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相较关东之士,诸位才是‘秦人!’(求订阅)
第章相较关东之士,诸位才是‘秦人!’
在扶苏的搀扶下,杜赫这才缓缓直起身。
他神色哀愁道:“老臣这一段时间,的确感觉殿下对我等有些疏远了,臣不知跟这位‘钟先生’是否有关系,亦或者殿下是对我等生出了不满,只是老臣心中实在是惶恐。”
计然也跟着道:“臣知晓上次跟殿下政见产生了分歧,只是朝堂政事,有分歧本就寻常,臣实在想不通,为何殿下会对臣等越来越冷漠,臣惊慌。”
御史德也跟着开口。
在前面几人开口后,其余几人也陆续开口。
无一例外。
话里话外都表露着唏嘘跟哀色。
仿佛扶苏真做了什么对不起他们的事。
扶苏苦笑一声,很是无奈道:“诸位大臣实在误会扶苏了,诸位对大秦的功业足以彪炳千秋,非岁月能抹杀,我扶苏何以敢轻慢诸位?扶苏本就一乳臭小子,过往就因政见分歧,为陛下不喜,又岂会再因政见而跟诸位背离?”
“诸位都是大秦开国功臣,也都是扶苏的长辈。”
“于情于理,都是扶苏需依仗的存在,也都是扶苏学习的对象,扶苏哪敢对诸位生出不满,更何谈对诸位生出疏远?扶苏也全然没有道理这么做。”
“方才听到诸位如此说,扶苏同样心中一惊。”
“因为这实在不是扶苏之意。”
“扶苏深感不安。”
“只是回头想想,扶苏的确有很多做的不尽人意,也因为行政能力缺乏,往往做事相对武断,也很少顾及跟推敲细节,所以这显得有些疏远。”
“这是扶苏之过也。”
说着。
扶苏朝杜赫等人躬身致歉。
一旁,张苍双眸微微张大,朝着扶苏看了一眼,嘴角露出一抹浅笑,但很快就收敛起来,脸上并未露出任何神色,仿佛并未发生过。
见扶苏致歉,杜赫等人自不敢受,连忙伸手将扶苏扶起。
在几番礼让之下,扶苏这才直起身。
他面色沉静,满眼忧国忧民之色,缓缓道:“我不知诸位究竟是如何看待扶苏,但在扶苏心中,从未猜忌过诸位,也一直对诸位很是尊敬。”
“至于疏远更是无从谈起。”
“我知晓自己近来变化很大,主要是扶苏开始接手政事,从最开始的天真烂漫,逐渐认识到了大秦国政之艰难,所以心态的确有了不小改变,过往扶苏少不更事,自是闹出了一些笑话,过去也是让诸位见笑了。”
说着。
扶苏也笑了起来。
似乎对过往的事已完全释然了。
随即。
扶苏笑容一收,面色变得严肃。
他凝声道:“至于外界传言的,我扶苏有意疏远六地之客臣,这实在是荒谬,我扶苏一直以来秉持的观念就是治中国者,海纳为本,又岂会因目下的困难而就此放弃?”
“这非扶苏之作为。”
“我不知外界为何有此荒诞言论,但这个言论的确是错误的。”
“而且大错特错!”
“荒谬至极。”
“当初我向陛下建议施行‘官山海’之策,若是我真有此心,又岂会让各官署挑选合适官吏任职,而且对关东官吏挑选不加限制?计然你为官市丞,是知晓钱粮之重要的,如此重要的事,我若是真有私心,或者真有己见,又岂会不把钱粮牢牢抓在自己信任的人手中?”
“而我选择的是任贤为用。”
“只要他们能胜任此职,便可予以重任。”
“期间还对廷尉府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顿,蒙毅跟我私交慎笃,但在那次的风波中,我又岂有为蒙毅开脱过一句?可曾对被降职、去职的官员进行过一次求情?”
“未曾。”
“我扶苏是一视同仁!”
“关东也好、关中也罢,都是大秦子民,何来异同一说?”
“诚然。”
“我的确说过新老秦人之分。”
“而这个问题也的确显著存在,虽诸位口上不说,但秦地为老秦人,六地为新秦人的说法,一直在天下风行,甚至为天下人认可,在我看来,原因便在于不公,而不公的根源便在于朝廷的对老秦人始终存在着亏欠。”
“所以.”
“我扶苏后面致力于解决军功爵功赏。”
“为的不是其他,为的是能让天下真正抹平差异,实现真正的天下公正!”
“我扶苏何错之有?”
扶苏的话掷地有声、铿锵有力。
杜赫等人竟皆沉默,目光闪烁,不知在想着什么。
只是看向扶苏的眼神越来的阴翳。
连带着。
看张苍的眼神也带着几分不善。
张苍自是直接无视了。
扶苏神色如常,继续道:“至于诸位心中疑惑的我疏远客臣,这更是出奇的可笑,当初事务府筹建,诸位可还记得入选我事务府的官员,其中大多是六地官吏,我若是当真疏远客臣,当初为何要将这些人挑选入内?”
“我跟这些官吏从未蒙面,也未曾有过书信往来,甚至在此之前,若非张苍引荐,我根本就不知晓有这些人存在,然即便如此,我扶苏依旧将这些人纳入了事务府。”
“原因是何?”
“便是因为扶苏知晓,唯有让天下之士为秦所用,大秦才能安度危机稳定大局,才能使大秦在目前形势下不衰颓,这才是大秦过往强盛之根本也。”
“所以疏远客臣完全是无稽之谈。”
“正如当年李丞相在《谏逐客书》上所言:‘今逐客以资敌国,内空虚而外积怨,损民而益仇,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我扶苏又岂会不明这个道理?”
“只是不知是扶苏的错觉,还是扶苏的误判,现在的朝堂,倒是越来越有‘逐客’后的气象了,关东之士似乎很难得到晋升机会,而关中的官员却能轻而易举的被调到关东,这似已有了李丞相书中所言的‘客而不纳,疏士而不用’之象。”
“扶苏很是费解。”
“天地之广阔也,治道之博大也。”
“大秦一统六合八荒,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现在整个天下都是大秦的国土,所有的子民都是大秦的子民,大秦为何会出现眼下的这个状况,难道自天下一统之后,大秦的人才便只出现在关中,在朝堂?”
“不当是在天下万方吗?”() ()
“而且”
扶苏话语顿了一下,淡淡的扫了杜赫等人几眼,冷笑道:“相较于关东之士,诸位入秦多年,在关东之士心中,诸位恐才是‘秦人’,而关东之士才算得上所谓的客臣。”
“所以疏远客臣完全是无的放矢。”
“毫无依据。”
听到扶苏这杀人诛心的话,杜赫等人脸色腾的大变。
他们怎么都没有想到,原本是他们在算计扶苏,结果到头来,反被扶苏给阴了一把,扶苏这一番言语下来,反把他们变成了一个疏远客臣之人。
这又岂是他们能抗下的?
杜赫脸色铁青,连忙道:“殿下言重了。”
“天下一统后,我等皆是大秦臣民,何来客臣、主臣之说?而且之所以关中官吏更为朝廷信任,也是有不少现实原因,一来六地反叛意识较强,朝廷对关东控制力不足,需要用关中子弟来加强管理。”
“二来大秦奉行的是法制,关东之士法制观念淡薄,让其身居高位,恐会重蹈昔日吕不韦等人后程,加之天下刚刚一统,需要的是稳定,关中子民知根知底,因而更容易得到信任。”
“这非是我等之过失,而是时势使然也。”
杜赫脸色苍白的辩解着。
只是脸色出奇的难看,他又如何察觉不到,扶苏话里的反击。
扶苏对他们的厌恶,根本就没有掩饰,就这么直白的说了出来,甚至直接将他们当作为‘疏客’的根源。
但杜赫也清楚。
继续拿‘疏客’去针对扶苏,已起不到任何作用,甚至还会被扶苏反过来针对,而且就实而言,扶苏的话明显更得人心,也更容易赢得天下士人好感,杜赫自不会继续下去。
只是杜赫也很心惊。
扶苏听闻到消息的时间定然不长,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想好应付之策,这属实是太过惊人了。
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
而且从始至终,无论自己如何引诱,扶苏都始终不上当,坚决不承认自己存在疏远‘客臣’的事,反而一个劲的给自己邀功,给自己正名,种种迹象看来,扶苏都不像是不谙政事的人,反而更像是浸淫已久的老狐狸。
随即。
杜赫就暗暗摇了摇头。
这绝不可能是扶苏自己想出来的。
他对扶苏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既然不是扶苏,那便只可能是张苍了。
想到这。
杜赫目光明显阴翳不少。
他知道自己过去小瞧这个胖子了,这人并没有外表看起来的憨厚,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狡诈之徒,但张苍作为荀子之徒,有这样的才能,似乎也并不足为奇。
只是自己大意了。
而且朝堂上很多人都小瞧了张苍。
这人不简单。
这时。
扶苏若有所思道:“原来如此,多谢杜少府告知。”
杜赫脸上挤出一抹笑容,只是比哭还难看,他的嗓音已有些沙哑,淡淡道:“这或许的确是存在一些误会,殿下过去对政事了解不深,因而有了误解,臣也是没有考虑周全。”
“请殿下宽恕。”
扶苏笑着道:“若非少府指点,扶苏恐还没有意识到呢,少府何错之有?”
“只是少府眼下可还有事要告诉?”
“若是没有,我这边还有一些政事要处理,恐就不能继续跟少府深谈了。”
扶苏直接开始逐客。
杜赫目光一凝。
他却是没有再出头,只是目光冷漠的移向了阎乐。
见杜赫看向自己,阎乐当即脸一黑。
他自是明白杜赫的心思。
前面杜赫在扶苏面前出了丑,不愿再继续出头,所以想让自己开口,但他又如何看不出,扶苏显然是提前就做好了应对,自己这问出来,多半要为扶苏嫉恨。
他实在有些不愿。
阎乐低垂着头,不去面对杜赫目光。
见状。
计然冷笑一声。
他笑着看向阎乐,一副为阎乐考虑的面色,开口道:“方才来的路上,我们遇到咸阳令,咸阳令似乎说有事想向殿下求证,只是咸阳令第一次见殿下,难免有些紧张,所以一时不敢开口。”
“阎乐。”
“把心中想问的问出来吧。”
“殿下就在这,有什么事,殿下都能为你解答。”
“说吧!”
其他官员也纷纷开口。
“阎乐,还不抓紧机会,莫要让殿下久等。”
“没听到殿下说吗?殿下的时间宝贵着哩,岂容你在这浪费,快点说!”
“.”
听着众人的催促,阎乐涨红了脸。
若非他人微言轻,不然定要当面顶回去,这些朝臣实在非人哉,他怎么说也是出力最多的人,结果这些人竟全然不在乎自己死活。
真是岂有此理。
阎乐心中也是一阵恼怒。
他已在心中暗暗发誓,不要给他找到机会,不然他定要将今日之憋屈,千倍万倍的报复回来,还有扶苏,他同样不会放过。
只是他现在同样清楚。
眼下大局为重。
唯有将扶苏彻底拉下去,胡亥才有上位的机会,而他也才有一步登天的可能,为了日后的荣华富贵,为了日后的飞黄腾达,他最终还是将这口怨气咽了下去。
他抬起头,脸上露出一抹笑容。
他朝扶苏跟四周朝臣拱手道:“下官前面太过激动,一时失了心神,也没了分寸,还请殿下跟各位长吏见谅。”
“臣的确心中有一些疑问。”
“这次城中流言风行,而臣作为咸阳令,更为关心的其实是另一件事。”
“便是这位‘钟先生’的身份。”
“目前就臣查到的信息来看,他的户籍并不在关中,也似乎一直是以‘亡人’的形式,居住生活在城中,只是按大秦律令,这种情况是不当出现的。”
“臣既知晓了此事,却是需将此事查明。”
“只是此人跟殿下关系莫逆,而其居住之所,似有宫中侍从阻拦,因而臣这才斗胆前来取证。”
“想知晓此人的真正身份。”
“还请殿下成全。”
“阎乐拜谢。”
说完。
阎乐怕扶苏嫉恨,当场跪了下去。
在扶苏的搀扶下,杜赫这才缓缓直起身。
他神色哀愁道:“老臣这一段时间,的确感觉殿下对我等有些疏远了,臣不知跟这位‘钟先生’是否有关系,亦或者殿下是对我等生出了不满,只是老臣心中实在是惶恐。”
计然也跟着道:“臣知晓上次跟殿下政见产生了分歧,只是朝堂政事,有分歧本就寻常,臣实在想不通,为何殿下会对臣等越来越冷漠,臣惊慌。”
御史德也跟着开口。
在前面几人开口后,其余几人也陆续开口。
无一例外。
话里话外都表露着唏嘘跟哀色。
仿佛扶苏真做了什么对不起他们的事。
扶苏苦笑一声,很是无奈道:“诸位大臣实在误会扶苏了,诸位对大秦的功业足以彪炳千秋,非岁月能抹杀,我扶苏何以敢轻慢诸位?扶苏本就一乳臭小子,过往就因政见分歧,为陛下不喜,又岂会再因政见而跟诸位背离?”
“诸位都是大秦开国功臣,也都是扶苏的长辈。”
“于情于理,都是扶苏需依仗的存在,也都是扶苏学习的对象,扶苏哪敢对诸位生出不满,更何谈对诸位生出疏远?扶苏也全然没有道理这么做。”
“方才听到诸位如此说,扶苏同样心中一惊。”
“因为这实在不是扶苏之意。”
“扶苏深感不安。”
“只是回头想想,扶苏的确有很多做的不尽人意,也因为行政能力缺乏,往往做事相对武断,也很少顾及跟推敲细节,所以这显得有些疏远。”
“这是扶苏之过也。”
说着。
扶苏朝杜赫等人躬身致歉。
一旁,张苍双眸微微张大,朝着扶苏看了一眼,嘴角露出一抹浅笑,但很快就收敛起来,脸上并未露出任何神色,仿佛并未发生过。
见扶苏致歉,杜赫等人自不敢受,连忙伸手将扶苏扶起。
在几番礼让之下,扶苏这才直起身。
他面色沉静,满眼忧国忧民之色,缓缓道:“我不知诸位究竟是如何看待扶苏,但在扶苏心中,从未猜忌过诸位,也一直对诸位很是尊敬。”
“至于疏远更是无从谈起。”
“我知晓自己近来变化很大,主要是扶苏开始接手政事,从最开始的天真烂漫,逐渐认识到了大秦国政之艰难,所以心态的确有了不小改变,过往扶苏少不更事,自是闹出了一些笑话,过去也是让诸位见笑了。”
说着。
扶苏也笑了起来。
似乎对过往的事已完全释然了。
随即。
扶苏笑容一收,面色变得严肃。
他凝声道:“至于外界传言的,我扶苏有意疏远六地之客臣,这实在是荒谬,我扶苏一直以来秉持的观念就是治中国者,海纳为本,又岂会因目下的困难而就此放弃?”
“这非扶苏之作为。”
“我不知外界为何有此荒诞言论,但这个言论的确是错误的。”
“而且大错特错!”
“荒谬至极。”
“当初我向陛下建议施行‘官山海’之策,若是我真有此心,又岂会让各官署挑选合适官吏任职,而且对关东官吏挑选不加限制?计然你为官市丞,是知晓钱粮之重要的,如此重要的事,我若是真有私心,或者真有己见,又岂会不把钱粮牢牢抓在自己信任的人手中?”
“而我选择的是任贤为用。”
“只要他们能胜任此职,便可予以重任。”
“期间还对廷尉府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顿,蒙毅跟我私交慎笃,但在那次的风波中,我又岂有为蒙毅开脱过一句?可曾对被降职、去职的官员进行过一次求情?”
“未曾。”
“我扶苏是一视同仁!”
“关东也好、关中也罢,都是大秦子民,何来异同一说?”
“诚然。”
“我的确说过新老秦人之分。”
“而这个问题也的确显著存在,虽诸位口上不说,但秦地为老秦人,六地为新秦人的说法,一直在天下风行,甚至为天下人认可,在我看来,原因便在于不公,而不公的根源便在于朝廷的对老秦人始终存在着亏欠。”
“所以.”
“我扶苏后面致力于解决军功爵功赏。”
“为的不是其他,为的是能让天下真正抹平差异,实现真正的天下公正!”
“我扶苏何错之有?”
扶苏的话掷地有声、铿锵有力。
杜赫等人竟皆沉默,目光闪烁,不知在想着什么。
只是看向扶苏的眼神越来的阴翳。
连带着。
看张苍的眼神也带着几分不善。
张苍自是直接无视了。
扶苏神色如常,继续道:“至于诸位心中疑惑的我疏远客臣,这更是出奇的可笑,当初事务府筹建,诸位可还记得入选我事务府的官员,其中大多是六地官吏,我若是当真疏远客臣,当初为何要将这些人挑选入内?”
“我跟这些官吏从未蒙面,也未曾有过书信往来,甚至在此之前,若非张苍引荐,我根本就不知晓有这些人存在,然即便如此,我扶苏依旧将这些人纳入了事务府。”
“原因是何?”
“便是因为扶苏知晓,唯有让天下之士为秦所用,大秦才能安度危机稳定大局,才能使大秦在目前形势下不衰颓,这才是大秦过往强盛之根本也。”
“所以疏远客臣完全是无稽之谈。”
“正如当年李丞相在《谏逐客书》上所言:‘今逐客以资敌国,内空虚而外积怨,损民而益仇,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我扶苏又岂会不明这个道理?”
“只是不知是扶苏的错觉,还是扶苏的误判,现在的朝堂,倒是越来越有‘逐客’后的气象了,关东之士似乎很难得到晋升机会,而关中的官员却能轻而易举的被调到关东,这似已有了李丞相书中所言的‘客而不纳,疏士而不用’之象。”
“扶苏很是费解。”
“天地之广阔也,治道之博大也。”
“大秦一统六合八荒,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现在整个天下都是大秦的国土,所有的子民都是大秦的子民,大秦为何会出现眼下的这个状况,难道自天下一统之后,大秦的人才便只出现在关中,在朝堂?”
“不当是在天下万方吗?”() ()
“而且”
扶苏话语顿了一下,淡淡的扫了杜赫等人几眼,冷笑道:“相较于关东之士,诸位入秦多年,在关东之士心中,诸位恐才是‘秦人’,而关东之士才算得上所谓的客臣。”
“所以疏远客臣完全是无的放矢。”
“毫无依据。”
听到扶苏这杀人诛心的话,杜赫等人脸色腾的大变。
他们怎么都没有想到,原本是他们在算计扶苏,结果到头来,反被扶苏给阴了一把,扶苏这一番言语下来,反把他们变成了一个疏远客臣之人。
这又岂是他们能抗下的?
杜赫脸色铁青,连忙道:“殿下言重了。”
“天下一统后,我等皆是大秦臣民,何来客臣、主臣之说?而且之所以关中官吏更为朝廷信任,也是有不少现实原因,一来六地反叛意识较强,朝廷对关东控制力不足,需要用关中子弟来加强管理。”
“二来大秦奉行的是法制,关东之士法制观念淡薄,让其身居高位,恐会重蹈昔日吕不韦等人后程,加之天下刚刚一统,需要的是稳定,关中子民知根知底,因而更容易得到信任。”
“这非是我等之过失,而是时势使然也。”
杜赫脸色苍白的辩解着。
只是脸色出奇的难看,他又如何察觉不到,扶苏话里的反击。
扶苏对他们的厌恶,根本就没有掩饰,就这么直白的说了出来,甚至直接将他们当作为‘疏客’的根源。
但杜赫也清楚。
继续拿‘疏客’去针对扶苏,已起不到任何作用,甚至还会被扶苏反过来针对,而且就实而言,扶苏的话明显更得人心,也更容易赢得天下士人好感,杜赫自不会继续下去。
只是杜赫也很心惊。
扶苏听闻到消息的时间定然不长,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想好应付之策,这属实是太过惊人了。
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
而且从始至终,无论自己如何引诱,扶苏都始终不上当,坚决不承认自己存在疏远‘客臣’的事,反而一个劲的给自己邀功,给自己正名,种种迹象看来,扶苏都不像是不谙政事的人,反而更像是浸淫已久的老狐狸。
随即。
杜赫就暗暗摇了摇头。
这绝不可能是扶苏自己想出来的。
他对扶苏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既然不是扶苏,那便只可能是张苍了。
想到这。
杜赫目光明显阴翳不少。
他知道自己过去小瞧这个胖子了,这人并没有外表看起来的憨厚,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狡诈之徒,但张苍作为荀子之徒,有这样的才能,似乎也并不足为奇。
只是自己大意了。
而且朝堂上很多人都小瞧了张苍。
这人不简单。
这时。
扶苏若有所思道:“原来如此,多谢杜少府告知。”
杜赫脸上挤出一抹笑容,只是比哭还难看,他的嗓音已有些沙哑,淡淡道:“这或许的确是存在一些误会,殿下过去对政事了解不深,因而有了误解,臣也是没有考虑周全。”
“请殿下宽恕。”
扶苏笑着道:“若非少府指点,扶苏恐还没有意识到呢,少府何错之有?”
“只是少府眼下可还有事要告诉?”
“若是没有,我这边还有一些政事要处理,恐就不能继续跟少府深谈了。”
扶苏直接开始逐客。
杜赫目光一凝。
他却是没有再出头,只是目光冷漠的移向了阎乐。
见杜赫看向自己,阎乐当即脸一黑。
他自是明白杜赫的心思。
前面杜赫在扶苏面前出了丑,不愿再继续出头,所以想让自己开口,但他又如何看不出,扶苏显然是提前就做好了应对,自己这问出来,多半要为扶苏嫉恨。
他实在有些不愿。
阎乐低垂着头,不去面对杜赫目光。
见状。
计然冷笑一声。
他笑着看向阎乐,一副为阎乐考虑的面色,开口道:“方才来的路上,我们遇到咸阳令,咸阳令似乎说有事想向殿下求证,只是咸阳令第一次见殿下,难免有些紧张,所以一时不敢开口。”
“阎乐。”
“把心中想问的问出来吧。”
“殿下就在这,有什么事,殿下都能为你解答。”
“说吧!”
其他官员也纷纷开口。
“阎乐,还不抓紧机会,莫要让殿下久等。”
“没听到殿下说吗?殿下的时间宝贵着哩,岂容你在这浪费,快点说!”
“.”
听着众人的催促,阎乐涨红了脸。
若非他人微言轻,不然定要当面顶回去,这些朝臣实在非人哉,他怎么说也是出力最多的人,结果这些人竟全然不在乎自己死活。
真是岂有此理。
阎乐心中也是一阵恼怒。
他已在心中暗暗发誓,不要给他找到机会,不然他定要将今日之憋屈,千倍万倍的报复回来,还有扶苏,他同样不会放过。
只是他现在同样清楚。
眼下大局为重。
唯有将扶苏彻底拉下去,胡亥才有上位的机会,而他也才有一步登天的可能,为了日后的荣华富贵,为了日后的飞黄腾达,他最终还是将这口怨气咽了下去。
他抬起头,脸上露出一抹笑容。
他朝扶苏跟四周朝臣拱手道:“下官前面太过激动,一时失了心神,也没了分寸,还请殿下跟各位长吏见谅。”
“臣的确心中有一些疑问。”
“这次城中流言风行,而臣作为咸阳令,更为关心的其实是另一件事。”
“便是这位‘钟先生’的身份。”
“目前就臣查到的信息来看,他的户籍并不在关中,也似乎一直是以‘亡人’的形式,居住生活在城中,只是按大秦律令,这种情况是不当出现的。”
“臣既知晓了此事,却是需将此事查明。”
“只是此人跟殿下关系莫逆,而其居住之所,似有宫中侍从阻拦,因而臣这才斗胆前来取证。”
“想知晓此人的真正身份。”
“还请殿下成全。”
“阎乐拜谢。”
说完。
阎乐怕扶苏嫉恨,当场跪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