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佑樘身体有所好转之后,追求跟以往不一样了。</P>
他现在除了想获得必要的健康,还想获得生活质量,大有一种未来我不过了,就这几年让我享受一下人生,风火激荡十五载,死我都愿意。</P>
张周却没好意思告诉他,陛下,您的身体按照历史来说,就剩下四年半的活头,当然有我在,你得肺炎什么的,我能帮你治,但谁知道你天命是不是就这四年多?要是老天真要收你走,我也拦不住。</P>
关于调理的“方子”,张周也知道该下点“猛药”。</P>
但想让一个人的身体在体质上得到好转,仍旧无非是注重饮食和勤加锻炼这两种,恰恰这二者都不是朱佑樘容易兑现的,就在于朱佑樘的性子温吞,还挑食,再加上病恹恹的不想去锻炼……连出去走走都费事。</P>
这就让张周大感头疼了。</P>
张周留在上听处研究他的方子。</P>
本来这是个处理朝廷大事的地方,但现在却好像成了皇宫御药房的办事处,就在他低着头打着哈欠百无聊赖时,朱厚照蹦蹦跳跳出现在他面前。</P>
“先生。”</P>
朱厚照咧嘴一笑,显得有几分得意。</P>
张周道:“偷跑出来的?”</P>
“不是,父皇说了,只要我读书勤奋,我就可以过来,还说以后这里有什么军机大事商讨,我也能过来旁听,今天我可把讲官所布置的课业都完成了才过来呢。”朱厚照道,“天色不早了呢。”</P>
张周看了看天色,果然都快日落了。</P>
不过冬天昼短,上听处刚设立,连个上下班的规矩都还没订下,张周也在琢磨,以后是不是也把上听处搞成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衙门。</P>
但既然是想跟内阁叫板,或者说是皇帝理想中取代内阁的衙门,就不能太过于懈怠。</P>
“西北有什么大事吗?”朱厚照一脸兴冲冲继续问着,“听说鞑子又在内斗了,打得不可开交,咱大明是不是来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新建伯出兵吗?或者从三边出兵,把河套之地的防线往北推,我觉得就很好。”</P>
张周道:“时值年关,非必要,大明是不会出兵的。”</P>
“那还有啥意思?”</P>
朱厚照往旁边的椅子上一坐,却是那椅子正是朱佑樘之前过来时坐过的地方,他翘着二郎腿道,“这次去江南,我学了不少,下次咱就是一起去西北了吧?给安排一下,咱能一次把鞑子给灭了!到时让父皇刮目相看。”</P>
小伙子挺有志气。</P>
但还是嫩了点。</P>
张周不想理会朱厚照在旁边掰扯,却是刘瑾立在门口大声道:“殿下,中宫派人来传话,说是让您过去。”</P>
“没见我正在跟张先生谈朝廷大事呢?一边靠着去。”朱厚照显得不耐烦。</P>
即便回到京城,朱厚照也喜欢缠着张周,自然不是为了学习,而是张周身上有他所憧憬和好奇向往的东西。</P>
张周道:“时候不早了,我也到了回去的时候,有时间来日再说。”</P>
“明天你不来啊?”朱厚照好像很了解张周的样子。</P>
说“来日”,就指不定是哪天见了。</P>
张周撇撇嘴道:“上听处只是有个雏形,人员都还没给配齐,我来也要有差事做才可。再说这临近年关,朝廷哪有那么多军机大事给我处置?还是兵部内的事我更需要操心一些。”</P>
朱厚照道:“当兵部尚书有什么意思?还是执领上听处比较好,以后有什么大事你可一定告诉我,我就在旁边,你看咱距离多近?我也想给你出一份力,你看我用心是多么纯良?我不是为了玩!张先生,你可一定要相信我啊!”</P>
……</P>
……</P>
张周算是看出来,把上听处设立在文华殿旁边,还真就方便了朱厚照。</P>
真就好像以后有什么大事,都可以告知朱厚照一声,让这混小子第一时间知晓,甚至参与到事情的谋划中来……朱厚照的意见似乎并不足取,但重在参与。</P>
朱厚照马上就要进入青春期,这时候的孩子也有强烈的表现欲,想证明自己,尤其还是朱厚照这样的大明储君,性格决定这小子绝对安分不了。</P>
之后两天。</P>
张周正常上朝下朝,上听处和兵部都没松懈,却是这天一早朝议之后,谢迁在他往上听处去的路上,将他当叫住。</P>
“谢阁老,不同路吧?”</P>
张周笑着望向内阁值房一边,大概的意思是,咱不在一个衙门,我没有跟你汇报事情的必要,咱也应该避讳这种私下见面。</P>
谢迁道:“听说你暗中跟陛下进言,说是陕西等处将会发生地动,还嘱咐让地方上先行筹备?甚至让百姓搬出屋舍?”</P>
“是。”张周点头。</P>
因为这无关乎他荣誉的问题,事情没有对外张扬,但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P>
谢迁皱眉道:“你何须如此呢?现在没人想把你往方士近佞上归,却是你自己对此倒是执迷不悟,你到底怎么想的?”</P>
张周道:“能算出来,不管是否能兑现,跟陛下提了,若是能挽救大明一名子民的性命,我觉得也是有必要的,我这人心软,看不得别人家破人亡。”</P>
“你……”</P>
谢迁听着就不对味了。</P>
你见不得别人家破人亡,感情我就喜欢看人家破人亡是吧?</P>
“寒冬腊月,你整这么多事情,不怕遭天谴的?百姓若是听了你的,连有瓦遮头的地方都住不了,寒风刺骨病困交加,对于民生的影响有多大?你没顾虑过吗?”谢迁厉声喝问道。</P>
张周好奇道:“地动山摇,屋舍坍塌,到时死伤不在少数,孰轻孰重各人心中总有杆秤吧?再说了,官府就算是倡导了,百姓也有选择的权力,他们可以选择不搬出去,就守在屋子里……我做到分内之事,他们听不听是他们的……就好像我说京师会地动,谢阁老您爱听不听啊。”</P>
谢迁平时以跟人斗嘴擅长,但遇到张周,他登时感觉到很无力。</P>
他跟人斗嘴,始终是要讲求规则和礼法,而张周不一样,什么长幼尊卑的,张周好像一点都不在意。</P>
想到什么说什么,说秃噜嘴了,连皇室都可以消遣和讽刺,更别说是他们这群大臣,奚落的言语更是张口就来。</P>
张周道:“谢阁老,地动发生的地儿,不在京师,离京城远着呢,折腾也折腾不到您头上,操心的事也不用您费心,要不您看这样……待来年孟春时分,咱听听西北的汇报,看地动来没来,您再找我谈谈?”</P>
谢迁算是看出来,想改变张周的“行为逻辑”不太现实了。</P>
本来内阁的设想,既然是打不过张周,也不能加入张周,那就把张周往一个“治世良臣”的方向指引,说白了就是把张周带进他们所认为的“正途”。</P>
但张周隔三差五就拿天意说事,这能是一般文臣所为?</P>
谢迁心想,我真是好心被当成驴肝肺啊,这小子怎就油盐不进呢?你就没想过你的这些所谓的天意,也会有不能兑现的一天?还是说你打算一辈子都靠走这条近佞之路,一条道走到黑了?</P>
……</P>
……</P>
谢迁见过张周,带着一些气恼,回到内阁值房。</P>
刘健和李东阳走过去,问道:“怎说的?”</P>
谢迁道:“执迷不悟,劝也劝不动,看来以后真就是不相为谋了。”</P>
李东阳皱眉道:“地动之事,能言中一两次的,都乃是神人了,他这是如何推算的?能做到每每命中?遇事还能如此笃定?”</P>
谢迁道:“他每次都能命中吗?四海之内,每年上报那么多的地动,何以不见得他每次都能不遗漏呢?”</P>
三人各自落座。</P>() ()
李东阳道:“过去两年的地动,除了被他有心提出来的,或涉及到天意、灾相的,多都没有产生什么实质的人畜损害,但他所言来年陕西的地动,却好似郑重其事,提到人畜的损害,甚至还有屋舍倾塌等事……这就是在说,他在有意挑选一些事,由他自行来决断可说或不可说。”</P>
谢迁眉头紧锁道:“宾之你的意思,是每件事都在他预料之中?”</P>
“可能如此。”李东阳道,“他的出身到现在都没有调查清楚,我们对他的以往所知甚少,连他中举之前的授课、进学情况都查不出来,他就好像是从天而降的,若他身上真有什么神机,陛下如此信奉道学,你们不觉得一切都来得太凑巧了吗?”</P>
皇帝信什么,张周就给皇帝灌什么。</P>
而且一灌一个准,让皇帝被迷得五迷三道的,然后张周说什么就是什么。</P>
张周就好像是上天看准了皇帝的脾性,送到人世间专门治皇帝,并以此把大明带偏的“傀儡”,如此说张周就是上天的代言人,被上天牵着线走的。</P>
谢迁不说话。</P>
因为他能听出来,李东阳并无虚言,跟张周比……传统文臣的劣势太大。</P>
刘健道:“言外之意,是让我们找个能如张秉宽一般的人,上能知晓天意,下能通达圣意?”</P>
李东阳拿出一份奏疏,放到二人面前道:“正一道的张天师,已请旨来京,估摸年后就会抵达。”</P>
话不用多说。</P>
大概的意思是,治张周这种“方士”,应该找个更牛逼的“方士”,那就让龙虎山张天师一门去跟张周斗。</P>
天下信奉道学的,都以张天师一家当成正统,你张周崛起之后,张家肯定会认为自己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到时让二者相争,让皇帝从中分辨谁更牛逼……就算是张周赢了,张周也会得罪道家正统,到时张周不就陷入到腹背受敌的局面了?</P>
刘健叹道:“宾之啊,这到底是为了朝事,还是为了争一时之长短?”</P>
“我说什么了吗?”李东阳的意思,人家正一道的张天师要进京,是为了朝拜,我只是提前通知你们一声。</P>
你们怎会认为我是别有用心呢?</P>
刘健和谢迁自然知道他的意思,你提前跟我们说,大概就是让我们站在正一道那边,暗中给他们撑腰?至少也在背后给张秉宽拆拆台呗?</P>
谢迁则笑呵呵道:“这京师内外,早就有人把张秉宽称之为天师,真不知从此以后,到底论天师,是不是他张秉宽的专属呢?放作我是张氏一族的人,被这么个莫名冒出来的小子在道学上占了优势,也必定不会袖手旁观,总算有热闹瞧喽。”</P>
道士手段太多,我们传统文臣打不过。</P>
那就找个大道士来。</P>
你张秉宽再牛逼,看你怎么跟龙虎山正一道的人斗,人家家大业大,而且信徒广泛,你再牛逼也要屈从于形势……</P>
……</P>
……</P>
有关正一道来京的事,张周早就知晓。</P>
也没太当回事。</P>
因为朱佑樘提前都言明了,道家之事不涉及到正统之争,张周如今身为蔡国公,也不屑于去争个道家正统的威名,至于正一道张家敢不敢跟张周争,那也是个大问题……明知道张周现在深得皇帝的信任,还要来争,那不是自讨没趣?</P>
张周这边家眷没回来,张周仍旧只能当“和尚”。</P>
到晚上仍旧是去戏楼,一边听着外面在排戏,一边在自己的包间内瞅着各种兵部的公文。</P>
他也很发愁。</P>
因为没有从底层一步步爬升,而是直接跃居高位,也给他带来一个不太好的“习惯”,那就是遇事不喜欢敷衍,总想要把问题解决,说到底还是官僚思想没那么重,以至于案牍上各种费神的事情在沟通和处理方面都很棘手。</P>
官场的事情适合“拖”,适合“推诿”,不适合“遇事决事”。</P>
张周人在官场的资历也不够,这需要他从政绩上,尤其是在治理兵部部堂事务上获得历练,以及他人的尊重。</P>
这反倒催生张周不得不处理手头上的事,而很多事又需要跟朝中六部的人沟通,尤其是户部……眼下户部尚书佀钟看似是“后起之秀”,但人家毕竟是传统文臣推上来的,光靠一个王琼,完全还没法把户部对接的事情做好。</P>
“来年开春,大同、延绥两处,铸重炮三十门,另远炮二百四十门……”</P>
“燧石铳四千杆,弹药不计……”</P>
“石材五十万方,用以延绥造城之用,所需盐引折色银十二万两……”</P>
张周光是核算一下来年开春地方上所需要准备的战备物资,数字其实就已经达到了四十万两,而相对于大明的财政收入,这些开销又有些大,毕竟大明过去数年在西北一直过得都是紧日子。</P>
大明也想全军出击,以十几万兵马进兵草原,获得一场大胜。</P>
奈何条件不允许。</P>
西北将士看似是军户,留着打仗的,但多数时候都是在完成修造堡垒、种田、运粮等事,他们真正训练的时间很短,就算给他们大批的军械物资,在没有合适教官的情况下,他们也不懂得如何使用。</P>
研武堂设立的初衷,就是先教会那些将官如何使用新的火器,把大明边军将士的心态从冷兵器往热兵器方向改变。</P>
但本身研武堂也需要朝廷调拨款项来保证运转。</P>
“……研武堂预算开销,十六万两……”</P>
等于说,来年光是一个研武堂,就要占大明如此大的开销,张周也不知道这钱到底是用来干嘛的。</P>
修研武堂的屋舍?修校场?</P>
还是说用以公费开支?铸炮什么的本身是不需要研武堂出银子的,调的又都是京营的士兵……就算是管饭,也花不了这么多银子。</P>
但等他看到下面每一项的预算开支,张周又就觉得好像这十六万两银子还有点捉襟见肘呢。</P>
“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啊。”张周把面前的公文案牍全都合上。</P>
一旁的小长今很识相,赶紧过来给张周斟酒。</P>
却还没等张周拿起酒杯喝两口,他的客人便到了,是宁彤。</P>
宁彤是过来跟张周“学徒”的,因为要一起开药铺,宁彤感觉到这是自己人生的机遇,说不定以后他宁彤就是大明第一女神医了,所以往张周这里来的时候,也是风风火火的样子,拿出了一点事业女强人的姿态来。</P>
却是在她身后,还跟着一名女子,正是陈家女。</P>
“这是蔡国公让妾身所写的计划书,选址在崇文门内,距离皇宫不远,以后会有专人进行打理,妾身作为掌柜,可以随时出外问诊,另外进货会以江南药材商贾为引,各处的药材皆以优者所选,还有每年房租的开销,以及用药的成本等……”</P>
宁彤第一次当个大掌柜,把什么事都列在纸上。</P>
张周看完之后,将计划书丢在一边,冷冷道:“不好,下一个。”</P>
宁彤一听就懵了。</P>
我忙活半天,你一句不好,就给否定了?</P>
陈家女则走过来,把一份账册递给张周道:“去年大同煤矿营收折白银三十六万两,刨除军费开支、调运开销等,净利十七万四千六百五十七两。”</P>
“嗯。挺好。”张周点头。</P>
宁彤一听。</P>
还有这种好事?</P>
我辛辛苦苦做药材生意,一年下来也赚不到个千八百两的,你开个煤矿,一年就能净利十七万多两?</P>
那我还搞什么药材生意?</P>
“蔡国公,请问,您的煤矿……还缺人打理吗?”宁彤也直言不讳问道。</P>
他现在除了想获得必要的健康,还想获得生活质量,大有一种未来我不过了,就这几年让我享受一下人生,风火激荡十五载,死我都愿意。</P>
张周却没好意思告诉他,陛下,您的身体按照历史来说,就剩下四年半的活头,当然有我在,你得肺炎什么的,我能帮你治,但谁知道你天命是不是就这四年多?要是老天真要收你走,我也拦不住。</P>
关于调理的“方子”,张周也知道该下点“猛药”。</P>
但想让一个人的身体在体质上得到好转,仍旧无非是注重饮食和勤加锻炼这两种,恰恰这二者都不是朱佑樘容易兑现的,就在于朱佑樘的性子温吞,还挑食,再加上病恹恹的不想去锻炼……连出去走走都费事。</P>
这就让张周大感头疼了。</P>
张周留在上听处研究他的方子。</P>
本来这是个处理朝廷大事的地方,但现在却好像成了皇宫御药房的办事处,就在他低着头打着哈欠百无聊赖时,朱厚照蹦蹦跳跳出现在他面前。</P>
“先生。”</P>
朱厚照咧嘴一笑,显得有几分得意。</P>
张周道:“偷跑出来的?”</P>
“不是,父皇说了,只要我读书勤奋,我就可以过来,还说以后这里有什么军机大事商讨,我也能过来旁听,今天我可把讲官所布置的课业都完成了才过来呢。”朱厚照道,“天色不早了呢。”</P>
张周看了看天色,果然都快日落了。</P>
不过冬天昼短,上听处刚设立,连个上下班的规矩都还没订下,张周也在琢磨,以后是不是也把上听处搞成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衙门。</P>
但既然是想跟内阁叫板,或者说是皇帝理想中取代内阁的衙门,就不能太过于懈怠。</P>
“西北有什么大事吗?”朱厚照一脸兴冲冲继续问着,“听说鞑子又在内斗了,打得不可开交,咱大明是不是来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新建伯出兵吗?或者从三边出兵,把河套之地的防线往北推,我觉得就很好。”</P>
张周道:“时值年关,非必要,大明是不会出兵的。”</P>
“那还有啥意思?”</P>
朱厚照往旁边的椅子上一坐,却是那椅子正是朱佑樘之前过来时坐过的地方,他翘着二郎腿道,“这次去江南,我学了不少,下次咱就是一起去西北了吧?给安排一下,咱能一次把鞑子给灭了!到时让父皇刮目相看。”</P>
小伙子挺有志气。</P>
但还是嫩了点。</P>
张周不想理会朱厚照在旁边掰扯,却是刘瑾立在门口大声道:“殿下,中宫派人来传话,说是让您过去。”</P>
“没见我正在跟张先生谈朝廷大事呢?一边靠着去。”朱厚照显得不耐烦。</P>
即便回到京城,朱厚照也喜欢缠着张周,自然不是为了学习,而是张周身上有他所憧憬和好奇向往的东西。</P>
张周道:“时候不早了,我也到了回去的时候,有时间来日再说。”</P>
“明天你不来啊?”朱厚照好像很了解张周的样子。</P>
说“来日”,就指不定是哪天见了。</P>
张周撇撇嘴道:“上听处只是有个雏形,人员都还没给配齐,我来也要有差事做才可。再说这临近年关,朝廷哪有那么多军机大事给我处置?还是兵部内的事我更需要操心一些。”</P>
朱厚照道:“当兵部尚书有什么意思?还是执领上听处比较好,以后有什么大事你可一定告诉我,我就在旁边,你看咱距离多近?我也想给你出一份力,你看我用心是多么纯良?我不是为了玩!张先生,你可一定要相信我啊!”</P>
……</P>
……</P>
张周算是看出来,把上听处设立在文华殿旁边,还真就方便了朱厚照。</P>
真就好像以后有什么大事,都可以告知朱厚照一声,让这混小子第一时间知晓,甚至参与到事情的谋划中来……朱厚照的意见似乎并不足取,但重在参与。</P>
朱厚照马上就要进入青春期,这时候的孩子也有强烈的表现欲,想证明自己,尤其还是朱厚照这样的大明储君,性格决定这小子绝对安分不了。</P>
之后两天。</P>
张周正常上朝下朝,上听处和兵部都没松懈,却是这天一早朝议之后,谢迁在他往上听处去的路上,将他当叫住。</P>
“谢阁老,不同路吧?”</P>
张周笑着望向内阁值房一边,大概的意思是,咱不在一个衙门,我没有跟你汇报事情的必要,咱也应该避讳这种私下见面。</P>
谢迁道:“听说你暗中跟陛下进言,说是陕西等处将会发生地动,还嘱咐让地方上先行筹备?甚至让百姓搬出屋舍?”</P>
“是。”张周点头。</P>
因为这无关乎他荣誉的问题,事情没有对外张扬,但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P>
谢迁皱眉道:“你何须如此呢?现在没人想把你往方士近佞上归,却是你自己对此倒是执迷不悟,你到底怎么想的?”</P>
张周道:“能算出来,不管是否能兑现,跟陛下提了,若是能挽救大明一名子民的性命,我觉得也是有必要的,我这人心软,看不得别人家破人亡。”</P>
“你……”</P>
谢迁听着就不对味了。</P>
你见不得别人家破人亡,感情我就喜欢看人家破人亡是吧?</P>
“寒冬腊月,你整这么多事情,不怕遭天谴的?百姓若是听了你的,连有瓦遮头的地方都住不了,寒风刺骨病困交加,对于民生的影响有多大?你没顾虑过吗?”谢迁厉声喝问道。</P>
张周好奇道:“地动山摇,屋舍坍塌,到时死伤不在少数,孰轻孰重各人心中总有杆秤吧?再说了,官府就算是倡导了,百姓也有选择的权力,他们可以选择不搬出去,就守在屋子里……我做到分内之事,他们听不听是他们的……就好像我说京师会地动,谢阁老您爱听不听啊。”</P>
谢迁平时以跟人斗嘴擅长,但遇到张周,他登时感觉到很无力。</P>
他跟人斗嘴,始终是要讲求规则和礼法,而张周不一样,什么长幼尊卑的,张周好像一点都不在意。</P>
想到什么说什么,说秃噜嘴了,连皇室都可以消遣和讽刺,更别说是他们这群大臣,奚落的言语更是张口就来。</P>
张周道:“谢阁老,地动发生的地儿,不在京师,离京城远着呢,折腾也折腾不到您头上,操心的事也不用您费心,要不您看这样……待来年孟春时分,咱听听西北的汇报,看地动来没来,您再找我谈谈?”</P>
谢迁算是看出来,想改变张周的“行为逻辑”不太现实了。</P>
本来内阁的设想,既然是打不过张周,也不能加入张周,那就把张周往一个“治世良臣”的方向指引,说白了就是把张周带进他们所认为的“正途”。</P>
但张周隔三差五就拿天意说事,这能是一般文臣所为?</P>
谢迁心想,我真是好心被当成驴肝肺啊,这小子怎就油盐不进呢?你就没想过你的这些所谓的天意,也会有不能兑现的一天?还是说你打算一辈子都靠走这条近佞之路,一条道走到黑了?</P>
……</P>
……</P>
谢迁见过张周,带着一些气恼,回到内阁值房。</P>
刘健和李东阳走过去,问道:“怎说的?”</P>
谢迁道:“执迷不悟,劝也劝不动,看来以后真就是不相为谋了。”</P>
李东阳皱眉道:“地动之事,能言中一两次的,都乃是神人了,他这是如何推算的?能做到每每命中?遇事还能如此笃定?”</P>
谢迁道:“他每次都能命中吗?四海之内,每年上报那么多的地动,何以不见得他每次都能不遗漏呢?”</P>
三人各自落座。</P>() ()
李东阳道:“过去两年的地动,除了被他有心提出来的,或涉及到天意、灾相的,多都没有产生什么实质的人畜损害,但他所言来年陕西的地动,却好似郑重其事,提到人畜的损害,甚至还有屋舍倾塌等事……这就是在说,他在有意挑选一些事,由他自行来决断可说或不可说。”</P>
谢迁眉头紧锁道:“宾之你的意思,是每件事都在他预料之中?”</P>
“可能如此。”李东阳道,“他的出身到现在都没有调查清楚,我们对他的以往所知甚少,连他中举之前的授课、进学情况都查不出来,他就好像是从天而降的,若他身上真有什么神机,陛下如此信奉道学,你们不觉得一切都来得太凑巧了吗?”</P>
皇帝信什么,张周就给皇帝灌什么。</P>
而且一灌一个准,让皇帝被迷得五迷三道的,然后张周说什么就是什么。</P>
张周就好像是上天看准了皇帝的脾性,送到人世间专门治皇帝,并以此把大明带偏的“傀儡”,如此说张周就是上天的代言人,被上天牵着线走的。</P>
谢迁不说话。</P>
因为他能听出来,李东阳并无虚言,跟张周比……传统文臣的劣势太大。</P>
刘健道:“言外之意,是让我们找个能如张秉宽一般的人,上能知晓天意,下能通达圣意?”</P>
李东阳拿出一份奏疏,放到二人面前道:“正一道的张天师,已请旨来京,估摸年后就会抵达。”</P>
话不用多说。</P>
大概的意思是,治张周这种“方士”,应该找个更牛逼的“方士”,那就让龙虎山张天师一门去跟张周斗。</P>
天下信奉道学的,都以张天师一家当成正统,你张周崛起之后,张家肯定会认为自己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到时让二者相争,让皇帝从中分辨谁更牛逼……就算是张周赢了,张周也会得罪道家正统,到时张周不就陷入到腹背受敌的局面了?</P>
刘健叹道:“宾之啊,这到底是为了朝事,还是为了争一时之长短?”</P>
“我说什么了吗?”李东阳的意思,人家正一道的张天师要进京,是为了朝拜,我只是提前通知你们一声。</P>
你们怎会认为我是别有用心呢?</P>
刘健和谢迁自然知道他的意思,你提前跟我们说,大概就是让我们站在正一道那边,暗中给他们撑腰?至少也在背后给张秉宽拆拆台呗?</P>
谢迁则笑呵呵道:“这京师内外,早就有人把张秉宽称之为天师,真不知从此以后,到底论天师,是不是他张秉宽的专属呢?放作我是张氏一族的人,被这么个莫名冒出来的小子在道学上占了优势,也必定不会袖手旁观,总算有热闹瞧喽。”</P>
道士手段太多,我们传统文臣打不过。</P>
那就找个大道士来。</P>
你张秉宽再牛逼,看你怎么跟龙虎山正一道的人斗,人家家大业大,而且信徒广泛,你再牛逼也要屈从于形势……</P>
……</P>
……</P>
有关正一道来京的事,张周早就知晓。</P>
也没太当回事。</P>
因为朱佑樘提前都言明了,道家之事不涉及到正统之争,张周如今身为蔡国公,也不屑于去争个道家正统的威名,至于正一道张家敢不敢跟张周争,那也是个大问题……明知道张周现在深得皇帝的信任,还要来争,那不是自讨没趣?</P>
张周这边家眷没回来,张周仍旧只能当“和尚”。</P>
到晚上仍旧是去戏楼,一边听着外面在排戏,一边在自己的包间内瞅着各种兵部的公文。</P>
他也很发愁。</P>
因为没有从底层一步步爬升,而是直接跃居高位,也给他带来一个不太好的“习惯”,那就是遇事不喜欢敷衍,总想要把问题解决,说到底还是官僚思想没那么重,以至于案牍上各种费神的事情在沟通和处理方面都很棘手。</P>
官场的事情适合“拖”,适合“推诿”,不适合“遇事决事”。</P>
张周人在官场的资历也不够,这需要他从政绩上,尤其是在治理兵部部堂事务上获得历练,以及他人的尊重。</P>
这反倒催生张周不得不处理手头上的事,而很多事又需要跟朝中六部的人沟通,尤其是户部……眼下户部尚书佀钟看似是“后起之秀”,但人家毕竟是传统文臣推上来的,光靠一个王琼,完全还没法把户部对接的事情做好。</P>
“来年开春,大同、延绥两处,铸重炮三十门,另远炮二百四十门……”</P>
“燧石铳四千杆,弹药不计……”</P>
“石材五十万方,用以延绥造城之用,所需盐引折色银十二万两……”</P>
张周光是核算一下来年开春地方上所需要准备的战备物资,数字其实就已经达到了四十万两,而相对于大明的财政收入,这些开销又有些大,毕竟大明过去数年在西北一直过得都是紧日子。</P>
大明也想全军出击,以十几万兵马进兵草原,获得一场大胜。</P>
奈何条件不允许。</P>
西北将士看似是军户,留着打仗的,但多数时候都是在完成修造堡垒、种田、运粮等事,他们真正训练的时间很短,就算给他们大批的军械物资,在没有合适教官的情况下,他们也不懂得如何使用。</P>
研武堂设立的初衷,就是先教会那些将官如何使用新的火器,把大明边军将士的心态从冷兵器往热兵器方向改变。</P>
但本身研武堂也需要朝廷调拨款项来保证运转。</P>
“……研武堂预算开销,十六万两……”</P>
等于说,来年光是一个研武堂,就要占大明如此大的开销,张周也不知道这钱到底是用来干嘛的。</P>
修研武堂的屋舍?修校场?</P>
还是说用以公费开支?铸炮什么的本身是不需要研武堂出银子的,调的又都是京营的士兵……就算是管饭,也花不了这么多银子。</P>
但等他看到下面每一项的预算开支,张周又就觉得好像这十六万两银子还有点捉襟见肘呢。</P>
“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啊。”张周把面前的公文案牍全都合上。</P>
一旁的小长今很识相,赶紧过来给张周斟酒。</P>
却还没等张周拿起酒杯喝两口,他的客人便到了,是宁彤。</P>
宁彤是过来跟张周“学徒”的,因为要一起开药铺,宁彤感觉到这是自己人生的机遇,说不定以后他宁彤就是大明第一女神医了,所以往张周这里来的时候,也是风风火火的样子,拿出了一点事业女强人的姿态来。</P>
却是在她身后,还跟着一名女子,正是陈家女。</P>
“这是蔡国公让妾身所写的计划书,选址在崇文门内,距离皇宫不远,以后会有专人进行打理,妾身作为掌柜,可以随时出外问诊,另外进货会以江南药材商贾为引,各处的药材皆以优者所选,还有每年房租的开销,以及用药的成本等……”</P>
宁彤第一次当个大掌柜,把什么事都列在纸上。</P>
张周看完之后,将计划书丢在一边,冷冷道:“不好,下一个。”</P>
宁彤一听就懵了。</P>
我忙活半天,你一句不好,就给否定了?</P>
陈家女则走过来,把一份账册递给张周道:“去年大同煤矿营收折白银三十六万两,刨除军费开支、调运开销等,净利十七万四千六百五十七两。”</P>
“嗯。挺好。”张周点头。</P>
宁彤一听。</P>
还有这种好事?</P>
我辛辛苦苦做药材生意,一年下来也赚不到个千八百两的,你开个煤矿,一年就能净利十七万多两?</P>
那我还搞什么药材生意?</P>
“蔡国公,请问,您的煤矿……还缺人打理吗?”宁彤也直言不讳问道。</P>