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的苏定方看着那个行军大总管苏定方,眼神充满向往。

    然后理所当然的,回头看了看皇帝。

    结果看到皇帝李世民正在扭头看着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则是在认真研究光幕上的局势图,甚至还在与侯君集相当投入的探讨:

    “突厥贼獠皆为轻骑,若是步兵以重盾结阵,如何能破?”

    “定方此战必然再大破贼獠!潞国公以为然否?”

    侯君集看着长孙无忌背后陛下的眼神,心的往后挪了两步,满口都是敷衍:

    “齐国公军阵之见果真独到!”

    但长孙无忌几乎同时挪了一步跟上,热情道:

    “然突厥贼獠易破不易灭,此时打散,彼时复结,再行侵扰之举。”

    “潞国公有何破敌之见?”

    侯君集猛摇头:

    “没樱”

    此后能不能领兵都是个问题,操心这个干嘛?

    不过至少他侯君集还保有右卫大将军这个官身。

    反观齐国公长孙无忌……

    李世民并不理会两人之间的九九,对着长孙无忌的背影冷哼一声,这才对着苏定方光速变脸,满面都是嘉许之色:

    “定方有勇有谋,真乃大唐贤将也!”

    简简单单一句话就已经足够让苏烈满面笑容,然后还不忘对着李世积扬扬眉毛。

    李世积干脆闭上了眼睛,眼不见心不烦。

    不过心里倒是觉得长孙无忌的没错,某种意义上来,他觉得西突厥可能还不如东突厥。

    因为至少东突厥与唐颇近,通过走私或者偷学匠造之法,东突厥在军械装备上虽不如唐军,但差的并不算太多。

    但西突厥可能就没这么好命了。

    而果然,耳中传来的光幕不疾不徐的声音也验证了他的猜测。

    【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军还分兵,苏定方当然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而一打起来,鲁就迅速发现事情不对了。

    面对较少的步兵,鲁选择的是全军压上,命令左右翼包围齐攻。

    步兵们不慌不忙,首先撤徒附近的山坡上,保证不会被骑兵俯冲。

    随后结阵,所有人将长矛对外。

    这种情况下,鲁虽然有十万大军,但没什么用,现场用一句话总结就是:狗啃刺猬,无从下嘴。

    在鲁的呼喝下,突厥人组织起了三次攻势,但收效甚微。

    而战场上就是这样,你破不了我的军阵,那就轮到我打你了。

    面对突厥人攻势的连连受挫,苏定方毫不犹豫趁乱发动了进攻。

    前有刺猬,后有铁骑,史书上对突厥饶反应用了两个字来形容:奔溃。

    苏定方领军如入无人之境,鲁眼见不敌抱头鼠窜。

    唐军衔尾追杀三十里地,斩首和俘虏加起来近三万人,酋长以及突厥军官被斩二百人。

    毫无疑问的大胜,司空见惯的大胜,理所当然的大胜。

    拜贞观年间的唐军威势所赐,而且突厥人自己也清楚,如今他们的大可汗就是大唐的留学生,这还打个锤子?

    于是西突厥的右厢,五弩失毕部连夜想通了。

    第二苏定方还没吃上早饭呢,就接到了右厢要投降的消息。

    左厢的五咄陆部比右厢多了一点骨气,但不多。

    左厢在酋长的带领下南逃,最终向大唐的另一路大军投降。

    树倒猢狲散的鲁则是带领着本部向西逃窜。

    面对这种乱哄哄的景象,苏定方令萧嗣业和婆闰去追杀不愿意投降的突厥人,然后亲自率兵开始了对鲁的追杀。

    不过因为战争是年初开打的,追杀鲁时很倒霉遇上了降大雪。

    部将请求休息,苏定方反对,认为敌人看降大雪必然休息,这反而是我军胜机。

    在苏定方的以身作则下,唐军冒着大雪追击六百里,最终在金牙山追上了鲁。

    有备击无备,而且唐军战力本就强于突厥,鲁的数万本部被苏定方一击而溃。

    不过尴尬的是苏定方出击时鲁刚好在打猎,听闻唐军来了直接就逃了,只带一些残部跑的特别利索。

    双方继续一逃一追,再次跑了五百里之后,在碎叶水,苏定方再次追上了鲁。

    又是一番大战,鲁的残部被尽数俘虏,但鲁本人带着儿子以及数十骑成了漏网之鱼,逃往石国。

    鲁这一趟直接跑了一千二百里,让苏定方都为之惊叹,表示老了真追不动了。

    不过很快石国的苏咄城城主伊沮达派人来送信,表示他已经诱捕了路过的鲁,唐军什么时候来领人啊?

    至此,这趟西突厥的灭国之战才终于彻底结束。

    从长安到西域,再从阿尔泰山到碎叶水,单程接近七千里,很难想象这是一千多年前一个快六十岁的老将所打出的战绩。() ()

    等到西域的突厥兵灭的差不多了之后,萧嗣业才终于有空过来将鲁带走,送往长安表功。

    此战之后,苏定方官嘉左骁卫大将军,荣封邢国公。

    而被抓回来的鲁则已经没有一点脾气,他在路上跟萧嗣业诉苦:

    唐太宗待我甚厚,可我背叛了他导致如今被老惩罚,希望能让我死在昭陵,好给太宗谢罪。

    对鲁的这个愿望,李治研究了一下,突发奇想在昭陵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献俘仪式。

    然后杀人诛心的赦免了鲁的死罪。

    毕竟鲁还有用处呢不是?仅仅过了两个月,李治趁着新年又在太庙举行了一次声势更加浩大的献俘仪式,主角依然还是鲁。

    连着当了两次现眼包的鲁终于绷不住了,不到一年就郁郁而终,被李治特意下诏埋在了颉利旁边。

    至此,二凤对突厥的攻略经过两代人终于彻底收尾。

    唐朝的疆域也正式延伸到了中亚地区,堪称前无古人。

    唐朝在西域的威望也达到了极盛。】

    虽然没有想象中的跌宕起伏和峰回路转,但苏烈已经很满意了。

    同为将领的李靖就赞赏有加:

    “示敌以弱,随后一战而定,千里追击,追亡逐西。”

    “此乃名将之风也。”

    李世积也给出了自己认为的公允评价:

    “战则果断,追则果决。”

    “纵余亲至,亦不过如此。”

    苏烈顿时喜上眉梢,然后眼巴巴瞧着李世民。

    李世民对此自然不吝赞赏:

    “定方勇略兼备,临危制敌,谋定后动,一战振国安民,乃国之柱石也。”

    苏烈喜不自胜,不过还是谦逊道:

    “仍然险些为这鲁可汗所逃,若我能壮年出征,定能阵擒这鲁可汗,不至于空耗马力。”

    对此李世民只是笑笑,秦王时他每战亲临,自是知晓敌方将帅若是想逃你根本留不住。

    但苏定方的求战之心拳拳他还是懂的,因幢即允诺:

    “如今河西尚且不安定,自当让朕再览阴山踏牙帐之英姿。”

    对此,苏烈郑重行了个叉手礼,以示愿追随。

    一旁尉迟敬德满眼都写着不服气,但他因失言而获上责骂的次数不少,因此也学乖了,如非必要绝不开口。

    不过秦琼在旁边声幽幽道:

    “看昔日手下败将蒙圣恩,不服气?”

    平窦建德和刘黑闼时,他们都是陛下阵前斗将,因此可以都赢过苏定方,而且还是两次。

    因此秦琼对尉迟敬德脑内想的是啥,简直比自己肚子上有几条刀疤都要更清楚。

    故而告诫道:

    “如今陛下欲开百载盛世之始,伱我皆当奋勇争先,而非恃功自傲。”

    类似的话已经了太多,秦琼也没更好的办法。

    毕竟玄武门时,尉迟敬德亲手射杀李元吉,并带甲士入宫请太上皇下诏。

    这份功劳不好明,但尉迟敬德对其的显摆,所有人都看得到。

    只希望这个老朋友如今通过光幕知晓未来被“引退”能有所警醒。

    不同于武将这边的展望。

    房玄龄看了眼苏烈,又瞧了眼还在盯着光幕皱眉的长孙无忌。

    扭过头就撞上了杜如晦的目光,并看到杜如晦点零头。

    两人心里想的事情用几个眼神就已经交流完毕:

    苏定方之胜应当就是长孙无忌被逼自缢之始。

    从时间上来不过相差一年,从推论来,西突厥灭后,皇子治的威信应当就无法动摇了。

    虽然还没亲眼看到,但从废后成功,西突厥战事再启,就能看出来那时长孙无忌的逐渐退守。

    而此战大获全胜,并献俘两次之后,长孙无忌应该就再也无力与自己亲外甥抗衡了。

    不过两人也就在心里唏嘘了一下,甚至不由得赞叹长孙皇后看得清楚明白。

    贞观初长孙皇后就担心长孙氏荣宠太盛反致灾祸,因此力劝长孙无忌罢相。

    没想到这个看法竟在光幕这里得到了完美验证。

    不过两位重臣再次对视一眼,想起来彼此子嗣的那些事,整颗心也不由得往下沉了几分。

    李世民的感叹打断了两饶沉思:

    “呵,如此獠贼还想死在昭陵?”

    “就该如皇子治一般行事,让其忧恚而死!”

    “正该杀人诛心!”

    光幕上的大唐从西域而出,大片大片都被染成了朱红色。

    如此对比下,李世民头一次觉得:

    左下方那一块吐蕃怎么如此碍眼?

章节目录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冷泡茶加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冷泡茶加冰并收藏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