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女皇亦能舞
甘露殿中,一副朝鲜半岛的地图被推了出来。
依靠着从后世得到的地图,李世民也绘制了多幅局部的地图。
就比如眼前的这个辽东地图,以后世地图为底,将如今各郡县标注其上,再辅以高句丽、百济、新罗三方的势力范围。
李靖端详了一番后,随后拿起来炭笔,接连几笔将唐军进军路线给补上了。
如今他们也逐渐习惯了后世的这种军图绘法,一个简单的箭头便能表示出行军方向,简单明了。
李世民一番打量之后,平心而论判断道:
“若是无百济之乱,如此多路进军,勉强尚可。”
李靖点点头,虽然从心里觉得征发的大军太多,但若是力求稳妥一战而定,倒也无可厚非。
随后李靖刷刷几笔,将百济的势力范围简单打了几条横线,唯独略过了泗沘城。
于是朝鲜半岛的局势便简单的呈现了出来。
李靖顺便还在倭国的方向标注了一个向西的箭头。
于是李世民只能叹了一口气:
“三足鼎立之势被破,竟危殆至此。”
对朝鲜半岛局势,后世称其为脆弱的平衡,得倒是没错。
就李世民如今掌握的情报来看,高句丽虽然势大但并不足以吞并百济和新罗。
百济的开国者乃是从高句丽奔逃出来的,故而勉强还算是汉家藩属邦国,而新罗则是朝鲜半岛的土人所开之国。
故而百济和新罗也是貌合神离,而且如今才知这百济还跟倭国暗中有勾连,那新罗估计也逃不开。
于是李世民皱着眉头第一次有了掀桌的冲动:
“寸许之地,魑魅魍魉繁多!”
但李靖手下笔不停,回忆了一番之后,从辽东战场上拉出来一个箭头往西:
“那薛仁贵的三箭定山也在此时。”
“彼时与薛仁贵一同出击者还有那萧嗣业,乃是苏烈副将。”
“故而如此看来,应当是有一路人马由辽东抽调往北地平叛。”
李靖接连几笔下来,唐朝整个东北方的局势便彻底呈现在众人眼里。
于是李世民更是叹了口气:
“若是百济……不,若是这熊津都督府安定……”
话犹未尽,但其中意思众人也都清楚。
若是这熊津都督府能内外安定,向北能支援高句丽战场,往东能砍掉倭国伸出来的爪子,同时还能钳制新罗,整个半岛的局势或能解开。
但如今……
“这倭国女皇,野心昭昭。”
李世民拍案冷笑:
“朕有生之年,定要将其擒于殿下,让其亲口给朕述欲征中国之志。”
有野心不要紧,他最喜欢打的就是这种。
最重要的,竟还是个少见的番邦女皇。
不得不,李世民现在对倭国的兴趣又增了不止一筹。
【一纸诏令下来,白身的刘仁轨被重新启用。
而随着诏令一起被送来的还有李义府的手令,他隔空遥令泗沘城守将刘仁愿寻个由头,想办法以军法处死刘仁轨。
不得不李义府对刘仁轨真是爱得深沉,堪称是如影随形了。
刘仁轨,刘仁愿,听起来像是骨肉兄弟,但实际上半毛钱关系都没。
刘仁愿的祖上是刘渊,也就是魏晋南北朝时建立了前赵的那位,也称汉赵,毕竟匈奴刘也是刘,那匈奴汉也是汉嘛,没毛病。
面对宰相的隔空要求,刘仁愿非常无语,干脆就没理会。
毕竟熊津都督府眼看就要名存实亡了,这会儿还搞窝里斗?能不能有点志气?
刘仁愿曾任李世民亲卫,史书记载他曾为了护佑皇帝,空手与猛兽搏斗生还,并且为人刚正,虽然没能力在朝廷里跟李义府明着作对,但也没兴趣给李义府当狗,故而并没有加害刘仁轨。
而在旁边的新罗,态度也很暧昧。
在被高句丽和百济联手殴打的时候,新罗对唐朝那是要多舔有多舔,可如今唐军来到朝鲜半岛帮新罗摆平麻烦之后,新罗反倒和他的大唐爸爸生疏了。
面对唐军和百济复国军打生打死,新罗率先撤出战场冷眼旁观。
面对李治要求救援唐军的命令,新罗王派了数百人去敷衍了事。
苏定方命令新罗按照事先约定一起进攻高句丽,新罗王虽然派出了军队,但这支军队每战必逃,打完还伸手跟唐军要赏赐要粮草,整得苏定方非常火大,南线进展相当缓慢。
而在同时推进的另一场战役中,虽然薛仁贵三箭定山很靓仔,但薛仁贵的主将郑仁泰轻功冒进,让一万多唐军精骑葬身暴雪依然闹出了大的笑话。
已经被薛仁贵打散的铁勒九姓又有联合起来的趋势,于是李治急令铁勒九姓出身的契苾何力前往平叛。() ()
契苾何力此时是高句丽战场北线的主帅,在被调走之前领军连胜已经打到了平壤城下,但一封诏令下来,契苾何力撤退,高句丽松了一大口气。
主帅的撤退让唐军北线出现了空档,在棒子电视剧里射二凤眼睛的渊盖苏文抓住了机会,以优势兵力围歼唐军,沃沮道行军总管庞孝泰与其率领的五千白族子弟军和十三个亲子死战不退,殉国。
北线受挫,南线不顺,新罗心怀鬼胎,倭国虎视眈眈,百济复国军还在努力搞事,可以朝鲜半岛已经乱成了晋西北。
开战之初的高宗雄心勃勃,但如此糜烂的局势已经让高宗身心俱疲,再加上降大雪,撤军就变得理所应当了。
不仅如此,打下来的百济高宗也不打算要了,命令刘仁轨不必坚守,退入新罗国和新罗王商量怎么撤军吧。
但刘仁轨觉得,唐军来之前朝鲜半岛就是三足鼎立,唐军走了百济复国,那朝鲜半岛还是三足鼎立,咱唐军不是白来了吗?
于是刘仁轨坚守不退,然后用一封长信让高宗重新支棱了起来。
刘仁轨的意见很简单,坚守待变就行,而且他实在信不过新罗王。
对方打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算盘实在太响了,崩到他脸上了都。
刘仁轨的判断很快就得到了应验:倭国出兵了。】
孔明叹息一声: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这高宗苛减军功致使这百济局势糜烂。”
“那郑仁泰贪功冒进使高句丽得以喘息。”
摇摇头,孔明不太清楚那不克而还的苏定方是否后悔过在泗沘城的纵兵劫掠。
虽有千般借口能够辩解,但……灭百济乃是开疆拓土,是要让其民也为汉民,不归其心,谈何开疆拓土?
想到此,孔明看向张飞的眼光倒是有点赞赏:
到了雍凉之后能够迅速注意到汉羌的冲突,翼德较之往日,已不同矣!
“如此算来。”
另一边张飞都惊了,拍着庞军师肩膀道:
“这高句丽竟连败三帝?”
庞统皱眉摸着肩膀,仔细想了一下,也是叹息道:
“本以为大军开赴,是要毕十年之功于一役。”
“结果战前不察军情,战时事端不绝,激战正酣时抽调大将。”
“翼德此前,这李治最大问题就是偶尔不理智,如今看来确实如此。”
“首尾兼顾,首尾皆不顾矣。”
到此,庞统倒是有点可惜:
“假若那苏定方领军能克制一下,假若那高宗遴选平北胡主将能再慎重一些,或许……”
庞统不由得想象,若是这唐能此战既定,在朝鲜半岛不至于靡费人力,或许这唐的历史能变得不一样一些?
孔明并不这么认为,看似偶然的背后,实际上是一系列频发的问题。
军功的短缺,勋贵子弟的德不配位,当朝子的战略眼光缺失等等。
孔明觉得几乎每一个问题都能够写长文探讨,并让后来者引以为戒。
但提笔写了几笔之后,孔明便反应过来,唐朝并未大汉之过错为戒。
提笔呆愣半晌,孔明叹了口气将拿起来的笔重新放下。
单单指望后人引以为戒是不现实的,因为这唐已经明了这个问题。
而想要从本上解决问题,此前光幕已经过多次了:
“不进则退,世事之常。”
工学,算学,医学,书文之学,皆需进,也就是后世的常的进步之词。
这一刻孔明感觉自己对问题看的也愈发通透了。
一旁的刘备摸着下巴,回想着刘仁愿的履历,心中倒是还觉得颇为奇妙。
匈奴汉也是汉?不,既然已经尊汉,那就是汉,而非匈奴。
居夷狄而尊华夏者,乃华夏也。
……
李世民叹了口气,感觉自己看着这个战局真的是在干着急。
刚灭百济旋即就要攻高句丽,他嫌太冒进。
四路大军水陆并进,他嫌募兵过多。
战时调将导致庞孝泰身死,他都想直接钻到光幕里将儿子推开:会不会指挥?让朕来!
但最终,李世民也没忘了这是自己皇子,不都是自己教的吗?
这一刻李世民倒是再次感受到了,教儿子真难。
不过至少有些地方做的也还行,李世民看了刘仁轨一眼。
比如对罪臣的启用,并且还能知言纳谏。
这一刻他想起来那玄宗时的封常清,相较而言,皇子治做的应当已经算是不错了吧?
工作上的原因,今日迟了,抱歉。
以及这一期主要聊的是航海和科学相关,现在属于前置,尽量不拖沓。
依靠着从后世得到的地图,李世民也绘制了多幅局部的地图。
就比如眼前的这个辽东地图,以后世地图为底,将如今各郡县标注其上,再辅以高句丽、百济、新罗三方的势力范围。
李靖端详了一番后,随后拿起来炭笔,接连几笔将唐军进军路线给补上了。
如今他们也逐渐习惯了后世的这种军图绘法,一个简单的箭头便能表示出行军方向,简单明了。
李世民一番打量之后,平心而论判断道:
“若是无百济之乱,如此多路进军,勉强尚可。”
李靖点点头,虽然从心里觉得征发的大军太多,但若是力求稳妥一战而定,倒也无可厚非。
随后李靖刷刷几笔,将百济的势力范围简单打了几条横线,唯独略过了泗沘城。
于是朝鲜半岛的局势便简单的呈现了出来。
李靖顺便还在倭国的方向标注了一个向西的箭头。
于是李世民只能叹了一口气:
“三足鼎立之势被破,竟危殆至此。”
对朝鲜半岛局势,后世称其为脆弱的平衡,得倒是没错。
就李世民如今掌握的情报来看,高句丽虽然势大但并不足以吞并百济和新罗。
百济的开国者乃是从高句丽奔逃出来的,故而勉强还算是汉家藩属邦国,而新罗则是朝鲜半岛的土人所开之国。
故而百济和新罗也是貌合神离,而且如今才知这百济还跟倭国暗中有勾连,那新罗估计也逃不开。
于是李世民皱着眉头第一次有了掀桌的冲动:
“寸许之地,魑魅魍魉繁多!”
但李靖手下笔不停,回忆了一番之后,从辽东战场上拉出来一个箭头往西:
“那薛仁贵的三箭定山也在此时。”
“彼时与薛仁贵一同出击者还有那萧嗣业,乃是苏烈副将。”
“故而如此看来,应当是有一路人马由辽东抽调往北地平叛。”
李靖接连几笔下来,唐朝整个东北方的局势便彻底呈现在众人眼里。
于是李世民更是叹了口气:
“若是百济……不,若是这熊津都督府安定……”
话犹未尽,但其中意思众人也都清楚。
若是这熊津都督府能内外安定,向北能支援高句丽战场,往东能砍掉倭国伸出来的爪子,同时还能钳制新罗,整个半岛的局势或能解开。
但如今……
“这倭国女皇,野心昭昭。”
李世民拍案冷笑:
“朕有生之年,定要将其擒于殿下,让其亲口给朕述欲征中国之志。”
有野心不要紧,他最喜欢打的就是这种。
最重要的,竟还是个少见的番邦女皇。
不得不,李世民现在对倭国的兴趣又增了不止一筹。
【一纸诏令下来,白身的刘仁轨被重新启用。
而随着诏令一起被送来的还有李义府的手令,他隔空遥令泗沘城守将刘仁愿寻个由头,想办法以军法处死刘仁轨。
不得不李义府对刘仁轨真是爱得深沉,堪称是如影随形了。
刘仁轨,刘仁愿,听起来像是骨肉兄弟,但实际上半毛钱关系都没。
刘仁愿的祖上是刘渊,也就是魏晋南北朝时建立了前赵的那位,也称汉赵,毕竟匈奴刘也是刘,那匈奴汉也是汉嘛,没毛病。
面对宰相的隔空要求,刘仁愿非常无语,干脆就没理会。
毕竟熊津都督府眼看就要名存实亡了,这会儿还搞窝里斗?能不能有点志气?
刘仁愿曾任李世民亲卫,史书记载他曾为了护佑皇帝,空手与猛兽搏斗生还,并且为人刚正,虽然没能力在朝廷里跟李义府明着作对,但也没兴趣给李义府当狗,故而并没有加害刘仁轨。
而在旁边的新罗,态度也很暧昧。
在被高句丽和百济联手殴打的时候,新罗对唐朝那是要多舔有多舔,可如今唐军来到朝鲜半岛帮新罗摆平麻烦之后,新罗反倒和他的大唐爸爸生疏了。
面对唐军和百济复国军打生打死,新罗率先撤出战场冷眼旁观。
面对李治要求救援唐军的命令,新罗王派了数百人去敷衍了事。
苏定方命令新罗按照事先约定一起进攻高句丽,新罗王虽然派出了军队,但这支军队每战必逃,打完还伸手跟唐军要赏赐要粮草,整得苏定方非常火大,南线进展相当缓慢。
而在同时推进的另一场战役中,虽然薛仁贵三箭定山很靓仔,但薛仁贵的主将郑仁泰轻功冒进,让一万多唐军精骑葬身暴雪依然闹出了大的笑话。
已经被薛仁贵打散的铁勒九姓又有联合起来的趋势,于是李治急令铁勒九姓出身的契苾何力前往平叛。() ()
契苾何力此时是高句丽战场北线的主帅,在被调走之前领军连胜已经打到了平壤城下,但一封诏令下来,契苾何力撤退,高句丽松了一大口气。
主帅的撤退让唐军北线出现了空档,在棒子电视剧里射二凤眼睛的渊盖苏文抓住了机会,以优势兵力围歼唐军,沃沮道行军总管庞孝泰与其率领的五千白族子弟军和十三个亲子死战不退,殉国。
北线受挫,南线不顺,新罗心怀鬼胎,倭国虎视眈眈,百济复国军还在努力搞事,可以朝鲜半岛已经乱成了晋西北。
开战之初的高宗雄心勃勃,但如此糜烂的局势已经让高宗身心俱疲,再加上降大雪,撤军就变得理所应当了。
不仅如此,打下来的百济高宗也不打算要了,命令刘仁轨不必坚守,退入新罗国和新罗王商量怎么撤军吧。
但刘仁轨觉得,唐军来之前朝鲜半岛就是三足鼎立,唐军走了百济复国,那朝鲜半岛还是三足鼎立,咱唐军不是白来了吗?
于是刘仁轨坚守不退,然后用一封长信让高宗重新支棱了起来。
刘仁轨的意见很简单,坚守待变就行,而且他实在信不过新罗王。
对方打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算盘实在太响了,崩到他脸上了都。
刘仁轨的判断很快就得到了应验:倭国出兵了。】
孔明叹息一声: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这高宗苛减军功致使这百济局势糜烂。”
“那郑仁泰贪功冒进使高句丽得以喘息。”
摇摇头,孔明不太清楚那不克而还的苏定方是否后悔过在泗沘城的纵兵劫掠。
虽有千般借口能够辩解,但……灭百济乃是开疆拓土,是要让其民也为汉民,不归其心,谈何开疆拓土?
想到此,孔明看向张飞的眼光倒是有点赞赏:
到了雍凉之后能够迅速注意到汉羌的冲突,翼德较之往日,已不同矣!
“如此算来。”
另一边张飞都惊了,拍着庞军师肩膀道:
“这高句丽竟连败三帝?”
庞统皱眉摸着肩膀,仔细想了一下,也是叹息道:
“本以为大军开赴,是要毕十年之功于一役。”
“结果战前不察军情,战时事端不绝,激战正酣时抽调大将。”
“翼德此前,这李治最大问题就是偶尔不理智,如今看来确实如此。”
“首尾兼顾,首尾皆不顾矣。”
到此,庞统倒是有点可惜:
“假若那苏定方领军能克制一下,假若那高宗遴选平北胡主将能再慎重一些,或许……”
庞统不由得想象,若是这唐能此战既定,在朝鲜半岛不至于靡费人力,或许这唐的历史能变得不一样一些?
孔明并不这么认为,看似偶然的背后,实际上是一系列频发的问题。
军功的短缺,勋贵子弟的德不配位,当朝子的战略眼光缺失等等。
孔明觉得几乎每一个问题都能够写长文探讨,并让后来者引以为戒。
但提笔写了几笔之后,孔明便反应过来,唐朝并未大汉之过错为戒。
提笔呆愣半晌,孔明叹了口气将拿起来的笔重新放下。
单单指望后人引以为戒是不现实的,因为这唐已经明了这个问题。
而想要从本上解决问题,此前光幕已经过多次了:
“不进则退,世事之常。”
工学,算学,医学,书文之学,皆需进,也就是后世的常的进步之词。
这一刻孔明感觉自己对问题看的也愈发通透了。
一旁的刘备摸着下巴,回想着刘仁愿的履历,心中倒是还觉得颇为奇妙。
匈奴汉也是汉?不,既然已经尊汉,那就是汉,而非匈奴。
居夷狄而尊华夏者,乃华夏也。
……
李世民叹了口气,感觉自己看着这个战局真的是在干着急。
刚灭百济旋即就要攻高句丽,他嫌太冒进。
四路大军水陆并进,他嫌募兵过多。
战时调将导致庞孝泰身死,他都想直接钻到光幕里将儿子推开:会不会指挥?让朕来!
但最终,李世民也没忘了这是自己皇子,不都是自己教的吗?
这一刻李世民倒是再次感受到了,教儿子真难。
不过至少有些地方做的也还行,李世民看了刘仁轨一眼。
比如对罪臣的启用,并且还能知言纳谏。
这一刻他想起来那玄宗时的封常清,相较而言,皇子治做的应当已经算是不错了吧?
工作上的原因,今日迟了,抱歉。
以及这一期主要聊的是航海和科学相关,现在属于前置,尽量不拖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