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月楼在河心的渚岛上,想要登楼除了飞檐走壁唯有渡船可达,南北两岸都有可以乘船的缺口,一般情况下住在北城的人都会在北岸登船,可是今日李千沛刻意过了桥,想在南岸登船。
小年夜祭灶神,对南城百姓来说可是非常重要的大节日,人们早早便刷洗了灶台锅碗,掏灶膛请灶君,制作糖瓜糕点。
“我大裕深受道家影响,民俗里多有体现。”过桥的时候李千沛耐心的讲给阙蓝听,“每到小年,灶君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主人家的善恶,请求赏罚。因此送灶时,百姓会在灶君像前供奉糖果、清水、料豆和秣草。”
“啊?灶君还要吃饲料啊?”料豆是墨雨挚爱。
“……”打了一下他的胳膊,“今天可不能说灶君的坏话。灶君上天不得有个坐骑吗?豆子草料是给坐骑的。”
“灶君也骑马?”
“灶马不是马,在凡间它们就是灶螽(zhōng),常年在灶房的虫子。”她耐心地解释,“百姓把糖融化了抹在灶君像的嘴上,希望他在玉皇大帝面前说好话,并且多请点神仙下降到人间过年。晚上的时候接神回家,烧轿马洒水酒,还有祭拜先人。”
“那岂不是很热闹?”
“帝京简直是热闹非凡,坊间大门通宵不闭合,方便孩童们拿着自家富余的点心挨家挨户串门……”墨雨下了桥,她看见帝京禁军南衙侍卫军把守在桥南。
与她刚刚描述的情景相比,今日似有不同。桥头多了守桥的侍卫,坊间并没有孩童欢闹的声音,才走出一小段距离,几个游手好闲的南城青年见来了匹大马,立即迎了上来。
“贵人,来南城找乐子吗?手上的还是身上的?”这样冷的天,问话的青年尚穿着草鞋,一双脚都冻成紫青色。
李千沛蹙眉,问:“我们要肚子里的,有吗?”
那青年黢黑的脸上一双暴突的眼珠转了转,“哦哦”两声,说:“这个嘛……”他说着瞟一眼桥头的守军,试着勾住墨雨的嘴衔,墨雨一偏头他没得逞。
“有还是没有?”女将军再问。
青年目光落在阙蓝脸上,似有千般为难,咬着牙说:“有。”
“什么成色?”
“春分前后的。”
“哦……那只有一个多月了,什么价?”
那青年感到有些不妥,李千沛问询得太顺利,多少有点保留,伸出手掌比了个数,他小拇指齐根断的,只有四根手指。
李千沛眉毛一挑,没有做声,反而扫视了一圈这附近往来人士中四指青年的同党。
“诶,贵人若是嫌贵,还有商量。”青年怕买卖崩了,立刻凑近了些,墨雨肩高傲人,他扬着头有些吃力。“水瓢的话还能再少一点。”
李千沛拍了拍阙蓝揽住自己的手,笑着说:“那到无所谓,我和良人不在意斧头还是水瓢。东西在哪?”
这时,守桥的侍卫军中走出两名,直直的往他们这边来了,那四指青年一震,又害怕又舍不得,原地跺了跺脚,转头便跑了,连着附近盯梢的同伙皆分散在了几个坊的门内。
两名侍卫军即便不认识李千沛也认识墨雨,能在帝京穿常服骑云州烈驹,还是个女的,这身份不难猜。
“栖郡主,刚刚那个地痞可骚扰到您了吗?”一名侍卫问。
李千沛摇摇头,看了眼他们胸甲上浮凸的小小“南”字,说:“没有,小年夜为何要守桥?”
“是大理寺的意思,说北城发生了恶性案件,暂时不让百姓去北城。”这侍卫看着年纪该在军中混了有些年,说话很有条理,“所有桥的南边,都是我们南衙负责。”
“这个宋子桢,越看越像绣花枕头。”李千沛嗤笑一声。
“今年雪下得多,南城坊间浮躁,这样也能保证北城年关太平,若郡主今日没什么事还是尽快回北城罢,早些时候首相大人与游州薛公在邀月楼登船口吃了闭门羹,丢了颜面,郡主多注意安全。”
哟,不仅说话条理清晰,还挺会来事。
李千沛伏低身子,把他的脸看清楚一些,“你叫什么名字。”
“末将樊童。”
“手伸出来,”李千沛说着,在他手心写了两个字,“是这两个字吗?”
“不、不是。”显然被女将军突然的接触吓到了,樊童手掌僵硬得摊在半空,“是孩童的童。”
“好,董捷彬和薛同舟被邀月楼撵了?”
“是。”樊童缩回手,按在自己的佩刀上,“傍晚的时候两位大人携家眷一起来的,邀月楼老板今日难得在顶层阁子里,便在楼上大吼了一声……滚。”
马背上的两人都为之一振,转头看向弥河下游的那座楼,它在夜里像镂空的精致提灯,毕竟是帝京最高的建筑,在顶楼上吼一声半个帝京都能听到吧。
“女的?”
“嗯,女的。”樊童立即领会李千沛问的是老板。
“然后那俩就走了?”
樊童嗯了一声,不敢像李千沛一样戏言于首相。
“哎,可惜了,”她向后撞了撞阙蓝,“那会儿咱俩睡得死,没听到,错过了。”
阙蓝敷衍地哼了两声,目光一直还追着刚刚与他们对黑话的四指青年逃逸的方向。
樊童耳聪目明,也顺着阙蓝的目光看去,确实比往年冷清不少,连卖糖糕的货郎也没几个。“刚才几个混子就老在向荣坊附近活动,做些偷鸡摸狗男盗女娼的勾当,将军来南城可有事呀?”
“哦……没事,来买点炸豆腐。”她说着,从袖子里抽出一张交子,“拿着,这么冷的天,请南衙弟兄们喝点酒暖暖身子。”
樊童盯着那张面额五贯的交子,足够他请一个步兵营的弟兄喝一顿了。他有些犹豫,身边的同袍轻轻撞了他一下。
李千沛见他犹豫,笑了,说:“怎么?不好意思要啊?”
“将军,樊童……”他的后槽牙相互之间一擦,发出浅浅的利声,“樊童想进玉字军!”
刚刚还是郡主,现在就是将军了。
“好啊,明天城西校场找津蕤报到。”李千沛答应得干脆,把交子塞到了他胸甲边缘,遮住了南衙的“南”字。
樊童没想到这样就答应了,惊讶地抬头,却发现一对恋人驾着马往向荣坊深处去了。
李千沛原本只想找个小食肆买炸豆腐给阙蓝,没想到往坊里走了好远都没有遇见开门的食肆。
她犹记得有一年小年夜,百姓自发烧轿马烧到了后半夜,好几处差点把房子点了,街道司由此起每年给划了专门的地方烧轿马。
轿马是接天上神仙下凡的交通工具,越是大户烧得越多。
她忽的想起明宏深死的那晚不祥的冬雷闪电,民间素有“雷打雪,人吃铁。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的谚语,师父远赴盐州,聂沸死欧阳铖死……
竟然生出一点帝国风雨飘摇之感,洛松旦增那日在白云小宅说:“大裕到了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糟糕节点,正是北陆最好的时机。”
“喂喂。”阙蓝双臂夹住了她,“想什么呢,这么专注?”
“想洛松旦增呢……”她如实说,指着前面一处亮着灯笼的食肆,“那家还没有打烊,去看看。”
许久不曾听到大喇嘛的名字,阙蓝也没觉得惊异,刚刚在桥上还说得带劲的恋人,此时愁容增添,他向前把她搂紧一些,脑袋挨着脑袋,“刚刚那个四指男,说的找乐子找手上身上,肚子里斧头水瓢,是什么意思?”
“手上乐子是赌,身上乐子是嫖,肚子里是还没出生的孩子,斧头是男孩水瓢是女孩。”
墨雨停在小食肆门前,李千沛下了马,敲了敲门扉,店里只有一个老头在给小孩童喂粥,就着粟米粥只有一小碟腌菜。
“老板可有炸豆腐?”
“有的。”老头佝偻着背,刮了刮小孩子的鼻梁,“自己吃,爷爷招呼客人。”
两三岁的孩子看不出性别,自己拿起木勺舀粥吃。
“多少钱?”
“十文钱。”
李千沛在身上翻找,看看能不能找出铜钱来,老头见她这样为难的样子,会错了意,碎碎念着:“上半个月,八块炸豆腐才六文钱,这临年关了,豆腐贵价胡麻贵价,所以……”
他的油瓮里,只有薄薄的一层油,将将把豆腐淹没。
“今天还有多少豆腐?我全要了。”李千沛说。
老头这才第一次抬眼真真切切看清眼前的贵人,帝京虽最不缺贵人,腰间挂刀的女贵人可没两个,他大概对李千沛的身份有了猜测,却没有说出来,只是问:“贵人身子可好了?”
他问的是之前李千沛佯装伤病回京,那时外面时常有传言李千沛病死了。
“很好,劳烦记挂了。”
豆腐炸了约三份的量,李千沛留了一半给小孩子,其余的包在油纸中递给阙蓝。
“还好我这带了小半吊铜钱,不然我看你用什么给。”阙蓝把铜钱一股脑全塞给老头,也不管他一直推说给多了。
不能给老人交子,太容易被四指那样的人盯上了。
“我要跟你打听个事,这当时酬劳。”李千沛按住他一直往外推的手,“你们坊里有个没有小拇指的爆眼子,卖肚子里货的,他们一般在哪?”
手里的铜钱约有两百文,眼前的人是大裕身份最尊贵的人之一,老头回头看一眼拈着豆腐吃的小孙儿,最终说了三个字:“积善堂。”
小年夜祭灶神,对南城百姓来说可是非常重要的大节日,人们早早便刷洗了灶台锅碗,掏灶膛请灶君,制作糖瓜糕点。
“我大裕深受道家影响,民俗里多有体现。”过桥的时候李千沛耐心的讲给阙蓝听,“每到小年,灶君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主人家的善恶,请求赏罚。因此送灶时,百姓会在灶君像前供奉糖果、清水、料豆和秣草。”
“啊?灶君还要吃饲料啊?”料豆是墨雨挚爱。
“……”打了一下他的胳膊,“今天可不能说灶君的坏话。灶君上天不得有个坐骑吗?豆子草料是给坐骑的。”
“灶君也骑马?”
“灶马不是马,在凡间它们就是灶螽(zhōng),常年在灶房的虫子。”她耐心地解释,“百姓把糖融化了抹在灶君像的嘴上,希望他在玉皇大帝面前说好话,并且多请点神仙下降到人间过年。晚上的时候接神回家,烧轿马洒水酒,还有祭拜先人。”
“那岂不是很热闹?”
“帝京简直是热闹非凡,坊间大门通宵不闭合,方便孩童们拿着自家富余的点心挨家挨户串门……”墨雨下了桥,她看见帝京禁军南衙侍卫军把守在桥南。
与她刚刚描述的情景相比,今日似有不同。桥头多了守桥的侍卫,坊间并没有孩童欢闹的声音,才走出一小段距离,几个游手好闲的南城青年见来了匹大马,立即迎了上来。
“贵人,来南城找乐子吗?手上的还是身上的?”这样冷的天,问话的青年尚穿着草鞋,一双脚都冻成紫青色。
李千沛蹙眉,问:“我们要肚子里的,有吗?”
那青年黢黑的脸上一双暴突的眼珠转了转,“哦哦”两声,说:“这个嘛……”他说着瞟一眼桥头的守军,试着勾住墨雨的嘴衔,墨雨一偏头他没得逞。
“有还是没有?”女将军再问。
青年目光落在阙蓝脸上,似有千般为难,咬着牙说:“有。”
“什么成色?”
“春分前后的。”
“哦……那只有一个多月了,什么价?”
那青年感到有些不妥,李千沛问询得太顺利,多少有点保留,伸出手掌比了个数,他小拇指齐根断的,只有四根手指。
李千沛眉毛一挑,没有做声,反而扫视了一圈这附近往来人士中四指青年的同党。
“诶,贵人若是嫌贵,还有商量。”青年怕买卖崩了,立刻凑近了些,墨雨肩高傲人,他扬着头有些吃力。“水瓢的话还能再少一点。”
李千沛拍了拍阙蓝揽住自己的手,笑着说:“那到无所谓,我和良人不在意斧头还是水瓢。东西在哪?”
这时,守桥的侍卫军中走出两名,直直的往他们这边来了,那四指青年一震,又害怕又舍不得,原地跺了跺脚,转头便跑了,连着附近盯梢的同伙皆分散在了几个坊的门内。
两名侍卫军即便不认识李千沛也认识墨雨,能在帝京穿常服骑云州烈驹,还是个女的,这身份不难猜。
“栖郡主,刚刚那个地痞可骚扰到您了吗?”一名侍卫问。
李千沛摇摇头,看了眼他们胸甲上浮凸的小小“南”字,说:“没有,小年夜为何要守桥?”
“是大理寺的意思,说北城发生了恶性案件,暂时不让百姓去北城。”这侍卫看着年纪该在军中混了有些年,说话很有条理,“所有桥的南边,都是我们南衙负责。”
“这个宋子桢,越看越像绣花枕头。”李千沛嗤笑一声。
“今年雪下得多,南城坊间浮躁,这样也能保证北城年关太平,若郡主今日没什么事还是尽快回北城罢,早些时候首相大人与游州薛公在邀月楼登船口吃了闭门羹,丢了颜面,郡主多注意安全。”
哟,不仅说话条理清晰,还挺会来事。
李千沛伏低身子,把他的脸看清楚一些,“你叫什么名字。”
“末将樊童。”
“手伸出来,”李千沛说着,在他手心写了两个字,“是这两个字吗?”
“不、不是。”显然被女将军突然的接触吓到了,樊童手掌僵硬得摊在半空,“是孩童的童。”
“好,董捷彬和薛同舟被邀月楼撵了?”
“是。”樊童缩回手,按在自己的佩刀上,“傍晚的时候两位大人携家眷一起来的,邀月楼老板今日难得在顶层阁子里,便在楼上大吼了一声……滚。”
马背上的两人都为之一振,转头看向弥河下游的那座楼,它在夜里像镂空的精致提灯,毕竟是帝京最高的建筑,在顶楼上吼一声半个帝京都能听到吧。
“女的?”
“嗯,女的。”樊童立即领会李千沛问的是老板。
“然后那俩就走了?”
樊童嗯了一声,不敢像李千沛一样戏言于首相。
“哎,可惜了,”她向后撞了撞阙蓝,“那会儿咱俩睡得死,没听到,错过了。”
阙蓝敷衍地哼了两声,目光一直还追着刚刚与他们对黑话的四指青年逃逸的方向。
樊童耳聪目明,也顺着阙蓝的目光看去,确实比往年冷清不少,连卖糖糕的货郎也没几个。“刚才几个混子就老在向荣坊附近活动,做些偷鸡摸狗男盗女娼的勾当,将军来南城可有事呀?”
“哦……没事,来买点炸豆腐。”她说着,从袖子里抽出一张交子,“拿着,这么冷的天,请南衙弟兄们喝点酒暖暖身子。”
樊童盯着那张面额五贯的交子,足够他请一个步兵营的弟兄喝一顿了。他有些犹豫,身边的同袍轻轻撞了他一下。
李千沛见他犹豫,笑了,说:“怎么?不好意思要啊?”
“将军,樊童……”他的后槽牙相互之间一擦,发出浅浅的利声,“樊童想进玉字军!”
刚刚还是郡主,现在就是将军了。
“好啊,明天城西校场找津蕤报到。”李千沛答应得干脆,把交子塞到了他胸甲边缘,遮住了南衙的“南”字。
樊童没想到这样就答应了,惊讶地抬头,却发现一对恋人驾着马往向荣坊深处去了。
李千沛原本只想找个小食肆买炸豆腐给阙蓝,没想到往坊里走了好远都没有遇见开门的食肆。
她犹记得有一年小年夜,百姓自发烧轿马烧到了后半夜,好几处差点把房子点了,街道司由此起每年给划了专门的地方烧轿马。
轿马是接天上神仙下凡的交通工具,越是大户烧得越多。
她忽的想起明宏深死的那晚不祥的冬雷闪电,民间素有“雷打雪,人吃铁。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的谚语,师父远赴盐州,聂沸死欧阳铖死……
竟然生出一点帝国风雨飘摇之感,洛松旦增那日在白云小宅说:“大裕到了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糟糕节点,正是北陆最好的时机。”
“喂喂。”阙蓝双臂夹住了她,“想什么呢,这么专注?”
“想洛松旦增呢……”她如实说,指着前面一处亮着灯笼的食肆,“那家还没有打烊,去看看。”
许久不曾听到大喇嘛的名字,阙蓝也没觉得惊异,刚刚在桥上还说得带劲的恋人,此时愁容增添,他向前把她搂紧一些,脑袋挨着脑袋,“刚刚那个四指男,说的找乐子找手上身上,肚子里斧头水瓢,是什么意思?”
“手上乐子是赌,身上乐子是嫖,肚子里是还没出生的孩子,斧头是男孩水瓢是女孩。”
墨雨停在小食肆门前,李千沛下了马,敲了敲门扉,店里只有一个老头在给小孩童喂粥,就着粟米粥只有一小碟腌菜。
“老板可有炸豆腐?”
“有的。”老头佝偻着背,刮了刮小孩子的鼻梁,“自己吃,爷爷招呼客人。”
两三岁的孩子看不出性别,自己拿起木勺舀粥吃。
“多少钱?”
“十文钱。”
李千沛在身上翻找,看看能不能找出铜钱来,老头见她这样为难的样子,会错了意,碎碎念着:“上半个月,八块炸豆腐才六文钱,这临年关了,豆腐贵价胡麻贵价,所以……”
他的油瓮里,只有薄薄的一层油,将将把豆腐淹没。
“今天还有多少豆腐?我全要了。”李千沛说。
老头这才第一次抬眼真真切切看清眼前的贵人,帝京虽最不缺贵人,腰间挂刀的女贵人可没两个,他大概对李千沛的身份有了猜测,却没有说出来,只是问:“贵人身子可好了?”
他问的是之前李千沛佯装伤病回京,那时外面时常有传言李千沛病死了。
“很好,劳烦记挂了。”
豆腐炸了约三份的量,李千沛留了一半给小孩子,其余的包在油纸中递给阙蓝。
“还好我这带了小半吊铜钱,不然我看你用什么给。”阙蓝把铜钱一股脑全塞给老头,也不管他一直推说给多了。
不能给老人交子,太容易被四指那样的人盯上了。
“我要跟你打听个事,这当时酬劳。”李千沛按住他一直往外推的手,“你们坊里有个没有小拇指的爆眼子,卖肚子里货的,他们一般在哪?”
手里的铜钱约有两百文,眼前的人是大裕身份最尊贵的人之一,老头回头看一眼拈着豆腐吃的小孙儿,最终说了三个字:“积善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