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马在县城和成国渠间跑了个来回,第五伦衣裳上沾满了马蹄扬起的尘土,巾帻也歪歪扭扭的,再加上迎面风吹脸颊有些青。
可气势却丝毫不比他祖父弱,大步流星走来,先朝第五霸作揖,大声道:“大父,孩儿从县宰处回来了!”
第五霸立刻就明白了,也大声应道:“县宰找你何事?”
一听此言,方才还叫叫嚷嚷,要三家一起去乡里找啬夫评理的第七氏暂时消停了。
第五伦却只笑笑没说,他已从族人口中得知刚才经过,整理了一下衣冠,便瞪着第七氏兄弟义正辞严地说道:“第七氏,汝等还不知错么?”
第七豹揩干了血,揪了几片叶子卷了塞在鼻孔里,显得格外滑稽,但此人不记疼,又跳将起来,他见第五伦个子不高,便瓮声瓮气地说道:“黄口孺子口气不小,大人的事,是你这孩童该管的么?”
“巧了,我真能管。”
第五伦取下腰上拴着的物什,在第七氏兄弟眼前一亮:好似方印切成两半,为长方形,故称半通印,为低级小吏所持,上面写着“临渠孝悌”四字。
“就在方才,我刚被县宰征辟为临渠乡孝悌!”
众人不免一愣,但却没有太过吃惊,毕竟这是孝悌,又不是孝廉。
孝廉那可不得了,乃是察举仕进正途,郡里每年只有两个名额,比入太学难多了。一旦被举荐,可不经考试,直接入朝为郎官。在都城一两年后外放,最差也是四百石县尉、县丞起步,而以六百石县宰为多。
孝悌就差远了,只是荣誉性称号,推选县中有德行者担任,早在前朝汉文帝时就有。作为乡三老的副手,无秩,甚至连固定工资都不发。元成时在宰相匡衡力主下,才让孝悌“复其身”,也就是免除徭税和赋税,逢年过节有两三匹布的赏赐,仅此而已。
两者相比,一个是天之骄子,一个是地方教化小吏,差距太大了。
但孝悌虽无实权,却不可或缺,从汉朝元成时代到新朝,数十年来都是以德治国,喻三老、孝悌以为民师,将这些人当成道德楷模来宣传,号召百姓向他们学习。
什么兄弟争产、夫妻吵架、父子生隙,这些官府律吏不便管不想管的事,就由三老和孝悌出面解决,算是汉代的调解员。
这便是县宰鲜于褒给第五伦安排的差事,正好应了他让梨、让学博来的德名。
第五伦说话可硬气了:“第七氏,现在摆在汝等面前只有一条路!”
“听我与大父之劝,此事私了,两家立约恢复往年分水。”
“若是不愿,也不必烦扰乡啬夫了,我会将此事上禀县宰,直接讼于县庭。”
见第五伦也搬出了“靠山”,第七彪脸上的惊讶却慢慢消失,甚至有些想笑。
“此子果然年轻,自以为做了小小孝悌就能对我发号施令,竟不知吾与县里关系有多硬。”
若没点渠道,第七氏手里的铁兵器从何而来?又岂能横行乡里十余年没官吏找他家麻烦?若他不提前跟县都水官打好招呼,又怎敢堂而皇之与第六氏争水呢?
再者,第七彪身为亭长,时常往县城跑,跟县宰还有几顿饭的交情呢。鲜于褒从第七氏收的贿赂,可是年年都有啊!
于是他只道:“小孝悌好主意,既然在这说不清,去县寺也未尝不可!”
第五伦冷笑:“第七彪,你想清楚了,此事一定要诉讼公堂?”
“诉就诉。”第七彪继续硬撑,在他看来,此事闹到乡中或是县上并无区别,不就是比谁家背后势力大,县宰倾向于帮谁么?以他家的关系,加上第一氏相助,根本不怕。第五伦搬出县宰来,吓唬谁呢?
“善,大善啊。”
第五伦回头看了一眼后,忽然笑了。
“其实,我已将事情禀于县宰了,你不如先看看县宰怎么说。”
第五伦直到这时候才抽出了腰间的那块木简,上面盖的就不是半通印,而是鲜红的县宰官印了!
第七彪怔怔地接过木简,还来不及看上面的字,却听到有马蹄声靠近,围观众人被分开,几个黑衣黑冠的吏员带剑大步入内,为首的是一脸黑线的本县都水官。
原来第五伦是与都水官一同来的,却故意加鞭先行了几步,就是为了给第七彪下套。
第五伦立刻过去恶人先告状:“都水,我给第七彪看了县宰的简,但他却不愿听命,还扬言要去县中争讼。”
“大胆!”都水官一听争讼二字顿时大怒,指着第七彪道:“第七亭长,你竟要违逆县君之令么?”
第七彪手里捏着那简,直接傻掉了,只结结巴巴地解释:“都水,他……第五伯鱼刚将此物给我,我还没来得及……”
“住口!”都水官可没耐心听,更怕第七彪多说多错,将他们之间的龌龊说出来,立刻重复了县宰的命令。
“第七氏与第六氏立刻停止争水,恢复往年旧约!”
第七彪大惊:“上吏不能听这小儿一面之辞,我要见县君,我要向他解释……”
“县君确实要见你。”都水官喝道:“第七彪、第六犊,汝二人立刻前往县邑,为今日之事向县宰谢罪!并立下誓言,终死不敢复争!”() ()
第六犊还在发怔,被第五霸踩了下脚,这才反应过来,欢天喜地的应诺。
虽然不明白为什么自家明明占理,却要一起去向县宰谢罪,但过程无所谓,结果最重要。能让第七氏再不能与自家争水,就是好事啊。
见第七彪还呆着,都水官只能朝他使了个眼色:“还愣着作甚?晚一刻,你亭长之印就没了!”
第七彪只能只能咬咬牙,朝都水官低头,应了一声:“诺!”
……
在都水官带着第七、第六两位家主走后,这场蜗角之争总算是结束了。
第五霸招手让第五伦过来,先看了眼他的半通印,确实是真的,又低声问:“伦儿,你是如何让县宰一边倒的?”
扪心自问,他和县宰之父虽是故旧,但县宰与县中谁家没点交情?今日为何站在他们一边,总不可能是对第五伦的欣赏吧。
第五伦道:“大父,我只是将普通的两里争水,描述成兄弟宗族争斗,还夸大说要闹出人命了。”
第五霸也做过乡官,仔细想想就明白缘由了,大笑道:“不愧是吾孙,果然聪慧。”
在这个时代,宗族兄弟和睦亲昵是孝悌之德,值得称赞,那兄弟反目争斗是什么呢?
奇耻大辱!不止是家族的,也是地方官的。
第五霸就记得一件事——前朝汉宣帝年间,韩延寿担任左冯翊,辖区正是现在的列尉、师尉两郡。韩延寿行县时,遇到兄弟两人为争夺田产而诉讼。韩延寿认为这种兄弟争财之所以发生,是他没能好好教化百姓的缘故,因此放下政务,闭门思过。
君辱臣耻,这让全郡的长吏、啬夫、三老、孝悌都感到自责,皆自缚请罪。那对打官司的兄弟也在宗族逼迫下,表示认识到了自己的过错,深感悔悟,向韩延寿肉袒谢罪,愿意将田产给对方,终死不敢复争。
此事被传为佳话,也开了一个坏头——被朝廷立为标杆了。
新朝建立后,按照儒经道德标准治理天下,更视亲戚争斗为教化败坏的标志。
这也是三老、孝悌两个职位必须存在的原因,一旦有亲戚争讼的端倪,立刻派人去劝,决不能上公堂。若是没劝住闹大,那县宰和啬夫、三老就惨了,要么自咎,要么遭到上级申饬。
第五伦善于观察学习,他已经渐渐摸清了这个时代人的喜好和行事准则:什么律法、道理统统靠边站,一切以道德为先!
若能凡事包裹上一层符合儒家仁德的皮,那就无往不利。
果然,当他将这件事描述为宗族兄弟争水后,县宰鲜于褒顿时就黑脸了。
不管过去拿了第七氏多少好处,一旦影响到了县宰的仕进,关系再亲也不好说话,立刻派人勒令第七氏停止争水。
第五伦只摇头:“我只有一处没明白,第七彪是斗食吏,应该知晓些律法暗规,怎就没想到这点?”
“他是真没想到。”第五霸比他了解那两兄弟:“人与人是不同的,第七氏不乐读书,为吏持勇斗狠,律令也不好好学,更不知郡内掌故。加上早就不把第六氏当亲戚,肆意欺凌,这才触犯了此忌。”
这时候,他们看到有几个人从成国渠南边涉水过来,却是第八氏父子。这两位已经看了一个下午的戏,有作壁上观内味了,现在过来干啥?
祖孙两人对视一眼,第五霸一撇嘴,隔着老远就大喊:“第八直,汝等终于来了,老夫还奇怪为何不见踪影,原来是花了几个时辰过渠?涨水了么,好事啊!”
第八直有些尴尬,而第八矫则对第五伦行了一礼,好奇他是如何成功斥退第七氏兄弟的。
第五伦只亮出了孝悌之印,笑道:“无他,以德服人耳!”
第八矫却信以为真,对第五伦更加钦佩:“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里的君子,说的就是伯鱼啊。”
第八直也只好唯心地夸了一句:“然也,伯鱼可谓本乡草上之风。”
啥草上风,我还草上飞呢!
第八直的锦上添花技术确实了得,他十分贴心地提醒第五伦:“伯鱼既然成了乡吏,虽是无秩无禄,但不论如何,明日都应去乡邑报到,和啬夫、三老碰个面才好。”
第八直是在暗示,本乡啬夫、第一氏家主素来心胸狭隘,第五氏近来如此高调,还打了啬夫养的恶犬第七兄弟,冤家宜解不宜结,第五伦应将姿态放低些。毕竟做了孝悌,往后就成了乡啬夫下属,小心他家给第五伦使绊子。
第五伦不以为然,事情已了,第五霸招呼里中族人该回去了,他却说还有件事要办,去的不是东面的乡邑,而是北边的县城。
第五霸疑惑:“还要去县城?去做何事?”
那枚小小的半通印被第五伦当成玩具,在指尖甩动:“还能作甚?自然是将这小印还给县宰,然后……”
第五伦笑得可开心了:“辞职!”
……
PS:感谢盟主阿基米德砸缸、秋怀涵梦、封七月以及其他各位读者的打赏。
大家可以看看封七月的书《拜见教主大人》《通幽大圣》,双倍的七月,双倍的快乐。
可气势却丝毫不比他祖父弱,大步流星走来,先朝第五霸作揖,大声道:“大父,孩儿从县宰处回来了!”
第五霸立刻就明白了,也大声应道:“县宰找你何事?”
一听此言,方才还叫叫嚷嚷,要三家一起去乡里找啬夫评理的第七氏暂时消停了。
第五伦却只笑笑没说,他已从族人口中得知刚才经过,整理了一下衣冠,便瞪着第七氏兄弟义正辞严地说道:“第七氏,汝等还不知错么?”
第七豹揩干了血,揪了几片叶子卷了塞在鼻孔里,显得格外滑稽,但此人不记疼,又跳将起来,他见第五伦个子不高,便瓮声瓮气地说道:“黄口孺子口气不小,大人的事,是你这孩童该管的么?”
“巧了,我真能管。”
第五伦取下腰上拴着的物什,在第七氏兄弟眼前一亮:好似方印切成两半,为长方形,故称半通印,为低级小吏所持,上面写着“临渠孝悌”四字。
“就在方才,我刚被县宰征辟为临渠乡孝悌!”
众人不免一愣,但却没有太过吃惊,毕竟这是孝悌,又不是孝廉。
孝廉那可不得了,乃是察举仕进正途,郡里每年只有两个名额,比入太学难多了。一旦被举荐,可不经考试,直接入朝为郎官。在都城一两年后外放,最差也是四百石县尉、县丞起步,而以六百石县宰为多。
孝悌就差远了,只是荣誉性称号,推选县中有德行者担任,早在前朝汉文帝时就有。作为乡三老的副手,无秩,甚至连固定工资都不发。元成时在宰相匡衡力主下,才让孝悌“复其身”,也就是免除徭税和赋税,逢年过节有两三匹布的赏赐,仅此而已。
两者相比,一个是天之骄子,一个是地方教化小吏,差距太大了。
但孝悌虽无实权,却不可或缺,从汉朝元成时代到新朝,数十年来都是以德治国,喻三老、孝悌以为民师,将这些人当成道德楷模来宣传,号召百姓向他们学习。
什么兄弟争产、夫妻吵架、父子生隙,这些官府律吏不便管不想管的事,就由三老和孝悌出面解决,算是汉代的调解员。
这便是县宰鲜于褒给第五伦安排的差事,正好应了他让梨、让学博来的德名。
第五伦说话可硬气了:“第七氏,现在摆在汝等面前只有一条路!”
“听我与大父之劝,此事私了,两家立约恢复往年分水。”
“若是不愿,也不必烦扰乡啬夫了,我会将此事上禀县宰,直接讼于县庭。”
见第五伦也搬出了“靠山”,第七彪脸上的惊讶却慢慢消失,甚至有些想笑。
“此子果然年轻,自以为做了小小孝悌就能对我发号施令,竟不知吾与县里关系有多硬。”
若没点渠道,第七氏手里的铁兵器从何而来?又岂能横行乡里十余年没官吏找他家麻烦?若他不提前跟县都水官打好招呼,又怎敢堂而皇之与第六氏争水呢?
再者,第七彪身为亭长,时常往县城跑,跟县宰还有几顿饭的交情呢。鲜于褒从第七氏收的贿赂,可是年年都有啊!
于是他只道:“小孝悌好主意,既然在这说不清,去县寺也未尝不可!”
第五伦冷笑:“第七彪,你想清楚了,此事一定要诉讼公堂?”
“诉就诉。”第七彪继续硬撑,在他看来,此事闹到乡中或是县上并无区别,不就是比谁家背后势力大,县宰倾向于帮谁么?以他家的关系,加上第一氏相助,根本不怕。第五伦搬出县宰来,吓唬谁呢?
“善,大善啊。”
第五伦回头看了一眼后,忽然笑了。
“其实,我已将事情禀于县宰了,你不如先看看县宰怎么说。”
第五伦直到这时候才抽出了腰间的那块木简,上面盖的就不是半通印,而是鲜红的县宰官印了!
第七彪怔怔地接过木简,还来不及看上面的字,却听到有马蹄声靠近,围观众人被分开,几个黑衣黑冠的吏员带剑大步入内,为首的是一脸黑线的本县都水官。
原来第五伦是与都水官一同来的,却故意加鞭先行了几步,就是为了给第七彪下套。
第五伦立刻过去恶人先告状:“都水,我给第七彪看了县宰的简,但他却不愿听命,还扬言要去县中争讼。”
“大胆!”都水官一听争讼二字顿时大怒,指着第七彪道:“第七亭长,你竟要违逆县君之令么?”
第七彪手里捏着那简,直接傻掉了,只结结巴巴地解释:“都水,他……第五伯鱼刚将此物给我,我还没来得及……”
“住口!”都水官可没耐心听,更怕第七彪多说多错,将他们之间的龌龊说出来,立刻重复了县宰的命令。
“第七氏与第六氏立刻停止争水,恢复往年旧约!”
第七彪大惊:“上吏不能听这小儿一面之辞,我要见县君,我要向他解释……”
“县君确实要见你。”都水官喝道:“第七彪、第六犊,汝二人立刻前往县邑,为今日之事向县宰谢罪!并立下誓言,终死不敢复争!”() ()
第六犊还在发怔,被第五霸踩了下脚,这才反应过来,欢天喜地的应诺。
虽然不明白为什么自家明明占理,却要一起去向县宰谢罪,但过程无所谓,结果最重要。能让第七氏再不能与自家争水,就是好事啊。
见第七彪还呆着,都水官只能朝他使了个眼色:“还愣着作甚?晚一刻,你亭长之印就没了!”
第七彪只能只能咬咬牙,朝都水官低头,应了一声:“诺!”
……
在都水官带着第七、第六两位家主走后,这场蜗角之争总算是结束了。
第五霸招手让第五伦过来,先看了眼他的半通印,确实是真的,又低声问:“伦儿,你是如何让县宰一边倒的?”
扪心自问,他和县宰之父虽是故旧,但县宰与县中谁家没点交情?今日为何站在他们一边,总不可能是对第五伦的欣赏吧。
第五伦道:“大父,我只是将普通的两里争水,描述成兄弟宗族争斗,还夸大说要闹出人命了。”
第五霸也做过乡官,仔细想想就明白缘由了,大笑道:“不愧是吾孙,果然聪慧。”
在这个时代,宗族兄弟和睦亲昵是孝悌之德,值得称赞,那兄弟反目争斗是什么呢?
奇耻大辱!不止是家族的,也是地方官的。
第五霸就记得一件事——前朝汉宣帝年间,韩延寿担任左冯翊,辖区正是现在的列尉、师尉两郡。韩延寿行县时,遇到兄弟两人为争夺田产而诉讼。韩延寿认为这种兄弟争财之所以发生,是他没能好好教化百姓的缘故,因此放下政务,闭门思过。
君辱臣耻,这让全郡的长吏、啬夫、三老、孝悌都感到自责,皆自缚请罪。那对打官司的兄弟也在宗族逼迫下,表示认识到了自己的过错,深感悔悟,向韩延寿肉袒谢罪,愿意将田产给对方,终死不敢复争。
此事被传为佳话,也开了一个坏头——被朝廷立为标杆了。
新朝建立后,按照儒经道德标准治理天下,更视亲戚争斗为教化败坏的标志。
这也是三老、孝悌两个职位必须存在的原因,一旦有亲戚争讼的端倪,立刻派人去劝,决不能上公堂。若是没劝住闹大,那县宰和啬夫、三老就惨了,要么自咎,要么遭到上级申饬。
第五伦善于观察学习,他已经渐渐摸清了这个时代人的喜好和行事准则:什么律法、道理统统靠边站,一切以道德为先!
若能凡事包裹上一层符合儒家仁德的皮,那就无往不利。
果然,当他将这件事描述为宗族兄弟争水后,县宰鲜于褒顿时就黑脸了。
不管过去拿了第七氏多少好处,一旦影响到了县宰的仕进,关系再亲也不好说话,立刻派人勒令第七氏停止争水。
第五伦只摇头:“我只有一处没明白,第七彪是斗食吏,应该知晓些律法暗规,怎就没想到这点?”
“他是真没想到。”第五霸比他了解那两兄弟:“人与人是不同的,第七氏不乐读书,为吏持勇斗狠,律令也不好好学,更不知郡内掌故。加上早就不把第六氏当亲戚,肆意欺凌,这才触犯了此忌。”
这时候,他们看到有几个人从成国渠南边涉水过来,却是第八氏父子。这两位已经看了一个下午的戏,有作壁上观内味了,现在过来干啥?
祖孙两人对视一眼,第五霸一撇嘴,隔着老远就大喊:“第八直,汝等终于来了,老夫还奇怪为何不见踪影,原来是花了几个时辰过渠?涨水了么,好事啊!”
第八直有些尴尬,而第八矫则对第五伦行了一礼,好奇他是如何成功斥退第七氏兄弟的。
第五伦只亮出了孝悌之印,笑道:“无他,以德服人耳!”
第八矫却信以为真,对第五伦更加钦佩:“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里的君子,说的就是伯鱼啊。”
第八直也只好唯心地夸了一句:“然也,伯鱼可谓本乡草上之风。”
啥草上风,我还草上飞呢!
第八直的锦上添花技术确实了得,他十分贴心地提醒第五伦:“伯鱼既然成了乡吏,虽是无秩无禄,但不论如何,明日都应去乡邑报到,和啬夫、三老碰个面才好。”
第八直是在暗示,本乡啬夫、第一氏家主素来心胸狭隘,第五氏近来如此高调,还打了啬夫养的恶犬第七兄弟,冤家宜解不宜结,第五伦应将姿态放低些。毕竟做了孝悌,往后就成了乡啬夫下属,小心他家给第五伦使绊子。
第五伦不以为然,事情已了,第五霸招呼里中族人该回去了,他却说还有件事要办,去的不是东面的乡邑,而是北边的县城。
第五霸疑惑:“还要去县城?去做何事?”
那枚小小的半通印被第五伦当成玩具,在指尖甩动:“还能作甚?自然是将这小印还给县宰,然后……”
第五伦笑得可开心了:“辞职!”
……
PS:感谢盟主阿基米德砸缸、秋怀涵梦、封七月以及其他各位读者的打赏。
大家可以看看封七月的书《拜见教主大人》《通幽大圣》,双倍的七月,双倍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