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外寒暄一番,等到入城后天已经黑了。
马车一路往城中去,她离京十一年,从前的宅子早就不知道还在不在,此刻张春荣带着人一路往前走,她知道宫中对她们的住所早有安排。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马车缓缓停下来。
安阳下车时,张春荣已经站在马车旁要伸手扶她了。
看着那双有些褶皱,却保养得当的手,安阳笑道:“我尚未到下车需要人来扶的年纪,公公自己站稳些吧。”于是踩着矮凳下了马车,并未让他搀扶。
张春荣也识相地收回了伸出去的手。
前面的府邸大门朱红,两旁立着石狮子,一看就富贵人家的大宅,抬头可以看见门上的牌匾,上面写着“盼月居”三个字。
张春荣适时开口:“这是陛下专门给世子跟县主准备的,原本住着前任刑部尚书,可他犯了事,这宅子就也留不住了。”
丫鬟在后面指挥小厮卸下行李,此时天黑已经有一会儿了,安阳便对张春荣道:“多谢公公一路相送,我刚入京,不懂的以后还要向公公请教呢。”
李春荣一听忙推辞:“这都是奴才应该做的,万万担不上请教二字,县主以后若有事请尽管吩咐奴才便是。”
“张公公自谦了”安阳说罢捂着嘴打了个哈欠,“我着急着赶路,此刻困的厉害,这宅子又是新赐下的尚未来得及收拾,请公公见谅了。”
说罢又朝厌夏示意,厌夏从马车里拿了些碎金子递给他,二人推拒一番后终是收下。
再三感谢后,张春荣将身后陛下赐的婢女留下了,这才回宫去复命。
厌夏抱着刚从马车里搬出来的软枕,看着张春荣离开的背影感叹:“这老太监还真是好打发,就是一脸笑的让人辣眼睛。”
安阳瞥她一眼,嗔道:“你这丫头,瞎说什么实话!”
迎秋从马车后面过来,脸上有些紧张道:“县主,可是现在就换?”
安阳未做多想:“明日要进宫,此刻便是最好的时机,兄长在安州多一日就多一分危险,我今晚便去北衙找人救人,你先随我进去。”
说罢进去前她又吩咐厌夏:“你让人将里面先简单收拾一番,那宫里来的人,别让她们发现我不见了。”
迎秋与安阳的身形差不多,换了衣服不露脸也不会被发现,现在是夜里最容易伪装。
安阳换了迎秋的衣衫,避着府里闲杂人出去,刚出大门时,她其实有些懵了。
她离开的时间太久了,此刻站在一条完全陌生的街上,有些找不到方向。
好在她绕了几条街后,终于找回了些许儿时的记忆,又绕了几圈才找到去北衙的路。
羽林军驻扎在皇城以北,做为皇帝禁军,驻扎之地少有人踏足,所以她过来也算是比较隐蔽,并未有人察觉。
衙外有禁军值夜,腰间带着刀在四周巡视。
羽林军做为皇帝禁军实力不可小觑,安阳站在远处看着左右带着刀巡视周围的士兵,心中暗自打量。
凭她手无寸铁想要溜进去,怕是还没到门口就被人给乱剑射死了。
她并不打算直接闯进去,而是换了一种方式,从远处大大方方往大门前走去。
尚未等她靠近,门外的士兵见她,立即警惕起来大声喝道:“什么人?”
安阳这才停下,她一路赶着时间入京,到了盼月居只简单换过一身衣裳,此刻脸上都带着疲惫,活像是一个日夜操劳的可怜女子。
“民女是来寻亲的,请问庞从新大人可在这里当差?”她怯怯问道。
士兵并未放松警惕,“找庞校尉寻亲为何不去他府上?北衙是禁军驻扎之地,赶紧离开!”“大人!”安阳声音凄苦,“我从外乡来,家中父母早亡,只留下一个不足六岁的弟弟,我也是走投无路了啊!”
她往地上一蹲,便开始哭了起来:“我弟弟如今病重,我实在是走投无路才来这里寻人的。”
守门的士兵见她哭的情真意切,摆摆手道:“那也不可目无军纪,我这儿实在是不能放你进去。”
安阳见他们态度坚决,想了想道;“那大人做做善事,帮我去告诉庞大人一声吧,我就待在这里,我不进去!”
这人还想拒绝,旁边的人却过来拉他,不知低声说了几句什么,转过来便对她道:“那你在此处等着。”
安阳便知道这是行了,她再三感恩戴德地道谢。
庞从新在羽林军中任校尉,官职虽不高,却也足以决定一个兵的去留,她知道他们不敢得罪他,所以扮演这一出便是最好的办法。
有心的人看见她并不会坐视不理,所以即便是现在在门前他们不让她进去,里面的人看见这一出也会悄悄赶去给他报个信,她只待坐等人出来即可。
说起庞从新,她仍有记忆。
不知是哪一次战役,他父亲说在战场上救了一个人,这人无父无母,无妻无子,便自作主张将他带回了荆王府。
可他伤了腿,大半年的时间都无法走路,便在王府一住就是大半年。
父亲似乎很看重这个人,闲时便经常找他下下棋,而她是个爱玩的性子,每日缠着她爹,所以就经常能见到这位庞大人。
等了一会儿,庞从新便从北衙出来了。
此时接近戌时末了,他仍是一身甲胄,脸上细看还有些汗,应该是刚从校场上出来,尚未来得及脱下。
庞从新听到人说有亲戚入京来找他时,心中诧异。他远在边陲之时,亲人边不是被北梁的乱军杀了,便是为躲着北梁往南跑了,早就多年不见踪迹。
可凭借多年在战场上的敏锐,虽有疑惑,他还是出来了。
安阳在她尚未开口时就扑了过去,哭喊着叫:“二叔!”
他在安阳扑过去时及时伸手将她扶住,并未让她碰到自己:“你......”他满心疑惑,在看清安阳的脸时,神色先是恍惚,然后便是惊讶之后露出的喜色。
“我们借一步说话。”
庞从新带着她进了北衙,却并未往里面去,在大门往里一些的值房里,他才转过头来打量她。
安阳正要开口,他却抢先出声:“你是小安风?”
她笑着回答:“想不到过来这么多年,庞叔还记得我。”
庞从新忙走到她近前,声音中满是惊讶与感慨:“过了这么多年,你还是这个机灵鬼的做派,我原想着陛下召你们兄妹二人入京,等你们到了京城就立马去看看你这两个小儿,却没想到你找到这里来了,哈哈哈。”
说罢又见她身上的衣裳款式简单,今日也并未多打扮,忙问:“你兄长呢?”
安阳也来不及叙旧,她便直接开门见山道:“兄长被困安州,请庞叔救命!”
“被困安州?为何会困在安州?”他问。
安阳便将她二人上京路上遇到刺客,他兄长引开刺客跟他说了,“眼下兄长带着松槐也不知在何处,刺客一路追着我们跑,兄长处境只怕不会好到哪里去。”
她知道父亲如今往好处想就是天子宠臣,是人也要给几分薄面,可在暗处,又有谁知道多少人眼红忌惮,会做出什么事来。
安阳将路上的情况与他细说了一番,庞从新明白过来,今日她假扮他从乡下来寻亲的亲戚,为的就是掩人耳目。
庞从新听罢,沉默了片刻。
羽林军是皇帝禁军,若无皇帝调令不得私自调动,如今这个局面,怕是困难。
“你确定你兄长在安州?”他冷静问道。
安阳回答:“是,兄长说他若是甩掉了人,便顺着我们原定的路北上,若是甩不掉就在安州将人解决了在再往北走。”
庞从新又问:“为何不先禀告陛下!”
安阳沉默片刻,似是想起了什么,“兄长说不能说。”
如今刺客未知身份,贸然暴露只会更危险,若这些人是得了皇帝的命,那她们兄妹二人又该如何?若不是皇上的命,说出去岂不是打草惊蛇?
兄长是想暗中查。
二人说完,其实都陷入了困局。
羽林军不可能出京,庞从新是四品校尉,也没有这个权利调动。
他突然想到什么,眼神一亮:“前些日子羽林军扩充人马,这批人由我带着,此刻又在城南的校场,尚未来得及入北衙。”
安阳沉下去的心突然燃起了一丝希望:“这些人再好不过的。”
庞从新又道:“我明日便告病归家,出去安州找你兄长。”
安阳对着他行了一个礼。
他却是摆摆手:“别整这些虚的,赶了这么多天的路有这功夫快回去歇息吧,天色也不早了。”
二人在这儿无法多说,就连叙旧也得数着时辰,又细说了几句路上的情况,庞从新交代她出去后一切得如常,这才离去。
安阳顺着路往回走。
解决了心中的大事,她才感觉自己整个人累的很,就连往回走的路都脚下发虚。
干脆随便找了个府门靠着歇息了一会儿,她靠在台阶上,丝毫没有县主的风范。
她身后的府门外没有小厮守着,除了门大了点儿,也不像是什么富贵人家的样子,估计是哪个小官的府邸。
休息好了正想走,门却从里面打开了。
安阳下意识转过头去,是一个上了年纪的小厮提着灯笼,另一只手上还搭着一件深色披风出来了。
小厮看见她也愣了愣,像是从未这么晚见过有人来似的,只是这一愣之后,对她道:“夜深了,姑娘慢些走。”
安阳也没料到这人会对自己说话,可心中竟浮起几分熟悉的感觉,许是这老人长得慈眉善目,又是这偌大京城第一个关心她的陌生人。
她笑着回答一声“多谢”这才继续往回走去。
这种熟悉有些莫名其妙,像是曾经见过,又像是在脑海中漂浮的记忆一般,她此时想不起来,只得作罢。
马车一路往城中去,她离京十一年,从前的宅子早就不知道还在不在,此刻张春荣带着人一路往前走,她知道宫中对她们的住所早有安排。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马车缓缓停下来。
安阳下车时,张春荣已经站在马车旁要伸手扶她了。
看着那双有些褶皱,却保养得当的手,安阳笑道:“我尚未到下车需要人来扶的年纪,公公自己站稳些吧。”于是踩着矮凳下了马车,并未让他搀扶。
张春荣也识相地收回了伸出去的手。
前面的府邸大门朱红,两旁立着石狮子,一看就富贵人家的大宅,抬头可以看见门上的牌匾,上面写着“盼月居”三个字。
张春荣适时开口:“这是陛下专门给世子跟县主准备的,原本住着前任刑部尚书,可他犯了事,这宅子就也留不住了。”
丫鬟在后面指挥小厮卸下行李,此时天黑已经有一会儿了,安阳便对张春荣道:“多谢公公一路相送,我刚入京,不懂的以后还要向公公请教呢。”
李春荣一听忙推辞:“这都是奴才应该做的,万万担不上请教二字,县主以后若有事请尽管吩咐奴才便是。”
“张公公自谦了”安阳说罢捂着嘴打了个哈欠,“我着急着赶路,此刻困的厉害,这宅子又是新赐下的尚未来得及收拾,请公公见谅了。”
说罢又朝厌夏示意,厌夏从马车里拿了些碎金子递给他,二人推拒一番后终是收下。
再三感谢后,张春荣将身后陛下赐的婢女留下了,这才回宫去复命。
厌夏抱着刚从马车里搬出来的软枕,看着张春荣离开的背影感叹:“这老太监还真是好打发,就是一脸笑的让人辣眼睛。”
安阳瞥她一眼,嗔道:“你这丫头,瞎说什么实话!”
迎秋从马车后面过来,脸上有些紧张道:“县主,可是现在就换?”
安阳未做多想:“明日要进宫,此刻便是最好的时机,兄长在安州多一日就多一分危险,我今晚便去北衙找人救人,你先随我进去。”
说罢进去前她又吩咐厌夏:“你让人将里面先简单收拾一番,那宫里来的人,别让她们发现我不见了。”
迎秋与安阳的身形差不多,换了衣服不露脸也不会被发现,现在是夜里最容易伪装。
安阳换了迎秋的衣衫,避着府里闲杂人出去,刚出大门时,她其实有些懵了。
她离开的时间太久了,此刻站在一条完全陌生的街上,有些找不到方向。
好在她绕了几条街后,终于找回了些许儿时的记忆,又绕了几圈才找到去北衙的路。
羽林军驻扎在皇城以北,做为皇帝禁军,驻扎之地少有人踏足,所以她过来也算是比较隐蔽,并未有人察觉。
衙外有禁军值夜,腰间带着刀在四周巡视。
羽林军做为皇帝禁军实力不可小觑,安阳站在远处看着左右带着刀巡视周围的士兵,心中暗自打量。
凭她手无寸铁想要溜进去,怕是还没到门口就被人给乱剑射死了。
她并不打算直接闯进去,而是换了一种方式,从远处大大方方往大门前走去。
尚未等她靠近,门外的士兵见她,立即警惕起来大声喝道:“什么人?”
安阳这才停下,她一路赶着时间入京,到了盼月居只简单换过一身衣裳,此刻脸上都带着疲惫,活像是一个日夜操劳的可怜女子。
“民女是来寻亲的,请问庞从新大人可在这里当差?”她怯怯问道。
士兵并未放松警惕,“找庞校尉寻亲为何不去他府上?北衙是禁军驻扎之地,赶紧离开!”“大人!”安阳声音凄苦,“我从外乡来,家中父母早亡,只留下一个不足六岁的弟弟,我也是走投无路了啊!”
她往地上一蹲,便开始哭了起来:“我弟弟如今病重,我实在是走投无路才来这里寻人的。”
守门的士兵见她哭的情真意切,摆摆手道:“那也不可目无军纪,我这儿实在是不能放你进去。”
安阳见他们态度坚决,想了想道;“那大人做做善事,帮我去告诉庞大人一声吧,我就待在这里,我不进去!”
这人还想拒绝,旁边的人却过来拉他,不知低声说了几句什么,转过来便对她道:“那你在此处等着。”
安阳便知道这是行了,她再三感恩戴德地道谢。
庞从新在羽林军中任校尉,官职虽不高,却也足以决定一个兵的去留,她知道他们不敢得罪他,所以扮演这一出便是最好的办法。
有心的人看见她并不会坐视不理,所以即便是现在在门前他们不让她进去,里面的人看见这一出也会悄悄赶去给他报个信,她只待坐等人出来即可。
说起庞从新,她仍有记忆。
不知是哪一次战役,他父亲说在战场上救了一个人,这人无父无母,无妻无子,便自作主张将他带回了荆王府。
可他伤了腿,大半年的时间都无法走路,便在王府一住就是大半年。
父亲似乎很看重这个人,闲时便经常找他下下棋,而她是个爱玩的性子,每日缠着她爹,所以就经常能见到这位庞大人。
等了一会儿,庞从新便从北衙出来了。
此时接近戌时末了,他仍是一身甲胄,脸上细看还有些汗,应该是刚从校场上出来,尚未来得及脱下。
庞从新听到人说有亲戚入京来找他时,心中诧异。他远在边陲之时,亲人边不是被北梁的乱军杀了,便是为躲着北梁往南跑了,早就多年不见踪迹。
可凭借多年在战场上的敏锐,虽有疑惑,他还是出来了。
安阳在她尚未开口时就扑了过去,哭喊着叫:“二叔!”
他在安阳扑过去时及时伸手将她扶住,并未让她碰到自己:“你......”他满心疑惑,在看清安阳的脸时,神色先是恍惚,然后便是惊讶之后露出的喜色。
“我们借一步说话。”
庞从新带着她进了北衙,却并未往里面去,在大门往里一些的值房里,他才转过头来打量她。
安阳正要开口,他却抢先出声:“你是小安风?”
她笑着回答:“想不到过来这么多年,庞叔还记得我。”
庞从新忙走到她近前,声音中满是惊讶与感慨:“过了这么多年,你还是这个机灵鬼的做派,我原想着陛下召你们兄妹二人入京,等你们到了京城就立马去看看你这两个小儿,却没想到你找到这里来了,哈哈哈。”
说罢又见她身上的衣裳款式简单,今日也并未多打扮,忙问:“你兄长呢?”
安阳也来不及叙旧,她便直接开门见山道:“兄长被困安州,请庞叔救命!”
“被困安州?为何会困在安州?”他问。
安阳便将她二人上京路上遇到刺客,他兄长引开刺客跟他说了,“眼下兄长带着松槐也不知在何处,刺客一路追着我们跑,兄长处境只怕不会好到哪里去。”
她知道父亲如今往好处想就是天子宠臣,是人也要给几分薄面,可在暗处,又有谁知道多少人眼红忌惮,会做出什么事来。
安阳将路上的情况与他细说了一番,庞从新明白过来,今日她假扮他从乡下来寻亲的亲戚,为的就是掩人耳目。
庞从新听罢,沉默了片刻。
羽林军是皇帝禁军,若无皇帝调令不得私自调动,如今这个局面,怕是困难。
“你确定你兄长在安州?”他冷静问道。
安阳回答:“是,兄长说他若是甩掉了人,便顺着我们原定的路北上,若是甩不掉就在安州将人解决了在再往北走。”
庞从新又问:“为何不先禀告陛下!”
安阳沉默片刻,似是想起了什么,“兄长说不能说。”
如今刺客未知身份,贸然暴露只会更危险,若这些人是得了皇帝的命,那她们兄妹二人又该如何?若不是皇上的命,说出去岂不是打草惊蛇?
兄长是想暗中查。
二人说完,其实都陷入了困局。
羽林军不可能出京,庞从新是四品校尉,也没有这个权利调动。
他突然想到什么,眼神一亮:“前些日子羽林军扩充人马,这批人由我带着,此刻又在城南的校场,尚未来得及入北衙。”
安阳沉下去的心突然燃起了一丝希望:“这些人再好不过的。”
庞从新又道:“我明日便告病归家,出去安州找你兄长。”
安阳对着他行了一个礼。
他却是摆摆手:“别整这些虚的,赶了这么多天的路有这功夫快回去歇息吧,天色也不早了。”
二人在这儿无法多说,就连叙旧也得数着时辰,又细说了几句路上的情况,庞从新交代她出去后一切得如常,这才离去。
安阳顺着路往回走。
解决了心中的大事,她才感觉自己整个人累的很,就连往回走的路都脚下发虚。
干脆随便找了个府门靠着歇息了一会儿,她靠在台阶上,丝毫没有县主的风范。
她身后的府门外没有小厮守着,除了门大了点儿,也不像是什么富贵人家的样子,估计是哪个小官的府邸。
休息好了正想走,门却从里面打开了。
安阳下意识转过头去,是一个上了年纪的小厮提着灯笼,另一只手上还搭着一件深色披风出来了。
小厮看见她也愣了愣,像是从未这么晚见过有人来似的,只是这一愣之后,对她道:“夜深了,姑娘慢些走。”
安阳也没料到这人会对自己说话,可心中竟浮起几分熟悉的感觉,许是这老人长得慈眉善目,又是这偌大京城第一个关心她的陌生人。
她笑着回答一声“多谢”这才继续往回走去。
这种熟悉有些莫名其妙,像是曾经见过,又像是在脑海中漂浮的记忆一般,她此时想不起来,只得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