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二章追查纵火犯,刺杀朱元璋!
探子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他们继续在山林中搜寻着线索。经过一番努力,他们终于在一处隐蔽的山洞中发现了几个可疑的人影。这些人显然是在山火发生后躲藏起来的。
“抓住他们!”张幕僚一声令下,探子们迅速冲上前去,将几个可疑人物团团围住。经过一番激烈的搏斗,他们成功地将这些纵火者制服,并带回了营地。
在营帐之内,烛火摇曳,朱瀚、朱标以及几位重要幕僚围坐一起,气氛凝重而紧张。张幕僚匆匆步入,面带凝重之色,手中提着一个布袋,里面装着从山火现场捕获的纵火嫌犯。
“瀚王,太子殿下,我们已成功捕获了纵火嫌犯,现正押解在外等候审问。”张幕僚沉声报告。
朱瀚目光一凛,随即点头示意:“带进来。”
不久,几名侍卫押着几名衣衫褴褛、神色慌张的嫌犯进入营帐。这些嫌犯身上还带着山火现场的痕迹,显然刚刚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搏斗。
朱瀚冷冷地审视着他们,沉声问道:“说,是谁指使你们纵火的?”
一名看似领头的嫌犯,眼神闪烁,犹豫片刻后终于开口:“是……是有人给了我们一笔钱,让我们来放这把火。”
“是谁给的钱?快说!”朱瀚的声音更加严厉,威压之下,嫌犯颤抖着继续说道,“是……是一个穿着华丽衣裳的男人,我们不认识他,但他给了我们足够多的银子,让我们照他说的做。”
朱瀚与朱标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疑虑。这背后显然有更大的阴谋。
“他长什么样子?有什么特征?”朱瀚追问。
嫌犯仔细回忆了一番,描述道:“他个子不高,留着一撇小胡子,左眼角下有一颗痣。”
朱瀚闻言,心中暗自盘算,这样的特征在京城中并不罕见,但既然已经有了线索,就必须追查到底。
“继续加强审问,务必问出更多细节。”朱瀚对张幕僚吩咐道,随后转向朱标,“标儿,此事非同小可,我们必须立即上报父皇,同时加强京城的戒备,防止有人趁机作乱。”
朱标点头赞同:“叔父所言极是,我这就修书一封,快马加鞭送回京城。”
就在朱标准备书写奏报之时,营帐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侍卫匆匆闯入,神色紧张:“瀚王,太子殿下,不好了!京城传来急报,说是有人意图刺杀父皇!”
此言一出,营帐内顿时一片哗然。朱瀚与朱标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与忿怒。
“详细说来!”朱瀚厉声问道。
侍卫连忙禀报:“据京城密探来报,今日傍晚时分,有几名刺客潜入皇宫,意图行刺陛下。幸得御林军及时发现,一番激战后将刺客悉数擒获。但陛下在混乱中受了轻伤。”
朱瀚闻言,拳头紧握,眼中闪过一抹冷厉:“好个大胆的贼子,竟敢行刺君上!标儿,我们必须立即启程返回京城,保护父皇安危。”
朱标也是一脸坚决:“叔父放心,我这就下令整顿军队,我们即刻启程。”
朱瀚点头,随即对张幕僚和王先生等人吩咐道:“你们留在这里,继续审问纵火嫌犯,同时加强营地的防守,以防不测。我与标儿先行一步,回京处理此事。”
众人领命,朱瀚与朱标迅速整顿行装,率领亲卫骑兵,星夜兼程返回京城。
几日后,京城城门外,朱瀚与朱标率领大军凯旋而归。城楼上,朱元璋早已等候多时,见二人平安归来,心中大石终于落地。
“瀚弟,标儿,你们终于回来了!”朱元璋走下城楼,迎接二人。
朱瀚与朱标连忙下马行礼:“参见父皇(陛下)。”
朱元璋亲手扶起二人,眼中满是欣慰与疼爱:“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朕听闻有人意图行刺于朕,多亏你们及时赶回,朕心甚慰。”
朱瀚沉声道:“陛下,臣弟已命人加强京城防守,并派遣密探追查刺客来历。此等胆大妄为之徒,必严惩不贷!”
朱元璋点头,眼中闪过一抹冷厉:“好,此事就交给你去办。定要查出幕后真凶,给朕一个交代!”
与此同时,在京城的一处隐秘宅邸内,一名身着华丽衣裳、左眼角下有一颗痣的男子正阴沉着脸,听着下属的汇报。
“什么?朱瀚与朱标竟然提前回来了?还加强了京城的防守?”男子怒不可遏,一拳砸在桌上,“这群废物,连几个刺客都搞不定!”
下属战战兢兢地答道:“主人息怒,属下已经派人继续追查那些刺客的下落,同时也在寻找新的机会……”
男子冷哼一声,打断了下属的话:“机会?现在朱瀚与朱标都回到了京城,我们还能有什么机会?告诉所有人,都给我小心行事,别被朱瀚那个老狐狸给揪住了尾巴!”
随着朱瀚与朱标的归来,京城内的紧张气氛非但没有缓解,反而因刺客事件的发酵而更加凝重。朱元璋坐在龙椅上,面色严峻,目光如炬,扫视着下方跪拜的群臣。
“诸位爱卿,朕近日遭遇刺客袭击,幸得瀚弟与标儿及时赶回,方得保全。然此事背后,必有主谋,朕誓要将其揪出,严惩不贷!”朱元璋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震得众人心中一凛。
群臣纷纷叩首,表示愿为陛下分忧解难。这时,李尚书站了出来,声音坚定:“陛下,微臣以为,此事非同小可,当从速查办。微臣建议,成立专案组,由瀚王亲自挂帅,彻查此事。”
朱瀚闻言,拱手道:“陛下,臣愿领命。但此事涉及面广,臣恳请陛下允许臣调动京畿卫、锦衣卫及刑部、大理寺等衙门,全力配合调查。”
朱元璋点头应允:“瀚弟所言极是,此事就交给你全权负责。标儿,你也需从旁协助,务必在最短时间内查明真相。”
朱标躬身领命:“儿臣遵旨,定当竭尽全力,助叔父早日破案。”
退朝后,朱瀚与朱标立即召集了京畿卫指挥使、锦衣卫指挥使及刑部、大理寺等要员,于瀚王府中紧急会议。
“诸位,陛下对此案极为重视,我等务必全力以赴。”朱瀚环视众人,目光如炬,“首先,我们要从刺客身上寻找线索,审问出他们的来历与幕后主使。”
锦衣卫指挥使上前一步,躬身道:“瀚王放心,属下已命人严加审讯,那些刺客嘴硬,但锦衣卫自有手段让他们开口。”
京畿卫指挥使补充道:“同时,我们也已加强了对京城的巡逻与盘查,任何可疑人物都将受到严密监控。”
刑部侍郎则提出了另一个方向:“此外,我们还应从宫内外近期接触的人员中排查,特别是那些近期行为异常或有前科者。”
朱瀚点头,对众人的安排表示满意:“很好,你们各自分工,务必做到事无巨细,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同时,我要强调的是,此案涉及皇家安危,必须严格保密,任何泄露案情者,严惩不贷!”
会议结束后,众人分头行动,京城内顿时忙碌起来。朱瀚则独自留在书房,沉思着案件背后的复杂局势。这时,王先生轻轻推门而入,手中拿着一卷密信。
“瀚王,有紧急密信送达。”王先生将密信递上,神色凝重。
朱瀚接过密信,迅速浏览了一遍,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几分凝重。他将密信递给身旁的王先生,沉声道:“这封信提到,刺客背后似乎有朝中重臣的影子,我们必须小心行事。”
王先生接过密信,仔细阅读后,也是一脸严肃:“瀚王,此事若真,那背后的势力恐怕不小。我们需更加谨慎,以免打草惊蛇。”
朱瀚点头,站起身,在书房内踱步,思索着对策:“王先生,你即刻传令下去,让锦衣卫和京畿卫秘密调查朝中所有大臣的近期动向,特别是那些与边疆或外部势力有联系的。”
王先生躬身领命:“是,瀚王。我会立即安排人手,务必做到悄无声息。”
此时,门外传来轻轻的敲门声,一名侍卫禀报道:“瀚王,太子殿下求见。”
朱瀚与王先生对视一眼,朱瀚道:“请他进来。”
片刻后,朱标推门而入,面带忧虑:“叔父,我刚刚得知父皇遇刺的消息,心中甚是不安。刺客背后究竟是何人指使,可有眉目?”
朱瀚叹了口气,将密信内容简要告知朱标,并说明了自己的打算。朱标听后,拳头紧握:“这些奸佞之徒,竟敢如此胆大妄为!叔父放心,我定会全力协助你查明真相。”
朱瀚拍拍朱标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标儿,此事关系重大,你不仅要协助我调查,更要注意自身安全。记住,你是大明的未来,不能有丝毫闪失。”
朱标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叔父放心,我会小心行事。对了,父皇可还安好?”
“父皇受了些轻伤,但无大碍。现在最重要的是找出幕后真凶,稳定朝局。”朱瀚回答道。
朱标沉吟片刻,提出一个建议:“叔父,我们或许可以从父皇的膳食和日常用品入手,看看是否有异常之处。毕竟,能接近父皇的人并不多。”
朱瀚眼睛一亮,赞赏道:“标儿,你的提议很有道理。我立刻派人去查,同时加强父皇的安保措施,确保万无一失。”
正当三人商议之际,一名锦衣卫匆匆闯入,单膝跪地禀报:“瀚王,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近期有几位大臣与边疆的商人来往频繁,其中一位正是密信中提到的疑似嫌疑人。”
朱瀚眼神一凛:“好,立即将此人控制起来,秘密审讯。同时,继续追查他与刺客之间的关联。”
锦衣卫领命而去,书房内再次陷入沉思。朱瀚看向朱标和王先生:“此案复杂,我们必须步步为营,不可急躁。王先生,你继续负责情报收集和分析;标儿,你则负责在朝中稳定局势,防止有人趁机作乱。”
与此同时,在京城的一处隐秘宅邸内,那名被怀疑的大臣正焦急地等待着消息。一名心腹匆匆而入,神色慌张:“大人,不好了!锦衣卫突然包围了我们的宅邸,几位同党已被捕。”
大臣闻言,脸色骤变,猛地站起身,怒斥道:“这群废物!这么快就暴露了?快,收拾东西,我们必须立即离开京城!”
心腹犹豫道:“可是大人,现在全城戒严,我们如何能轻易脱身?”
大臣眼中闪过一丝狠厉:“顾不了那么多了!你立即去准备马车和银两,我们从后门离开,分头行动,能逃多远逃多远!”
然而,他们的对话早已被藏在暗处的锦衣卫探子听得一清二楚。探子迅速离开,将消息传回给朱瀚。
当夜,朱瀚亲自率领锦衣卫包围了大臣的宅邸。随着一声令下,锦衣卫如潮水般涌入,迅速控制了整个宅邸。大臣和心腹试图从后门逃脱,却被早已埋伏在外的京畿卫截住。
朱瀚步入宅邸大厅,看着被押解出来的大臣,冷冷道:“你还有什么话要说?”
大臣脸色苍白,但仍强作镇定:“瀚王,你这是何意?我乃朝中重臣,你竟敢如此对待我?”
朱瀚冷笑一声:“朝中重臣?只怕你早已忘了自己的身份。说,你与刺客是何关系?背后还有何人指使?”
大臣紧闭双唇,一言不发。朱瀚挥手示意锦衣卫上刑具。一阵惨叫之后,大臣终于崩溃,颤抖着说出了背后的真相。
原来,这名大臣因在边疆的贪腐行为被朱瀚察觉,心生怨恨,便勾结外部势力意图行刺朱元璋,以嫁祸他人,趁机夺取大权。
朱瀚听完,脸色铁青:“你好大的胆子!来人,将他押入天牢,待陛下发落!”
次日清晨,阳光透过云层洒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金碧辉煌。
早朝时分,百官肃立,气氛凝重而庄严。朱元璋步入金銮殿,龙袍加身,威严无比,他缓缓坐上龙椅,目光扫过群臣,最终停留在朱瀚与朱标身上,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抓住他们!”张幕僚一声令下,探子们迅速冲上前去,将几个可疑人物团团围住。经过一番激烈的搏斗,他们成功地将这些纵火者制服,并带回了营地。
在营帐之内,烛火摇曳,朱瀚、朱标以及几位重要幕僚围坐一起,气氛凝重而紧张。张幕僚匆匆步入,面带凝重之色,手中提着一个布袋,里面装着从山火现场捕获的纵火嫌犯。
“瀚王,太子殿下,我们已成功捕获了纵火嫌犯,现正押解在外等候审问。”张幕僚沉声报告。
朱瀚目光一凛,随即点头示意:“带进来。”
不久,几名侍卫押着几名衣衫褴褛、神色慌张的嫌犯进入营帐。这些嫌犯身上还带着山火现场的痕迹,显然刚刚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搏斗。
朱瀚冷冷地审视着他们,沉声问道:“说,是谁指使你们纵火的?”
一名看似领头的嫌犯,眼神闪烁,犹豫片刻后终于开口:“是……是有人给了我们一笔钱,让我们来放这把火。”
“是谁给的钱?快说!”朱瀚的声音更加严厉,威压之下,嫌犯颤抖着继续说道,“是……是一个穿着华丽衣裳的男人,我们不认识他,但他给了我们足够多的银子,让我们照他说的做。”
朱瀚与朱标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疑虑。这背后显然有更大的阴谋。
“他长什么样子?有什么特征?”朱瀚追问。
嫌犯仔细回忆了一番,描述道:“他个子不高,留着一撇小胡子,左眼角下有一颗痣。”
朱瀚闻言,心中暗自盘算,这样的特征在京城中并不罕见,但既然已经有了线索,就必须追查到底。
“继续加强审问,务必问出更多细节。”朱瀚对张幕僚吩咐道,随后转向朱标,“标儿,此事非同小可,我们必须立即上报父皇,同时加强京城的戒备,防止有人趁机作乱。”
朱标点头赞同:“叔父所言极是,我这就修书一封,快马加鞭送回京城。”
就在朱标准备书写奏报之时,营帐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侍卫匆匆闯入,神色紧张:“瀚王,太子殿下,不好了!京城传来急报,说是有人意图刺杀父皇!”
此言一出,营帐内顿时一片哗然。朱瀚与朱标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与忿怒。
“详细说来!”朱瀚厉声问道。
侍卫连忙禀报:“据京城密探来报,今日傍晚时分,有几名刺客潜入皇宫,意图行刺陛下。幸得御林军及时发现,一番激战后将刺客悉数擒获。但陛下在混乱中受了轻伤。”
朱瀚闻言,拳头紧握,眼中闪过一抹冷厉:“好个大胆的贼子,竟敢行刺君上!标儿,我们必须立即启程返回京城,保护父皇安危。”
朱标也是一脸坚决:“叔父放心,我这就下令整顿军队,我们即刻启程。”
朱瀚点头,随即对张幕僚和王先生等人吩咐道:“你们留在这里,继续审问纵火嫌犯,同时加强营地的防守,以防不测。我与标儿先行一步,回京处理此事。”
众人领命,朱瀚与朱标迅速整顿行装,率领亲卫骑兵,星夜兼程返回京城。
几日后,京城城门外,朱瀚与朱标率领大军凯旋而归。城楼上,朱元璋早已等候多时,见二人平安归来,心中大石终于落地。
“瀚弟,标儿,你们终于回来了!”朱元璋走下城楼,迎接二人。
朱瀚与朱标连忙下马行礼:“参见父皇(陛下)。”
朱元璋亲手扶起二人,眼中满是欣慰与疼爱:“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朕听闻有人意图行刺于朕,多亏你们及时赶回,朕心甚慰。”
朱瀚沉声道:“陛下,臣弟已命人加强京城防守,并派遣密探追查刺客来历。此等胆大妄为之徒,必严惩不贷!”
朱元璋点头,眼中闪过一抹冷厉:“好,此事就交给你去办。定要查出幕后真凶,给朕一个交代!”
与此同时,在京城的一处隐秘宅邸内,一名身着华丽衣裳、左眼角下有一颗痣的男子正阴沉着脸,听着下属的汇报。
“什么?朱瀚与朱标竟然提前回来了?还加强了京城的防守?”男子怒不可遏,一拳砸在桌上,“这群废物,连几个刺客都搞不定!”
下属战战兢兢地答道:“主人息怒,属下已经派人继续追查那些刺客的下落,同时也在寻找新的机会……”
男子冷哼一声,打断了下属的话:“机会?现在朱瀚与朱标都回到了京城,我们还能有什么机会?告诉所有人,都给我小心行事,别被朱瀚那个老狐狸给揪住了尾巴!”
随着朱瀚与朱标的归来,京城内的紧张气氛非但没有缓解,反而因刺客事件的发酵而更加凝重。朱元璋坐在龙椅上,面色严峻,目光如炬,扫视着下方跪拜的群臣。
“诸位爱卿,朕近日遭遇刺客袭击,幸得瀚弟与标儿及时赶回,方得保全。然此事背后,必有主谋,朕誓要将其揪出,严惩不贷!”朱元璋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震得众人心中一凛。
群臣纷纷叩首,表示愿为陛下分忧解难。这时,李尚书站了出来,声音坚定:“陛下,微臣以为,此事非同小可,当从速查办。微臣建议,成立专案组,由瀚王亲自挂帅,彻查此事。”
朱瀚闻言,拱手道:“陛下,臣愿领命。但此事涉及面广,臣恳请陛下允许臣调动京畿卫、锦衣卫及刑部、大理寺等衙门,全力配合调查。”
朱元璋点头应允:“瀚弟所言极是,此事就交给你全权负责。标儿,你也需从旁协助,务必在最短时间内查明真相。”
朱标躬身领命:“儿臣遵旨,定当竭尽全力,助叔父早日破案。”
退朝后,朱瀚与朱标立即召集了京畿卫指挥使、锦衣卫指挥使及刑部、大理寺等要员,于瀚王府中紧急会议。
“诸位,陛下对此案极为重视,我等务必全力以赴。”朱瀚环视众人,目光如炬,“首先,我们要从刺客身上寻找线索,审问出他们的来历与幕后主使。”
锦衣卫指挥使上前一步,躬身道:“瀚王放心,属下已命人严加审讯,那些刺客嘴硬,但锦衣卫自有手段让他们开口。”
京畿卫指挥使补充道:“同时,我们也已加强了对京城的巡逻与盘查,任何可疑人物都将受到严密监控。”
刑部侍郎则提出了另一个方向:“此外,我们还应从宫内外近期接触的人员中排查,特别是那些近期行为异常或有前科者。”
朱瀚点头,对众人的安排表示满意:“很好,你们各自分工,务必做到事无巨细,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同时,我要强调的是,此案涉及皇家安危,必须严格保密,任何泄露案情者,严惩不贷!”
会议结束后,众人分头行动,京城内顿时忙碌起来。朱瀚则独自留在书房,沉思着案件背后的复杂局势。这时,王先生轻轻推门而入,手中拿着一卷密信。
“瀚王,有紧急密信送达。”王先生将密信递上,神色凝重。
朱瀚接过密信,迅速浏览了一遍,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几分凝重。他将密信递给身旁的王先生,沉声道:“这封信提到,刺客背后似乎有朝中重臣的影子,我们必须小心行事。”
王先生接过密信,仔细阅读后,也是一脸严肃:“瀚王,此事若真,那背后的势力恐怕不小。我们需更加谨慎,以免打草惊蛇。”
朱瀚点头,站起身,在书房内踱步,思索着对策:“王先生,你即刻传令下去,让锦衣卫和京畿卫秘密调查朝中所有大臣的近期动向,特别是那些与边疆或外部势力有联系的。”
王先生躬身领命:“是,瀚王。我会立即安排人手,务必做到悄无声息。”
此时,门外传来轻轻的敲门声,一名侍卫禀报道:“瀚王,太子殿下求见。”
朱瀚与王先生对视一眼,朱瀚道:“请他进来。”
片刻后,朱标推门而入,面带忧虑:“叔父,我刚刚得知父皇遇刺的消息,心中甚是不安。刺客背后究竟是何人指使,可有眉目?”
朱瀚叹了口气,将密信内容简要告知朱标,并说明了自己的打算。朱标听后,拳头紧握:“这些奸佞之徒,竟敢如此胆大妄为!叔父放心,我定会全力协助你查明真相。”
朱瀚拍拍朱标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标儿,此事关系重大,你不仅要协助我调查,更要注意自身安全。记住,你是大明的未来,不能有丝毫闪失。”
朱标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叔父放心,我会小心行事。对了,父皇可还安好?”
“父皇受了些轻伤,但无大碍。现在最重要的是找出幕后真凶,稳定朝局。”朱瀚回答道。
朱标沉吟片刻,提出一个建议:“叔父,我们或许可以从父皇的膳食和日常用品入手,看看是否有异常之处。毕竟,能接近父皇的人并不多。”
朱瀚眼睛一亮,赞赏道:“标儿,你的提议很有道理。我立刻派人去查,同时加强父皇的安保措施,确保万无一失。”
正当三人商议之际,一名锦衣卫匆匆闯入,单膝跪地禀报:“瀚王,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近期有几位大臣与边疆的商人来往频繁,其中一位正是密信中提到的疑似嫌疑人。”
朱瀚眼神一凛:“好,立即将此人控制起来,秘密审讯。同时,继续追查他与刺客之间的关联。”
锦衣卫领命而去,书房内再次陷入沉思。朱瀚看向朱标和王先生:“此案复杂,我们必须步步为营,不可急躁。王先生,你继续负责情报收集和分析;标儿,你则负责在朝中稳定局势,防止有人趁机作乱。”
与此同时,在京城的一处隐秘宅邸内,那名被怀疑的大臣正焦急地等待着消息。一名心腹匆匆而入,神色慌张:“大人,不好了!锦衣卫突然包围了我们的宅邸,几位同党已被捕。”
大臣闻言,脸色骤变,猛地站起身,怒斥道:“这群废物!这么快就暴露了?快,收拾东西,我们必须立即离开京城!”
心腹犹豫道:“可是大人,现在全城戒严,我们如何能轻易脱身?”
大臣眼中闪过一丝狠厉:“顾不了那么多了!你立即去准备马车和银两,我们从后门离开,分头行动,能逃多远逃多远!”
然而,他们的对话早已被藏在暗处的锦衣卫探子听得一清二楚。探子迅速离开,将消息传回给朱瀚。
当夜,朱瀚亲自率领锦衣卫包围了大臣的宅邸。随着一声令下,锦衣卫如潮水般涌入,迅速控制了整个宅邸。大臣和心腹试图从后门逃脱,却被早已埋伏在外的京畿卫截住。
朱瀚步入宅邸大厅,看着被押解出来的大臣,冷冷道:“你还有什么话要说?”
大臣脸色苍白,但仍强作镇定:“瀚王,你这是何意?我乃朝中重臣,你竟敢如此对待我?”
朱瀚冷笑一声:“朝中重臣?只怕你早已忘了自己的身份。说,你与刺客是何关系?背后还有何人指使?”
大臣紧闭双唇,一言不发。朱瀚挥手示意锦衣卫上刑具。一阵惨叫之后,大臣终于崩溃,颤抖着说出了背后的真相。
原来,这名大臣因在边疆的贪腐行为被朱瀚察觉,心生怨恨,便勾结外部势力意图行刺朱元璋,以嫁祸他人,趁机夺取大权。
朱瀚听完,脸色铁青:“你好大的胆子!来人,将他押入天牢,待陛下发落!”
次日清晨,阳光透过云层洒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金碧辉煌。
早朝时分,百官肃立,气氛凝重而庄严。朱元璋步入金銮殿,龙袍加身,威严无比,他缓缓坐上龙椅,目光扫过群臣,最终停留在朱瀚与朱标身上,眼中闪过一丝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