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穿越崇祯第章左良玉有些举棋不定“刘宗敏和李过击溃巩永固的兵马后,大军一直在榆林、延安一带徘徊,既不东进攻打大同,也不南下收复西安,他们到底想要做什么呢?”
“难道说巩永固并没有死,还是说他们另有图谋?”
左良玉说着,又推演了一遍巩永固残兵退回的路线,沉吟道:“这几路军中皆有我的暗探,而且一路都有人监视,巩永固绝不可能混迹其中。”
“若巩永固没有回大同,那他留在陕西必死无疑,虞胤、徐文朴等人对他忠心耿耿,断不可能弃他东归,所以巩永固应是死了。”
“那刘宗敏等人迟迟不进军,应是想图谋山西。”
......
“可若大同没有巩永固坐镇,为何济尔哈朗和代善数万兵马也攻不下城池,难道说那个新来的陈明遇果真那般厉害?”
“还是说,大明真的气数未尽?”
左良玉话才出口,身体不禁微微一颤。
他沉默了一会,又缓步走到案前,拿起一封密信。
信是左羡梅从武昌那边传来的。
在信中,左羡梅先是详细讲述了聊城、临沂等地之事,随后又将崇祯以往的操作和近期在聊城等地的举措进行了对比,并着重分析了崇祯的性格和才能。
经过分析,左羡梅认为崇祯梦中得到朱元璋指点之事并非子虚乌有,从而得出大明气数可能未尽的推论。
在此立论的基础上,左羡梅建议左良玉不可妄动,更不能再与已暴露的反叛之人往来,而应在保存实力的基础上适当向崇祯示好。
当然,她也不建议左良玉现阶段就相助崇祯。
一来崇祯对左良玉已有不满,再加上叛军势弱,若左良玉此刻大力相助,崇祯极可能会击溃叛军,到时必会对左良玉动手。
再则南方幕后之人实力不容小觑,加之女真威胁仍在,纵使崇祯剪了灭李自成,也未必能一统天下。
若左良玉站队太早,极容易惹来祸事。
故左羡梅建议他应尽力维持一种均衡,并在此环境下逐渐改变崇祯对左家的态度。
等到局势明朗后,再全力一搏。
左良玉刚接到左羡梅的信时,本还不以为然。
不过当他得知崇祯敕封朱聿键为晋王,并将其他众藩王全部囚禁在凤阳皇陵,稳住江南的局面后,才觉得左羡梅说得有些在理。
再后来他又听说张煌言、堵胤锡、秦良玉大败李自成和张献忠的联军,并将高一功困在承天一带时,心中对左羡梅的判断更加认可。
正因有此考虑,所以他先前并未将进入陕西的明兵置于死地,而是在得知巩永固战死后,便有选择地让明兵东撤,退回了大同。
左良玉原以为刘宗敏击溃巩永固后,会趁势收服西安,因此他还特意将惠登相调回山西。
并密令左梦庚和王允成等人,一旦叛军反扑,就立刻撤回山西,让高杰与李自成拼杀,他们好坐收渔翁之利。
没想到刘宗敏等人却一直按兵不动,让他十分不解。
就在左良玉沉思之时,一个亲卫进来禀告,说卢九德在外求见。
左良玉闻报,沉默了一会,便让人将之带了进来。
卢九德见到左良玉,躬身行礼后,笑着道:“宁南伯,您已思考数日,可有了决断?”
原来卢九德得知朱由崧招募的兵马中大多是狼兵后,便知南方幕后之人想将朱由崧作为替罪羊。
他唯恐对方得知事情败露后,会加速行动,害了朱由崧的性命。() ()
故他明面上佯作不知,暗地里却调动凤阳的心腹赶往淮安。
随后他星夜前往,暗中制服了狼兵中的为首之人,逼迫他们解散了狼兵。
解除威胁后,卢九德本想在淮安等待机会,不曾想江南大乱,崇祯又驾临临沂。
他曾见识过崇祯的手段,知道对方必不会轻饶他和朱由崧,便让人伪装成朱由崧留在府中,他则率军护着朱由崧逃离了淮安,潜往山西。
当他到山西后,得知左梦庚等人已攻破西安,左良玉正意气风发。
因此他与朱由崧又潜伏了下来,直到巩永固大败后,才找到左良玉,替朱由崧求娶左羡梅。
左良玉因先前有约,加之局势未明,便含糊其辞地拖了下来。
此刻见问,他又故作犹豫地道:“卢监军,并非本帅不愿意,实在是小女脾气甚大,本帅也做不得她的主。”
“自你提出此议后,本帅便已派人去询问,只是至今还没有消息传来,还请你再等几日,可好?”
卢九德笑了笑,道:“宁南伯,咱家知你心疼令爱,但婚姻之事自古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又岂可让儿女自专。”
“何况现今局势瞬息万变,若错失良机,恐会有终身之憾,还请宁南伯慎重。”
左良玉见卢九德语带威胁,脸上立时露出不满之色。
他刚要发作,却见一个亲卫急匆匆地走了进来,脸色越发难看。
那亲卫见左良玉面色不善,也不敢多说,只是颤巍巍地将一封密信恭敬地递了过去。
左良玉见到密信,才想起他曾叮嘱过亲卫,若京城有消息传来,不管什么时候,都必须第一时间送到他的手中。
想到这,他神情才稍微放缓一些,接过密信,示意对方离去后,又对卢九德道:“卢监军,不知你此话何意?”
卢九德笑了笑,道:“宁南伯,您不先看看密信吗?”
左良玉见卢九德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愣了愣,将信缓缓展开。
他才看了一眼,立时神色大变,一脸惊讶地看向卢九德道:“卢监军,你已知此事?”
卢九德点头道:“咱家也是不久前才得到消息,只是没想到朱慈烺竟如此懦弱......”
左良玉见他所说与密信相符,心中微微一惊后,对卢九德又看重了些。
因为根据信中所述,此事发生尚不足一日,卢九德竟比他还早知道,足见其实力并非表现出来的那样简单。
左良玉借沉默之机消化了信息后,才开口道:“卢监军,你真觉得朱慈烺会向女真议和?”
卢九德闻言,又看了左良玉一眼,笑道:“宁南伯难道觉得此事有假?”
左良玉冷笑道:“我大明自立国以来,就从未有过和亲、议和之事,而本帅听闻朱慈烺性格懦弱,他又怎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议和?”
“若他真有此胆,便会率军......”
他说着,又突然停了下来,看向卢九德道:“你早知朱慈烺是要率军亲征?”
卢九德点头道:“若非咱家知道他要亲征,又怎会如此着急地来找宁南伯!”
“要知现今女真势如破竹,而刘芳亮又一路高歌,若朱慈烺率军出征,必是有去无回。”
“一旦朱慈烺战败,京城定会陷落,到时天下局势必会大变,难道宁南伯就不想趁机做点什么!”
左良玉闻言,不由皱起了眉头。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难道说巩永固并没有死,还是说他们另有图谋?”
左良玉说着,又推演了一遍巩永固残兵退回的路线,沉吟道:“这几路军中皆有我的暗探,而且一路都有人监视,巩永固绝不可能混迹其中。”
“若巩永固没有回大同,那他留在陕西必死无疑,虞胤、徐文朴等人对他忠心耿耿,断不可能弃他东归,所以巩永固应是死了。”
“那刘宗敏等人迟迟不进军,应是想图谋山西。”
......
“可若大同没有巩永固坐镇,为何济尔哈朗和代善数万兵马也攻不下城池,难道说那个新来的陈明遇果真那般厉害?”
“还是说,大明真的气数未尽?”
左良玉话才出口,身体不禁微微一颤。
他沉默了一会,又缓步走到案前,拿起一封密信。
信是左羡梅从武昌那边传来的。
在信中,左羡梅先是详细讲述了聊城、临沂等地之事,随后又将崇祯以往的操作和近期在聊城等地的举措进行了对比,并着重分析了崇祯的性格和才能。
经过分析,左羡梅认为崇祯梦中得到朱元璋指点之事并非子虚乌有,从而得出大明气数可能未尽的推论。
在此立论的基础上,左羡梅建议左良玉不可妄动,更不能再与已暴露的反叛之人往来,而应在保存实力的基础上适当向崇祯示好。
当然,她也不建议左良玉现阶段就相助崇祯。
一来崇祯对左良玉已有不满,再加上叛军势弱,若左良玉此刻大力相助,崇祯极可能会击溃叛军,到时必会对左良玉动手。
再则南方幕后之人实力不容小觑,加之女真威胁仍在,纵使崇祯剪了灭李自成,也未必能一统天下。
若左良玉站队太早,极容易惹来祸事。
故左羡梅建议他应尽力维持一种均衡,并在此环境下逐渐改变崇祯对左家的态度。
等到局势明朗后,再全力一搏。
左良玉刚接到左羡梅的信时,本还不以为然。
不过当他得知崇祯敕封朱聿键为晋王,并将其他众藩王全部囚禁在凤阳皇陵,稳住江南的局面后,才觉得左羡梅说得有些在理。
再后来他又听说张煌言、堵胤锡、秦良玉大败李自成和张献忠的联军,并将高一功困在承天一带时,心中对左羡梅的判断更加认可。
正因有此考虑,所以他先前并未将进入陕西的明兵置于死地,而是在得知巩永固战死后,便有选择地让明兵东撤,退回了大同。
左良玉原以为刘宗敏击溃巩永固后,会趁势收服西安,因此他还特意将惠登相调回山西。
并密令左梦庚和王允成等人,一旦叛军反扑,就立刻撤回山西,让高杰与李自成拼杀,他们好坐收渔翁之利。
没想到刘宗敏等人却一直按兵不动,让他十分不解。
就在左良玉沉思之时,一个亲卫进来禀告,说卢九德在外求见。
左良玉闻报,沉默了一会,便让人将之带了进来。
卢九德见到左良玉,躬身行礼后,笑着道:“宁南伯,您已思考数日,可有了决断?”
原来卢九德得知朱由崧招募的兵马中大多是狼兵后,便知南方幕后之人想将朱由崧作为替罪羊。
他唯恐对方得知事情败露后,会加速行动,害了朱由崧的性命。() ()
故他明面上佯作不知,暗地里却调动凤阳的心腹赶往淮安。
随后他星夜前往,暗中制服了狼兵中的为首之人,逼迫他们解散了狼兵。
解除威胁后,卢九德本想在淮安等待机会,不曾想江南大乱,崇祯又驾临临沂。
他曾见识过崇祯的手段,知道对方必不会轻饶他和朱由崧,便让人伪装成朱由崧留在府中,他则率军护着朱由崧逃离了淮安,潜往山西。
当他到山西后,得知左梦庚等人已攻破西安,左良玉正意气风发。
因此他与朱由崧又潜伏了下来,直到巩永固大败后,才找到左良玉,替朱由崧求娶左羡梅。
左良玉因先前有约,加之局势未明,便含糊其辞地拖了下来。
此刻见问,他又故作犹豫地道:“卢监军,并非本帅不愿意,实在是小女脾气甚大,本帅也做不得她的主。”
“自你提出此议后,本帅便已派人去询问,只是至今还没有消息传来,还请你再等几日,可好?”
卢九德笑了笑,道:“宁南伯,咱家知你心疼令爱,但婚姻之事自古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又岂可让儿女自专。”
“何况现今局势瞬息万变,若错失良机,恐会有终身之憾,还请宁南伯慎重。”
左良玉见卢九德语带威胁,脸上立时露出不满之色。
他刚要发作,却见一个亲卫急匆匆地走了进来,脸色越发难看。
那亲卫见左良玉面色不善,也不敢多说,只是颤巍巍地将一封密信恭敬地递了过去。
左良玉见到密信,才想起他曾叮嘱过亲卫,若京城有消息传来,不管什么时候,都必须第一时间送到他的手中。
想到这,他神情才稍微放缓一些,接过密信,示意对方离去后,又对卢九德道:“卢监军,不知你此话何意?”
卢九德笑了笑,道:“宁南伯,您不先看看密信吗?”
左良玉见卢九德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愣了愣,将信缓缓展开。
他才看了一眼,立时神色大变,一脸惊讶地看向卢九德道:“卢监军,你已知此事?”
卢九德点头道:“咱家也是不久前才得到消息,只是没想到朱慈烺竟如此懦弱......”
左良玉见他所说与密信相符,心中微微一惊后,对卢九德又看重了些。
因为根据信中所述,此事发生尚不足一日,卢九德竟比他还早知道,足见其实力并非表现出来的那样简单。
左良玉借沉默之机消化了信息后,才开口道:“卢监军,你真觉得朱慈烺会向女真议和?”
卢九德闻言,又看了左良玉一眼,笑道:“宁南伯难道觉得此事有假?”
左良玉冷笑道:“我大明自立国以来,就从未有过和亲、议和之事,而本帅听闻朱慈烺性格懦弱,他又怎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议和?”
“若他真有此胆,便会率军......”
他说着,又突然停了下来,看向卢九德道:“你早知朱慈烺是要率军亲征?”
卢九德点头道:“若非咱家知道他要亲征,又怎会如此着急地来找宁南伯!”
“要知现今女真势如破竹,而刘芳亮又一路高歌,若朱慈烺率军出征,必是有去无回。”
“一旦朱慈烺战败,京城定会陷落,到时天下局势必会大变,难道宁南伯就不想趁机做点什么!”
左良玉闻言,不由皱起了眉头。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