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穿越崇祯第章天下大势“陛下,末将觉得郭升与幕后之人关系对立,他应是为了挽回山东败局才与对方合作,断不会为了对方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性命!”
“因为一旦他牺牲了,所得土地尽归南方的幕后之人所有,而他留在山东的兵士也会因无人指挥而陷入混乱,最终难逃被擒杀的命运,这并不符合叛军的利益。”
“若他真做好了死的打算,完全可以聚拢兵马,在扰乱江南后趁机突围,毕竟山东、河南才刚收复,他还是有机会博得一线生机的。”
张煌言沉思了一会,有些犹豫地对朱元璋道。
朱元璋摇头道:“张卿,你的分析虽然在理,但是你有两点说错了。”
“第一就是郭升南下后,纵使他不愿死,幕后之人也不会让他活着,这也是他为何突破路振飞的防线后,仍要偷袭的原因。”
“他此举虽是为了不着痕迹地留下残兵,其实应也是在做最后的挣扎。”
“第二就是在山东的叛军并非群龙无首,不然他们不可能攻得下潍坊。”
“咱虽不知马进忠在潍坊留下了多少兵马,但从他先前的言行来看,他并不愿意南下,所以潍坊作为他的大本营,他应是做了布置的,所以叛军攻下潍坊,应是一次大规模的行动。”
“而咱先前遇到过不少叛军,他们多不过三五百人,所以攻打潍坊绝不可能是自发或是偶然事件,背后必有人指使。”
张煌言闻言,想起马进忠此来不过带了两千骑兵,再加上围剿叛军的兵马,总人数应不会超过五千。
而据他了解,马进忠的兵马在一万二到一万五之间,也就是说潍坊城中至少留下了七千人。
想到这,他心中又有了一个疑惑。
就是郭升南下若是为了吸引他们的注意,那叛军此刻应该偃旗息鼓才对,怎会在此时发动这样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难道是留在山东的将领担心郭升的安危,采取的声东击西之计?
他随即又想到郭升南下应是与幕后之人有所约定,纵使他们各心怀鬼胎,短期内应还是会亲密合作。
而郭升也是久经沙场之人,既然此战是与虎谋皮,他不可能不做准备,加之他手中已有两万多人,完全有条件与幕后之人谈判。
虽然这种谈判只能保证他表面的安全,但他也可获得一定的自主权。
除此之外,他还可以在关键城池留下重兵,确保他能及时撤回。
至于其他地方,他也可以要求幕后之人派兵驻防,这样不仅解决他兵马不足的问题,还可将幕后之人的兵马调到他觉得安全的地方。
若是这样来看,郭升完全有可能打到南京,而且也能够保住性命,可朱元璋为何却说郭升一定会死?
他到底是哪里算漏了?
张煌言又仔细理了理思路,发现并未有什么遗漏之处,刚想要向朱元璋请教时,突然想起朱元璋先前曾说郭升心存死志。
郭升若是死了,对叛军有什么好处?
这时,他突然想到前两日听说的陕西之事,两相对照,心中不由一惊,有些诧异地看向朱元璋道:“陛下,莫非陕西叛乱之事是一个局,郭升南下就是为了牵制我们?”
朱元璋见张煌言已看到部分大局,心中对他更加欣赏,笑问道:“你可有信心应对此局,解决江南之事?”
张煌言见朱元璋虽一脸笑容,眼中却隐现凝重,想了想,道:“末将虽还有些疑惑,但若堵胤锡、沈云英两位大人前来,末将有信心破此局!”() ()
朱元璋闻言,有些为难地笑了笑,道:“张卿,此事咱无法答应你,因为他们在中途已经悄悄赶往湖广与云贵交界一带防守,来江南的只有两三千人。”
张煌言闻言,有些惊讶地道:“陛下,难道您担心张献忠出川?”
朱元璋摇头道:“张献忠入川才数月,出川的可能性并不大,只是西部土司一直蠢蠢欲动,朝廷虽有所安抚,但成效并不显著。”
“加之李祖述曾在武昌出现,而江南各地又不见他的踪影,咱担心他会借土司兴风作浪,才让堵胤锡他们前往。”
张煌言初见朱元璋时,见对方忧心忡忡,本还有些奇怪,此刻闻言,不由皱起了眉头。
随即他又想到狼兵之事,有些犹豫地道:“陛下,广西等地是否也要有所准备?”
朱元璋点头道:“本是该防备,不过咱兵力有限,而且应已有一万狼兵北上,现在又在江南弄出如此大的阵仗,想来他应是无兵可用,才会如此。”
“因为咱之前曾下令让各藩王练兵,现今山东、河南等地皆已收复,要是江南战乱,那些藩王可能会立刻返回封地,占地练兵......”
张煌言见朱元璋竟对他谈及藩王之事,心中微微一喜,随即一脸郑重地道:“陛下放心,末将一定尽快平定江南,绝不会让人坏了陛下的大事。”
随后他又有些犹豫地道:“陛下,江南之事末将已有些思路,待理清后再向您请示,只是叛军攻打潍坊之事,末将心中有些疑惑,还请陛下赐教!”
朱元璋看了张煌言一眼,道:“叛军攻打潍坊可能是假,真正的目的应是粮船。”
“要知现在粮食全靠南方运送,一旦出现粮食短缺,北方必会军心不稳。”
“再就是叛军也有可能借粮船潜入京城,因为现在北方采取的是守势,若是让叛军潜入京城,必会局势失衡......”
张煌言听完朱元璋的讲述,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同时又偷瞥了对方一眼。
朱元璋佯作未见,又开口道:“咱此次虽不能给你派兵,不过听说夏完淳在江南已联络了不少义士,他知晓郭升之事后,应也会招兵前来。”
“再就是路振飞,他虽不通兵事,但在江南颇有人望,咱会派他去江南联络文官,也能为你增些助力......”
“对于郭升之事,咱觉得你也不能不理,最好还是派些兵马去,阵势弄得大一些,但又不可让对方发现这只是疑兵。”
“至于马进忠,虽有些匪气,可若用好了,也是一员骁将,特别是他与左良玉手下不少将官熟识......”
......
张煌言将朱元璋的吩咐一一记下后,又就其中的一些细节向他请教。
两人谈得正兴奋时,路振飞一瘸一拐地走了进来。
朱元璋见路振飞气色虽有些差,精神却不错,上前安抚了他一番后,便提出让他南下联络文官,稳住民心。
路振飞闻言,当即应了下来,并立刻说出他的一些建议。
朱元璋见他所言缜密,并非临时起意,心中对他也多了一分欣赏。
就在众人讨论之时,杨奇一脸着急地走了进来。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因为一旦他牺牲了,所得土地尽归南方的幕后之人所有,而他留在山东的兵士也会因无人指挥而陷入混乱,最终难逃被擒杀的命运,这并不符合叛军的利益。”
“若他真做好了死的打算,完全可以聚拢兵马,在扰乱江南后趁机突围,毕竟山东、河南才刚收复,他还是有机会博得一线生机的。”
张煌言沉思了一会,有些犹豫地对朱元璋道。
朱元璋摇头道:“张卿,你的分析虽然在理,但是你有两点说错了。”
“第一就是郭升南下后,纵使他不愿死,幕后之人也不会让他活着,这也是他为何突破路振飞的防线后,仍要偷袭的原因。”
“他此举虽是为了不着痕迹地留下残兵,其实应也是在做最后的挣扎。”
“第二就是在山东的叛军并非群龙无首,不然他们不可能攻得下潍坊。”
“咱虽不知马进忠在潍坊留下了多少兵马,但从他先前的言行来看,他并不愿意南下,所以潍坊作为他的大本营,他应是做了布置的,所以叛军攻下潍坊,应是一次大规模的行动。”
“而咱先前遇到过不少叛军,他们多不过三五百人,所以攻打潍坊绝不可能是自发或是偶然事件,背后必有人指使。”
张煌言闻言,想起马进忠此来不过带了两千骑兵,再加上围剿叛军的兵马,总人数应不会超过五千。
而据他了解,马进忠的兵马在一万二到一万五之间,也就是说潍坊城中至少留下了七千人。
想到这,他心中又有了一个疑惑。
就是郭升南下若是为了吸引他们的注意,那叛军此刻应该偃旗息鼓才对,怎会在此时发动这样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难道是留在山东的将领担心郭升的安危,采取的声东击西之计?
他随即又想到郭升南下应是与幕后之人有所约定,纵使他们各心怀鬼胎,短期内应还是会亲密合作。
而郭升也是久经沙场之人,既然此战是与虎谋皮,他不可能不做准备,加之他手中已有两万多人,完全有条件与幕后之人谈判。
虽然这种谈判只能保证他表面的安全,但他也可获得一定的自主权。
除此之外,他还可以在关键城池留下重兵,确保他能及时撤回。
至于其他地方,他也可以要求幕后之人派兵驻防,这样不仅解决他兵马不足的问题,还可将幕后之人的兵马调到他觉得安全的地方。
若是这样来看,郭升完全有可能打到南京,而且也能够保住性命,可朱元璋为何却说郭升一定会死?
他到底是哪里算漏了?
张煌言又仔细理了理思路,发现并未有什么遗漏之处,刚想要向朱元璋请教时,突然想起朱元璋先前曾说郭升心存死志。
郭升若是死了,对叛军有什么好处?
这时,他突然想到前两日听说的陕西之事,两相对照,心中不由一惊,有些诧异地看向朱元璋道:“陛下,莫非陕西叛乱之事是一个局,郭升南下就是为了牵制我们?”
朱元璋见张煌言已看到部分大局,心中对他更加欣赏,笑问道:“你可有信心应对此局,解决江南之事?”
张煌言见朱元璋虽一脸笑容,眼中却隐现凝重,想了想,道:“末将虽还有些疑惑,但若堵胤锡、沈云英两位大人前来,末将有信心破此局!”() ()
朱元璋闻言,有些为难地笑了笑,道:“张卿,此事咱无法答应你,因为他们在中途已经悄悄赶往湖广与云贵交界一带防守,来江南的只有两三千人。”
张煌言闻言,有些惊讶地道:“陛下,难道您担心张献忠出川?”
朱元璋摇头道:“张献忠入川才数月,出川的可能性并不大,只是西部土司一直蠢蠢欲动,朝廷虽有所安抚,但成效并不显著。”
“加之李祖述曾在武昌出现,而江南各地又不见他的踪影,咱担心他会借土司兴风作浪,才让堵胤锡他们前往。”
张煌言初见朱元璋时,见对方忧心忡忡,本还有些奇怪,此刻闻言,不由皱起了眉头。
随即他又想到狼兵之事,有些犹豫地道:“陛下,广西等地是否也要有所准备?”
朱元璋点头道:“本是该防备,不过咱兵力有限,而且应已有一万狼兵北上,现在又在江南弄出如此大的阵仗,想来他应是无兵可用,才会如此。”
“因为咱之前曾下令让各藩王练兵,现今山东、河南等地皆已收复,要是江南战乱,那些藩王可能会立刻返回封地,占地练兵......”
张煌言见朱元璋竟对他谈及藩王之事,心中微微一喜,随即一脸郑重地道:“陛下放心,末将一定尽快平定江南,绝不会让人坏了陛下的大事。”
随后他又有些犹豫地道:“陛下,江南之事末将已有些思路,待理清后再向您请示,只是叛军攻打潍坊之事,末将心中有些疑惑,还请陛下赐教!”
朱元璋看了张煌言一眼,道:“叛军攻打潍坊可能是假,真正的目的应是粮船。”
“要知现在粮食全靠南方运送,一旦出现粮食短缺,北方必会军心不稳。”
“再就是叛军也有可能借粮船潜入京城,因为现在北方采取的是守势,若是让叛军潜入京城,必会局势失衡......”
张煌言听完朱元璋的讲述,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同时又偷瞥了对方一眼。
朱元璋佯作未见,又开口道:“咱此次虽不能给你派兵,不过听说夏完淳在江南已联络了不少义士,他知晓郭升之事后,应也会招兵前来。”
“再就是路振飞,他虽不通兵事,但在江南颇有人望,咱会派他去江南联络文官,也能为你增些助力......”
“对于郭升之事,咱觉得你也不能不理,最好还是派些兵马去,阵势弄得大一些,但又不可让对方发现这只是疑兵。”
“至于马进忠,虽有些匪气,可若用好了,也是一员骁将,特别是他与左良玉手下不少将官熟识......”
......
张煌言将朱元璋的吩咐一一记下后,又就其中的一些细节向他请教。
两人谈得正兴奋时,路振飞一瘸一拐地走了进来。
朱元璋见路振飞气色虽有些差,精神却不错,上前安抚了他一番后,便提出让他南下联络文官,稳住民心。
路振飞闻言,当即应了下来,并立刻说出他的一些建议。
朱元璋见他所言缜密,并非临时起意,心中对他也多了一分欣赏。
就在众人讨论之时,杨奇一脸着急地走了进来。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