拉伯帝国之西,亦有帝国,是这拜占庭否?”
房玄龄则是从记忆中扒拉出来一个国名:
“罗马亡矣?”
……
如果说此前的张议潮只是让成都府衙众人领略了盛唐之武士。
那么王忠嗣与高仙芝则是让众人领略了唐将风采。
“真乃……悍将!”
张飞彻底服了。
“不灭国就不配称功怎地?”
奔袭万里,士卒不哗变并能灭其国。
两万对逾十万,还能勇于亮刃。
张飞此前还觉得自己阳平关之战和汉中打的不错来着,如今看这帝国与帝国的战争,都有点不好意思拿出来了。
而且那一长串灭国战绩……张飞很眼热。
另一边,赵云已经在和孔明一起作画,力求将光幕上这些武备给都记下来。
弓阵、长矛阵、齐射压制、弓弩轮换等等战法。
陌刀、铠甲、浑身铠甲仿佛小坞堡的步兵、马匹亦覆甲的骑兵等等装备。
孔明一边摹画记载一边感叹如今之贫穷。
就如这一具重骑兵,马需精粮喂养的骏马,卒要百里挑一的劲卒。
随后士卒和马匹的盔甲需冶铁、需匠人、需编织之法、需配套练兵之法。
而这些全都需要投入钱进去,而且都是短时间难以见到成效的。
毕竟盔甲这东西绝不是披上一身铁皮就行了,铠甲内里如何穿戴、铁甲如何编织才能更轻等等都需要人来研究、试错。
因而孔明愈发领会到科技树是个什么意思,至少冶铁大成,方有余裕来研究这些东西。
相较之下,反而是武器的仿制,投入更少一点。
赵云不说话,只是下笔更加迅速,作为骑将,他感觉已经看到自己的人生最大追求了。
【怛罗斯之战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它生动诠释了一句话:
小国无主权,弱国无外交。
怛罗斯之战对唐朝来说也只是热身战,并不伤筋动骨。
高仙芝因败撤职归朝,玄宗欲以他为河西节度使,后改右羽林大将军。
接任高仙芝位置的是名将封常清,并在次年就率军强叩大勃律国,迫使其国君出城投降,向西域证明了大唐的手腕依然很硬。
同年阿拔斯王朝遣使入唐,双方交谈融洽,阿拔斯王朝交还了大部分俘虏。
黑衣大食与大唐建交,做起了生意。
而中亚地区的小国以为赶走了残暴的唐朝,就能迎来青天大老爷了。
但可惜阿拔斯王朝是用铁骑来统治中亚的,石国、康国接连被灭。
这种情况下,怛罗斯之战三年后,中亚地区小国们便联合起来主动入唐称臣,希望唐朝能出手驱逐阿拔斯王朝,恢复汉家对此地的统治。
但可惜的是,此时已经是安史之乱前夕,且唐朝已经与黑衣大食暂时交好。
那时唐朝的安西、河西、陇右等节度使的规划都是打算先灭掉吐蕃。
所以这群小国的诉求注定得不到满足。
而到了现代,怛罗斯之战则是被阿拉伯史学家有意夸大了。
艾希尔的《历史大全》中称:两军大战于怛罗斯,阿拉伯人消灭五万唐军,俘虏两万唐军,残部逃回了中国。
麦格迪西的《肇始与历史》中称:唐军被各个击败,杀死四万五千人,俘虏两万五,占领了他们的军事要地,并虏走他们的子孙,抢去了他们的财富。() ()
这两位还算相对权威的,阿拉伯民间更有信口开河的称:此战阿拔斯尽歼十万唐军,仅千人得以生还。
怛罗斯咱们在历史上确实战败了,但也不至于被如此胡说。
真要有这么多兵力的话,高仙芝需要考虑的就不是打赢怛罗斯之战,而是要考虑派使者联络拜占庭,联手肢解阿拉伯帝国了。】
〖大唐真是将星如云!不过高仙芝也是真的惨,竟然被棒子给强行认祖。
确实,我知道棒子专门给高仙芝拍了歌功颂德的纪录片时我都惊了,你们祖先是高丽不是高句丽啊喂。
高丽国的前身是新罗百济,而高仙芝当初有个赚钱的营生就是掳掠新罗婢卖到大唐赚钱……
所以这是哭错坟了?高仙芝不仅不是棒子的祖先,反而还是一个带恶人?
反正棒子脑壳有问题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就像拍的电视剧里,二凤一会儿被射的是左眼,一会儿是右眼,绝了。〗
甘露殿中的贞观群臣对于中亚诸国没有半点仁慈。
这种前倨后恭的行为反而引得长孙无忌轻笑:
“汝辈此遭遇,岂非小国无主权,弱国无外交之言最好注解?”
侯君集出声赞同:
“大唐已经给过汝辈选择了。”
李世民对此浑不在意,他的目光紧紧盯着光幕上飘过去的文字,有点羞恼:
“这棒子,真该杀!”
同时心里又对那半岛打了个叉叉,你们跟朕的眼睛杠上了怎地?
长孙无忌宽慰道:
“大家,如此愚民不敌我唐神威,只能如此自欺聊以自慰。”
“无大家之胸怀,此后亦必将泯入历史,有何道哉?”
说得倒是也有道理,因此李世民注意力很快转回正题。
看着甘露殿右边挂着的地图,以及吐蕃境内标注着的进入印度的路线。
李世民提出了一个猜想:
“若按这玄宗时节度使所想,灭吐蕃后寻其后径,直入印度,在此设府,以控制中亚?”
河西战略已经研究过许多次,如今领兵设府,最大的问题便是补给。
就如这高仙芝仅领兵两万,并非不想提五万乃至十万大军,一方面需要留人威慑安西,另一方面也是因西域土地贫瘠,粮草不足而出大军,如何能行?
杜如晦思忖了一下,首先去掉一个错误答案:
“丝绸之路兴盛数百年,此商路一途,不怀德善国不知凡几,若从西域而出,则彼辈视我等要尽控商路,定然反复。”
李世民点点头,这也是他的看法。
不过现在考虑这些也有点远,李世民看向光幕上被标注的那块地方:
“无论出不出中亚,吐蕃必灭!”
大唐定然是要控西域的,而这吐蕃就犹如附骨之疽,向东能威胁河西,向北能威胁西域。
不消除这个祸患的话,便要犹如这玄宗此时,陇右河西都要设重兵防守,如此能辐射到西域的力量就显得极为有限了。
这件事暂且放上一放,侯君集呻吟一声:
“怎地又一个名将封常清……”
李靖哈哈大笑,拍了拍侯君集的肩膀,示意他还需勉励。
对于阿拉伯史学家的记载,李世民不屑一顾:
“都与那棒子一个德行。”
不过这里光幕倒是确认了一个消息,让贞观群臣有点好奇:
“这拜占庭帝国,是取罗马而代之?”
“看来西方亦没有千年之王朝。”
【既然已经大概介绍过这些倒霉的名将,那么咱们重新看回安禄山。
年十一月,安禄山喊出了清君侧的口号。
此时的安禄山有一个效仿李渊的选择,那就是先攻太原,再过黄河,随后直取长安。
理论上来此时的安禄山应当要跟其他节度使抢时间,那么直插长安是最有效也是最快的打法。
但,我们也说过,安禄山不是名将,因此他选择了对自己来说最为稳妥的方案:
河北南下,先攻洛阳,再破长安。
而这个在事后看来很好的方案,初衷只是因为此时的安禄山无法调动河东边军。
王忠嗣与安禄山,除了一个是忠臣一个是反贼,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两人所处的时间不一样。
安禄山任平卢节度使时,府兵制已经彻底崩溃,年,玄宗改府兵为募兵。
而到了年,玄宗就宣布募兵制大获成功:边镇诸军招募的长征健儿已经足额,无需再从内地征调。
也就是从此刻起,河朔三镇的士卒都是本地人,而且荣辱皆凭安禄山一言而决。
范阳平卢基本上都被安禄山借着玄宗渗透的差不多了,全是自己人。
而河东,本地人虽然不是很服中央,但更厌恶杂胡,还有不少硬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