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张周给了,具体是什么,他不会解释,就算张鹤龄吹胡子瞪眼也没用。

    这就相当于是一种暗示了。

    如果皇帝纳妃这件事他自己出面,那就太没水平。

    要么太皇太后来,要么张皇后或者张家人来……

    想达成必要条件,需要张周在背后穿针引线,等事后之后还要显得一切跟他无关的样子。

    “张先生,您先前跟寿宁侯说过什么了?”

    回去的路上,赶车的孙上器很关心这个问题。

    这涉及到他来日如何去交差。

    张周道:“没什么,简单谈了谈,对了,替我将这这份礼物,交还给陛下,让萧公公去。告诉陛下,就说皇后让我办的事,我很难办到,只能把这馈赠退回去了。”

    “这……”

    孙上器很为难。

    他在想,这礼物退给皇后就是了,退给皇帝算什么意思?

    张周则显得很悠哉,马车里,手揽着王明珊的腰,那纤细触手的感觉,不比教坊司的姑娘好?

    可惜了。

    好不容易有见识大明风月的机会,但好像是错过了。

    “送回去吧,我给陛下或朝廷办事,讲求的是做多少事拿多少馈赠,做不到的事如果领赏了,内心不安。盗亦有道,何况我是臣子呢?”

    “……”

    孙上器很无语。

    这怎么跟强盗还类比上去了?

    孙上器心里也在发愁,本来还想跟张周这个高明的人学一点为人处世的方略,但发现很多东西他真是学不来,如果真有人给他馈赠这些东西,他不赶紧拿回家?

    这都能吐出来……不会肉疼吗?

    ……

    ……

    乾清宫,深夜。

    朱祐樘还在批阅奏疏,最近几日他都没有去坤宁宫,以他的想法,要等到张延龄的事有了结论以后再去。

    “陛下……”

    萧敬出现在他面前,将张周给孙上器的木匣,原封不动带到了皇帝面前。

    “这是?”朱祐樘皱眉。

    萧敬这才说了寿宁侯邀见张周的事,还说明这是张皇后赐给张周的。

    朱祐樘略带气恼道:“延龄的事,皇后不问朕,为何要问秉宽?还给秉宽送这些,是让秉宽以后做事的时候顾念他事,有大计也不跟朕提了吗?”

    听到皇帝的话,萧敬连大气都不敢喘。

    本来萧敬也没太想明白张周把这些馈赠送回来的原因,现在他仿佛是觉得,难道张周这是在故意挑拨皇帝跟皇后的关系?

    张周应该不会这么做吧?

    但皇帝的生气,却是实在的。

    “陛下息怒。”本来还在不远处方桌前批阅奏疏的戴义,赶紧过去劝。

    朱祐樘道:“秉宽能得悉天意,每每都能提醒于朕,让朕有所防备,他给朕的很多建议,是朝臣和你们所不敢提的,正因为他不拘于世俗的礼法,可以跟朕坦诚而言,朕才会觉得他,乃是大明的柱梁。而现在,皇后则想把秉宽变成一个趋炎附势的小人,皇后这么做难道就没考虑过后果?”

    这下戴义和萧敬好像明白了为何皇帝会这么生气。

    萧敬急忙道:“陛下,张先生的意思,是他爱财但取之有道,无能为力的事情,他不会取之。”

    “他做得对。”朱祐樘道,“如果做事有了顾念,他跟朝臣还有何区别?朕其实最怕的,就是他入朝为官之后,为了附和同僚,而变得中庸、保守。也不想让他为权贵所屈,跟他说,如果再有人给他送礼找他办事的,礼他可照收,但一件事也不许给那些人办!”

    本来戴义和萧敬以为皇帝要说,有人去送礼办事,让张周把礼都退回去,或者上缴。

    结果听皇帝说完,他们都很惊讶。

    还能这样?

    让张周收钱不办事?

    “久而久之,那些人自然不会再去找他!不过若是他不收,就由东厂暂管。”朱祐樘大概是觉得张周人品很好,无端的钱财不会收,毕竟连皇后所赐予的都能退回来,这已非一般人能有的气量。

    所以他又补充了一句。

    萧敬在苦笑。

    怎么还有东厂的事?

    戴义问询:“那陛下,这些……”

    “放在这里,等延龄的事定下之后,让皇后自行拿回去!还不够丢人的!”

    朱祐樘似乎觉得妻子很不像话,简直是给他这个丈夫脸上抹黑。

    旁边的萧敬显得有几分忌惮,毕竟给皇后和张周之间穿针引线的人是他,如果被皇帝知道……那他可能就要另调职位,或者是要夺职闲住了。

    ……

    ……

    翌日清早。

    朝议接近尾声,本到了散朝时,朱祐樘似是想到什么,对在场的大臣道:“诸位卿家,朕把话说开了,最近将建昌伯收押于北镇抚司,尔等可都知晓吧?”

    大臣当然都知道这件事,但张延龄被皇帝关押,那是好事。() ()

    都想看热闹,谁会去提呢?

    刘健道:“陛下,可是因为地方有宵小以建昌伯名义掠夺民财之事?”

    “是,也不是。”

    朱祐樘语气很干脆,“其实是有人告诉朕,上天可能会因为朕对张氏外戚的宠信,而降下责罚。所以朕不得不如此。”

    在场大臣一片哗然。

    还能这样?

    谁跟皇帝这么提的?简直是内行啊!

    知道皇帝宠信张家兄弟俩,不可能会拿张家兄弟开刀,干脆拿皇帝最忌惮的天意说事,但这种事搞不好的话,就容易把自己折进去。

    就好像清宁宫起火被人联想到是李广的罪过,那也是大臣们一直在皇帝面前提到李广不该修毓秀亭,还有周太皇太后在背后煽风点火……可不是一次火灾就能强行联系的。

    跟皇帝提议的人,是有多大的把握,能让皇帝觉得某件事情一定能跟张延龄为非作歹联系上?

    刘健继续问道:“陛下,不知是何人,是为何事?”

    “这个你们便不要问了。”朱祐樘没有说这是张周提议的,他也不想在张周出仕之前把张周抬到太高的位置。

    但在场的大臣,其实多数人都联想到了先前那个近乎能准确预言所有事情的张贡生。

    除了他,还有谁现在能让皇帝在张家问题上,态度如此坚决呢?

    “至于事情,很可能会在建昌卫、建昌府、建昌县,发生一次地动,诸位卿家,朕把话放在这里,朕过去几年,对于张氏外戚的确是骄纵了一些,但那毕竟是朕的姻亲亲眷,如果是因为朕对他们的任用而令上天生怒,那朕也是会及时拨乱反正。就这样!退朝!”

    皇帝只是把话撂下,未解释太多,起身便走。

    ……

    ……

    等皇帝离开,大臣们不出意外的,都议论开了。

    “最近陛下随便抛出一件事,都是如此耸人听闻,地方发生地动,这分明是姓张的贡生所能预料的,他真的能窥探天机,每每事态都能为他所掌控?”

    这次说话的,是通政使元守直。

    而元守直是刻意在众大臣还没离开午门时,大声说出这话,要让在场的大臣都能听到。

    屠滽过去,低声提醒他一句,大概的意思是,咱还是出宫的路上再说。

    因为这次张周是针对张延龄,还有张家外戚的,大臣们不像之前几次抵触那么大。

    “刘阁老,怎说?”出了午门,一群人还是围上了刘健和谢迁。

    这会就体现出李东阳不在的劣势了,如果有李东阳在,完全可以由李东阳出来定场面,而无须刘健发话。

    而谢迁因为平时嬉笑怒骂的话太多,以至于他在人前硬气不起来。

    刘健道:“若有其事,是为亡羊补牢犹未晚矣,只希望上天不要迁怒于百姓才好。”

    意思是,如果地动还算温和,只是震几下,那对我们是好事啊。

    皇帝知道了上天对他的警示,还惩罚了张延龄,就算有人跳出朝廷的框架去给皇帝进方士之言,对我们来讲也没有什么损失。

    “对!”

    这次由屠滽出来发了话,“百姓安,朝廷才安,我等也可心安。诸位,还是不要多议论了,只待这几日,看是否有此事便罢。”

    元守直又从人堆里钻出来,问道:“地动的事,还能一而再言中不成?自古以来,就未曾有闻。”

    刘健也摇摇头,不再跟这群人说什么。

    从常理来说,地动的事的确不可能为人所提前知悉,更不可能一而再被人言中,但有人就是敢预言,还每次都能说中……这跟谁讲理去?

    孤证不立,但现在是孤证吗?

    连刘健都开始怀疑,这张秉宽不会真有大神通吧?

    这种人不好斗啊。

    ……

    ……

    刘健和谢迁要走的路,跟这些人不同。

    二人到了内阁值房前,谢迁笑着问道:“若是张秉宽入朝,那我等该如何与他相处?即便他官职微末,这朝堂却能有他一席之地!”

    谢迁现在也看出来了。

    大臣加起来的影响力,或许还不如张周一个人大。

    “于乔你觉得呢?”

    刘健反问。

    谢迁摇头:“是李广也不是李广,是文臣也非文臣。为朝廷立功,也能做到忠君体国,可一旦成为近佞,就意味着不为世俗所容,一时不偏私,又怎可能做到事事不偏私?若再这么下去,或是臣民只当有张周,而不知有朝廷,是该遏制一下。”

    “如何扼制?”刘健又问了个灵魂拷问一般的问题。

    谢迁一怔。

    他从刘健的反应便看出,他自己的意思,是尽量去限制。

    而刘健作为首辅,大概是想将张周彻底“扼制”,是要把张周的仕途给掐死。

章节目录

大明第一贡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一语不语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一语不语并收藏大明第一贡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