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当唐高祖
【受朱元璋的指导思想影响,后来的明朝统治阶层又将车神“王者虽以武功克定,终须用文德致治”这个看法给捡了起来。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还有相当一部分靖难之役的影响。
这些因素叠加,最终使得明朝统治者开始侧重于安内,也因此使得明人并没有唐人那样的扩张野心。
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朝在外敌退却天下安定之后也对军事训练难免有所忽视,士卒的斗志也都有所下降。
而在没有扩边的需求之后,大明的皇帝也自然不会如唐朝帝王一样“锐志武事”,马球也自然很难流行起来,更别说诞生如玄宗亲自下场打马球为国争光这样的佳话。
但其负面影响实际上又不止于此,同样就是《宣宗行乐图》的主角宣德帝统治时期,大明的马政开始败坏。
《明史马政》记,“宣德以后,祖制渐废,军旅特甚,而马政其一”。
嘉靖时期的进士杨时乔有写《马政记》称,“马政莫详于明,亦莫弊于明”,足可见嘉靖时期马政的名存实亡。
基本上也只历了百余年,明永乐时期的马政兴盛才有的“马数共八十九万一千二百八十匹”基本就成了了历史,大明朝陷入了无良马可用的窘境。
因此也难怪整个大明朝皇帝不打马球百姓也不打马球,马球也由此从一项军事训练手段退化成了只在端午、重阳等节日才会出现的特色表演,故而在《宣宗行乐图》当中马球已经是表演属性大于竞技对抗属性,从中足以一窥大明朝武德之衰落。
而同样能够以小见大一窥明时马政的还有《西游记》,小说作者吴承恩生活于大明马政彻底败坏的嘉靖年间,而其中猴哥被天庭招安的官职弼马温也恰恰是管马的。
我们都知道这个官职地位相当低下,让猴哥终生以其为耻。
但实际上古代并不像是现代一样有各种代步机械,马匹终究是当时最为重要的战略物资和代步工具,马政兴衰关乎国家强弱,而养马官品秩的高低也能反映出当时政府对马政的败坏程度。
小说中天庭各路神仙对弼马温的不齿,恰恰是对嘉靖年间马政荒废的社会现实的映射。】
朱元璋不打马球,但不影响他骑术很好。
他又何尝不明白,这后辈借着一幅明时的行乐说马球,实际上不过是借题发挥在说马政罢了。
唐时马政兴盛,故而才有马球之兴起,那被赞以马球为唐争光的李隆基,不也是唐时振兴马政的君王之一。
只是……“咱也是说过数次的,马政乃国之所重!”
“掌马政之官,如何竟能引官身以为耻?”
朱元璋这话咬音即重,边说边转过身来,话语里也透着浓浓不解:
“咱的子孙后辈,既能遵《祖训》之言,如何的竟会荒废咱一再明言其重的马政?”
后面的大明皇子们被老爹充满威势的神色一横,一个顿时有点缩头缩脑的,几兄弟垂着脑袋交换眼色,最终还是秦王朱硬着头皮站了出来:
“爹,俺们兄弟几个又不是太子,那儿子孙子的于这马政说了也没用……”
话语意犹未尽,但其中意思很是清楚明白――咱大明后来的皇帝,跟俺们几个藩王有啥关系,爹你发火别朝错方向啊,该对着老大才对。() ()
虽是第一次看光幕,但短时间内朱对其中关系梳理的也清楚明白,故而甚至还能跟着劝道:
“爹爹也勿要太过责怪大哥,后人之事也非大哥所能左右的,怪只怪后人对爹爹圣言偏听偏废而不知解其意明其理……”
听着三哥这么说,朱棣朱桢等顿时将脑袋埋的更深了,而朱标脸上也不由得挂起来苦笑。
不出所料,大明天子听得儿子这么说,怒气反倒更胜,就差拍桌子吼了:
“咱封你们为王是要为咱大明之藩屏,拱守朱家日月江山!可不是养猪的!”
“国有所危,汝等自当奋死在前,汝等后人见大明行事偏废,也自该陈条上书,矫其治正其令,如何能坐视大明沉沦?”
不明不白被喷了一脸唾沫,朱略有一点委屈。
毕竟从直觉上来说,今日之前他若是告诉老爹会令子孙如此做,多半也是被喷一头唾沫的结局,甚至骂他的话都能猜到几分,多半也是说坐朝堂的后人手捧宝训怎么可能行事有所偏废?
但毕竟胳膊拧不过大腿,朱能做的唯有唾面自干这一件事。
朱标倒是对老爹这番发火更能明白几分,后世在借着一幅画借题发挥,爹爹又何尝不是在借题发挥排遣胸中郁气?
他还年轻故而能轻视自己生死,但并不意味着他不明白父亲对他有多重视珍视,故而也能明白爹爹每每看永乐两字心如刀绞的感受――爹爹的多半是何其希望他真的是那个永乐大帝。
但可惜并不是,后世史册当中他终归也不过是一个早逝的皇太子罢了。
不过既然老爹郁气也撒了,朱标便也尝试劝劝:
“爹,既是那评前隋之言使得我大明无敌于外而安乐于内由以废军事,何不如……”
这话意思也再明白不过,儿子这是奔着他《祖训》来的!
“让咱再想想。”
朱标闻言顿时有点气馁:
“爹,上次你也说了要再议再想,可三个月过去还没议呢。”
朱元璋顿时横了大儿子一眼:
“急什么,咱还能再活二十年,有的是斟酌慢改之时日,且百年后的后患何须急于一时之修改?”
不过这话终归是理不直气也有些不壮,明天子随后飞快转移话题:
“那靖难之役,标儿可有想法”
朱元璋闻言顿时沉吟着不说话,朱元璋见状冷哼道:
“咱知你素来爱护兄弟不愿说,但朕此刻看得明白,定百年后局势者无非三方,祖训之言、百官之议以及靖难之事。”
“既是安内治国,可见此难起乎于内,说不得便是祸起萧墙!”
三个月来朱元璋闲暇时一直在思索此事,此时已经模糊推论出来了一个大概:
“此难必是因标儿祸事而起,故而朕诸子当中有人起了禽兽之心。”
“想要欺朕年老,要让朕当唐高祖呢!”
华盖殿内几兄弟心中齐齐一凛。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还有相当一部分靖难之役的影响。
这些因素叠加,最终使得明朝统治者开始侧重于安内,也因此使得明人并没有唐人那样的扩张野心。
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朝在外敌退却天下安定之后也对军事训练难免有所忽视,士卒的斗志也都有所下降。
而在没有扩边的需求之后,大明的皇帝也自然不会如唐朝帝王一样“锐志武事”,马球也自然很难流行起来,更别说诞生如玄宗亲自下场打马球为国争光这样的佳话。
但其负面影响实际上又不止于此,同样就是《宣宗行乐图》的主角宣德帝统治时期,大明的马政开始败坏。
《明史马政》记,“宣德以后,祖制渐废,军旅特甚,而马政其一”。
嘉靖时期的进士杨时乔有写《马政记》称,“马政莫详于明,亦莫弊于明”,足可见嘉靖时期马政的名存实亡。
基本上也只历了百余年,明永乐时期的马政兴盛才有的“马数共八十九万一千二百八十匹”基本就成了了历史,大明朝陷入了无良马可用的窘境。
因此也难怪整个大明朝皇帝不打马球百姓也不打马球,马球也由此从一项军事训练手段退化成了只在端午、重阳等节日才会出现的特色表演,故而在《宣宗行乐图》当中马球已经是表演属性大于竞技对抗属性,从中足以一窥大明朝武德之衰落。
而同样能够以小见大一窥明时马政的还有《西游记》,小说作者吴承恩生活于大明马政彻底败坏的嘉靖年间,而其中猴哥被天庭招安的官职弼马温也恰恰是管马的。
我们都知道这个官职地位相当低下,让猴哥终生以其为耻。
但实际上古代并不像是现代一样有各种代步机械,马匹终究是当时最为重要的战略物资和代步工具,马政兴衰关乎国家强弱,而养马官品秩的高低也能反映出当时政府对马政的败坏程度。
小说中天庭各路神仙对弼马温的不齿,恰恰是对嘉靖年间马政荒废的社会现实的映射。】
朱元璋不打马球,但不影响他骑术很好。
他又何尝不明白,这后辈借着一幅明时的行乐说马球,实际上不过是借题发挥在说马政罢了。
唐时马政兴盛,故而才有马球之兴起,那被赞以马球为唐争光的李隆基,不也是唐时振兴马政的君王之一。
只是……“咱也是说过数次的,马政乃国之所重!”
“掌马政之官,如何竟能引官身以为耻?”
朱元璋这话咬音即重,边说边转过身来,话语里也透着浓浓不解:
“咱的子孙后辈,既能遵《祖训》之言,如何的竟会荒废咱一再明言其重的马政?”
后面的大明皇子们被老爹充满威势的神色一横,一个顿时有点缩头缩脑的,几兄弟垂着脑袋交换眼色,最终还是秦王朱硬着头皮站了出来:
“爹,俺们兄弟几个又不是太子,那儿子孙子的于这马政说了也没用……”
话语意犹未尽,但其中意思很是清楚明白――咱大明后来的皇帝,跟俺们几个藩王有啥关系,爹你发火别朝错方向啊,该对着老大才对。() ()
虽是第一次看光幕,但短时间内朱对其中关系梳理的也清楚明白,故而甚至还能跟着劝道:
“爹爹也勿要太过责怪大哥,后人之事也非大哥所能左右的,怪只怪后人对爹爹圣言偏听偏废而不知解其意明其理……”
听着三哥这么说,朱棣朱桢等顿时将脑袋埋的更深了,而朱标脸上也不由得挂起来苦笑。
不出所料,大明天子听得儿子这么说,怒气反倒更胜,就差拍桌子吼了:
“咱封你们为王是要为咱大明之藩屏,拱守朱家日月江山!可不是养猪的!”
“国有所危,汝等自当奋死在前,汝等后人见大明行事偏废,也自该陈条上书,矫其治正其令,如何能坐视大明沉沦?”
不明不白被喷了一脸唾沫,朱略有一点委屈。
毕竟从直觉上来说,今日之前他若是告诉老爹会令子孙如此做,多半也是被喷一头唾沫的结局,甚至骂他的话都能猜到几分,多半也是说坐朝堂的后人手捧宝训怎么可能行事有所偏废?
但毕竟胳膊拧不过大腿,朱能做的唯有唾面自干这一件事。
朱标倒是对老爹这番发火更能明白几分,后世在借着一幅画借题发挥,爹爹又何尝不是在借题发挥排遣胸中郁气?
他还年轻故而能轻视自己生死,但并不意味着他不明白父亲对他有多重视珍视,故而也能明白爹爹每每看永乐两字心如刀绞的感受――爹爹的多半是何其希望他真的是那个永乐大帝。
但可惜并不是,后世史册当中他终归也不过是一个早逝的皇太子罢了。
不过既然老爹郁气也撒了,朱标便也尝试劝劝:
“爹,既是那评前隋之言使得我大明无敌于外而安乐于内由以废军事,何不如……”
这话意思也再明白不过,儿子这是奔着他《祖训》来的!
“让咱再想想。”
朱标闻言顿时有点气馁:
“爹,上次你也说了要再议再想,可三个月过去还没议呢。”
朱元璋顿时横了大儿子一眼:
“急什么,咱还能再活二十年,有的是斟酌慢改之时日,且百年后的后患何须急于一时之修改?”
不过这话终归是理不直气也有些不壮,明天子随后飞快转移话题:
“那靖难之役,标儿可有想法”
朱元璋闻言顿时沉吟着不说话,朱元璋见状冷哼道:
“咱知你素来爱护兄弟不愿说,但朕此刻看得明白,定百年后局势者无非三方,祖训之言、百官之议以及靖难之事。”
“既是安内治国,可见此难起乎于内,说不得便是祸起萧墙!”
三个月来朱元璋闲暇时一直在思索此事,此时已经模糊推论出来了一个大概:
“此难必是因标儿祸事而起,故而朕诸子当中有人起了禽兽之心。”
“想要欺朕年老,要让朕当唐高祖呢!”
华盖殿内几兄弟心中齐齐一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