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练兵
大宋处心积虑十六年,方知是水浒正文卷第章练兵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
日里一天天暖和起来,小草新绿,树木吐芽,又一个春季到来。
赵柽在黄河岸边练兵,并非大规模操演,而是反复练一支千多人的骑兵队伍。
这支骑兵共有一千三百余人,由三个部分组成,血色先锋团百人,龙卫军第玖指挥和第拾指挥各六百人。
血色先锋军是赵柽的近卫军,都是少年时挑选出来,忠心自不消说。
龙卫军第玖第拾两个指挥,经过这些年不断换血,把里面军户出身的换掉,有家眷的换掉,力不继者换掉,胆怯懦弱者换掉,心思复杂多变者换掉。
如今剩下这些可以说都是赵柽一手提进来的,没有几个京畿本地人,大抵都是流民的根底,在家乡失去土地,又无依无靠,来东京谋生,被招进乡兵,赵柽千挑万选过来纳入禁军之中。
除了正常的军饷之外,赵柽私下多有赏赐,他们这些人本无资财,赵柽的赏赐却比军饷还要多,他们又是赵柽一手提携,所以只认赵柽,不知什么司衙枢密,东府西府。
这些人有的在两淮打过王庆,绝大部分也都参与了征剿方腊,都不是生瓜蛋子,见过战场见过血,敢冲敢拼,已经和寻常的京畿禁军有了许多不同。
可能这一千多人的整体战力还比不上西军,毕竟西军打的仗多,但却也相去不远,因为这是精中选精。
无论力气,速度,反应,都百里挑一,而且赵柽将他们的战马换成最好,兵器换成最锋锐,不用普通教头教他们刀枪把式,而是直接让卢俊义、杜壆、徐宁三人亲自指导,不但长兵弓箭要学,就是短兵之类也得练习。
至于战阵演练方面,则让张宪带领,他此刻已经把孟德新书的兵法全部传给了张宪,让他和这些骑兵两相磨练,彼此都有进步。
赵柽觉得,这样下去不用多久,这支队伍就能达到西军骑兵的水平,甚至还有超出,毕竟一直在吃小灶,但可惜只有一千三百多人。
可这是赵柽眼下能在京畿做到的最大经营,再多下去就要出事。
千八百人还能够掩人耳目,人数更多些就会被有心之人发觉,去朝上搅风搅雨。
而这一千多人,他其实是打算作为私军使用的,以备将来不时之需,毕竟他只有管兵权,没有调兵权,一但未来发生什么不可测的事情,手下也能有些人使用,不至于道君皇帝一句话,或者枢密院那边辖制,直接将他变成了光杆王爷。
在道君皇帝眼皮底下经营,其实风险极大,虽然道君皇帝耽迷玩乐,但对于权利之事,却一点都不糊涂,尤其是军权。
而大宋的制度也决定了赵柽不可能在东京禁军中大动手脚,想要偷梁换柱,越俎代庖,是做不到的,一但过火,走漏了风声引起猜忌,便要将他自身折进去。
此刻,他靠在虎皮椅上,看着张宪指挥这队骑兵布出种种阵势。
孟德新书十四篇,第一篇是总纲,最后一篇是政略,剩下兵法共计十二篇,分别是:临、兵、斗、者、皆、阵、列、数、组、在、前、行。
这其中的阵篇,就是讲述阵法的,里面有大阵小阵,很多都是从阴阳八卦、奇门遁甲演绎而来,暗含天地寰宇间相生相克之道,虚实难辨,变幻莫测。
虽然千余年过去,如今兴兵与三分那个时代不同,但也未必全不能用,许多阵势还是可以派上用场的,最不济用阵势操练军兵,总比刻板的前后左右命令要强。
赵柽仔细观看,这一千三百骑兵从一字长蛇阵演起,接着二龙出水阵,三才天地阵,四门兜底阵,五虎群羊阵,六丁六甲阵,七星北斗阵,八门金锁阵,九字连环阵,十面埋伏阵,又有一些大阵套小阵,小阵合大阵,端的是千变万化,妙处无穷。
而且用阵法练兵,尤其是骑兵,同时也等于在操练骑术,毕竟马匹交错之间容不得一点闪失,细微之处,需要精湛驾驭。
只看前方那整队人马可进可退,转合自如,来去如潮,赵柽不由点了点头,这些时日张宪的工夫没有白下,这支军队已经有了些许精兵的模样。() ()
想从京畿禁军中训出一支精兵是极难的事情,就好比想要训练一群羊改变性子变成狼,可能性几乎微乎其微。
但这支兵不同,里面没有惫懒的禁军军户,也没有那种陈年老兵油子,赵柽甚至将他们单独驻扎,不让他们和别的禁军有太多过往。
一来是因为有私底下赏赐的事情,这种事情绝不可泄露,不然难以解说,虽然他曾经将这事下了禁口令,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二是禁军老兵都有代代相传的顺口溜,里面尽是些怎么偷懒耍滑的当兵之道,这种东西还是不知道为好。
所以这支骑兵不是京畿禁军的底子,赵柽有信心训为精兵,眼下已经初露头角,只待时日,就会脱颖而出。
赵柽坐在椅子上思索了片刻,忽然叫来张宪道:“我瞧这些军兵虽然进退颇有章法,但耐力似乎有所不足!”
张宪道:“王爷说的是,这些人耐力确实差了些,还是操练得不够,没练出长久的力气。”
赵柽眯眼道:“能持续作战的力气很重要,无论骑兵还是步兵,最忌再而衰,三而竭,再而衰或许难以避免,但三而竭却是万万不可。”
他说这番话是有一定考量的,拿西军举例,西军平素善战,常年和西夏、蕃人交锋,足足上百年,不少将门家族甚至都有祖传的战斗经验,家传的兵法流传,但当他们遇到女真骑兵时,那战果却是一言难尽。
靖康之变前后,西军参与了太原之战、富平之战等等大阵仗,但过程几乎都是一边倒,包括种师道在内,没有谁在对战女真人时有过好战绩。
战败的原因归纳起来多种多样,但其中有一条,却是所有人都默认的,那就是耐力不足,在战场上没有女真长力。
大宋西北地形多变,宋军与西夏交战之时,西夏骑兵和步兵经常借助复杂地形配合作战,骑兵并不进行多轮冲击,而是喜欢将对手引入埋伏圈后,同步兵联合起来厮杀。
而与西夏人打了几十上百年的西军也习惯了这种战斗模式,经常用骑兵进行遮断,也就是用小股精锐骑兵和西夏人的骑兵进行较量,遮断敌人骑兵和步兵之间的联系。
西军长期这般打法,早就习惯了西夏人精锐骑兵一两次冲锋就休息的习惯,西军遇到动辄打满上百回合的女真骑兵时,便都普遍吃不消了。
而那个自吹自擂出来的“泾原铁骑,甲于天下”的话语,也在此刻被无情地戳破。
女真骑兵虽也以重骑兵冲击,但每五十人的小队中还有三十人的骑射手,并且习惯分成两部分作战,三十人的骑射手队伍经常冲到宋军面前进行近距离射击甚至搏杀,这让西军非常不习惯。
因为大宋的骑兵部队几乎都是专精骑射,“马步军并以十分为率,马军一分习枪刀,余习弓”,就是说骑兵的训练要求九成精力都要用在骑射上,一成练枪刀。
所以西军骑兵近距离肉搏能力,根本比不上女真骑兵,甚至真到近身时,不少都已经没有什么力气再拼兵器了。
西军打西夏的招法,打女真并不管用,适应不了女真骑兵漫长的战场节奏和持续作战的方式,再加上其他因素,综合在一起,自然接连吃了败仗。
赵柽觉得,倘若想要硬碰硬的在战场上打败女真,那么耐力做为战斗的基础,是必不可缺的。
女真常年渔猎游牧,个个彪悍,本身力量上就占优势,若是长力再比不过对方,那么想要获胜就更加不易。
张宪这时道:“王爷,属下明白了。”
赵柽微微沉吟:“此条可以作为日后操练的核心看待!”
张宪闻言,微微露出惊讶,赵柽这是在给训兵制定章程,他急忙道:“属下回头就找笔记于纸上!”
赵柽点了点头,负手走向黄河边,看着滔滔河水,奔腾不息,不由心中感叹。
他就是要给以后的练兵定下一个基调,这个基调专门针对女真的作战方式,就算不能压制住对方,可总也不会一触即溃,大败亏输才是……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
日里一天天暖和起来,小草新绿,树木吐芽,又一个春季到来。
赵柽在黄河岸边练兵,并非大规模操演,而是反复练一支千多人的骑兵队伍。
这支骑兵共有一千三百余人,由三个部分组成,血色先锋团百人,龙卫军第玖指挥和第拾指挥各六百人。
血色先锋军是赵柽的近卫军,都是少年时挑选出来,忠心自不消说。
龙卫军第玖第拾两个指挥,经过这些年不断换血,把里面军户出身的换掉,有家眷的换掉,力不继者换掉,胆怯懦弱者换掉,心思复杂多变者换掉。
如今剩下这些可以说都是赵柽一手提进来的,没有几个京畿本地人,大抵都是流民的根底,在家乡失去土地,又无依无靠,来东京谋生,被招进乡兵,赵柽千挑万选过来纳入禁军之中。
除了正常的军饷之外,赵柽私下多有赏赐,他们这些人本无资财,赵柽的赏赐却比军饷还要多,他们又是赵柽一手提携,所以只认赵柽,不知什么司衙枢密,东府西府。
这些人有的在两淮打过王庆,绝大部分也都参与了征剿方腊,都不是生瓜蛋子,见过战场见过血,敢冲敢拼,已经和寻常的京畿禁军有了许多不同。
可能这一千多人的整体战力还比不上西军,毕竟西军打的仗多,但却也相去不远,因为这是精中选精。
无论力气,速度,反应,都百里挑一,而且赵柽将他们的战马换成最好,兵器换成最锋锐,不用普通教头教他们刀枪把式,而是直接让卢俊义、杜壆、徐宁三人亲自指导,不但长兵弓箭要学,就是短兵之类也得练习。
至于战阵演练方面,则让张宪带领,他此刻已经把孟德新书的兵法全部传给了张宪,让他和这些骑兵两相磨练,彼此都有进步。
赵柽觉得,这样下去不用多久,这支队伍就能达到西军骑兵的水平,甚至还有超出,毕竟一直在吃小灶,但可惜只有一千三百多人。
可这是赵柽眼下能在京畿做到的最大经营,再多下去就要出事。
千八百人还能够掩人耳目,人数更多些就会被有心之人发觉,去朝上搅风搅雨。
而这一千多人,他其实是打算作为私军使用的,以备将来不时之需,毕竟他只有管兵权,没有调兵权,一但未来发生什么不可测的事情,手下也能有些人使用,不至于道君皇帝一句话,或者枢密院那边辖制,直接将他变成了光杆王爷。
在道君皇帝眼皮底下经营,其实风险极大,虽然道君皇帝耽迷玩乐,但对于权利之事,却一点都不糊涂,尤其是军权。
而大宋的制度也决定了赵柽不可能在东京禁军中大动手脚,想要偷梁换柱,越俎代庖,是做不到的,一但过火,走漏了风声引起猜忌,便要将他自身折进去。
此刻,他靠在虎皮椅上,看着张宪指挥这队骑兵布出种种阵势。
孟德新书十四篇,第一篇是总纲,最后一篇是政略,剩下兵法共计十二篇,分别是:临、兵、斗、者、皆、阵、列、数、组、在、前、行。
这其中的阵篇,就是讲述阵法的,里面有大阵小阵,很多都是从阴阳八卦、奇门遁甲演绎而来,暗含天地寰宇间相生相克之道,虚实难辨,变幻莫测。
虽然千余年过去,如今兴兵与三分那个时代不同,但也未必全不能用,许多阵势还是可以派上用场的,最不济用阵势操练军兵,总比刻板的前后左右命令要强。
赵柽仔细观看,这一千三百骑兵从一字长蛇阵演起,接着二龙出水阵,三才天地阵,四门兜底阵,五虎群羊阵,六丁六甲阵,七星北斗阵,八门金锁阵,九字连环阵,十面埋伏阵,又有一些大阵套小阵,小阵合大阵,端的是千变万化,妙处无穷。
而且用阵法练兵,尤其是骑兵,同时也等于在操练骑术,毕竟马匹交错之间容不得一点闪失,细微之处,需要精湛驾驭。
只看前方那整队人马可进可退,转合自如,来去如潮,赵柽不由点了点头,这些时日张宪的工夫没有白下,这支军队已经有了些许精兵的模样。() ()
想从京畿禁军中训出一支精兵是极难的事情,就好比想要训练一群羊改变性子变成狼,可能性几乎微乎其微。
但这支兵不同,里面没有惫懒的禁军军户,也没有那种陈年老兵油子,赵柽甚至将他们单独驻扎,不让他们和别的禁军有太多过往。
一来是因为有私底下赏赐的事情,这种事情绝不可泄露,不然难以解说,虽然他曾经将这事下了禁口令,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二是禁军老兵都有代代相传的顺口溜,里面尽是些怎么偷懒耍滑的当兵之道,这种东西还是不知道为好。
所以这支骑兵不是京畿禁军的底子,赵柽有信心训为精兵,眼下已经初露头角,只待时日,就会脱颖而出。
赵柽坐在椅子上思索了片刻,忽然叫来张宪道:“我瞧这些军兵虽然进退颇有章法,但耐力似乎有所不足!”
张宪道:“王爷说的是,这些人耐力确实差了些,还是操练得不够,没练出长久的力气。”
赵柽眯眼道:“能持续作战的力气很重要,无论骑兵还是步兵,最忌再而衰,三而竭,再而衰或许难以避免,但三而竭却是万万不可。”
他说这番话是有一定考量的,拿西军举例,西军平素善战,常年和西夏、蕃人交锋,足足上百年,不少将门家族甚至都有祖传的战斗经验,家传的兵法流传,但当他们遇到女真骑兵时,那战果却是一言难尽。
靖康之变前后,西军参与了太原之战、富平之战等等大阵仗,但过程几乎都是一边倒,包括种师道在内,没有谁在对战女真人时有过好战绩。
战败的原因归纳起来多种多样,但其中有一条,却是所有人都默认的,那就是耐力不足,在战场上没有女真长力。
大宋西北地形多变,宋军与西夏交战之时,西夏骑兵和步兵经常借助复杂地形配合作战,骑兵并不进行多轮冲击,而是喜欢将对手引入埋伏圈后,同步兵联合起来厮杀。
而与西夏人打了几十上百年的西军也习惯了这种战斗模式,经常用骑兵进行遮断,也就是用小股精锐骑兵和西夏人的骑兵进行较量,遮断敌人骑兵和步兵之间的联系。
西军长期这般打法,早就习惯了西夏人精锐骑兵一两次冲锋就休息的习惯,西军遇到动辄打满上百回合的女真骑兵时,便都普遍吃不消了。
而那个自吹自擂出来的“泾原铁骑,甲于天下”的话语,也在此刻被无情地戳破。
女真骑兵虽也以重骑兵冲击,但每五十人的小队中还有三十人的骑射手,并且习惯分成两部分作战,三十人的骑射手队伍经常冲到宋军面前进行近距离射击甚至搏杀,这让西军非常不习惯。
因为大宋的骑兵部队几乎都是专精骑射,“马步军并以十分为率,马军一分习枪刀,余习弓”,就是说骑兵的训练要求九成精力都要用在骑射上,一成练枪刀。
所以西军骑兵近距离肉搏能力,根本比不上女真骑兵,甚至真到近身时,不少都已经没有什么力气再拼兵器了。
西军打西夏的招法,打女真并不管用,适应不了女真骑兵漫长的战场节奏和持续作战的方式,再加上其他因素,综合在一起,自然接连吃了败仗。
赵柽觉得,倘若想要硬碰硬的在战场上打败女真,那么耐力做为战斗的基础,是必不可缺的。
女真常年渔猎游牧,个个彪悍,本身力量上就占优势,若是长力再比不过对方,那么想要获胜就更加不易。
张宪这时道:“王爷,属下明白了。”
赵柽微微沉吟:“此条可以作为日后操练的核心看待!”
张宪闻言,微微露出惊讶,赵柽这是在给训兵制定章程,他急忙道:“属下回头就找笔记于纸上!”
赵柽点了点头,负手走向黄河边,看着滔滔河水,奔腾不息,不由心中感叹。
他就是要给以后的练兵定下一个基调,这个基调专门针对女真的作战方式,就算不能压制住对方,可总也不会一触即溃,大败亏输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