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如今十三国远征军攻势再起,石廊镇便成为他们切入南境中部地区的主要枢纽站。

    十三国远征军以石廊镇作为桥头堡,开始进军南境中部地区,自然而然就会在此地花费大量的精力与人力。

    原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石廊镇,如今对十三国同盟而言,则是展开攻势的着力点。

    各国将士源源不断输入石廊镇,而后向南境的中部地区出发。

    综上所述,雷门道主战线的情势,变得异常激烈,中原势力与十三国远征军,开始了全面战争,各路战线每天都打得天昏地暗。

    很明显,十三国远征军的休整期结束了,双方之间不温不火的试探阶段结束了。

    如今双方人马不再是小打小闹,敌我两军的将士,都进入全力拼刺刀,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阶段。

    雷门道战线,蛮夷外寇与中原势力的交锋,现在才算正式拉开序幕。

    现在敌我双方一天的伤亡人数,要比过去一个月伤亡人数的总和还多。

    由此可见,两军间的攻防战有多激烈。

    十三国远征军为何在这个时间点,突然向南境的中部地区发起进攻?

    飞龙崖战区的失守,说不定是导火索。

    当然,事情的起因很复杂,不能片面的去理解。

    首先,时隔一个多月之后,驻守在雷门道的蛮夷大军,已经熟悉了周边环境。

    十三国远征军侵袭中原南境,可谓人生地不熟,他们要想进攻南境的中部地区,就必须先摸清楚南境中部地区的环境。

    因此,一个多月来,十三国远征军以雷门道为界稳打稳扎,慢慢地试探,慢慢地摸索,等弄清楚中原势力的防线要点,再着力撕开他们的防线。

    在雷门道战线,与武林盟主力军来来回回打了一个多月的十三国将士,已经适应了这边的地理环境。

    现在让他们进军南境的中部地区,自然没有任何问题。

    其次,时间过去一个多月后,除了寅国远征军出了些状况,各国远征军都按部就班,巩固好自己占领的地区。

    简而言之就是,各国都在南境边缘区打通了‘奇经八脉’,建立好顺畅的补给线,驻扎在南境边缘区的各国部队,都能稳定的向雷门道投送兵力和运输物资补给。

    各国都不用担心后勤队在南境边缘区遭到伏击,可安安稳稳的向前线输送人力和物力。

    只要后勤补给有保障,驻守在雷门道的十三国远征军,即可继续向南境中部地区推进。

    此前十三国远征军在雷门道按兵不动,皆因南境边缘区,仍有很多反抗势力,各国远征军都必须把重心放在南境的边缘区。

    好比寅国远征军,寅国的主力军全都在飞龙崖战区,而非在雷门道战线。

    只有等剿灭了盘踞在飞龙崖上的中原势力,使其大后方的补给线没有后顾之忧,寅国的主力军才能奔赴雷门道,从而进军南境的中部地区。

    当下南境边缘区,除了飞龙崖战区外,各国占领的地盘都稳定下来,因此各国远征军都将战略重心,由南境的边缘区转移至中部地区。

    各国远征军抽出一支精锐师团,赶赴飞龙崖战区助战,其余的兵力,基本上都调往雷门道战线,为进军南境的中部地区做准备。

    最后,中原势力夺回飞龙崖战区后,衍生出来的种种迹象,让各国领袖都觉得,现在正是进攻南境中部地区的好时机。

    周兴云等人夺回飞龙崖战区,虽然打乱了十三国同盟的原定计划,但也因此衍生出很多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迹象。

    第一个迹象就是,南境边缘区的中原势力,得知飞龙崖战区旗开得胜后,几乎都一股脑的涌向飞龙崖战区。

    各国远征军对此可谓乐见其成。

    用他们的心底话说,你们走了,地盘就归我了。他们再不用担心运输补给时,突然蹦出一群中原武者来杀人劫货。

    更何况,南境边缘区的中原势力,全跑去飞龙崖战区集结,对十三国远征军而言,真是一大利好。

    十三国组建的联合二军,正好能将他们一网打尽。

    所以,南境边缘区的中原人马,都奔赴飞龙崖战区之后,各国远征军即可放心把部队派去雷门道战线,和中原势力的主力军开战。

    周兴云等人夺回飞龙崖战区,衍生出的第二个迹象则是,原本急于夺回雷门道的中原势力,现在可以慢慢来,不用操之过急了。

    现在着急的反而是十三国同盟,因为他们收到消息,中原皇室已在武魏城,集结了七十万大军,一旦粮草准备就绪,他们便会赶赴诗昆山参战。

    等到那个时候,诗昆山战线必然固若金汤,十三国远征军再想击破中原势力的防线,进军南境的中部地区,无疑举步维艰。() ()

    更何况,飞龙崖战区失守了,十三国远征军的大后方,不再是高枕无忧。

    假设十三国远征军依旧磨磨唧唧的守在雷门道,不给武林盟施压,等中原皇室七十万大军抵达诗昆山,各国就必须将联合二军的精锐将士,调来雷门道战线。

    确凿的说,等到那个时候,十三国同盟已无暇顾及飞龙崖战区,他们必须着力于镇守雷门道防线。

    所以,十三国远征军决定进军南境的中部地区,只要他们将武林盟主力赖以防守的诗昆山防线,撕出一道口子,往南境中部地区投送兵力,即可在南境的中部地区打开战局,从而牵制住中原皇室的七十万大军。

    这么做的好处就是,中原皇室七十万大军,必须先稳住南境中部地区的战况,才可向雷门道推进。

    如此一来,就能帮十三国的联合二军,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最好的情况是,联合二军的将士夺回飞龙崖战区之后,立马回前线支援南境中部地区的战斗,直接拿下南境的中部地区。

    再不济,中原皇室的七十万大军,稳住南境中部地区的战况时,联合二军也夺回飞龙崖战区,双方回到雷门道战线一决胜负。

    与之不同的是,此时南境边缘区彻底沦为十三国的领地,十三国远征军已无后顾之忧,可把所有精力投入到主战线中。

    这也是无锋上座让孙不同作妖,使十三国远征军重新夺回石廊镇和胡家村的原因。

    极具进攻战略价值的石廊镇,对此

    时此刻的十三国同盟而言,可谓是至关重要的桥头堡、枢纽站。

    中原势力连续失去了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要地,丢掉了石廊镇和胡家村,而且秀桀军集体失联,又衍生出了第三个迹象。

    绝大多数的中原武者都认为,韩霜双一众秀桀军十死无生,恐怕全军覆没了。

    而且,有很多人觉得,导致这一惨败的因素,要归咎于韩秋的责任。

    有道是,结果就是一切,自从韩秋将孙不同免职之后,中原的大好局面急转直下。

    最初丢掉石廊镇和胡家村时,大家都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所以顶多说说韩秋的风凉话。

    毕竟孙不同向有夫之妇提亲,甭管怎么说都离大谱。

    但是,随着十三国远征军以石廊镇为桥头堡,对南境的中部地区,发动山呼海啸的攻势后,很多人都开始质疑韩秋,认为她对孙不同太过分了。

    怎么说呢。自从韩秋将孙不同免职后,中原势力的局面,就像天塌下来一样,前景突然一片暗淡。

    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孙不同在众目睽睽下大放厥词说的话,并不是大放厥词。

    中原势力的局面,仿佛真靠孙不同一人撑起,失去他和他的秀桀军,诗昆山的防线立马濒临崩溃。

    如果韩秋没有罢免孙不同的职务,石廊镇和胡家村就不会失守,秀桀军也不会全军覆没。

    不仅如此,武林盟还能以胡家村为桥头堡、枢纽站,向雷门道发起突袭。

    说白了,不少人都觉得,要是有孙不同在,要是韩秋没有罢免孙不同,如今中原势力的局面,就成了另一幅景象。

    那是中原势力进攻雷门道战线的景象!而非蛮夷大军入侵诗昆山战线。

    只要有孙不同助阵,现在中原势力与十三国同盟的处境,就会颠倒过来!

    韩秋免去孙不同的职务,无异于是过河拆桥!

    不对!用过河拆桥来说韩秋,显然有些不恰当,因为她看见中原的局势好转,就一脚把孙不同踢开了。

    实际上,十三国远征军没有退兵,韩秋这是河都没过,就把桥给拆了,妥妥的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事到如今有很多人都认同了孙不同,觉得他那天对众人说的话一点没错。

    他、才是中原势力里面,不可或缺的顶梁柱。

    如今顶梁柱没了,中原势力犹如天塌下来,顿感压力山大。

    看到现在一天的人员伤亡,比过去一个月的人员伤亡总和还多,聚集在诗昆山的中原人,不由怀念起孙不同,以及孙不同率领的秀桀军。

    从结果上而论,孙不同率领秀桀军驻守石廊镇,虽然看似是件不起眼的工作,实则却关乎整个战局。

    当初孙不同率领秀桀军夺回石廊镇,如此辉煌的功绩,怎么会被人一笔带过。

    当初孙不同率领秀桀军镇守石廊镇,如此重要的守职,怎么会被人嗤之以鼻。

    此时十三国远征军以石廊镇为着力点,全力进攻诗昆山防线,大家才回想起来,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孙不同和他的秀桀军,曾为中原势力做出了如此多的贡献。

章节目录

天降鬼才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武异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武异并收藏天降鬼才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