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一章 :抹黑与无力挣扎~
~
自从《探索》期刊发布了两篇和碳基芯片相关的论文以来,硅基半导体产业界就像是海底喷发的火山般,掀起了惊天骇浪。
碳基芯片技术突破,硅基芯片即将落幕。
这一惊天动地的消息,还是由当今学术界最出名的徐川教授亲手公开的,这对于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爆炸性的消息。
这几天以来,无论是以米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还是掌握了硅基半导体产业链的民间资本,都陷入了一阵恐慌中。
几乎所有人都在担心,资本家在担心碳基芯片取代硅基芯片,担心碳基半导体占据硅基半导体的市场,自己失去垄断的地位和无尽的财富。
而普通人也在担心,担心自己随时被公司企业裁员。
毕竟硅基芯片与硅基半导体产业一旦开始落幕,那么占据着这个庞大无比市场的资本必然会从中撤离。
而裁员,往往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市场不再广袤,还养着那么多人做什么?
一时间,整个依赖硅基半导体产业为生的群体,都人心惶惶的。
从普通员工到公司中高层,乃至顶层拿着股份的打工皇帝或者资本,都在恐惧着未来。
不过就在这时,针对碳基芯片技术突破的质疑,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
而首先提出相关质疑的,是世界著名的半导体技术与科学杂志《JSTS期刊》。
该期刊的旨在为从事更广泛集成电路技术的研发人员提供一个论坛和交流讨论的地方,提高整体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
JSTS的主编在对外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探索》上公开的两篇论文可能存在严重的问题。
他们联合了米国加州理工大学半导体领域的顶尖大牛霍布斯·韦伯斯特教授一起研究了《探索·总刊》,发现上面公开的数据存在着异常情况。
比如《探索·总刊》公开的实验数据中,碳基芯片的热设计功耗TDP仅仅只有30W,而主频却高达5.8GHz
即便是碳基材料在半导体领域有着优势,但按照数据推算,成品碳基芯片也不可能达到如此夸张的性能数据。
为此,他们还给出了完整的模拟计算数据和性能,按照每平方毫米集成一千万颗碳基晶体管的数据,模拟出来的碳基芯片在性能上仅仅只有论文上的一半不到。
简而言之,《探索·总刊》上公开的论文上的实验数据,可能存在编造和夸大的情况。
不得不说,在半导体领域,《JSTS期刊》的影响力还是相当大的,当这篇采访报道出来的时候,立刻就在半导体技术与科学论坛上掀起了不小的讨论。
在不少从事硅基半导体产业研究的学者或科研人员看来,加州理工大学霍布斯·韦伯斯特教授公开的这份模拟数据的确很有意思。
碳基芯片的性能究竟能达到一个怎样的层次,《探索·总刊》上的实验数据到底有没有造假,在这个本就占据了热搜的时间点,掀起了不小的讨论。
而公开站出来质疑和表态的,也并不单单是《JSTS期刊》一家。
针对《探索·总刊》上的实验数据,许多半导体领域的大牛或顶级的企业都表示自己正在进行研究和模拟实验,并且对碳基芯片能否做到这个程度表示了极大的质疑。
甚至包括半导体领域最具权威的期刊杂志《IEEE》,并且还是由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的副理事长对外接受了采访,表示IEEE对《探索·总刊》的实验数据存在疑惑
并且IEEE希望做出这枚碳基芯片的星海研究院能够配合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的调查,或者是提供基础芯片样本,以进行实验测试。
当IEEE这个半导体领域最具权威的期刊杂志都公开站出来表达后,整个半导体领域都沸腾了起来。
无论是业内,还是界外,对于碳基芯片的讨论,再度热闹了起来。
【.一群蠢货!看吧,我早就说碳基芯片根本就不可能取代硅基芯片,这东西就像是元宇宙一样,以现在的科技发展根本就不可能做到!】
【我更怀疑是否真的研究出来了碳基芯片,毕竟要知道研究这项技术的有太多太多了,比如英特尔、高通、AMD在内全球那么多家优秀的半导体企业,在碳基芯片上几乎都没有进展,而星海研究院一家能源研究所,从未涉及过芯片的实验室突然宣布自己完成了碳基芯片.就算是公开这个消息的是那位徐教授,我也保持质疑的态度。】
【如果说《探索·总刊》上的那篇论文是徐教授署名的第一作者,我可能还会相信,但仅仅是挂名一个通讯作者.我甚至怀疑他有没有认真的考察过里面的实验数据。】
【ε=(ο`*)))唉,看样子徐教授也在走其他期刊的老路了,《探索》这么好的一个期刊,居然也会刊登这种论文,简直辱没了强电统一理论!】
【或许徐教授并没有亲自审核这篇论文呢?毕竟他又不是半导体领域的学者,可能是《探索》找的外面的学者做的审核?】
【但我不相信他对于这件事一点都不知情。】
不得不说,在半导体领域,这些老牌企业和西方利益集团的实力的确相当的夸张。
无论是媒体,还是学术界,亦或者是半导体产业界,都有大批的人甚至不乏顶尖的学者与公司企业快速的站了出来,进行站台、支持和反对。
短短两三天的时间,互联网上,学术界甚至是产业界内部的风声便已经完全反转了。
从一开始众人对碳基芯片的期待,再到大部分人都开始质疑《探索·总刊》论文上的实验数据可能存在编造。
这些掌握着世界传播媒体的西方利益集团和占据着硅基半导体产业链的国家与企业,这一次寻找到的突破点或者说‘抹黑点’确实相当的犀利。
他们并没有去质疑《探索·材料学》上有关于高密集成碳纳米管阵列这项核心技术难题是否已经真实的突破了。
而是选择了对《探索·总刊》上的碳基芯片数据进行了质疑。
一方面,这篇论文是仅仅是徐川挂名的通讯作者,而非第一作者。对于外界来说,这意味着可能是只是借助那位徐教授的名气,或者说是挂在他名下的一个科研项目,而非他本人亲自研究的。
甚至那位徐教授可能都没有完全了解过碳基芯片的具体参数、性能指标等等。
毕竟是否是他本人亲自完成的,对于学术界和外界来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虽然说对于操控这一切的资本利益集团来说,徐川挂名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毕竟自从这家伙在学术界闯出赫赫声名后,就没有在几篇论文上挂名过通讯作者,或者说参与过什么其他不在自己研究范围内的学术实验。
几篇挂了他通讯作者的论文,基本都是他的学生的毕业论文。
这种情况下,其实不少人都清楚,挂他的通讯作者名字和唯一作者名字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但是普通人对于这些并不知情。
混淆视听对于如今的半导体产业界来说利处还是非常大的。
至少他们必须要给产业界和股民信心,才能够支撑起硅基半导体的阵地,保证其不会崩坏的太快。
对于徐川来说,在学术研究上遭遇质疑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即便是他在数学界完成了三大千禧年猜想难题的证明,如果能有幸证明下一个黎曼猜想,该被质疑的还是得被质疑。
但老实说,说他在实验数据上造假,伪造实验数据这种事情,别说这辈子了,就是上辈子都没有过。
当然了,他也很清楚最近两天为什么外界的舆论风向为什么突然就变了。
芯片和半导体产业是米国的核心产业,说是他们操控全世界的命脉都不为过。
石油-米元体系虽然关键,但它仅仅是米国霸quan主意的表面而已。
准确的来说,米国不是因为石油而确立的霸权,而是米国已经确立了霸权,后续选择了石油作为锚定物而已。
而支撑起霸权的,最核心的是强悍的军事力量,以及蓬勃发展领先全世界的高科技。
这两者才是米国纵横和收割全世界,支撑它自己发展的真正利器。
而在高科技领域中,芯片与半导体产业无疑是最核心的基础。
当这一核心基础领域被他们所触碰,甚至有能力掀翻的时候,米国不采取行动那就真正的见鬼了。
抹黑《探索》期刊,质疑《探索·总刊》上刊登的论文存在数据造假,伪造实验数据这种事情只不过是个开头而已。
后续肯定还有一连串的组合拳,来针对碳基芯片和碳基半导体领域的发展。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尤其是米国会允许自己掌控全世界的手段被人掀翻在地。
哪怕是未来真的可能被干翻,至少现在他们也会想尽各种办法来维护自己的掌控垄断地位。
如果这一期的《基于高密集成碳纳米管阵列的高性能碳基芯片!》与《基于碳基半导体材料高密集成碳纳米管阵列的方法!》两篇论文不是发在他们自己建立起来的《探索》期刊上。
而是发在由米国掌握的学术期刊,比如《IEEE》或者是《JSTS》等SCI期刊上,迎接它的后果是什么。
可以想象的到的是,后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撤稿’!
即便是这两篇论文完全正确,不存在任何的实验数据造假,米国也不可能允许它们公开打破他们在半导体领域的垄断地位。
但是现在嘛.
徐川的嘴角勾起了一抹笑容,《探索》可是他亲手建立起来的期刊杂志,尽管成立的时间并不久,但它在学术界的名声,已经不弱于《自然》《科学》这些老牌期刊了。
更关键的是,米国可拿《探索》没有任何的办法。
除非他们能够禁止《探索》在米国境内销售。
但是这可能吗?
用屁股思考,总統的位置上坐一条狗都不可能做出这样的决定。
老米真要禁止《探索》期刊在米国销售了,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就是米国本土的学者,而第二个跳出来的就是各大高校高科技企业了。
毕竟《探索》虽然目前发行的刊物的次数不多,但每一次刊登的论文对于学术界乃至科学界的影响都无比巨大。
它就像是锂电池行业的人工SEI薄膜一样,如果不用,那么你的锂电池在容量、续航、安全性等各方面都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所以对于如今的米国来说,他们能做到的,就是像现在这样,想尽办法通过媒体、半导体工业界、学术界等各种渠道来抹黑《探索》期刊,质疑刊登在上面的碳基芯片实验数据是否真实了。
但这对于他们来说,这有影响吗?
在徐川看来,这只不过米国与硅基半导体产业界最后的无力挣扎而已。
只要他公开的两篇论文还挂在《探索》期刊上,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带来的影响力只会越来越大,而抹黑碳基芯片的声音也只会越来越弱。
不过对于徐川来说,他并不准备就这样看着对方肆意抹黑《探索》期刊和碳基芯片!
对这种再简单的抹黑手段,他们的反击能力,实在太多太多了。
而且,这种抹黑行为,对于他个人的名声以及《探索》的名誉来说,都是有关联的。
看着电脑屏幕上的新闻,徐川嘴角勾起了一抹笑容,从桌上摸起手机,打了个电话出去。
“喂,我是徐川。”
“嗯,对,成品碳基芯片的新闻发布会.”
“可以开始举办了!”
自从《探索》期刊发布了两篇和碳基芯片相关的论文以来,硅基半导体产业界就像是海底喷发的火山般,掀起了惊天骇浪。
碳基芯片技术突破,硅基芯片即将落幕。
这一惊天动地的消息,还是由当今学术界最出名的徐川教授亲手公开的,这对于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爆炸性的消息。
这几天以来,无论是以米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还是掌握了硅基半导体产业链的民间资本,都陷入了一阵恐慌中。
几乎所有人都在担心,资本家在担心碳基芯片取代硅基芯片,担心碳基半导体占据硅基半导体的市场,自己失去垄断的地位和无尽的财富。
而普通人也在担心,担心自己随时被公司企业裁员。
毕竟硅基芯片与硅基半导体产业一旦开始落幕,那么占据着这个庞大无比市场的资本必然会从中撤离。
而裁员,往往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市场不再广袤,还养着那么多人做什么?
一时间,整个依赖硅基半导体产业为生的群体,都人心惶惶的。
从普通员工到公司中高层,乃至顶层拿着股份的打工皇帝或者资本,都在恐惧着未来。
不过就在这时,针对碳基芯片技术突破的质疑,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
而首先提出相关质疑的,是世界著名的半导体技术与科学杂志《JSTS期刊》。
该期刊的旨在为从事更广泛集成电路技术的研发人员提供一个论坛和交流讨论的地方,提高整体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
JSTS的主编在对外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探索》上公开的两篇论文可能存在严重的问题。
他们联合了米国加州理工大学半导体领域的顶尖大牛霍布斯·韦伯斯特教授一起研究了《探索·总刊》,发现上面公开的数据存在着异常情况。
比如《探索·总刊》公开的实验数据中,碳基芯片的热设计功耗TDP仅仅只有30W,而主频却高达5.8GHz
即便是碳基材料在半导体领域有着优势,但按照数据推算,成品碳基芯片也不可能达到如此夸张的性能数据。
为此,他们还给出了完整的模拟计算数据和性能,按照每平方毫米集成一千万颗碳基晶体管的数据,模拟出来的碳基芯片在性能上仅仅只有论文上的一半不到。
简而言之,《探索·总刊》上公开的论文上的实验数据,可能存在编造和夸大的情况。
不得不说,在半导体领域,《JSTS期刊》的影响力还是相当大的,当这篇采访报道出来的时候,立刻就在半导体技术与科学论坛上掀起了不小的讨论。
在不少从事硅基半导体产业研究的学者或科研人员看来,加州理工大学霍布斯·韦伯斯特教授公开的这份模拟数据的确很有意思。
碳基芯片的性能究竟能达到一个怎样的层次,《探索·总刊》上的实验数据到底有没有造假,在这个本就占据了热搜的时间点,掀起了不小的讨论。
而公开站出来质疑和表态的,也并不单单是《JSTS期刊》一家。
针对《探索·总刊》上的实验数据,许多半导体领域的大牛或顶级的企业都表示自己正在进行研究和模拟实验,并且对碳基芯片能否做到这个程度表示了极大的质疑。
甚至包括半导体领域最具权威的期刊杂志《IEEE》,并且还是由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的副理事长对外接受了采访,表示IEEE对《探索·总刊》的实验数据存在疑惑
并且IEEE希望做出这枚碳基芯片的星海研究院能够配合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的调查,或者是提供基础芯片样本,以进行实验测试。
当IEEE这个半导体领域最具权威的期刊杂志都公开站出来表达后,整个半导体领域都沸腾了起来。
无论是业内,还是界外,对于碳基芯片的讨论,再度热闹了起来。
【.一群蠢货!看吧,我早就说碳基芯片根本就不可能取代硅基芯片,这东西就像是元宇宙一样,以现在的科技发展根本就不可能做到!】
【我更怀疑是否真的研究出来了碳基芯片,毕竟要知道研究这项技术的有太多太多了,比如英特尔、高通、AMD在内全球那么多家优秀的半导体企业,在碳基芯片上几乎都没有进展,而星海研究院一家能源研究所,从未涉及过芯片的实验室突然宣布自己完成了碳基芯片.就算是公开这个消息的是那位徐教授,我也保持质疑的态度。】
【如果说《探索·总刊》上的那篇论文是徐教授署名的第一作者,我可能还会相信,但仅仅是挂名一个通讯作者.我甚至怀疑他有没有认真的考察过里面的实验数据。】
【ε=(ο`*)))唉,看样子徐教授也在走其他期刊的老路了,《探索》这么好的一个期刊,居然也会刊登这种论文,简直辱没了强电统一理论!】
【或许徐教授并没有亲自审核这篇论文呢?毕竟他又不是半导体领域的学者,可能是《探索》找的外面的学者做的审核?】
【但我不相信他对于这件事一点都不知情。】
不得不说,在半导体领域,这些老牌企业和西方利益集团的实力的确相当的夸张。
无论是媒体,还是学术界,亦或者是半导体产业界,都有大批的人甚至不乏顶尖的学者与公司企业快速的站了出来,进行站台、支持和反对。
短短两三天的时间,互联网上,学术界甚至是产业界内部的风声便已经完全反转了。
从一开始众人对碳基芯片的期待,再到大部分人都开始质疑《探索·总刊》论文上的实验数据可能存在编造。
这些掌握着世界传播媒体的西方利益集团和占据着硅基半导体产业链的国家与企业,这一次寻找到的突破点或者说‘抹黑点’确实相当的犀利。
他们并没有去质疑《探索·材料学》上有关于高密集成碳纳米管阵列这项核心技术难题是否已经真实的突破了。
而是选择了对《探索·总刊》上的碳基芯片数据进行了质疑。
一方面,这篇论文是仅仅是徐川挂名的通讯作者,而非第一作者。对于外界来说,这意味着可能是只是借助那位徐教授的名气,或者说是挂在他名下的一个科研项目,而非他本人亲自研究的。
甚至那位徐教授可能都没有完全了解过碳基芯片的具体参数、性能指标等等。
毕竟是否是他本人亲自完成的,对于学术界和外界来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虽然说对于操控这一切的资本利益集团来说,徐川挂名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毕竟自从这家伙在学术界闯出赫赫声名后,就没有在几篇论文上挂名过通讯作者,或者说参与过什么其他不在自己研究范围内的学术实验。
几篇挂了他通讯作者的论文,基本都是他的学生的毕业论文。
这种情况下,其实不少人都清楚,挂他的通讯作者名字和唯一作者名字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但是普通人对于这些并不知情。
混淆视听对于如今的半导体产业界来说利处还是非常大的。
至少他们必须要给产业界和股民信心,才能够支撑起硅基半导体的阵地,保证其不会崩坏的太快。
对于徐川来说,在学术研究上遭遇质疑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即便是他在数学界完成了三大千禧年猜想难题的证明,如果能有幸证明下一个黎曼猜想,该被质疑的还是得被质疑。
但老实说,说他在实验数据上造假,伪造实验数据这种事情,别说这辈子了,就是上辈子都没有过。
当然了,他也很清楚最近两天为什么外界的舆论风向为什么突然就变了。
芯片和半导体产业是米国的核心产业,说是他们操控全世界的命脉都不为过。
石油-米元体系虽然关键,但它仅仅是米国霸quan主意的表面而已。
准确的来说,米国不是因为石油而确立的霸权,而是米国已经确立了霸权,后续选择了石油作为锚定物而已。
而支撑起霸权的,最核心的是强悍的军事力量,以及蓬勃发展领先全世界的高科技。
这两者才是米国纵横和收割全世界,支撑它自己发展的真正利器。
而在高科技领域中,芯片与半导体产业无疑是最核心的基础。
当这一核心基础领域被他们所触碰,甚至有能力掀翻的时候,米国不采取行动那就真正的见鬼了。
抹黑《探索》期刊,质疑《探索·总刊》上刊登的论文存在数据造假,伪造实验数据这种事情只不过是个开头而已。
后续肯定还有一连串的组合拳,来针对碳基芯片和碳基半导体领域的发展。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尤其是米国会允许自己掌控全世界的手段被人掀翻在地。
哪怕是未来真的可能被干翻,至少现在他们也会想尽各种办法来维护自己的掌控垄断地位。
如果这一期的《基于高密集成碳纳米管阵列的高性能碳基芯片!》与《基于碳基半导体材料高密集成碳纳米管阵列的方法!》两篇论文不是发在他们自己建立起来的《探索》期刊上。
而是发在由米国掌握的学术期刊,比如《IEEE》或者是《JSTS》等SCI期刊上,迎接它的后果是什么。
可以想象的到的是,后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撤稿’!
即便是这两篇论文完全正确,不存在任何的实验数据造假,米国也不可能允许它们公开打破他们在半导体领域的垄断地位。
但是现在嘛.
徐川的嘴角勾起了一抹笑容,《探索》可是他亲手建立起来的期刊杂志,尽管成立的时间并不久,但它在学术界的名声,已经不弱于《自然》《科学》这些老牌期刊了。
更关键的是,米国可拿《探索》没有任何的办法。
除非他们能够禁止《探索》在米国境内销售。
但是这可能吗?
用屁股思考,总統的位置上坐一条狗都不可能做出这样的决定。
老米真要禁止《探索》期刊在米国销售了,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就是米国本土的学者,而第二个跳出来的就是各大高校高科技企业了。
毕竟《探索》虽然目前发行的刊物的次数不多,但每一次刊登的论文对于学术界乃至科学界的影响都无比巨大。
它就像是锂电池行业的人工SEI薄膜一样,如果不用,那么你的锂电池在容量、续航、安全性等各方面都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所以对于如今的米国来说,他们能做到的,就是像现在这样,想尽办法通过媒体、半导体工业界、学术界等各种渠道来抹黑《探索》期刊,质疑刊登在上面的碳基芯片实验数据是否真实了。
但这对于他们来说,这有影响吗?
在徐川看来,这只不过米国与硅基半导体产业界最后的无力挣扎而已。
只要他公开的两篇论文还挂在《探索》期刊上,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带来的影响力只会越来越大,而抹黑碳基芯片的声音也只会越来越弱。
不过对于徐川来说,他并不准备就这样看着对方肆意抹黑《探索》期刊和碳基芯片!
对这种再简单的抹黑手段,他们的反击能力,实在太多太多了。
而且,这种抹黑行为,对于他个人的名声以及《探索》的名誉来说,都是有关联的。
看着电脑屏幕上的新闻,徐川嘴角勾起了一抹笑容,从桌上摸起手机,打了个电话出去。
“喂,我是徐川。”
“嗯,对,成品碳基芯片的新闻发布会.”
“可以开始举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