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能打倭国,头香都是我的!
李善长的说法委婉,老朱却是听出了弦外之音。他起身踱了几步,回头道:“你的意思是,即使是只有一个倭国,我大明也需谨慎而为,最好不要直接派大军压境,是吗?”
李善长微微颔首,接着便不说话了。
“刘先生,你的意思呢?”老朱转头去询问刘伯温。
“陛下,老臣以为韩国公所言甚是。倭国天皇遣人求援,想来一是由于其国中逆贼为乱,已无法遏制;二也是因为其君才智平庸,一时昏头。”刘伯温道。“若是我大明以鲸吞倭国之姿,大军压境,彼国君主惊惧之下,幡然醒悟,不愿再与我大明携手。”
“则我大明失去大义名分,再要行事,必定举步维艰。”
“可依韩国公之意,先遣一偏师,至倭国赴援。”
“这一支偏师的主要目的,并非在于助力倭国天皇剿除叛逆,而需在彼国朝中与诸多势力周旋,使我大明能在倭国站稳脚跟。”
“等根基稳固之后,再兴大兵平倭,则可一举而下,不至陷入进退两难之地。”
老朱点点头,刘伯温、李善长的建议,确实是老成持重之言。但是这一支派往倭国的偏师,就需要十分的讲究。
以少量兵力在敌国之中站稳脚跟,不止是要求这支军队必须是久经沙场的精兵强将,还需要其领兵将领擅决断,明机变,不但要在倭国的乱局之中保全自身,还必须拥有能够在火中取栗的能力。
“还有。”太子朱标也道。“父皇,我们仍然要小心北元和高丽。他们此番异动,只怕所谋非小。”记住网址m.xiaoshuo.
“若是闻知我等出兵倭国,只怕北元会认为我大明空虚,进犯我大明国境。”
“因此,出兵之事,还需要能瞒住北元和高丽才是。”
“标儿说的对。”
老朱点了点头。又转过头来看着朱肃。“老五,北元此番异动,你可是有什么头绪?”目露期许之色。
朱肃稍加思索:“……我只是猜测。”
“会不会,北元这一番异动的原因……是因为北边的王保保,时日无多了?”
此言一出,众皆惊骇。
“五殿下何出此言?”李善长眉头皱起,不明白朱肃为何突然说出这种毫无根据的论断。但他却惊讶的发现,殿中的刘伯温、朱棣、朱标,乃至于皇帝,竟然都没有怀疑之色,而是在惊骇过后,全都仔细思索了起来。
“……若真是如此,这倒是咱大明的大幸事了。”老朱摸了摸下巴。“不过若王保保真要死了,其临死一击,必然倾尽全力。咱大明,确实该好生接着才是。”
对朱肃所说的王保保时日无多,老朱并不怀疑。毕竟历史所载,王保保死于洪武八年,算来算去,也差不多到时候了。
此人一生忠于元庭,以兴复大元,还于大都为毕生夙愿,算得上是北元唯一拿得出手的一代名将。
他在北边大权独揽,若是他死了,按照元庭那些达官贵人们素来的尿性,肯定又得要开始秉持百年来祖先们优秀的传统美德,一个二个内斗得头破血流。() ()
到时候,能有希望兴复忽必烈故业才怪。
王保保若是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定然会想方设法谋划放手一搏,那么煽动本就是墙头草的高丽一同进兵,也是寻常手段。要不然,以高丽的胆子,又哪里敢在大明的头上捋虎须?
不过即便王保保果真要行决死一击,老朱此时也是信心满满。现在的大明可比历史上还更要强大许多,辽东之地已然尽复,且朝中魑魅魍魉尽去,再无束手束脚的可能。
在历史上,王保保死后,北元国公脱火赤秉其遗志,率倾国之兵南侵,那时候大明国力也还未复,老朱都能命沐英“总陕西之兵讨之”,脱火赤被直接摁回了北漠不说,还被明军追到了沙漠,“获其全部以还”。
更何况是今日!
王保保,你就安心的去吧!
“北元和高丽且不必管他。有徐达在,任他活保保还是死保保,都翻不了天!”老朱笃定道。
“咱现在忧心的是,该派谁到倭国去?倭国皇帝犯了昏病,这可是天赐的良机。”
“那石见银山,佐渡金山,可是咱大明日后发展的关键,必须要握在手上!你们看,该让谁去,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几人面面相觑。朱标想了想,率先出列道:“父皇,儿臣以为,宋国公为人谨慎,有乃兄之风,如今尚在京中的将领里,唯宋国公可担此大任。”
刘伯温想了想,出列道:“陛下,卫国公为人简重慎密,智勇兼备。其严于治军,善抚降者,不若由卫国公率众前往如何?”
“冯胜,邓愈吗……”老朱有些犹豫。这两位倒确实都是名将,只是要在异国经营,却并非是上上之选。此二人毕竟是武人出身,并不擅长官场中的阴谋诡计。让他们攻城拔寨可以,谋夺倭国权柄的话……
就在这时朱肃出列道:“父皇,孩儿愿往倭国一行。”
朱肃显得跃跃欲试。
老朱和朱标都愣了一愣,就连朱棣,也是一脸诧异。他方才已经张开了口,准备向老朱请战了,却万没想到,自己这位素来懒惰的五弟居然愿意远渡重洋,不禁失声道:“老五,你愿意去倭国?”
“你不是只想做个太平闲王吗?怎么突然争抢着要做这般费心神的事?”
“远赴蛮夷之地,多有危险。你不是说坚决不会再主动赴险吗?”
“倭国那不一样,对上倭国,那必然是要血脉觉醒的。”朱肃昂然道:“能打倭国,赴险又有何妨?就算万一战死了,那也是光宗耀祖!”
“以后咱老朱家祭祖,头香都得是我的!”
这话说的,老朱脸上顿时一黑。头香是你的,那咱这个开国皇帝又怎么算?一个小小倭国,你就想抢咱的头香?
“况且,如今大明上下万万人之中,也仅有我一人,最为适合前往倭国了。”朱肃不再玩笑,而是严肃了面容,对老朱说道。
李善长微微颔首,接着便不说话了。
“刘先生,你的意思呢?”老朱转头去询问刘伯温。
“陛下,老臣以为韩国公所言甚是。倭国天皇遣人求援,想来一是由于其国中逆贼为乱,已无法遏制;二也是因为其君才智平庸,一时昏头。”刘伯温道。“若是我大明以鲸吞倭国之姿,大军压境,彼国君主惊惧之下,幡然醒悟,不愿再与我大明携手。”
“则我大明失去大义名分,再要行事,必定举步维艰。”
“可依韩国公之意,先遣一偏师,至倭国赴援。”
“这一支偏师的主要目的,并非在于助力倭国天皇剿除叛逆,而需在彼国朝中与诸多势力周旋,使我大明能在倭国站稳脚跟。”
“等根基稳固之后,再兴大兵平倭,则可一举而下,不至陷入进退两难之地。”
老朱点点头,刘伯温、李善长的建议,确实是老成持重之言。但是这一支派往倭国的偏师,就需要十分的讲究。
以少量兵力在敌国之中站稳脚跟,不止是要求这支军队必须是久经沙场的精兵强将,还需要其领兵将领擅决断,明机变,不但要在倭国的乱局之中保全自身,还必须拥有能够在火中取栗的能力。
“还有。”太子朱标也道。“父皇,我们仍然要小心北元和高丽。他们此番异动,只怕所谋非小。”记住网址m.xiaoshuo.
“若是闻知我等出兵倭国,只怕北元会认为我大明空虚,进犯我大明国境。”
“因此,出兵之事,还需要能瞒住北元和高丽才是。”
“标儿说的对。”
老朱点了点头。又转过头来看着朱肃。“老五,北元此番异动,你可是有什么头绪?”目露期许之色。
朱肃稍加思索:“……我只是猜测。”
“会不会,北元这一番异动的原因……是因为北边的王保保,时日无多了?”
此言一出,众皆惊骇。
“五殿下何出此言?”李善长眉头皱起,不明白朱肃为何突然说出这种毫无根据的论断。但他却惊讶的发现,殿中的刘伯温、朱棣、朱标,乃至于皇帝,竟然都没有怀疑之色,而是在惊骇过后,全都仔细思索了起来。
“……若真是如此,这倒是咱大明的大幸事了。”老朱摸了摸下巴。“不过若王保保真要死了,其临死一击,必然倾尽全力。咱大明,确实该好生接着才是。”
对朱肃所说的王保保时日无多,老朱并不怀疑。毕竟历史所载,王保保死于洪武八年,算来算去,也差不多到时候了。
此人一生忠于元庭,以兴复大元,还于大都为毕生夙愿,算得上是北元唯一拿得出手的一代名将。
他在北边大权独揽,若是他死了,按照元庭那些达官贵人们素来的尿性,肯定又得要开始秉持百年来祖先们优秀的传统美德,一个二个内斗得头破血流。() ()
到时候,能有希望兴复忽必烈故业才怪。
王保保若是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定然会想方设法谋划放手一搏,那么煽动本就是墙头草的高丽一同进兵,也是寻常手段。要不然,以高丽的胆子,又哪里敢在大明的头上捋虎须?
不过即便王保保果真要行决死一击,老朱此时也是信心满满。现在的大明可比历史上还更要强大许多,辽东之地已然尽复,且朝中魑魅魍魉尽去,再无束手束脚的可能。
在历史上,王保保死后,北元国公脱火赤秉其遗志,率倾国之兵南侵,那时候大明国力也还未复,老朱都能命沐英“总陕西之兵讨之”,脱火赤被直接摁回了北漠不说,还被明军追到了沙漠,“获其全部以还”。
更何况是今日!
王保保,你就安心的去吧!
“北元和高丽且不必管他。有徐达在,任他活保保还是死保保,都翻不了天!”老朱笃定道。
“咱现在忧心的是,该派谁到倭国去?倭国皇帝犯了昏病,这可是天赐的良机。”
“那石见银山,佐渡金山,可是咱大明日后发展的关键,必须要握在手上!你们看,该让谁去,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几人面面相觑。朱标想了想,率先出列道:“父皇,儿臣以为,宋国公为人谨慎,有乃兄之风,如今尚在京中的将领里,唯宋国公可担此大任。”
刘伯温想了想,出列道:“陛下,卫国公为人简重慎密,智勇兼备。其严于治军,善抚降者,不若由卫国公率众前往如何?”
“冯胜,邓愈吗……”老朱有些犹豫。这两位倒确实都是名将,只是要在异国经营,却并非是上上之选。此二人毕竟是武人出身,并不擅长官场中的阴谋诡计。让他们攻城拔寨可以,谋夺倭国权柄的话……
就在这时朱肃出列道:“父皇,孩儿愿往倭国一行。”
朱肃显得跃跃欲试。
老朱和朱标都愣了一愣,就连朱棣,也是一脸诧异。他方才已经张开了口,准备向老朱请战了,却万没想到,自己这位素来懒惰的五弟居然愿意远渡重洋,不禁失声道:“老五,你愿意去倭国?”
“你不是只想做个太平闲王吗?怎么突然争抢着要做这般费心神的事?”
“远赴蛮夷之地,多有危险。你不是说坚决不会再主动赴险吗?”
“倭国那不一样,对上倭国,那必然是要血脉觉醒的。”朱肃昂然道:“能打倭国,赴险又有何妨?就算万一战死了,那也是光宗耀祖!”
“以后咱老朱家祭祖,头香都得是我的!”
这话说的,老朱脸上顿时一黑。头香是你的,那咱这个开国皇帝又怎么算?一个小小倭国,你就想抢咱的头香?
“况且,如今大明上下万万人之中,也仅有我一人,最为适合前往倭国了。”朱肃不再玩笑,而是严肃了面容,对老朱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